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嘴破還有紅白斑 當心癌症找上門

嘴破還有紅白斑 當心癌症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10天左右才會恢復。免疫力低下、接受放化療時口腔可能會潰瘍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一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一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30多類菌屬,300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診,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常見的嘴破是單純性泡疹 通常兩周可痊癒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泡疹,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10天到14天即可痊癒。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這些有不同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神經性血管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藥物過敏致嘴破 對症下藥2天可改善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1、2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之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等。(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口腔健康不「破病」 刷乾淨是重點

口腔健康不「破病」 刷乾淨是重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嘴破,是民眾很普遍會碰上的毛病。說大不大,但是如果不去管它、任由著反覆發作、或久潰不癒,那後續病變的麻煩,就會差很大!我們的口腔有幾個特性:1) 含菌種很多。2) 新陳代謝很快。3) 血液循環充沛。人的口腔內通常有5到600個不同的菌種存在胚胎的發育,口腔黏膜、皮膚、生殖器黏膜,都是來自外胚層,有抗原的交叉性,所以免疫的相關反應,會在口腔黏膜中表現出來。在人的口腔裡,通常有5到600個不同的菌種存在,其中有40%是全新的菌種,以牙菌斑來說,一毫克就有一億個細菌;如果個人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好,那就可能高達2到10億個細菌,在口腔中伺機而動。而1CC的唾液,含有6兆個細菌,在抵抗力低、免疫力差的時候,就會發生菌血症。身體內外有600兆的細菌,消化道就有100兆,最多的在大腸,再來便是口腔。就全身的代謝來看,腸道黏膜最快,2天到12天1次更新,其次是口腔黏膜,4到14天脫換一次皮,但是壓力、情緒、營養等的問題,都會影響代謝速度。舌下含片是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的特性口腔中,特別是我們的舌頭,是身體臟器唯一外露的器官,因此微循環障礙、自律神經失調、免疫或內分泌失調等,都可以從舌診觀察中,得到相當準確的判斷。某些急救用藥,例如心臟病發時的硝化甘油舌下含片,用意就是在利用舌下黏膜血管豐富、吸收快、以及避免藥物因經過腸胃道,而破壞了藥效所設計的。正常人的口腔中,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細菌,細菌間不但彼此維持平衡,也和人體局部或者全身免疫系統、我們平常慣說的「抵抗力」,保持均衡。一旦這樣的均衡狀態被打破了,便會引發疾病的發生。口腔黏膜、唾液、免疫力,都是對抗病菌的尖兵,當這些防衛組織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口腔黏膜產生病變。不同年齡的口腔菌群也會改變在局部原因方面,比如口腔黏膜受傷、牙結石、牙菌斑堆積、唾液減少、局部放射照射、假牙有問題、或咀嚼檳榔等等。全身性的因素,則例如過度使用抗生素、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免疫系統受到藥物壓制、罹患慢性消耗性疾病、重金屬中毒、內分泌機能障礙、骨髓造血功能異常、情緒壓力…等等。不同的年齡時期,由於口腔和顎面部發育、生活習慣的改變,及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會使口腔內部環境也發生變化,當然,在這一個環境中生存的菌群,也隨之發生演變。口腔微生物群,也是要經過長期動態變化磨合,才能逐漸達到穩定的狀態。