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越點越乾?把握幾點人工淚液簡單選

越點越乾?把握幾點人工淚液簡單選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用眼時間過長且沒有適當的休息,眼睛往往容易發紅與疲勞,因此,許多來自日本進口,號稱可以迅速退去眼睛血絲的清涼眼藥水,彷彿立可白一樣,只要一點眼睛就不紅了,因而受到大眾喜愛。但說穿了,這類型的眼藥水不外乎都有添加血管收縮劑,市面上常見的使用成分有naphazoline以及tetrahydrozoline,雖然可迅速讓血管收縮,但若長時間頻繁使用,將使血管失去調節,產生不受控制的反紅現象,讓眼睛變得更紅。不宜每天或短時間使用過度且這類型的藥水常會添加抗生素、類固醇或是過量的防腐劑,若不正確使用,恐怕會造成反效果。除了易產生抗藥性的細菌,也可能導致眼壓升高併發青光眼,且眼睛接觸過多的防腐劑,角膜表皮也易受傷破損。市售的眼藥水偶爾拿來應急無妨,但切記不宜每天或是短時間過量使用,若眼睛常感到乾澀、疲勞,應盡快就醫找出原因並加以治療才對。如何正確選購人工淚液?此外,近年來乾眼症的患者有急速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內統計,人工淚液的使用瓶次已從2009年的2百70萬瓶激增到2012年的400萬瓶。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人工淚液到底該如何選擇?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造成乾眼症狀的原因,乾眼症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型,第一種是淚水分泌不足,第二種是淚水保濕品質不足,也就是淚水表面的油脂層或是黏液層不足,使得淚水即使量足夠,保濕力卻不持久,淚水很快就被蒸發掉。這兩者的鑑別診斷在診所或是醫院經由眼科醫師檢查便可以區別。了解造成自身的乾眼原因後,再針對不同的用眼環境以及時間長短去挑選合適的人工淚液使用,才不會愈點愈乾。盡量選用單支包裝、即用即丟的人工淚液臨床上常見的一個錯誤觀念是,一旦點了人工淚液之後,眼睛就會產生依賴性,造成淚水無法分泌,或是人工淚液得點一輩子停不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如果眼睛過度乾澀卻不加以保濕潤滑,除了視力會受到影響之外,反而可能會造成角膜破損。若平常需要大量使用人工淚液才能緩解眼睛乾澀的人,除了需檢討自身用眼習慣是否不良,或是有其他疾病造成眼睛乾澀,也需盡量挑選沒有防腐劑,如單支包裝,開瓶即用即丟,或是添加改良式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如Purite,接觸到眼表面可以分解成氯化鈉及水,較不傷眼睛;還有Polyquad 的分子量大,且不會與表皮細胞結合,也不會穿透人類細胞,只會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也是不錯的選擇,以免解決乾澀問題後,反而因為接觸過多的防腐劑造成角膜受損。(本文摘自/拯救3C惡視力/悅知出版)

眼睛也會爆肝?9大異狀現身要當心

眼睛也會爆肝?9大異狀現身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太過疲勞時,肝功能指數會上升。螢幕使用久了,眼睛也會疲勞,不過眼睛也有所謂的爆肝指數嗎?有的,眼睛的爆肝指數,可以從輕度時臨床上的一些抱怨,到重度時眼睛的疾病顯現出來。門診中眼睛常見的勞累症狀,可以分成幾種型態:疲勞不適的感覺/• 眼睛常常很痠,要揉一揉眼睛才會舒服。• 眼睛很累,老覺得張不開。• 眼周或是眼睛脹痛,甚至引發頭痛。乾澀疼痛的感覺/• 眼睛常常很澀,需要點藥水才會比較舒服。• 感覺眼睛裡老是有些異物感。• 眼睛經常發紅,甚至流淚。視覺功能受到影響/• 看東西成雙影或是不容易對焦,要眨眨眼休息一下才會比較好。• 沒辦法持久視物。• 老是看錯東西,工作效率低。以上的疲勞燈號,你在工作時有幾個呢?如果有3個燈,還算是輕度的疲勞,如果有6個燈就是中度了,若9個燈都有,還是找眼科醫師看一下吧。因為,持續的過勞,眼睛就會開始發生一些疾病喔。(本文摘自/救救孩子的惡視力/時報出版)

