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有殼物多咬幾下 刺激蠕動防便秘

有殼物多咬幾下 刺激蠕動防便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常在市面上看到「內含食物纖維」標示的食品,可是什麼是食物纖維呢?一說到纖維,大家都會想到植物的纖維,可是這裡所指的食物纖維,其實是指「無法被人體的消化酵素所消化的部份」。動物性的食品裡也含有食物纖維喔!水溶性食物纖維可抑制葡萄糖被腸胃吸收速度因為食物纖維無法被人體吸收,也沒什麼營養成分,所以一直以來都被人當作沒有用的東西。直到最近,食物纖維才被當作一種新的營養素,而重新受到重視。一般來說,食物纖維可分為水溶性食物纖維與不溶性食物纖維2大類。1) 水溶性食物纖維/水溶性食物纖維多半儲藏在植物的細胞之中,或是包含在植物所分泌的成分裡。代表性的水溶性食物纖維成分有,水果、蘿蔔等蔬菜裡含有的果膠(pectin),蒟蒻粉(已精製過的)裡的甘露聚糖(mannan),還有海藻裡的天然藻酸(alginic acid)等。水溶性食物纖維一進到胃裡,就會吸收水分形成黏稠的糊狀物,慢慢的由胃向腸子移動。因為移動緩慢,所以可以抑制葡萄糖被腸胃吸收的速度,血液裡的血糖值就不會快速的升高,同時還能減少膽固醇的產生,增加大腸裡的益生菌數量,調整腸內環境。食物纖維除了存在於天然的食物中以外,還有經由化學合成的,以及由食物萃取精練而來的功效更高、使用更方便的種類。例如,以葡萄糖為原料所製作而成的聚葡糖(polydextrose),多半做為食品添加物裡的增黏劑或是安定劑,用來加在冰淇淋、果醬、蕃茄醬、調味醬裡。2) 不溶性食物纖維/不溶性食物纖維,主要是形成植物細胞壁的成分,無法溶解於水中。代表性的不溶性食物纖維成分有穀物、蔬菜裡含有的木質素(lignin)、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還有螃蟹、蝦子等甲殼類的甲殼裡,所含的幾丁質(chitin)、甲殼素(chitosan)等。一旦吃到含有不溶性食物纖維的食物,就必須要多嚼幾下,這樣不但能促使唾液分泌,更容易讓人產生飽足感。而且還能增加糞便量使糞便軟化,刺激腸道的蠕動,預防便祕呢!( 本文摘自/逛超級市場學生物/世茂出版)

新鮮豬肉怎麼選?「望聞問切」要做到

新鮮豬肉怎麼選?「望聞問切」要做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選購品牌豬肉,是把消費者的信賴放在業者的身上,相信他們會做到宣稱的承諾,幫大家把關。但是,在這裡提供幾個基本的判定標準,幫助大家自助選肉。說起來這些方法,還真像是中醫問診的技巧:望、聞、切、問呢!望1) 紅色有彈性的肉,摸起來或看起來有一點油脂,是基本的好肉標準。2) 紅中帶白,表面有水漬的可能是水樣肉。出現水樣肉表示豬隻的品系不良、飼養管理不好,不是健康豬該有的表現。3) 顏色暗紅帶有黏液的肉,可能因為保存不當,或者是冷凍後回溫又再冷凍的肉。4) 肉呈現乾燥的暗紅色,可能因為保存不當,或是冷凍處理過程不夠專業,造成肉質凍傷。聞帶有腐臭味、腥臭味、臭油垢味、酸味的肉不要買。切健康的肉質,有彈性,輕壓過會很快恢復。如果用手指觸壓,會有液體跑出來,或是觸感堅硬的乾硬肉,或者是觸摸起來軟綿缺乏彈性的軟質肉,最好不要買。問1) 詢問攤販或廠商豬隻的來源,哪裡屠宰的、哪裡飼養,以及誰飼養的。2) 有信譽的攤商應該很願意跟消費者聊聊他的選豬標準。3) 賣場和超市有固定的販售點,更應該滿足消費者知的權利。其他1) 如果買的是冷凍肉,在解凍後出現大量出水,可能因為豬肉在冷凍前被注射了磷酸鹽增加重量,所以在解凍後會有水分滲出。2) 解凍後出現黏液,可能因為反覆解凍再冷凍,或是冷凍處理程序出現問題,以及豬肉屠宰後沒有立即處理,被擱置開始壞敗後才冷凍。3) 骨頭暗黑色帶有異味的可能是病死豬,或是猝死豬。(本文摘自/只買好東西/新自然主義發行)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

