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媽媽變姊姊!5抗衰老小叮嚀

媽媽變姊姊!5抗衰老小叮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舉凡電波拉皮、玻尿酸、肉毒桿菌等耳熟能詳的抗衰老療程都是熱門的醫美項目,不僅恢復期短、過程快速,效果也馬上能看的見。如何在眾多商品中挑對適合的治療是嘗試醫美療程的必修課程,切記選擇醫美的5小步驟,讓你免再當冤大頭!5步驟 讓凍齡變得好簡單開業醫美診所執行長朱家緯醫師表示,常有客人前來詢問音波拉皮500條的價格,但實際上她可能並不適合音波拉提,也有可能她只需要音波拉皮300條就足夠。專業醫師會依據每人的膚況、缺點加以改善,找出最合適的療法。朱家緯醫師提醒,簡單遵循5步驟,凍齡也可以變得很簡單:1) 術前要諮詢/經驗豐富的醫師在問診過程中,會將治療步驟及原理解釋清楚,不含糊帶過且有問必答,並由諮詢師全程在側協助溝通,才能讓醫師全方位了解需求,對症下藥。2) 過程仔細聽/除了選擇有完整諮詢團隊的診所之外,術前溝通時,消費者也應該仔細聆聽,才能了解預估成效及過程中的風險。 3) 產品不混打/朱家緯醫師表示,許多不肖診所為了檔期活動促銷降價,其實是將不同品牌的玻尿酸混和施打,玻尿酸價差高,有很多不同廠牌價差更高達2~3倍,術前要確認針劑為全新拆封,因此選擇經驗豐富、有信譽的診所才能保障安全。4) 探頭要全新/為了節省成本,也有診所讓不同的客人使用同一顆探頭,因此施打前一定要確認使用的探頭是否為全新拆封,才能確保療程衛生與安全。5) 保養要小心/治療後肌膚處於敏感脆弱的狀態,優質的診所會在術後立即為您進行保養,同時教您術後照顧的方法並且電話追蹤居家的保養狀況,避免照護錯誤造成傷害。打造逆齡肌:客製化治療、術後仔細保養朱家緯醫師表示,投資自己,維持完美的不老容顏,最重要的是專業團隊的客製化治療,加上術後仔細保養,才能全方位打造逆齡肌,不僅如此,也要記得選對經驗豐富的診所才能確保衛生安全!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

可樂尿、手腳無力 這罕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起床如廁,尿如可樂!42歲的洪小姐5年多前感到走路會喘,臉色也變得較蒼白,某天雙腳背腫的跟麵龜一樣,連鞋子都塞不進,卻怎麼也檢查不出原因,進行血液科抽骨髓及流式細胞儀檢查後才確診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確診後每1到2個月就要輸血500C.C.,輸血後手腳會突然無力、經常發燒或忽冷忽熱,某天甚至在一起床如廁後發現整個馬桶都充滿深紅色的血。夜間睡覺時易溶血 起床後會有可樂尿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輸血醫學科主任邱宗傑表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aemoglobinuria,)簡稱PNH,是一種罕見溶血疾病,患者的紅血球缺乏保護蛋白而易引起溶血反應。患者在睡覺時容易發生溶血,釋出的血紅素會經由腎臟排到尿液裡,因此睡醒後第一次如廁會呈現可樂般的顏色。6歲至82歲男女皆可能發生,平均好發年齡為30歲,盛行率為百萬分之15.9,發生率為百萬分之1.3,推估全台約365名罹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疾病。主要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常見症狀為疲倦、貧血、呼吸困難、慢性腎臟病、腹痛、肺動脈高壓、勃起障礙等,邱宗傑主任強調,由於症狀普遍,不易察覺因此易延遲診斷,目前推估全台灣有300多名患者,但實際確診者只有100多人,2倍以上的病患尚未確診。邱宗傑醫師指出,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病人發生靜脈栓塞的機率是正常人的62倍,約40%-67%PNH患者死亡是因血栓引起的,血栓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當患者出現腹痛、胸痛、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時,其血栓的風險也顯著提高,也因此PNH患者五年存活只有65%。單株抗體治療可大幅提高患者存活率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侯信安指出,目前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方式有3種,分別為可短暫緩和症狀的支持性療法(如輸血、類固醇藥物、雄激素、抗凝劑和補充維生素等、風險較高的骨髓移植以及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其中,單株抗體治療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患者存活率、減緩腎衰竭,有助於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國外研究顯示以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後,能良好控制PNH患者溶血,血栓減少92%,93%的患者腎功能有改善或穩定,能在一周內顯著改善疲勞症狀,而且作用持續長達13個月,目前台灣已健保給付單株抗體用於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為PNH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注意!咖啡特調熱量高過可樂

