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失智症行為及精神問題的處理治療

講座/失智症行為及精神問題的處理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會伴隨精神狀態不穩、情緒差,有時容易與他人起衝突。缺乏外出機會也可能使精神心理狀態更加惡化,面對失智患者,家人往往要付出更多心力。要怎麼樣才能與之和平共處,一直是家屬難解的謎題。本次講座由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謝明憲主講,藉由「失智症行為及精神問題的處理治療」的主題,帶您認識失智症,失智症行為及精神問題的處理治療,了解與之相處的方法,活動中也會介紹養生操、其他專家講座及家屬互助團體、社會福利資源介紹。講座內容豐富,只要是失智症患者家屬都歡迎踴欲參加!時間:106年7月15日(六)上午 9:00-12:00地點:YWCA台北基督教女青年會401教室(台北市青島西路7號4樓)對象:已確定診斷失智症患者的家屬洽詢:王雅玲專員 02-25988580分機33/0933-510334報名簡章:https://goo.gl/zLPbDM.

眼睛殺手是它!超時配戴恐失明

眼睛殺手是它!超時配戴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人普遍超時戴隱形眼鏡,依據建議每日配戴隱形眼鏡時間不應超過8小時,且依據個人作息不同,配戴時間更應有所調整,民眾若超時配戴,輕微時感覺角膜缺氧或眼睛乾澀,嚴重時更會產生刺痛、紅腫發炎等症狀,倘若在角膜嚴重發炎時持續配戴,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的危機。隱形眼鏡非人人適合 應尋求專業眼科醫師診斷根據一項針對隱形眼鏡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女性配戴隱形眼鏡人數占比約40%,其中配戴軟式長戴型,約佔15%。但不正確的配戴隱形眼鏡及習慣反而傷害眼睛。眼科診所醫師張朝凱指出,在眼科門診中,幾乎每天都有女性患者因不當配戴隱形眼鏡而發生角膜感染,不僅影響工作更是造成了視力損害。隱形眼鏡過往多為輔助視力或治療近視時使用,但現今隱形眼鏡除了實用性質、治療性質外,更增加了美觀性質的瞳孔放大片、瞳孔變色片,讓愛美族的選擇更多元化,但隨處可以購買隱形眼鏡的環境,卻暗藏隱憂,隱形眼鏡並非人人適合配戴,配戴隱形眼需要請教專業眼科醫師,檢查包含眼球光學組織、睫狀肌麻痺劑使用或其他視覺機能診斷,相關疾病包含斜視、角膜及網膜病變或青光眼等問題,皆需要透過眼科醫師診斷與處理,呼籲應遵從專業醫師指示後配戴,避免造成眼睛傷害。眼球滋潤 應使用不含防腐劑人工淚液針對隱形眼鏡族,影響最大的是眼角膜,張朝凱醫師指出,維持眼角膜健康需要充足的氧氣供應,隱形眼鏡與角膜中間有層淚液,在每次眨眼時促成淚液交換,使含氧量高的淚液進到隱形眼鏡與角膜中,提供新鮮氧氣給角膜,但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可能會導致淚液分泌不足,進而造成角膜缺氧而引起角膜水腫、破皮、乾眼症等併發症。因此,當配戴隱形眼鏡出現眼睛乾、澀等症狀時,建議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來滋潤眼球,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可避免防腐劑等化學成分沉積於隱形眼鏡上,更可降低防腐劑的刺激或破壞淚膜的穩定性。愛護靈魂之窗 適度休息根據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行銷委員會主席朱厄爾(Mike Jewell)指出,6成民眾喜歡邊看電視、邊滑手機,張朝凱醫師建議,民眾若需長時間使用螢幕,應規劃適度的休息時間,建議用眼40至50分鐘後就要休息10分鐘,並提醒自己多眨眼、多看遠方,一旦發生過於嚴重的乾澀或不適感時,應盡速前往眼科門診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出門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現蹤

出門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現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雄市50歲男性確定感染今年首例日本腦炎,本月11日開始出現肢體無力、發燒及解尿困難至醫院就醫,6日症狀惡化,22日確認為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工作地附近有2處豬舍,研判感染地可能為工作地附近。衛生單位已前往高風險環境周邊進行懸掛捕蟲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對附近民眾之衛教宣導。接種疫苗是預防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台灣日本腦炎流行季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6至7月為流行高峰。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1例確定病例;2012至2016年確定病例數分別為32、16、18、30及23例。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家中如有滿15個月以上未完成疫苗接種嬰幼兒,照顧者應儘速帶往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避免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此外,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自覺有感染風險者,皆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避免在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活動國內傳播日本腦炎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請民眾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外出也要記得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而感染。 

