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懶人保養報你知!即食燕窩即時美麗

懶人保養報你知!即食燕窩即時美麗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忙碌的上班族勞累一整天,下了班回到家也懶得再抹瓶瓶罐罐,這時快速的懶人保養法就顯得相當重要,不用花時間烹煮,直接開封就可食用的即食燕窩十分方便,能輕鬆補足每天身體所需的營養。即食燕窩 保養與健康一次到位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上班族大多是外食族,可能經常攝取到不健康的蛋白質,即食燕窩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燕窩也富含「EGF物質(表皮成長因子)」、膠原蛋白、玻尿酸、製造彈力蛋白細胞「FGF(線維芽細胞增殖因子)」, 建議上班族一天食用60克的燕窩,讓美容保養與健康一次到位。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舉例來說,一罐小罐裝的即食冰糖燕窩75ml,燕窩含量20%,一瓶就等於一日所需。即食燕窩  早上空腹時吃40~60克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一般成人保養即食燕窩應在早上空腹時吃40~60克,如果是病人或產後媽媽除了早上食用以外,晚上也可再吃一次,補充完整的營養。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即食燕窩也適合產後媽媽坐月子時食用,每天吃、不過量、持續吃最有效果。注意燕窩固形物的比例與搖動速度選購即食燕窩時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首要考量的是固形物的比例,正常固形物與水的比例至少要3分之1,例如:90克的即食燕窩,固形物至少要到30克,一般成年人攝取量也是要到30克才有一定的效果。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搖動時如果有像勾芡一樣的濃稠感,而且搖動得較慢的即食燕窩就是加入了懸浮劑,它會讓燕窩看起來像浮在溶液裡,感覺量比較多;而只有添加冰糖水的純燕窩搖動起來比較快。   

新手媽咪灰頭土臉?即食燕窩打造好氣色

新手媽咪灰頭土臉?即食燕窩打造好氣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經過10月懷胎,孕期勞累的準媽咪不僅皮膚暗沉、黑眼圈容易找上門,某些懷孕後期的媽媽更因為容易疲累,沒時間打理自己。產後媽咪也因耗費過多力氣,氣色不佳,生一輪孩子就像走過一輪鬼門關,不僅身心疲憊不已,肌膚更是蠟黃顯老。想要回復少女肌、養出好氣色,除了外部保養,吃的輔助保養品一樣不可少。即食燕窩或現燉燕窩 只要是純天然的原料都一樣好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不論是即食燕窩或現燉燕窩,只要是純天然的原料對於產後媽咪都一樣好。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兩者相比,現燉燕窩最新鮮、即食燕窩較具方便性,現燉燕窩要注意烹煮過長時間可能會使營養流失,至於營養價值,兩者並無差別。長期早上空腹、晚上睡前吃才有效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若只以這兩者來分的話,現燉燕窩因為是消費者預定後才開始煮,從調味完成到消費者手上時間較短,就像剛煮好的馬上吃一樣新鮮,相較起來即食燕窩製程較像罐裝食品,口感比較起來當然是現燉、剛煮的最好吃。新手媽咪想要擊退暗沉,一天之中即食燕窩應在何時吃最有效?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建議,產後媽咪除了早上食用以外,晚上也可再吃一次,完整補充所需的營養。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即食燕窩每天定時、定量持續補充是最有效的。燕窩選「三高」  保障品質最安心想要由內而外養出好氣色,不能只依靠產後月子餐,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除了每日適量服用燕窩,選擇高規格、高安全性、高品質的產品,用心專一的製程才能保障產後健康,簡單養出好氣色

補對才有效 即食燕窩怎麼吃?

補對才有效 即食燕窩怎麼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燕窩經過不同的製程工法而分為許多種類,像是我們常聽到的即食燕窩與現燉燕窩,就是市面上常見的燕窩產品,然而,就口味與營養價值方面哪一種是比較好的呢?現燉燕窩較新鮮 即食燕窩具方便性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現燉燕窩是最新鮮的,但必須要注意浸泡、清洗以及烹煮的時間不能過長,因為燕窩的營養價值會隨著高溫加熱而逐漸遞減,而即食燕窩是較具方便性,兩者的營養價值並無差別。 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即食燕窩與現燉燕窩,因為煮法不同、機器不同,簡單比喻,現燉燕窩就像剛煮好的馬上吃一樣新鮮,即食燕窩就有點像罐頭食品感覺,口感比較起來當然是現燉、剛煮的最好吃。即食燕窩能立即補充優質的蛋白質極具方便性的即食燕窩,非常適合忙碌的上班族,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經常外食的上班族可能多是攝取到不健康的蛋白質,而即食燕窩就是一個能立即補充蛋白質的優質來源。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若是時常要出國出差或是國外待產的人可選擇即食燕窩,不僅攜帶方便也免除了烹煮的麻煩。即食燕窩應在何時吃最有效?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建議,一般成人在早上空腹時吃40~60克,如果是病人或產後媽媽,除了早上食用以外,晚上也可再吃一次,完整補充所需的營養。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即食燕窩每天定時.、定量,持續補充是最有效的。

