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空汙影響兒童肺功能 從懷孕就開始!

空汙影響兒童肺功能 從懷孕就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歲曾小弟弟因反覆咳嗽及喘鳴,經診斷為氣喘急性發作而收治入院,曾小弟弟的爸媽均有過敏體質及鼻子過敏疾病,曾小弟弟也常因氣溫變化或空氣品質較差,常有咳嗽、流鼻水、鼻塞症狀出現。住院後氣喘症狀已好轉許多,但鼻子過敏問題仍因空氣汙染關係,早晚亦有流鼻水打噴嚏症狀出現。近12月內孩童過敏性鼻炎發生率提高彰基氣喘防治中心主任林慶雄醫師表示,根據世界研究表示,「空污」對小朋友的影響,從在母體內就開始了,女性懷孕時若處於空氣品質差的環境中,產下孩子的肺功能相較其他孩子差。另外,孩子在讀書、發育時期,接觸到空氣污染,孩子的肺功能也相較其他孩子差。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易晉醫師表示,兒童氣喘是兒科最常見慢性疾病,根據彰化地區國小學童氣喘盛行率問卷調查結果初步發現(收集5216位國小學童問卷分析),近12月內學童仍發生喘鳴比率也由2007年6.0%上升至2016年6.3%,而最近12月內學童過敏性鼻炎發生率由2007年30.5%上升至2016年42.3%。彰化地區冬季PM2.5濃度是世界標準的4-6倍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反應的疾病,並造成喘鳴、呼吸困難、胸部緊繃感、長期咳嗽等症狀,氣喘發作時可能相當嚴重甚至會致命,是世界各國重要的大眾健康問題。彰化縣地區空氣汙染嚴重,據調查彰化地區年平均PM2.5濃度將近40微克,冬季11-4月PM2.5濃度將超過65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PM2.5標準10微克的4-6倍。居家的環境污染影響健康最嚴重的確定因素主要包括抽煙與二手煙、居家鄰近交通頻繁的大馬路、居家環境潮濕且有黴菌滋生以及家中有塵蟎及確定會過敏的寵物過敏原。細懸浮微粒(PM2.5)會入侵身體,深入到肺泡的微血管中,可以自由穿透人體的細胞組織,藉由血液循環對於全身都會有影響。對於呼吸道的影響,不但會降低肺功能、促發氣喘發作、引起慢性氣管炎,還可能增加呼吸疾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預防之道要注意蔡易晉醫師提醒,空氣品質不佳時,盡量避免出門,不要在戶外從事跑步、快走等激烈運動;若是要外出時,一定要戴上口罩、護目鏡穿著長袖衣物與長褲以隔離髒空氣,避免直接之接觸,以減少吸入過多的懸浮微粒,導致氣喘發作。回家後儘速清潔衣物與身體,戴隱形眼鏡者在空氣品質不佳時,可能會刺激眼睛建議暫時不帶。持續性氣喘患者平常應定期門診追蹤,並使用吸入性類固醇等抗發炎藥物,避免呼吸道持續發炎過度敏感,讓空汙引發氣喘發作,外出須攜帶急救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把握3歲前黃金期 這樣抗敏就對了!

