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婦癌威脅大,除了發生率最高的乳癌之外,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5年生存率僅為30%,已成為婦女生命和健康一大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10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7。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程度最高。研究:黃體素是婦癌剋星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黃體素能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變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 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沒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 P4),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懷孕是最好的除癌方式朱堂元主任表示,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

肌肉痠痛逾3週 恐為肌筋膜受傷

肌肉痠痛逾3週 恐為肌筋膜受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完後肌肉痠痛,不一定是乳酸堆積!一位32歲的輕熟女平日較少運動,加入一週3次的健身房運動,除了跑步機跑步外也加入深蹲運動、訓練肌肉的行列。沒想到練完後大腿前緣和小腿肚都會痠痛,以為是乳酸堆積,疼痛連續3週都沒有改善,第4週時連在跑步機快走時亦感到疼痛。檢查發現,患者右側股骨及遠端股骨外側均會疼痛,確診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ITB syndrome)。熱身不足、柔軟度差 容易造成摩擦部位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跑步及深蹲時筋膜會呈現緊繃狀態,蹲站及跑步時會強力摩擦股骨大轉子及遠端股骨外髁。熱身不足、伸展柔軟度不佳,則極易造成摩擦部位發炎及疼痛,此稱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ITB syndrome)。運動前須針對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做適當伸展武俊傑主任指出,髂脛束症候群的患者多半是平時較少運動的女性族群,運動時欠缺適當的拉筋,導致筋膜過度摩擦而受傷,要避免此症狀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平時及運動前須針對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做適當的伸展運動。欲伸展右側肌束,可側身將右手平舉扶牆,右腳交叉至左腳後,重心逐漸移至右腳,身體呈弧形,至感覺大腿外側有緊繃感為止,持續此感覺約20秒鐘,一天3回合,每回合重複20次,就可以舒緩肌肉痠痛不適症狀。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性病患到急診室表示腳踝處有蟲鑽進去,醫師診視後只在內側腳踝處找到一個些微滲血的表淺傷口,拿照片給患者比對後發現原來是水蛭。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表示,水蛭通常生長在低凹的溪谷、潮濕的草地,步道路徑上。這個時節,民眾到郊外、溪邊踏青時,在石頭邊、樹枝上或葉子背面看到的黑色絲狀蟲就是新生水蛭。水蛭黏在身上 火烤、灑鹽可能會感染李世光醫師說明,水蛭的口器刺入皮膚後,釋放的麻醉成分會使宿主不易察覺,同時會在宿主血液系統中釋放抗凝血酶、水蛭素。所以遇到水蛭黏在身上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直接拔除,如此有可能會讓水蛭口器留在身體裡而造成潰爛。有些民眾會用火烤、灑鹽的方式處理,但有可能會造成傷口處的感染。李世光醫師建議,只要慢慢的把他「摳」掉,趕快離開該處即可。5點預防水蛭上身李世光醫師建議,去除水蛭的辦法,可用指甲或類似扁平鈍器貼著皮膚撬開水蛭前端的吸盤,然後再撬開另一端的吸盤,因為當撬開水蛭吸盤時,水蛭的顎也會鬆開。此外,登山健行時也有一些預防水蛭上身的方法:1) 穿緊身長褲,並穿著中統登山襪,在小腿以下部位,噴抹香茅油、樟腦油、食鹽或是綠油精、白花油等。2) 以手撥頭髮或摸摸臉之前,請先看一下是否有水蛭上在手上,以免跑上頭頸部。戴手套者,也別忘了脫手套檢查雙手。3) 在陰濕的水蛭惡地,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碰觸雜草、樹枝、樹幹,更不要坐臥。4) 生水得煮滾或過濾後再喝。5) 若在外地搭帳蓬過夜,可在地布外圍,用防蚊液噴上一圈防蟲。

運動後不吃 增肌減脂效果更差!

運動後不吃 增肌減脂效果更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為了避免肌肉痠痛及運動傷害,運動後收操可以讓伸展的肌肉得到舒緩,許多民眾為了維持好身材,運動後不吃、少量多餐反而發胖的案例非常多,事實上,運動過後不吃、大吃或者吃錯時間都對想要增肌減脂的民眾來說,可能會做白工。運動後應該怎麼吃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吃對時間,「營養收操」是關鍵!大量運動後不吃 會讓運動做白工楊承樺營養師表示,民眾可在運動過後利用高纖豆漿搭配香蕉或地瓜等原態食物,補充流汗損失的電解質,也可以維持體內平衡。複合性澱粉搭配蛋白質一起吃能夠幫助恢復身體疲勞,減少肌肉流失。某些民眾為了降低每日攝取熱量,採取大量運動、運動後完全不吃,但運動後不吃可能讓肌力流失,即使運動再多都無效!運動後喝高纖豆漿比果菜汁更好最近興起的運動營養學指出,喜歡訓練耐力的民眾可藉由攝取高纖豆漿及香蕉作為營養收操的菜單,訓練肌力的民眾,可以藉由高纖豆漿搭配醣類食物或茶葉蛋補充蛋白質。至於運動後適不適合攝取果菜汁或湯品?楊承樺營養師指出,運動後應多補充蛋白質,用喝的蛋白質如高纖豆漿易取得且好吸收是最好的選擇,果菜汁或湯品可能會增加多餘的熱量,讓運動白做工。少量多餐會降低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表示,吃錯時間也可能會導致運動無效!由於食物從吃進去到經過腸胃消化道再到可被身體利用會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因此運動過後越早吃越容易吸收,最佳攝食時間為主要運動作完後的30分鐘內、收操前為最佳營養補充時機。常見少量多餐,不但對降低脂肪沒有效果,反而會降低開始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建議,民眾可與教練、營養師諮詢,依目的調整飲食與補充方式,運動減脂才會更加事半功倍。

