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灰指甲擦藥沒效?恐為乾癬作祟

灰指甲擦藥沒效?恐為乾癬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約50歲男子因罹患乾癬,全身包括頭皮和指甲都出現病灶,遍尋中西醫都無法根治,嘗試口服藥物到照光治療,最終通過健保生物製劑申請,每3個月施打一次,經過2年療程,乾癬面積暨嚴重度指數(PASI指數)從注射生物製劑前的26.5分降至2.1分,身上脫屑、丘疹、斑塊也都消失,症狀改善明顯,外出生活工作不再受到影響。乾癬臨床表現多樣,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幼華表示,頭皮紅疹塊及脫屑增厚的症狀常被誤認為是脂漏性皮膚炎,表現在指甲上也常被誤認為灰指甲,擦了藥卻不見改善。乾癬病徵表現多樣,一定要仰賴專業醫師的經驗與專業,評估患者的病灶型態、嚴重度、範圍及部位、原有疾病採用不同治療方式。不會傳染的皮膚病 紅斑脫屑為典型症狀李幼華醫師表示,許多人常以為乾癬會傳染,事實上,乾癬並非黴菌造成,因此不會傳染。俗稱牛皮癬或銀屑病的乾癬,病灶呈粗糙且界線分明的紅色斑塊,通常從頭皮、軀幹、四肢伸側開始分布,若沒有加以控制,可能慢慢擴散到全身,也時常侵犯指甲、關節,導致變型或疼痛。乾癬不只是皮膚病,更是自體免疫失調的全身慢性發炎,遺傳、壓力、外傷、飲食、不當用藥等,都可能誘發乾癬。乾癬「只能控制,不能根治」,早期發現仍是對抗乾癬的基本原則。患者注意保濕皮膚乾癬患者日常保養首重保溼皮膚,除了選擇油脂比例較高的保溼產品外,保溼時間點也很重要,例如洗完澡擦乾身體後,當肌膚還處於溼潤狀態時,馬上塗上保溼產品防止肌膚乾燥並進一步鎖水保溼,避免產生龜裂,否則因乾癢搔抓,製造出更多微創傷口,反而加重乾癬進展與擴張。另外包括避免菸酒、情緒保持穩定、生活作息正常等,依樣能減少誘發因素、避免病灶惡化。

打擊老態 音波拉提助改善鬆弛

打擊老態 音波拉提助改善鬆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抗老是每位女性的課題,近年來微整形療程蓬勃發展,根據資料顯示,醫美診所客群40~50歲患者約佔6成,30~40歲則佔3成左右,顯善老化首重肌膚拉提,下巴線條鬆弛、頸部細紋都是平時容易忽視的細節,開業診所院長黃政傑表示,美國極線音波拉提不僅有效拉提眉毛與鬆弛輪廓,近期也被證實可改善前胸細紋與皺紋。「類拉皮」幾乎無恢復期、副作用小開業診所院長鄭國良表示,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科技將超聲波聚焦於單一個熱凝結點,透過3種不同深度之探頭,以非侵入性方式進行漸進治療,相較於其他機種,獨家搭載專利即時影像功能(Micro-focused Ultrasound with Visualization,簡稱MFU-V),確保治療效果準確有效,才可避免盲打所可能帶來的傷害。鄭國良醫師強調,臉上不同部位的皮膚深淺會變化,藉由即時影像才能在螢幕上立即進行修正、調整。黃政傑醫師表示,此種「類拉皮」的療程透過非侵入性之方式,不會造成肌膚表面開放性傷口,術後幾乎無恢復期、副作用小,當天即可上妝,非常適合講求效率、不想被人察覺之現代女性。35歲起可開始做為老化預防鄭國良建議35~40歲者,可以將其作為老化預防,40~45歲者則可列為定期抗老治療的一部分,在施打頻率上,極線音波拉提療程大約可維持1年半至2年,但仍會依每個人肌膚狀況與老化情況而有所差異。黃政傑醫師另外提醒,抗老雖然可以透過後天科技的輔助改善,但健康的生活型態仍然十分重要,想要凍齡美肌,不熬夜、維持肌膚清潔、控制飲食等正確習慣,也能活得健康又年輕。                                                                                                                                                                                                                                                                                                                                                                                                                                                  

