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睡不好?小心7大危機找上你

睡不好?小心7大危機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一個疾病前期的概念,指的是腰圍太粗、血壓偏高、空腹血糖偏高(100mg/dL以上)、血脂異常(三酸甘油脂150mg/dL以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性少於40mg/dL;女性少於50mg/dL),符合上述三項以上條件的人,未來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增加五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二倍。睡眠時數少、品質差  易影響生理與代謝許順菖醫師表示,造成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繁多,我們最主要探討『睡眠』這個獨立因子,隨著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工作時間增長,外在壓力上升,3C產品使用增加,睡眠時數越來越少,品質也越來越差,進而影響到生理與代謝,故之間的關係值得重視。醫學上對於睡眠異常對生理與代謝的影響有:1)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睡眠時數5~6小時以下或是睡眠時數8~9小時以上,都有可能增加機會,它的發生似乎與葡萄糖耐受性不佳與胰島性阻抗性增加有關,此外,臥床時間太久而清醒時間活動量減少也會造成體重增加。2)增加食慾/食慾中樞會受到內分泌激素改變影響,比如抑制食慾的瘦素(leptin)分泌減少,而增加食慾的飢餓素(ghrelin)分泌增加。3)體重增加/大部份的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在5小時以下,BMI會有上升的趨勢,若與睡眠時間7~8小時的人比較,男性肥胖的機會增加3.7倍,女性肥胖的機會增加2.3倍。4)血壓升高/長期的睡眠時間在5小時以下,未來發生高血壓的機會增加1.76倍,此外,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也會造成體內鹽份與水份滯留量增加,使循環系統處於較高的負荷。5)增加炎症反應/睡眠異常除了會造成免疫功能失常外,也會增加體內發炎前趨物質增加(IL-6、TNF-α、CRP),長期下來容易造成代謝失調。6)內分泌激素紊亂/睡眠不足容易造成生長激性(growth hormone)分泌量減少,兒童及青少年生長受影響,成年人則容易造成肥胖與肌肉質量降低。相對地,睡眠不足也會造成可體松(cortisol)分泌量增加,造成鹽份與水份的代謝異常。7)退黑激素(melatonin)分泌量降低/退黑激素是由腦部之松果體分泌,它會受到光線抑制,故夜晚睡眠時間若仍醒著,就會減少其分泌量。退黑激素目前認為可以提升胰島素的敏感度,刺激棕色脂肪增加能量消耗,增加脂肪溶解作用,故對體重增加有一定的影響。5大睡眠注意事項許順菖醫師表示,綜合上述的研究結果,睡眠異常與代謝症候群關係密切,這種情況在越年輕的族群身上,造成體重上升及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越明顯,建議大家幾點睡眠注意事項:1)睡眠時間儘可能達到7個小時,不要低於6個小時。2)儘可能睡眠不中斷,比如睡前不喝太多水或飲品,避免夜尿;將手機轉成靜音等等。3)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尤其是睡前。4)壓力大造成睡眠品質差的人,可以求助睡眠門診。5)若非工作上的要求,儘可能配合生理時鐘,比如晚上不超過12點就寢,睡眠時間勿超過9小時等等。最後,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想要遠離代謝症候群,就請重視睡眠吧! 

腰「石」在很痛 原來2顆結石在作怪

腰「石」在很痛 原來2顆結石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陳先生時常腰痛,經過腎臟超音波及電腦斷層發現,右側腎臟有一顆將近2公分的腎結石及1.5公分的輸尿管結石,還合併有腎水腫。但是陳先生非常擔心開刀的問題,他堅持要用體外震波碎石術處理結石,在經過醫師解釋後,接受「微創式同步經皮穿腎取石及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同時治療腎臟及輸尿管結石,兩天後順利出院。國人每十人中便有一人有尿路結石的問題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羅英襄表示,現代人的工作忙碌,平日生活步調快速,加上飲食日趨精緻化,因此尿路結石非常盛行。根據統計,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結石盛行率約為9%~10%。也就是說每十人中便有一人有尿路結石的問題。其中腎結石是腎臟病變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腎、輸尿管及膀胱在內的尿路結石大都由腎臟產生。嘔吐、噁心、流冷汗、甚至血尿的腰部劇痛腎結石患者大多沒有症狀,但是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合併嘔吐、噁心、流冷汗、甚至血尿的腰部劇痛,疼痛經常由腰部延伸到下腹部,甚至到陰部。有時,病人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結石沒有治療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結石導致腎臟積水,而後腎衰竭繼而洗腎;續發性的感染引發急性腎盂腎炎、菌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若未及時處理,病況持續惡化,甚至有死亡的危險。0.5~2.5公分結石會優先採用體外震波治療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琮懿表示,一般0.5~2.5公分的腎臟結石的治療會優先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但是較大的腎結石可能需要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2~3次才比較有機會排出,體外震波碎石術需要間隔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觀察碎石效果及排出的情形。2.5公分以上的腎結石如果是硬度較高結石、結石位置不佳、出口狹小、脊椎變形或過度肥胖的病人,手術還是最佳的治療方式。如果是鹿角狀腎結石,會採用經皮穿腎取石術治療,手術後如果有殘餘結石,可視殘石大小,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再次經皮穿腎取石術,當作輔助治療。「微創式同步經皮穿腎取石及輸尿管鏡碎石手術」,不但可以同時治療腎臟及輸尿管結石或體積較大的輸尿管結石,也減少了術後出血的危險性,更可以減輕術後疼痛的問題,住院天數也明顯縮短。病人的接受度及滿意度大幅提升。此新術式之相關研究及成果也於今年刊登在泌尿科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中。