菌種由簡單到複雜,數量由少到多。在早期階段,以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占優勢,隨著年齡的增長,厭氧菌的比例增多。所以除新生兒期與嬰兒期外,無論在任何年齡組,兼性厭氧菌總是優勢菌。口腔微生物在口腔內,以兩種狀態存在,一種是游離狀態,微生物存在於經常流動的唾液中;一種是定植於口腔黏膜及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引起齲齒和牙周病。在口腔中定植的主要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原蟲和病毒等幾大類。其中,細菌的數量最多,種類最複雜。細菌增殖會產生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在正常情況下,口腔微生物之間,微生物與宿主口腔間,處於生態平衡狀態。由於體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可導致菌群失調,一些細菌過盛增殖,正常口腔微生物失去生理組合,即產生生態失調的變化,導致疾病。生態失調與口腔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口腔黏膜病,諸如白色念珠菌、壞死性齦口炎、齲齒和牙周病等等,就是口腔生態失調的表現。齲齒,是宿主、食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導致的牙體硬組織疾病。實質上,它是牙面局部環境、細菌和食物,相互關係失調的表現。齲病活躍的病人,局部環境因素改變,包括滯留區增加,唾液分泌減少,使牙面聚集的細菌增加,再加上大量蔗糖的攝入,使牙面微生態,發生明顯變化,變形鏈球菌等產酸菌的數量增多,產生大量有機酸而致琺瑯質脫鈣,而了形成齲洞。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造成損害牙周病,是發生於牙周支持組織的一組疾病,由內外環境多種因素影響,導致齦下菌斑生態失調所引起。表現出來的症狀,是細菌組成比的改變,和絕對數量的增加,其中某些種類的細菌可增殖很多,比如產黑色素類桿菌、螺旋體等。此外比如牙髓、牙根尖周疾病,和一些口腔黏膜病,也是口腔菌群間生態平衡失調所致。例如口腔內白色念珠菌的大量增殖,可導致大家熟悉的「鵝口瘡」。在我們口腔環境中,存在著正常微生物群,它們對口腔健康和疾病負有重要責任。一般情況下,口腔正常菌群是不造成疾病的,只有在口腔微生物環境,發生雜亂情況下,使一些細菌大量繁殖,口腔正常微生物群間產生菌群失調,才會對宿主造成損害,發生疾病。所以,對一般民眾來說:口腔衛生是不可忽略和偷懶的;對醫生而言,要預防和治療口腔疾病,首先要採取生態調整措施,建立口腔的正常生態平衡,而不是將口腔內所有微生物徹底消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稱電腦病的「VDT症候群」受到矚目的時間,應該有長達20年了吧。當身體向前傾一直盯著電腦畫面,用手肘撐著身體敲打電腦鍵盤,持續一、兩個鐘頭都保持這兩種姿勢,脖子、肩膀、背部一定會變得硬邦邦。交感神經亢奮之後,手腳會冰冷、血液循環下降,腳部甚至還會浮腫。如果一直持續上身向前傾的姿勢,隨著交感神經取得優勢,呼吸也會跟著變淺變快,壓力也會讓免疫力下降。深呼吸過度換氣就可能會陷入恐慌我有一位從事和電腦相關工作的朋友。這份工作壓力大到讓他長期陷在恐慌中。當一個人的呼吸變淺變快後,會不自主地反覆深呼吸,如果在深呼吸的過程中過度換氣(呼吸量超過身體的需要),腦內的氧氣過度增加,會讓人陷入恐慌,我的朋友就是這種情形(其實就是「過度換氣症候群」)。這種情形讓他在往後的10年,花了大筆的錢到指壓師那兒報到才痊癒。其實,我有個完全不花一毛錢的預防對策,就是多做「伸展運動」。打電腦每過一個鐘頭就休息10分鐘,動動身體做做伸展運動,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紓解肩頸的痠痛。我朋友就是做了指壓之後,沒有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所以脖子或肩膀一痛,就貼含類固醇的消炎痠痛貼布。不論是站或坐上身的重心要往後事實上,這類痠痛貼布的副作用足以使人致死,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產品。簡便的痠痛貼布、消炎鎮痛劑(包括止痛劑在內),都會使交感神經緊張、讓血液循環變差。上身向前傾的姿勢不但會壓迫腸胃阻礙消化,還會造成肩頸的負擔讓人頭痛、頭暈,甚至發生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變。如果情況惡化,疼痛麻痺等不適症狀,今後有可能長伴你一生一世。大家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只要醒著不論是站是坐,都要抬頭挺胸,讓上身的重心往後,腹肌用力並伸展背肌。(本文摘自/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大是文化出版)