把握3歲前黃金期 這樣抗敏就對了!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兒科醫師 巫漢盟)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塵蟎總是讓孩子的換季過敏雪上加霜,每到換季,過敏都是父母頭大的問題之一。人體免疫系統約在3歲前抵定,而腸道掌管人體70%的免疫功能,腸內菌相就和過敏產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腸道健康不能等!只要掌握簡單原則,就能有效改善過敏。 從源頭發展自身防蟎力、降低壞菌 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發生過敏時,一般家長會採用消極的做法,認為環境問題才是孩子最大的威脅,因此總認為只要換棉被,清潔濾網就可以杜絕過敏原。事實上,戶外環境難以掌握,唯有打造日常保養,從源頭發展自身防蟎力,同時降低大人小孩體內壞菌,免疫力才能得以提升。 母體懷孕時寶寶腸道為無菌,經過產道時,不論是母體的好菌或壞菌都會被新生兒承襲。3歲前是抗敏黃金期,從媽媽懷孕到小孩免疫系統發育完全,只要掌握把腸道健康底子打好,嬰兒在媽媽子宮裡一樣可以自行發展出預防過敏的機制。   打造抗敏一條龍 親餵母乳有幫助 至於如何讓孩子一出生就充滿保護力?巫漢盟醫師指出,想要從子宮內、出生後到3歲前打造「抗敏一條龍」,免疫能量來源可以從食物著手。許多民眾都會將益生菌當作幫助消化的輔助,研究發現,部分益生菌還能預防過敏,一般醫師都會建議親餵,因為母奶含有調節免疫力的益菌生,可以讓寶寶自動形成防護網。 3歲以前沒打好底子以後就會常過敏嗎?新手爸媽問題多,怎麼吃才是真正對寶寶好?巫漢盟醫師表示,環境、飲食對於敏感體質的孩子影響甚鉅,家族裡若有過敏性體質對於飲食一定要很小心。父母都會在意小朋友出生後吃的東西,建議勤餵母奶,待寶寶腸道系統成熟後,在適當時機補充副食品,可讓腸道系統產生耐受性。只要免疫力調整好,基礎也能慢慢建立起來。 LP菌屬的益生菌有助免疫功能趨於穩定 在小朋友6、7個月的時候,副食品搭配補充益生菌也會有些保護作用。益生菌有助減少塵蟎特異性IgE抗體,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特定菌種如LP菌屬的益生菌可以幫助免疫功能趨於穩定狀態。一般來說,若有外來物入侵,免疫細胞會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物,抵擋進到體內的機會。腸道好菌多,也可以避免過敏原趁虛而入。 第二型輔助型細胞活性過多 體內會發生過敏 免疫細胞是主要為B細胞及T細胞,若身體遇到外來物或是過敏原,B細胞就會分泌免疫球蛋白,此時輔助型的T細胞便來調節體內產生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物。 輔助型T細胞又分為第一型跟第二型,若第二型T細胞活性太多,體內會傾向於過敏反應,皮膚起疹子、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的情形也會增加,過敏現象就會慢慢產生。因此若過敏反應能在一開始就抑制住,寶寶也不用承受後續症狀。   內外雙重保護才能有效防螨抗敏 巫漢盟醫師表示,寶寶出生前可由媽媽補充益生菌,出生6個月後寶寶也可嘗試攝取益生菌。不同菌種、不同劑型的益生菌效果不一,攝取後也要看菌種在腸道內是否能有好的定殖率。(假設吞了100隻益生菌只有10隻順利到達腸道,則定殖率只有10%) 巫漢盟醫師強調,台灣氣候潮濕悶熱,想要抵抗換季過敏,一定要記得內外雙重保護,才能夠防蟎抗敏!

你吃對了嗎?打破燕窩4大迷思

你吃對了嗎?打破燕窩4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許多人都會將燕窩作為美容養生聖品,關於燕窩的吃法與挑選,網路上有流傳許多疑問與迷思,像是燕窩真的是吃越多越好嗎? 大人小孩都能吃嗎? 喝茶會阻礙吸收嗎? 但這些大多是沒有根據的說法,消費者千萬別被誤導了。迷思一: 燕窩吃越多越好?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每日的攝取量,一般成人是2~3克,病人是3~5克,若是即食燕窩則需再乘以18~20倍,也就是一般成人一天需攝取36~40克的量。適量攝取,並感受身體的反應,若是吃了一定的量覺得身體與精神狀態都不錯,那麼就是適合自己的攝取量。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老行家燕窩公關副理陳佩萱提到,只靠攝取燕窩保養的民眾,要持之以恆才看得出成效,不要想到才吃,只要每天早晚一湯匙,就能簡單維持健康及「美肌力」,找回澎潤彈力的肌膚。迷思二:大人小孩都能吃嗎?老行家燕窩公關副理陳佩萱說明,燕窩屬於平補藥材、性平味甘,無特殊味道,中醫理論裡對肺肝胃腎都很好。任何族群都可以吃,因為含有豐富唾液酸,對腦部發育好,因此建議在懷孕期間適量補充燕窩,可透過母體將營養提供給胎兒,有些人會給小孩子吃燕窩,建議在可以開始吃副食品時給他們吃。迷思三: 喝茶會阻礙燕窩吸收嗎?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燕窩是屬於動物性蛋白,不容易被茶鹼分解,小分子的型態是所有動物性蛋白最容易吸收的,建議早上空腹胃吸收力最好時食用,每天食用,以利身體儲存足夠養分,維持身體每一天的吸收代謝機能, 迷思四: 帶腥味的燕窩較純?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這是絕大多數消費者所存有的迷思,燕窩若是帶有腥味,可能是不新鮮或是不正常加工,品質良好的燕窩應是會散發淡淡的蛋白香味,不應有刺鼻的化學味或極高的腥味。燕窩在挑選與食用前都需打破迷思,以正確的觀念去選擇與食用,並掌握選擇燕窩的3高原則-高品質、高規格、高安全性,另外也要注意燕窩是否經過進口報關與具備正式的檢驗報告,而這些都可以向店家索取查閱,購買前只要多一個步驟就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呷老倒縮?吃對7大食物防骨鬆