驚!78%自體免疫疾病是女性受影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人比男人容易罹患自體免疾病,要留心荷爾蒙變化對妳的影響。女性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情形較男性更為常見,保守估計顯示,78%受自體免疫疾病影響的人是女性,這反映了某些特定激素(荷爾蒙)的影響力,尤其是性激素──對免疫系統所的組成成分幾乎都有影響。超過50種激素在體內循環激素是一種會與體內所有類型細胞都有實質接觸的化學信使,它們會在細胞有所需求及妳體內化學環境發生改變時做出回應,確保妳體內的細胞獲得保持健康所需的一切。已知有超過50種激素由內分泌系統中的各種腺體製造並在體內循環,每種激素負責傳遞不同訊息。以下激素大都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影響:‧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黃體素及睪固酮。‧ 代謝及飢餓激素:包括胰島素和昇糖素。‧ 脂肪與飢餓激素:瘦體素。‧ 飢餓激素:飢餓肽。‧ 壓力激素:皮質醇。‧ 睡眠激素:褪黑激素。‧ 愛情激素:催產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到激素的影響雌激素、黃體素和睪固酮等激素不僅在調節生殖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對代謝和免疫功能同樣不可或缺。雖然男性及女性體內都具有這些激素,但做為要角的雌激素在女性體內的含量較高。此外,女性更有可能刻意調整自身的激素含量(藉由口服避孕藥、生育治療或激素補充療法等方式),但女性同時也對出現在飲食和環境中的類雌激素等激素的改變更為敏感。免疫系統受性激素影響的方式十分複雜,舉例來說:‧ 雌激素會在刺激免疫系統中的某些物質同時,又抑制其他物質的作用‧ 雄性激素和黃體素,會中和雌激素的某些作用。‧ 激素濃度會隨著女性生理期和正常的日夜週期節律產生高低變化,這讓整個狀況更為變化多端──激素濃度變化的時機與激素的濃度高低同樣要留意。異常的激素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這也是激素在某些自體免疫疾病中扮演了誘發因子的角色,卻對另一些自體免疫疾病採用激素療法時有顯著效用的原因。因此,這不是單純的讓激素濃度維持在中庸程度這麼單純。此外,在某些病例中,異常的激素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的症狀。發炎性細胞激素,像是在自體免疫疾病中會出現的那些,也會對雌激素、雄性激素和黃體素造成影響。甚至用來治療某些自體免疫疾病的皮質類固醇藥物對雌激素的濃度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舒緩緊張氣氛 辦公室要擺這種花!

