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

放鬆眼睛肌肉 從3招下手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近5年的小一生近視比率約22%,到了小六生竟已高達66%,罹患近視的年齡愈小,度數加深愈快,以後變成高度近視的機會就愈高,也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併發症,甚至導致失明,不得不慎。改善用眼習慣 從食物、藥膳、穴道按摩保健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不少國小學童近視持續加重,近視年齡提早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學習,接觸大自然的時間很少,看近距離的時間太多,看遠方的時間太少,造成近視年齡提早。戶外遠距離視野可減少眼睛肌肉緊張,最好的方法是每天白天讓小孩子在戶外玩耍1、2小時以上。1) 生活習慣/如果做不到每天長時間的戶外玩耍,只要是建立良好的用眼習慣、多看遠方的景物、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閱讀或看電視、電腦,用眼每30至50分鐘就休息10分鐘;讀書、寫功課,姿勢要端正,不要躺著或趴著,閱讀時應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視線與書本垂直;手機、掌上型的電動玩具儘量少玩。多吃深綠色蔬菜 搭配深海魚、雞胸或排骨2) 飲食/張煒東醫師指出,可多吃深綠色蔬菜、紅黃色蔬果、深海魚、堅果類、乳製品、全穀類等補充β–胡蘿蔔素、葉黃素、花青素、Omega–3脂肪酸,以枸杞為主的藥膳對孩童很有幫助,可以搭配一些黃耆或山藥,而食材上,以魚肉或雞胸肉或排骨皆可靈活變化,也較不容易吃膩。3) 穴道/另外,按摩眼睛周圍的穴位也可有效幫助眼睛放鬆避免近視,簡單的說,圍繞眼眶周圍的骨頭,輕觸時會有發現輕微的凹陷處,就是穴位的位置,每個穴位按摩1、2分鐘即可,1天可按摩數次,以按摩時眼睛舒服即可。

腹部抽脂顧健康?醫:無幫助

腹部抽脂顧健康?醫:無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年來,在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的改變之下,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體重居高不下。根據研究統計指出,體重上升的確對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增加的,尤其血壓、血脂肪、血糖異常的風險在男性與青少年中又更明顯。吳瑞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包涵了5項危險因子,腰圍、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膽固醇,若是在這五項中有超過三項異常,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大幅上升。當然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死亡率也同樣上升。所以體重的控制與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有著直接的關係。 控制腰圍 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吳瑞醫師表示,在這五項危險因子當中,需要特別一提的是腰圍,尤其在東方人。在同樣身高同樣體重的東方人,囤積在臟器周圍的脂肪要比西方人來得高一些,而這些囤積在臟器周圍的脂肪會讓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產生胰島素阻抗。也會因為這樣讓身體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最終就會形成糖尿病。所以控制腰圍也就代表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以降低。快速增加內臟脂肪的食物:炸雞、薯條、麵包尤其年輕人大多喜愛高油脂與高澱粉類的飲食,如炸雞、薯條、麵包、手搖飲料等等,都是快速增加內臟脂肪的食物。所以在年輕的時候就必須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在中年之後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的代謝性疾病的風險才會降低。在這裡必須強調一點,現代人常用的腹部抽脂針對的是皮下脂肪,但影響胰島素阻抗的主要是內臟脂肪,所以腹部抽脂只能針對外觀,是無法對健康有幫助的。 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族群 逐漸年輕化吳瑞醫師表示,在產生心血管疾病與腦中風的族群當中,近年來也發現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向。尤其在醫院中慢慢出現30~40歲的青壯年卻出現中風的現象,追根究底,除了傳統過往大家熟知的抽煙與三高這些危險因子,因肥胖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人數也大幅上升。一旦出現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除了對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影響之外,對日常生活與家庭都造成極大的負擔與困擾。所以與其在疾病發生之後再來治療,更重要的,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先做好預防,維持健康的身體與適當的體重,這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 附註: 代謝症候群定義1)肥胖:男性腰圍≧90公分(35吋半),女性腰圍≧80公分(31吋半)。 2)血壓異常:未服用藥物下,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3) 血糖偏高:未服用藥物下,空腹血漿血糖≧100mg/dl。 4)三酸甘油脂偏高:未服用藥物下,三酸甘油脂≧150mg/dl。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服用藥物下,男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0mg/dl,女性<50mg/dl。

及早脫離「癬」境 快樂當媽咪不擔心!