只要14天 讓孩子重新愛上蔬果

只要14天 讓孩子重新愛上蔬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大腸癌連續九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首位,想要維持腸道健康,建議除了少吃紅肉外,尤其應注意蔬果、全穀類食物的攝取,偏偏這些食物孩子多半不愛;研究發現,想讓孩子愛上餐桌健康食物,只要師長努力14天就可以!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可減少慢性病機率董氏基金會與雀巢健康兒童全球計畫於2017年推出「14天好習慣挑戰」活動,就是要鼓勵孩子連續14天挑戰自己,維持良好的健康吃快樂動行為,讓好習慣陪伴孩子成長,減少未來罹患大腸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機率。連續15天吃蔬菜 孩子接受度會提高2014年英國倫敦大學於營養與飲食學會刊登的研究指出,透過14天父母準備食物與貼紙獎勵的方式,可提升孩子對於原本不愛蔬菜的接受度,也會願意多吃幾口;2017年英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實驗,讓孩子連續15天都吃到蔬菜,最後孩子對該蔬菜的接受度會提高許多。好習慣的養成可以分為「熟悉期」、「養成期」與「熟練期」,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提醒,師長只要願意鼓勵支持,讓孩子多看、多聽和多試,增加孩子對該行為的熟悉感與熟練度,就能進一步幫助孩子養成健康吃、快樂動的好習慣!

營養放「粽」 1顆粽子要配2碗菜

營養放「粽」 1顆粽子要配2碗菜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端午節腳步越來越近,到了端午節,總要吃吃粽子、應景一下。但民眾千萬別以為吃紫米粽、五穀粽等養生粽,就能大吃特吃,過於放「粽」。營養師張益堯表示,粽子多由糯米製作而成,吃太多糯米,不只容易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血糖也會快速攀升,像紫米粽,雖然含有花青素,但紫米也是糯米,攝取過量,一樣也會出現這些問題。吃太多紫米粽、五穀粽 一樣也會消化不良另外,像五穀粽等養生粽,往往含有糙米、燕麥等多種穀物,因為含有米糠,屬於高纖維食物。張益堯營養師表示,五穀粽等養生粽的確比傳統糯米肉粽來得健康、營養,但一次吃太多,也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沒有細嚼慢嚥,更容易消化不良。1 顆粽子搭配1、2碗蔬菜 營養更均衡張益堯營養師分析,傳統肉粽熱量很高,以北部粽來說,糯米會先用油炒,加上肥肉、花生等餡料,一顆熱量為550到600大卡,相當於3份主食、2到3份蛋白質,油脂也有3份之多,有的成年男性一餐吃1顆不夠,會吃到2顆,熱量攝取就達1100大卡,不但蔬菜量不夠、營養不均衡,也容易吃太多、吃太飽。若吃五穀粽等養生粽,攝取過量,還是會對腸胃造成極大負擔。張益堯營養師建議,端午節一餐除了吃一顆粽子,也要加上1到2碗蔬菜,這樣纖維質攝取量才會足夠。糖尿病患者吃粽子,更要精密計算份量,以免血糖快速上升,造成危害。至於腎臟病患者,則不建議吃含糙米養生粽,避免其中磷含量過高,進一步傷害腎臟健康。消化不良、胃酸過多 慎選胃散、胃藥藥師莊博惠則提醒,民眾一旦吃太多粽子,產生胃酸過多、脹氣、消化不良等問題,短時間內可以考慮服用現成胃散、胃藥,及時中和胃酸,進而減輕不適症狀。而市面上胃散、胃藥選擇很多樣化,若其中含大黃、丁香、甘草等中藥成分,不只可幫助紓解腸胃不適、積食吐瀉等症狀,藥物也比較溫和。不過若症狀持續3天沒改善,就得考慮就醫。若是患有患子癇前症、高血壓的孕婦,則不宜服用這類胃散、胃藥。吃粽子後 不要再多喝湯湯水水張益堯營養師也提醒,民眾吃粽子後,盡量不要再喝湯湯水水,如果飲料、湯湯水水超過300cc,胃部就會撐大,消化不良情況也會更加嚴重。(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連吃胃藥2個月 男子竟升級2罩杯