舒緩緊張氣氛 辦公室要擺這種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大麗菊」可療癒人際關係的疲勞/不論是東洋或西洋都有攝取植物的「氣」這種觀念,遠從古代開始,就知道利用植物的香味或實際的藥效來恢復身心的疲勞,歷史可說是相當的悠久。西方從很久以前就認為將花朵裝飾在房間裡,可讓心神平靜,花色與花香對身心也會帶來良好的影響,這種想法也一直流傳到現在。辦公室放花可改善不和諧氣氛精神的疲勞,特別是人際關係所引起的疲勞,大麗菊的效果最好。花色不限,因大麗菊可改善血液的循環,對身體的疲勞也有效果,可提升恢復力。在辦公室擺放一些花朵,可改善部內不和諧的氣氛,若擺在家裡觀賞,也能幫助你忘掉一天的不愉快、讓心情變得更柔和。◆ 「白玫瑰」可改善情緒的不安定/攝取植物的「氣」,可使精神安定,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不知該如何進行。關於這點,可選用香味明顯的玫瑰,當玫瑰的成分從鼻子被吸進體內,就能馬上感覺出效果,很適合大家使用。白玫瑰的芳香成分有強壯作用,白色也有穩定精神的效果。芳香成分對女性荷爾蒙改善效果佳中醫學所謂的腎虛,指的是原因不明、生命力衰退的狀態,對處於這種狀態的人,據說也有增進活力的效用。芳香成分對荷爾蒙也會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於女性荷爾蒙的改善效果尤佳。還有疲勞情緒起伏不定時,能產生克制壓抑的作用,對於身體的不適也有調適的功能。◆  欣賞「梅花」可讓神經休息/提到賞花,日本人會馬上聯想到櫻花,可是一到賞櫻季節,有名的賞櫻聖地總是人滿為患,實在搞不清楚是去賞花還是去看人。若想避開人潮,可以選擇賞梅,因為梅花盛開的季節是在早春尚寒的時期,不會有太多的人潮,所以可隨心適意、慢慢欣賞。梅花芳香有安撫神經、穩定心情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梅花的芳香因有鎮靜的作用,光是站在梅林之中,就有安撫神經,穩定心情的效果。其實光是觀賞漂亮又有獨特風味的樹枝,就能讓人平靜下來。整個梅樹發出來的「氣」,似乎就足以推動人類的「氣」了。梅常被用來當作插花的素材,花店也買得到梅樹的枝條,不過要感受梅樹強而有力的「氣」,最好還是選擇確實紮根、樹幹正在呼吸的梅林吧!附近沒有地方可以賞梅的話,也可以就近欣賞盆栽。(本文摘自/快速消除疲勞/山岳文化)

茄子蒂擦擦腳後跟 硬皮不見了!

茄子蒂擦擦腳後跟 硬皮不見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應該聽過,「美女是從頭美到腳」這種說法吧!對於指甲、髮梢等身體末端部位也能善加保養的話,除了讓人覺得乾淨,對於整體的印象也會有加分的動作。相反的,即使塗抹高價的化妝品,穿著名牌服飾,如果不好好保養身體的末端部位,總會讓人覺得「沒有女人味」。腳後跟較乾燥、角質容易變厚例如,指甲油褪色剝落,或是頭髮分岔等,都會降低女性的魅力。不光是身體,包括鞋跟、鞋尖、襯衫的袖口等末端部位,也是很容易弄髒或磨損的。這些都是容易引起別人注意的部位。尤其對女性而言,最能表現「平日就有保養」的部位,應該就屬腳後跟吧!即使在冬天,一位擁有漂亮腳後跟的女性,也會讓人感覺她是相當具有美感的。腳後跟沒有皮脂腺,無法分泌皮脂,所以容易乾燥。而且,腳後跟必須承受全身的重量及衝擊,角質容易變厚。尤其是在乾燥的冬天,「穿絲襪時會被腳後跟勾住」、「腳後跟有角質化硬皮,不敢在別人面前脫鞋」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有上述的困擾。當皮膚出現乾燥,再變成皸裂現象時,即使用乳霜保養,好像也起不了作用。那是因為肌膚的表面仍留有舊角質,肌膚內部生成的新細胞無法到達表面。能夠解決這個困擾的,就是「茄子蒂」。通常都會被當做垃圾丟掉的茄子蒂,在丟掉之前拿來擦腳後跟的話,可以去除硬化的角質,使腳後跟的皮膚變得光滑柔軟。料理的時候如果有茄子蒂,不妨順便拿來擦擦腳後跟。如此一來,腳後跟也會光滑柔軟了。(本文摘自/不吃藥的自然養生法/唐莊文化出版)

酒量變好了?肝臟負荷恐超重!

