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下床上廁所都會喘 COPD惹的禍!

下床上廁所都會喘 COPD惹的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70多歲阿公抽菸菸齡40多年,雖然戒菸,但肺部還是出問題,不只常咳嗽、有痰,且動不動就喘,後來喘到進急診、住院,連從病床起身、上廁所都會喘,而這一切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惹的禍!治療COPD 需遵照醫囑、耐心用藥收治這名COPD長者的怡仁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杜宜霖表示,這位長輩平常喜歡到處走走,與朋友相聚、聊天,很擔心因為疾病使生活受限制,後來就積極戒菸、接受治療,所幸經兩個月左右,症狀就大幅減輕,還可以去台北看朋友,再度恢復社交生活。抽菸、空氣汙染 容易誘發COPD杜宜霖主任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由於抽菸、交通空氣汙染、粉塵等刺激,導致呼吸道發炎、狹窄,甚至阻塞,常見症狀包括慢性咳嗽、漸進式呼吸困難、咳嗽有痰等,也有患者睡覺會有喘鳴聲,或胸悶、吸不到氣。症狀嚴重時 連走路、爬樓梯都有困難隨著病情惡化,COPD患者的運動耐受力會越來越差,原本爬樓梯可以一口氣從一樓爬到三樓,後來可能只走一、兩層樓就開始喘、需要休息,像上述長輩,就嚴重到連下床上洗手間都會喘。當患者開始臥床、不敢下床,便容易肌肉流失,或產生骨鬆、褥瘡、肺炎等問題,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健康會更加惡化。治療時  戒菸、藥物雙管齊下杜宜霖主任強調,治療COPD首要之務是要戒菸、遠離二手菸等刺激。第一線藥物治療包括吸入性支氣管擴張劑、乙二型交感神經刺激劑與抗膽鹼藥物等,若症狀嚴重,就會考慮使用類固醇等第二線藥物。戒菸2星期 症狀便明顯改善根據統計,大約八成COPD患者有抽菸習慣,或過去有抽菸史,無論症狀多嚴重,只要戒菸,都會有好處;因此,杜宜霖主任強烈建議民眾戒菸,只要戒菸約2星期,搭配使用藥物,症狀便可大幅改善,戒菸3個月,運動耐受力也會明顯提升。肺活站 幫助找出COPD潛在病患為了找出COPD潛在病患,並讓民眾了解抽菸對肺部傷害有多大,有些醫院醫療團隊花了許多巧思,鼓勵民眾接受檢查、治療。怡仁醫院就設有「肺活站」,讓民眾檢測肺部一氧化碳濃度,民眾可以進一步瞭解自己肺部狀況,對抽菸所造成的傷害,也會多一層警覺性。杜宜霖主任表示,設置「肺活站」目標在於早期發現、盡早治療,當呼吸道開始變形、狹窄,治療就會更棘手,藥物效果也會很有限;反之,COPD患者及早接受治療,生活品質便可能恢復正常,社交生活也較不會受到影響。(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忽略排尿困擾 小問題釀大麻煩

講座/忽略排尿困擾 小問題釀大麻煩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都認為排尿只是日復一日的小事,但當遇到尿尿不順、頻尿誇張或急尿時,才意識到原來排尿順暢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您知道當排尿不順甚至出現障礙,竟然跟結石、攝護腺肥大、膀胱過動症、疝氣、泌尿道感染、女性尿失禁可能有關係?至於要如何判斷是哪一種症狀,必須盡快至醫院尋找泌尿科醫師的協助,檢查膀胱與尿道的功能是否有不正常的地方,才能精準找出尿不好的原因,給予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烏日林新醫院特別舉辦「我與醫師有個約會-醫學講座」,本次由泌尿科碎石中心林德祺主任帶領大家認識各種排尿問題,瞭解泌尿系統的保健與治療方式,講座內容豐富實用,現場更會進行有獎徵答,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排尿順暢就健康-排尿障礙、結石、疝氣時間:106年8月31日(四) 09:30~10:1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2-23388766分機1162 行銷企劃課汪小姐 

新殺菌技術 有效對抗「超級惡菌」!

