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升糖素太高 小心腎臟過勞!

升糖素太高 小心腎臟過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要重複強調一個重點:人體自有其穩定血糖、調節血糖的能力。所以,較合理的解釋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不僅是調降血糖的能力出問題而已,連調高血糖值的能力也受損」,特別是中末期之後,不僅有胰島素不足的問題,還同時有「升糖素」不足及相關機轉異常的問題存在,導致身體無法有效維持血糖的正常濃度,因而發生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不論胖瘦 升糖素濃度都偏高為什麼中末期的糖尿病患者會同時出現胰島素及升糖素不足的現象?這點我們必須拉回到糖尿病的核心:細胞的低攝取,代表身體需要用更高血糖值及更多胰島素來促進細胞對血糖的攝取,因此身體的代謝中樞會雙管齊下,一方面命令胰臟β細胞加倍努力工作,以製造出更多胰島素來強迫細胞攝取血糖;另一方面,也會命令胰臟α 細胞分泌更多升糖素來提高血糖濃度。這就像水龍頭的水流量太低時,人會把水龍頭開大一點,如果已經開到最大還不夠,只好想辦法增加水壓,以解決水流量不足的問題。若我們把血糖比擬成為水,胰島素的作用就是把水龍頭開得更大,而升糖素的作用則是提高水壓,兩者共同改善缺水的問題。凡是糖尿病患者,不論是否肥胖,都有升糖素濃度偏高的現象。對於血糖不耐或早、中期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偏高的現象並非只因為胰島素抗性,高濃度的升糖素也是極為重要但長期被忽略的因素。死掉的細胞愈多 殘餘細胞負擔愈重為了分泌更多升糖素和胰島素,不論是胰臟α細胞或胰臟β細胞都只好加班工作,在長期過勞的情況下,細胞容易發炎或凋亡而減損其壽命及數量。就像蛋雞場的母雞,假設原本一天只要生1顆蛋,卻被催卵成一天得生2顆,必然會早衰早死;當死掉的細胞愈多,殘餘細胞的負擔就愈重,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胰臟細胞加速死亡,當連備用的胰臟α、β細胞接近耗竭時,糖尿病就進入末期。末期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臟α細胞及胰臟β細胞的數量都已經較正常人為少,因此面臨胰島素和升糖素同時皆分泌不足的問題,這將大幅降低他們調節血糖的能力,使得血糖值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而難以維持穩定:欠缺胰島素而使血糖易於偏高、欠缺升糖素使血糖易於偏低,這才是患者血糖值容易忽高忽低的真正原因,藥物只是加劇了這個現象。(本文摘自/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時報出版)

全黑睡不著?助眠撇步別亂用

全黑睡不著?助眠撇步別亂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生有1/3的時間躺在床上,但有1/3的人有失眠困擾。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百百種,為什麼對我卻總起不了作用?喜歡哆啦A夢的人,大概都會記得故事的主角大雄,是個超級睡覺天才,隨時都能快速入睡,從拋出枕頭到睡著,甚至可以在1秒內完美達成!為什麼助眠撇步都沒效?動漫中,大雄的睡眠特異功能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真是個夢寐以求的狀態。很可惜的是,﹁一秒入睡﹂就人類的生理來說不科學,但是絕對可以藉由正確的睡眠知識,來為自己營造容易入睡的情境。不過,幫助大家提升睡眠品質的方法很多,許多人還是會在施行這些方式時碰壁,以下為大家整理出幾個最容易遇到障礙的癥結與解方:氣味- 香氛怎麼安不了神?點一些助眠的舒緩精油或蠟燭,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助眠方法,例如,思慮過多的人可以使用安息香或橙花;精神緊繃不易放鬆的人可使用薰衣草、馬鬱蘭等等,但是,別忘了氣味過濃也會妨礙睡眠。使用香氛與精油助眠,最好在睡前泡個放鬆身心的熱水澡時滴入數滴,趁著全身溫暖鬆軟,順便將香氣吸入;若喜歡擴香、精油燈或蠟燭的朋友,請在睡眠前一小時使用,讓臥房內充滿香氣,待真的要上床睡覺時,請將擴香移出臥房,把精油蠟燭熄滅,一方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不要讓香氣過濃,反而造成睡眠干擾。讓淡淡氣味陪著你入眠,若有似無,是香氣最能發揮安神功效的方式。光線- 全黑更難以入睡?全黑的環境可以讓褪黑激素分泌,使睡眠品質提升,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歡躺在一片漆黑中。沒有光線,反而躺在床上胡思亂想,越來越不想睡,怎樣讓光線剛剛好,不要影響睡眠呢?首先是夜燈不能太亮,並使用偏黯淡的黃燈;光源越低越好,以平躺後無法直接看得到光源的高度為佳。睡前若沉浸在長波長的黃光中,能讓人體內部因逐漸受到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產生想睡覺的反應。但睡眠中最好維持環境全黑,這時,科技就是人類的好幫手,讓你順順滑入睡夢而不用起床關燈。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智慧型開關或是智慧型燈泡,結合手機APP,針對睡眠,可以定時開關,睡著後自動熄燈,不必擔心沒熄燈就睡著。還有其他附加好處:可以異地遙控,出門忘記關燈也不必擔心;可以一鍵控燈,在開門的一瞬間,全家該亮的燈都瞬間閃亮。(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4期3月號) 