自戀無罪!想變美要先變成自己的粉絲

自戀無罪!想變美要先變成自己的粉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走在路上的時候,鏡子不必說,只要看到窗玻璃、櫥窗、汽車後照鏡等任何倒映出自己的東西,就立刻全身360度檢查一下。一有空就從皮包拿出手鏡,檢查膚況和妝容。就算被別人目瞪口呆地說「妳是有多自戀啦」,也無所謂。花心思了解自己 一切都要悉心檢查有時一點皮膚乾燥,會在隔天引發肌膚問題。所以膚況、身體曲線、服裝和髮型,只要是與自己有關的一切,都要悉心檢查,是我的習慣。比方說,買衣服的時候不僅要對著全身鏡檢查,也要請店員用手機前後拍攝全身照,如果每個角度都好看,就決定購買。只要覺得有一點怪,就不買。我的肩寬很窄,所以都會特別留意肩線是否好看。不只是衣服,臉部也是如此。有時候從正面看很美,但別的270度卻不怎麼樣,就等於是「展現美麗」失敗了。腮紅也是,從正面看和從側面看,上色的位置不一樣呢。如果只有一個角度好看,難得花時間花錢,不覺得可惜嗎?下功夫變美前 要先客觀了解自己有太多人有強烈的「想要變漂亮」的欲望,卻不願意花心思去瞭解自己。不量體重、連一面全身鏡也沒有、只有早上出門前瞄一眼鏡子,這樣是不會變美的。不論是好的部分或壞的部分,客觀地瞭解自己是很重要的。對於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要下工夫讓它們「展現美麗」。「自己的這個部分容易這樣,所以得像這樣處理」,必須像這樣對症下藥,不斷地累積有效的對策。這樣的努力,與挑選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將室溫調節到舒適的溫度這些維持健康的功夫其實是一樣的。能夠客觀地觀察自己,無論優缺點都徹底瞭解的人,就可以維持自己的最佳狀態。健康、美容與時尚都是相同的道理。如果想要變美,第一步就是成為自己的頭號粉絲!(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美肌抗老 番茄、大蒜好有效!

美肌抗老 番茄、大蒜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化指的是什麼呢?黑斑、皺紋、鬆弛、身體的衰弱?中年肥胖?追根究柢,人的身體為什麼會老化?老化簡單地說,就是身體逐漸鏽蝕。光是呼吸氧氣,吐出二氧化碳這樣的行為,也會讓身體慢慢地生鏽。細胞氧化容易出現黑斑皺紋老化現象此外,像是受到紫外線照射、使用手機和電腦而曝露在電磁波當中,各種原因都會讓細胞氧化,身體逐漸生鏽。身體一旦生鏽,就會出現黑斑、皺紋、鬆弛等所有老化的現象。造成生鏽的原因,是體內產生的活性氧這種物質。活性氧具有體內殺菌的效果,是人體所需的物質;但過度產生,累積在體內,它就會搖身一變,成為使身體細胞氧化、加速鏽蝕的元凶,令人恨得牙癢癢的。要遏止身體的氧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攝取含有抗氧化物的食物。維生素中抗氧化效果最強的有維生素A、C、E,綠茶中含有的美肌效果極佳的兒茶素,以及蕃茄和大蒜中含有的具高抗氧化力的類胡蘿蔔素等植化素、掀起熱潮的輔酶Q10等等,都是抗氧化物的代表選手。攝取富含這類抗氧化物的食物,就可以遏止細胞的氧化。人一定會老,但多少可以延緩老化的速度。(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每天練習3分鐘 打造易瘦體質

每天練習3分鐘 打造易瘦體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想要變瘦!想要變漂亮!很多人出於這樣的動機開始運動。運動本身是很棒,但光是運動,並不會讓人變美。為了在一星期內瘦下3公斤,每天跑10公里,這樣嚴苛的運動,消費熱量也許很高,卻不是能長久持續的。輕微運動提升肌力 每天持續打造易瘦體質想要變瘦而進行劇烈運動以前,請先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能「筆直」站立。以端正的姿勢站立,自然就會鍛鍊到腿部肌肉與腹肌。腿部肌肉是全身當中體積最大的肌肉,因此只要鍛鍊腿部肌肉,就可以提升代謝力,變成易瘦的身體。除此之外,還要每天做伸展操來伸縮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以輕微的運動達到提升肌力的效果。因為不勞累,才能每天持續,但又可以有效率地長久鍛鍊到應該鍛鍊的肌肉,如此一來,自然能打造出易瘦的身體。快速姿勢矯正伸展操前面提到,正確的姿勢,是打造美麗、易瘦體質的基礎,但工作和念書的時候,姿勢經常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彎腰駝背。因此我建議一天幾次,進行簡單的伸展操,順便檢查一下姿勢。1) 背貼牆1分鐘/將頭-背-臀部貼在牆上,拉直背脊。這時不只是背骨,也要努力讓左右肩胛骨貼在牆上。如此一來,肩膀自然會打開,下垂的下巴也會仰起,脖子到肩膀停滯的血液循環變得順暢。只要伸展肩部,頭腦就會變得清晰,氣色也會變好。在辦公室,建議可以利用每次上廁所的時間來做伸展操。2) 後揹手1分鐘/雙手在背部中央交握,然後把交握的手向後拉,抬到肩胛骨的中心位置。如此一來,雙肩就會打開,肩胛骨收攏,伸縮到肱二頭肌,改善脖子到胸口部位的血液循環,所以肩頸周圍會感到放鬆。臉色會變得紅潤,眼皮自然張大,眼睛看起來更炯炯有神,給人神采奕奕的印象。3) 深坐1分鐘/坐椅子的時候,刻意把背貼到椅背處,深深地坐好。這時要刻意讓腰的底部與背骨呈垂直的角度。如此一來,腹肌和背肌自然就會緊繃,骨盤拉緊,大腿往內側收攏,雙膝緊貼。如果坐得太淺,就會無意識地彎腰,背脊也會彎曲,對腰部造成負擔。一天幾次,好好地利用深坐來矯正姿勢吧。(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走路歪一邊?出現5症狀脊椎不健康

