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

社群互動1小時 1/4人超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個人一天花在社群網站上的時間有多少呢?許多人每天經營線上社群網站的時間比起真正與人相處的時間多上一大半,然而每天掛在網上,真的能夠為你拓展人脈嗎?研究顯示,每天61分鐘持續透過社群媒體與他人互動,超過1/4的參與者竟呈現高度憂鬱傾向!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 憂鬱風險高1.7倍一篇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指出,受試者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與罹患憂鬱症風險成正相關,每週平均使用不同形式的社交媒體頻率為30次,每天約使用61分鐘,超過1/4的參與者呈現高度憂鬱傾向。常查看社交媒體的人,感到憂鬱情緒較不常查看者高出2.7倍,一週中花最多時間於社交媒體上的人,罹患憂鬱症風險則為一般人的1.7倍。阮綜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洪櫻娟表示,適當使用社群媒體有助於擴展人際關係,然不善交際者因隱身於網路 可以降低與他人面對面互動的壓力,因而於社群媒體上更加活躍。但若過度沉迷於社群媒體且無其他生活重心,容易過於在意網路上他人的評論。社群媒體易左右情緒當出現頭痛、睡不好、心悸胸悶、易怒、沒耐心、減少與他人互動、對原本喜好事物失去興趣等症狀,可能代表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使用社群媒體時,應當分享與分擔朋友的生活 起伏,切勿只是羨慕他人生活,好景、美食、逗趣外,也能看見友人的需求與脆弱面,並給予 同理、支持。若朋友於社群媒體上經常出現負面情緒發言、上線頻率改變,或是突然消失於社群,則須回歸現實生活,透過面對面的互動,釋出問候與關懷。葉雅馨主任建議,網友可以於線上相互提醒每日應該做哪些事,避免過度使用社群而影響原訂作息。

眼前一片黑 老菸槍小心這病

眼前一片黑 老菸槍小心這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6歲的王先生有菸癮,卻時常誇口自己百病不侵,從來不做身體健康檢查。一天突然右眼眼前發黑,視野整個暗下來,約經過10分鐘視線才慢慢恢復清楚。經眼科詳細詢問以及檢查後,發現王先生除了有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頸動脈硬化狹窄,眼底視網膜的動脈也有硬化現象,還伴隨有「暫時性黑矇症」。是身體的問題反映到眼睛臺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郭巾慈指出,典型的暫時性黑矇症來的快去的快,很多患者都在日常忙碌或是不想面對之下而疏忽,然而,這種症狀的產生是因為身體已經累積很多問題才反映在眼睛的表現。此症極有可能造成暫時性視力下降情況,眼睛出現乾眼症、角膜病變、間歇性青光眼、玻璃體混濁、黃斑部病變、視神經病變等。而身體方面主要是發生在血管問題,例如血管狹窄、血栓、低血壓、高血壓、血管痙攣、血液凝血異常等,而這些血管問題也是造成中風的元凶之一。輕忽暫時性黑矇 導致眼中風郭巾慈醫師提醒,民眾不能輕忽暫時性黑矇症,雖然它發生的時間很短,但是忽略這樣的問題可能導致眼中風或腦中風。當然,和血管疾病息息相關的抽菸,也是一併要戒除的,而定期健康檢查是預防暫時性黑矇症的最佳方法,好好控制血壓、血脂肪或其他的系統性疾病,才是上策!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驚!慢性病患罹肺炎風險高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得過肺炎就不會再次感染?研究指出,感染社區型肺炎次數越多,再次感染的風險也就越高。高齡化社會來臨,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根據統計,雲林縣的「肺炎」為第三名死因,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更高出全國平均1.66倍。醫師呼籲,年長者以及慢性疾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積極對抗肺炎。住院死亡患者中 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台大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醫師表示,據衛福部104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肺炎為第四名死因,但在雲林縣,肺炎更高居第三大死因。台大雲林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陳崇裕進一步說明,以台大雲林分院為例,住院死亡患者中,十人中就有一人死於肺炎。肺炎除了威脅民眾的生命外,還會提升認知障礙及失能的風險。黃瑞仁院長表示,由於年長者罹患肺炎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或感染的徵兆,因此一旦延誤就醫恐將小病拖成大病,增加治療難度。因此陳崇裕醫師強調,除了65歲以上成人須注意肺炎感染外,慢性病患者,例如腎臟病、肺部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肝臟疾病或是免疫力低下者,即使是中壯年也均為肺炎感染的高風險族群,感染風險較健康成人增3倍,都應特別留意。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預防效果達45.6%黃瑞仁院長說,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全台灣老人健康狀況的調查,雲林縣55歲以上成人超過七成患有慢性疾病,而55-64歲以上人口罹患慢性疾病比例更高居全國之冠,因此更不可以輕忽肺炎的威脅。陳崇裕醫生表示,導致肺炎復發的最主要致病菌病就是肺炎鏈球菌,此外,大於65歲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均是肺炎復發的危險因子。國外大型研究發現,65歲以上成人施打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以對其涵蓋血清型所導致的社區型肺炎預防效果達45.6%。若能提高成人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率,預期可以大幅減少肺炎對民眾的威脅,提升年長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15歲未換牙 196顆齒瘤害的!

