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

常胸悶心悸?心律不整恐找上門

(優活健康枉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律不整」是可怕的殺手!一名40歲的洪先生帶女兒到門診就醫時於診間外突然發病,失去意識,沒有呼吸心跳、測不到血壓,院方立刻啟動急救小組進行電擊急救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當心跳節奏變得奇怪就要懷疑是心律不整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林恆旭醫師表,:心臟在人體內就像一具永不停歇的幫浦,規律且有效率地把血液送至全身。在心臟右心房上有一稱作竇房結的構造,會規律地放電,放出的電流透過心臟內的傳導系統傳至心臟各處刺激心臟跳動。一般而言,正常人不太感覺得到自己的心跳,所以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很有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心悸胸悶 無明顯症狀、不易偵測林恆旭醫師提到,「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統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及胸悶之外,常因為陣發性的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心律不整可分為許多種類,其中又以「心室頻脈」及「心室顫動」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林恆旭醫師提醒,不管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建議要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以給予適切的治療。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是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大宗,近年來因為高級心臟救命術及自動體外電擊器(AED)的大力推廣,使得許多罹患此類心律不整的患者有了活命的機會。大部分患者除了需要規則服用藥物之外,亦需接受體內去顫器的植入,體內去顫器可以在下次發病時及時電擊心臟救回病人一命。目前全國每年約有三四百名患者需要此類救命機器,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飲農藥輕生不成 恐致多重器官衰竭

飲農藥輕生不成 恐致多重器官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有憂鬱病史的八旬老翁日前服用除蟲藥「因滅汀」欲輕生,喝下約100毫升後被家人發現,立即送往急診室急救。經緊急胃灌洗並服用活性碳減毒,住院治療數日後康復出院。誤食會造成胃腸道不適、胃糜爛南投醫院內科部主任莊宗芳指出,因滅汀是一種用於蔬菜種植的廣效殺蟲劑,作用機制乃透過增加昆蟲細胞膜氯離子滲透性而達到殺蟲的效果。對人類或其他哺乳動物毒性不大,但具強烈眼刺激性及中度皮膚刺激性應注意防護措施。如誤食會造成胃腸道不適,胃糜爛和淺表性胃炎,輕度中樞神經系統抑制。非所有農藥都有解毒劑 死亡率恐達60-70%並非所有個案都像上述患者一樣幸運,例如有機磷、巴拉刈的中毒致死率極高,巴拉刈(Paraquat)中毒,例如克蕪蹤、速草淨等,不但沒有解毒劑,死亡率還高達60-70%,由於市售高濃度溶液,服用少量就會致命,中毒症狀為口腔黏膜潰瘍、噁心、嘔吐、腎小管壞死、肝細胞毒性及膽汁滯留,猛暴性中毒者,在數天內因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另外,有機磷如美文松、大滅松,雖然有解毒劑可用,但中毒時會引起腹瀉、頻尿、瞳孔收縮、心跳慢、氣管收縮、嘔吐、流淚及流口水等令人痛苦的症狀,如延遲就醫仍有致命的危險,且可能留下長遠的後遺症。醫師提醒,並非所有農藥、毒藥都有解毒劑,民眾使用、儲存農藥必須小心,避免身心不穩定的家人、老人、幼童接觸,農用時也要注意口鼻、皮膚的防護,以避免遺憾的中毒事件的發生。   

手麻騎車張不開 遠處取穴助改善

手麻騎車張不開 遠處取穴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邱姓婦人自前年開始,騎機車時感覺大拇指撐開手會很痛,本來手甩一甩會好一點,後來連手指撐不開,只能合在一起騎車,手被碰到就會很痛,後來甚至連手掌撐不開,經醫師診斷為腕隧道症候群,透過「遠處取穴」調整體質,從左腳踝內側下針,緩解疼痛同時,改善因更年期導致內分泌失調,帶來不適症狀。腕部的骨骼和肌腱狹窄 神經受到壓迫患者幾次看骨科都被醫師診斷為典型的腕隧道發炎,建議開刀處理沾黏或打類固醇緩解本。臺中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歐宗益診察後採取針灸治療,特別的是,他不在手掌下針,反而在對側的左腳腳踝下針,接著把脈後再繼續下針,邱女士麻木情形幾乎完全消失。歐宗益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源自腕部的骨骼和肌腱狹窄,導致通過的神經受到壓迫,因此產生症狀,臨床是以正中神經受到壓迫為主,局部的手掌會有麻木、熱、甚至刺痛為主。邱女士喜歡做菜,大拇指常常出力切菜,加上長年工作需要使用滑鼠,久而久之形成腕隧道症候群。避開疼痛部位下針 調整體內氣血平衡至於中醫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為什麼會在對側腳踝下針?臺中慈濟中醫針灸科主任傅元聰表示,臺中慈濟針灸科團隊針對痛症病人採用「遠處取穴」、「取穴調整體質」的概念,避開在疼痛部位下針,以「全息律」概念遠處取穴,再配合中醫診脈取穴的特色,調整體內氣血平衡,加上傷科手法調整局部結構,治療疼痛效果更立竿見影,且可以藉由針灸調整體質,緩解更年期諸多痠麻痛等不適症狀。歐宗益醫師表示,像邱女士的腕隧道症候群,可能來自更年期內分泌失調導致的症狀,一旦出現肌肉痠痛、肌肉力量下降的表現,卻未減少家事與工作量,更容易受傷。藉由中醫脈象找出身體不平衡訊號,以針灸調整身體氣血平衡,對症下針改善循環,疼痛自然減低,或許還能免卻開刀壓力。

