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C肝治療失敗2次 口服新藥重啟新人生

C肝治療失敗2次 口服新藥重啟新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四十多歲上班族幾年前被診斷出感染C型肝炎病毒,積極的接受干擾素合併雷巴威林治療,未料藥物對他「幾乎沒有反應」,患者不死心地再接受一次治療,但是效果與前次相同,治療結果令患者相當氣餒。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楊子緯表示,C肝傳統療法雖然效果不錯,但仍有對藥物完全無反應的患者,而新一代全口服C肝新藥上市後,較高的治癒率與無令人難受的副作用,大大提升患者的信心,比較能正面積極接受治療,減少尋求民俗偏方的機會。第二波健保給付條件放寬 造福上千位C肝患者健保署日前開放第二波給付放寬條件,和第一波給付不同之處為重度肝纖維化(F3)以上者不需接受過傳統療法,即符合用藥給付條件。楊子緯醫師認為,這波開放訊息對患者有重大的鼓舞作用,因為過去傳統療法帶來的類感冒症狀、疲憊等副作用,都讓正值中壯年時期需同時兼顧工作與對抗病魔的人來說,相當身心俱疲,不少人為之打退堂鼓,延誤就醫而尋求民俗療法。楊子緯醫師也提到前述傳統治療失敗兩次的男性上班族,在第一波給付開放時該名男子便登錄領藥開始接受治療,4週後血液中已測不到病毒,目前工作和生活作息都已回復正常,雖然目前仍定期回診追蹤治療效果,但他非常高興自己終於一掃過去治療不順的陰霾,重新擁有彩色人生。透過全口服C肝新藥治療,治癒率高達9成5,最快12週治療即可治癒,且全口服藥物特別針對病毒基因第一型,很多門診案例是捐血檢查才意外驗出感染C肝病毒,既然現在藥物治療目標明確,楊醫師再度提醒有肝臟損傷的患者,為降低肝毒性誘發風險,於治療前須遵守三大注意原則:告訴醫師病史與用藥史、肝功能監測與血液檢驗、注意肝功能異常症狀,才能安心用藥,及早治療。

避免過敏 別讓身體胡亂發炎!

避免過敏 別讓身體胡亂發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學上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藥物去「壓制」身體反應,讓症狀消失。這多半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與其「壓制」反應,不如「平衡」共處。你可能會問:「要如何避免過敏?」「為什麼過敏老是反覆發生?」我要說避免過敏症狀的最好方法,就是別讓身體胡亂發炎。過敏不一定是同一原因 要記得保養預防發炎或過敏之所以會再次復發,就好比一個人感冒症狀痊癒了,下次還是可能再罹患感冒;刀傷復原之後,更不代表往後就不用擔心再被劃傷。治好的過敏症狀,雖然不代表永遠不再復發,但也不代表得到什麼不治之症,先前的過敏原因與當下的過敏原因,不見得是同一件事,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接下來的保養及預防。很多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通常在長大成人後,因免疫能力增強,或是改變居住環境後,就不再有過敏症狀,這種例子可說屢見不鮮。因此,想要解決過敏問題並非不可能,但確實不容易,這需要長時間的身體力行。然而為了讓患者擺脫過敏時的痛苦與不便,醫學上最快的方法,就是利用藥物暫時「壓制」身體反應,讓症狀迅速消失。任何病症都沒有一顆神奇藥丸,只要一吞,疾病全消!藥物多半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與其「壓制」,不如找到根源「平衡」它。藥物不是解決過敏的唯一方法臨床上,醫師使用藥物治療過敏症狀的動機,並非出於惡意,絕大多數的醫師為了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所以優先採取較速效的手段,以解決患者當下的困擾。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絕大多數的醫師並沒有告訴患者用藥的真正意義,以及用藥後,接下去應該要做的保養工作。這讓多數患者誤以為藥物才是解決過敏的唯一方法,等到症狀再次復發,自然又會想到找醫師拿藥換取控制,如此周而復始,過敏問題卻始終未被真正解決。其實過敏一再復發的原因,就是因為把藥物對症狀的短暫壓制,誤以為是一勞永逸的治癒。事實上,身體被過敏原誘發的發炎反應,並沒有因為藥物被真正地完全平息,所以當再度受到刺激時,未完全熄滅的火苗,便很快地又被燃起,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於是身體再度肆無忌憚地發炎起來。想一想,這要怪就怪自己從上次過敏發生以後,除了吃藥以外,其他什麼(保養和飲食調整)功課都沒做,身體當然不可能就這麼輕易痊癒。或許你會認為醫師並沒有善盡告知責任,所以自己並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吃些什麼,然而,不應該過度期待醫師必須對此完全負責,健康終究是你自己的責任!(本文摘自/自體免疫排毒有方/博思智庫)

