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腸過敏 一天一杯精力湯惹禍

腸過敏 一天一杯精力湯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怎麼吃都吃不胖,沒想到竟是蔬果精力湯惹禍!一名49歲的李姓麻醉科醫師,因為長期腹瀉,動不動就往廁所跑,連帶焦慮、情緒不穩,睡眠品質差連帶影響工作。就醫檢查發現他對56種蔬果都出現中度至重度過敏反應,而這些食材均是他平時攝取的精力湯的常見食材。原來是因為他的牙齒咬合不正,無法咀嚼硬物,才習慣用食物料理機來處理食物。而由於頻繁飲用,腸道造成慢性刺激,以致腸道長期發炎,引發腸漏症,使食物過敏原得以穿過腸壁細微破洞,進入體內各個組織器官,誘發過敏反應。飲食單一化 慢性食物過敏率提高開業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根據最新國際醫學研究指出,長期慢性食物過敏,讓身體、腸道產生慢性發炎,進而影響消化、免疫等功能,甚至經由腸腦軸線,左右大腦情緒反應,關鍵就在於現代人飲食單一化、纖維攝取不足,讓慢性食物過敏的盛行率日益升高,可能產生皮膚搔癢,容易疲倦、腸胃脹氣、失眠等症狀。國內專業健檢機構「聯安診所」進行2016年食物過敏檢測,整理出國人10大過敏食物排行榜,第一名的蛋白位居男性、女性過敏食物之首,包括蛋糕、肉丸等相關蛋製品,都成了許多民眾的過敏原。第二名至第十名依次為小麥、花生、螃蟹、蜂蜜、牛奶、奇異果、杏仁、牡蠣以及芝麻。 蛋白分子巨大 消化不完全容易引發過敏鄭乃源院長解釋,蛋白較難消化,而含蛋白製品的食物相當多元,國人接觸頻率較高,但蛋白的蛋白質分子較巨大,若未細嚼慢嚥或腸道微菌體不健全,易造成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質分子進入腸道組織,更易引發過敏反應。鄭乃源特別提醒,若民眾本身有腸漏症或腸道正處於發炎狀態,更需避開過敏原,以免身體長期慢性發炎、免疫機能紊亂。鄭乃源院長表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可說是人體第二顆大腦,70%淋巴分布於腸道中,而腸道中無數個「腸道微菌體」又與人體腦循環、免疫系統、代謝系統息息相關。在迷走神經的貫穿下,大腦與腸道緊緊相繫,一旦腸道發炎,就容易引發焦慮、憂鬱等情緒。掌握3原則 打造腸腦健康年輕新世代們的飲食種類缺乏多樣性,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加上課業壓力沈重、情緒起伏較大,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腸胃功能變差,近80%下一代腸胃道生態異常,以致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也可能產生強烈過敏反應。臨床顯示,包含頭痛焦慮、腹瀉、腸胃不適等都可能因食物過敏所引起。因此,鄭乃源院長提醒,掌握「器官、功能、營養」3原則,始能打造完整腸腦健康:1) 器官檢查/透過完整大腸鏡,全面檢測腸胃道異常,預防腸癌、胃癌。2) 功能檢查/透過全套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慢性發炎的過敏原,協助提升腸胃功能、促進大腦健康。3) 營養補充/除了適時補充消化酵素之外,建議至少每日攝取25至30公克膳食纖維,協助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吸收。

講座/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

講座/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平均每5分鐘18秒就有1人發現癌症,又網路上常出現癌症與養生相關訊息,我們該如何分辯其中是否置入性型行銷、新聞可能的誇大與不實?講師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癌症,說明為何網路上大量出現養生訊息,進而幫助您判斷網路的訊息的真偽,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症與養生的網路訊息如何判定真偽時間:106年4月17日 星期(一) 下午14:00-16:0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0樓第二教室癌症資源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你的牙刷乾淨嗎?小心淪為牙周病根源