連吃胃藥2個月 男子竟升級2罩杯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西藥傷胃,一定得吃些胃藥預防嗎?許多民眾擔心西藥傷胃,在看診後通常會要求醫師開立胃藥預防胃痛,事實上,胃藥吃多了也會產生副作用,不但不能緩解腸胃不適,反而因此延誤病情。南投一名中年男子連續服用了胃藥2個月,發現胸部服藥後越來越大,整整升級了2個罩杯,醫師發現民眾連續服用的是Cimetidine成分的胃藥,造成男性女乳症(gynecomastia)的症狀。長期服用胃藥會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藥劑科主任林鴻昌提醒,民眾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並指出Cimetidine是一種「H2接受器拮抗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減少胃部刺激,對潰瘍的止痛及癒合有效果,但是Cimetidine會產生抗雄性素作用,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男性女乳症、頭痛頭暈、關節炎等副作用。20%的病人會於治療4個月後發生男性女乳症肝膽腸胃科主任蔡金記表示,Cimetidine 阻斷乳房的雄性素接受體,使乳房組織之雌激素與雄性素之相對比例增加,導致男性女乳症。Cimetidine用於治療十二指腸潰瘍期間,20%的病人會於治療4個月後發生男性女乳症,但在停藥及治療後可慢慢回復正常。醫院也曾有門診案例是民眾長期自行至藥局購買胃藥無用,結果幾個月之後才發現是胃癌,但已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洪弘昌院長提醒,民眾別把胃藥當「仙丹」。腸胃不適或者是服藥後有不舒服的狀況,應安排複診讓專業的醫師診斷,千萬不可輕忽。 

防私密處感染 3件事一定要做到

防私密處感染 3件事一定要做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女性一生當中有一些時期特別容易發生「陰道感染」,例如生理期、懷孕期、更年期,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改變陰道及泌尿道內的酸鹼值及正常菌叢生態,使病菌容易孳生。正常陰道pH值應維持在3.8~4.2正常陰道內存在正常乳酸菌叢,它使pH值維持在3.8~4.2的弱酸性環境,形成天然防護屏障,可抑制致病菌過度繁殖,預防感染發炎及老化乾燥的提早出現。若經常使用含殺菌及皂鹼成份或使用灌洗液的私密清潔用品清潔陰道,會造成嗜鹼性病菌原菌活躍,而體內原生乳酸菌叢無法抵禦外來壞菌時,就容易產生「陰道感染」的困擾。女性有以下症狀即為陰道感染:● 分泌物過多,從水到乳酪狀都有。● 分泌物呈現白色或黃色,且有異味。● 私密處搔癢不舒服。● 陰道、泌尿道常有疼痛狀況。● 有反覆感染的狀況。趙順榮藥師強調,若有症狀即應到婦科治療,抗生素藥物雖然短期即可治癒陰道炎,但也會將好菌、壞菌都殺光光,無法建立平衡的陰道微生態環境,容易造成反覆發作感染的缺點。最近醫學臨床研究指出,女性陰道中本有乳酸菌叢,若食用天然活性女性益生菌保養,可減低白色念珠菌陰道炎之發生率,此使私密處的pH值維持在3.8~4.2的弱酸性環境,形成天然防護屏障,私密處健康連帶影響著女性的自信與健康,唯有內外都完整呵護,才能真正擁有健康、清爽的美麗人生。女性要如何保持私密處健康、避免細菌感染?趙順榮藥師叮嚀,應避免常穿不透氣的牛仔褲,避免穿丁字褲,避免熬夜,適時紓解壓力,生理期應經常更換衛生棉,健康飲食、多喝水、少吃甜食或油炸物等不健康食物,避免不安全性行為,避免使用灌洗液清潔陰道或使用含殺菌及皂鹼成份的私密清潔用品。女性預防感染3建議1) 溫水坐浴/使用乾淨浴缸或專用浴盆盛置溫水(以不燙手為限),整個臀部坐入盆內8~10分鐘,不需再添加任何清潔劑,浴後將肛門周圍擦乾,溫水坐浴的次數不限,建議多次執行。2) 適量飲水/適量飲水應是最好的保健之道,建議每日喝水約2000cc。3) 泌尿道感染的保健食品/補充蔓越莓、益生菌。根據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研究,食用蔓越莓與天然活性女性益生菌,可打造陰道健全的微生態環境,使私密處的pH值維持在3.8-4.2的弱酸性環境,形成天然防護屏障。對此,趙藥師建議,應選擇有「正式臨床驗證依據的女性益生菌」,並認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的產品,才能保證食用安全,同時照護女性健康。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間歇性咳嗽5年 原來是氣管卡異物!