走路歪一邊?出現5症狀脊椎不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愛睏、緊張、小腹凸、失眠等困擾,別以為只是壓力造成的影響,其實,很大的原因是姿勢不良而引起的。所以當你感覺身體不適、精神不濟時,檢視自己的工作姿勢,調整一下體態,在深呼吸幾次,或你的困擾馬上就會迎刃而解。1) 老是昏昏欲睡沒有精神/昨天晚上明明睡了8小時,怎麼一早又是哈欠連連,感覺昏昏欲睡?可能是工作、座椅太低,使你整天伸長著脖子工作,導致腦部缺氧,因此老是覺得沒精神,一直想睡覺。2) 常常覺得胸悶、心悸/工作中常覺得莫名奇妙的緊張起來?可能是你彎腰駝背的坐姿搞鬼。當你肩膀僵硬、胸部凹陷時,呼吸也會變的較短淺,吸入的空氣只到胸腔就回吐,缺乏深呼吸的結果,讓你產生胸悶、心悸的不舒服感。3) 小腹總是減不掉/嘗試了各種偏方及運動,小腹卻總是凸凸的減不下來?可能是坐姿不良的影響。習慣性的斜躺在椅子上工作,腹部總是鬆垮的擠成一團,缺乏活動、伸展及深呼吸的結果,小腹的脂肪自然難以消除。4) 晚上失眠睡不著/想睡但是睡不著,總是輾轉難眠?可能是你的思緒混亂不夠放鬆,也可能是你的睡姿有問題。側睡時過度蜷曲身體壓迫胃部,手枕在頭部下方,雙腳交叉等不良姿勢,都會影響你的睡眠品質而導致失眠。5) 走路總是斜一邊/走路的時候常常越走越靠近馬路牆壁?可能是因為你的骨盆傾斜不平衡,使你有輕微的長短腳症狀,因此走路的時總是無法直線進行,會往腳較短的體側偏行。多數疼痛可由休息得到舒緩脊椎問題如果可以在早期發現,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配合復健運動和姿勢調整,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但是問題就是,一般脊椎病痛並不容易在早期發現,進行診斷與治療,而且常常會被認為休息一下就好了而忽略了其嚴重性,所以平常應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果腰痠背痛的情況沒有因為休息而復原,或是出現上述4種情況之一,一定要盡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以免延誤病情而加重健康的負擔。局部疼痛,背部脊椎周圍產生局部的酸痛感,在適度的休息過後沒有恢復,反而持續很久或是更加疼痛,這個時候就應該要看醫生找出疼痛的真正原因。疼痛、酸麻、無力感,不管是否曾有脊椎部位的疼痛,如果手腳軀幹持續出現疼痛、酸麻或是無力等現象,很可能是因為脊椎不正常彎曲壓迫到神經所引起,一定要及早就醫找出原因。痛的睡不著覺,通常睡眠時候平躺的狀況可以減輕脊椎壓力,多數疼痛可以因為平躺休息而得到舒緩,但如果是因為腫瘤或感染等原因所造成的脊椎病變,平躺休息時反而會更加疼痛,甚至晚上會痛的睡不著覺。這種特殊反常的現象出現時,一定要及時就醫。大小便功能失調,如果有持續性的大小便功能失調,但腸道和泌尿系統的檢查卻沒有異樣,此時有可能是脊椎出了問題。(本文摘自/脊椎健康,全身健康/臉譜出版)

早睡才健康 凌晨2點前一定要躺床!