你的牙刷乾淨嗎?小心淪為牙周病根源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說到牙周病的根源,你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是口中的食物殘渣?沒有把牙齒刷乾淨?真正牙周病根源恐跟你想的都不一樣,牙醫師潘韞珊表示,除了刷牙方法不正確,牙周病的根源與我們每天使用的牙刷,也脫不了關係,牙刷上的細菌會使牙周組織重複感染。一般人肉眼看不到牙刷上細菌量,自然就不會重視牙刷的清潔。透過臨床上的觀察與追蹤可以發現,時常更換牙刷的並正確清潔牙刷的病患與比較沒有重視牙刷清潔的病患,病況確實有明顯差異。牙刷上黏性十足且密集的牙菌斑 應利用超音波洗牙刷杯清潔  現今社會民眾生活忙碌,對於牙刷清潔的細節都很馬虎,卻不知不覺將牙齒健康暴露在充滿細菌的危險之中,一般民眾的清潔牙刷的經驗法則是在杯子裡面攪一攪和用手搓一搓,但其實牙刷上的牙菌斑是很黏的,這樣的清潔方式根本無法清洗乾淨。潘韞珊醫師建議,在剛刷完牙後,牙菌斑沒那麼黏時,可利用超音波洗牙刷杯清潔刷頭,將肉眼看不到的細菌透過超音波的清潔原理振落,再放在通風處甚至陽光下,讓牙刷變乾,可大幅降低細菌的孳生量。超音波洗牙刷杯在清潔使用上十分便利,但臨床患者常問潘醫師,沒有看到水在動,真的清的乾淨嗎?原因是所謂的超音波,指的是頻率超過人耳所能聽到的頻率,因此,振動頻率超過一秒兩萬次(20000Hz/S)才稱得上超音波,所以用肉眼根本無法察覺。傳統上大家都習慣以經驗法則來論定,像是用手搓或是刷子刷,以為有搓、刷的動作就會洗得乾淨,但其實透過高科技的超音波更可將黏附在牙刷刷毛上的細菌振落或振破。超音波清潔兩大原理-聲波流動效應、空洞現象牙醫博士陳彥良表示,超音波應用在清潔方面主要有兩種原理,其中之一為液體在超音波震盪下產生的波流動效應(acoustic streaming),以超音波所帶動的液體波流來沖刷達到清洗效果,另外一種原理則是當液體受超音波快速振盪時,會使液體內產生無數微小的氣泡。而這些氣泡在振盪之下快速形成並迅速爆破的過程,所產生的強大沖擊及能量可以對物體之死角、細縫等部位,達成清洗之效果,此效果即為空洞現象(cavitation)。牙科手術後或有牙周病 應每天清潔牙刷牙刷若只是搓一搓、洗一洗是不可能乾淨的,牙刷的細菌量往往比你口中的細菌量還高,牙刷只要3週未更換,就可能存在上億的細菌,其中更包括容易致病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上面的細菌量可能比馬桶髒80倍,潘韞珊醫師表示,牙科手術後或牙周病患者,口中會有大小傷口,更特別建議使用超音波洗牙刷杯清潔,超音波洗牙刷杯一秒振動達十萬次,可幫助把牙刷上的細菌振落,且要每天清潔牙刷,讓口中的細菌量降的更低,患有流感或感冒前後要更換牙刷。使用超音波洗牙刷杯 可明顯降低細菌量潘韞珊醫師表示,正確的刷牙方式以及做好牙刷清潔,才能長久的保養好牙齒,一般人往往都會忽略肉眼看不到殘留在牙刷上的細菌,使用超音波洗牙刷杯,可降低約7成多的細菌量,搭配清潔液使用,更可達9成3的清潔量。 超音波廣泛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像是銀樓用超音波清洗戒指 或許一聽到超音波這個名詞會感到既遙遠又陌生,但其實超音波廣泛運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像是牙科會使用超音波來為病患去除牙結石及清潔牙科器具,銀樓用超音波清洗戒指 項鍊,做身體健康檢查時,醫用超音波可以穿透肌肉及軟組織,掃描檢查器官, 超音波洗牙刷杯能將牙刷刷毛中頑固的細菌震落,加入消毒液,更能達到完整的清潔作用,一個超音波洗牙刷杯可供全家人使用,具十足的便利性,使用上則需注意不要連續使用,因超音波高速震動會發熱,以防機器過熱,應有一定的間隔使用時間。

