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倦怠嘔吐茶色尿 外食海鮮染A肝

倦怠嘔吐茶色尿 外食海鮮染A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愛吃海鮮注意,外食恐致A型肝炎!擔任工程師的32歲的吳先生因全身倦怠不適、噁心嘔吐吃不下及出現茶色尿,抽血檢驗後發現肝功能指數超過5,000,黃疸指數高,診斷為急性A型肝炎。經醫師詢問過後發現,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外食,發病前曾至夜市食用海鮮類食物,可能因此感染急性A型肝炎。潛伏期約15-50天 可能出現發燒、全身不適成大醫院感染科薛伶珊醫師表示,近年因公共衛生環境提升,台灣40歲以下年輕人大多無A型肝炎病毒相關抗體。近2年急性A型肝炎病例較過往明顯增多,105年確診案例數破1,000人,且年齡集中在20-39歲,為歷年來新高。薛伶珊醫師指出,A型肝炎主要透過糞口傳播,藉由食入遭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感染A型肝炎病毒,造成急性肝臟發炎,潛伏期約15-50天,感染後可能會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或上腹不適,後續可能會造成黃疸,初期症狀和感冒類似,經常容易混淆。完成2次疫苗接種者 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薛伶珊醫師表示,A型肝炎除了做好飲食衛生預防「糞口傳播」之外,也有疫苗可以施打,是預防的最有效措施,接種1劑疫苗後,95%以上可產生保護抗體,而按期完成2次疫苗接種者,其所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疾管署從105年10月1日起實施「擴大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試辦計畫」,新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針對確診HIV感染或新確診梅毒、淋病,且為民國66年(含)1月1日以後出生者,提供1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建議高危險群如無A型肝炎抗體者應接種2劑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預防A型肝炎 不可生飲、生食A型肝炎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因此薛伶珊醫師提醒指出,為預防A型肝炎,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食物應煮熟,尤其是生蠔或水產貝類,同時也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需正確洗手。

不明原因發燒?兒童癌症9大症狀報你知

不明原因發燒?兒童癌症9大症狀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小妹23週就提早出生,出生體重僅有480公克,歷經呼吸、腦部、眼睛、心臟等早產兒常見問題,在住院7個月後體重達到3800公克,順利出院。2012年卻因為持續發燒、咳嗽逾2周被診斷出肝母細胞瘤,經過腫瘤手術與9次化學治療,目前已經痊癒並定期回門診追蹤。注意看 這些都可能是肝母細胞瘤發病原因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明燦表示,據兒童癌症基金會統計,臺灣每年約有500 個兒童得到癌症。近年來由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兒童癌症發生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不論在種類、疾病型態、治癒率都與成人癌症大不相同。現今國內兒童癌症治療成績和歐美先進國家比較相差不大。5歲以下兒童的肝臟腫瘤90%是肝母細胞瘤,一般認為是一種胚胎腫瘤,癌症突變可能發生於胎兒晚期,但也有極少數在成人期才發病,臨床仍以3歲以內發病較多。肝母細胞瘤發病原因尚不完全了解,罹病的幾個危險因子包括染色體異常、遺傳因素、低出生體重(<1000公克的罹病比一般嬰兒高一倍半)、妊娠期的各種不良因素(如母親口服避孕藥、促性腺激素的應用、孕期大量飲酒、吸菸等)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羊水過多、先兆子癇、孕早期肥胖、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等有關。出現兒童癌症9大症狀 盡早就醫早期治療手術切除是肝母細胞瘤最根本的治療方法,目前肝母細胞瘤的治療成績已經提高很多,國外統計第一期肝母細胞瘤的5年存活率可達100%,第二期約90%,第三期約60~70%,第四期約50%,但有遠處轉移的則不到25%。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當重要。林明燦醫師提醒家長要留意兒童癌症9大症狀,包含不明原因發燒、不明原因疼痛、不明原因腫塊、淋巴腫大、肝脾腫大、臉色蒼白、紫斑或出血傾向、神經方面症狀、眼球異常反射光等,如有發現異常,請盡早就醫以早期治療。

