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秀場天王豬哥亮昨日凌晨大腸癌逝世,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癌已經蟬聯台灣第一大癌症長達9年,一年約有1萬5千多人罹患腸癌,腸癌甚至超過肝炎,成為新的國民病。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醫師呼籲民眾要有定期篩檢的意識,若解便型態改變、解便困難、裡急後重、腹脹腹痛、血便、貧血及體重減輕等異常症狀,應提高警覺,至醫院尋求專業醫師檢查。勿因害怕檢查延誤治療 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有許多民眾會逃避大腸鏡檢查,除了擔心檢查前清腸的不適感,想像著要光著屁股讓一根管子從肛門插入就覺得疼痛,因此大大影響檢查意願。洪弘昌院長表示,大腸鏡是預防、診視大腸癌的一大利器,呼籲民眾別因為害怕而延誤治療、錯失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機會,另外許多醫院有無痛腸胃鏡檢查,由麻醉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使得受檢查者在睡著的情況下讓醫師進行檢查,可降低對檢查的恐懼感。常吃油炸、燒烤、紅肉會增加罹癌機率洪弘昌院長表示,經常吃油炸、燒烤、紅肉等高油低纖的食物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且如果家族裡有人罹患大腸癌者,其他成員得到此疾病的相對風險較高,患有結腸息肉、慢性結腸炎及潰瘍性大腸炎等患者的罹癌機會也較高,呼籲民眾定期篩檢、擁有健康。洪弘昌院長提醒,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定期透過癌症篩檢能夠發現潛藏的癌症,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腸癌。當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時,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美醫迷思3大問 專業醫師來解答

美醫迷思3大問 專業醫師來解答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疑慮要問諮詢師、美容師還是醫師?美容醫學爭議多,消費者該如何自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顯示,105年與美容醫學相關之醫療爭議案件有116件,依據臺北市衛生局103-106年針對校園調查顯示,15.5%的學生接受過美容醫學。如何讓有美容醫學需求的民眾有正確的求醫訊息,從源頭阻斷美醫迷思,才能有效降低醫療爭議的發生。3大美醫迷思一定要多留意臺北市衛生局進一步分析105年的美醫糾紛案件中(共116件),以小針美容最多,有12件(10.3%),其次是拉皮11件(9.5%)、雷射7件(6%)、隆乳及割雙眼皮各5件(4.3%)及抽脂、隆鼻各4件(3.4%)等。為建立青年學子美容醫學正確觀念,臺北市衛生局透由講座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原有的50%的學子了解未滿18歲不得施作非醫療必要的美容手術,已提升至68.5%,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陳美齡理事及皮膚科黃郁琳醫師提醒社會新鮮人,目前美容療程常見的3大迷思,請多加留意:1)    有疑慮要問諮詢師?美容師?還是醫師?美容醫學是一種醫療行為,應由醫師親自看診及諮詢。坊間有些機構常由諮詢師或美容師進行解說,胡亂推銷使民眾接受錯誤或不必要的治療、處置。2) 要選擇整形外科、皮膚科或美容醫學科?目前,衛福部部立的26個專科醫師,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只要領有醫師證書並依法申請執業登記,即可從事任何醫療行為、執行所有醫療手術,所以民眾者應審慎選擇求診院所。3) 低價攬客,強迫推銷是否暗藏陷阱?有部分不肖業者以不當優惠或以團購網名義公開販售醫學美容療程及諮詢,民眾可能陷入醫療糾紛的陷阱!為維護自身權益,切記保留收據、發票等相關事證,以利後續尋求賠償。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社會新鮮人在決定進行美容醫學療程之前,務必慎選美容醫學診所,及切記常見的3大迷思。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老先生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顱內嚴重出血,需緊急進行手術 ,但因患者為心房顫動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進行緊急手術可能有無法止血的風險。全台估25萬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風險高5倍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指出,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是以抑制心房顫動患者凝血功能,讓血液不易凝固來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如果心房顫動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突遇大量出血需要進行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會直接影響患者緊急手術的成功率。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會讓患者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但高達75%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症狀,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某些患者甚至在中風後才知道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江晨恩主任說明,台灣約每47分鐘即有一人因腦中風死亡,而研究顯示高達28.3%的腦中風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根據統計發現,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更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2倍死亡風險。抗凝藥反轉劑 緊急手術關鍵即刻救援江晨恩主任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藥物作用慢,研究顯示超過50%以上的心房顫動患者未受到妥善照護,而且華法林造成的顱內出血,亞洲人是白人的4倍。新型抗凝血劑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而且顱內出血比華法林少70%。抗凝藥防中風 緊急手術提高止血不易的風險傅維仁主任說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性的反轉劑經研究顯示,不但能夠完全、並持續超過12小時反轉效果,且以350倍親和力達到專一精準結合,來抑制特定抗凝血藥物的抗凝作用,即時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得以因應緊急手術的身體恢復凝血功能狀態。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須緊急手術時,注入的反轉劑就會讓心房顫動患者恢復正常凝血功能,手術結束後可以繼續服用有反轉劑的新型抗凝血劑,減少中風發生。