耳朵好癢!兇手可能是皮膚過敏

耳朵好癢!兇手可能是皮膚過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耳朵好癢,是有人在說我的壞話,還是有人在想我了呢?耳朵癢有可能是你的耳朵進水,或者耳朵有髒東西。醫師提醒,有過敏性疾病很容易出現耳朵癢,常挖耳朵以致髒東西進入,或是耳朵裡有水,都可能會導致黴菌或是細菌滋生,以致耳朵會癢。 耳道皮膚濕疹+細菌與黴菌滋生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曾智傑表示,耳朵的深度大約3公分,直徑1公分,耳朵癢很常見的原因是耳道皮膚濕疹,如果耳朵裡面進水或是有髒東西進入,就很可能導致滋生細菌與黴菌,進而會導致耳朵癢。 常挖耳朵導致髒東西進入引起也有不少人是因為習慣挖耳朵,使得耳道在過於刺激下有髒東西入侵耳朵。曾智傑醫師指出,除了避免經常去挖耳朵之外,耳朵癢得要針對不同原因有不同治療方法,通常是使用滴劑治療。 皮膚過敏也會出現耳朵癢至於想要預防耳朵癢,應該要如何做呢?曾智傑醫師進一步指出,有些是皮膚過敏的人,例如有異位性皮膚炎,也會出現眼睛癢、鼻子癢與耳朵癢,就會有耳道發癢症狀,應該要積極治療疾病,若是想要預防耳朵有細菌或黴菌,就要保持耳朵乾淨與乾燥,若是耳朵有進水,可以用吹風機吹乾。(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咳嗽4個月 食物殘渣卡肺葉

咳嗽4個月 食物殘渣卡肺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林先生咳嗽近4個月,拿了感冒藥症狀卻一直未改善,就醫檢查發現肺部左上葉有疑似腫瘤的塌陷陰影,透過支氣管檢查也發現有腫塊,醫師懷疑是惡性腫瘤,建議切除肺葉確認。患者擔心開刀後遺症決定尋求第二意見。經胸腔內科醫師夾出塞住腫塊發現竟是植物組織,醫師研判可能是食物殘渣嗆入氣管導致肺部塌陷咳不停。取出組織後發現有細胞壁 研判為食物殘渣臺中慈濟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倪永倫表示,支氣管鏡的管子從鼻子伸進去,通過聲帶再到氣管,比做胃鏡更難受,曾經有調查顯示,做過支氣管鏡的人,願意再接受的比例只有1/10。倪永倫醫師讓林先生接受意識鎮靜睡著檢查,發現原本應該如隧道般的氣道,被突出的團塊塞住。切片檢查後觸摸切片感覺堅硬,跟一般惡性腫瘤型態大不相同。醫師開始懷疑塞住的可能是骨頭或不小心的嗆入物。醫師決定採取套網技術,接力細心套入鬆鬆的、飄動著的團塊,像塞子的團塊終於慢慢清理出來。常規30分鐘的檢查卻花了2小時。取出組織後發現有細胞壁,研判可能為食物殘渣,因為留在支氣管內,肉芽組織最終塞住支氣管才導致腫塊。肺部塌陷明顯改善 能夠大口呼吸倪永倫醫師表示,支氣管鏡不只用在診斷,近年也進行介入性治療,透過電燒探頭,在腫瘤部位放金屬支架撐開支氣管,移除塞住支氣管的腫瘤,或做咳血病人的表層止血。患者的支氣管通暢後,肺部恢復功能,只留下一點小小的疤痕,回診時肺部塌陷明顯改善,終於能夠大口呼吸。

別誤會肝 臉色變黃貧血害的

別誤會肝 臉色變黃貧血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年約19歲男大生近日觀察小便,發現顏色多呈現茶葉色,且臉色逐漸變黃,擔心罹患肝病,至肝膽腸胃科就診發現,患者的膽紅素偏高但肝功能指數正常,合併不正常、原因不明的貧血,因此細心的將患者轉至血液腫瘤科,安排檢驗後確診為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使用類固醇,患者症狀漸漸改善。免疫系統打紅血球 出現貧血及黃疸一般人容易將「黃疸」問題歸咎於肝,沒想到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竟也會導致此結果。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醫師表示,由於紅血球細胞膜攜帶有免疫球蛋白和補體,因而造成紅血球加速被破壞而導致溶血性貧血。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了自己的紅血球,患者會出現嚴重的貧血與黃疸症狀。患者避免使用引起溶血藥物治療主要用類固醇治療並補充葉酸。療程結束後須持續追蹤血紅素、網狀細胞數、和其他的溶血數據,治療潛在疾病。患者應避免使用引起溶血的藥物。若出現溶血復發的症狀,如:皮膚黃疸加重或尿液顏色變紅、變深,要立即就醫。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科洪弘昌醫師表示,黃疸是身體疾病的警訊,當皮膚顏色呈現異常黃褐色或者鞏膜變黃時,應盡速就醫。醫師可從患者的病史、身體理學檢查、抽血檢驗等相關檢查來診斷造成黃疸的主因。 