吃一「碘碘」 越變越健康?

吃一「碘碘」 越變越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往往不知道哪些症狀是因為缺碘所引起的,直到這些症狀因為我們服用碘劑而消失為止。據那些長期服用碘劑的人士表示,服用碘劑幾個月或幾年之後,他們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持續改善。有些人原本是因為其他的毛病才使用碘劑,沒想到牛皮癬、手腳冰冷和睪丸囊腫的狀況都消失了。服用碘劑之後 感知、計算能力都會提升最初,我們以為碘對甲狀腺有幫助,因為據我們所知,甲狀腺乃是負責貯存碘的主要腺體。但後來我們也聽說有些人的聽力因為碘的補充而改善等等,因此我們認為碘對神經系統也有幫助。既然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碘,因此我們實在無法確知它運作的機制,要確定什麼症狀是因為缺碘所致,唯一的方法就是列出哪些症狀因為補碘而改善。在開發中國家,缺碘是造成甲狀腺腫大和智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根據我個人以及其他許多服用碘劑人士的經驗,在服用碘劑之後,感知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即使是一般人也不例外。乳房保健的碘通常都混合了碘和碘化物可以從加碘鹽當中攝取到足夠的碘嗎?從加碘鹽出廠到抵達商店的貨架這段期間,它原先所含有的碘有一半會消失。你買回家的加碘鹽一旦被打開了,裡面的碘或多或少(視溼度而定)都會揮發(進入空氣中)。除此之外,加碘鹽在被吃進肚子裡之後,其中只有10%的碘十可以被吸收。女性也應該注意:鹽裡的碘事實上是碘化物,但我們的乳房比較喜歡碘,所以用來做乳房保健的碘通常都混合了碘和碘化物。還有,我有沒有提過烹煮的過程會破壞碘?一群研究加碘鹽的科學家曾經在〈碘營養:美國食鹽裡的碘含量〉這篇論文中討論了碘鹽的問題。另外,我有沒有提過到:一般的精鹽缺乏天然礦物質,不像粗鹽──例如賽爾特海鹽──那般營養?所以,簡而言之,答案是:不行,你不能從加碘鹽當中攝取到足夠的碘,因為你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攝取到碘──包括攝取的量和碘的種類。我們所攝取的加碘鹽中,只有10%的碘會被人體吸收。海藻製成錠劑 含碘量大幅減少可以藉著吃乾燥的海藻或以海藻製成的營養品攝取到足夠的碘嗎?由於現今海水已經受到汙染,因此海藻可能會吸收到砷、重金屬、清除海上漏油的除油劑、放射性物質或其他汙染物。此外,如果你服用巨藻片之類的產品,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攝取到多少的碘,也不知道用來做為片劑填充劑和黏合劑的那些成分會對你產生什麼作用。海藻被採收之後,其中所含的碘就會大幅減少,所以,當它被加工製成錠劑,又被存放在倉庫中好幾個月之後,你真的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嗎?日本福島核子反應爐爆炸事件似乎已經使得全球的許多海藻都受到汙染。但這些核汙染現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幾乎都受到忽視。儘管如此,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研究所指出:福島的核災已經造成全球最嚴重的海洋核能汙染。此外,別忘了美國海灣漏油事件中有一部分海面浮油已經漂流到遠方,被用來溶解那些油汙的除油劑已經為海洋生物帶來了更多的汙染。我們不知道海藻所受到的汙染會持續多久。(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坐著也能運動 4族群快來學

