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產後媽咪 3階段調理護健康

產後媽咪 3階段調理護健康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紫金堂護理師 廖秀燕)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生產之後,女人才真正「成為女人」。當了媽媽之後,不管是身心都會接受巨大的轉變,產後媽咪的身心變化大,情緒起伏自然也大,就像洩了氣的氣球一樣一下放鬆下來,紫金堂護理師廖秀燕表示,產後媽咪除了照顧寶寶外,對於身心都脆弱的時期,產後媽咪又有哪些應對的方式呢? 產後問題 3階段調理才能恢復健康 第1個問題就是惡露。在生產後胎盤脫離,陰道會產生分泌物。一般來說產後大概1到4天內會分泌顏色偏紅的惡露,後續顏色會慢慢變成暗褐色,再轉變成白色。產後媽咪要注意,若惡露出血量多,比方若產婦出血量大到1小時就要換1次的棉墊、夾雜大量的血塊,就要立刻就醫防治產後大出血。 食療補血 豬肝、紅莧菜、海帶都有幫助 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共享、吸收近1年的營養素,歷經生產會損耗母體,月子的調理要做好3個階段代謝修護滋補才可以恢復健康。體質、體力的流失可透過食療來加強補血,有哪些補血的聖品呢?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動物類的豬肝不僅補血效果佳,破血功效也可以幫助排除子宮瘀血,蔬菜部分如紅莧菜、海帶,都可以避免產後因鐵質流失而容易疲倦的問題。另外,補充紅棗茶也可以為產後媽咪增添好氣色。 胸部脹痛可用疏乳棒通穴位 第2個問題則是乳房腫脹的硬塊。乳房腫脹僅次於生產,乳腺管是位於胸部的皮下組織 也是乳汁排泄的管道,當產後奶水太久沒有親餵或者擠出來,就容易造成乳房乳汁堆積,形成腫脹硬的困擾。產後媽咪可以利用疏乳棒,在乳房硬塊處加強乳穴點的按摩來疏通乳線。疏乳棒像梳子一樣,用手握著朝乳穴點按壓,可疏通穴道改善胸部脹痛問題。 另外,針對奶水不足的媽媽也可以藉此讓奶水分泌較旺盛。若仍然感到胸部脹痛,就要適時擠出奶水,並可用擰乾的冷毛巾冷敷在乳房上來幫助舒緩。 奶水不足問題也是月子期間影響媽媽重要的問題。奶水量不足,寶寶吃不飽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心情,進而影響媽媽情緒,得到產後憂鬱機會甚至會因此提高。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只要掌握3點就能輕鬆讓母乳源源不絕: 1) 湯水攝取要足夠/ 可以多攝取有助發奶的豬腳、花生湯、黑豆水,藉由這些優質的蛋白質幫助發奶,另外有些月子餐設計的益乳飲針對奶量不足的媽媽也很有幫助。 2) 要勤勞哺餵母乳/ 依寶寶的生理需求親餵或是定時3到4小時就要把母乳擠出來,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半夜的泌乳激素高,奶量比較多的媽媽建議減少刺激,甚至有些機制是越擠奶水量會越多,因此只要胸部脹滿的感覺獲得改善就行,不用強迫擠到一滴不剩。餵母乳前2周跟寶寶磨合,過2周後,媽媽較不會有脹硬的問題。 3) 重點是心情放鬆/ 賀爾蒙的變化或生理時鐘改變都會造成媽媽的憂鬱,容易想東想西,更嚴重甚至會傷害自己。某些媽媽在意身材走樣、母奶量不夠,進而影響心情。事實上,只要壓力一來,乳汁分泌量自然會減少,因此想要足夠的奶量一定要維持輕鬆的心情。 孕婦一定要少量多餐 原味提味、規劃點心 有長輩表示月子期間喝水恐怕會稀釋營養,不喝水對產婦而言才是最健康的,廖秀燕護理師表示,有此疑慮者可以用紅棗茶、月子水代替白開水。另外,孕婦一定要少量多餐,加上若是婆婆媽媽幫忙坐月子會比較油膩,鹽分太多也容易水腫,利用原味提味、三餐間可以規劃點心、餐點多點變化都是可以讓媽媽有好心情的辦法。 比如芝麻可以烏髮補鈣,作成麻荖當作甜點對穩定媽媽產後的心情很有幫助。另外也因為餵母奶消耗卡路里較多,有哺乳的媽媽每日可比一般媽媽多攝取500卡的熱量,大約為2500卡。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最重要的是產後媽咪需要家人要關心陪伴,只要憂鬱現象超過2周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幫忙。月子期間是女人調養身體的黃金時期,月子期間要好好滋養母體,有經痛的婦女也可以趁這時候把健康補回來。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