孩子愛拖拖拉拉?潛意識壓力太大!

孩子愛拖拖拉拉?潛意識壓力太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沒有遇過孩子房間亂糟糟,卻怎麼講都不願意動手整理的狀況?有次遇到信眾來求助,問了這個問題,紫嚴導師這是認為發生在「細微意識」層的問題,孩子可能知道房間很亂,但就是無法動手,不知道怎麼整理。道家對意識的看法,跟科學家、心理學家不太一樣。道家講究元神,王重陽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性者即元神」,又在《五篇靈文注》裡頭說:「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元神是一切意識的總和,紫嚴導師說道家沒有「潛意識」這個名詞:「道家會形容人有許多『細微的意識』,但這些意識離元神還很遠,最多只能觸及一點點靈識。打個比喻,元神是一張紙,靈識只是上面的墨跡而已,而細微意識可能是構成的圖案。我說這是潛在的意識,不容易察覺的意識。」深入細微意識需要勇氣與實際動作現在的意識,被所有前世帶來,以及今生遇到的人事物給支配。紫嚴導師說,「今生的抉擇,是現在的意識與曾經的意識,也就是靈識,共同做的新創作,現在的每一個抉擇,都是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共同做的一個判斷。」人類的抉擇一定是靠過去的經驗,這是埋藏在細微意識中,連自己都不知何時建構的某種相信,影響著現在的行為與生活。如何判讀藏在細微意識中的這些黑盒子,建立新的相信?紫嚴導師說,「什麼東西會在意識中創造出堅信,有賴於我們人的思考跟行為去發現,細微意識的構成,是靈魂慣性,一般來說,人只要有勇氣,願意反覆操作,都可以進入比較深層的意識。」就像學習一個軟體,熟能生巧,一定可以學會,並且越用越直覺,不需要一直看說明書,不需要一直找功能鍵在哪裡,透過不斷操作變成慣性,紫嚴導師說,「細微意識也是如此,建構新的相信,不能只用想的,你要有勇氣,要相信自己可以學會,這樣的勇氣與不斷反覆操作,會進入細微意識,回饋到你的行為,你就學會了,建構了新的相信。」不要焦慮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前面說到孩子不整理房間,要怎麼操作,紫嚴導師說,「告訴孩子,只要很有勇氣的去面對你擁有的物品,有勇氣地去一件一件整理,該折的折,該撿的撿,該收哪裡就收進哪裡,輕鬆地整理好。帶著他反覆這樣幾次之後,就會進入細微意識,建立新的慣性,以後他就會想整理房間。」可是這裡有一個重點,紫嚴導師告訴我們,如果操作時帶著焦慮,是無法進入細微意識的,「一旦產生焦慮感,細微意識就會把你在做的事情,歸納大腦中的隔離區去,你在做的事情就不會產生新的堅信,所以,做的時候不需帶有情緒。」紫嚴導師再三提醒。 「帶有焦慮的意識,除了會進入隔離區,還有可能產生另外一種行為。比方說,小朋友不想整理房間,但被媽媽逼著要整理,這股焦慮意識進入隔離區之後,它就會出現反作用力,出現不肯早早上床睡覺,東摸西摸,遲到等等。生命開始會拖延,沒有動力,因為隔離區的東西會產生壓力需要釋放,變成一個拖拖拉拉的人。」(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16期5月號)