講座/不讓「痛風」找上你

講座/不讓「痛風」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是一種血中尿酸過高而引起的疾病,病人常抱怨關節疼到連風吹過都會痛,關節甚至會形成小饅頭狀的突起,生活障礙重重。但是並非尿酸值異常就一定代表有痛風,到底痛風的源頭為何,日常生活中又有那些該注意的地方呢?台東馬偕醫院特舉辦「不讓痛風找上你」健康講座,邀請施秀美護理師主講,帶民眾了解預防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流程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不讓「痛風」找上你時間:106年5月17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89)310150轉224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部影片是媽媽在管教一名小女孩,要她承認自己是家人不是客人,因為是家人就要做家事;小女孩好委屈,一邊哭一邊說。此影片也造成好多家長討論,精神科醫師則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很高。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高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影片中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很高,因為從小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至於會這樣對待小孩的媽媽,基本上無論是焦慮與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比較高。根據研究顯示,從小被負面情緒養大的小孩,則小孩會有負面情緒的機率也較高。累積太多負面能量 小孩會有雙重壓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無法有出口,累積太多負面能量,因為小孩是最沒有能力回擊與反擊,所以都會活在媽媽的期待之中;黃偉俐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長大的小孩就會有雙重壓力,除了承續母親的負面能量,也包括母親的失敗與擔心,而會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黃偉俐醫師指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女病人自述,在幼年時,母親每次處罰她,就會要她在市場門口下跪。她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被如此對待,導致她不敢上街購物,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結果這名女子竟然在成年後自殺身亡。有負面情緒應求助社工、學校所以,黃偉俐醫師建議,媽媽本身若是有負面情緒,就應該要就醫求助,以免小孩子日後得到精神疾病及輕生的高風險,其次則是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溝通;另外,就是在整個體系上要有好的介入,包括社工、學校心理諮詢與精神醫學要做結合,並應主動關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血管細如煙霧 當心小孩也會中風!

血管細如煙霧 當心小孩也會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媽媽說我的血管像毛毛蟲,很細!很容易塞住不動!就會中風!」一名10歲小女孩入住復健病房,原因竟是預防腦中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專科護理師王曼娟表示,兒童腦中風並不罕見,根據文獻指出每年每十萬兒童有2-13例。小兒中風原因包含:1) 心臟疾病/最常見,約佔中風原因1/3。2) 感染/有可能造成血栓形成,而引發腦中風。3) 血液疾病/如先天抗凝血因子缺乏。4) 血管病變/動靜脈血管畸形是小兒出血型中風最常見的原因。5) 其他/如血管炎、外傷、藥物及毒品及代謝異常。發病前2~7天內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抽蓄等症狀毛毛樣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腦血管阻塞疾病,致病原因未明。在血管攝影顯示出小血管亂麻成一團,形成煙霧狀。多發生在15歲以下兒童或30-40歲的成年人。兒童缺血性中風的先兆較明顯,發病前2~7天內出現頭痛、發熱、嘔吐、抽蓄等症狀。大多以半側肢體偏癱及癲癇發作表現。治療方式為症狀治療,並沒有辦法阻止疾病進展。待病況穩定後,需會診腦神經外科評估進是否可實施腦血管重建手術。預防中風應從孩童時開始做起王曼娟護理師表示,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當孩子出現頭暈眼花、頭痛、嘔吐等症狀時,千萬不要忽視!一但出現口齒不清、半邊肢體無力時,馬上就醫。兒童中風預後比成人好,但造成的肢體活動障礙、智能障礙及語言障礙,可能持續一生,要需長期追蹤、評估以及復健治療,幫助病童能回到學校、重新融入社會,改善生活品質。此外養好良好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以降低後天中風機會,所以預防中風應從孩童時開始做起。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