吃飯速度快 發胖機會比普通人高3倍

吃飯速度快 發胖機會比普通人高3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吃早餐容易胖,至於「怎麼吃」,則跟我們進食的時間和頻率有關。西方有句諺語:「早餐要吃得像國王,午餐要吃得像王子,晚餐要吃得像乞丐。」說的正是早餐的重要性。吃早餐不但有益健康,也能幫助減肥。經常不吃早餐的人肥胖風險高4.5倍麻省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Medical School)曾經就飲食習慣和肥胖之間的關係,找來499名參與者進行為期1年的研究,結果發現早上跳過早餐的人,跟肥胖有著顯著的相關。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受測期的75%都沒有吃早餐),比起固定會吃早餐的人(受測期的95%都有吃早餐),肥胖風險高出4.5倍。為什麼不吃早餐容易導致肥胖?人體在早上開始啟動新陳代謝,這時候吃進的熱量,比較容易消耗掉。不吃早餐的人,為了維持所需基本熱量,晚上會比較容易飢餓,甚至還會吃宵夜;然而,人體在晚上是處於休息狀態,很多有助消耗熱量的內分泌都會減少,這時候吃進的熱量,或是不容易消耗,或是不為細胞所吸收,更容易積存在體內,形成肥胖。少量多餐可以降低肥胖機率不過,除了要吃早餐,吃對早餐也很重要,最好選擇低GI的食物,含糖量低、纖維含量高、消化速度較緩慢,攝取後的血糖濃度波動小,不容易產生飢餓感,下一餐就不會想吃更多。這項研究同時也發現,少量多餐(每天吃超過4次或以上)的人比一天只吃3餐或以下者,少了45%的肥胖機率。原因是,一天內用餐次數如果很少,通常一次會吃很多,引起胰島素快速增加,導致血糖以脂肪形式儲存。吃太快容易發胖另外,進食速度太快,也是促成肥胖的隱憂。那是因為當我們在進食時,大腦是需要時間來接受「吃飽了」的訊息;吃太快時,當大腦還來不及反應,我們就已經吃過量了,當然就可能發胖。美國羅德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教授凱瑟琳.曼蓮森(Kathleen Melanson),曾比較吃飯速度不同的人吃東西的量,結果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每分鐘會吃下約88克的食物,中等速度的人每分鐘可吃下約71克,而吃飯速度慢的人每分鐘只能吃下約57克。吃東西越快的人發胖機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曾經刊登一篇日本的研究,指出吃東西愈快或是一定要吃到飽才停止的人,發胖的機率要比正常人高出3倍之多。要放慢進食的速度,最好的方式,就是細嚼慢嚥。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研究也印證了,如果將每次咀嚼的次數提高為平時習慣的兩倍,隨著吃東西的時間延長,大腦真的有充分時間可以感應到「吃飽了」,食量就會比平常減少15%。細嚼慢嚥可以讓人不會吃進過量的熱量另一個日本的研究,則是針對一群平均用餐時間為17分又12秒的人,在使用節拍器計算的方式下,咀嚼次數每分鐘增加到88次,用餐時間比平常增加將近1倍,而他們所攝取的平均食量,從693克降到528克。進食時,不但要慢慢的吃,還要細細的咀嚼,這樣不但能夠充分感受食物的風味,還能增加飽足感,讓人不會吃進過量的食物與熱量,降低肥胖的機率。(本文摘自/肥胖和你想的不一樣/天下文化) 

動過白內障手術 眼睛更要注重防曬!