延4年洗腎 低蛋白飲食立大功

延4年洗腎 低蛋白飲食立大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低蛋白飲食與酮酸胺基酸能減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程,將胺基酸代謝出來的廢棄氮帶走,還能重新組合成必需胺基酸,送至身體需要的地方使用。不僅可延緩腎功能惡化,還能降低9成洗腎風險。83歲的郭阿嬤患有高血壓病史,5年前發現有腎萎縮狀況,腎臟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7%,因患者抗拒洗腎治療,營養師建議她先採行限制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沒想到竟成功延緩洗腎4年!第三期 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蛋白質不能逾0.6克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表示,近年國人對於慢性腎臟病已經相對警覺,但臨床還是會碰到一些民眾因為隱忍或忽略症狀,就醫時已是晚期慢性腎臟病,腎功能受損,尿毒排泄不出去,全身器官都會受影響。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第一、二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除了找出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潛在疾病,飲食需注意低鹽、少油與適當的熱量。但若進入第三期,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的蛋白質量不能超過零點0.6公克。早餐食用稀飯配青菜 午晚餐才吃米飯配豆腐對於晚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只對飲食中的蛋白質斤斤計較、且務求吃進去的蛋白質可以「用在刀口上」。患者郭媽媽實行低蛋白飲食重點,早餐僅食用稀飯,搭配川燙的青菜,午晚餐才吃米飯配豆腐,有時胃口好,會喝上一杯豆漿。每餐服用2顆酮酸胺基酸營養劑,幫助腎臟排毒,改善營養。盧國城理事長表示,認真遵守醫囑,不僅能降低蛋白尿,對血壓與骨質都有幫助,也能減緩患者進入洗腎的時程!即使到第四期慢性腎臟病,以限制蛋白飲食配合酮酸胺基酸,也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一方面幫身體減廢、降低腎臟負擔:一方面又讓限制蛋白質飲食的患者,可以將蛋白質中的營養使用的更徹底,減少營養不良。尿液出現泡泡、顏色變化 要記得定期檢查醫師呼籲,民眾可以留心自己是否尿液出現泡泡、顏色變化等,或是莫名下肢水腫、貧血,以及難以恢復的疲勞、疲倦,或是控制不下來的高血壓,一旦檢查有腎功能異常就要找專科醫師「找出病因」。針對潛在疾病治療,同時飲食少鹽、避免蛋白過量。另一方面,若已知道自己有高血壓等潛在疾病,則屬於慢性腎臟病高危險群,建議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常嘴破、外陰潰瘍 恐為絲路病

常嘴破、外陰潰瘍 恐為絲路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7歲的李小姐長期反覆性嘴破、關節酸痛及皮膚癢疹,且陰唇嚴重潰瘍,經詳細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證實罹患了罕見的全身性疾病──貝塞特氏症,經過數周的門診治療,外陰部潰瘍幾乎痊癒,仍需長期追蹤。臨床特徵是反覆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貝賽特氏症患者大多分佈在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的國家,又稱「絲路病」,是一種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全身性疾病,也是一種罕見的免疫系統的微血管系統性血管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鄭志堅解釋,典型的貝賽特氏症之三大臨床特徵是反覆性口腔潰瘍,生殖器潰瘍及眼睛葡萄膜/網膜炎。此外也可能侵犯肌肉骨骼、中樞神經、消化道、肺臟等重要器官的血管,造成嚴重的血管發炎,甚至危及生命。男性發病比例略高且病情常較嚴重貝賽特氏症好發成年人,20至40歲的青壯年人較易發病。男性比例略高且男性病情常較嚴重。鄭志堅醫師表示,臨床症狀可以透過治療緩解。若僅有皮膚潰瘍病變,可以使用局部類固醇治療。以往臨床有時會作的皮膚穿刺應盡量避免,因可能引起續發皮膚發炎。至於嚴重狀況例如出現神經系統或眼部的嚴重炎症時,有可能造成眼睛失明或內臟器官的衰竭,常須使用大量類固醇及其他免疫抑制劑合併治療。反覆口腔、會陰潰瘍或眼球葡萄膜炎者 應僅早診療貝賽特氏症特徵為病情反覆復發,因此長期追蹤及臨床藥物選擇及調整非常必要。貝賽特氏症的復發症狀可持續數周、數年或數十年。慢性神經系統、消化道或血管的損害也有機會產生致命的後果。鄭志堅建議,為了避免延誤病情,早期診斷也很重要,若有反覆口腔、會陰潰瘍或是眼球葡萄膜炎者,宜僅早至門診做詳細診療。