預防中風、高血壓 吃麵少喝半碗湯

預防中風、高血壓 吃麵少喝半碗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愛吃麵的人常說:「生而為人,就是要吃麵。」我自己也很喜歡吃麵,尤其是烏龍麵。不過,很多人都知道,「麵食」是造成高血壓與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必須特別留意。每喝一碗湯就會多攝取5~6公克的食鹽「拉麵」是血管保健的眼中釘,如果連湯也喝完,每吃一碗,就會攝取5~6公克以上的食鹽,等同於高血壓病患一日標準攝取量的上限。實際上,常吃拉麵、又習慣把湯都喝光,多半會罹患高血壓。如果不改變飲食習慣,任憑症狀惡化,甚至會引發中風。重鹹的食物改為每10天吃1次喜歡吃拉麵等麵食類並不是壞事,但是,為了開心享用美食,也為了維持身體健康,以保未來的口福,必須在「吃的方法」上多下點功夫。明知攝取過量將會有害健康,卻一直猛吃自己偏好的食物,日後就可能因為嚴重的血管疾病而倒下。因此,不妨將喜歡的食物視為「奢侈品」,改成每10天吃1次;是否改變人生的方向,全看你自己的決定。以拉麵為例,看起來似乎是小事,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每週吃4~5次拉麵,和10天吃1次相比,10年、20年過後,罹患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截然不同。吃一碗麵記得留下半碗湯血管保健和減肥、戒煙一樣,有些人認為「順從渴望,過著短暫而爽快的人生」最好。但是實際上,當這些人身患重病倒下時,還是會深刻感受到「健康長壽才是最好的」。請各位一定要在生病前改變壞習慣,活出健康的人生。為了達成目標,最好把高鹽、高脂肪的食品或料理視為奢侈品,僅止於偶爾享受一下。拉麵等麵食類的湯頭,最好留下一半以上;如果遇到難以忍耐的頂級湯頭,偶爾可以抱著享受的心情一飲而盡,但是,之後記得要攝取富含「鉀」的食物(如蘋果等),促使身體排出「鈉」。當「積極減鹽法」稍微鬆懈時,就用「穩健減鹽法」來補足。不要過度追求完美,讓「積極」和「穩健」雙管齊下,才是成功減鹽的秘訣。(本文摘自/血管老化,當然會中風/采實文化出版)

亞洲最大!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

亞洲最大!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將在6/29~7/2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展出,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主辦的2017台灣生物科技大展,為大型國際性專業生技展覽,並結合產官學研各界,從基因科技、新藥開發、食品保健、生技儀器到國際投資合作平台,一次網羅生技產業的多元面向,也有生技相關新產品與技術發表。展覽主題區包括:政府、學研區、生技服務區、醫藥與醫療區、設備與儀器區等,內容相當豐富也貼近生活,康健基因總經理王永稜表示,希望藉由這一次的展出,讓一般的消費者能更加認識基因檢測,並了解基因檢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像是個人化基因檢測中的疾病風險評估、兒童潛能評估,期望能讓基因檢測能走向平民化。多樣化的展區 顯示台灣於生物科技的大幅進步與成長多樣化的展區,顯示台灣於生物科技的大幅進步與成長,康健基因總經理王永稜表示,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台灣基因檢測應用及服務範圍將越趨廣泛,百家爭鳴。康健基因的強項是生物資訊的軟實力,整合華人專用基因資料庫,資料庫越大、比對及參考的樣本數越多,預測結果越有公信力,若是配合屬於本土資料的建立,對於疾病的預測會更加準確,提供國人有效的預防性醫學工具。從基因科技到國際投資合作平台 完整呈現台灣卓越的生技力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次的生物科技大展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生物科技大展,展出內容涵蓋:新藥、學名藥、原料藥、醫材及檢驗、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務(CRO) 、醫療(事)服務、生產代工(CMO)、其他生技服務、各大學研單位及育成中心、生技儀器、製藥設備(零組件)、美容保養、生技原物料、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營養品、保健器材等。除此之外,此次展覽更強化生技產業鏈上下游的聯盟結合,以及各產業間的媒合行銷,期望充分發揮台灣生物經濟時代的創新研發與商機潛力。從基因科技到國際投資合作平台,完整呈現台灣卓越的生技力。 