禿髮年輕化 偏方生髮易傷害毛囊

禿髮年輕化 偏方生髮易傷害毛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男性掉髮高達8成與「雄性禿」有關,主要原因是遺傳及壓力所造成。知名藝人董至成念專科時開始掉髮,曾經嘗試塗抹生薑、米酒,甚至想利用避孕藥搶救掉髮,另外也試過國外進口的昂貴生髮水,前後共花費上百萬元新台幣救髮效果都不好。經過多次諮詢醫師及溝通後決定接受植髮,經過1年治療共植入了3,600株毛囊,除了髮量增加外,髮線也明顯降低。雄性禿、壓力大成禿頭元凶 亂用偏方易傷害毛囊   開業診所醫師楊名權表示,長期壓力太大會造成情緒緊繃,引起兩側額頭血管供給毛囊養分不足,造成毛囊逐漸萎縮導致掉髮。另外習慣熬夜、抽菸及從事高壓工作者也會讓禿頭年輕化,影響自信心及人際關係交往。另外,近來網購盛行,門診中也發現許多患者會隨意購買不明生髮偏方,如生髮水或育毛藥膏來改善髮量或避免禿頭,不但危險性高,也容易傷害到毛囊的健康,呼籲掉髮者應尋求專業的醫師協助。降低傳統植髮切頭皮恐懼 機器人植髮新選擇過去傳統植髮手術會在後腦供髮區留下一條長疤,傷口癒合時間較長,讓不少需要植髮患者恐懼不敢接受治療。現在透過機器手臂植髮已成為治療新選擇,加上植髮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近來患者激增2成。微創傷口縮短手術時間楊名權醫師表示,機器人植髮採用雙鏡頭的3D影像辨識系統,可精確辨識頭髮生長角度,精準定位,取出品質較好的毛囊,存活率大幅提升。加上植髮機器人微創傷口,縮短手術時間,提供更有效率的治療。民眾若出現長期大量掉髮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生活作息紊亂或壓力太大,應盡快調整生活作息,或學習情緒管理技巧。若經調整後仍有持續掉髮現象,就要趁毛囊還沒完全萎縮前尋求醫師的診斷及協助,避免陷入禿頭危機。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筷子握不住 原來頸椎壓到神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擔任上班族的李女士5年前出現肩頸痠麻感,當時嘗試中醫的整復、針灸及西醫的復健但效果有限,今年開始不但肩頸疼痛加劇、雙腳緊繃、走路困難,甚至右手也越來越不靈活,簡單的拿筆寫字、筷子都變得非常困難。經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患者為頸椎第5-6節椎間盤突出,安排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椎間盤置入術,術後2日便出院休養,困擾多年的疼痛感也消失。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肩膀痛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林柏君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是隨年齡增長,頸椎關節磨擦骨刺生成,椎間盤軟骨脫水突出後縱韌帶鈣化增厚,進而造成頸椎脊髓腔及神經孔狹窄。隨著頸椎退化的嚴重度加劇,神經脊髓受到壓迫進而產生脊髓病變。初期會出現頸部僵硬、手臂及肩膀麻痛,由於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由於椎間盤突出初期症狀不甚明顯,某些患者可能會像上述患者一樣忽略症狀,若持續發生肩頸痠痛、肢體部協調情形,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診療,避免因病情加重而導致其他部位病變。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盡早處置林柏君醫師表示,頸椎退化性脊髓病變的治療取決於患者的年齡,臨床症狀和脊柱平衡。輕度症狀的患者通常建議採取保守治療,如藥物消炎止痛、復健推拿、神經阻斷。若是中度症狀以上患者,同時合併有結構性的脊髓壓迫,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一般分為前位顯微減壓合併椎籠置入手術、後位椎板成型術及後位椎板切除合併鋼釘內固定手術。由於每位病患的臨床情形都不盡相同,建議有此症狀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後,依據個別情況給予最恰當的處置。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講座/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即將進入夏天,民眾往往在秋冬大補特補,卻在夏天忽略健康,然而炎熱而潮濕的天氣也容易讓疾病就找上門。許多人受過敏性鼻炎所苦,夏天進出冷氣房與戶外,冷熱溫差容易導致症狀更加嚴重。為增進民眾健康認知,使其關懷自身健康,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本次講座由鄔佳蓉 護理師主講「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哈啾!如何預防惱人的過敏性鼻炎時間:106年6月28日(三)上午08:30~09:00地點: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新大樓)二樓心臟科候診區(台東市長沙街303巷1號)洽詢:(089)310150轉224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