動過白內障手術 眼睛更要注重防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長時間接受陽光、紫外線,白內障容易提早報到。不過就算動過白內障手術,眼睛還是要記得防曬。怡仁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何元輝表示,年齡老化是白內障最大風險因子,而長時間接觸紫外線,也會誘發白內障,不只白內障,紫外線也會傷害眼睛黃斑部,因此即使動過白內障手術,平常還是要戴太陽眼鏡,為眼睛防曬。 白內障年輕化 保護眼睛很重要何元輝醫師分析,紫外線會引起氧化作用,導致水晶體蛋白質變性,長時間下來,水晶體就會變黃、變白,光線傳遞減弱,自然就影響視力、看東西。白內障種類中,以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其他像高度近視、糖尿病、抽菸、酗酒、虹彩炎、不當使用類固醇等藥物,都可能讓白內障提早出現。 由於現代人常使用3C產品,高度近視患者越來越多,連帶白內障也有年輕化趨勢。何元輝醫師指出,接受白內障手術患者過去多為50、60歲以上年長者,現在也會看到一些30、40歲病例,有的人是外傷造成,因此眼鏡保護很重要。 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達95% 傷口不超過0.3公分有關白內障治療方面,何元輝醫師說,目前白內障手術多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併人工水晶體植入術」,成功率達95%,且傷口不超過0.3公分,只要局部麻醉即可,恢復期也縮短許多。 人工水晶體選擇多樣化此外,現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也很多樣化,健保所給付的是球面人工水晶體,這類人工水晶體可以有效改善一般視力,不過會因為球面偏差造成視覺品質下降,尤其影響晚上開車。另外,也有各式自費非球面人工水晶體可供選擇,有些人工水晶體可以過濾藍光,避免藍光傷害視網膜,也有人工水晶體可以同時改善散光問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則可減少對老花眼鏡的依賴,民眾可以視個人不同需求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手術後 眼睛還是要做好防曬何元輝醫師也提醒,民眾接受白內障手術後,要盡量避免感染,平常也要用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接受手術後,暫時不要憋氣、用力抬重物,也要避免風沙進入眼睛。遵照醫囑用藥,更能有效減少相關併發症風險。 (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嘉市國一女可免費接種

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嘉市國一女可免費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防癌先鋒在嘉義!子宮頸癌防治至關重要,根據國健署資料,子宮頸癌是國內女性10大癌症死因,台灣平均每日約有2名女性被子宮頸癌奪走性命。嘉義市領先全國推動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可為市內1500多位的國一女生免費接種。接種2劑子宮頸癌疫苗 節省約一萬元嘉義市長涂醒哲表示,目前全國已有8縣市實施為國一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嘉義市採用九價子宮頸癌(HPV)疫苗,預防更多種台灣特有型HPV型別,國一女生預計接種2劑子宮頸癌疫苗,也幫每個家庭節省約一萬元的支出。涂醒哲市長強調,約有99.7%子宮頸癌患者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所致,是目前唯一可用疫苗來預防的癌症。媽媽要定期做子抹檢查,女兒更要從青少年時期預防。九價子宮頸癌疫苗 可涵蓋9種型別的子宮頸癌疫苗嘉義市衛生局指出,市面上共有3種子宮頸癌疫苗,二價、四價、九價,前兩種用於預防HPV16、18、6、11型HPV病毒;但根據研究發現,在台灣子宮頸癌之病患切片中,高達44%病人HPV病毒帶有第52型或58型的高致癌型。顯示子宮頸癌的防治,只預防第16及18型HPV病毒已不足夠。嘉義市率先採用的九價子宮頸癌疫苗,可涵蓋9種型別的子宮頸癌疫苗,目前唯一能涵蓋台灣特有型HPV病毒(第52及58型) ,且能產生對應之專一性抗體,對疫苗所涵蓋之型別提供直接保護,將子宮頸癌的防護力由過去7成提升至9成,提供更全面的防護。衛生局表示,嘉義市連續5年推動國一女生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政策,獲得家長熱烈迴響及支持,政策滿意度高達98%。本次提供的九價子宮頸疫苗需分二劑接種,5月起接種第一劑,第二劑於第一劑接種後6個月接種。