認清潛意識 學會與自我溝通

認清潛意識 學會與自我溝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認識自己的潛意識,就是認識自己的性格。當你「認了」自己,就能夠不為難自己,更寬容別人,找到自在相處的空間。「潛意識是什麼?」在精神科、心理學、靈性上,每個領域詮釋的方式都略有不同。擁有認知心理學、心理諮商師及管理學的背景的沈唐認為:「潛意識就是能量,也是一種訊息。」我們能夠從外在看得到的部分,大多都是來自意識頭腦的運作。包括在商場工作時,會讓自己有比較俐落的打扮;想要塑造溫柔婉約的形象時,會選擇穿著比較柔軟的布料,或是講話的速度刻意放慢,聲調也會比較溫柔。依照不同場合與需求,外表就會有不同層次的偽裝。穿越外表的層層包裝 看進不會騙人的潛意識中若只靠外在判斷一個人,常常會有失誤的情形。沈唐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在自己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有時來應徵者的學歷漂亮,外表、行為、談吐都很有內容,但後來錄取進入團隊後,才發現他說一套做一套,完全沒有行動力。無論在公事上「該不該和那間公司合作?」或是個人生活中「適不適合和這個人交往?」很多時候彼此沒說出口的訊息才是真正的關鍵,當我們能夠看到沒說出口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事先知道和不同的人合作要注意些什麼,不再因為表面的訊息吃虧,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認識自己的潛意識,也能解開自我探索的答案。不再重複出現「自己明明知道要好好跟另一半相處,但是做出來的行為卻往往把對方推得更遠。」「新年一開始告訴自己要戒菸早睡早起多運動對健康好,但是轉眼到了年底卻發現連一天也沒做到。」「同樣的人生問題,不斷地去上不同心靈成長課程、不斷地詢問不同的通靈老師,仍得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沈唐為了認識自己的潛意識,也看進他人的潛意識,設計了一套圖卡,取名就叫「我懂你(I see U)牌卡」。她表示自己設計的這套圖卡工具,就是要告訴大家,若能好好重視潛意識告訴自己的訊息現象,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與解答都來自於自己。潛意識溝通 你不說我知道當我們問起什麼是「潛意識溝通」?沈唐表示:「第一個就是要能做到『你不說,我能知道』;第二要能夠預知、預見、預感你的下一步。」達到這兩個要素的行為,在台灣常被稱為通靈,在上海則被稱為讀心術,其實都是和潛意識溝通,只是描述的詞彙不同而已。透過牌卡和潛意識溝通,抽到的牌就是自己潛意識能量的投射,圖片則是潛意識顯化的訊息。沈唐說明:「這個原理就是榮格提到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你只會抽到適合自己當下狀態能量的牌卡,無論同時進行鳥卦、抽塔羅牌,都會看到相同的結果。」因為這就是宇宙間的現象,只是透過不同方式去讀取。這個探索的過程,無論透過什麼方式看到自己,就是一個跟內在溝通的管道。(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4號5月)

避免健康風險 選用本土牛肉最安心

避免健康風險 選用本土牛肉最安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反對美國牛肉進口台灣,主要是因為美國已被列為狂牛症疫區,是具有健康風險的食物。遺憾的是,台灣卻以進口美國牛肉,作為加強與美國貿易談判的籌碼,逐步開放美國牛進口。繼進口美國牛肉後,是否開放的六種美國牛雜(食道肌、血管、頭骨肉、面頰肉、骨髓、牛脂),也引起民眾的熱烈討論。進口美國牛雜對於國人健康來說相當危險,因為美國不僅是狂牛症疫區,而且美國牛吃的飼料當中也普遍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更令人擔心的是,美國牛的內臟器官往往含有高濃度的瘦肉精殘留,一般人吃了也許沒事,但對於特殊族群,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會增加急性心血管病變的風險。民眾常聽媒體報導提到瘦肉精,但可能不瞭解瘦肉精是什麼?對人體有什麼影響?瘦肉精是「乙型受體素」的一種,作用是刺激身體的交感神經,若在牛的飼料裡加入乙型受體素,可提高代謝能力,減少肥肉的比例。乙型受體素在畜牧業中可分治療用藥及非治療用藥二大類,如治療用的崙特羅克可以安胎或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而添加在動物飼料裡的萊克多巴胺是屬於非治療用藥,除了可增加家畜家禽的瘦肉比例、降低脂肪比例,還有減少飼料用量的優點。依動物毒理試驗整體評估後,認為萊克多巴胺不具基因毒性,不會產生致癌性,對生殖毒性也沒有顯著的影響。此外,由於萊克多巴胺在體內排除的速度很快,例如人體口服藥物六小時後,可經由尿液排出百分之七十二的藥量,因此不至於對健康有顯著的影響。但由於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交感神經刺激素,若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食用,可能會導致心跳加快、血壓飆高的風險。依據日本以及澳洲的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評估,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萊克多巴胺安全攝取量為一微克,因此即使天天吃,吃一輩子也是在安全劑量的範圍內。一般人在正常飲食下,應不致於出現問題,不過若萬一不慎吃進非常大量的萊克多巴胺,或是體質較敏感的人偶爾吃到,還是可能出現噁心、肌肉顫抖、血壓上升、心悸、全身乏力及頭暈等症狀。由於萊克多巴胺在安全性上沒有太大的問題,目前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都允許合法添加於動物飼料中,不過歐盟法規反對所有非治療用途的動物用藥,因而禁止使用萊多巴胺。此外,由於華人較常食用動物內臟,而肺、胃及腸等部分較易殘留萊多巴胺,中國大陸也將其列為禁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做法是要求進口牛肉需落實原產地標示,讓消費者可以自己判斷選擇源自何處的產品。其實台灣牛肉品質優良,也沒有瘦肉精的問題,建議消費者選購時不妨優先考慮本土牛肉。(本文摘自/食品不安全的年代如何自保?顏宗海教你怎麼吃最安心/平安文化)