新殺菌技術 有效對抗「超級惡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金黃色常常造成皮膚傷口感染、敗血症、蜂窩性組織炎。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約70萬人死於抗藥性細菌。預估到2050年,1年至少會有上千萬人死於抗藥性相關的感染疾病。而超級惡菌又能抵抗抗生素的治療,要發展出可臨床應用的新型抗生素,至少需耗時10年以上,在新藥開發完成前的空檔,將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與生命。超級細菌在80年代流行率達60%成大醫院皮膚部皮膚光療科主任王德華醫師表示,由於抗生素濫用及細菌演化的進步,台灣在1980年代開始出現被形容為「超級惡菌」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台灣醫院中流行率已達60%。王德華醫師與銘傳大學生科系梁致遠老師組成生技研究團隊,近期研發出以紫光殺菌的技術,可以成功殺死醫院中具多重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提供了一種非抗生素治療的「紫光動力殺菌法」,避免細菌發展出更厲害的抗藥性超級惡菌。維他命B2及其衍生物經過光照可破壞細菌DNA王德華醫師指出,光動力療法結合光刺激來活化感光劑,對抗致病性微生物、消滅癌細胞、降解抗生素殘留等。研究團隊發現,維他命B2及其衍生物經過光照,可產生各種不同型態的化合物及自由基,竟能破壞細菌的DNA,導致細菌的死亡。研究團隊發現以30微莫耳濃度的維他命B2衍生物,放入含有細菌的培養液中,以紫光照射30分鐘,照射1次即可殺死97%的超級惡菌。新殺菌技術的產物完全無毒王德華醫師指出,維他命B2為人類必需的維生素,存在於肉類、深綠色蔬菜、乳製品及蛋類食品中,其降解產物完全無毒,經過光照又能殺死抗藥性細菌,使「紫光動力殺菌」成為簡單、安全、具應用潛力的殺菌技術。

孩子易生病 免疫力真的有問題嗎?

孩子易生病 免疫力真的有問題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孩子總是頻頻感冒,上演感冒接力賽嗎?面對時常生病的孩子,有些父母會過度擔心,而聽取偏方以不正確的方式進行滋補,卻忘了找出孩子容易生病的根本原因。過度滋補 可能會有提早發育或是發胖的問題豐原醫院中醫師林煥欽表示,其實孩子並不適合過度滋補,可能會有提早發育或是發胖的問題,反而是種負擔,若想提升孩子免疫力,建議從基本的飲食去做改善,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可適量攝取蔬菜、水果,多多補充維生素C。有些孩子常生病,有些則不會,是否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天生就較差呢?成大醫院風濕免疫科謝奇璋醫師表示,孩子只要免疫能力是正常的,生病過後會得到對抗同類疾病的免疫力,生病的情況就會減少,所以常生病的孩子並不一定身體較差,反而是生病次數多,免疫系統能得到比較好的訓練。重點應是要去確認孩子的免疫力是否正常。感冒一周以上、出現併發症 應注意是否有免疫力問題舉例來說,普通感冒一周內都算正常,若每次感冒都拖到一個多禮拜甚至是兩個禮拜,甚至產生其他的併發症,例如:肺炎、中耳炎、腦膜炎,這就真的要特別注意,是否孩子的免疫力出了問題,如果有這個疑慮,建議由小兒科醫師評估以後轉介至小兒免疫科做免疫功能缺損的相關檢查。林煥欽中醫師表示,想要提升免疫力,可藉由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不挑食讓消化系統有良好運作,免疫力自然就會提升,也可透過一些按摩,例如:以手掌順時間按摩,位於人體胸腺的部位的膻中穴,或是以手掌拍打位於背部的膀胱經,都可刺激免疫細胞,增強免疫力。謝奇璋醫師表示,當發現孩子常感冒,父母應先從生活環境去注意,是否存有易誘發感冒的致病因子,另外也要注意時常被忽略的過敏問題,過敏會使輕微的感染時間拖長也不容易好, 父母切勿緊張擔心,找出孩子的免疫漏洞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創造理想的老後生活 50歲是關鍵!

