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幫寶寶洗澡 掌握6原則最安心

幫寶寶洗澡 掌握6原則最安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每天洗一次澡為佳/嬰兒每天洗一次澡最為適當,不過夏天因為流汗過多,可以幫寶寶洗1~2次。2) 如果健康狀況不好應避免洗澡/萬一寶寶出現感冒或皮膚濕疹,則應該避免洗澡。此外,寶寶哭過或哺乳後,不要馬上幫他洗澡,應該間隔一段時間再洗。3) 沐浴的適當時間為5~10分鐘/在水中太久,寶寶的皮膚角質層會脫落,引起一些皮膚問題。即使寶寶再怎麼喜歡水,也應該將時間控制在5~10分鐘左右。此外,因為小嬰兒對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所以最好避免在清晨或在晚上幫他洗澡,最好選擇在溫暖的時段為寶貝洗澡。4) 室內溫度保持在20~25℃,水溫38~40℃/被水浸濕的狀態下如果被寒風吹著,很容易患上感冒,因此即使是夏季也一定要關上出入的門再幫寶寶洗澡。將室內溫度保持在20~25℃最為適當,水溫控制在38~40℃左右,當媽媽利用手肘來測量水溫時,既不感到太熱也不感到太冷的狀態最合適。當小寶貝和大人一起洗澡時,在進入浴室之前應該在浴缸裡沖入熱水,使室內溫度升高。5) 使用嬰兒沐浴用品/未滿一歲的小娃娃在浴盆裡洗澡會非常方便。應該選擇不深和底部防滑的嬰兒浴盆。如果媽媽是獨自幫寶寶洗澡,最好使用沐浴鞦韆。將沐浴鞦韆架在浴盆裡,可以讓寶寶躺著方便洗澡。6) 提前準備好尿布和衣服/在接洗澡水的時候,可以一邊將孩子要更換的衣服和尿布按照順序展開放在房間的地板上,在準備好大毛巾、乳液、爽身粉等物品放在一旁。(本文摘自/坐月子體質調教聖經/台灣廣廈出版)

懷孕前三個月 這七樣食物要小心吃!

懷孕前三個月 這七樣食物要小心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孕期0到3個月階段的孕媽咪,不要任意吃補品,尤其人參、鹿茸等中藥材!NG食物1)油條/油條含有明礬,明礬是含鋁的無機物,對大腦是非常不好的食物,產婦吃下後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大腦中,所以一定要避吃。NG食物2)酸性食物/過多的酸性食物及飲料會誘發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胎兒畸形,如過多的肉食、精製糖,少吃為妙!NG食物3)茶與咖啡/含咖啡因的食物具有興奮作用,食用過多會刺激胎動增加,甚至影響生長發育。據統計,孕媽咪每天喝下5杯紅茶會使新生兒體重減輕,而且茶葉中的鞣酸會和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形成一種無法吸收的化合物,不利於媽媽們對鐵的吸收,影響造血功能。媽咪在懷孕初期,即3個月內,應避免攝取咖啡因。美國醫學雜誌曾指出,懷孕婦女喝下過量咖啡,胎死腹中的機率將會增加;而醫學研究結果也顯示,咖啡因對胎兒腦部發育亦有不當的影響,可能造成胎兒癲癇。NG食物4)糖/甜食可以改善情緒,但吃下過多的糖容易胃寒嘔酸水,還有發胖之虞。而且過量糖分會消耗母體的鈣質,當母體鈣不足相對就是不利胎兒的牙胚生長,將來會影響乳牙發育,抗齲的能力也會下降,因此甜食請適可而止。NG食物5)動物肝臟/數年前即有論文發表指出,妊娠前期食用動物肝臟有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因此建議要補充維生素A、D者,可用紅蘿蔔取代。NG食物6)過敏性食物/一般人想到過敏,腦中可能會浮現皮膚有蕁麻疹、濕疹等等畫面,其實過敏的現象還會反應在呼吸道及消化功能上,例如頭暈、胸悶、氣喘或消化道的噁心、嘔吐、腹瀉。當過敏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後,在母體會產生一系列的過敏反應,隨反應而產生的毒素會透過胎盤進入胎兒的血液循環,以致妨礙胎兒的成長發育;甚或依發育時序的不同,對器官的生成會有不良的影響。NG食物7)補品/很多婆婆媽媽們以為,孕婦吃補品對胎兒好,因此總會自行買藥材來燉補。其實,熱性的補品對準媽媽及寶寶造成的壞處大於好處,特別是以下中藥材:•  人參(紅參)需慎用/人參是大補元氣的藥材,懷孕婦女吃多了或是經常服用,反而會氣盛陰耗、陰虛火旺,也就是「氣有餘而陰不足」。「氣有餘」就變成火氣,因此孕婦吃太多人參,反而會讓初期孕吐更嚴重,或是發生水腫;對患有高血壓的人更具有危險性,容易發生陰道出血或流產。•  溫熱壯陽之品/例如鹿茸、核桃、補藥酒或甜酒釀、酒等等,這些溫熱之物易生內熱而傷陰,除非有醫師指導方可服用。•  山楂/雖然它是非常普遍的保健食品,尤其初孕之時大部分女性都喜食酸甜,但要注意,山楂會促進子宮的收縮,恐有使人流產疑慮。(本文摘自/坐月子體質調教聖經/台灣廣廈出版)