呷老倒縮?吃對7大食物防骨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接下來介紹能預防、改善骨質疏鬆症的飲食:1) 充分攝取鈣質/為提升骨密度,每天要攝取骨骼主要成分鈣質800毫克。尤其乳製品的鈣質吸收率特別好,首先請養成喝牛奶與優酪300毫升的習慣。此外,起司、連魚骨都可以一起吃的小魚乾、吻仔魚、沙丁魚乾、蝦米、蘿蔔乾絲、海藻、蕪菁、蘿蔔葉等所含的鈣質也很豐富。2) 維生素D、K對吸收鈣質有幫助/維生素D能幫助腸道吸收鈣等礦物質、運送到全身骨骼,維生素K能讓鈣質穩定附著於骨骼。在納豆菌產成的黏絲中,就含有豐富維生素K。另外像香芹、長蒴黃麻、紫蘇、明日葉等都含有維生素K。3) 攝取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的分子結構跟雌激素很相似,可活化成骨細胞。每天約攝取50毫克,等於納豆一小盒、豆腐2/3塊。毛豆或黃豆粉也不錯,大豆製品都含有鈣質。4) 適度攝取優質蛋白質/構成骨小樑的膠原蛋白原料是蛋白質。請攝取含必需胺基酸的牛肉、豬肉、雞肉、蛋、魚貝類,一天約55公克。不過,如果攝取過多,體質會偏酸性,身體為了中和會消耗鈣質,必須留意。5) 檸檬酸能幫助鈣質吸收/鈣等礦物質不容易溶於水,所以無法從腸道順利吸收。為幫助吸收鈣質,可攝取檸檬及梅乾中含有的檸檬酸。檸檬酸有美容作用,鈣質與檸檬酸結合後會轉化為水溶性物質,變得容易吸收。6) 維生素C可幫助膠原蛋白生成/維生素C是胺基酸合成膠原蛋白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多吃西印度櫻桃、奇異果、檸檬、草莓、番茄等,可讓骨小樑更結實。由於維生素C很快就會透過尿液排洩,一天分數次攝取效果比較好。7) 攝取鎂增加骨鹽/鎂也是維持骨密度重要的營養素。納豆、糙米、胚芽米、芝麻、堅果類都含鎂。另外,請小心控制食物中的成分像「鈉」(鹽分)、食品添加物「磷」。它們都會使鈣質排出體外。讓食物的調味淡一些,少吃魚漿製的食物或泡麵等含鹽量多的加工食品。飲酒過多也會防礙鈣質的攝取與維生素D活化。(本文摘自/要美也要長壽/天下雜誌出版)

洗衣粉倒過量 未溶解生菌數激增!

洗衣粉倒過量 未溶解生菌數激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洗衣機是幫我們把衣服洗乾淨的機器,但它藏污納垢的程度遠超乎你我想像。曾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洗衣筒外壁的細菌數竟然比馬桶還多,而且棉絮收集袋裡的生菌數高達馬桶的530倍。如果你用顯微鏡看洗衣機,就會驚訝地發覺,原來看似乾淨的洗衣機竟是如此可怕!洗衣機不清 棉絮、灰塵恐生菌未完全溶解的洗衣粉、棉絮、皮屑、灰塵等絞成泥狀污垢,塞在洗衣機的縫隙裡,當洗衣機注滿水的狀態下,待洗衣物就和這些污垢一同泡在水裡,夠可怕吧?洗衣機清潔劑的問世,正為了改善這種情形。洗衣機清潔劑的成分應以「過氧系碳酸鈉」為主,還有少量的界面活性劑(為除油垢)。一般家庭每隔1個月至1個半月應使用一次,幫洗衣機做個大消毒;如果洗衣機用來洗過窗簾或踩腳墊等髒污布料,洗完應立刻使用洗衣機清潔劑處理。洗衣時,別倒入過量洗衣粉;平日裡,洗衣機的上蓋應打開來通風;脫水後,請盡速將衣物拿出來晾,這些都是讓洗衣機維持乾淨、減少害菌孳生的撇步。(本文摘自/千萬請小心有害健康的無天良日用品/蘋果屋)

化妝水強打收斂?恐含過量酒精!