補鈣用對方法 不怕更年期骨流失危機

補鈣用對方法 不怕更年期骨流失危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過後的女性鈣質流失速度驚人,骨質流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儘管許多人都知道平時勤補鈣與保養關鍵環節,也能常保有行動力,但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鈣質流失的速度大於補充的速度,若要真正做到骨骼保健,需要補鈣也要延緩骨流失。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65歲的人中,每9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而其中女性的比例遠高過男性,尤其是停經後婦女,更要特別留意骨質流失對健康帶來的衝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一旦骨密度檢測值T小於-1時,就應該要記得補鈣、規律運動與晒太陽。骨質營養群協同作用 延緩骨流失鈣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素,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且在35歲之後,骨質就會以每年0.5%到1%的幅度下降,更年期之後下降的幅度更為驚人,為年輕時的2到3倍。儘管很多人都知道,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鈣質,避免骨質流失,然而許多人都忽略了,要避免骨質流失,重要的關鍵在於補充鈣質的質量是否能比得上鈣質流失的速度。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的主席坎尼斯(John.A.Kanis)就曾說過「要避免骨質疏鬆,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繼續流失」。很多人都認為喝牛奶、奶粉或其他乳製品就可以延緩骨質流失,但其實不是通通都有效。想要預防骨質流失,營養師江姿瑩建議,除了補鈣外,還要攝取完整的骨質營養群,才能幫助鈣質吸收。像是維生素D可以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力,菊苣纖維能促進大腸鈣質的吸收功能,而鎂與維生素D的結合,更能維持血鈣平衡,大幅提升鈣質的吸收能力。因此,選擇補鈣產品,除了足夠的鈣含量外,擁有完整的骨質營養群才能發揮協同作用,提升鈣質吸收力,延緩骨流失。健康補鈣 有國家認證才有好骨力不過,坊間補鈣產品那麼多,到底要如何選擇,才能讓更年期婦女維持骨力和行動力呢?營養師江姿瑩建議,選擇補鈣產品,最好選有國家認證的健康食品,才有保障。她強調,每天喝奶粉補鈣,是最無負擔、也最沒壓力的作法,因此她建議除了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外,不妨選擇添加2倍優質鈣、菊苣纖維、維生素D3、蛋白質及鎂等完整骨質營養群,同時挑選有骨質保證延緩骨流失國家認證及實證的奶粉,維持好骨力,讓生活「鈣」有活力!

講座/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

講座/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發現身高變矮時,總自嘲「吃老倒縮」不以為意,然而,身高縮水絕非老化的自然現象,若老年人逐漸出現身高倒縮、變矮現象,要當心骨質疏鬆症悄悄找上身,恐會導致日常生活中跌倒、骨折的機率增加。骨鬆患者該如何保養,減緩骨質流失速度呢?本堂課將由藥師林怡伶帶您認識常見的治療藥物,以及日常生活保健之道,讓您保骨防跌顧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時間:1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 (02)89667000轉2123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