驚!越老越容易發胖 8招提升代謝率

驚!越老越容易發胖 8招提升代謝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新陳代謝是減重關鍵,常有人報抱怨自己新陳代謝不好,吃很少體重卻不降反升。楊智堯醫師表示,人類的新陳代謝率從25~30歲開始就會逐年下降,影響有多大? 舉例來說,要維持正常身體機能,50公斤女性每天身體需要的熱量,在30歲時約需1200大卡,到了40歲時因為代謝率下降可能只需1100大卡。如果食量不變又沒運動,等於每天多累積100大卡,77天身上就會多一公斤的脂肪(7700大卡等於1公斤脂肪)。所以,如何提升代謝率是絕對是減重的關鍵因素。 8招提升代謝率楊智堯醫師表示,提升代謝率從日常生活開始,如何提升代謝率是減重過程一定會遇到的問題 ,從早上起床開始做吧。提供以下8招供大家參考:1)多喝水 /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能加速整個晚上累積的代謝廢物排出來,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一般建議每天每公斤體重約需30~40 CC水分,視個別情況調整,活動量大的人就要攝取更多。 2)吃早餐 /吃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不但可以更有活力,最重要的是活絡一整天的新陳代謝。均衡的早餐要有醣類,足夠的纖維,以及蛋白質,缺一不可。 3)維生素B群 /研究證實,維生素B群是維持體內新陳代謝的重要因子,若飲食不均衡就容易缺乏,所以建議每天補充一顆維生素B群。 4)來杯咖啡或綠茶 /咖啡或是綠茶裡的成分如咖啡因、兒茶素、茶多酚等,能夠幫助脂肪代謝,還能加速水分代謝達到利尿的作用,也能增加肌肉工作的效率,對於提升整體代謝有所幫助,建議選擇無糖的咖啡或是綠茶。 5)多做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一般建議的333就是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次/每分鐘。運動後還會有一段”後熱效應”,就是運動後代謝率的增加會持續一段時間。可以把運動融入生活中,例如不坐電梯爬樓梯,騎腳踏車上下班…等。 6)重力訓練 /重力訓練的目的就是增加身體肌肉的比例,肌肉組織的代謝能力是脂肪組織的5~7倍,所以肌肉越多代謝越好。人體過了30歲後肌肉會逐漸流失,當然代謝也會跟著下降,因此,利用重力訓練來維持肌肉強度耐力就能夠提升代謝率。 7)泡個熱水澡/ 睡前泡個熱水澡,能讓一整天緊繃的肌肉放鬆,促進全身循環,加速心跳,幫助出汗,加強整體代謝。建議每泡3~5分鐘要休息5~10分鐘,3~5個循環即可。要注意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須視情況調整減量。 8)早點睡個好覺 /睡眠的質與量都關係到隔天的新陳代謝,熬夜或是睡眠不足的人不但代謝下降,食慾會增加也容易水腫。一般建議晚上12點前一定要就寢,睡足6~8個小時。 