點狀痘疤煥膚術 搭配飛梭雷射效果加倍

點狀痘疤煥膚術 搭配飛梭雷射效果加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您知道換膚也可以治療痘疤嗎?人體皮膚構造由淺至深可分為表皮層、乳突真皮層、網狀真皮層、以及皮下組織。根據換膚溶液的作用深度可分為淺度、中度、深度等3種不同的換膚類型。平常在醫療院所針對痘痘的酸類換膚(例如:果酸、杏仁酸),大多屬於淺度換膚,可減少色素沉澱、痘痘、粉刺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但若要達到改善疤痕的效果,就必須做到中度或深度等高強度換膚。傳統全臉高強度換膚的缺點皮膚專科醫師段培耕表示,傳統全臉高強度換膚具有除皺、回春、除疤的優異效果,但是應用在亞洲人卻可能有術後色素不均(反白或反黑)、持續泛紅等副作用,因此日漸式微。但是近年來,這項傳統技術被改良來治療局部小凹疤,保有淡化疤痕的優點,卻避免了大面積治療的後遺症。飛梭雷射受限探頭 難以只處理單一痘疤段培耕醫師表示,一般的飛梭雷射治療痘疤受限於探頭設計,通常用以施打在局部區域,但是卻難以只針對單一小凹疤加強,此時就能利用高強度換膚精準治療個別小凹洞,與飛梭雷射有相輔相成的效果。痘疤點狀高強度換膚治療範圍小、痛度低段培耕醫師指出,痘疤點狀高強度換膚的學術名稱由韓國學者命名為「皮膚疤痕化學重建術(chemical reconstruction of skin scars)」,主要針對冰鑿型及小的廂車型凹疤,利用高強度的酸類溶液,精準點在疤痕部位,待結霜白化後再中和去除。根據醫學文獻資料,大約經過3到6次治療後疤痕外觀會有明顯進步。因為作用範圍很小、痛度低,因此不需要局部麻醉,治療後的照顧也很容易。此種療法具有高強度換膚的效果,卻不會有傳統療法的整臉色素不均問題,可以搭配飛梭雷射治療,加速痘疤的改善。

年省百萬!血小板生成素放寬健保給付

年省百萬!血小板生成素放寬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好消息!今年4月起,健保放寬給付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預估約有30至50名患者受惠,每年省下高達百萬元的藥費,可說是一大福音。血小板生成素治療 不再提心吊膽一名60歲婦女,12年前確診罹患紫斑症,長期使用類固醇治療卻因免疫能力低下而發生感染,最後必須將左腳截肢;隨後,雖然使用多種藥物治療,但無法提升血小板,病情時好時壞,甚至還引發貧血、慢性腸胃道出血等副作用,就連簡單的牙痛也不敢拔牙治療,深怕大量流血而有生命危險;經過使用血小板生成素治療,目前血小板數目維持在5萬以上,不用再擔心出血危及性命,也不需提心吊膽的過日子。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 盛行率約萬分之1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姚明醫師表示,人體血液主要由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組成,其中成熟的血小板具有凝血功能,正常人的血小板數目約15萬至35萬;而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體內出現不明原因產生抗血小板抗體,進而破壞血小板,並減少血小板生成,國內盛行率約萬分之1。皮膚紫紅色斑塊 嚴重恐腦出血致死姚明理事長解釋,紫斑症患者的血小板數目若低於2萬,嚴重時甚至只有幾千,容易出現自發性出血症狀,皮膚會有小如針點、大如瘀青的紫紅色斑塊,流鼻血、牙齦出血,嚴重恐造成腸胃道、內臟出血或腦出血而致命。長期使用類固醇副作用多 脾臟切除術僅6-7成有效姚明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目前治療慢性紫斑症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類固醇,但長期使用有許多併發症,包括月亮臉、水牛肩,嚴重則造成免疫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糖尿病、腎功能惡化、發生骨質疏鬆症等等……;第二線治療為脾臟切除術,約6至7成可痊癒,或使用其他藥物,但僅3至4成患者有效,還可能需承受掉髮、肝腎毒性、骨髓纖維化、增加癌症風險等副作用,或是使用「血小板生成素」來治療。血小板生成素安全性高 改善8成血小板低下併發症姚明理事長強調,血小板生成素為血小板生成素母細胞接受器的刺激素,刺激巨核細胞的增殖及分化,進而提升血小板的數目,8成患者有效減少發生血小板低下的症狀,目前該製劑有口服及針劑兩種,而針劑劑型,安全性高,幾乎沒有副作用。自今(2017)年4月開始,健保放寬給付條件,是針對脾臟切除後仍無效的紫斑症患者,開放長期使用,預估約有30至50位患者受惠,每年可省下百萬元藥費。(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腰痛腿無力 做到5點解痛好簡單