15歲未換牙 196顆齒瘤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牙齒特別小,到15歲還未換齒,原因竟是長齒瘤!15歲的小紅左側門牙與犬齒特別短,讓她只好用裝酷不笑來掩飾缺陷。牙醫師發現原來是因為小紅上顎骨中長了齒瘤,過小的乳牙合併牙齦腫脹導致恆牙未萌發,經過「多專科協同診療」手術共移除196顆齒瘤。目前全民健康保險提供牙科整合照護,從初級治療到牙周健康狀態維護照護,提供全面向的治療,民眾不必再為就醫往返而奔波。任何牙周問題都可利用專科協同診療45歲的黃先生牙齦浮腫,眼下區域也有脹痛情形,經醫師以牙髓活性測試與牙周檢查後發現上顎骨存在「造釉細胞瘤」。53歲的林先生上顎牙齦隆起,為上顎骨性增生,進行手術切除骨性突起與整骨手術後,病理報告指出該病灶為惡性骨肉瘤,接受惡性腫瘤廣犯性切除、皮瓣重建手術、化學治療等「多專科協同診療」後,林先生的腫瘤控制良好。25歲郭小姐因長期輪班熬夜作息不規律,有一天突然發現左側上顎前牙牙齦腫脹合併黃色液體流出,醫師確診為慢性牙周發炎,郭小姐接受跨科整合治療,將牙齒拔除後接受人工植牙合併大範圍的補骨,最後牙周組織恢復良好。提供治療計畫、告知預期效果與併發症「多專科協同診療」整併各科醫師意見提供病人治療計畫,甚至告知預期的效果與併發症,落實病人醫療自主權的實踐,除結合牙齒各專科團隊外,亦視病人需要結合其他非牙醫專科別,協同擬定計畫與治療方式,兼顧疾病控制與良好生活品質。牙周病科醫師毛念平表示,牙齦腫脹常見導因於軟組織炎性反應,多數病人先前就存在牙齦或牙周慢性炎症,當抵抗力下降或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佳時,就會導致炎症急性發作,出現牙齦腫痛徵狀。平日做好口腔清潔,配合早期診斷與治療,就可以避免急性發作之苦。