端午太放粽 「三高一低」保胃穩血糖

端午太放粽 「三高一低」保胃穩血糖

(優活健康網/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你打算吃幾顆粽子?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劉珍芳分享,她也會吃粽子應景,尤其特愛鹹粽,但絕不會一人獨享,最健康的吃法是搭配2道蔬菜,解膩又能補充膳食纖維;餐後再吃奇異果、鳳梨等富含酵素的水果,就能遠離腹脹的不舒服。一顆粽子熱量600大卡 食材難消化劉珍芳主任觀察發現,市售粽子種類五花八門,一顆熱量約200至600大卡,尤其是鹹粽,一顆熱量更是幾乎都超過500大卡。大部分以糯米為主食材,為黏性較高的支鏈澱粉,再搭配五花肉、鹹蛋黃、花生等高蛋白質、高膽固醇、高油脂的餡料,食物停留在胃部時間增長,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脹氣等腸胃道症狀。粽子高升糖指數 三高患者小心粽子吃過量容易腸胃不適外,劉珍芳主任說明,粽子為高升糖指數、低膳食纖維食物,吃下肚2小時內恐有血糖飆高的情形,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切記適量,以免增加身體負擔。吃粽配低GI蔬果最健康如何吃粽才健康呢?劉珍芳主任認為,享用粽子時最好額外搭配蔬菜、水果,低GI的蔬果搭配澱粉食物吃能助血糖穩定,例如當季的絲瓜、竹筍、小黃瓜、空心菜等葉菜類,都是不錯的選擇;低GI水果建議如芭樂、番茄、奇異果,以黃色的奇異果為例,其GI值僅為38,為低GI水果好選擇,而鮮甜多汁的口感,也能緩解油膩,不論餐前、餐後吃都很適合。建議多攝取高纖、高酵素、高營養蔬果劉珍芳主任強調,蔬果類中富含膳食纖維,幫助腸道好菌多更多,能夠刺激腸胃蠕動、軟化糞便,進而改善便秘問題;她也建議多吃富含天然酵素的水果,能幫助胃部食物消化,例如木瓜、奇異果、鳳梨,水果酵素可以促進分解蛋白質,並提高蛋白質的吸收,並加速胃部排空的時間,減少食用高蛋白食物後的腹脹感,改善消化道不適的症狀。不少家庭端午節餐餐吃粽,單一飲食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建議多吃營養密度高的蔬果,以補充維生素C等各類營養素,緩解夏日疲勞症候群,提高身心能量。以奇異果為例,營養密度是蘋果的6至10倍,維生素C含量更是柳橙的1.5至3倍。劉珍芳主任建議,掌握「三高一低」飲食新原則,多吃「高纖、高酵素、高營養、低GI」蔬果,端午吃粽好安心,身心健康又快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擋不住的購物慾 5招助解決

擋不住的購物慾 5招助解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失心瘋購物真的是病!29歲李先生10年前嚴重型憂鬱症發作,向銀行貸款20萬元購買軟式飛鏢機,事後負債無法償還,今年2月購買單片500元的CD多達20多片。此外,對於高達數萬元的衣物也在無法克制的狀況下刷卡購買。因重度憂鬱症強迫性購物而住院治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及認知心理治療後,憂鬱症狀及購物慾皆已改善。購物狂盛行率約為2-8% 其中95%為女性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胡銘傳表示,強迫性購物或俗稱購物狂(Compulsive buying)的盛行率約為2-8%,其中95%為女性。許多研究發現強迫性購買常發生於患者負面情緒時所產生的衝動,購買超過自己能力所能負擔的物品,該物品往往並非所需,而購物後即產生罪惡感、愧疚、迷惘或心情低落。此疾患常發生於女性、物質主義者及低自尊者。可能與生物、心理及社會因素相關聯,例如神經傳遞物質異常、幼年時期物慾經驗、低自尊心、過度物質主義、完美主義或社會風氣趨使有關。5認知行為治療可克服衝動購物強迫性購物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尤其是「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對某些強迫性購物有控制效果;除藥物之外,認知行為治療亦具有療效。以下行為規範有助於克服購物衝動,減少消費行為:1) 將自己想買的物品以紙筆詳細列出,分析該物品是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或「絕對需要的」。2) 接著要詳細考慮自己是否已有相同或類似的物品,以免重複購買的情形發生。3) 避免在百貨公司或商場特價、週年慶等時段逛街。避免支票或信用卡隨身。如果無法自制,可將全部信用卡交給家人,或予以剪斷停辦。4) 讓家人或親近的朋友知道你有購物狂的行為,逛街時如果有購物衝動,可立刻聯絡家人或好友,請他們提供意見。5) 培養有意義的興趣、嗜好,轉移注意力,如看書、運動、聽音樂。