不挑食 「食育」培養健康身心

不挑食 「食育」培養健康身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如果孩子不重視「吃健康」的重要性,未來很有可能變成「膠囊世代」!孩子對食物的認識不夠,容易出現偏挑食、常選擇不夠健康的食物、或者以營養補充品取代原態食物,導致過輕、過重、肥胖等體位兩極化情形的孩童越來越多,長久來說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吃東西不健康可能提升罹患慢性病機率保健食品名目多,若三餐不花心力烹調、也不再咀嚼和品嘗味道,只是把各種膠囊錠丸倒進盤裡就輕鬆上桌、配水一吞,看似省時又方便,但卻會因此失去飲食文化、還有導致因缺乏部分只能從食物來的營養而營養不良。另一種可能是,因為不重視食物與營養的健康,吃東西不健康,而可能提升未來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導致各種膠囊(藥物)不離身的後果。不挑食不浪費 透過「食育」培養健康身心受限於午餐成本以及大鍋菜烹調方式造成對口味的限制,加上飲食教育不夠深入,根據台大亞太糧損資料庫,台灣一年浪費的食物,可以堆成60座101大樓(以放入90公分廚餘桶計算)。根據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100所台北市公私立學校,一日就有10公噸廚餘量。董氏基金會多年來積極於校園中推動「食育」,許惠玉主任分享,飲食教育對培養孩子的飲食行為是有正面影響的,曾有學校在持續2年食育後,讓學生平均每天多吃74克蔬果。合作的學校裡也有老師分享,自從孩子接受食育、學著自己種菜、照顧菜園後,對午餐不再挑食、也不會浪費食物、還會把青菜都吃光光,廚餘量也跟著減少了,透過「食育」孩子才能有健康的身心力。 

講座/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

講座/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血管疾病問題與性別有關係!心血管問題多,性別不同,要注意的「心病」症狀也不同,要如何保障自身健康,由專業醫師告訴你!「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健康講座」只剩下1場,大家趕緊抓住免費與醫師「談心」的機會,若你對心(血)管健康有任何不解之處,歡迎大家出席座談會,講師將會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大家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並教導女性朋友要如何做才真正關心妳的「心」喔!名稱:心(血)管疾病 男女大不同健康講座時間:106年4月30日(六) 下午14:00-16:30地點:花崗國中4F視聽教室(花蓮縣花蓮市公園路40號)講師: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

大量飲用牛奶 恐「皂」成消化道傷害

大量飲用牛奶 恐「皂」成消化道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的小豪某天在家裡的地板上看到一杯像白開水的液體,剛好覺得口渴的小豪便拿起來一飲而盡,沒想到是媽媽做手工肥皂後剩下的氫氧化鈉!媽媽發現後相當緊張,立刻帶他到中國醫藥大學急診室就診,經由兒童腸胃科緊急安排胃鏡,檢查出有腐蝕性食道炎與杓狀軟骨炎,後續安排住院,且需禁食並接受胃藥與抗生素治療,無嚴重併發症後才平安出院。相對於強酸液體 強鹼會造成更大的傷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醫師陳浚穠表示,氫氧化鈉溶液大多無色無味,放置於家中幼童易取得處容易被誤食,相對於強酸液體,強鹼會產生液化性壞死,能貫穿至深層的組織,形成更大的傷害。少量的鹼液初期能使食道、胃潰瘍、水腫及出血,若食入大量鹼液則會引起食道穿孔、氣胸,縱隔腔炎、胃、十二指腸穿孔、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後期則可能會有食道或幽門狹窄等情形,甚至有些病童需要長期接受食道擴張的治療。飲用大量水或牛奶 可能會對消化道造成傷害若意外食入鹼性溶液該怎麼辦?陳浚穠醫師表示,催吐會造成消化道的二次傷害,吐出來的物體若嗆咳進呼吸道,也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飲用大量的水或牛奶除了會增加嘔吐的風險外,鹼性溶液接觸到其它液體可能會導致高溫,也會對消化道再次傷害。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包鹼粽需要的鹼水成份亦含有高濃度的氫氧化鈉,提醒家長一定要收藏在不容易取得的位置,尤其絕對不可用寶特瓶等看似平常的容器來存放,避免不小心誤食導致嚴重的後果。