早睡才健康 凌晨2點前一定要躺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諺語蘊含著前人傳承至今的生活智慧,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如此。」想要活得健康,讓人體在晚上10 點前休息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概念是根據中醫的想法發展而來。在中國的自然哲學觀念裡,常用陰、陽兩種相反的要素來思考自然界的事物,認為陰、陽互補取得平衡。向日光為「陽」,背日光為「陰」。所以白晝為「陽」,夜晚為「陰」。早睡早起真的比較有助於健康中醫是應用中國自然哲學的想法發展而成,如果將陰陽的觀念置換成1天的話,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是「陰」的高峰期。根據中醫的經驗法則,這段時間內的睡眠可以調養生理,修復受創的身體。根據這個原則,生病的人要在晚上10點前,健康的人則是在凌晨12點前就寢比較好。這個理論不只是中醫,也符合解剖生理學的看法。在睡眠的期間,酵素會幫忙修復體內運作的組織。從晚上10點左右起,酵素會開始進行體內修復,凌晨2點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最為旺盛。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可以中和造成人體疾病的活性氧,具有所謂的人體抗氧化功能。所以說相同的睡眠時間,例如,從晚上10 點到凌晨2點之間的4個小時,和凌晨3點到清晨7點的4個小時相比,前者的睡眠時間比較有益於身體健康。晨間型生活是減少時間浪費的上上策雖然我的平均睡眠時間大約只有3到4個小時,但是因為我盡可能遵守這個睡眠原則,所以睡眠品質並不差。只是,比平常多喝些酒的時候,還是會很想睡。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喝酒會讓睡眠階段中,快速動眼期這段淺眠時間變長,所以相對來說,進入深層睡眠的時間會變少,造成多喝酒反而會變得更想睡。反過來思考,因為睡眠變淺的緣故,所以如果睡前適量飲酒的話,早上就可以很快爬起來。基本上我每天3點起床開始寫作。孩子起床後,就是我寫作告一段落的時間,這是為了區隔時間所開始養成的習慣。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腦袋很清楚,工作進展順利。相反的,缺點就是會有時間限制。因為醫生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輪值夜班,經過這樣的訓練後,有很多人能夠晚上熬夜不睡,可是如果永無止境持續下去的話,對健康不好,有一天身體一定會出現問題。所以我利用時間限制這個缺點,來設定提筆寫作的時間,讓自己一定要遵守幾點開始到幾點結束,每天早起完成。(本文摘自/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生/原水文化出版)

從形狀挑燕窩?錯!原料才是關鍵

從形狀挑燕窩?錯!原料才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母親節送好禮慰勞媽媽,選擇即食燕窩還是乾燕,怎麼選最安心?燕盞、燕條、燕碎、燕角又有哪些不同呢?燕窩利用燕子口水組成,燕盞為摘採過程中保留較完整的半月型盞絲,上面附著的燕窩絲較長、一體成型;為了讓賣相好,燕盞修剪出來的條狀燕窩即為燕條;燕碎則為生產過程中不小心破碎的部分;至於固定燕窩兩邊的就是燕角。燕條燕碎非雜質 產地好同樣有營養價值燕條、燕碎因為形態細小、破碎,入口會有些許小草纖維,造成許多民眾會有燕條、燕碎是雜質的誤解,也可能認為這種破損的燕窩型態較不營養。事實上,燕窩的採收過程需經過繁複的手續,因此可能在採收、揀選、風乾的過程中從燕盞本體不小心掉落,而因為同樣有營養價值,業者不忍丟棄,便將其他型態的燕窩更名販賣。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一般來說燕盞的營養成分最高,而燕條、燕碎等部分,若是來自印尼蘇拉威西大尼科巴島或者加里曼丹島,也都屬不錯的品質保證。買燕窩不須太過注意形狀,原料及產地才最重要。高品質燕窩會在乾燥、加熱後有蛋白清香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一般民眾購買時可從味道簡單分辨燕窩品質。高品質的燕窩的味道在乾燥及加熱時會有很淡的蛋白清香,若燕窩出現漂白水味、霉味有可能因為放太久產生質變,另外燕窩品質也可從燕窩型態分辨。老行家公關部副理陳佩萱表示,即食型燕窩外型要是條狀、絲絲分明,呈現半透明不死白、光照之下外表有微微的黃色才是品質保證。高規格燕窩 科學把關加上一條龍作業另外,完整燕窩營養主要考慮烹調時間,若加熱過久就會導致營養流失,因此選擇所需烹調時間最短,能保留完整營養的工法,才能打造高品質燕窩。此外,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也提到,誠心的產品製程加上科學層層把關,選擇自有生產部門,一條龍作業的廠家才能真正保障燕窩品質。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