這樣做近視雷射手術 精準度大幅提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些近視患者接受近視雷射手術後,雖然視力提升,但視覺品質卻大不如前。眼科醫師廖家慶表示,這種現象與近視雷射手術的精準度有關,若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進一步提升,患者術後看東西的顏色飽滿度、對比度、清晰度等也會大幅改善,而近視雷射手術精準度又與雷射是否接觸角膜、手術時間長短等因素息息相關。新型近視雷射手術 有助提升精準度廖家慶醫師分析,進行傳統近視雷射手術時,需要將角膜瓣翻起來,再以準分子雷射削切下方角膜,醫師一旦手術熟練度、經驗不足,患者角膜受傷機率就會升高,此時不只手術精準度、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受影響,感染風險也會上升。角膜細胞缺水 手術精準度大受影響廖家慶醫師進一步解釋,傳統近視雷射手術多使用兩台儀器、手術步驟分為角膜瓣製作、執行雷射手術等兩步驟,在手術轉換機器過程,患者需要多花時間等待,心理壓力較大,且角膜接觸空氣時間拉長,水分容易揮發,角膜細胞在缺水情況下,就會縮小、變扁,此時手術精準度也會受影響,患者術後視覺品質就會出現變化。而新型近視雷射手術不需要製作角膜瓣,只需一步驟,患者心理壓力會比較小。精準度、穩定度 與術後視覺品質息息相關近年來,雷射近視手術科技突飛猛進,新一代雷射近視手術科技已發展到不需接觸角膜,同時氣化切削上皮及基質層,以矯正屈光不正。便能精準完成手術。廖家慶醫師指出,新一代不掀瓣近視雷射手術TransPRK由於不接觸眼睛角膜,一個步驟便可完成手術,治療時間更縮短,加上以7D(7次元)方式追蹤眼球運動,手術精準度、穩定度更大幅提升,治療風險也下降,患者術後視覺品質相對較佳,民眾在選擇近視雷射手術時,也多一項選擇。全方位檢查 有助維持治療品質進行近視雷射手術時,術前評估也是重點。患者術前若能接受眼底斷層掃描、視神經檢查、角膜內皮細胞數等檢查,醫師更能全方位掌握患者眼睛整體狀況,並及早發現其他眼科疾病,如此也有助維持治療品質。接受手術前 一定要經過專業評估不過廖家慶醫師也提醒,圓錐角膜、角膜厚度過薄與術後有角膜膨出風險的患者不宜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此外,眼睛正遭受感染、角膜炎患者也暫時不能接受手術,患者術後需要遵照醫囑使用抗生素,幫助預防感染,平常也要預防紫外線曝曬,以免延長復原時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罹患大腸癌勿灰心 標靶藥物助腫瘤縮小

罹患大腸癌勿灰心 標靶藥物助腫瘤縮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逢佳節國人都會吃大餐慶祝,就連近期的端午節也不例外。但是高油、高鹽、低纖維的食物,吃太多容易造成腸胃負擔以及肥胖,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致一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除了與遺傳、基因有關外,精緻化飲食也是致癌原因之一,建議民眾要均衡飲食,也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直腸癌。以往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年紀平均約為50歲以上,但是近幾年患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陳致一醫師表示,五月時診間就出現了一位年紀不到四十歲的男性患者,經了解後,發現患者平時飲食不均衡之外,且因為工作的關係,缺少運動、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因素都有可能年紀輕輕就罹患大腸癌。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貧血等症狀 恐是大腸直腸癌引起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但仍有相關症狀可察覺。陳致一醫師表示,如果右側大腸罹癌,可能會出現貧血、頭暈、體重減輕等症狀;倘若是左側大腸,初期症狀較多為腹痛、血便,或是排便習慣改變等。上述這些症狀容易被患者忽略以及輕忽,導致確診時常常已有一半的患者已是晚期或轉移的狀況。事實上,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很高的癌症。陳致一醫師指出,第一、第二期的患者,可以透過手術治療,治癒率高達9成以上;第三期的患者也有約6成的治癒率。第四期腫瘤轉移的患者,雖然難以治癒,但是患者若積極接受治療,遵循醫囑,大部分病人仍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助腫瘤快速縮小 評估手術切除之可能性拜現今標靶藥物及手術進步,即使是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不管是在存活率還是生活品質上,也有著與三十年前飛躍性的進步。目前已有單株抗體標靶藥物,陸續取得健保給付,對癌細胞具有高度專一性及親和力,能和EGF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結合,阻斷癌細胞生長和分化,顯著降低疾病惡化風險,與化學治療併用,可達到26個月的中位存活期。在治療上,腫瘤反應率可達近6成,且患者的腫瘤有更快速縮小的情形,提供原本無法手術切除的患者新治療選擇,增加手術可能性。陳致一醫師指出,過去曾治療過多位患者,確診時都發現已有多處肝臟轉移,有些甚至合併肺部轉移,但在進行基因檢測確認RAS基因無突變後,投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治療,不僅治療後腫瘤快速縮小,肝轉移的現象獲得良好的改善,有的患者甚至可以接受進一步手術,讓腫瘤控制更加穩定,生活品質也更好。民眾應主動進行糞便潛血檢查 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致一醫師呼籲,民眾除了飲食均衡以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外,建議也要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50歲以上民眾應主動進行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除此之外,陳致一醫師也提醒,當民眾出現大便帶血、排便習慣改變、想上廁所卻上不出來時,更應積極求診大腸直腸專科醫師,安排進一步詳細檢查,才能「腸」保安康!