腸癌患者一肚子大便 原來大腸塞住了

腸癌患者一肚子大便 原來大腸塞住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腹脹困擾,腸癌患者竟一肚子大便!一名76歲大腸癌第四期病人,近3個星期飽受腹脹困擾,檢查後發現是大腸腫瘤堵住腸道,糞便無法順利排出導導致「大腹便便」,進行大腸支架手術後打通阻塞腸道,解決擾人的排便問題。大腸塞住也有支架手術可解決心臟血管組塞常利用心臟支架治療,大腸塞住現也有支架手術可解決!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正大表示,以往這類病人需以人工肛門借決急迫的生理問題問題,但人工肛門易產生側漏、異味與社交上的不便。腸道支架手術與心臟支架的概念類似,醫師以內視鏡的方式將腸壁先撐開後放入支架,支架通過腫瘤後就能讓腫瘤不再堵住腸道。賴正大醫師表示,大腸支架手術可以將阻塞腸道的惡性腫瘤或其他良性的阻塞型病變撐開,解決排便問題,以利進一步治療。而大腸支架手術也受到不少限制,若右側大腸因路徑遠且接近小腸狹窄處,較不適合執行;若病灶位置在肛門口10公分左右,易可能因為支架易滑脫而不宜施行。部分患者術後會有少量出血不需擔心 接受此類手術後的病人仍需住院1-3天,觀察進食是否順利同時監測是否有腸穿孔或腫瘤破裂的情形。部分患者手術後會有少量出血或大便有血絲情況不需擔心。一般而言,術後正常排便2小時後開始進食流質,次日可以從半流質逐漸進展到軟食。進行大腸支架手術前,必須與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進行充分討論,讓醫師能充分了解病因及完整的溝通再進行後續治療。目前該手術除了應用於大腸癌所造成的阻塞,也漸漸發現源自其他部位的病灶導致大腸阻塞的病人也可藉此受益。

講座/失智症法律講座

講座/失智症法律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者很好騙?是大肥羊嗎?失智症如何影響您以致觸法,您知道嗎? 想知道如何才能保護家人避免被騙上當,成為二次受害者!台灣目前失智症人口逾26萬人,在人口快速老化的台灣,失智症將成為全民未來沉重的負擔。「台灣失智症協會」致力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倡導失智症預防外,積極發展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多元的服務,如社會支持中心、家屬團體、瑞智學堂、瑞智互助家庭並設有0800-474-580免費諮詢專線,提升失智症患者全面的關懷與照顧。為維護失智者及家屬之權益,本會特辦理失智症法律講座,廣邀關心失智法律議題之朋友們共同學習。對象:失智者、家屬、法律專業者及有興趣的民眾洽詢:台灣失智症協會 楊小姐02-2598-8580 分機28,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時間: 106年6月17日(六)  下午14:00 -16:00地點:亞東醫院14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報名:http://ppt.cc/aOg3O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

預防偏挑食 訓練味覺黃金期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針對全台1,193位媽媽進行《面對成長中孩子,媽媽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6.3%(910位)的媽媽面臨孩子有偏挑食習慣。針對小孩的偏挑食狀況,媽媽最常以改變烹飪方式試圖解決問題,也常上網查詢資料尋找解決之道,更有超過5成的媽媽選擇到醫院就診、諮詢專家建議。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建議,讓孩子於6個月至1歲及早進行飲食衛教及訓練味覺,可降低日後偏挑食問題。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室主任侯孟伶強調,均衡飲食、攝取優質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有助消除孩子成長的疑慮。劉明發醫師說明,首先需要把握孩子6個月至1歲訓練味覺的黃金期,給予多元的副食品,預防偏挑食。針對1歲以上有偏挑食問題,導致成長曲線表現不佳的孩子,媽媽也無需過度擔心,此時要多留意孩子的飲食均衡,確保不會因為未攝取到重要的營養素而影響成長。對於擔心孩子在身高、體重方面有生長落後的媽媽,侯孟伶營養師整理「追趕成長三要素」,包含均衡飲食、優質蛋白質及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協調溝通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侯孟伶營養師強調,在有壓力的用餐情況下,恐造成親子之間關係緊張,孩子們較不能接受蔬菜,若出現有挑食行為的孩子,只要家長有正確的營養知識,可由其他食物補足該營養元素,像是不吃綠色花椰菜,則可提供高麗菜等其他蔬菜。家長可透過孩子參與烹飪過程,或透過同儕、手足之間的互相鼓勵,增加對食物的認識與興趣。根據調查,74.6%的媽媽曾因孩子的成長問題和長輩或其他家人有不同的意見,劉明發醫師表示,建議把長輩或家人一起帶來診間諮詢,透過溝通、能有效改善拉近彼此觀念的落差。侯孟伶營養師則強調可透過專家協助溝通「追趕成長三要素」的重要性,以有效幫助媽媽減緩對孩子成長上的擔憂並滿足長輩、家人的期待。