間歇性咳嗽5年 原來是氣管卡異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老太太間斷性咳嗽長達5年,長期使用止咳藥但是症狀不見起色。近日患者到醫院胸腔內科求診,胸部X光片發現左下肺葉塌陷,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約2公分大異物卡在左側主支氣管末端。檢查後發現氣管內異物被肉芽組織完全覆蓋,在接受支氣管內視鏡治療後,老太太症狀已經緩解。呼吸道異物逾80%發生在5歲以下幼童呼吸道異物多發生於兒童,其中80%以上發生在5歲以下的孩童。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胸腔內科醫師林敬凱表示,幼兒喜歡抓吃食物或異物,在哭鬧或嬉笑時吸入氣管,或因孩童之牙齒發育不完善,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較硬食品,加上喉部的咳嗽反射發育尚未完全,故容易將食物嗆入氣管內。常有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噁心想吐等症狀除此之外,年長者、巴金森氏症患者、智能不足、精神病患者或企圖自殺大量使用鎮靜劑得患者也是呼吸道異物阻塞得高危險族群。急性呼吸道異物阻塞常會有嚴重咳嗽、呼吸困難、噁心想吐等症狀,但慢性呼吸道異物阻塞僅伴隨慢性咳嗽,常需藉由支氣管鏡檢查得以發現病因。異物留存於氣管的時間越長移除越困難林敬凱醫師說明,支氣管鏡為呼吸道異物阻塞第一線標準治療,但異物留存於氣管的時間越長,將使得氣管內表皮持續發炎並產生肉芽組織,造成異物移除的困難。支氣管鏡異物取出過程中,經常會遭遇許多危險,如大出血,異物移位造成呼吸衰竭等,故一定要選擇設備齊全且有經驗豐富的醫院進行治療。 

講座/攜手同行身心療癒──腦中風病友會

講座/攜手同行身心療癒──腦中風病友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中風是一個使人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的疾病,我們都知道它的存在但卻不知道如何與它相處。深受其苦的患者又該如何調適身心,家人又該如何與病人共同努力呢?此次病友會將由心理治療師黃維仲提供如何在心理、生理及家庭社會間找到適應的平衡點,藉由舉辦腦中風醫療講座,提供病患與家屬和醫療團隊之面對面的溝通平台。針對腦中風的表現症狀、相關疾病處置、復健治療等,提供民眾正確觀念了解。講座內容豐富,敬請踴躍參加。名稱:攜手同行身心療癒──腦中風病友會時間:106年5月26日(五)上午9:30至11:30地點:衛福部豐原醫院第一會議室(台中市豐原區安康路100號:服務台旁電梯至三樓)洽詢:電話請洽04-25271180轉2644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肺高壓誤當老症頭?別讓心肺都遭殃!肺動脈高壓因為無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加上病因多元、病症多樣使得確診時間通常都要耗費2-3年。43歲的干小姐10年前懷孕時出現明顯喘咳、疲倦、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過馬路都會氣喘吁吁,後來在產房大出血,住院長達1個多月,後來才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許多患者都因延誤治療導致症狀變得嚴重,有些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甚至出現會「藍唇」症狀。肺高壓加上心臟病的患者易產生「藍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表示,肺高壓源於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增加,症狀為容易喘咳、胸痛、頭暈、水腫,某些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出現心臟衰竭,甚至會有唇色變藍的現象發生。肺高壓患者若出現「藍唇」現象,表示症狀已經非常嚴重,王主科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不及早治療數年後會產生肺高壓,易產生「藍唇」,例如心房間隔有破損,若不及時治療,肺高壓產生時,右心的血液流到左心時,也會更容易出現「藍唇」現象,為避免疾病互相誘發造成身體負荷,應盡早安排就醫。患有心臟的癌症一定要積極治療哪些是肺高壓的好發族群?王主科醫師表示,患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自體免疫系統有問題等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定要在未發病時積極治療,千萬不要讓它有惡化的機會。早期肺高壓無專屬藥物,因存活率低於癌症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近年來已有多種藥物對於紓緩肺高壓症狀有所幫助,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一樣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