腰痛腿無力 做到5點解痛好簡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中41歲的張大哥由於工作關係時常搬重物,導致右側肩膀、脖子疼痛近4個月,經3個多月的復健疼痛一直沒有改善,檢查發現此名患者頸椎第3、4節有椎間盤突出。另一名在工廠上班的47歲徐大哥,長期腰痛纏身,左半邊的腿有疼痛發麻的問題,長達半年來嚴重影響工作、睡眠,檢查後發現也是腰部椎間盤突出惹禍。族群多為工人、上班族及低頭族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強調,只要超過20歲以上,80%都有背痛的問題,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族群多為工人、上班族及低頭族,男生罹患椎間盤突出的比例多於女生。民眾如有椎間盤突出多半是因工作過度勞累、長時間負重受力、腰椎退化、姿勢不良,常翹腳或駝背,或曾發生強烈撞擊,椎間盤受到不正常的擠壓,就可能會向外突出形成椎間盤突出。日常保健做好以下5點若民眾出現下背痛、走路一拐一拐,步步疼痛、肌肉出現痙攣、麻木感、無法彎腰或直立甚至出現壓迫排尿中樞,導致大小便失禁等情形,就應嚴重懷疑可能為椎間盤突出。烏日林新醫院骨科醫師謝昌昇表示,椎間盤突出直接壓迫到神經根,就會造成坐骨神經痛,開始出現持續性的下背疼痛,也會延伸到大、小腿,導致時不時出現疼痛無力感。 對於輕度的椎間盤突出患者,對於藥物、復健治療如未改善,可進一步施行「神經止痛注射」,類固醇跟止痛劑可有效抑制發炎、減緩疼痛,上數患者張大哥、徐大哥接受「神經止痛注射」治療後,疼痛指數從8分變成2分,疼痛感改善80%。謝昌昇醫師提醒,椎間盤突出患者在日常生活保健上,要特別注意以下5點:1) 養成正確的姿勢,避免彎腰駝背。2) 搬重物時務必要膝蓋彎曲、下背部挺直,避免彎腰取物。    3) 不能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盡量改變姿勢。尤其長時間坐辦公室的人,建議每半個小時要活動筋骨一下。4) 如要取高物,千萬不要墊腳尖,建議利用椅子輔助增高。5) 平常要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避免熬夜。

講座/需要自我監測血糖嗎?

講座/需要自我監測血糖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紀大了之後,吃甚麼怎麼吃、血糖控制都變得極其重要,血糖值高高低低,糖尿病藥物治療有哪些? 哪些血糖藥該飯前吃,哪些該飯後吃,忘記吃又該怎麼辦?至於一般民眾也需要定期監測血糖嗎?由專業護理師一次幫你解答!台東馬偕舉辦「需要自我監測血糖嗎?」講座,邀請楊秋梅護理師主講,活動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名稱:需要自我監測血糖嗎?時間:106年5月24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兒童醫療大樓11樓會議室洽詢:(089)310150轉224