化妝水強打收斂?恐含過量酒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人體的70%是水分,全球長壽村的共同特性是「有好水」。如果給予皮膚充分的好水,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什麼是「好的」化妝水?外在環境越差 越需要好的化妝水在談論「化妝水」之前,大家有必要重新認識「水」──它的化學式是H2O,分子量是18,水分子和水分子會彼此糾結變成分子團。所謂好水,是指5、6個水分子糾結在一起,好喝也好吸收;如果糾結在一起的水分子超過10個,喝起來口感不好,吸收也差,例如經蒸餾或其它淨化處理過的自來水,常分子團就過大而口感差。化妝水是好水和水溶性營養物質的整合,它的pH值和皮膚很接近。大家習慣用自來水洗臉,事實上,自來水含氯是個問題,而洗劑和皮膚的pH值有差距是另一個問題。如果你用pH8.5的肥皂洗臉,皮膚要調整回pH5.5可能需很長一段時間,如果有好的化妝水幫忙,就能減輕皮膚的工作量。換言之,越是水質不佳的地方、越是洗劑屬性不明確的時候,越需要好的化妝水。化妝水成分 普遍會有5大陷阱:1) 收斂型化妝水,酒精含量大多偏高/這種收斂性強的化妝水,標榜能刺激毛孔收縮,但只是暫時性的功效。想達到這種效果,可把不含酒精的化妝水放入冰箱冷藏,洗完臉後再使用,慢慢就會看到效果。2) 強調營養豐富的化妝水/必然加入更多的防腐劑,否則很快就會壞掉。3) 化妝水普遍添加了香味物質/一來掩蓋膠原蛋白、乳化劑、植物萃取物的味道,二來藉以吸引購買。別以為只有人工香料具有致敏性,有些人對天然香料照樣起過敏反應需特別小心。4) 常添加了色料,也就是染料/化妝水被調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行銷。5) 強調能改善痘痘肌的化妝水,大都添加了水楊酸/它具有收斂效果,如果過量卻會造成刺激。因此,我覺得不是天生需要的,就少給皮膚,選擇化妝水的準則也不外乎如此。多吃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 助美膚人體所需的營養主要來自食物,身體消化、吸收後,從血液輸送至末梢,因距離遠,輸送效率未必良好。皮膚在身體的最外層,有些養分不易送達,例如水溶性維生素B和C、脂溶性維生素A,可從皮膚來補充營養。我們的皮膚是蛋白質、脂質和水分所組成,換句話說,這些物質正是我們可以為皮膚補充的。而不是千奇百怪的成分,用吃的若不夠,就把類似物質溶於化妝水,用擦的補充給肌膚。化妝水裡的營養素,貴在肌膚能夠認識它、吸收它、使用它,不一定需要用昂貴的稀罕物質,像是胎盤素、熊果素、紅景天等。以膠原蛋白為例,它的分子量很大,用塗抹的話,皮膚幾乎無法吸收,若改為直接吃,身體可良好運用這些營養素。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吃了可以幫上忙,例如蹄筋、雞腳和豬皮富含膠原蛋白質,但膽固醇卻不高,前提是得把油脂刮除乾淨;又例如五花肉,在肉與油交接處有網狀結締組織,偶爾不妨吃一點無大礙……,這些食物都具有美膚作用。(本文摘自/千萬請小心有害健康的無天良日用品/蘋果屋)

防失智 健腦食物大推薦!