心腎糖病友怎麼吃?最新建議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長輩經常多種慢性疾病纏身,需要看多科門診,這群患者就是所謂的「心腎糖」病友,在照顧上須要花費更多的心力,並且更需要整合醫學團隊的介入,隨著病程中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治療策略,才能兼顧心血管、血糖及腎臟功能保護的多效成果。愈來愈多醫學整合研究發現:攝取過多肉類中蛋白質除了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更會造成胰島素的阻抗干擾血糖穩定與控制。大部分病友忽略蛋白質食物的調整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門診中,已經有高達50%腎臟病的患者因為糖尿病造成腎病變,大多數病友以為只要控制澱粉攝取就好,忽略蛋白質類食物應該隨著疾病變化而調整,結果是血糖更難控制,更傷害腎功能,再加上心血管問題大幅上升,造成疾病更難控制,藥物愈吃愈多,甚至必須提早面對洗腎問題。郭克林主任分析,過去醫界對於心腎糖病友的蛋白質攝取有些爭議,在2008年,美國一項營養學整合性分析研究分析了8份論文數據。結果發現,無論糖尿病腎病變患者是否限制蛋白質攝取,腎功能似乎沒有太大差異。採低蛋白飲食可延緩腎功能惡化但到了2013年,日本一項研究觀察13項大型、指標性研究,結果大為不同。研究作者認為,糖尿病病友採用低蛋白飲食,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速度,患者較不會早早洗腎,這樣的觀點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腎臟營養學之父Joel D Kopple所提倡的低蛋白飲食不謀而合。現今醫學講求的是證據醫學,愈來愈多臨床證據顯示:過多蛋白質攝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且造成胰島素阻抗,形成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幅上升,且有逐年年輕化的趨勢。郭克林主任強調,心腎糖病友在飲食方面,營養、熱量都要經過專業的評估與設計,以蛋白質來說,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約占總熱量的12-14%,若長期蛋白質攝取過量時,糖尿病患者便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居高不下,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成為腎病變患者,隨著腎功能下降,體內的許多毒素排不出去,造成毒素在各器官持續累積,心臟、心血管就會開始出問題,因此建議心腎糖病友在攝取蛋白質時要隨著疾病的變化作適當的調整,才能保護腎臟、心血管並維持血糖的穩定。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糖尿病者的蛋白質攝取量應該是在16-18%的熱量佔比,對病友是更有幫助的,若蛋白質量占比達20%,長期下來的確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甚至需要藉由施打胰島素來幫助血糖的控制。補充蛋白質營養品也適合吃素的長輩一旦已經有腎功能問題時,更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降低到10%熱量比,才能避免毒素的累積增加腎臟及心血管的負擔。若是必須洗腎維持生命時,則由於洗腎過程中蛋白質會流失,則需要將蛋白質攝取量增加到18%熱量比才能避免因為營養不良造成感染及住院機率增加。所以隨著疾病變化,蛋白質管理是關鍵:不能營養不足,也不能造成營養負擔。心腎糖病友到底應該怎麼吃?郭克林主任認為:適當調整三大營養素後也要兼顧營養均衡,配合營養師的建議攝取適當的分量,並且多變化食物種類及多選擇優質蛋白質;若日常準備食物有困難,可以補充適當營養素比例的蛋白質管理營養補充品,這類也非常適合吃素的長輩,不用擔心營養不均衡問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媽咪照過來!專家教妳在家坐月子