及早脫離「癬」境 快樂當媽咪不擔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臨床上有名年近 30 歲的女性乾癬患者,想生育卻擔心受影響,在治療與不治療間猶豫不決,而錯過治療黃金期;等到懷孕後才發現,乾癬惡化情況已相當嚴重,再加上孕期無法用藥而擔心不已……。 台中榮總皮膚科主任陳怡如指出,乾癬患者雖然以男性居多,但女性較常會因延遲就醫而導致皮膚症狀的惡化;其實乾癬治療並不困難,雖然無法斷根,但持續治療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不容易斷根。陳怡如主任表示,從臨床觀察,有 3 成左右的皮膚乾癬患者可能有乾癬性關節炎,除了會有皮膚脫屑、指甲症狀外,還容易合併如新陳代謝與心血管等疾病,陳主任說,「從國內外大型研究發現,中重度乾癬患者罹患代謝症候群、中風、淋巴癌、腦病變、慢性腎炎、憂鬱症等有很高的機率。」 過去皮膚科較少關注乾癬性關節炎的嚴重度,但相對於皮膚病灶,乾癬性關節炎對患者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產生的影響更大,疼痛度也大增,「一旦產生關節症狀,對關節的破壞就是不可逆的,只有及早介入治療,才能延緩日後變形、關節被破壞的進程。」 陳怡如主任說明,傳統治療乾癬的藥物以免疫調節劑居多,作用為抑制發炎,如今已可選擇生物製劑,可抑制新骨增生,達到反轉發炎的現象,只要早期診斷,就能降低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後續不可逆的變化。 陳怡如主任指出,目前生物製劑選擇性多,對皮膚乾癬及乾癬性關節炎的控制都能達到不錯的效果,臨床上會根據患者的狀況用藥,「其中,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類藥物因為抑制了發炎途徑末端因子,可立即改善發炎情形,對於乾癬性關節炎特別有效。」 他提醒,乾癬成因不明,且會隨著季節變化讓病情時好時壞,如果患者出現指甲不平整、甲床分離、指甲脫離等指甲症狀,或有嚴重的乾癬病症,就要高度留意未來幾年發展成乾癬性關節炎的機率,最好儘早介入治療,快速脫離「癬」境。    

蛋蛋危機!水洗雞蛋會變質?

蛋蛋危機!水洗雞蛋會變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戴奧辛雞蛋事件讓民眾對雞蛋特別敏感,日前就有一則有關吃雞蛋中毒的影片,指出用水清洗後的雞蛋會變質,而且蛋黃會散掉,還發出腥臭味,吃這種雞蛋就會中毒;營養師指出,因為雞蛋外殼會有一層薄膜,若是用水將這層薄膜洗掉,會有細菌入侵。雞蛋放久了氣室會變大、水分就蒸發越多營養師林佳靜表示,蛋殼本身並沒有密閉,而且是會呼吸的,雞蛋底部會有氣室,蛋白會有一定水份,如果雞蛋放久了,氣室會變大,就不新鮮,而且放越久,水份就蒸發越多,雞蛋煮熟後就會變小;若是將雞蛋用自來水清洗,其實自來水有很多細菌,這些細菌就會污染雞蛋,容易壞掉的情況就是源自於雞蛋有細菌進入。洗選蛋有保護膜可保鮮這也就是為何目前有很多雞蛋都會經過洗選後再販售,這才不會造成污染;林佳靜營養師指出,養雞場在處理雞蛋時,要處理乾淨並不是用自來水來清洗,而是用專業的清洗消毒方式,當母雞生下蛋時,蛋殼表面是粗糙的,在經過洗選後的蛋,雞蛋外殼會有一層油性保護膜,就像蘋果有蠟一樣,可以使雞蛋更加保鮮,蛋也比較光滑。洗選蛋不用自來水清洗 散裝蛋要洗林佳靜營養師進一步指出,通常在超市買的雞蛋都是洗選蛋,如果你買的是洗選蛋,千萬不要再用自來水清洗,以免雞蛋上的保護膜被洗掉,結果反而適得其反;所以,洗選蛋買回家之後,就直接放在冰箱即可。但若買的是一整籃的雞蛋,雞蛋上還有糞便,細菌就非常多,而且購買這種散裝蛋也不宜用自來水清洗;林佳靜營養師建議,若是買的是整籃的雞蛋,也是要用時才洗乾淨,而且要放入冰箱時,要用盒子裝起來封好,以免造成冰箱所有食物都被污染。半生熟荷包蛋常造成食物中毒林佳靜營養師強調,便當中的半生熟荷包蛋就是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第二名就是米飯類金黃葡萄球菌,因為營業用雞蛋在打蛋的過程中,就可能會污染到米飯,再加上荷包蛋常常是半生熟,就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中藥別亂吃 大劑量恐致猛爆性肝炎