講座/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

講座/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本堂課經由蕭珮鈺護理師主講,幫助病友講解如何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了解均衡飲食及生活須知,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確認)名稱:別讓糖尿病慢性合併症找上妳時間:106年5月31日 星期(五) 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的權利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的權利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 余尚儒)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余尚儒醫師) 超高齡社會如一波看得見的大浪,正一步步向岸上的人席捲而來,除了隔岸觀浪,你還可以有別的選擇。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步步逼近,機構養護、外籍看護的需求與日俱增,不想在醫院終老、尋找翻轉病房的可能,你需要預約一位可以陪伴到最後的醫師。近年來台灣公益團體積極推動「在地老化」,主要透過社區活動預防早期失能,而由日本傳入的新概念「在宅醫療」則主要針對難以到達醫院,希望在家接受照護的患者,透過引介居家照護團入家庭,達到一條龍的照護。2012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目前已有1/5診所提供到府看診的措施。 從CURE到CARE 翻轉病房的第3種選擇 「生活才是主角,家是最好的病房,家屬是最好的隊友。」面對在宅醫療,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讓許多人都不知所措,在宅醫療並非只針對重病患者,目標是想要將翻轉病房,讓「從CURE到CARE」的概念普及,病友可以了解到除了機構照護與外籍看戶之外,他們也能有第3種選擇。 病人變為主場 團隊可以隨時調整診療模式 余尚儒理事長表示,改變環境看病有很多好處,以往到醫院看診,此時「醫院」是主場,一切需要按照SOP進行,醫師問答的壓力讓整個看診過程可能不會超過3分鐘,病人無法放心流利的表達需求。 而翻轉病房的目的,讓病人不再是被支配的「客人」,而是以最舒適的狀態在家裡接受照護,此時「家」就是主場,在這個團隊裡沒有上下級之分,醫療團隊必須依照病程不同為病人隨時調整、量身打造診療模式。另外,針對病情較為複雜的患者,醫療團隊會因為情況不同持續變化,一但病人死亡,這個團隊就可以解散,如此一來,這個團隊的主體就變成是病人而非醫院。 診所數量多、位置彈性 能及時給掌握狀況 除了能夠營造安心的照護環境,余尚儒理事長也提到,藉由醫師到宅看診,可順便教導家人照護模式,訓練家人針對不同病程時能透過團隊培養照護能力,提供最即時的照護。 日本自2012實施此項政策,目前有近1/5的診所實施「到府診療」,因為診所彈性較醫院高,每人都可以依照病人變化隨時提供服務。台灣從2015起開始「實施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試辦計畫」,但因為無操作經驗、給付偏低,收案限制多想要推廣必須要透過醫院,結合成「團隊」才能成型,但礙於醫師舊有看診習慣,在宅醫療始終難以普及。 日本經驗來看,診所是目前在宅醫療主要服務提供者,原因是因為醫院距離家較遠,組織規模大,病人一旦有問題不一定可以立刻反應,相對的,基層診所數量多、地理位置,運作彈性高,每位醫師平均負責的病人較少,預約終身醫師的程度也會變得簡單。 「守護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權利」是在宅醫療的核心理念,余尚儒理事長表示,相關知識要被解放,政策的宣導非常重要。醫療去中心化、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勢在必行,寧靜革命從現在開始! (余尚儒醫師希望在宅醫療能落實,讓每個人都能串起美好的新「醫病關係」。 圖片提供/余尚儒醫師)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

從Cure到Care 實現在家終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面對超高齡社會的步步逼近,機構養護、外籍看護的需求與日俱增,不想在醫院終老、尋找翻轉病房的可能,你需要預約一位可以陪伴到最後的醫師。由日本傳入的新概念「在宅醫療」主要針對難以到達醫院,希望在家接受照護的患者,透過引介居家照護團入家庭,達到一條龍的照護。2012年日本推動「在宅醫療」,目前已有1/5診所提供到府看診的措施。從CURE到CARE 翻轉病房的第3種選擇「生活才是主角,家是最好的病房,家屬是最好的隊友。」面對在宅醫療,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表示,超高齡社會的來臨,讓許多人都不知所措,在宅醫療並非只針對重病患者,目標是想要將翻轉病房,讓「從CURE到CARE」的概念普及,病友可以了解到除了機構照護與外籍看戶之外,他們也能有第3種選擇。病人變為主場 團隊可以隨時調整診療模式余尚儒理事長表示,改變環境看病有很多好處,以往到醫院看診,此時「醫院」是主場,一切需要按照SOP進行,醫師問答的壓力讓整個看診過程可能不會超過3分鐘,病人無法放心流利的表達需求。而翻轉病房的目的,讓病人不再是被支配的「客人」,而是以最舒適的狀態在家裡接受照護,此時「家」就是主場,在這個團隊裡沒有上下級之分,醫療團隊必須依照病程不同為病人隨時調整、量身打造診療模式。另外,針對病情較為複雜的患者,醫療團隊會因為情況不同持續變化,一但病人死亡,這個團隊就可以解散,如此一來,這個團隊的主體就變成是病人而非醫院。診所數量多、位置彈性 能及時給掌握狀況日本自2012實施此項政策,目前有近1/5的診所實施「到府診療」,因為診所彈性較醫院高,每人都可以依照病人變化隨時提供服務。台灣從2015起開始「實施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試辦計畫」,但因為無操作經驗、給付偏低,收案限制多想要推廣必須要透過醫院,結合成「團隊」才能成型,但礙於醫師舊有看診習慣,在宅醫療始終難以普及。日本經驗來看,診所是目前在宅醫療主要服務提供者,原因是因為醫院距離家較遠,組織規模大,病人一旦有問題不一定可以立刻反應,相對的,基層診所數量多、地理位置,運作彈性高,每位醫師平均負責的病人較少,預約終身醫師的程度也會變得簡單。「守護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權利」是在宅醫療的核心理念,余尚儒理事長表示,相關知識要被解放,政策的宣導非常重要。醫療去中心化、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勢在必行,寧靜革命從現在開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