發展遲緩 遺傳基因可提早檢測

發展遲緩 遺傳基因可提早檢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個月大的男嬰因為長得太小、太慢被送往早療評估中心,經檢查發現是染色體異常,另一名3歲多的小男孩,因為聽力功能異常,伴隨發展遲緩,也被轉介至早療評估中心進行檢測。經染色體晶片檢測,發現是染色體微擴增(Microduplication)所造成,這些異常分別來自外觀行為皆正常的父母親,而不是自己突變發生的。發展遲緩表示在各方面都比同齡兒童明顯落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燕彰說明,發展遲緩是指6歲以下的兒童,在認知、語言表達、粗細動作、情緒發展與人際溝通等方面,有一種或多種以上比同齡兒童發展落後。國內將近有8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對於這些兒童,國內已建立早期療育體系,提供發展遲緩兒童所需的醫療照護,主要包括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目前國內早期療育評估體系最缺乏就是基因異常檢測的病因學診斷。有了基因檢測就能擬定更全面的醫療計畫陳燕彰醫師表示,約20%左右的發展遲緩兒童可利用染色體晶片篩檢出染色體異常。有了病因的確診,就能擬定更正確的醫療照顧計畫,提供遺傳諮詢,計算再發生率,或是產前檢查。精準的遺傳基因檢測對發展遲緩兒童是必須的。有了正確診斷,可以提供正確醫療方向,提供正確遺傳諮詢,減少父母親的焦慮,更可能減少國家社會的醫療支出。

公益/您的一個讚,幫他離夢想更進一步

公益/您的一個讚,幫他離夢想更進一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般來說,嬰兒到了4個月左右頸部會開始變硬,但現年13歲的彥廷在出生後4、5個月大時,身體抱起來仍是軟軟的,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8個月大時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威廉斯氏症候群」。到6歲才有簡單的口語能力雖然威廉斯氏症候群的小孩非常外向且容易親近,在學齡時語言的發展大致可達到說話流暢,口齒清析。但是彥廷口說卻只有「好」、「是」這類單一字的表達,直到6歲時,彥廷的口語能力開始有簡單的對話與情緒。容易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因為疾病的緣故,彥廷容易過動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再加上他出生時缺氧的關係,造成學習方面的障礙,因此雯子媽媽除了讓彥廷參加合唱團,還善於搭配不同的樂器,烏克麗麗、木箱鼓、鋼琴等,與彥廷一起合奏歡唱,利用音樂輕鬆易與人們接近的特性,引導彥廷在旋律與歌詞中加強語言能力、進而增加人際間的互動相處。儘管無法清楚的表達,彥廷卻能以敏銳的聽力,絕對音感的天份,自學自唱各國歌曲,並在音樂老師媽媽的指導下,完整演奏超過一百首的歌曲。活動辦法彥廷的夢想是希望能購買爵士鼓來練習節奏,「您的一個讚,便能幫他離夢想更進一步」。即日起至4月20日,連結觀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vPKXimX2RlY,並在影片下按讚,SOGO便會將依按讚數頒發圓夢基金(一個讚1元),最高3萬元。讓我們一起按讚,幫助彥廷募到他想要的爵士鼓。名稱:按讚助圓夢時間:即日起至4月20日地點:https://youtu.be/vPKXimX2RlY洽詢:洪小姐02-25210717*12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