下腹脹半年 20公斤巨大肉瘤作怪

下腹脹半年 20公斤巨大肉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苗栗一位70歲林姓婦人,半年前開始有下腹部悶脹的感覺,因擔心害怕而北上求醫,經檢查後醫師告知可能只是子宮肌瘤,請她定期追蹤觀察即可。最近幾天家人發現林姓婦人的左下腹部異常凸起,無論是站立或躺下都非常明顯,就診後證實為左下腹壁的巨大腫瘤,與子宮肌瘤無關,故馬上安排手術切除。腫瘤直徑將近20公分 重達2公斤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為林姓婦人進行手術時,發現其腫瘤已大到影響小腸,手術切除後丈量腫瘤大小,直徑竟將近20公分,重達2公斤!由於腫瘤太大,切除後造成腹壁缺損,因此手術時也為林姓婦人進行腹肌局部皮瓣修補缺損腹壁之處理。手術後將腫瘤進行化驗,病理報告顯示為肉癌。肉癌切不乾淨或是破裂容易再復發馮啟彥主任表示,腹壁肉癌屬於較少見的惡性腫瘤,發生時生長快速且毫無症狀,形成的原因目前不明,因此難以預防。由於肉癌對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的效果皆不佳,主要靠手術切除;手術時要特別小心剝離腫瘤的邊界,因肉癌若切除不乾淨或在手術中破裂,就很容易再復發。馮啟彥醫師提醒民眾,若觸摸到身上有不明腫塊且有腹痛、悶脹之情形,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千萬不可隨意輕忽而影響健康。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

睜一眼閉一眼 視物扭曲快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眼睛的構造非常複雜,雖然都是視力問題,但卻有很多不同的病況,從近視、遠視、斜視、散光、老花,到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部病變,且治療方法也都不同;尤其是黃斑部病變有好多種,治療方式也有兩種。醫師並提醒,如果單眼視物發現影像扭曲,就要及早就醫,針對不同的黃斑部病變,必須對症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睜一眼閉一眼檢查 黃斑部病變速治療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蔡裕棋表示,黃斑部病變有非常多種,常見包括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病黃斑部病變、黃斑部水腫、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等,民眾可睜一眼閉一眼檢測,若發現有視物扭曲的情形時,應盡快就醫,一旦確認有黃斑部病變,就要盡快治療。治療方法有手術和打針 老化造成以針劑治療至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方式,則是可分為兩種,其一是可手術,其二則是只能打針;蔡裕棋主任指出,如果是老化造成的黃斑部病變,就只能用針劑治療,例如老年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糖尿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合併黃斑部水腫,主要以眼球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治療。黃斑部皺褶或裂孔 可用手術治療可以採用手術治療的則是黃斑部皺褶、黃斑部裂孔;蔡裕棋主任解釋,如果是因為黃斑部上增生膜或拉扯引起的病變,就會以玻璃體切除合併薄膜撕除手術,目前可透過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OCT)檢查,以及最小切口的微創視網膜手術,如果一發作就進行手術治療,可以使視力恢復到1.0。(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咳痰又喘逾2月 肺阻塞機會高!

咳痰又喘逾2月 肺阻塞機會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名菸齡超過30年的老菸槍,一天幾乎要抽掉整整一包菸,近年開始甚至連講話都沒辦法說完,連話都無法完整說完,爬個樓梯便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就醫後胸腔內科醫師診斷他是「肺阻塞」(COPD)。咳嗽卡痰容易跟一般感冒一樣被忽視衛福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肺阻塞是慢性呼吸道發炎導致的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之前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由抽菸、環境有害物質(如粉塵、空氣汙染、有害煙霧或化學物質等)造成,其症狀咳嗽、卡痰跟一般的感冒類似,容易被忽視,因此許多患者大多等到急性發作時,(如出現呼吸困難)前往就醫後才被確診肺阻塞。40歲以上長期抽菸者咳痰又喘 盡快檢查因為吸菸者是高危險族群,會促使病情迅速惡化,醫師建議40歲以上有長期抽菸者,若出現咳嗽、咳痰和喘症狀超過2個月,就要盡快就醫安排肺功能檢查。肺阻塞是可早期診斷並且獲得適當治療,以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與併發症的產生,鄭如潔呼吸治療師表示南投醫院於本月初起配合健保局COPD醫療改善給付方案,以一條龍的模式提供肺阻塞患者完整且連續性的照護,加強患者的追蹤管理與衛教服務,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共同照護模式,改善其生活品質。

基因檢測 讓你輕鬆掌握健康!