注意!咖啡特調熱量高過可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指出含糖飲料對於人體健康造成的傷害;不過,談論含糖飲料時,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的多是汽水、奶茶,大概很少人會把咖啡歸類其中。現在,一份針對咖啡等熱飲的調查報告揭露了這些飲品當中所含的驚人糖份,其中有些甚至遠遠高出可樂的含糖量!英國市面上131種熱飲98%含糖量都超標2015年英國組織「糖分行動」(Action on Sugar)檢驗了市面上131種熱飲,發現有98%的含糖量都嚴重超標。其中有55%的含糖量相當於或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一日不超過6茶匙(30c.c.)的成人糖分攝取建議,有35%的飲品含糖量與可樂相當,約含有9~10茶匙(約50c.c.)的糖,約等於7塊巧克力。在這次的調查中,最糟糕的品項是英國星巴克所販售的特大杯熱果茶Mulled Fruit,一杯下肚就相當於喝進了25茶匙的糖(相當於5個馬芬的含糖量)。許多店家販售的拿鐵與茶拿鐵也都含有11~20茶匙不等的糖。另外,過去也曾有報告指出,咖啡連鎖業者所推出的季節性限定特調飲品多含有超量的脂肪與糖。這分報告同時也呈現了飲品的容量與含糖量之間的關係。以星巴克的熱果茶為例,特大杯的含糖量是25茶匙,中杯的含糖量則為13茶匙;雖然仍超出WHO的建議量,但明顯減少許多。因此,「糖分行動」除了要求連鎖咖啡業者降低飲品中的糖分含量、改善其成分標示之外,也呼籲停止供應特大杯尺寸的飲品。花式咖啡恐讓肥胖危機四伏該組織提醒民眾,像榛果拿鐵、焦糖瑪奇朵這一類的花式咖啡,或像茶拿鐵、熱果茶這一類經調製過的飲品,不應每日飲用。因為攝取這些飲品的同時,民眾往往會搭配高糖份、高脂肪的點心,肥胖危機四伏。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含糖飲料以及糖份過量攝取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除了讓人容易肥胖、影響口腔健康之外,還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與死亡風險;女性則可能因此面臨初經提前、子宮內膜癌風險增加等問題。所以,若真的犯了咖啡癮或與好友們相約喝咖啡聊是非時,記得一定要請店員調整甜度,並且酌量飲用!(資料來源/Action on Sugar、Medical News Today、CNN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認明這2樣 挑選鮮乳好簡單

認明這2樣 挑選鮮乳好簡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民眾對吃講究,坊間普遍認為「產地直送最新鮮」,網路上流傳著「喝生乳才新鮮」,營養師劉怡里指出,生乳是指從健康乳牛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的生乳汁,不建議直接販售和飲用的,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建議,選擇採用巴氏殺菌法的鮮乳,才能品嚐到更接近生乳的口感與營養。想喝到接近生乳口感的鮮乳 巴氏殺菌法說得算台大動物科學技術系教授陳明汝表示,生乳不像農產品採收後可立即食用,必須經過專業殺菌程序後才能飲用。殺菌溫度不同會影響蛋白質結構,目前台灣市售鮮乳多採超高溫殺菌技術,會讓鮮乳的口感和營養受影響。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生乳經超高溫殺菌會產生特殊加熱烹煮風味,若採用巴氏殺菌法,不但喝起來有接近生乳般的口感,同時還能保留生乳中的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營養更接近生乳。接近生乳口感的挑選祕訣:巴氏殺菌、二大標章因應消費者嚴格的需求,近幾年市場上陸續出現許多新興的鮮乳品牌,各自都有一套在地的產銷履歷,標榜濃純香、產地直銷,使得民眾在選擇鮮乳時眼花撩亂。陳明汝教授提醒,挑選鮮乳首先需認明國產鮮乳牛頭標章與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再來可透過瓶身的殺菌標示選擇鮮乳口感及營養。劉怡里營養師強調,傳統超高溫殺菌鮮乳奶味較重,而巴氏殺菌鮮乳口感較清爽,是更接近生乳的優質選擇。