氣溫轉熱別輕忽 心肌梗塞威脅整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時序進入春夏,不少民眾都認為天氣轉熱會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生率,若稍不留意恐讓奪命殺手找上門!一名60歲阿伯因胸悶、胸痛至急診就醫,醫師發現是典型的心肌梗塞,醫師採集血液驗「血液心臟旋轉蛋白(Troponin-I)」出現數值過高,這是一種心臟肌肉壞死會釋放的酵素,一旦升高可提前得知是否為心肌梗塞。醫師提醒,一旦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立即主動就醫。患有先天性及病的年輕患者也要當心烏日林新醫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楊景旭表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會造成心臟缺氧引起心肌梗塞,心肌梗塞好發族群一般多為65歲以上的病人,現在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不只40、50歲都有可能發生,就連20多歲的患者,本身若患有先天性冠狀動脈異常或潛在性疾病,恐會出現心肌梗塞年輕化。春夏炎熱、出入冷氣房 也會影響血液循環很多人在面對氣溫下滑、季節轉換及溫差大的秋冬季節會特別注意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但其實春夏炎熱季節也會影響體內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再加上頻繁出入冷氣房,室內室外溫差大、血管擴張又收縮,或是高溫流太多汗,沒有補充足夠水分,恐讓血液濃度變高,會導致血栓的形成。楊景旭醫師建議,若是有胸悶、胸痛、冒冷汗的狀況,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緊急送來急診,年長者、肥胖族群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民眾為高危險群,要當心心肌梗塞發作,三高患者不管春夏秋冬都要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血脂,這是預防心肌梗塞的三大因素,常常很容易因為春夏季節輕忽健康管理,產生心血管危機,平常也要多運動、補充蔬菜水果,及控管體重,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嬰兒鮮紅血便半年 竟是腸胃道潰瘍

嬰兒鮮紅血便半年 竟是腸胃道潰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小妹6個月大時出現腹瀉及發燒的情形,糞便有鮮紅色血絲與黏液,醫師初步診斷為感染性腸胃炎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持續半年未好轉。1歲3個月時安排檢查,醫師發現陳小妹消化道有嚴重潰瘍情形,經大腸切片檢查確診為克隆氏症。好發年齡11至12歲 近年來兒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台北慈濟醫院小兒科腸胃科醫師李致任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反覆發炎性腸道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兒童好發年齡介於11至12歲,但近年來兒童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疾病發生受基因遺傳、腸道細菌與身體免疫系統的影響。嬰兒時期的發生較常與遺傳基因有關。克隆氏症會侵犯口腔至肛門之消化道各部位,產生炎症反應,其中以大小腸潰瘍最多,疾病的表現方式有發燒、腹痛、腹瀉、血便、體重變輕等情況。病患除了腸胃道的症狀,可能還會出現貧血、關節疼痛、皮膚出現結節性紅斑、眼睛葡萄膜炎等症狀。無根治方法 可嘗試完全元素飲食及低渣飲食李致任醫師表示,克隆氏症無根治方法,必須長期配合兒童腸胃科醫師追蹤治療。診斷初期醫師會嘗試完全元素飲食及低渣飲食做為治療基礎,待病況穩定,即可回復正常飲食。初期克隆氏症的表現症狀與腸胃炎類似,但李致任醫師提醒,一般急性腹瀉會在1至2個星期得到緩解,若腹瀉超過2星期就要盡快就診找尋病因。父母應該要觀察孩子的糞便型態、若有血便情形,也要觀察糞便中血液的顏色,告知醫師判斷。發生任何異狀皆必須盡快就醫,及早診斷才能控制病情。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

95歲嬤腹痛吐血 10公分腫瘤破裂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95歲的劉姓阿嬤因反覆的胸、腹痛並伴隨著劇烈嘔吐及吐血狀況,由家人帶往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發現大於10公分的巨大腹主動脈瘤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返家後的劉阿嬤症狀仍不見舒緩,家屬決定接受讓阿嬤主動脈支架手術治療,目前劉阿嬤狀況已經穩定。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形成動脈瘤員林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映澄醫師表示,劉姓阿嬤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巨大的腹主動脈瘤(大於10公分)破裂合併血胸與後腹腔出血。一般來說,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會漸漸的失去彈性並出現鈣化,動脈各處都有可能因為失去彈性後血管弱化而形成動脈瘤,而老化所造成的鈣化則可能因為血管脆化而破裂。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N Engl J Med 371;22 nejm.org november 27, 2014)在2014年所出版的臨床練習指引指出,大於5.5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的機率大於10%,大於7.0公分的腹主動脈瘤年破裂機率更高達32.5%,而腹主動脈瘤破裂後所造成的死亡率更高達85-90%。然而絕大多數的腹主動脈瘤是沒有任何症狀、無聲無息的,一旦因為破裂出現臨床症狀,往往患者會來不及接受手術治療,因此稱腹主動脈瘤為「沉默殺手」一點都不為過。身上幾乎沒有傷口 可大幅縮短恢復期陳映澄醫師指出,只要在鼠蹊部打開2公分的傷口,便可完成主動脈支架置放。此外,患者亦可以選擇微創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患者只要以穿刺方式,搭配術後使用血管閉合器,患者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傷口,更可以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因此患者免去傳統的開腹做主動脈修補手術,進而大幅縮短患者手術後的恢復期,而在年紀較大的患者中,更是ㄧ大福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