創造理想的老後生活 50歲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能想像老後的生活嗎?「準備」退休是為了填補日後的空虛、創造理想的老後生活。根據許多國際研究指出,滿足於生活且未感孤寂的老人不到2/3,以台灣來看,有超過270萬長者可能出現憂鬱問題。醫師建議,退休族群可以在50歲時就開始規劃老後生活,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心理韌性,才是通往健康老年生活的捷徑。45年後台灣老年人口是幼年的4倍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學習如何過老年生活已經是現代人不可避免的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約45年後(2061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是幼年人口的4倍。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退休族群可能因為適應新科技、低成就感,加上容易與社會脫節感到挫敗。 慢性病警訊常被子女或社會漏接一份針對華人進行的調查也發現,高達7成的男性在情緒低落時不願表達出來。許多缺乏子女陪伴而自行就醫的年長患者,通常主訴的病情除了與慢性病相關的不適之外,常有備感疲倦、胃口變差與反覆求醫等身心症狀。但這些症狀警訊常被子女或社會漏接,甚至長者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些被遠遠低估的真實需求,可能就是未來社會提供銀光服務的關鍵點。50歲是思考現況與未來的關鍵每個人都只有一次變老的過程,無法重新再來也難以事前想像自己的需求,因此陳亮恭主任表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大眾應該要更加重視長者需求。一般而言,大家都是從65歲才開始規劃老後生活,其實50歲就能當作一個分水嶺,讓長者能重新思考現況與未來需要,自己發展出因應人口結構變化的一套生活模式。

皮膚平衡不敏感 這2大關鍵最重要

皮膚平衡不敏感 這2大關鍵最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北在8月已有連續10天最高溫都超過36℃,氣溫屢創新高,冷氣房、室外不斷進出,讓肌膚受到忽冷忽熱的環境刺激,根據調查顯示,超過8成民眾表示肌膚狀況改變或不適與天氣及溫度的變化息息相關,另有4成民眾最常因為天氣變化也常出現「發癢」、「泛紅」、「乾粗」症狀。醫師表示,保養品的選擇應多以「簡單、溫和」2關鍵為重點,避免帶給肌膚過大的負擔。敏弱肌民眾容易因溫度變化過敏、過度反應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皮膚美容醫學中心邱品齊主任表示,雖然敏弱肌目前雖尚無明確定義,不過這類型膚質較不穩定,易產生過敏、過度反應。單就環境來看,高低溫差、紫外線等的確是重要影響因素。維持肌膚油水平衡非常重要 受全球暖化影響,極端氣候更為加劇,邱品齊主任表示,維持表皮屏障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而選用適合的肌膚保養品並持續定時使用,才能保持油水平衡,維護皮膚屏蔽,防禦極端氣候。 產品配方盡量選擇簡單、使用方便為佳針對肌膚保養,邱品齊主任另提醒,成份越複雜的產品、保養步驟越多不一定越好,產品應以配方簡單、成分單純,且使用方便為最佳選擇。有些人覺得天熱或皮膚常出油,就要使用清潔力強的產品,又或是沒有太陽就不需使用防曬產品,這些錯誤迷思都可能在無形中破壞皮膚屏障,建議保養對策為「溫和清潔」、「強化保濕」、「低敏防曬」,加強肌膚防護力,讓肌膚在任何情況下得以穩定膚況。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

講座/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腦性麻痺會使孩子出現運動發展遲緩,可說是兒童失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於腦性麻痺患者有許多無法依靠現代醫學解決的症狀,在面對腦性麻痺兒童時,針灸配合復健可說是使生活恢復自理能力的最大功臣之一。中國附醫臺北分院將舉辦「早療親職講座」,此次主題為「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邀請中醫針灸科的張家綺醫師主講,向民眾介紹臨床上除了西藥、中藥,也能使用針灸治療兒童腦性麻痺。此講座需事先報名,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本次課程需事先報名,煩請於傳真或Email報名後,電話確認窗口是否有收到,以確保您的權益,活動內容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名稱:兒童腦性麻痺中醫觀點及治療地點: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醫療大樓一樓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劉大任社工 02-2791-9696#1008傳真:02-8792-9079Email:[email protected]

安全用藥8守則 孕婦一定要知道!