配方奶怎麼挑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配方奶怎麼挑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諮詢/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 古彥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母乳還是配方奶?新手爸媽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餵食問題。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身為2個小孩的爸爸,他十分能體會各位爸媽在餵養小孩上的辛苦,他們一出生,沒多久就會開始哇哇大哭,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 當然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世界平均。但反過來說,亦即有近4成的爸爸媽媽們,在小孩出生2個月後就會面臨到配方奶的選擇問題。 三大原則 破除常見迷思 古彥男醫師表示,時常有家長會請他推薦奶粉牌子,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肛門周圍反覆的感染化膿住院,由於膿瘍範圍過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還得請外科醫師來切開表皮將膿引流出來。家長擔心水解蛋白的奶粉營養不夠,甚至認為這就是導致孩子住院的原因。類似的情節在門診或親朋好友的身上不斷上演。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古彥男醫師提供下面3個大原則,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 原則一:符合法律規範,有嬰兒配方字樣的配方奶 首先,對於嬰幼兒的配方,國際組織及台灣的衛生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衛服部剛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的管理規範)。所有的配方,其內含的熱量是多少、醣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以及哪些營養素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添加,必須全部要符合法規,才能在包裝上標示『嬰兒配方』字樣,就算是水解蛋白配方也不能例外。因此只要選擇包裝上有『嬰兒配方』字樣的產品,就不用擔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包裝上要認明有嬰兒配方喔。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原則二:選擇有醫學證據支持的廠牌 每個不同配方產品都是根據寶寶不同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一般而言,比較大的廠牌,有比較多的資源與能力發展專利技術,並進行醫學研究。任何配方產品都必須有臨床上的證據支持,才能代表該產品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爸媽要記得選擇有臨床證據支持的配方。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原則三:根據寶寶需求,有專業醫師建議的產品 每個寶寶都有其個人的生理狀況,除了對配方會有不同的需求外,對同一款配方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當然市面上的配方品牌琳瑯滿目,醫學證據也不一定這麼好取得,此時不妨尋求兒科醫師的建議,找出適合的配方。  (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最適合小寶寶的配方 就是最好的配方 古彥男醫師表示,常常在門診被爸爸媽媽問到,自己的小孩吃的是哪一款配方,不過答案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他的兩個小孩在一歲以前都是媽媽親餵母乳長大的。母乳在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加強免疫力,甚至是預防過敏上都是第一選擇。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哺育母乳時,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感到憂心或困擾,市場上絕對沒有最好的奶粉,只有最適合您小孩的配方。把握上面的三個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配方,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