中藥別亂吃 大劑量恐致猛爆性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白血病患者化療後全身感到虛弱無力,無法下床,中藥可補中益氣,恢復體力。一位鼻咽癌患者無法吞嚥,經服用中藥治療4天後即可吞嚥,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建議,患者可以在接受治療前即開始服用中藥,對不良反應的預防效果較好。 西醫為主、中醫為輔 輔助性調理癌症已成為慢性病,3至5成的癌症患者在正規西醫治療之外也同時接受中醫療法進行調理。中西醫學已逐漸形成「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共識。但是中醫師必須非常了解西醫的治療療程及治療經驗,才能根據患者的個別狀況以及放化療的副作用,進行輔助性的調理。葉家舟主任指出,中醫在癌症治療能促進癌細胞凋亡或抑制癌細胞增殖、調整免疫系統功能,刺激抗腫瘤的免疫能力、增敏作用,可以提高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效果;減毒作用,能夠降低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手術的不良反應。通常癌友會因化療中想減輕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食慾變差、白血球血小板降低、貧血等,或是放療及化療後改善後遺症,如失眠、胃口差、口乾舌燥、疼痛等,以及開刀後需恢復體力時,求助中醫。 短時間服用大劑量中藥恐致中毒葉家舟主任提醒,凡是藥物都會有副作用,勿自行長期服用同一處方或固定藥物,或是短時間內自行服用大劑量中藥,以免造成中毒或猛爆性肝炎的悲劇。建議患者定期回診,由醫師根據病人的體質及服藥後出現的反應,進行劑量及藥物的評估與調整,將副作用降至最低。 

心跳每分鐘少30下 「心病」在作怪!

心跳每分鐘少30下 「心病」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23歲的徐先生身高132公分、體重僅25公斤,日前因走路容易喘,加上心跳每分鐘只有20至30下,比一般標準的60下少了整整30下。醫師確診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建議置放心律調節器,醫療團隊經過一個月的障礙排除,隊於4月中成功為徐先生置放心律調節器,手術時間不到3小時,傷口僅3公分且術後恢復良好。心跳緩慢 全因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懷仁表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是造成徐先生心跳緩慢的主因,徐先生患有先天性罕見疾病畢耳氏症候群(Beals Syndrome),是一種結締組織異常的遺傳性疾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並伴隨心血管方面的併發症,因此徐先生雖然已經23歲,卻只有25公斤、132公分。為了讓徐先生在最安全的情況下執行手術,張懷仁醫師與醫療團隊近一個月的沙盤推演,多方考量。一般心律調節器的置放,只需施行局部麻醉,考量徐先生的身體狀況,張懷仁醫師與麻醉科合作,讓徐先生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裝置心律調節器。四月中旬,花蓮慈院醫療團隊成功為徐先生完成心臟節律器置放,徐先生隔天就轉出加護病房,在普通病房觀察四天後就順利出院,住院期間還增胖了2公斤。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常見於70歲以上徐先生說,接受心律調節器置放前,早上起床、走路的時候,都會很喘很不舒服,運動量也越來越少。感恩花蓮慈院醫療團隊,讓他重拾健康心跳,恢復正常生活作息。張懷仁醫師提醒,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常見於70歲以上的長者,若沒有儘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易因導致心臟衰竭而影響生活品質,嚴重者會致命。徐先生裝置的雙腔型人工心律調節器,電池壽命可達8至12年,每年需固定回心律調節器特別門診追蹤,檢查電線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