坐著也能運動 4族群快來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運動對身體好,但是每個人都會說「我每天坐在辦公室,要怎麼做運動?」、「上班好累,回家就想坐著!」??既然每天有這麼長的時間是坐著的,何不利用坐著的姿勢來運動,每天花5~10分鐘「坐」運動,讓你更健康有活力!久坐4大族群 一定要看本文所設計的各種運動,經由專業物理治療師設計,既安全又有效,各種動作大部分都是坐著或是利用椅子撐扶的運動,讓你平常上班上課、開車、通勤、看電視,隨時隨地都能「坐運動」,讓沒時間的忙碌現代人也能重拾健康的身體!1) 忙碌上班族/每天上班都坐著,根本抽不出時間去運動、上健身房,讓屁股越來越大、小腹也越來越凸了嗎?其實你只要在辦公室裡坐著就能運動瘦全身!例如「軀幹扭轉」,只要每天跟著動一動,就算每天坐在辦公室裡8小時,也能擁有好身材!沒時間運動?其實坐著就能運動!2) 通勤搭車族/通勤族在坐公車時,別再低著頭玩手機啦!可以參考「雙腳打節拍」,就能增加腳踝的活動,減少下半身水腫、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讓你就算坐著也能運動到腿部的肌肉,打造出完美的下半身曲線!3) 長途開車族/開車族在開車的時候也可以動一動喔!可以參考「縮頭頂椅」,只要做出身體拉回、往後靠的來回動作,就能有效增加頸部肌肉力量,改善肩頸疼痛與痠痛,讓你身體更健康有活力!4) 電視沙發族/喜歡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沙發族們,可以趁電視廣告空檔的時間來動一動,例如「沙發單腳蹲」,這樣能提高基礎代謝,加速燃脂的效果。除此之外,因為腿部的力量被強化了,所以還能改善雙腳無力、膝關節痠痛的問題!運動注意事項1) 年長者、剛進行過手術治療、孕婦,或是你不清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書運動,請於運動前先詢問相關的醫療人員或是運動指導員喔!2) 雖然教的是「坐」運動,但畢竟這還是運動的一種,所以請不要在用餐後馬上進行,才能避免腸胃壓迫不適,噁心想吐的情況發生。3) 「坐」運動前,還是要做暖身運動,先把身體準備好,再開始進行訓練,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喔!(本文摘自/整個辦公室都是我的健身房/瑞麗美人出版)

齒列不整 恐影響孩子身心!

齒列不整 恐影響孩子身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剛換牙時的牙齒看起來特別大顆,也容易特別亂,這是因為口腔中同時有乳牙、恆齒存在。因此,等孩子到了12歲,恆齒幾乎長齊時,慢慢的齒列就會就定位,這時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牙齒是整齊或是凌亂的、咬合是正常或異常。牙齒咬合不正恐影響自信心齒列不整、咬合不正的影響,我們大致可以從美觀、功能、健康三方面來作說明。以美觀來說,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注重外表,因此不整齊的齒列、不正的咬合關係可能會使他們受到同儕嘲笑,進而對自己的外表缺乏自信心,不喜歡說話或開懷大笑,在各方面的表現也可能會受到影響。以功能來說,我們的每顆牙齒都有其位置和功能。不整齊的齒列、不正的咬合有可能使牙齒無法發揮正常得功用,像是門齒無法切斷食物,臼齒無法正常研磨食物等,而影響咀嚼與消化。以健康來說,不整齊的齒列可能會造成牙齒擁擠,使得清潔上容易有死角,容易產生蛀牙、牙周病等問題。此外,長期的咬合不正也會造成牙周負擔、牙齦萎縮。矯正時機 醫師判斷為主既然齒列不整、咬合不正對孩子有多方面的影響,那麼身為家長,要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牙齒,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這也難怪為何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牙齒的排列整齊與否相當重視和緊張了。無論如何,若我們已經做好所有應該做的牙齒照護,但牙齒還是不肯乖乖的從該有的位置長出來的話,家長可以尋求牙醫師的協助。當確定孩子的牙齒長歪時,家長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矯正與否、矯正的時機點,以及矯正的效果等。對於上述的矯正疑問,由於每個孩子的狀況都不一樣、考量也不同,我們沒有辦法說出一個明確的時間點或準則。最好的方法就是帶孩子給牙醫做檢查,定期追蹤,並尊重醫師的判斷,配合醫師的矯正療程,才能給孩子最好的矯正效果。牙齒長歪了,該什麼時候接受矯正?1) 牙齒整齊與否影響孩子身心。2) 若發現影響日常生活,要及早請牙醫診斷。(本文摘自/100%漂亮牙齒這樣來/瑞麗美人出版)

乳房囊腫 碘液竟有效鎮痛!