防失智 健腦食物大推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的家人開始作菜,設法讓他們採用可活化大腦、改善認知機能的食材吧!目前最建議大家注意的食材是「椰子油」。美國一名女醫師讓罹患早發型失智症的丈夫攝取椰子油,結果發現可稍微抑制病症惡化,這則消息引起我的關注。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機率較高在歐美,椰子油是超級市場販售的商品,主要成分是植物性「中鏈飽和脂肪酸」。因為用途跟奶油一樣,可混在沙拉醬或咖哩等醬汁中,或是用來炒菜,運用範圍很廣。女醫師建議在燕麥中加入兩大匙椰子油,每天三餐攝取。椰子油效用的秘密,在於中鏈飽和脂肪酸會在體內合成酮體。本來人類的大腦會優先以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但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無法完全燃燒葡萄糖的症狀,可說是「腦部的糖尿病」。事實上,糖尿病患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也比較高。神經細胞會漸漸退化,最後壞死。初榨橄欖油的「刺激醛」可控制腦部發炎由於運用酮體作為能量來源,可阻止細胞退化。由於阿茲海默症沒有特效藥,椰子油的作用可說是劃時代的發現,對於同樣屬於腦神經退化的巴金森氏症似乎也有效。除此之外,建議攝取的脂肪還有紫蘇油、荏胡麻油、核桃等堅果;沙丁魚、竹莢魚、青花魚等青背魚以及甲殼類海鮮所含的「Omega-3系列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造成動脈硬化的三酸甘油酯、改善高血壓。有實驗資料提出,核桃可提升記憶力。有報告指出,初榨橄欖油所含的辛辣成分「刺激醛」(Oleocan thal)可控制阿茲海默症引起的腦部發炎,緩和症狀。兒茶素有恢復認知機能的作用蔬菜中所含的微量營養素—植生素當中,特別引起注意的是米糠中含有的「阿魏酸」。國立醫療機構菊池醫院的木村武實臨床研究部長確認可緩和失智症的外部症狀,也很容易買到補充製劑。綠茶所含的「兒茶素」可降低血液中使動脈硬化惡化的高半胱胺酸(homocysteine)。根據東北大學調查,一天喝5杯以上綠茶的人,因腦中風死亡的機率明顯降低許多。另一方面,佐賀女子短期大學的長谷川亨名譽教授證實兒茶素有恢復認知機能的作用。在此也建議大家將茶葉運用在烹飪方面。薑黃素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咖哩粉的黃色成分「薑黃素」透過老鼠證明,可阻礙導致阿茲海默症的β類澱粉蛋白形成。常食用咖哩的印度人,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只有美國人的1/4,或許要歸功於薑黃素的作用。最後要介紹的是紅酒中的白藜蘆醇。根據美國范斯坦醫學研究所的實驗,白藜蘆醇有促進β類澱粉蛋白分解的作用,而且有消除活性氧的高抗氧化力。當這些食材的效用以科學方法證實後,不由得敬佩先人根據經驗發現健康食材的智慧。我們也可以透過作菜、一起享用,讓失智症遠離全家。(本文摘自/要美也要長壽/天下雜誌出版)

皮膚黑黑髒髒?粗布擦背恐更糟!

皮膚黑黑髒髒?粗布擦背恐更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類澱粉沈積症,在臺灣有著高流行率,有些呈現一顆顆突起的丘疹,排列如波浪紋路,有些則只是黑色的小斑點,一般分布於小腿前方或前臂外側,而上背部及肛門附近也是好發部位。另外,也有罕見案例以臉上黑斑或是四肢梅花鹿斑、脫色斑表現。表皮細胞受傷的殘骸掉到皮膚形成類澱粉​所謂類澱粉,是因為在切片組織染色體下,呈現如澱粉樣均勻物質而得名,其成分主要是角蛋白,也就是表皮細胞受傷後的殘骸掉落到皮膚內,再經過皮膚內消化分解及重組而形成。這些物質一旦形成就不易排除,而在皮膚內形成搔癢物質。治療類澱粉沈積,可利用磨皮去除沈積的類澱粉,對於奇癢無比的患者,能夠達到數年的痊癒,但多數仍會復發。而傳統上治療類澱粉沈積是以外用類固醇或塗抹止癢物質來處理,也有用角質溶解劑或塗抹維生素A酸來改善外觀或減輕症狀。除此以外,也有人嘗試以一種稱為DMSO的溶劑來塗抹,部分患者有不錯的效果;再者,口服維生素A酸約三個月,對丘疹樣突起的病灶,也可改善達半年以上。菜瓜布搓洗 恐形成類澱粉堆積不管是哪一種的類澱粉沈積,搔抓或磨擦都會使症狀惡化,有些類澱粉沈積更可能是因單純性的磨擦而引起,例如有人習慣性以粗布、菜瓜布用力擦背,久而久之,累積性的刺激就形成了類澱粉沈積,如果因為外觀骯髒,而更用力搓洗,那只會雪上加霜。類澱粉沈積是在真皮內的,表面的搓洗,只會更糟! (本文摘自/從生活中照顧皮膚 /台視文化)