上完廁所肛門濕黏 竟是直腸脫垂

上完廁所肛門濕黏 竟是直腸脫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8歲的王女士前一陣子開始常覺得肛門處有濕濕黏黏的感覺,上完廁所後還會摸到肛門有突出物,一開始以為是痔瘡又發作自行買藥塗抹,但是症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加嚴重,甚至還出現大便失禁的症狀。經檢查發現,王女士一直以為的痔瘡竟是直腸脫垂。王女士後來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狀況良好。好發族群以女性為主 人數約為男性5-10倍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林劭潔指出,主要好發於年紀大(多超過65歲)或很小(小於2歲)的族群,以女性為主,約為男性5-10倍。林劭潔醫師表示因為患者多為女性,可能是因風俗文化造成求診率不高。長期咳嗽、便秘或肥胖恐致直腸脫垂林劭潔醫師表示,直腸脫垂最常被提到的病因,包括:骨盆底部肌肉及括約肌過度鬆弛、直腸腸套疊、直腸未正常固定於骨盆腔內,或是腹內壓上升,如長期咳嗽、便秘或肥胖等。直腸脫垂不處理可能有明顯的大便失禁,或外露的腸段黏膜受損出血,甚至壞死。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運動、電刺激與調整排便習慣雖然有幫助,但成效不大。不過,手術需醫師仔細評估病人病情與身體健康狀態,再決定合適手術方式以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乳癌術後保健 3重點快筆記!

乳癌術後保健 3重點快筆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化學治療是乳癌病患在確診後常見的乳癌療程之一,因為治療期間會增加蛋白質的分解,導致瘦體組織的流失。針對術後患者的飲食,建議量每公斤體重攝取30-35大卡,選擇在身體較舒適的時刻多進食,以少量多餐方式達足夠熱量的攝取,高營養濃度的食物優先進食、服用止吐劑在用餐之前先控制症狀。癌症術後保健 3重點注意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師洪凱婷表示,許多乳癌病人認真進食,但由於運動量不足反而導致體重增加,事實上,罹患乳癌以後體重增加也跟疾病惡化有關。 根據丹麥所做的大型回溯性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確實會增加乳癌的轉移及死亡的風險,因此改變飲食型態與每天運動非常重要。癌後飲食,可遵循3點建議:1) 高蛋白質的攝取/ 建議量為每公斤體重攝取1.2-1.5克蛋白質,豆魚肉蛋類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民國100年衛生署推出的最新版國民飲食指南中,將原本六大類食物中的蛋豆魚肉類改為「豆魚肉蛋類」,把豆製品放在最前面,就是強調豆類對健康的好處。 2) 控制飽和脂肪酸攝取量<7%總熱量/避免因使用中或是接觸高溫後,釋出有害物質,應少用塑膠袋、塑膠杯、塑膠地墊、保鮮膜等塑膠製品。由於環境荷爾蒙容易累積在內臟及脂肪中,因此建議控制內臟類及動物性油脂類食物攝取量。 3) 每天至少攝取3份蔬菜及2份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因子(維生素C、E及ß胡蘿蔔素,微量的礦物質硒、鋅、錳等,但要達到每天25-30公克纖維攝取量,天天五蔬果是不夠的,必須再加上全穀根莖類如糙米飯、五穀飯取代白米飯等〪 