肺炎症狀像感冒 接種疫苗最放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母親節將至,除了請吃母親節大餐外,子女們也要多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免疫力,尤其是年齡超過65歲或曾中風、有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末期腎臟病、癌症,就屬於肺炎的高感染風險族群,更要非常注意肺炎的預防,必要時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加強免疫力。肺炎症狀無特異性 常讓人誤以為是感冒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暨胸腔內科主任林慶雄醫師提醒,肺炎的症狀像是咳嗽、發燒、食欲不振,沒有特異性,常常誤以為只是感冒比較嚴重而延誤就醫。胸腔科門診常常碰到60多歲的資深媽媽,就算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情控制得不錯,有時候會因為小孫子感冒被傳染,一連好幾天發燒、咳嗽,拍了胸部X光,才知道已經罹患肺炎。一般民眾對肺炎的警覺心遠不如肺癌。一聽到罹患肺癌會很緊張,但對於每年奪走更多國人生命的「國民病」肺炎卻不是那麼在意。事實上,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國人10大死因,肺炎連續2年,高居國人第4大死因,怎麼降低肺炎的死亡率,一直是胸腔內科醫師最大的挑戰之一。看診過程建立提醒林慶雄醫師強調,全面性的推行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宣導。除了在胸腔科門診張貼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海報,及宣導單來做民眾教育外,也特別在看診系統中,建立提醒的機制,只要是曾經因肺炎而住院的患者來到門診會自動跳出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提醒。希望能共同努力,減少肺炎對國人的生命威脅。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動的世界免疫周。今年世界疫苗接種周所推動的目標是「接種疫苗,利於防病」,希望透過疫苗的使用,讓人們得到保護,預防疾病。

30歲女感冒2周 竟是高血壓害的

30歲女感冒2周 竟是高血壓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注意,高血壓非男性專利!許多民眾認為高血壓是男性及老年人的專利,不重視也沒有量血壓的習慣,但在國人10大死因中,女性高血壓相關疾病總死亡率總計達34%,甚至還比男性高出近2成。女性更年期的到來也會提升高血壓罹患風險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指出, 2015年國人10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直接及間接相關疾病共佔30%,以上疾病女性死亡率總計達34%,較男性的26%高出近2成,與一般民眾「男性罹患高血壓比例較高」印象大相逕庭。許多民眾認為高血壓是男性及中老年人的專利,女性及青壯年平常身體無礙,不需要特別量血壓,這些常見迷思,成為國人高血壓的隱憂。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高血壓的成因包括生活習慣、飲食、遺傳、內分泌或壓力等因素,女性更年期的到來也會提升高血壓罹患風險。根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5年台灣營養狀況變遷調查指出,50歲以下女性高血壓罹患率低於10%,但50-59歲則急速躍升至28.5%。30歲女感冒就醫量血壓才知竟患高血壓一位30出頭的年輕女性,身高體重都在正常值內,因感冒到門診就醫,一量血壓才發現原來自己血壓高,後來回家反覆量測,發現的確是高血壓經過藥物治療,以及生活飲食的控制,血壓才逐漸回到正常標準。王宗道醫師進一步表示,高血壓有年輕化的現象。各年齡層主要病因大不相同,40歲女性較多忙於照顧家庭,生活壓力大,勞累又缺乏運動,30歲女性則有多數因飲食及生活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等因素使高血壓找上門。只有平時養成量測血壓習慣很重要。18歲以上成人不分男女都應定期量血壓,認識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的健康血壓標準以及自己平時的基礎血壓範圍,才知道是單次性血壓偏高還是真正罹患高血壓。台灣高血壓學會提出「722」(諧音「請量量」)居家血壓量測口訣:「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1次;「2」每次量2遍:2次間隔1分鐘,再取平均值。另外也鼓勵媽媽勤量血壓與腰圍、選擇低鈉且均衡的飲食以及維持運動習慣,不讓代謝症候群和高血壓成為健康威脅。