媽咪照過來!專家教妳在家坐月子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湯蕎伊) (諮詢/紫金堂護理中心護理師 廖秀燕)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坐月子方式日新月異,也有產後媽咪選擇在家坐月子,免去重新適應新環境的麻煩,也較為舒適、熟悉,紫金堂護理中心護理師廖秀燕表示,很多人會選擇在家坐月子,原因為環境熟悉,且有家人陪伴支持,可渡過產後這段身心最脆弱的時刻。另外,空間也是ㄧ大誘因,月子中心活動空間偏小,若在家坐月子除了房間之外,想到客廳透透氣不成問題,但須留意如果是樓層,由於月子期間不建議爬樓梯,則需要避免的。   在家坐月子 必須考量月子餐點 廖秀燕護理師表示,在家坐月子,月子餐點就必須考量好,是該由婆婆媽媽料理,或是外送月子餐點服務。坊間外送月子餐點專替產後媽咪設計,故在調理上會比較有階段性,兼具調理及發奶,且ㄧ日份的熱量有控制,不至於大魚大肉導致產後肥胖。  及早接觸寶寶 才不會延後跟寶寶的磨合期 新手媽媽對於產後新生兒照護是相當陌生的,所以選擇月子中心來專心休養,也讓寶寶交給專業的護理師照顧。但過於依賴護理人員來照顧寶寶,常見於出月子中心後媽媽對於寶寶習性不瞭解而更加惶恐,若能及早接觸寶寶,才不會延後跟寶寶的磨合期。在家坐月子哺餵母奶,也能因為環境上的熟悉更能得心應手,且隨時掌握寶寶生理需求哺餵母奶,更能增進親子關係。 當然在家坐月子除了月子餐點需規劃好之外,像是寶寶生活必需品、新生兒衣服、尿布、包巾、體溫計、甚至是哺乳媽媽所需的擠奶器等,皆是需事先準備好。月子期間,待在房間休養的時間居多,建議可在生產前先與家人共同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自己獨住者 較建議到月子中心 廖秀燕護理師提醒,並非每個人都合適在家坐月子,像是自己獨住者,月子餐點也無人可協助處理,家裏只剩媽咪跟小寶寶,也許比較建議到月子中心。畢竟產後媽咪身心靈比較脆弱,如有專業人員的照顧,在身體調理上比較快恢復。 月子為女人調理身體的黃金時期,選擇ㄧ個好的坐月子方式,才能藉此機會找回健康的自己!

吃對營養 讓癌症治療更簡單

吃對營養 讓癌症治療更簡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5分6秒就有一人罹癌,依據國外研究調查顯示,8成的癌症病患有營養失調的問題,癌症治療過程中,營養介入治療時常被忽略,容易影響癌症治療的進程,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有鑒於許多癌友在抗癌過程中,常因營養不良產生惡病質狀況,營養照顧的好,治療效果絕對可以事半功倍。治療失敗源頭 營養失調是關鍵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照護密不可分,約有6成的民眾是因發現症狀就診才知罹癌。許多患者的食慾及消化吸收都降低,會出現體重明顯下降、營養失調的情形,進而產生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的情形,是罹癌的死亡因素之一。可以簡單透過四個指標數值,以了解癌友的身體營養指標:1) 體重減輕,一個月內體重減輕5%,或於任何時期突然減輕10%。2) BMI體重身高比低於20。3) 血液中白蛋白的濃度少於3.0,白蛋白每降1.0-g/100ml死亡率激增137%,併發症發生率明顯增加89%。4) 患者外觀會出現明顯的肌肉凹陷,如: 太陽穴、虎口,會出現厭食、容易飽足、虛弱、貧血、肌肉耗損及體重嚴重下降。營養補充策略應視各階段需求調整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沈采螢表示,每一個治療階段都可能會有副作用,影響患者進食意願。在基本的飲食上會建議患者能吃就吃,不用太過於限制,但若是吃的不好、不夠營養,則會建議另外補充商業配方營養補充品。患者攝取營養的時機非常的重要,補充營養前須先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大致可分為三層狀態,視癌友不同的需求擬訂不同營養補充策略:1.    第一層- 營養狀況「尚佳」: 若患者並無出現惡病質指標中任何一項,可盡量攝取一般飲食,以營養均衡為原則,輔助使用商業配方營養補充品。2.    第二層- 營養狀況「中等」: 若患者出現惡病質指標中任何兩項,則應以均衡飲食為基礎並經常性補充商業配方營養補充品,維持高蛋白高熱量,以支撐體力接受癌症治療。3.    第三層- 營養狀況「較差」: 若患者已出現惡病質狀況,應依據患者腸胃耐受情形,優先給予腸道營養 (一般飲食或商業配方營養補充品);若進食量仍不足,應在醫療團隊評估下適時介入靜脈注射營養。補身不補癌 營養補充有黃金比例沈采螢營養師表示癌友在接受癌症治療過程中,應儘量由六大類的食物中攝取均衡、足夠的熱量及營養,建議可多吃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肉類、魚、豆類、奶類及蛋類;有時癌友還是必須面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食慾降低、甚至無法正常飲食,因此癌友營養補充首重攝取足夠的熱量為首要任務,再來就是把握營養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的黃金比例。陳鴻華理事長也呼籲,民眾都應有早期篩檢意識,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族群及有腸癌家族史的民眾,務必要定期篩檢,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 