安全用藥8守則 孕婦一定要知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懷孕最好不要生病,因為生病也不能吃藥?關於懷孕期間的禁忌百百種,面對服用藥品問題,大多數人秉持保守態度,認為藥品會導致畸形兒,因此即便生病也堅決不看醫生不吃藥,然而,確保孕期安全用藥應該是計畫懷孕的婦女必做功課之一,懷孕用藥到底會不會傷害寶寶,以下8點說分明:1) 吞了幾顆藥物對胎兒的影響絕對比大家想像的要小很多/大多數常用的藥物,比方說感冒藥、消炎藥等,都是安全等級的藥物。一般來說,等級為A、B或C的藥物(參見附表)都是安全的藥物。何況,只有吃幾顆或幾天的藥,胎兒吸收進去的量其實相當有限,影響真的不會很大,有媽媽因為吃了兩天的感冒藥後才知道懷孕,就不敢繼續懷孕,可說是小題大作。2) 健康食品都是安全的/綜合維他命、葉酸、鈣片、深海魚油、綠藻素、珍珠粉等等,都是健康食品,懷孕的任何時候吃都是安全的。至於中藥方面,只要成分確定,由中醫師開立的藥物,應該也都是安全的。3) 貼的、擦的、抹的藥物幾乎都非常安全,不論是在什麼周數期都可使用/藥物經由皮膚吸收的量很少,而且大多數進入體內的藥物,也停留在皮下居多。會穿透皮膚,進入血管,再流到子宮,經胎盤吸收到胎兒身上的量,已經是微乎其微了。4) 懷孕三個月後,就算吃了比較不安全的藥物,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其實也不大/胎兒生長分成幾個時期,而前三個月就是所謂的器官發育期。這時候的腦部脊椎正在閉合,心臟正從一條管狀物慢慢摺成幾個空腔,進而發育成心房心室等構造,這時候,當然藥物對於胎兒的影響最為明顯。等到三個月後,器官已經發育完成,四肢顏面也已經成形,胎兒的變化僅僅在於從小心臟變成大心臟,手腳變大變長而已,所以藥物的影響相對來說就小很多了。5) 懷孕前三個月,就算是安全的藥物,還是必要的時候再服用/比方說,如果孕婦在前三個月感冒流鼻水,我會建議她多喝開水、多休息、多攝取維生素C,而不建議吃感冒藥,雖然感冒藥大多宣稱是安全的。大家對感冒要有正確的觀念,感冒不吃藥也會好,而感冒藥只能解除症狀,對於疾病本身幫助並不大,也不會縮短病程,所以並非必要的用藥。可是如果在懷孕前期皮膚受傷,導致傷口發炎化膿,這時候抗生素就是必要的用藥,因為不服用可能會引發敗血症等等嚴重後果,當然此時安全的抗生素一定是必要的。不過,有一些情況比較特殊,比方說孕婦合併癲癇、甲狀腺疾病等等問題,因為這一類的藥物有很多是等級較為不安全的藥物,在懷孕早期,就需要請教專業的婦產科醫生以評估服藥的必要性了。6) 給專業醫生判斷/如果還是不放心,請把藥單,或是整罐藥連同包裝拿給婦產科醫生判斷,千萬別只把藥丸帶過去,因為大多數的醫生都認不出藥長什麼樣子。7) 藥物的影響很難預測/醫生在諮詢藥物使用情形的時候,往往解釋很保守,也很不確定,這不代表醫生認為妳吃過的藥物不安全,而是藥物的影響本來就很難預測。8) 不小心吃藥帶來的壓力,很有可能比藥物本身對胎兒的影響更大/再次強調,妳手邊拿得到的藥,或是一些簡單常見的成藥,其實在懷孕中都是安全的。我遇過有位媽媽只是在懷孕七個月時吃了一顆C級的止痛藥,就一個月焦慮不堪,不能好眠。我敢說,媽媽焦慮、失眠對胎兒的影響,絕對遠大於一顆藥物。請大家懷孕時務必放輕鬆,寶寶才健康有保障。(本文摘自/懷孕寶典!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所以文化出版)