「藥」小心 解尿不順恐為尿滯留

「藥」小心 解尿不順恐為尿滯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76歲外國籍老先生平時身體健壯、無慢性疾病,因過敏現象在藥局買了成藥,連續服用2日後,發現小便減少、解尿不順,第3日早上他又到藥局詢問小便不順減少的情形,藥局又加開了利尿劑給他,沒想到到了下午,小便完全解不出來,頭暈冒冷汗、下腹嚴重悶脹,就診後發現患者服用的藥物內含抗組織胺及偽麻黃鹼的成份,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有攝護腺肥大及急性尿液滯留,緊急放置導尿管,導出了1100毫升的尿液,患者的不舒服才緩解下來。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 年長者男性為高危險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鄭玠豪表示,尿液滯留是指膀胱排空異常造成尿液無法順利排出,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又以年長者男性為高危險族群。正常膀胱的容量約400毫升,排尿後膀胱餘尿應少於50毫升,如果尿液滯留在膀胱內,或膀胱餘尿量過多,就是尿液滯留。急性尿液滯留常見原因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急性攝護腺炎及藥物引起,病患會出現下腹疼痛及無法正常排尿症狀。有攝護腺肥大病史要小心用藥會造成尿液滯留的藥物中,以民眾常可自行購買的指示用藥、成藥為主。用來治療頻尿、腸躁症的藥物「抗乙醯膽鹼」也會抑制膀胱收縮引起尿液滯留。如果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又無接受治療,在使用上述相關藥物時一定要小心。由於此類藥物在藥局很多都可自行購買,無需醫師處方箋,因此民眾若是不確定自身狀況是否合適用藥,還是到診所或醫院請醫師評估,以免造成急性尿滯留的副作用。尿滯留的時間過久,是會對膀胱和腎臟造成損害,所以若是服用此類藥物後,出現小便不順、甚至尿不出來的情形,務必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也要告知醫師使用了什麼藥物,以便醫師診斷及治療。勿再購買其他藥物使用,以免造成進一步的身體傷害。有充足水分、要會控制體重鄭玠豪醫師提醒,預防急性尿滯留的方法,除了小心使用藥物外,每天要有充足的水份,勿憋尿,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多吃蔬菜水果。攝護腺肥大患者定期服藥,若有長期便秘問題也要就醫治療。有任何解尿方面的問題,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儘速至門診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造成膀胱、腎臟功能的永久的損傷。