配方奶怎麼選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配方奶怎麼選 兒科醫師3步破解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打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身為父母都想給他們最好的照顧。東元綜合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古彥男表示,餵食問題常是新手爸媽最先要面對的。純母乳哺育永遠是最好的答案,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民國103年的台灣地區,2個月以下小孩的純母乳哺育率為62.3%,6個月以下則為45.8%,皆高於世界平均。但反過來說,亦即有近4成的爸爸媽媽們,在小孩出生2個月後就會面臨到配方奶的選擇問題。三大原則 破除常見迷思古彥男醫師表示,時常有家長會請他推薦奶粉牌子,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肛門周圍反覆的感染化膿住院,由於膿瘍範圍過大,抗生素治療效果不好,後來還得請外科醫師來切開表皮將膿引流出來。家長擔心水解蛋白的奶粉營養不夠,甚至認為這就是導致孩子住院的原因。類似的情節在門診或親朋好友的身上不斷上演。要怎麼樣為自己的寶寶選擇適合的配方奶,古彥男醫師提供下面3個大原則,給各位爸爸媽媽參考:原則一:符合法律規範,有嬰兒配方字樣的配方奶首先,對於嬰幼兒的配方,國際組織及台灣的衛生單位,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衛服部剛於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新的管理規範)。所有的配方,其內含的熱量是多少、醣類、蛋白質、脂肪的組成,以及哪些營養素可以添加,哪些不可以添加,必須全部要符合法規,才能在包裝上標示『嬰兒配方』字樣,就算是水解蛋白配方也不能例外。因此只要選擇包裝上有『嬰兒配方』字樣的產品,就不用擔心有營養不夠的問題。 原則二:選擇有醫學證據支持的廠牌每個不同配方產品都是根據寶寶不同的需求所設計出來的。一般而言,比較大的廠牌,有比較多的資源與能力發展專利技術,並進行醫學研究。任何配方產品都必須有臨床上的證據支持,才能代表該產品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 原則三:根據寶寶需求,有專業醫師建議的產品每個寶寶都有其個人的生理狀況,除了對配方會有不同的需求外,對同一款配方的接受度也都不一樣。爸爸媽媽應該根據在照顧寶寶上所產生的需求,以及寶寶喝奶後的反應,來做配方的選擇與調整。當然市面上的配方品牌琳瑯滿目,醫學證據也不一定這麼好取得,此時不妨尋求兒科醫師的建議,找出適合您小寶寶的配方。 最適合小寶寶的配方 就是最好的配方古彥男醫師表示,常常在門診被爸爸媽媽問到,自己的小孩吃的是哪一款配方,不過答案常常讓他們失望,因為他的兩個小孩在一歲以前都是媽媽親餵母乳長大的。母乳在嬰幼兒的成長發育、加強免疫力,甚至是預防過敏上都是第一選擇。然而真的沒有辦法哺育母乳時,各位爸爸媽媽也不要感到憂心或困擾,市場上絕對沒有最好的奶粉,只有最適合您小孩的配方。把握上面的3個原則,相信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配方,幫助他們健健康康的長大!

新藥救新肝 12周和緩C肝病毒

新藥救新肝 12周和緩C肝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68歲的莊彩鳳女士,17年前工作時容易感到疲憊,時常貪睡10多個小時,到院檢查確診罹患C肝,起初嘗試接受長效型干擾素治療,因副作用大無法耐受,後期因腹水次數逐漸頻繁,醫師表示肝已惡化成肝硬化,使用藥物治療已無法根治,建議選擇換肝手術才有望延續生命。莊女士術後以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4週後症狀和緩,體內C肝病毒也降低。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 提升治療成功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資料庫顯示,每年約有千位病人等待肝臟移植,然而僅不到一成獲得肝臟移植,在等待肝臟移植人數中,C肝患者更是佔1/4-1/3,高雄醫學大學特聘教授暨哈佛醫學院客座教授余明隆表示,末期C型肝炎病患能得到肝臟進行移植實屬難得,患者需要終生服用抗排斥藥物。現在有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大大提升治療成功率及減少副作用。余明隆教授表示,C肝患者即使移植新肝卻無法完全斬斷C型肝炎的威脅,血液中的C肝病毒仍可能造成肝臟損傷壞死,C型肝炎的再發率高達100%,5年內再次惡化成肝硬化風險達20%到50%。這讓好不容易得到的新肝,恐怕在3到5年內又再次肝硬化,但是過去無藥可妥善治療的狀況已改變,現在已有治癒率且安全性高的C肝全口服治療新藥可以成功治療寶貴的移植肝臟。今年一月起納入健保 8000患者可受惠高醫大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黃釧峰副教授也指出,過去使用傳統干擾素治療C型肝炎,治癒率約僅6至7成,且副作用大,有些患者會感到相當不適,現在已有C肝全口服新藥,針對基因型1b的患者治癒率高達95%以上。黃釧峰副教授表示,自今年1月24日起,衛福部將C肝全口服新藥納入健保,全年共計約有8000名患者可受惠,目前第一階段開放至今已有千位患者登錄接受治療,應可期待大幅達成根治目標。