骨骼補水 上下樓梯不卡關

骨骼補水 上下樓梯不卡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走路、上下樓等簡單的動作每天都在以細微的摩擦損害關節,全台約有350萬人受關節炎所苦,尤其是60歲以上,幾乎每2人就有1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對於關節保養,服用葡萄糖胺和軟骨素是最廣為人知的保養方式,不但可助軟骨涵養適量水分、還能有效減緩關節疼痛發炎。近期最新的關節保養成分為「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UC-II○R」,能清除受損的軟骨,還能促進關節生成更多軟骨組織 。透過免疫系統調節 對緩解關節炎效果更好台北市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指出,相較於服用葡萄糖胺加軟骨素,UC-II○R透過免疫系統的調節,對緩解關節炎的疼痛的效果更好。營養師建議民眾保健品若能多添加礦物質、微量元素,更能幫助吸收。蹲、跪讓關節負荷高達平躺的5.6倍活動時關節總是喀喀響、上下樓膝蓋覺得疼痛不適、蹲下卻站不起來,這些都是關節退化的徵兆,民眾日常應提高警覺!振興醫院骨科醫師朱唯廉表示,正常人關節平均每年動的次數約100萬次,其中膝關節一天至少動2,000~3,000次。朱唯廉醫師表示,關節磨損不可避免,人在走路時造成的關節負荷為平躺時的3倍、下樓為4.3倍、做家事時常做的蹲、跪動作,更是讓關節負荷高達平躺的5.6倍!退化性關節炎也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只要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脊椎間、膝蓋長期承受全身壓力,都是罹患關節炎高危險族群。保養關節 鞏固結構再補水朱唯廉醫師指出,天冷關節肌肉緊繃容易產生酸疼感,關節疼痛是因為軟骨磨損,骨頭與骨頭碰撞所造成。UC-II○R、葡萄糖胺、軟骨素皆能幫助大家改善關節問題,但是關節保養應先鞏固結構,再補水,才能事半功倍。程涵宇營養師指出,過去的錠劑都很大顆不好吞,UC-II○R只要小小一顆就可以包含多種關節所需營養,對於日常保養更佳方便。關節保養應及早開始進行,才能讓日常生活輕鬆無負擔、上下樓梯不卡「關」。

醫訊/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

醫訊/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失明的第一主因,目前全球約有6,000萬人罹患青光眼,台灣青光眼就醫人數亦超過34萬人。其中,年齡介於10至59歲的「低頭耗眼族」便佔了將近1/2,相較於10年前,患者人數增加逾7成,顯示青光眼已年輕化,不再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而根據資策會日前調查,這群「低頭耗眼族」平均每日滑手機超過3小時,高度用眼加劇近視,造成青光眼提早來報到。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青光眼和護眼知識,今年的青光眼周活動特別走入社區,於人潮眾多的永康公園舉辦護眼活動,讓民眾從寓教於樂的活動當中,學習保護雙眼,現場也邀請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與民眾互動,傳遞護眼知識。名稱:世界青光眼週永康公園衛教活動時間:106年3月11日(六)上午10:30-下午16:30地點:台北市永康公園(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台北市永康街17巷巷口)洽詢:張小姐0958-041-943 /0905-538-565  

醫訊/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醫訊/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此次的講座內容營養師賴玉釧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輕鬆穩住血糖!名稱: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時間:106年3月14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醫訊/痛風飲食知多少?

醫訊/痛風飲食知多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是體內尿酸濃度過高時形成結晶堆積在關節,常有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而尿酸的來源為食物中所含的「核蛋白」經消化分解後產生「普林」,普林再經肝臟代謝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排出體外。要如何由飲食來控制痛風是很重要的課題,本次講座之內容將由營養師王若昱介紹如何藉由適當的飲食來調控及避免痛風的急性發作情形。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痛風飲食知多少?時間:106年3月17日(五)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失眠積毒素 靠這2招來化解