睡覺像演武打戲?恐為神經退化前兆!

睡覺像演武打戲?恐為神經退化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到一半突然攻擊枕邊人、拳打腳踢,好像在演武打片,小心恐為神經退化前兆!家中長輩睡覺時,若出現說夢話、動作,好像在演出夢裡的故事,可能是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醫師表示,這是一種睡眠中異常行為,因為失去可抑制身體動作的能力,因此出現夢什麼演什麼的動作。從夢境中突然清醒就是鬼壓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表示,正常人入睡後,睡眠從淺睡到深睡,接著進入快速動眼期,如此為一個週期,大約為90分鐘。快速動眼期的功能為處理記憶以及情緒,夢境也在這個階段發生。另外,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肌肉會處於無力狀態,僅有橫膈膜繼續作用保持呼吸。廖岐禮主任指出,一般完整睡眠約4到5個週期,接著在最後一個快速動眼期結束後醒來,因此可以感覺到常常是從夢境中醒過來的。如果在快速動眼期接到淺睡的過程中出現短暫清醒,這時腦袋醒了或仍在半夢半醒的夢中,但是全身肌肉卻還無法啟動,便是所謂的鬼壓床。常發生在中年男性 睡眠伴隨攻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較常發生在50到60歲男性,特徵為睡眠期間出現鮮明的、可怕的夢境,伴隨著睡眠中出現手揮舞、喊叫、甚至攻擊動作。因為夢境太過真實有時還會傷到枕邊人。研究發現,某些神經退化疾病如失智症、巴金森病、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PSP)、多發性系統退化症,在疾病發生前10~15年前可能就會先出現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醫師提醒,若出現這種症狀,切勿僅僅拿個安眠藥了事,建議至醫院接受完整睡眠檢查。

肌肉緊繃偏頭痛 肩頸症候群找上門

肌肉緊繃偏頭痛 肩頸症候群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壓力大、長期精神緊繃,讓現代人生活處於緊張狀態下,一般上班族因為長時間低頭工作或注視螢幕,導致人人都有腰酸背痛的症狀,加上智慧型手機的風行,低頭族盛行,肌肉長時間緊繃而出現僵硬、酸痛等現象,甚至會出現偏頭痛等症狀。醫師表示,當肩頸出現僵硬、緊、酸、麻、疼痛等任何一項症狀時,即可稱為肩頸症候群的患者。頸部肌肉僵硬、上肢或上背出現酸麻現象因為姿勢不良,加上缺乏運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陳威達表示,肩頸症候群好發於容易緊張、壓力大或長期固定同一姿勢者,在低頭族、電腦族最常見。特徵包含出現壓痛點、頸部肌肉僵硬。上肢或上背部出現酸麻、無力、萎縮等現象,則是頸椎骨刺的增生或是椎間盤突出而壓迫到頸部神經根,退化性頸椎炎或頸椎間盤突出常見於年紀大的民眾,或是頸部長期受到壓力的舞者。避免維持同一姿勢超過30分鐘低頭族、電腦族肩頸症狀久若未改善,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惡化。陳威達主任表示,要預防肩頸肌症候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應維持良好姿勢,避免維持同一姿勢超過30分鐘,適時活動做伸展操來活動筋骨,放鬆肌肉才是正確的選擇,若症狀明顯建議儘快就醫。適當運動可避免疼痛復發陳威達主任表示,急性期的患者可以使用熱敷、引痛點超音波治療、肌肉電療,肌肉伸展術(拉筋)與肌肉深層按摩術、引痛點注射。當急性期過後,適當運動讓肩頸肌肉更進一步放鬆,正確的肌力訓練,增加頸部關節穩定度,避免疼痛、緊繃、酸麻等症狀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