保肝計畫第一步 青壯年先驗C肝病毒

保肝計畫第一步 青壯年先驗C肝病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平時身體狀況良好,沒特別做過健康檢查,但就在一次赴中國旅遊後回來經常感到體力不支、疲倦,回想生活習慣或飲食皆與旅遊前相同,身體卻怎麼會每下愈況,在家人極力地勸說下,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是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發作。所幸經治療後C肝已經成功治癒,但該名患者仍須長期追蹤、定期檢查,因為仍有發生肝癌的風險。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醫師表示,C肝病毒可在體內潛藏數年,要是肝臟反覆發炎恐惡化至肝纖維化,建議國人介於30至40歲者,可先抽血檢查體內有無B、C肝病毒,確保未來20年職場黃金打拚期的彩色人生。肝病早期無徵兆 篩檢避免肝臟纖維化肝纖維化共分成四級:第一級是輕度纖維化;第二級是中度;第三級則達到重度;如果肝臟持續結痂纖維化,就會演進至第四級,被診斷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會有很高的肝臟癌化及肝功能代償失調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肝炎報告中指出,全球約有3.25億人帶有B肝或C肝病毒。C型肝炎主要經由血液而感染,大約只有20%感染者知道自己是帶原者。然而,B型肝炎已有疫苗可施打作為預防策略,但C型肝炎目前未有疫苗,加上肝病早期又無徵兆,因此僅能靠健康檢查、有效的篩檢措施,才能及早發現。目前健保給付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臨床治療經驗顯示,治癒率高達9成5,最快12週治療即可治癒。許多民眾獲知健保署在五月中旬放寬給付條件後,紛紛前往醫院預約各項檢查,以確保自己能夠順利登記。許景盛主任建議,符合條件的患者應該把握此次治療機會,減少未來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由於現有健保給付兩款藥物皆含有透過肝臟代謝的同一類蛋白酶抑制劑,如果肝臟曾有嚴重損傷者,用藥前還須先由專業醫護人員謹慎評估用藥的安全性。以門診經驗來說,健保給付條件放寬速度對真正有需要的患者來說,往往緩不濟急。許景盛主任指出,國外對於C肝患者會較早讓他們選用合適的治療藥物,建議未來國內健保署能更加放寬給付條件的限制。最後許景盛主任提醒患者於治療前須遵守三大注意原則:告訴醫師病史與用藥史、注意身體異常症狀、定期肝功能監測與超音波檢查,才能安心用藥,治療成功。

夏天脫水會中風?有這些症狀速就醫

夏天脫水會中風?有這些症狀速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千萬不要以為腦中風只有冬天才會發生,進而疏於防範;其實,夏天不只容易中暑,也有很多人會中風。神經內科醫師即指出,每年夏天,都有人因為脫水導致中風的病例;最近天氣已逐漸炎熱,就有人因為長時間在戶外工作,忘了補充水份,以致出現脫水情況,並進而導致中風,不得不慎!炎熱夏天別忘補充水份大千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奕夫表示,天氣越來越炎熱,高溫已達攝氏34度,最近就有人因為在戶外工作,忘了補充水份,出現脫水的現象,進而導致腦中風;而這些人的血管往往本身就已經很狹窄,如果脫水時,會因為血液變濃稠,就容易中風。脫水使血液濃稠易中風尤其是年紀大的老人家,也常會有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三高宿疾,血管就比較狹窄,若是脫水時,會造成血容量減少,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變慢,這時往往就容易形成血栓,就很可能因此而在某個狹窄的血管內造成阻塞,進而引發中風。兩眼視力模糊、走路不平衡 恐為中風前兆林奕夫醫師指出,當發生中風時,會突然一眼或兩眼視力模糊、走路會不平衡,而且會有半邊臉歪斜、半邊肢體無力、流口水等症狀,若是發現身旁親友或是陌生人有出現這些現象,就要趕緊將其送醫接受治療。點滴+血栓溶解劑+動脈支架取栓術通常因為脫水而出現的中風,該如何治療?林奕夫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有脫水症狀,所以要先給予點滴治療,而若是在中風後3小時內就到院,則是可以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另外,腦中風也有動脈置放支架取栓術可治療,則是可在24小時內到院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活動/暑期兒童體重控制班

活動/暑期兒童體重控制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健康吃,快樂動,體重控制班,動吃動吃邁向開學好體位!三軍總醫院將於開辦減重課程,內容包含飲食教育課程與體能活動,指導兒童正確的飲食觀,預防日後的慢性疾病發生。主要招募對象為 9-12歲,體位過重或肥胖學童,將由營養部葉玲岑營養師評估、監督及指導下,改善小朋友的生活品質,在短短的暑假就能瘦身成功又有健康保障。欲知報名相關細節請洽諮詢專線。時間:106年7月13日起至8月17日每週四下午(共6週)A班:14:00~15:10B班:14:30~15:40地點:三軍總醫院B1第五演講廳對象:9-12歲,體位過重或肥胖學童報名:02-87923311#17221(呂小姐:周一至周五08:00-17:00)