買東西仔細看 仿雌激素恐毒害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於激素和自體免疫疾病間交互作用很複雜,一些特定的自體免疫疾病──精神分裂症、第一型糖尿病、腎炎、僵直性脊椎炎和史迪爾氏症──有極大可能在青春期就出現徵兆;一些自體免疫疾病症狀,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會在更年期來臨時消失。就症狀發生的嚴重程度而言,自體免疫性黃體素皮膚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和類風溼性關節炎這些疾病會隨著女性體內每個月性激素濃度的變化而循環出現病徵。免疫疾病可能在生產或孩子斷奶時爆發此外,懷孕對自體免疫疾病來說有可能帶來2個極端現象之一:緩解或爆發,這是因激素及免疫系統在懷孕期間所發生的變化所造成,在某些情況下,當女性懷孕時,自體免疫疾病會進入完全緩解。在另一些例子中,懷孕婦女會感受到自體免疫疾病病況的惡化。重要的注意事項是許多自體免疫疾病在孕期減輕的女性會在生產(產後前幾週內,在她們體內的激素和免疫系統回復「正常」時)或孩子斷奶時(當另一次激素轉移發生時)經歷疾病的爆發。與之相對,在孕期經歷症狀加重的女性通常會在產後發現症狀的消退。對許多女性來說,在生理期期間進行激素濃度測試,以辨識出濃度不正常的特定激素是有好處的:這項資訊能協助妳與自己的衛生保健護理師合作,讓妳的激素濃度及激素濃度的變化隨著時間的自然循環更為正常。使用口服避孕藥會降低關節炎風險由於不孕也是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症狀之一,或許在服用生殖激素藥物前自體免疫疾病就已發生,使用藥物控制激素只不過是導致病徵爆發罷了。研究分析口服避孕藥對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風險的影響,目前結果並沒有定論,舉例來說,廣泛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患克隆氏症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機率,但同時卻會減低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生的風險。如果妳是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卻同時正在服用口服避孕藥或正進行激素療程的女性,這時候該怎麼做呢?以口服避孕藥或其他激素為本的避孕藥劑來說,衡量是否換一種避孕方式還是冒著加重自體免疫疾病反應的風險繼續使用這些避孕藥,是十分個人的決定──只有妳自己可以作主。至於因有其他治療目的而使用的激素藥劑,可以嘗試尋找替代藥物或調整激素藥劑的使用劑量 ,而非完全停止治療。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在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的雌激素或模擬天然雌激素的化合物。亞麻籽、大豆和其他豆科植物會自然產生植物雌激素;黴菌合成雌激素則是由黴菌和其他真菌所產生,為常見的食品汙染源;畜養期間施用過激素的肉類、蛋和乳製品可能含有高濃度的雌激素;仿雌激素則是出現在如殺蟲劑、塑膠製品及清潔劑等工業產品中的一類環境激素;重金屬中會發現金屬性雌激素,上述所有的環境雌激素在高濃度下時皆有免疫毒性(對免疫系統有毒害)。減少暴露在環境激素下的方法:1) 避免食用植物雌激素含量高如亞麻籽、大豆、全穀類和玉米等食物,以及畜養過程有施用激素的動物:植物雌激素含量較少的食物來源包括所有的堅果和種子(尤其是芝麻、開心果、葵花籽和栗子;杏仁、核桃、腰果和榛果中的植物雌激素含量則更少)、所有豆類(尤其是扁豆、白豆、四季豆、花豆、蠶豆,還有鷹嘴豆、綠豌豆和黃豌豆)。苜蓿芽因常見的真菌感染共生導致其黴菌合成雌激素的含量極高。2) 保存食物時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絕對不要在使用微波爐烹調時用塑膠容器加熱食物。3) 選擇食用有機成長飼育並採行有機放牧的肉類。4) 仔細評估家中使用之清潔用品、洗衣劑和化妝品裡可能出現的仿雌激素。(本文摘自/恐怖的自體免疫疾病療癒聖經/柿子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