更年期來敲門 快學4招自我調適

更年期來敲門 快學4招自我調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年婦女因經期不正常、潮熱或失眠而擔憂更年期提早來敲門。更年期為大多女性一生都會經歷的過程,長短年數不一,起因於自然的卵巢功能衰退的過程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進而造成女性身心處於一個起伏較為劇烈的階段,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常見的症狀依序為熱潮紅、疲倦、頭痛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45歲至55歲的更年期婦女人口約佔全國總女性人口的16%,46%的女性在停經前後數年的這段期間,曾感受過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適。其中最常見的症狀依序為熱潮紅約29.4%,失眠和心悸各佔23.5% 與22.6%,其次則為疲倦、頭痛、頭暈以及夜間盜汗,約佔20%左右。西醫醫學治療更年期多以補充荷爾蒙為主合併其他藥物改善症狀,而荷爾蒙療法對於緩解更年期症狀確有明顯療效,服用後的副作用多為噁心、嘔吐、頭暈、水腫、陰道出血等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張尚智指出,調理機體,改善陰陽失衡的偏頗狀態,提高更年期生活品質,從而預防疾病的發生。改善更年期症狀之外,還有4大方向方法可以從日常生活幫助自我調理:1) 心情調適/婦女到了40-50歲這個時期,既是家庭的支撐,又是工作的資深人員,除了用藥治療,還須通過疏泄情緒,積極鼓勵等基本心理治療措施,提供精神支持,緩解焦慮情緒。也要學會自己釋放壓力,放鬆心情,培養生活興趣及參與戶外活動,分散注意力。2) 食膳有度/定量定時,且應當注意不要偏食、避免過飢過飽,尤其醣類脂肪多了會使身體過胖,加重心臟負擔和發生動脈硬化。因此不要暴飲暴食或講求精細食物,粗糧野菜也很好,但要適量攝取一定量的乳類、蛋、大豆製品、新鮮蔬菜、水果及魚類、海菜等。3) 穴位按摩/平時可以利用手指或是刮痧棒按壓穴位,按壓時以能忍受的酸痛感為度,每次按壓三到五分鐘,一天按壓三次。如合谷、手三里、外關、太衝、三陰交、陽陵泉、腎俞等穴位,對於緩解更年期引起的頭痛、頭暈、潮熱汗出、焦慮、全身痠痛等症,都有不錯的效果。更年期中醫調理4) 藥膳調補/若上述方法都無法緩解更年期造成的不適,可經由中醫師診斷後選用一些中藥調補,如百合、生地、枸杞、蓮子、麥冬、浮小麥、玉竹、酸棗仁或紅棗等,入茶、煮湯或是熬粥都是很好的選擇,舉例如下(建議須經由中醫師診斷後使用):1) 食黑豆核桃粥:用黑豆30公克、黑芝麻30公克、黑精米60公克、百合10片、薏苡仁30公克、核桃2顆,全部浸泡4小時,再入鍋蒸煮成粥,改善頻尿、尿失禁。2) 小麥黑豆夜交藤飲:用小麥60公克、黑豆30 公克、夜交藤30 公克,加水煎服,每日1次,連服5-7日,改善情緒激動,心煩不眠。3)  甘麥大棗湯:浮小麥30公克、炙甘草15公克、去核紅棗十粒與茯神15公克,以一公升的水大火煮滾後,小火熬煮20分鐘後去渣,當茶飲,可緩解更年期造成的煩躁、失眠與疲倦等症。

胸痛要當心 青光眼恐找上門

胸痛要當心 青光眼恐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青光眼的人一定要追蹤注意自己的心臟情況,因為心臟病和青光眼的關係密不可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科醫師江碩儒表示,「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和體質。約3%-5%的成年人患有此病症,女性是男性的2倍。有此病症者也可能隨著年齡增長,使得瓣膜無法緊密關閉,導致左心室的血流逆流回左心房,以致出現胸痛、心律不整、心悸、頭暈、呼吸困難,甚至昏厥等症狀,其中「胸痛」是二尖瓣脫垂最常見的症狀。有「二尖瓣脫垂」的人發生青光眼比例約增一倍「青光眼」是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視神經因為眼壓漸漸過高而受損。研究團隊分析了1996-2008年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共有21,677人有「二尖瓣脫垂」,86,708人沒有「二尖瓣脫垂」,統計發現,有「二尖瓣脫垂」比沒有「二尖瓣脫垂」的人發生青光眼的比例約增加一倍。有胸痛的人要注意是否也有眼壓過高的情形目前研究團隊研判可能的原因有:「二尖瓣脫垂」是瓣膜組織的增生而增厚,而此增生組織也可能會堆積在眼球房水的排出系統,因而阻塞此系統造成眼壓上升。因此,研究團隊得到結論,有青光眼的人一定要追蹤心臟情形,有心臟瓣膜問題的人也要定期追蹤自己的眼壓,以預防青光眼。江碩儒醫師提醒,「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常常會有胸痛的症狀,因此,有胸痛的人除了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心血管和心臟瓣膜疾病,也要注意是否有眼壓過高的情形。