尿不乾淨?陰莖縮水恐為香菸害的

尿不乾淨?陰莖縮水恐為香菸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今年77歲的陳先生近5年來感覺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尤其是排尿不順,總覺得尿不乾淨。雖然10年前就發現血壓偏高但控制得很穩定,體能也還不錯。到泌尿科治療後,排尿有改善、餘尿也沒了,但陰莖卻比起5年前縮小很多,難道是傳說中的「老倒縮」嗎?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甚至阻塞郭綜合醫院泌尿科副院長梁景堯表示,近幾年的國人10大死因,除了癌症穩居第一位之外,榜內有5項都和血管健康有重要的關聯,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疾病等,和所謂的代謝症候群也有部份交集。血管最內層稱為「內皮細胞」,當內皮細胞變得不健康,就容易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結果血管彈性變差、出現粥狀硬化甚至阻塞。而我們如何能及早知道血管健康程度呢?對於男性而言,最早出現的老化症狀,往往就是性功能減退。陰莖是一個血流量變化很大的器官,平時需求不大,但若要維持足以性交的硬度,就需要很大的血流量。陰莖動脈平均只有1mm寬,比冠狀動脈、頸動脈等重要血管細多了,若血管開始硬化,有勃起硬度會變差,甚至完全無法勃起。長久缺血的結果,組織細胞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更會逐漸凋零,被纖維組織取代而縮小。香菸是勃起功能的最大殺手梁景堯副院長表示,要維持血管的彈性,重拾健康生活,首先要從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包括規律的作息、足夠且高品質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還有最重要的是遠離菸害。香菸能直接造成血管收縮、組織含氧量下降,是勃起功能障礙的最大殺手。自己吸的一手菸、別人呼出來的二手菸,以及居家生活環境中黏附無所不在的三手菸都一樣有害,我們要離得越遠越好。除了從生活做起,醫師也有多種方案能協助維持血管功能,包括藥物如 PDE5 抑制劑,長期服用能促進血管舒張同時改善排尿。另外非侵入性的方案如「低能量震波治療儀」藉著震動的能量刺激微血管再生;「負壓助勃器」則利用吸引的方式使血液重新在海綿體中流動,用復健的方式改善血流。防勝於治療,及早注意血管的健康,維持年輕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才能讓我們活得久而且活得快樂!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

防癌大發現 黃體素有效防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婦癌威脅大,除了發生率最高的乳癌之外,卵巢癌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5年生存率僅為30%,已成為婦女生命和健康一大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2014年女性10大癌症,卵巢癌排名第7。由於缺乏早期診斷和早期預防手段,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HGSOC)是卵巢癌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程度最高。研究:黃體素是婦癌剋星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主任朱堂元表示,許多現代女性在學業、事業、家業衝突下,選擇了少生、晚生,或者是不婚不育,除了造成了少子化的國安、社會、經濟危機之外,也直接影響了婦女的健康,造成了女性癌症(乳癌、子宮體癌、卵巢癌)及女性文明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月經疾病)的飆升。由朱堂元主任領導的花蓮慈院婦女癌症防治中心團隊,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黃體素能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變朱堂元主任表示,排卵致癌以及經血倒流助癌的研究發現,在國外許多大型流行病學研究和綜合分析(meta-analysis) 已有明證。其中尤以可以抑制排卵又可減少經血量及經血倒流的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研究最為全面與透徹。 避孕藥經過幾十年來的改良,其中雌激素的成分逐漸減少,而黃體素濃度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雖然口服藥雌激素的含量逐漸下降,但是它對卵巢癌的保護作用一直沒變,推測是因為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能夠清除已經形成的初期癌前期病變。而月經週期中位於排卵後的黃體期所分泌的黃體素(Progesterone, P4),以及口服避孕藥中的黃體素成分都可能產生清除的角色。 懷孕是最好的除癌方式朱堂元主任表示,懷孕期血中黃體素濃度為生理濃度的數百倍,更是上天賜予最佳的除癌方式。對於疏於懷孕或為不孕所苦的現代女性,則可以口服避孕藥達到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並定期提供黃體素,一樣可以達到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卵巢癌的目的。 朱堂元主任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