吃太甜沒感覺 恐增38%「心病」風險

吃太甜沒感覺 恐增38%「心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有計算過自己一天吃進多少含糖食物嗎?民眾對酒癮、菸癮尚有戒心,但對「糖上癮」卻極為無知的隱憂,根據「102-103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有89.9%國中生、85.3%高中學生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近日甚至連24小時超商都加入手搖飲服務,這些餐飲模式已經滲透入每個人的生活及家庭,更讓身體長期累積了不少糖的負擔。每人每天攝取的游離糖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含糖飲料不僅不能消暑,還會攝取過多熱量及游離糖(free sugar),造成體重增加,更影響身體健康。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營養暨膳食供膳中心營養師林佳姿表示,游離糖是指被「額外添加」至食品中的單糖、雙糖,及蜂蜜、糖漿、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5年3月4日發佈「Guideline: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每人每天攝取的游離糖〈額外添加的糖〉,不應超過攝取總熱量的10%,更建議能低於5%。舉例60公斤男性,每天熱量需求1800大卡,每日游離糖攝取不超過22.5公克(1800Í5%=22.5)。2歲幼兒到青少年階段的兒童攝取醣類不應超過25公克《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每天攝取的熱量當中,如果有17%~21%的熱量來自於飲食中另外添加的糖,比起只有8%的熱量來自於額外糖分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增加了38%。另外,美國心臟醫學會更建議2歲幼兒到青少年階段的兒童,每天額外攝取的精製糖,不超過25公克,2歲以下則完全禁止糖的攝取。糖除了對健康有害,更可怕的是對「糖上癮」的飲食行為,2016出版的「我們正在冒險」一書,作者描述女兒及先生施行的「戒糖報告」,說明不吃甜食後大腦所歷經的掙扎與變化進而影響情緒反應,顯示人體對糖會有上癮現象。學會營養標示、養成減糖飲食習慣含糖飲料引發的健康問題早引起世界各國重視,許多國家分別制定含糖飲料稅,或校園周邊禁售高熱量低營養價值食品等規範以進行管制。除了政府制定法律,更重要是由自身做起,學會營養標示、養成減糖飲食習慣、由天然食物尋找糖份等飲食技巧,將可以幫助自己減糖、找回健康。

精神病患照顧者極限 出現三症狀要注意!