外傷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

外傷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位年約70歲的吳姓婦女在月初時與家人北上旅遊,結果不慎跌倒左胸口撞到鐵欄杆,一陣劇痛喘不過氣,之後稍有舒緩便不以為意。家人發現吳婦晚上無法平躺在床上,只要平躺就覺得胸口非常疼痛,講話、呼吸都無法進行,咳嗽時更加劇痛,家人擔心吳婦罹患心肺疾病,安排X光檢查後確診左側第三根至第七根肋骨斷裂。胸部前側皮下組織較薄 受到撞擊就有可能骨折衛福部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洪世昌主任指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跌倒、車禍、意外等導致胸部撞傷的情形發生,由於胸部前側部位的肌肉與皮下組織較薄,受到撞擊後就有可能骨折,骨折後相當疼痛,但如無其他併發症,可不開刀治療,唯需注意是否有合併肺部損傷、肺挫傷、肋膜腔積血等,若出現併發症應就醫積極治療。長者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致肺炎 肋骨斷裂的患者在受傷的前2週疼痛感最強烈,患者盡量避免咳嗽、彎腰、大笑等行為。若無法承受疼痛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疼痛控制。南投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志明表示,疼痛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外也可能引起併發症,病人可與醫師討論,評估選擇新的治療方法。醫師也提醒患者若是老年人時,需多加留意長者若因怕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因痰液累積可能導致肺炎等併發症,不可不慎。

愛把滷味當正餐?這樣吃才健康

愛把滷味當正餐?這樣吃才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喜歡吃「樓梯」和「口香糖」滷味嗎?原來南部人將蘭花干滷味稱之為「樓梯」,因為其一條一條的狀似樓梯,且由於鴨腱腸口感很有彈性,因而有「口香糖」一說,還真是很有創意的名稱;不過,在選購滷味時,也應該要懂得搭配,才能吃得健康!以滷味為正餐 要注意食物分類滷味可說是很好吃的食物,除了是小吃,也可以當正餐,而在選擇菜色時,商家甚至會有幫你搭配好A餐或是B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表示, 吃滷味會推出套餐方式,例如王子麵、青菜或是豆干,就會有人以此做為正餐,其實是可以,但是也要注意其食物分類。 澱粉、蛋白質與蔬菜都不可少周千欽營養師指出,如果將滷味當成一餐,吃正餐時就要有澱粉、蛋白質與蔬菜膳食纖維,例如主食部份有王子麵、冬粉與河粉,也有人會吃豬血糕與芋粿,這也可做為主食;而主食部份有很多是油炸過,例如王子麵,這時就可換成冬粉或是拉麵,減少油脂含量。 蛋白質以腱子肉或豆干熱量較低至於蛋白質肉類最好是選瘦肉,但也可選豆干或是素雞與豆皮。周千欽營養師提醒,有「樓梯」之稱的蘭花干,雖然也是豆製品,但卻是油炸過,還有百頁豆腐的熱量也較高,所以在吃滷味時,選擇蛋白質的部份,還是以腱子肉或是純豆干的熱量較低。 蔬菜越來越多可選 滷汁熱量也不低以滷味當正餐時,蔬菜也應該要吃。周千欽營養師建議,可選金針菇、海帶,或是青江菜與花椰菜,而且目前滷味的蔬菜越來越多,有很多種類可以選。此外,有時店家會在搭配好菜色之後又再淋上滷汁,但是滷汁熱量也不低,最好不要加太多,而且也會有酸菜等調味,都應該儘量少用為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活動/婦癌健康篩檢

活動/婦癌健康篩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乳癌一直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每年也有數千名的婦女被診斷為子宮頸癌或卵巢癌。台灣女性常見婦癌為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等,是女性族群最大的健康隱憂!烏日林新醫院醫療副院長許振興表示,癌症是可以透過篩檢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治癒率也相當高,就能重拾健康人生。烏日林新醫院秉持著用心、溫馨的態度,守護在地鄉親的初衷,將於5月6日星期六8:30~11:30在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舉辦「愛,從健康開始!珍愛媽咪健康篩檢」活動,邀請社區民眾揪媽媽、阿嬤及所有女性朋友一同來注重健康!此波健康篩檢活動,不只提供乳癌、子宮頸癌篩檢、大腸癌篩檢、口腔癌篩檢,骨質密度檢測的服務,更加碼提供分別限量100名的卵巢癌腫瘤標記(CA125)、前列腺癌腫瘤標記(PSA)檢測,不只照顧女性族群的健康,就連貼心陪同太太前往的老公,也可以一同來檢測男性健康。名稱:婦癌免費健康篩檢 時間:5月6日星期六8:30~11: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

月子餐熱熱送、低溫送 傻傻分不清楚?