改善腸胃蠕動,益生菌能幫助減重嗎?

改善腸胃蠕動,益生菌能幫助減重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益生菌,簡單來說就是對身體有益的細菌,像是乳酸菌,具有減輕發炎、改善腸道菌種的功效。一般食物較少含益生菌,但只要多吃富含纖維的蔬果,可以增加腸道中的好菌數量,加速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間接有助改善肥胖等慢性病。如果真的要額外補充益生菌,建議選擇含活菌的發酵乳,每天飲用200毫升且持續一週以上才會發揮作用,但這類飲品熱量也高,千萬不要過量。市面上有不少產品強調具有「噬脂益生菌」,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噬脂益生菌,因為益生菌並不會吃脂肪,真正能吃脂肪的都是會分泌毒素的壞菌,屬格蘭氏陰性菌。當攝取太多脂肪後,小腸無法完全消化,殘餘脂肪跑到大腸,這些壞菌就會開始吃脂肪,接著大量繁殖,使得飲食中的油脂大量排泄。但是這種壞菌會在腸道發酵產生各種毒素,進而對人體產生傷害。即使能有減重效果,也是不健康的減重方式,會讓身體不適。(本文摘自/這樣吃,我的白髮變黑髮、年輕15歲/大是文化出版)

色香味俱全 恐為注意力頭號殺手!

色香味俱全 恐為注意力頭號殺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和注意力有關的神經傳導物質,包括: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等。而製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胺基酸原料:左旋麩醯胺酸、苯丙胺酸、左旋色胺酸,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來源,如瘦肉、蛋、低脂起司、堅果、豆類等,並且要有足夠的胃酸,讓胃蛋白能正常作用,將胺基酸從蛋白質分解出來。胺基酸需要在特定維生素B、維生素C,以及礦物質的催化下,才能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維生素B群包含:維生素B3(菸鹼酸)、維生素B6、維生素B9(葉酸),存在於小麥胚芽、芝麻、糙米、深綠色蔬菜當中;維生素C則富含於檸檬、芭樂、蘋果、柳橙中。所以如果你飲食易於不均衡,建議額外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另外,ω-3不飽和脂肪酸(DHA、EPA),是構成大腦神經元的重要物質,在深海魚肉中存量豐富,攝取充足對注意力甚有幫助。富含DHA的魚類包含:鮪魚、花枝、小卷、仔魚等,富含EPA的魚類包含:蚵仔、生蠔、仔魚、鯖魚等。考量深海魚類普遍有重金屬汙染的風險,補充深海魚油膠囊是值得考慮的,比較能做到重金屬的檢出與排除。很值得推薦的是植物性ω-3不飽和脂肪酸來源,如紫蘇油,沒有重金屬汙染或者魚油的某些風險。對於素食者與銀髮族來講,是最好的選擇。想要提升注意力的人,飲食一定要注意低糖(碳水化合物)、低脂(飽和脂肪酸、ω-6不飽和脂肪酸),而且不碰人工添加物(各類食用色素、防腐劑)。2007年11月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刊出一篇重要研究:給受試學童喝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和人工色素(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的飲料,其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狀,比對照組孩童嚴重。期刊建議家長在為孩童挑選食物時,只要有人工色素就不要買。我也鼓勵大家盡量少接觸糖果、餅乾、洋芋片,特別是含糖飲料,裡面的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 HFCS)不只讓你「糖分上癮」,更容易惡化注意力缺失、導致昏昏欲睡,是注意力的頭號殺手。若實在想喝,可以選擇無糖或微糖的飲品。上班族通常也是外食族,飲食選擇的標準往往是「色、香、味」俱全、熱量超高、口味超重,卻毫無營養的「美食」。想提升注意力,別再給大腦這類最糟的食物了!(本文摘自/在工作中自我療癒/商周出版)