精神病患照顧者極限 出現三症狀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幾天前高雄發生哥哥殺死慢性精神病患妹妹事件,醫師提醒,連續假期容易產生家庭長期照顧者心身耗竭而引發衝突,端午節連續4天假期,宜多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支持與喘息空間,並應尋求各類資源,協助照顧者,避免心力交瘁,讓愛與照顧得以延續。負面情緒不能適時消解會越積越滿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老年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每一位照顧者的背後都有承擔不了的愛,照顧身心障礙的家人,等於所有生活事項都圍繞著對方打轉,久了難免疲累、挫折,生了氣以後又自責,如果這些負面情緒不能適時消解,便會越積越滿,累積至某天突然爆炸。沈政男醫師表示,精神病患家屬的壓力與辛酸更大,許多家屬不願讓鄰居親友知道家裡有精神病患,寧願自己承擔。而許多精神病患大都缺乏病識感,家屬光要讓其就醫,就經常傷透腦筋。慢性精神病患可由國家接手照顧最後,若精神病症狀控制不良,還須擔心暴力攻擊的危險。當父母漸漸年邁,那些精神病子女不只沒有長大獨立,反而因為自我照顧與社會功能持續退化,更需要他人照顧。沈政男醫師表示,精神病患家屬如果發覺自己已經瀕臨照顧極限,有以下的狀況就要求助:1) 不動就對被照顧者發脾氣,甚至暴怒或出手打被照顧者。2) 心力交瘁、憂鬱沮喪持續超過2個禮拜。3) 失眠、胃口不佳、容易緊張擔心。精神病患可以尋求的照顧資源不少,沈政男醫師表示,對於無法自理生活,而且父母都已過世的慢性精神病患,可以向縣市政府社會處申請進住精神護理之家,低收入之重度精神病人可向衛生局申請公費養護床,由國家接手照顧責任,讓愛繼續延續下去

新藥12周有效 C肝絕跡指日可待

新藥12周有效 C肝絕跡指日可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0歲的王太太因腹瀉至醫院就診,意外診斷出罹患慢性C型肝炎,已經進展到肝硬化,並出現脾臟腫大及血球低下的現象。受限於血球低下無法接受傳統、健保給付的干擾素合併雷巴威靈治療。經過與醫師討論後,選擇近年問世的全口服C肝新藥,療效顯著,僅服用一週病毒量驟降,經過12周治療,順利戰勝C肝。急性C肝60%~85%會演變為慢性C型肝炎全世界約有3%,約1億7,000萬人為C型肝炎帶原者。在台灣成人盛行率4%,約有30萬至60萬人感染帶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張智皓表示,感染急性C型肝炎患者中,有15%~40%的機會自我痊癒,60%~85%的感染者會演變為慢性C型肝炎,其中20%可能在20年後轉為肝硬化,進入肝硬化階段後,每年約有1%~4%的患者會變成肝癌。張智皓醫師指出,肝炎、肝硬化、肝癌,即大家所熟知的肝癌三部曲。如何在肝炎階段阻斷病程進展成為國家共衛政策制定的重要課題。傳統干擾素合併雷巴威靈療法療效不錯,但受限於副作用較明顯,許多病患為之卻步。拜近年新藥研發的進展,數種純口服、高治癒率、低副作用的C肝新藥陸續上市。無奈新藥的價格昂貴,許多病患仍無緣接受治療。效果高達95%以上 療程最短可縮短為12週WHO 2015年「格拉斯哥宣言」明確列出2030年前要減少90%慢性B型和C型肝炎的新病例、減少65% B型和C型肝炎導致的死亡數,以及慢性B型和C型肝炎感染且適合治療者的治療率達80%的目標。衛服部於今年1月24日開放病毒基因型第一型的慢性C型肝炎、曾使用過干擾素併用雷巴威林治療失敗且肝纖維化程度為F3(含)以上者全額給付使用C肝新藥,到5/15更進一步開放只要F3(含)以上的肝纖維化程度,且無肝功能代償不全的患者即可提出申請。張智皓說,口服新藥的治療效果高達95%以上,療程最短可縮短為12週,對於從前因副作用而對治療為之卻步的病患來說,實在沒理由不積極接受治療。日後若能開放擴及所有C肝患者,預估C肝絕跡指日可待。