愛公益/《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全台巡迴公益活動

愛公益/《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全台巡迴公益活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全台巡迴公益活動正式開跑!展開一場尋路療傷之旅!悲傷,需要出口;創傷,來自父母多年的漠視。在遭受遺棄、孤獨、侵犯、生病之後,看她如何依循內在聲音的引導發現療癒的可能?曲折的人生經歷是上天送給稀尹的禮物,提筆寫下生命故事,並用自己的生命故事來拋磚引玉。期望槓桿更多的資源,讓這份愛一直延續下去。   【 活動目的】 希望藉由義賣書籍所得散播愛的聯動力,邀集各界願意一同共襄盛舉的朋友們,一起去盡一份心力,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讓愛延續。 【活動宗旨】 《迷路回家》這本書不只是故事,而是赤裸裸的自我剖白,「生命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既然活著,總要留下一點什麼?」藉由作者蔡稀尹小姐的分享,歷經性侵、背叛、遺棄、失婚的創傷,身體的不堪負荷,得了末期淋巴癌等的生命故事,希望鼓舞更多人能走出陰霾。以以自身為出發點,蔡稀尹希望能結合各界的力量,用本書拋磚引玉,串聯愛的力量,一起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盡一分心力。 【活動內容】 作家 蔡稀尹小姐於會場分享生命故事,並與台下觀眾進行互動,現場會有首刷100本蓋有金色鋼印的限量紀念版,歡迎民眾認購書籍,賣出所得將全數捐贈給公益慈善團體,希望把這份愛的力量延續下去。 ************************************************************************** 【活動資訊】 【高雄場】 ◎時間:2017年6月5日(一) 下午14:00~16:00 ◎地點:高雄美術館園區HH大樓台灣館一樓 (高雄市鼓山區中華一路866號) ◎講者:蔡稀尹(正能量代言人) 【台中場】 ◎時間:2017年6月22日(四) 下午16:00~17:30 ◎地點:台中金典酒店 (台中市西區健行路1049號) ◎講者:蔡稀尹(正能量代言人)

穿內衣肩膀卡卡 震波治療助改善

穿內衣肩膀卡卡 震波治療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許多媽媽們忙著收拾厚重棉被,南投一名白小姐在搬運厚重棉被的過程中導致右肩疼痛難耐,後來甚至影響到生活,連簡單的穿內衣、梳頭、也無法將手抬高晾衣物。就診後診斷為慢性旋轉肌肌腱炎,在醫師詳細解說各種治療方式的優缺點後,白小姐選擇體外震波治療,現疼痛感已大幅減低,日常生活也恢復正常。長期肌肉骨骼系統疼痛 體外震波安全舒緩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對於長期肌肉骨骼系統疼痛,經民俗療法、針灸、藥物治療及復健治療無法改善的病患而言,體外震波治療可以提供一個安全又有效的治療選擇。震波治療的原理是利用震波治療儀器在短時間聚集壓力聲波,透過介質將能量傳遞到人體組織促使微血管新生,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的功能,使症狀獲得舒緩。治療後4至6週內應避免劇烈運動體外震波治療每次約15-20 分鐘,每週1次,一次療程需接受3次治療。過程中會有些許疼痛,隨著治療時間疼痛會漸漸減輕。周建文主任表示組織需要時間恢復與再生,因此治療後4至6週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多休息、保持耐心,等待組織復原與症狀的消失。有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患者可至醫院與醫師進行討論、聽取專業建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除震波治療,周建文主任還提醒民眾,平常避免做出容易導致傷害的錯誤姿勢及生活習慣,再加上物理治療師教導的運動治療,強化自身的肌肉骨骼系統才是避免復發的最重要因素。

糯米換黑米 一顆粽可減200大卡

糯米換黑米 一顆粽可減200大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要到了!針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粽子,如何吃得健康又無負擔呢?選用「米中之王」黑米入粽,搭配新鮮、天然食材「黑米養身粽」一顆只有300大卡,比起傳統肉粽不但有抗氧化、花青素的營養價值,讓民眾在端午節也能健康吃粽無負擔。 黑米比糯米含有更多的花青素與膳食纖維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古晉瑜表示,黑米養身粽一顆僅300大卡。特別選用的黑米,號稱「米中之王」,比一般糯米含有更多的花青素與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B12。維生素E、維生素B12不但對於心血管保護及抗氧化很有幫助,搭配圓糯米更能讓高纖的黑米平衡口感。內餡則搭配天然食材,猴頭菇、鈕扣菇、栗子等,記得也要以「滷」取代「炒」的烹調方式,減少油脂的攝取,完成高抗氧化、豐富花青素、高纖維及優質蛋白質的營養素粽。 甜鹼粽、鹹肉粽都要適量攝取古晉瑜營養師表示,市面上的粽子選擇性多,別小看了粽子驚人的熱量,一顆普通份量的粽子,常見內餡有肥滋滋的「滷肉」、蛋黃,熱量就逼近500大卡,即使是甜鹼粽,當作甜點吃也要注意熱量攝取。古晉瑜營養師提醒,粽子一天以一顆為上限,搭配蔬果類食用,增加纖維質含量的攝取。