月子餐熱熱送、低溫送 傻傻分不清楚?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在家坐月子已蔚為趨勢,對於產後的媽咪來說,不但方便也能在熟悉的環境下休養生息,然而,現今月子餐型態多樣,主要分為低溫送(一日一送)與熱熱送(三餐熱送)兩種,究竟哪一種比較適合自己呢? 就讓專業月子餐調養師告訴你! 月子餐熱熱送與低溫送的差別在哪?月子餐調養師黃藝婷表示,低溫送(一日一送)的餐點送到家時,是 5°C的冷藏狀態,熱熱送(三餐熱送)送到時是熱的,並且可以馬上食用,兩種不同的形態,在食材保鮮、安全衛生上也會有不同的影響。餐點保持在0~5度 可抑制細菌生長低溫送(一日一送)是以安全性為主,將餐點保持在0°C ~5°C的狀態,可以抑制細菌生長,要食用時再從冰箱拿出來加熱,能確保食物不會因為溫度的變化而導致酸敗的情形,一日送一次也不必餐餐等送餐,作息時間方面能自己做安排,且根據中國GB/T 27306-2008食品安全管理體系餐飲要求中規定,烹調後至食用前超過2小時的食品,應當保存在高於60°C或低於10°C的條件下存放。回收式的餐具 若未徹底消毒殺菌易感染疾病熱熱送(三餐熱送)則是以便利性為主,優點是省時又方便, 但需注意到食材的溫度變化,一般食材的危險溫度是7°C~60°C,細菌在這段溫度下易快速繁殖,再加上台灣天氣炎熱,餐食若在2小時內未食用完畢,就容易滋生細菌而使食物變質,回收式的餐具(保溫杯、陶瓷碗)更要注意是否清洗乾淨,若未徹底消毒殺菌容易交叉感染疾病,尤其產後媽咪大多需要餵母奶,媽咪需特別注意飲食安全,若母奶受汙染就可能讓寶寶生病。月子餐調養師黃藝婷說明,媽咪可依個人需求來選擇是要為低溫送(一日一送)或是熱熱送(三餐熱送),若是考量到餐食的保存與新鮮度,建議選擇低溫送(一日一送),若是想便利與省時,則建議選擇熱熱送(三餐熱送),不論是哪一種型態,都要注意餐食的新鮮與安全性,保障媽咪與寶寶的健康。

教養頭大 3階段呼吸助改善焦慮

教養頭大 3階段呼吸助改善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講不聽、靜不下心常是過動症(ADHD)孩子出現的症狀,影響的並不只是孩童本身,還有周邊的人,尤其是很多家長會有憂鬱、焦慮的症狀出現。面對孩子回家聯絡簿被寫紅字、婆婆指責,有些家長們會用心理學當中「否認」的心理機轉,選擇外出晚歸,以自己太忙的理由來原諒自己。醫師表示,利用鴕鳥心態轉移注意力,躲避面對孩子的壓力,反而無法正面解決問題,人際關係恐更僵化。情緒不穩可能會影響孩子人際關係方太太督導小五的女兒寫數學發現錯了一堆,忍不住批判女兒,陳太太幫3歲的兒子轉卡通觀看,到了休息時間,沒想到孩子又哭又鬧,不肯停止看電視。諸如此類的情況是每天的「育兒戰」,許多父母都會容易將負面情緒遷怒到孩子身上,情緒不穩就容易大小聲,久而久之容易讓孩子陷入不知所措,甚至可能影響人際關係。3次呼吸能緩解焦慮症狀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臨床心理師徐溫嬬觀察發現,人們都受到厭煩過去或擔憂未來情緒、想法的影響,無法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往往被困住在過去或是未來。因而,每每遇到狀況時,就出現自動導航的慣性反應。為了幫助家長們在面對孩子時,家長可以透過正念親職教育團體治療共同討論、解決問題。正念指一種把注意力拉回當下的技巧,當家庭中小孩正經歷人生混亂期時,家長可透過正念的練習或團體交流,重新學到因應技巧,面對孩子出狀況時,不需懊惱,把注意力回到當下,給予孩童穩定的陪伴。正念家長親職教育團體治療目的,可以實際體會感受活在當下,訓練專注力,不要卡在以往的慣性想法,有一空間可選擇正確的反應,讓原本有憂鬱、焦慮的症狀或傾向能逐漸有效緩解。徐溫嬬臨床心理師提供正念活動的3次呼吸的練習:1) 第一次吸呼:專注力著重在「注意呼吸」2) 第二次吸呼:專注力著重在「放鬆身體」3) 第三次吸呼:專注力著重在.「自問現在什麼最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