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恐為慢性殺手

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恐為慢性殺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吃進以下列舉的食物後,會感到昏沉疲倦、腸胃脹氣、胃酸過多,或容易鼻塞、過敏,這些食物可能就是造成你情緒低落的慢性殺手。1)麩質食物避開原因/小麥是日常飲食中麩質的主要來源,同時也是麵粉的主要原料。幾乎所有以麵粉製成的食物,包括麵包、蛋糕、餅乾、包子、饅頭、餃類、燒餅、油條、義大利麵、披薩、啤酒、三明治等,都含有麩質。許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想將耳朵自動關上,因為這樣不能吃的食物太多了。「麩質」是小麥、大麥、燕麥、黑麥等一般穀類胚乳中的蛋白質。由於麩質蛋白在腸道內不能被完全分解成胺基酸,因此會引發人體的免疫排斥反應。不論你對麩質的過敏來自天生或後天,都會造成沮喪、煩躁等症狀。替代品/對麩質過敏的人可用米類、豆類、堅果、蔬菜等食物代替,或者選用標示「無麩質」的食物。2)乳製品避開原因/乳製品中的酪蛋白常是引起過敏的主因。因為酪蛋白在腸胃中不易被分解,當分解不完全的分子被腸壁吸收後,就會變成過敏原,過敏原隨著血液輸送至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過敏症狀。發現自己對乳製品過敏的人,除了牛奶之外,起司、優格、奶油、冰淇淋都最好避免攝取。替代品/牛奶的替代品其實有很多,包括:豆漿(黃豆豆漿、黑豆豆漿)、糙米漿、米豆漿、椰奶、堅果奶(杏仁奶、腰果奶)等,其中又以新鮮自製的品質最好,可用豆漿機或是料理機協助完成。你可以使用室溫浸泡四小時以上的糙米、五穀米、紅藜、小米,搭配黃豆、黑豆做成的米豆漿,這可提供人體完整的必需胺基酸與不飽和脂肪酸,而且黑豆的蛋白質是肉類的兩倍、雞蛋的三倍、牛奶的十二倍,又不會含有酪蛋白、抗生素、生長激素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你也可以喝種籽奶(南瓜籽奶、亞麻仁籽奶),並依照個人口味與需求,搭配冷壓亞麻仁油或冷壓芝麻油,做成美味的拌醬或是點心。3)氫化油、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避開原因/氫化油、反式脂肪、變性油脂(過度加溫的脂肪)對人體都是不營養的,長期食用會成為健康負債,引發身心病變。氫化油是部份用氫化處理過的植物油,其耐高溫可重複油炸、久存不變質、口感不油不膩,可大幅降低製造成本,讓食物比較酥脆、提高賣相,但在製造過程中,容易產生「反式脂肪」,增加對人體的危害。氫化油常見於各種包裝袋中的麵包、薯片、餅乾、人造牛油、速食麵、奶球中的植脂末、珍珠奶茶中的奶精、甜甜圈、爆米花、餅乾、冷凍披薩、冷凍甜點(蛋糕、幕斯、肉桂捲、罐裝食材)、炸雞、炸豬排、炸薯條、鹽酥雞、油條、洋芋片等食物中。反式脂肪則是「部分氫化植物油」所產生的非共軛反式脂肪。食用反式脂肪,會增加體內的壞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脂TG,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此外,還會影響嬰幼兒與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誘發氣喘、糖尿病、過敏等疾病。但衛生法規是以人體能夠正常代謝的標準訂定,只要反式脂肪不超過百分之零點三就可以標示為零。這意味著,當你喝下標示「零反式脂肪」的一百毫升罐裝飲料,實際上卻可能喝進零到三克的反式脂肪。所以,惟有少吃經油炸、烘焙過的食物,或上述零食,才是降低反式脂肪攝取風險的根本之道。