小感冒喝草藥 急性肝衰竭上身

小感冒喝草藥 急性肝衰竭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感冒誤信秘方,小病變成大麻煩!一位32歲的越南籍女性,因感冒造成腸胃不舒服,雖然服用診所給的藥,但認為還是無法快速痊聽信同鄉友人的草藥秘方,想著只要喝兩三天就會好,便私自到草藥店購買並熬煮後喝湯,按三餐服用,沒想到竟引起皮膚搔癢,全身像有螞蟻在爬,連帶皮膚也變黃,苦不堪言。醫師表示,該病患罹患藥物性急性肝臟衰竭,原來都是秘方惹的禍。黃疸指數變為正常值的8倍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溫奕志表示,患者經超音波檢查未發現有膽管結石情形,B、C肝病毒也呈陰性,但GPT肝功能指數竟高達300 U/L,是正常值(40 U/L)的7倍多;黃疸指數9.3mg/dl,是正常值(1.2 mg/dl)的8倍,有急性肝臟衰竭的危險,立刻住院治療,以藥劑促進其肝臟的修復,經住院2週,肝功能指數和黃疸指數恢復正常後順利出院。不清楚濃度可能會造成肝臟負擔該患者無法清楚說出她究竟喝了那些草藥的濃湯,但因喝了草藥湯而引起GPT和黃疸指數的飆升,診斷為藥物性急性肝臟衰竭。溫奕志醫師指出,喝草藥熬煮的濃湯,千萬要小心,因為無法知道各草藥的交互作用,也不清楚其濃度的掌控,很容易造成肝臟的過度負擔,引起肝中毒,也就是藥物性的肝損害。溫奕志醫師強調,因藥物性肝損害的症狀,通常會有噁心、嘔吐、皮膚搔癢、發燒、黃疸、深色尿等,出現症狀時應先立即停藥並趕快就醫,因為一旦發生藥物性的肝傷害,即使治療後,都有可能留下肝臟纖維化的後遺症。

得C肝只壞肝?病毒未除恐需洗腎

得C肝只壞肝?病毒未除恐需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0多歲方先生17歲時被確診為「紅斑性狼瘡」,不到5年就被醫師宣判「洗腎」。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遠離洗腎人生,沒想到術後不到10年,腎功能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重新洗腎。醫師表示,由於方先生是C肝感染者,手術後未徹底清除C肝病毒才引發慢性排斥。醫師提醒,這類患者務必「先清、再換」,先清除C肝病毒,再接受腎臟移植手術,才能有效降低日後腎疾復發的機率。除C肝病毒可降近9成洗腎風險、改善血糖控制義大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許耀峻表示,方先生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又感染C型肝炎,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機率遠高於一般人。C型肝炎屬於系統性疾病,不但對肝臟造成影響,亦會破壞肝臟以外的器官。C型肝炎患者容易合併糖尿病、腎臟發炎、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自體免疫以及淋巴增生等疾病,更可能導致腎衰竭。清除C肝病毒不但有助於避免肝硬化或肝癌,也可以減少慢性腎衰竭,心血管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許耀峻醫師指出,C肝患者如果腎功能惡化到慢性腎衰竭,這時將面臨雙重折磨,除了洗腎的不便與痛苦,在治療C型肝炎時,難度更為困難,以傳統干擾素針劑治療為例,治療成功率僅達5成,且會出現頭暈、想吐、無力等副作用,以致許多患者中途停藥。「先清、再換」降低腎疾復發率C肝病毒未清,患者即使換了新的腎臟,幾年後仍可能重返洗腎噩夢。二合一C肝口服新藥已在日本、南韓上市多年,研究證實,及早治療能大幅降低失償性肝硬化、肝癌等風險,進而降低腎疾惡化的速度,如果在腎臟移植手術之後,治癒C型肝炎,更能大幅減少日後腎疾復發、重新洗腎的惡夢。許耀峻醫師呼籲,大部分C肝腎疾患者未到需洗腎的程度,此時積極治療,除了減少日後肝硬化、肝癌的機率,還可改善血糖調控,延緩腎臟功能受損速度。在治療C肝前透過病毒突變檢測(RAS)可幫助精準用藥,提高治癒率。接受C肝口服新藥治療時,務必遵從醫囑,定期回診,觀察是否產生藥物交互作用,才能降低用藥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