長期服用痛風藥 預防「心病」效果好

長期服用痛風藥 預防「心病」效果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用藥物降低尿酸,能降低心血管病變發生機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選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自2001年~2008年間資料,共3萬6,499位診斷出痛風而且有吃降尿酸藥物的病患,和1萬6,194位有痛風但沒有吃降尿酸藥物的病患來進行研究分析。資料顯示,以一般降尿酸劑量的藥物治療,當劑量增加或時間吃得較久時,心血管疾病就能達到顯著降低,當劑量越大或服用越久,心血管疾病預防效果更明顯。以台灣目前現有的2種降尿酸藥物來分析,Allopurinol比benzbromarone效果來得好。心血管病變與痛風關連有3個可能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江碩儒表示,痛風是尿酸過高導致尿酸結晶成痛風石,沉積在關節而引起關節疼痛。這幾年的研究統計顯示,痛風患者有心血管病變的比例較高,而有心血管病變的患者有痛風情形也不在少數。但是,2個疾病的關聯性有3個可能:1)    有痛風的患者多肥胖、高膽固醇、高血脂,而這些也都是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原因。2)    普林存在於很多食物中,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尿酸。因此痛風的人要少吃高普林食物。然而,普林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不穩定的自由基」,自由基在體內會攻擊血管內皮細胞而引發血管病變。3)    尿酸結晶在血管內會引起血管發炎反應,而血管發炎可能會引發血管狹窄甚至阻塞。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定期追蹤病控制尿酸值雖然研究顯示,高劑量或足夠治療時間的降尿酸藥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降尿酸藥物所引發的副作用也需要特別小心留意。江碩儒醫師強調,痛風發作不可小覷,為了健康應積極治療避免同時引發心血管疾病,而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追蹤並控制尿酸值,也要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高普林食物而誘發痛風。

養生粽藏危機?5大族群要注意

養生粽藏危機?5大族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傳統肉粽潛藏高熱量、高油脂、高膽固醇的危機,更容易熱量爆表、增加體重、消化不良,養生健康粽標榜少油健康,然而養生粽真的適合每個人嗎?特殊族群應該謹慎選擇養生粽,才能在滿足口腹之慾之餘兼顧美味健康,以下5大族群要注意:1) 腎臟病患者 /烏日林新醫院營養師林宜德表示,不少健康養生粽將糯米換為含糙米、燕麥的五穀米,對腎臟病患者來說會造成極大的負擔。原因是五穀米含有高磷、高鉀,對於腎功能代謝不佳的民眾,容易在體內累積過多的磷,如此一來容易導致血管硬化,甚至是心肌梗塞,反而影響健康。2) 最近進行腸胃手術的人 /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魏宏宇表示,近期有進行腸胃手術的人,術後調理階段建議採取多日低渣飲食,這時如果食用傳統肉粽,或者膳食纖維偏高的五穀粽,反而會造成腸胃負擔,對術後復原無幫助,建議這類族群的民眾,與家人一同歡慶端午佳節時,別忘了還是要忌口,不吃粽子為宜。3) 消化功能不好者 /傳統粽子內的糯米因黏性高,容易產生脹氣、消化變慢,而五榖健康粽因屬粗纖維,對於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會造成腸胃不適。傳統粽子為追求美味包有高脂、高鹽的內餡,也會降低腸胃的消化速度,刺激更多胃酸分泌,反而造成胃潰瘍。建議一餐吃一顆粽子為限,食用時細嚼慢嚥避免消化不良。4) 尿酸高或痛風者 /健康粽的食材選擇上會建議將五花肉換成瘦肉或海鮮,但對於尿酸高或痛風患者,食用干貝、鮑魚或花枝等高普林食材,可能造成尿酸升高,建議在食用肉粽時,應盡量避開這些地雷食物,以免引起痛風發作。 5) 糖尿病患者 /對於糖尿病患者若是食用一般糯米包的粽子,容易造成血糖飆高,可食用由五穀雜糧米製成的粽子,建議一餐不超過一顆為限,但糖尿病患者若有合併腎病變,則不適合食用五穀養生粽;另外熱量低的鹼粽,糖尿病患者建議少沾糖食用,並適量攝取,避免血糖控制不佳。淺嚐搭配蔬菜一起食用魏宏宇主任建議,家中包的肉粽可酌量控制鹽份及油脂,若為外面購入的肉粽則要適量食用,可採分食的方式淺嚐即止,同時可搭配蔬菜一起食用,有助於營養均衡。飯後吃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如鳳梨、木瓜、香蕉、奇異果,幫助消化又能促進腸胃蠕動。享用完粽子搭配散步、適度運動,歡度佳節之餘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