乳房囊腫 碘液竟有效鎮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時的醫生勸告婦女在得了囊腫而且疼痛的乳房上塗抹碘液,有些乳癌醫師甚至直接將碘劑注射進腫脹或有囊腫的乳房和卵巢內。著名的外科醫生艾弗瑞德‧瓦爾波曾經以碘劑治療成千上百名乳癌患者,並在1856年將這些案例的研究報告寫成了一篇論文:〈論乳癌和乳房一帶的癌症〉。150年前許多藥廠把碘混合其他元素製藥你可能會以為,這些記錄著疾病與療法的報告看起來會很枯燥乏味或太過理論化,然而在150年前,醫生們撰寫病例研究時不僅力求嚴謹,對病人也充滿關懷與同情。他們不僅會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會言明他們對病情是否樂觀、受到什麼限制以及他們所懷抱的熱忱或失望等等。當時,和碘有關的產業逐漸興盛,專門研發各種使用碘的新方法,許多藥廠把碘和其他元素混合在一起,研發出他們自己的藥劑。把碘塗抹在乳房上 有效的緩解疼痛除此之外,病人們也開始流行使用碘劑,並發表他們成功的經驗。我在為乳癌選項基金會的研究計畫蒐集有關碘的器物和紀念品時,曾經買到一封被拍賣的古老書信。信上的日期是1886年5月31日,收信人是俄亥俄州威爾斯村的Dr.R.A.Johnston女士,寫信的人是她妹妹。信中描述她依照醫生太太的建議把碘塗抹在乳房上,因而有效的緩解了疼痛。值得注意的是: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發現在19世紀後期,病人已經開始從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中受益。讓他們一窩蜂使用碘劑的,並不是醫師所發表的眾多有關碘劑和乳房的專論和書籍,而是病人彼此間所分享的成功經驗。(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優碘用錯時機 反阻傷口復原

優碘用錯時機 反阻傷口復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只要一有傷口,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擦酒精、優碘,事實上,在傷口照護過程,酒精、優碘並非隨時可用。整形外科醫師陳建良指出,傷口一出現時,屬於急性期,要先大量沖水,可適量用酒精、優碘消毒。3天過後傷口逐漸復原,此時若用酒精、優碘刺激傷口,反造成表皮細胞、纖維細胞受傷,若需要更換敷料,用生理食鹽水清潔即可。傷口保持濕潤均衡 較能順利癒合陳建良醫師表示,一般人認為,傷口要保持乾燥,這種想法是錯誤迷思,傷口要保持「濕潤均衡」,才能幫助癒合,傷口不可太濕,否則會濕濕爛爛,難以癒合,但太乾也不行,當水分流失,上皮細胞生長就會趨於緩慢。水膠敷料 有助維持傷口乾濕平衡傳統照護傷口,多使用紗布,陳建良醫師指出,與傳統紗布相比,透過UV光聚合水膠技術製作出的敷料,不只可防水,更可維持傷口乾濕平衡。宏恩醫院院長朱紀洪指出,過去曾為70多歲年長者看診,這位年長者使用水膠敷料照護傷口,傷口復原過程,可清楚看到皮膚從外圈一圈圈長出來,相較傳統傷口照護方式會結痂、發癢,新一代傷口照護方式便沒有這樣的困擾。傷口結痂 千萬別硬扯痂皮陳建良醫師也提醒,傷口結痂時,千萬不要硬將痂皮扯下來,以免造成二度受傷。一般傷口在2、3星期就會逐漸癒合,若3、4星期都還沒有好,最好接受進一步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享受樂齡生活」免費健康講座