酒量變好了?肝臟負荷恐超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酒量差的人也可以靠練習來讓酒量變好。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這種說法有點微妙。其實,除了乙醛分解酵素之外,還有另一種簡稱MEOS(microsomal ethanol-oxidizing system,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的酒精氧化酵素。這種酵素可以說有「助手」的作用。「助手」角色的酵素發揮作用 酒量會變好如果無法把乙醛分解掉,這種毒性物質會積存在體內,讓人頭痛!這時身體會動用到扮演「助手」角色的酵素,協助分解積存的乙醛。據說這種酵素增加時,酒量會變好。這種酵素類似緊急避難的輔助回路。當身體因緊急狀態而惡化、需要協助時,這種酵素會發揮作用。當這種酵素增加時,酒量會變好。然而,仔細想想,進入人體的酒精就是一種「毒」。連酒精被分解後所形成的乙醛,也是「毒」。當這些毒性物質一再攻擊人體,應該迎頭痛擊的酒精分解酵素,久而久之變得無法發揮作用。這時作為援軍的酒精氧化酵素會來幫忙分解,因為本來的酒精分解酵素已經無法支撐,需要援軍作戰。這樣一來,其實肝臟負荷過重。沒有分解酵素強喝酒恐喪命仰賴「助手」酵素的人如果持續喝酒,肝臟會操勞過度。而援軍型酵素如不喝酒就會消失,因為身體不需要它了。一直仰賴緊急「援軍」酵素的人,其實酒量並沒有變好,而是身體一直處於拚命製造可以保護自己的援軍的狀態。酒量不知不覺變好的人,有時會因為某種原因暫時沒有喝酒,最後變得不能喝酒。因為已經不需要援軍型酵素,於是這種酵素逐漸消失。總之,酒量好壞是遺傳決定的。不能喝酒的人千萬不要勉強。從科學觀點來看,絕對不可以強迫真的不能喝的人乾杯、一飲而盡。過去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說某鐵工廠有一種儀式是在新進員工的安全帽裡倒酒,要對方一口氣喝下去。沒有分解酵素的人如果被迫這樣喝酒,很可能喪命,絕不可以這麼做。別相信酒量會越喝越好的說法空腹喝酒容易醉,因為吸收比較好。如果肚子空空地喝酒,只有酒精一口氣被吸收;而若吃過東西再喝酒,酒精和食物一起慢慢被吸收,比較不危險。總之,「酒愈喝酒量愈好」其實是身體仰賴援軍型酵素、勉強作戰,不要太信服這種假設比較好。雖然仰賴援軍時酒量變好,但長期來看是肝臟的工作透支,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所以是身體一直耗損,不是酒量變好。(本文摘自/黑白假說/臉譜出版)

果皮一圈粉 是果蠟還是農藥?

果皮一圈粉 是果蠟還是農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水果外表或多或少會有果粉或果蠟,這是水果保護表皮的正常機制。帶殼或厚皮的水果,吃時多半會將皮去掉,一般人比較不會注意果皮上的問題,反正吃不到嘛!●  葡萄葡萄可就不一樣了,葡萄外皮的果粉清晰可見,很容易讓人分不清是不是農藥的殘留,所以各種清洗葡萄的絕招到處流傳。如果買來的是安全用藥或是有機葡萄,可以從果粉分布均勻與否判定是否用藥。果粉也是一種養分,不必用力洗去,只需將整串葡萄沖水去除灰塵或雜物即可。●  蘋果蘋果上面的光澤,是天然果蠟,有防曬、抗氧化作用,是水果天生的防衛機制之一。顏色愈深的蘋果,果蠟愈多。天然的果蠟會果粉、果蠟?還是農藥?在採收包裝的過程減少,如果消費者用刀子可以刮下果蠟,十之八九是人工滾裹上去的。從遠距離地區進口的蘋果為了保存和防蟲,會噴上食用蠟,噴了蠟的蘋果保存期超過3個月。沒有噴蠟處理的水果保存期限比較短,冷藏保存大概可以放一個半月。事實上,果樹在土壤裡從根部吸收的農藥,是無法靠沖洗去除的,就算把皮剝了照樣吃進農藥。噴在果皮上的農藥,要看用的種類、劑量和揮發期,用量多或是隔離時間不夠長,就會有殘留,而且會被吸收滲進果肉中。遵守安全用藥的農友,會控制使用劑量和安全期,以做到符合限制用藥的標準範圍,甚至是無藥物殘留。(本文摘自/只買好東西/新自然主義) 