口語肢體表達差 當心恐為自閉症

口語肢體表達差 當心恐為自閉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歲的潘小弟弟在2歲時常出現無意義且重複的行為,經醫師診斷為自閉症。接受物理、職能及語言治療後,潘小弟弟的情緒行為及溝通能力明顯改善。一般而言,若發現孩童有自閉症的症狀時,家長應盡早尋求早期療育團隊的協助,針對孩子主要問題接受各專業的評估,不但能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狀況,也可藉此引導孩子產生較適切合宜的行為。遺傳、懷孕期受感染、腦部損傷都是可能原因郭綜合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張志龍表示,自閉症是一種發展性障礙,這類孩童在大腦的接收、組織及計畫過程與一般發展的孩童不同,使得自閉症孩童對於事情反應會有所不同,也因為自閉症孩童彼此間的差異性大。造成自閉症的原因不明,遺傳因素、懷孕期間的病毒感染及腦部損傷都可能是主要或間接原因。依105年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台灣自閉症人口為13476人,盛行率為1/2000,都市比率較鄉村高,並有逐年增長的情形。多數自閉症孩童在3歲前,通常1~2歲時就會表現出社會溝通與互動障礙。可能會出現無意義的重複行為、思考模式由於自閉症孩子對口語、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等表達與理解能力不佳,部份自閉症孩童甚至會出現無意義的重覆行為,或固定的思考及行為模式,若不服從他的意思就會出現情緒問題。因此常會發現自閉症孩童易有情緒障礙、行為問題、學習障礙及人際互動不佳的情形。利用感覺統合打開身心靈職能治療師常使用感覺統合治療、遊戲治療及行為分析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以改善自閉症孩童不適切的情緒反應、人際應對溝通。學者何美慧教授於「溫柔引領泛自閉症學生」一書中指出,自閉症孩童有一個不同於一般人的感覺世界。感覺統合治療,強調適當的提供前庭覺、本體覺及觸覺刺激,以促進中樞神經的組織與整合的特性,可適切改善自閉症孩童的感知覺特質。張志龍職能治療師表示,若發現孩子疑似出現自閉症情形時,建議需早期發現並早期進行治療,並在專業人員、老師及家長的合作下,協助自閉症孩童逐漸融入社交並適應日常生活與環境。

心包膜填塞 這些高危險群要注意

心包膜填塞 這些高危險群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位肺癌的患者日前突然出現血壓驟降、呼吸急促、疲憊倦怠等不適症狀,心臟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患者有大量心包膜積液,且已經出現包膜填塞壓迫現象,實行心包膜穿刺術(pericardiocentesis) 並引流心包膜液體後,患者血壓、心跳狀態漸漸恢復正常。心包膜液主要作用為減少心臟跳動時的摩擦心包膜填塞造成的影響足以使患者休克甚至致命,輕忽不得。南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祺耀表示,心包膜腔內含有約20~30ml的液體稱為心包膜液,主要作用為減少心臟在跳動時的摩擦。當心包膜內液體累積,心包腔內壓力就會竄升,心包膜液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引發一系列血流動力學紊亂,此時便稱為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這些疾病都是高危險群要當心心包內液體迅速增多時,過多的心包膜液向內層壓迫,造成內壓急驟上升,便會引起心臟受到壓迫,導致心室舒張期充盈受阻,並造成周圍靜脈壓升高、靜脈淤血,最後心輸出量降低,血壓下降,更危及便休克致命。急性外傷、心臟破裂(trauma or myocardial rupture)、甲狀腺機能低下、自體免疫疾病或血液腫瘤疾病皆有可能造成心包膜填塞,不得不慎。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多專科團隊合作模式、跨科整合讓患者就醫更加方便,也減少醫療資源浪費的問題。依照病患的疾病狀況給予個別化的治療服務,依照各專業人員癌症個案的狀況討論治療計畫,使患者的治療能夠更加全面性,大大提升醫療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