醫訊/「享受樂齡生活」免費健康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健康促進基金會所主辦【創造精彩人生系列講座】今年第一場「享受樂齡生活」健康講座,將於3月26日星期日下午,在台北市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舉辦。上半場邀請講師為營養學泰斗--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謝明哲,主講「延緩老化—從生活做起」。「延緩老化」應以保持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原則,亦即維持每日適當的營養、保養和修養的三養生活作平台。就讓謝教授與您分享如何維持每日適當的營養、保養和修養的三養生活,有效達到延緩老化。下半場主講人是台大醫學院副院長、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部吳明賢教授,講題為「掌握胃來‧腸保安康」,腸胃決定你的健康,當胃腸菌相失調時,不僅可導致常見的腸胃疾病,也會造成代謝性疾病、心臟病、癌症,甚至大腦的退化性疾病,吳教授即與大眾分享如何從細菌「致病」到細菌「治病」。上半場主題: 延緩老化--從生活做起「延緩老化」應以保持日常健康的生活方式為原則,亦即維持每日適當的營養、保養和修養的三養生活作平台,包括均衡營養、適量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和保健成分、適度運動、控制體重、預防意外、戒菸、限制飲酒、充分睡眠、注意口腔衛生以及維持健康的心理與社會狀態等。其中三養中的營養和延緩老化的関係最直接密切。主講人:謝明哲 榮譽教授‧ 台北醫學大學榮譽教授下半場主題: 掌握「胃」來‧「腸」保安康腸胃決定你的健康,當胃腸菌相失調時,不僅可導致常見的胃腸疾病,也會造成代謝性疾病、心臟病、癌症,甚至大腦的退化性疾病,所謂腸道好、人不老,特別邀請腸胃肝膽權威吳明賢博士,分享從細菌「致病」到細菌「治病」,腸胃菌叢的研究對於治療上的應用。主講人:吳明賢 教授‧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兼研發分處主任‧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兼胃腸肝膽科主任名稱:「享受樂齡生活」免費健康講座時間:106年3月26日(日)下午13:30-17:00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5樓)洽詢:02-2522-1855/02-2362-6068 傳真: 02-2522-3309網路: http://www.thpfoundation.org/content.php?id=5349 mail:[email protected]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

別吃藥!針灸治痛經更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6歲婦女在月經來前的2~3天,右下腹都會絞痛,月經前3天經血量大,伴隨腹部強烈的絞痛,需服止痛藥。醫師實行針灸治療減輕患者不適。月經來的前幾小時,超過50%女性會感到骨盆腔疼痛,有些女性還會出現全身性症狀,不管什麼姿勢都無法緩解,此種現象在每個月中會出現1到3天。中醫師表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痛經患者平時可以中藥調理搭配針灸治療,在排卵期後增加針灸次數,在生理期不適時仍可針灸以減輕患者不適症狀。非處方止痛藥久服會出現副作用痛經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約有10%的行經女人每個月中有1-3天會因痛經而導致無法工作或上課,以月經的第1天疼痛較嚴重。一般常用在痛經的西醫處方用藥Ibuprofen,是一種非類固醇消藥(NSAID),其藥效約在15分鐘後才發生,約在30分鐘後藥效發揮到最大,一般市售非處方止痛藥藥效約會在30~60分鐘內發生,4~6小時藥效結束,但久服會出現副作用。針灸副作用少 可以取代止痛藥有報告指出,母親及姊妹有痛經病史,會明顯增加痛經發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表示,「氣滯血瘀」是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因此疏通瘀塞,宣暢氣機而止痛,在臨床療效的確是快速而方便,往往在下針之後可以立即顯現效果,再加上針刺所產生的副作用少的醫療特性。因此針灸可以是取代止痛藥成為最安全、迅速的非藥物治療首選治療方式。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彎腰搬物有困難?沒想到脊椎骨早被壓扁了!一名年約70歲王姓老婦有天搬橘子時突然背痛,後來連腰都無法伸直,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門診檢查發現患者脊椎骨已被壓扁,王婦除了壓迫性骨折外也被檢查出嚴重骨質疏鬆,顧骨密度嚴重程度如海砂屋,需長期治療才會改善。骨折容易造成永久失能南投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表示,停經後的女性因為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骨質減少的速度大幅增加。許多高齡長者只要稍一碰撞或跌倒會造成骨折。而骨質疏鬆會讓手術更加困難,復原時間也會拉長,嚴重影響到長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常行動功能,甚至造成永久的失能。手搖杯、包裝飲料少喝治療及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就是適度運動、足夠日曬以及均衡的飲食。此外也要避免菸酒、熬夜、不過量飲用咖啡及茶,有報告指出高糖飲食也會造成骨鬆,因此愛飲用手搖杯或包裝飲料的朋友也須注意減少使用。可多多服用含有大量鈣質的蝦仁、魚乾、乳酪等奶製品,若為素食者也可以多多攝取芝麻、海帶、大豆製品補充鈣質及蛋白質。骨鬆危險因子報你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建議,停經後或60歲以上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具腎功能不全、體重過輕、長期偏食等骨質疏鬆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方能即早接受治療,避免骨折及失能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