神奇!經常賞鳥可降憂鬱機率

神奇!經常賞鳥可降憂鬱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多接近大自然,真的可以舒緩憂鬱情緒!根據一篇2017年2月發表於《今日醫療新聞》的研究指出,經常觀賞鳥類、灌木及樹的人較不易感到壓力、焦慮及罹患憂鬱症。憂鬱情緒的釋放與人鳥互動有關英國艾希特大學、鳥類學信託基金會及昆士蘭大學聯合進行的研究,發現無論參與者住在都市或是綠意盎然的郊區,只要於住家附近看到鳥、灌木及樹就有益心理健康,即使在控制了貧困社區、家庭收入、年齡和廣泛的其他社會人口因素等變項之後,鳥類,灌木及樹與更健康的心理狀態之間仍存在正相關。前一週較少外出的人較容易有焦慮和憂鬱的現象,其中憂鬱、焦慮和壓力水平與參與者下午時段看到的鳥類數量有關,研究者認為,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與鳥的種類無關,而是人鳥之間的互動。想要健康心理一定要多接近大自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該研究有趣的發現是,不論鳥或花草樹木的種類,都一樣可以紓解壓力、焦慮和憂鬱。這也提醒我們如果想要健康的心理,一定要多多接近大自然。個人也可以透過綠化居住環境也可增進接近大自然的機會。多到郊外走走  改善精神心理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篇研究提醒我們應多找機會接近大自然或自行創造綠色環境。可以利用頂樓、陽台種一些花草植物,戶外玩耍時也避免刻意安排戶外踏青以致在忙碌生活中形成另一種壓力。研究發現,較少外出的人容易有焦慮、憂鬱情緒的現象,她說明憂鬱或憂鬱症患者,常常對很多事物提不起勁、不太想動,此時身旁的家人或朋友更可主動積極邀請,讓他們陪伴自己到郊外走走,看看自然環境中的鳥與樹,精神心理狀態也能得到改善。 

小腿長水泡 自行擦藥竟致敗血症!

小腿長水泡 自行擦藥竟致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黃姓退休女教師因為免疫系統差,1年多前的某天突然感到天氣特別冷,發現小腿莫名長出1顆小水泡,原本不會痛也不會癢,沒想到到了晚上水泡突然腫得比10塊錢硬幣還大,患者擔心雙腳被截肢,卻堅持不使用健保卡只願求助藥局或中醫偏方,前後換了5條藥膏卻都不見傷口復原,反而越來越嚴重,直到傷口潰爛變為敗血症,經水刀清創手術,傷口漸漸復原才免於截肢風險。擔心截肢自行拿藥治療都沒有改善黃姓患者表示,1年多前病發時只以為自己又犯了腳氣症,於是自行找藥局藥劑師開藥,前後擦了5條治療皮膚炎的藥膏都沒改善,下肢皮膚反黑,傷口也越來越嚴重,即使家人要求她前往醫院求診,患者也非常堅持不願到院治療,加上自己本身就不愛出門,退休後更少外出機會,因為擔心醫師建議截肢,患者寧願擦藥膏也不想到醫院治療。清創水刀手術可以調控深度 不會切割到其他皮層豐原醫院傷口照護科主任陳明澤表示,黃姓患者因免疫系統不佳導致莫名水泡出現,患者因擔心截肢自行拿藥反而延誤就醫導致出現敗血症。若患者能盡早就醫,傷口就能及時治療,不至於雙腿潰爛,甚至出現嚴重敗血症。陳明澤主任表示,一般使用手術刀清創,很難控制清創的力道,「清創水刀手術」可以調控清創的深度,比較不會在清創時切割到下面的皮層,經治療後,患者傷口漸漸復癒,也免於患者擔憂的截肢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