買保健品先看價錢?3件事要注意

買保健品先看價錢?3件事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絕大部分的人,不是正在吃營養補助食品(也稱保健食品),就是已經吃過營養補助食品。這裡所說的營養補助食品,還涵蓋健康食品在內(按:依台灣衛生主管機關的分類,健康食品可訴求特定之保健功效,保健食品不可聲稱功效)。根據2010年的資料顯示,日本製藥大廠一年的出貨量已經成長到七千億日圓了。查看研究機構檢驗報告、不盲從名人推薦但是,出貨量大問題也多。聽說,有一位海藻學博士檢查使用海藻做的健康食品時,發現盒裝上標示的功效,竟然不是該原料的海藻,而是別種海藻的功效。另外,某些乳酸菌飲料產品,醫生過目之後都不禁納悶:「這樣真的能增加腸內道的益菌嗎?」總之,靠華麗的廣告蠱惑消費者的健康食品真的非常多。檢查健康食品的機能或品質時,應該要針對其宣傳有效的主要成分,查看兩個以上研究機構所做的檢驗報告;點閱健康食品相關網站也一樣,我們常會看到網站點名某某大學所做的結果,或某名譽校長監製。但其實很多時候這些名譽校長只是被借名而已,不要盲從相信這些資訊才是明智之舉。美國有專門的保健食品檢驗網站供資料檢核美國有一家專門對營養補助食品進行突擊檢查的公司—消費者實驗室(ConsumerLab.com)網路公司。這家公司會在一般商店購買市售的營養補助食品,然後再分析成分看看是否如說明書或盒裝上的標示。很遺憾,日本並沒有這種團體,但是獨立行政法人機構所營運的「國立健康暨營養研究所」網站,裡面有介紹來自國外的訊息、危險的營養補助食品,以及人氣營養補助食品等的資訊(按: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是負責台灣食品和藥品的管理監督機關)。診所也會針對營養補助食品進行篩選,並把好的營養補助食品推薦給大家。下判斷的時候,我們最重視的是開發者的態度和人品。以賺錢為目的開發者,不但為人可疑,所做的製品也一樣可疑。選購營養補助食品的注意事項/1) 沒有過敏之虞,可確保安全性的食品。2) 有具體的資料顯示別人用過是有效的。3) 價錢太貴或太便宜,都要有合理的存疑。(本文摘自/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大是文化出版)