失眠易怒 春夏之交躁鬱現形

失眠易怒 春夏之交躁鬱現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0歲年輕女性2年前曾因季節遞嬗罹患躁鬱症,近一個月因工作壓力增加,再加上春、夏交替天氣變化劇烈,導致患者出現情緒起伏大、失眠、多話、易怒情形,另外也常和同事及上司起衝突,不僅情緒低落、還碰上工作危機。後由家人陪同至精神科就醫,於藥物治療、心理諮商及壓力調整後,症狀很快獲得改善,休息一週後順利重返工作崗位。季節轉換常導致躁鬱症發作衛福部苗栗醫院精神科醫師薛耿銘表示,每年春、夏因季節轉換,常導致躁鬱症發作,薛醫師指出,對躁鬱症患者而言,曾有躁鬱症發作過或有躁鬱症家族史、天氣變化、工作壓力、家庭或感情事件等都有可能導致症狀發作進而造成家庭或工作危機。薛耿銘醫師進一步說明,治療躁鬱症發作,就是要減輕壓力及增加支持。在減輕壓力方面,可能需要休假幾天到數周,減少接觸會造成壓力的人、事、物。而在增加支持方面,則需要藥物治療,除了情緒穩定劑(如:鋰鹽)外,還需要助眠劑協助,以獲得充分睡眠。強迫大腦休息、獲得足夠睡眠才能調整好大腦躁鬱症發作時,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度巴胺、血清素、正腎上素)是處於混亂狀態,導致出現睡眠減少、情緒起伏的現象,強迫大腦休息,獲得足夠的睡眠,方能調整好大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最後,薛醫師也提醒,躁鬱症患者發病時,通常沒有病識感,他們不會主動就醫求助,多留意自己或家人,在每年的三、四月間,更需要注意飲食、睡眠及規律生活;隨時注意情緒天平的壓力端及支持端,儘量減少壓力、增加支持。若是壓力大過支持,而出現睡眠、情緒的困擾,則要盡快就醫,因為藥物及醫療的支持,會讓情緒天平再趨平衡。

講座/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

講座/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水準的提高,外食人口增加,現代人不再僅是吃飽,而是要吃的巧,到底應該如何吃才能營養又健康?本堂課幫助民眾認識均衡飲食,吃的健康無負擔!現代人選擇多樣,營養的攝取對於每日飲食來說不成問題,但要吃的健康才重要。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孫文蕙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時間:106年4月21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幫心臟做復健 規律運動就對了

幫心臟做復健 規律運動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年紀大了,若心臟老了、壞了,有心臟病,除了用藥,還能怎麼辦?美國心臟協會發表聲明指出,規律運動對心臟的重要性,與藥物不相上下,對於年長心臟病患者,建議規律運動也納入療程。年長心臟病患規律運動 有助提升體能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醫學教授、高齡心臟科醫師丹尼爾‧福爾曼為新聲明撰寫小組主席,他表示,年長心臟病患者如果想減輕心臟病症狀、提升體力,應將運動納入醫療照護一環,才能事半功倍。這項美國心臟協會所發出的聲明已刊登於〈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福爾曼醫師指出,許多健康照護者將重點放在心臟衰竭、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管理,照護多著重用藥、醫療,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幫助患者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幫助患者身體機能發揮極致。事實上,心臟病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或發生其他心臟相關事件後,需要增強體能,體能必須達到「提購物袋走回車內」的程度,才能獨立生活、維持生活品質。即使年歲增長 運動依然還是有好處福爾曼醫師補充,將提升生理機能納為治療一部分,有助年長患者改善生活品質,對維持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也很有幫助。沒有人會老得無法動,患者就算70多歲、80多歲,或年齡更大,依然可以透過運動獲得好處。以年長患者來說,心臟復健是重要歷程,復健師常提供運動諮詢、訓練建議,並引導患者管理壓力、憂鬱情緒。福爾曼醫師表示,光只有這樣,還是不夠,現在治療70多歲、80多歲年長心臟病患,健康照護者多強調用藥、手術,而忽視患者重新用腳走路的重要性,心臟復健計畫就是設計用來讓患者可以重新自己走路、行動。打太極拳、瑜珈也很有幫助福爾曼醫師建議,日常走路、在家處理家務,也有幫助。抗阻力訓練、平衡感訓練也有助預防跌倒。打太極拳、瑜珈等則可以增強力量、發揮有氧機能,並訓練平衡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