至於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新陳代謝症候群、肥胖症的人,本身代謝力就比較差,吃進反式脂肪更容易影響代謝功能。孕婦、哺乳中的母體、嬰幼兒,更不宜接觸到反式脂肪。我們身處高污染的環境中,生活壓力又大,本身代謝、免疫、自律神經系統都承擔著比祖先更沉重的負荷,而因為現代栽種方式的演變,天然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又逐年下降,造成消化系統與肝膽代謝系統的負荷過重,較西化的飲食方式更增加了這一代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腸躁症、大腸癌、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的比例。即使現行法規仍標示某些油脂耐高溫、可用煎、炸、烤等方式料理,但高溫料理後的食物成分難消化,最好減少食用的次數,以免吃進一堆美食,卻對身心帶來潛在的病變。替代品/平時用餐,我們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或高溫烘焙食物,避開變性脂肪、氫化脂肪、反式脂肪造成的風險。而需要用油烹煮時,應該選擇含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冷壓苦茶油、冷壓橄欖油、或冷壓椰油這種健康的脂肪,並以低溫烹調或用水油炒,就能避免高溫氧化對自由基的毒害。若想增加食物風味,可以透過蒸、煮等低溫烘焙方式讓食物熟成,再用有機香草或香料調味,就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造成身心隱憂。4)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避開原因/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延長保存期限,預防食物腐敗,現代食品中添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甘味劑、膨鬆劑等。雖然添加物很微量,吃一點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累積下來,仍會對身心造成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工添加物不僅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誘發憂鬱、過動、易怒、失眠、頭痛、學習緩慢,或是過敏反應。所以,平常飲食應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減少攝取加工過的精製食品。因為愈是加工、精製的食品飲料,加入人工添加物的比例就愈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添加物食品,例如:醬油、罐頭、高湯塊、鹹味零食等含有味精;飲料、糖果、蜜餞、酸梅等含有糖精;標榜無糖的食品、飲料、口香糖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酒類、脫水蔬果等含有亞硫酸鹽;醃肉、熱狗、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鈉。因此,飲料、零食、速食、罐頭、調味醬、醃製品都最好少吃。替代品/這些零食的最佳替代品以冷壓植物油、天然海鹽或玫瑰岩鹽、新鮮香料等自製拌醬的食物,輔以正確的食用方式,如: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可以分泌足量的消化酵素與輔助因子來吸收營養成分。另外,有機栽培的天然食物既營養,也能滿足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遠離國民病 這6大食物超傷肝!