輪椅越大越穩?4選購重點快記下來

輪椅越大越穩?4選購重點快記下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2歲患有輕度失智症及三高的吳奶奶因身體功能退化,在家僅能靠著助行器及外籍看護協助下短距離行走,居家外出需輪椅推行,輪椅因為沒有安全固定帶、煞車鬆落,身材圓潤的吳奶奶坐在輪椅上常感覺不適,一日趁著看護煮飯時自己要爬起來走路不甚摔倒頭部瘀青、膝蓋也因跌倒紅腫,所幸就醫檢查無大礙。 輪子愈大容易影響轉移位的空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游宜臻表示,有些民眾會有輪椅的輪子愈大愈穩的迷思,事實上,輪椅的前輪屬於轉向輪用來控制方向一般為6~8吋,輪椅的後輪屬於定向輪一般為14~18吋,輪子愈大反而容易影響轉移位的空間。在購買輪椅協助居家照顧時需特別考慮到轉移位的動線。輪椅座面材質也很重要對於無法自行減壓、皮膚感覺異常的個案需要搭配適當的輪椅減壓座墊包括氣墊座、流體凝膠墊等。 對於身體老化行動不便的銀髮族,行動移行輔具的選擇很重要,一般我們在選擇輪椅輔具時會考慮到下列因素:1) 輪椅的材質/不鏽鋼材質重量最重、輕量化材列如鋁合金材質較輕價格適中、碳合金材質最輕價格也最貴。 2) 使用方式/使用方式也是選購重點之一,應考慮到自行推行還是照顧者推行,要戶外使用還是狹小房間使用 。3) 煞車的穩定性/身體擺位的固定帶有2條,一條為骨盆帶是固定骨盆,軀幹控制較差的個案還會加上一條胸部固定帶。4) 輪椅的尺寸大小/輪椅座面寬度是臀寬加上2吋、腳踏墊高度是足底到膝膕窩 ,很多人常常為了方便把較踏墊拔除其實容易影響使用者的坐姿,也容易增加滑落的危險性。 選擇有疑問可以到醫院請醫師評估游宜臻治療師表示,由於銀髮族群增加,政府對於銀髮族所使用的輔具補助也更加完善,民眾對於輔具選擇有任何疑問可以到醫院復健科進行輔具評估,由醫師及專業治療師給予評估建議居家輔具,讓輔具更貼近生活便利性。 

快速冷凍 卵子存活率大提升!

快速冷凍 卵子存活率大提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約70歲的媽媽擔心年近40歲的女兒錯過生育的年齡,到門診諮詢生育力保存的問題。女性生育率的保存較男性生育力保存複雜且牽涉的問題更多、更廣樣的個人、家庭的生育問題,因為屢創新低的生育率變成政府的國安問題,逐漸被社會大眾所重視。 最佳生養年齡沒變 關鍵在卵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醫師劉政賢表示,現代的女性自我意識崛起,對於自我的期許較高,許多女生希望在最有競爭力的年紀不要被家庭、孩子所羈絆,可以將人生中最精華的精力從事於學業及事業方面,以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劉政賢醫師表示,人類的最佳生養子女的年齡自古至今幾乎沒變,關鍵在卵巢。卵子的老化決定了女性生育的年齡;因此,超過了40歲的女性,卵子的數量、品質快速下降,使得懷孕的機會大幅下降,懷孕後流產的機會也會快速提升。玻璃化冷凍技術 卵子存活率提升隨著人工生殖科技的進步,過去藉由的慢速冷凍機器,卵子解凍後存活率低,雖有零星的成功懷孕案例,由於技術門檻高、且不穩定,僅限於少數的生殖中心施行。快速玻璃化冷凍技術的發明,透過適當冷凍保護劑的使用,卵子解凍後的存活率大為提升,大約每20-25個凍卵解凍受精後可以獲得一個活產嬰兒。劉政賢醫師表示,對於年齡增長擔心生育力衰退的婦女,透過玻璃化冷凍卵子技術,保存女性生育能力的選擇,逐漸受到社會大眾重視,女性也應即早做好規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