面對失智衝擊 7點原則要知道

面對失智衝擊 7點原則要知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失智症意味著人生將面臨無力挽回的巨大改變,當被確診罹患失智症之時,驚嚇、否認、憤怒、悲傷和失落等情緒,如排山倒海而來,有些患者和家屬難以平靜接受這樣的診斷。7點照顧原則一定要知道在震驚平撫之後,尤其是輕度的、早期的失智症診斷,部分家屬常會猶豫:應該誠實告知患者病情呢?還是選擇不告知,讓患者免於擔憂和悲傷?由於失智者的病程長、病情的變化也多,因此如何形成一個好的照護計劃是很重要的。以下幾點是給照護者的建議:1)最理想的狀況是,失智的長輩在失智症診斷的早期,就能與子女及家屬一起召開家庭會議,討論整個未來長期照護的問題,包括在疾病的早期、中期、晚期要由誰照顧、如何照顧。此外還要預立一些指示,比如說萬一進展到疾病的末期,失智長輩已經無法表達意願時,有關於是否插鼻胃管、是否簽放棄急救同意書等,最好能夠預先立下指示。2)有些時候長輩已經無法參與討論,這時子女如果要形成長期照護計劃,最理想的方式是子女一起聚集開個會,討論如何分工照護。3)主要的照護者常因為要應付種種照護上的困難,經常會有煩躁、焦慮、憂鬱、失眠的狀況,心中會有憤怒乃至於罪惡感。尤其當失智長輩很頑固、不配合時,照顧的壓力非常大,照護者可能會發脾氣,事後又會產生罪惡感,身心備受折磨。因此,所有參與照護的人有必要在一開始就請教醫師,或者是詢問失智症照護相關的協會,完整了解失智症照護時會遇到的挑戰。然後還要訂定一個計劃,讓這位照護者不要過勞,有適當的休息跟喘息的機會。4)建議所有的照護者都能夠參加病患家屬支持團體,如臺灣失智者協會。透過這類團體,彼此間可以互相支持,同時也交換經驗。5)照護者要設法透過失智症相關的協會,了解有什麼樣的資源可以運用,比如說日間照護單位、臺灣失智症協會一直在推動的互助家庭等。這些模式可以大大減輕主要照顧者的負擔,且能增加失智長輩的生活品質。6)沒有直接照護患者的家人或子女,若想對主要照顧者的照顧方法或照護品質提出質疑或批評,請記得要非常小心。主要照顧者所背負的壓力已經很大,最好的狀況是家人可以一起面對困難,協助主要照顧者,而不是去批評。7)照護的過程要注意相關法律問題,包括財產、醫療相關的法律問題,甚至是照護過程中產生的法律問題。例如請看護照顧失智長輩,但後來失智長輩卻將財產過戶給看護等。這些都是失智照護者應該留意的地方。(本文摘自/不被遺忘的時光/心靈工坊)

跪坐吃飯較有禮?是怕走光啦!

跪坐吃飯較有禮?是怕走光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國人的進食方式出現過3大變革,很早很早以前,聚餐時採取「分餐制」,就像吃西餐或者日本料理一樣各吃各的,後來才改成「共餐制」,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和歐洲人一樣,餐桌上離不開刀叉,後來才改用筷子,很早很早以前,我們像日本人那樣跪在榻榻米上吃飯,後來才改坐在椅子上進餐。宋朝不分餐、刀叉、跪坐這3大變革都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到宋朝結束,換句話說,到了宋朝,我們徹底擺脫古老而又新穎的分餐、刀叉和跪坐傳統,現代的進食方式才完全定型,我們來探討古代中國人為什麼要跪著吃飯。南北朝前 吃飯跪床上從傳世的雕塑、壁畫和畫像磚上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北朝以前,古人吃飯時一直跪在席子或者矮床上,即使到了唐朝和五代十國,還有一小撮守舊的遺老在飯局上捨棄椅子,堅持跪坐,學者們早就注意到了這種奇特的生活習俗,但是大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來沒有人指出當時為什麼要跪坐。褲子無褲襠 走光風險高到底為什麼要跪坐呢?原因很簡單:避免走光,史前時代,我們的服飾特色是上衣下裳,裳就是裙子,無論男女都穿裙子,而裙子裡面則不穿內褲,商周時代,我們學會了用袍子做內衣,上衣下裳裡面多了一層袍子,走光的風險小了一些,到了春秋戰國,褲子終於普及,可是當時的褲子沒有褲襠,甚至連褲腰都沒有,一左一右套在2條腿上,「要害地方」仍然保持真空。東漢前聚餐 跪坐護要害褲襠的發明特別晚,從考古成果上看,至少東漢以前是沒有連襠褲的(有人說漢朝宮女穿的「窮絝」就是連襠褲,窮絝只是在開襠褲上加了幾根扣袢,不能算連襠),所以東漢以前的成年人在開會和聚餐時,必須雙腿併攏跪在地上,讓外衣垂下來護住要害部位,這就是古人以跪坐姿勢就餐的由來。使用內褲後 習慣坐椅子我們現在穿的內褲(連襠褲)在東漢以後才發明,並在魏晉南北朝廣泛使用,所以從魏晉開始已經有人放棄跪坐,直到宋朝,所有的饕客都習慣坐在椅子上吃飯,因為再也不用擔心走光問題。(本文摘自/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