遠離國民病 這6大食物超傷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要想養腎就少吃鹹,多吃黑色食物,飲食上很有講究,而對於養肝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吃對了可以養肝,可如果吃錯了就會傷肝。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謹防哪些食物呢?下面就給大家逐一列舉。傷肝食物1)油膩食物/油膩的食物吃多了,超過人體內代謝的能力,就會在體內釀生濕熱,聚濕成痰,而痰濁會淤積於肝,影響肝的功能,導致肝癖病,此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脂肪肝。前面的章節我們說過,肝臟就是人體的化工廠,脂肪分解後被小腸吸收進入了血液,最終會經血液循環系統被肝臟吸收,肝臟會對脂肪進行轉化和合成。如果脂肪攝入過度,就會給肝臟帶來負擔,甚至會誘發肝炎的發生。肝臟本不應該幹那麼多的活卻還是要幹,如果有一天幹不動了,難以分解的脂肪就會逐漸在肝細胞內堆積,導致脂肪肝,嚴重者會引發肝纖維化,繼而發展成肝硬化、肝癌。油膩食物可以說是肝臟的頭號大敵。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孩子也吃得越來越好,且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想吃什麼家長就給什麼,我經常能在街上看見一些「小胖子」,那小胳膊小腿,都快比我壯實了,其實這對於孩子的肝臟健康是極其不利的,調查發現,目前脂肪肝的發病已漸趨低齡化。所以,這個問題不能忽視,平時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和高脂肪的食物,例如肥肉、動物內臟、葵花籽、巧克力等。對於有肝病的患者,則最好是杜絕這些食物,多吃清淡的綠色食物。有人說,我平時也注意這些,很少吃油膩的,可是每當逢年過節,或者是請客戶吃飯,這肥甘厚味總是避免不了的,這個時候要想護肝該怎麼辦呢?其實大家可以在飯後喝一杯濃茶以減少脂肪的攝入量,或者吃點木瓜幫助分解脂肪,或者吃山楂幫助消耗脂肪,這樣就可以讓肝臟少受一些脂肪的侵害了。對於有肝病的患者,則一定要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傷肝食物2)加工食品/加工類的食品由於要讓顧客感覺更好吃、更好看,所以會用很多食品添加劑,同時,為了讓保存的時間足夠長,還會放一些防腐劑,亞硝酸鹽就是常用的防腐劑之一,也是三大致癌物之一。當它們進入人體後,都需要肝臟來進行解毒、代謝,這無疑會加重肝臟的負擔,誘發肝損傷。此外,加工食品也多是高脂肪,高膽固醇的,同樣不利於肝臟的健康。現在大街小巷都賣煮玉米,一走過,就能聞到香甜香甜的味道,很多人都知道玉米對身體是有利的,而且外面小攤上煮得又好吃,都愛買。其實,很多小販在煮玉米時加了「甜蜜素」,這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屬於非營養型合成甜味劑,其甜度為蔗糖的30倍,政府對它的適用範圍和用量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的,如果濫用、超標使用,不僅損壞了玉米的營養成分,還會對人體的肝臟造成損害。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甜蜜素都是被禁用的。所以,大家最好少吃小攤上賣的甜玉米,尤其是在不當令的冬季。傷肝食物3)醃製食物/很多人喜歡吃醃製的食物,特別是東北人,醃酸菜不僅是他們手上的絕活,也是冬季主要的食物。但是酸菜、泡菜、臘肉或者鹹魚等這些醃製品,其中含有很多的硝酸鹽,大量食用後,腸道內的細菌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後者可在胃內合成亞硝胺,這是一種強烈的化學致癌物,可誘發肝癌。特別是一些剛醃製的蔬菜不宜過早食用。此外,醃製食物在製作過程中,要加入大量的鹽,還會損傷腎臟,所以,一定要少吃。傷肝食物4)高糖食品/提到高糖食品,不得不想到我們的傳統食品—蜜餞。蜜餞也稱果脯,是以桃、李、杏、棗或冬瓜、生薑等果蔬為原料,用糖或者蜂蜜醃漬而成。北京和臺灣是蜜餞的主要產地,很多人來北京旅遊,都會大包小包的買一些蜜餞送給親戚朋友吃。但是高糖食品不僅會傷害牙齒,還會傷肝。這是因為體內多餘的糖會轉化為脂肪,而脂肪會加重肝臟的負擔,造成一定的肝損傷。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糖果,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吸引很多小朋友,家長們一定要管住孩子,別讓他們大量的吃。此外,這些糖果中含有不少食用香精和色素,這些添加劑也會傷肝,應少吃為宜。傷肝食物5)煙燻烘烤食物/很多食物經過煙燻烘烤之後,的確很香,那股焦香味吸引著很多人。夏天的時候,去郊遊、野炊,也是一件快事;或者三五成群來到大排檔,買一些燒烤,喝喝啤酒,也是美哉、快哉。但是大量的研究指出,食物經過煙燻火烤後,會產生大量的苯芘(致癌物質),吸煙時就含有這種致癌物質,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所以,用高溫煙火燻烤出來的食品應少吃為宜。若是偶爾為之,可以配合吃一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達到一定的防護作用。傷肝食物6)黴變食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食物不易保存,容易發黴,例如大米、花生、玉米、糧食加工的糕點、饅頭等。這些食物發黴後會產生強烈毒性作用的黃麴毒素,也是一種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一百倍,對肝臟有極強的危害,且容易導致肝細胞受損、變性甚至壞死,繼而可能會導致或誘發肝癌的發生,因此應避免此類食物的食用和購買。此外,很多商販為了省錢,會在食品裡添加劣質的回收廢棄餿水油,而餿水油之所以遭到人們的厭惡,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含有黃麴毒素,對肝臟的健康是一個極大的威脅。許多劣質餐盒和保鮮膜也會在遇熱後產生黃麴毒素,一定要慎用。除了以上提及的這些食物外,還有一些食物不能隔夜吃,例如綠葉菜,隔夜吃也會產生亞硝酸鹽,而魚和海鮮隔夜後易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會損傷肝的功能。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在吃這方面我們一定要善待它,否則它會不聲不響地報復你,讓你毫無察覺,而當你察覺到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晚了。(本文摘自/男人養腎,女人養肝/八正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