肌肉痠痛逾3週 恐為肌筋膜受傷

肌肉痠痛逾3週 恐為肌筋膜受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完後肌肉痠痛,不一定是乳酸堆積!一位32歲的輕熟女平日較少運動,加入一週3次的健身房運動,除了跑步機跑步外也加入深蹲運動、訓練肌肉的行列。沒想到練完後大腿前緣和小腿肚都會痠痛,以為是乳酸堆積,疼痛連續3週都沒有改善,第4週時連在跑步機快走時亦感到疼痛。檢查發現,患者右側股骨及遠端股骨外側均會疼痛,確診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ITB syndrome)。熱身不足、柔軟度差 容易造成摩擦部位發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跑步及深蹲時筋膜會呈現緊繃狀態,蹲站及跑步時會強力摩擦股骨大轉子及遠端股骨外髁。熱身不足、伸展柔軟度不佳,則極易造成摩擦部位發炎及疼痛,此稱為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 ITB syndrome)。運動前須針對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做適當伸展武俊傑主任指出,髂脛束症候群的患者多半是平時較少運動的女性族群,運動時欠缺適當的拉筋,導致筋膜過度摩擦而受傷,要避免此症狀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平時及運動前須針對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做適當的伸展運動。欲伸展右側肌束,可側身將右手平舉扶牆,右腳交叉至左腳後,重心逐漸移至右腳,身體呈弧形,至感覺大腿外側有緊繃感為止,持續此感覺約20秒鐘,一天3回合,每回合重複20次,就可以舒緩肌肉痠痛不適症狀。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

別火烤灑鹽!水蛭上身摳下來就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性病患到急診室表示腳踝處有蟲鑽進去,醫師診視後只在內側腳踝處找到一個些微滲血的表淺傷口,拿照片給患者比對後發現原來是水蛭。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李世光表示,水蛭通常生長在低凹的溪谷、潮濕的草地,步道路徑上。這個時節,民眾到郊外、溪邊踏青時,在石頭邊、樹枝上或葉子背面看到的黑色絲狀蟲就是新生水蛭。水蛭黏在身上 火烤、灑鹽可能會感染李世光醫師說明,水蛭的口器刺入皮膚後,釋放的麻醉成分會使宿主不易察覺,同時會在宿主血液系統中釋放抗凝血酶、水蛭素。所以遇到水蛭黏在身上的時候,記得千萬不要直接拔除,如此有可能會讓水蛭口器留在身體裡而造成潰爛。有些民眾會用火烤、灑鹽的方式處理,但有可能會造成傷口處的感染。李世光醫師建議,只要慢慢的把他「摳」掉,趕快離開該處即可。5點預防水蛭上身李世光醫師建議,去除水蛭的辦法,可用指甲或類似扁平鈍器貼著皮膚撬開水蛭前端的吸盤,然後再撬開另一端的吸盤,因為當撬開水蛭吸盤時,水蛭的顎也會鬆開。此外,登山健行時也有一些預防水蛭上身的方法:1) 穿緊身長褲,並穿著中統登山襪,在小腿以下部位,噴抹香茅油、樟腦油、食鹽或是綠油精、白花油等。2) 以手撥頭髮或摸摸臉之前,請先看一下是否有水蛭上在手上,以免跑上頭頸部。戴手套者,也別忘了脫手套檢查雙手。3) 在陰濕的水蛭惡地,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碰觸雜草、樹枝、樹幹,更不要坐臥。4) 生水得煮滾或過濾後再喝。5) 若在外地搭帳蓬過夜,可在地布外圍,用防蚊液噴上一圈防蟲。

運動後不吃 增肌減脂效果更差!