基因檢測 讓你輕鬆掌握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醫學科技日益革新,加上精準醫療觀念的興起,基因檢測以及個人化醫療儼然是未來醫療的趨勢,運用基因檢測可精準診斷與治療疾病,隨著基因檢測應用價值的層面越來越廣,使得人類在健康管理與計畫上更具全面性與便利性。基因檢測應用 預防醫學、精準治療、產前篩檢與優生保健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教授黃憲達表示,基因檢測的應用價值可發揮在:預防醫學-在未發病前,可透過基因檢測評估先天風險,提前選擇一些應對措施以達到趨吉避凶、預防疾病的效果。另外,罹患疾病時,配合各項臨床檢驗數據,透過基因檢測精確診斷疾病、精準治療疾病。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有些基因檢測可以評估個人所適合的劑量,有些人對特定藥物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也可在用藥之前先透過基因檢測做為評估、產前篩檢與優生保健-運用基因檢測可得知胎兒是否帶有遺傳性疾病或是先天性基因相關疾病例如唐氏症。基因檢測主要就是幫助人做決策,透過你的基因,幫你去選擇一個最有利的方法。 基因檢測結合健檢 貼近個人化需求以往大眾習慣透過健康檢查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但透過健檢得知時,多已是在疾病狀態中了,運用基因檢測來檢視身體的健康狀況,除了能更精準知道自己的弱點,進而做好相對應的預防措施,選擇自己需要的健康檢查項目及擬訂適當的健康檢查頻率,基因檢測未來若能和健檢結合想必會是人類的一大福祉。像是針對代謝症候群(三高)族群,可搭配基因檢測,來判定是先天的風險高所導致,還是後天的生活習慣所引起,便於醫生就個人狀況進行判斷,並採取適合的解決方案。另外,當遇到用藥的問題時,也可當作參考的依據,了解何種藥物會讓自身產生過敏反應,貼近個人化醫療的需求,擴大基因檢測於結合健康檢查及預防醫學所帶給民眾的效益更有說服力。基因檢測與精準醫學(癌症基因篩檢用藥指導)的運作原理基因檢測也可用於癌症的用藥指導方面,黃憲達教授表示,以往癌症的診斷都是透過影像來查看腫瘤的情況, 現今經由基因檢測能讓癌症的篩檢與診斷更加便利,癌症細胞中的基因,因為突變而變化,這些基因突變導致腫瘤細胞的功能改變,以及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同。現在的科技,運用高通量定序技術、生物資料庫及生物資訊技術,已可針對特定病人的腫瘤細胞上之基因突變進行分析,找出這些基因突變與用藥的關係。進而,提供醫師與病人在進行用藥決策時的參考。癌症早期篩檢,是用抽血方式取得在血液中游走的腫瘤細胞或其基因的DNA,再以高通量定序與生物資訊之序列分析技術檢測出。這些基因突變,若有統計上顯著意義,可被用來做為癌症早期篩檢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疾病基因檢測與患病風險評估一般健康的人可知先天的風險,趨吉避凶,做好風險預防措施與保險規劃;亞健康的人,特別是針對代謝症候群(三高)族群,搭配基因檢測,運用營養學、運動、藥物、以及改變生活方式來改善健康,再加上醫師及營養師的諮詢都可從亞健康回到健康;未來希望能將基因檢測更普及地運用在醫療上,對於已有症狀的病人,可運用基因檢測精準的診斷;而需要選擇治療方案的病人,可運用基因檢測精準地選擇治療方案。透過基因檢測所帶來的資訊幫助醫生跟病人做選擇,基因檢測會給他許多幫助。跟上基因檢測產業的發展 促進大眾化與平價化在台灣一般民眾對於基因檢測的認識還是不夠普及,而檢測的價格也不夠平價化,對此,黃憲達教授認為,政府、主管機關都應有相對應的制度與政策,像是在國內設置第三方醫學檢測實驗室,並有制度性的管理。期望政府能投入資源,鼓勵產學合作,推動國內檢測試劑與生物資訊軟體的研發,並積極支持與輔導台灣人體資料庫興建之運作效率,此為基因檢測產業發展之重要基礎。投入更多的資源,以台灣本土人口興建的資料庫可以推動學界跟產業界在基因產業的發展、亦可促進國家公共衛生,台灣只要跟上全世界在基因檢測產業發展的進程,民眾自然可以享受大眾化及平價化之基因檢測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