失眠積毒素 靠這2招來化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研究顯示,台灣每5個人就有1位失眠,女性人口與年長者失眠比例更高,失眠所引起的各種慢性病更讓人困擾,像是消化不良、頭暈頭痛、精神難以集中、情緒起伏大、容易緊張焦慮等等,長期下來更會造成代謝不良,毒素積累,免疫變差。利用以下2大招,就能解決惱人的睡眠不足!一、7種精油功效解密休息是身體修復自癒的關鍵,現代生活的緊湊壓力常逼得人出現睡眠障礙,連帶影響身體健康。簡單的伸展運動:從頭部、肩頸、腰臀到腿部各個部位,舒展身體柔軟筋骨更好睡。利用瑜珈坐轉式,一腳跨到另一腳側,腳掌貼地。身體轉向後方,同側的手貼地支撐,另一手輕靠膝蓋。也可利用放鬆安神的精油按摩,從頭頂、眼周、手掌與腳掌等對應的舒眠穴位,提升睡眠品質。1) 乳香精油/為精油之王,提煉自乳香的樹脂,產自中東地區。它能活血,舒緩美化肌膚,強效卻溫和。2) 檀香精油/有安撫作用,可以使人清心、凝神、排除雜念,抗焦慮,安神,是幫助修身生養性的美好精油。3) 迷迭香精油/含迷迭香酸,用於健胃、發汗、治頭痛、助消化、安神等,也是烹調中常見的香料。4) 廣藿香精油/廣藿香又名左手香,氣味持久而濃郁,具定香作用。促進傷口癒合,預防發炎,能幫助細胞新陳代謝,有去疤功效。5) 薰衣草精油/能舒緩壓力,放鬆肌肉 ,對刀傷燙傷修復力佳,可平撫焦躁情緒,所以經常運用於提升睡眠品質。6) 馬鬱蘭精油/平靜與正面具有提振作用,舒緩倦怠緊張的肌肉,支援健康的呼吸系統,睡前薰香可擁有個更好的睡眠。7) 岩蘭草精油/鎮定之油,聞起來像厚實的土木香,鎮靜中樞神經系統,屬於深度放鬆精油。幫助人在感到失去平衡時,回歸鎮定的狀態。二、想一夜好眠 少吃這3種食物 另外影響睡眠的飲食:睡前避免這些刺激性的飲食,減少身體負擔,吃好睡飽沒煩惱。1) 生冷/腸胃要保持溫熱,消化才會順利。生冷食物一進入胃部會消耗熱能、降低溫度,讓消化遲滯,傷害胃部。中醫也說百病從胃起,胃氣充足,也就是消化吸收良好的話,自然不容易生病。尤其是女性,還是要少食生冷,以免婦科問題。2) 油炸/油炸食物容易造成脹氣。日常食用還是以天然的植物油較佳。3) 辛辣/辣食傷胃也傷眼,且讓身體過於亢奮,反倒影響睡眠。(本文摘自/超有感助眠脖圍/大大創意)

瘋打手遊喀一聲 板機指上身

瘋打手遊喀一聲 板機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手機遊戲風行,一位施姓大學生長時間打手遊,手指長時間呈現反覆彎曲姿勢,大拇指靠近手掌處已疼痛一段時間,原本不以為意,但某日一早起床疼痛更明顯,右手大拇指甚至突然卡住,扳開後還聽到「喀」一聲。經醫師診斷,沒想到竟罹患「扳機指」。3主要症狀報你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職能治療師黃顯淳表示,患者常因手指反覆彎曲,手部掌側靠近掌指骨關節處的屈曲肌腱過度摩擦而造成腱鞘發炎,形成板機指。板機指通常好發於拇指及無名指,但也有可能發生在其他手指,有3種主要症狀為:1) 按壓患指根部時感到疼痛。2) 在患指根部肌腱腫脹而長出小結節。3) 患指感到僵硬難以彎曲,尤其早上起床時更為明顯。可利用蠟療、電療、拉筋伸展罹患板機指可利用保守的復健治療,包含利用蠟療、電療、超音波、雷射等,加上和緩拉筋和伸展運動來改善症狀,另針對手和手指的肌肉進行強化肌力運動,也可有效減低復發機會。保守治療無效也可考慮手術此外,利用口服消炎藥減輕肌腱發炎症狀並減緩疼痛當症狀嚴重時,醫師也可能注射類固醇舒緩疼痛。當保守治療效果不彰時,也可考慮進行手術,切開腱鞘沾黏部份,使肌腱順利滑動。    當懷疑罹患板機指時應儘速就醫,及早接受治療。也應該養成良好習慣,避免手指長時間高頻率的動作。玩手遊最好隔半小時讓手部休息10分鐘,才不會讓「板機指」找上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