超商當廚房?5點教你避開營養地雷

超商當廚房?5點教你避開營養地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今天太忙了,晚餐就到便利商店隨便解決吧!」遇到這種時候,該怎麼選擇才能安心呢?你必須練就「銳利的眼光」,才能選到砂糖用量少、「醣類」含量低的菜餚。請參考以下重點:1) 買便當不如買小菜/便利商店的冰櫃裡,有一些冷凍即食品可供選購,如雞翅、毛豆、滷味等,購買的選擇,請不要買麵、飯等,而是買小菜。或可選購沙拉。但應要特別留意的是,便利商店的沙拉多半會搭配馬鈴薯等澱粉類食物,建議避免食用。2) 罐頭這樣挑/醬油口味、味噌口味的罐頭,摻有大量砂糖,應選擇水煮鯖魚、鮪魚、沙丁魚等少糖的罐頭。如果覺得只吃罐頭太寒酸,可以將披薩用的乳酪絲灑在沙丁魚上放進烤箱烘烤,鯖魚罐頭則很適合搭配炒青菜,鮪魚與水煮蛋做沙拉,只要一點巧思,就能輕易打造營養又美味的斷糖飲食。3) 潛伏的高醣類食品/關東煮常見的竹輪、甜不辣等魚漿食品,含有大量澱粉,應改選茶葉蛋、白蘿蔔、豆腐、蒟蒻高菜捲!很多人都認為熱量低的冬粉比泡麵更健康,其實兩者都是含有大量醣類的食品。必須留意,雖然綠豆冬粉的GI值很低,但有些冬粉卻是用馬鈴薯澱粉製成的,選購前要多留意。湯品建議選擇味噌湯或蔬菜湯,不要選玉米濃湯。玉米濃湯的成分為玉米與麵粉,兩者均含有大量醣類,要避免食用。最推薦的湯品還是清湯類型!4) 無油沾醬,更糟糕/沾醬請選擇清淡的義大利式,例如油醋醬。正在減肥的人,多半會選用無油沾醬,但這類調味料會用很多砂糖、葡萄糖漿,雖然少油,卻一點也不健康。醣類含量較低的美乃滋,其實比無油沾醬還要更健康。但我比較建議使用對身體比較好的橄欖油,也可以運用橄欖油自製沾醬多方運用。例如將生魚片排在盤子上,灑上些許義大利香料粉、檸檬汁,再倒上橄欖油,立刻成為極具義大利風格的生魚片(Carpaccio)。這道料理兼具豐富的蛋白質與低醣優點,並搭配對身體有益的橄欖油,輕鬆成為一道健康美食!5) 閱讀食品成份標示表/選購食品時,請確認包裝上的食品成份標示表,是否含有砂糖等醣類。成份標示表多半是從含量最多的項目開始依序排列,不妨選擇砂糖排在倒數位置的食品,因為這代表這款食品只添加少量砂糖。如果能找到完全不含砂糖的食品更好!(本文摘自/斷糖飲食打造燃脂體質/世茂出版)

鍋具害健康?5種器具要當心

鍋具害健康?5種器具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烹飪器具會讓食材的味道、鮮味和營養大大改變。鋁、不鏽鋼、鐵氟龍加工等金屬材質的鍋具含有毒性,請謹慎選擇。建議使用的器具1) 砂鍋/用砂鍋煮飯、做燉滷菜或味噌湯,味道完全不同。水加陶土、以火燒製的砂鍋會慢慢吸熱,遠紅外線的熱能增加食物的甜度,口感變得鬆軟。不易消化的β澱粉變成α澱粉,有助消化,身體狀況也會變好。2) 鑄鐵鍋、鐵製平底鍋/鐵製鍋具在烹調過程中會溶出二價鐵,伴隨料理一起進入體內,特別適合貧血的人。但因為重且容易生鏽,不少人都不喜歡用,一旦用習慣了就會愛不釋手。此外,請選擇品質好一點的製品。小心使用的器具1) 餐具、玻璃製品/有些釉藥或染料添加了鉛或重金屬,購買時請留意。2) 壓力鍋/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料理很方便,但急速的高壓、高溫會破壞食物中的營養素。如果是糙米,澱粉會氧化,使得消化吸收變差。因此烹調時請用砂鍋,別用壓力鍋。3) 鋁、鐵氟龍加工、琺瑯鍋和平底鍋/這些鍋具會從塗料剝落的地方溶出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若和料理一起吃下肚,可能導致癌症或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有害物質容易囤積在體內,為了家人的健康,不用才是明智之舉。好一點的鍋具可以留給後代子孫使用,就算貴一點也沒關係。4) 微波爐/加熱過程中會產生電磁波,造成數種營養素變質,破壞食品的酵素。5) 電磁爐(IH調理爐)/產生有問題的電磁波機率高,對身體會帶來不良影響。(本文摘自/顧好子宮,女人才美麗/平安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