運動後不吃 增肌減脂效果更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為了避免肌肉痠痛及運動傷害,運動後收操可以讓伸展的肌肉得到舒緩,許多民眾為了維持好身材,運動後不吃、少量多餐反而發胖的案例非常多,事實上,運動過後不吃、大吃或者吃錯時間都對想要增肌減脂的民眾來說,可能會做白工。運動後應該怎麼吃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養師楊承樺表示,吃對時間,「營養收操」是關鍵!大量運動後不吃 會讓運動做白工楊承樺營養師表示,民眾可在運動過後利用高纖豆漿搭配香蕉或地瓜等原態食物,補充流汗損失的電解質,也可以維持體內平衡。複合性澱粉搭配蛋白質一起吃能夠幫助恢復身體疲勞,減少肌肉流失。某些民眾為了降低每日攝取熱量,採取大量運動、運動後完全不吃,但運動後不吃可能讓肌力流失,即使運動再多都無效!運動後喝高纖豆漿比果菜汁更好最近興起的運動營養學指出,喜歡訓練耐力的民眾可藉由攝取高纖豆漿及香蕉作為營養收操的菜單,訓練肌力的民眾,可以藉由高纖豆漿搭配醣類食物或茶葉蛋補充蛋白質。至於運動後適不適合攝取果菜汁或湯品?楊承樺營養師指出,運動後應多補充蛋白質,用喝的蛋白質如高纖豆漿易取得且好吸收是最好的選擇,果菜汁或湯品可能會增加多餘的熱量,讓運動白做工。少量多餐會降低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表示,吃錯時間也可能會導致運動無效!由於食物從吃進去到經過腸胃消化道再到可被身體利用會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因此運動過後越早吃越容易吸收,最佳攝食時間為主要運動作完後的30分鐘內、收操前為最佳營養補充時機。常見少量多餐,不但對降低脂肪沒有效果,反而會降低開始脂肪代謝的時間。楊承樺營養師建議,民眾可與教練、營養師諮詢,依目的調整飲食與補充方式,運動減脂才會更加事半功倍。

講座/不讓「痛風」找上你

講座/不讓「痛風」找上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痛風是一種血中尿酸過高而引起的疾病,病人常抱怨關節疼到連風吹過都會痛,關節甚至會形成小饅頭狀的突起,生活障礙重重。但是並非尿酸值異常就一定代表有痛風,到底痛風的源頭為何,日常生活中又有那些該注意的地方呢?台東馬偕醫院特舉辦「不讓痛風找上你」健康講座,邀請施秀美護理師主講,帶民眾了解預防之道。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流程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不讓「痛風」找上你時間:106年5月17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89)310150轉224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部影片是媽媽在管教一名小女孩,要她承認自己是家人不是客人,因為是家人就要做家事;小女孩好委屈,一邊哭一邊說。此影片也造成好多家長討論,精神科醫師則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很高。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高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影片中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很高,因為從小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至於會這樣對待小孩的媽媽,基本上無論是焦慮與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比較高。根據研究顯示,從小被負面情緒養大的小孩,則小孩會有負面情緒的機率也較高。累積太多負面能量 小孩會有雙重壓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無法有出口,累積太多負面能量,因為小孩是最沒有能力回擊與反擊,所以都會活在媽媽的期待之中;黃偉俐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長大的小孩就會有雙重壓力,除了承續母親的負面能量,也包括母親的失敗與擔心,而會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黃偉俐醫師指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女病人自述,在幼年時,母親每次處罰她,就會要她在市場門口下跪。她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被如此對待,導致她不敢上街購物,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結果這名女子竟然在成年後自殺身亡。有負面情緒應求助社工、學校所以,黃偉俐醫師建議,媽媽本身若是有負面情緒,就應該要就醫求助,以免小孩子日後得到精神疾病及輕生的高風險,其次則是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溝通;另外,就是在整個體系上要有好的介入,包括社工、學校心理諮詢與精神醫學要做結合,並應主動關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