「四不三要」跟著做 安親育兒沒煩惱

「四不三要」跟著做 安親育兒沒煩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的哭鬧始終是天下為人父母者在教養子女上最常面臨的苦惱和挑戰。就行為心理學家的研究觀察,孩子的哭鬧正是內心意念最直接的表達,憑藉哭鬧可以牽引身邊周遭的大人把注意力投注在他身上,甚至達到使大人手足無措、低首「臣服」的控制目的。面對哭鬧別馬上投降如果因為孩子的哭啼叫鬧,身為爸爸媽媽的就立刻豎起「白旗」投降,硬生生吞下原本想責罵孩子的話語,在一片哭鬧中「繳械」的父母,也錯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這一切結果的演變,其實無形中也等於在變相「鼓勵」孩子緊緊抓住父母害怕他〈她〉哭鬧的「把柄」。孩子將會視哭鬧為使爸爸媽媽凡事乖乖「就範」的最佳工具。回應孩子哭鬧 快學「四不三要」妙方如何回應孩子的哭鬧?孩子哭鬧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嗎?還是孩子的欲求有所不滿?或是因為孤單產生恐懼而哭鬧?當孩子哭鬧時,身為爸爸媽媽的還能耐心地跟他〈她〉說道理嗎?或是忍不注以兇惡言詞「恫赫」?抑或乾脆不理不睬,甚至無視於孩子的「哭鬧」?如何在孩子的哭鬧中,得到最佳的親子溝通機會?寶貝兒女動不動就哭鬧,爸爸媽媽該如何積極、正向地來終結這樣惱人的「哭鬧」劇呢? 以下「四不三要」錦囊妙方,提供給擁有寶貝兒女的爸爸媽媽們:「四不」1) 不要隨著孩子的情緒也跟著生氣或著急。2) 不要用威脅恫嚇的口氣〈如:我找警察來把你帶走!我明天到幼稚園跟老師說你不乖!〉要孩子停止哭鬧。3) 不要隨口敷衍答應孩子的要求。4) 不要因為孩子的眼淚就「投降」。「三要」1) 要先了解孩子哭鬧的真實原因,是來自身體或心理?2) 身為成年人絕對要先保持冷靜、平和的思慮,才有溫和的口氣和理性的作為。3) 對錯是非的原則務必要堅持,答應的理由不能「昨是而今非」或「今是而昨非」。(本文摘自/如何培養高EQ孩子/人類文化出版)

這裡太黑,小心「黑色棘皮症」上身!

這裡太黑,小心「黑色棘皮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脖子後方皮膚顏色暗沉,粗糙似絨毛狀,此為黑色棘皮症,常見原因為胰島素阻抗性。若想改善黑色棘皮症,讓皮膚變得平滑、恢復色澤,就必須改善胰島素阻抗性,透過控制飲食及改變生活形態,才能改善皮膚狀況。不是沒洗乾淨 而是內分泌及代謝出問題在門診,我遇過爸爸帶著讀中學的孩子來看感冒,當我對體型略顯粗壯肥胖的青少年進行檢查時,無意間瞥見他脖子後方有絨毛狀的黑色粗糙皺褶皮膚,立刻告訴一旁的爸爸這是「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 皮膚之所以會變成這樣,是因為罹患了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也就是體內產生過多的胰島素,而過多的胰島素會刺激皮膚增生變厚,外觀看起來就顯得顏色深沉、粗糙像絨毛,皮膚皺褶處尤其明顯,例如脖子後方、腋下、腹股溝、膝蓋等。這不是皮膚沒洗乾淨,而是身體的內分泌及代謝出了問題。罹患「黑色棘皮症」一定要先檢查,確認是否罹患代謝疾病,才能更進一步治療,改善胰島素阻抗性,皮膚才有可能恢復光滑亮白,不斷搓洗是沒用的。吃太甜容易讓胰島素分泌過多 「原來如此!他媽媽都以為是沒洗乾淨,一直要他用力洗,難怪都沒效!請問醫師,胰島素阻抗性是怎麼造成的?」胰島素是體內胰臟分泌的賀爾蒙,用來控制血糖,讓血糖穩定,也讓細胞得以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但是現代人的飲食太精緻、太甜,食物吃進體內後往往讓血糖上升得太快,長期下來,導致體內胰島素分泌過多,久而久之胰島素作用會變差、變鈍,形成胰島素阻抗性。有胰島素阻抗性的人通常也會伴隨肥胖和脂肪肝。 「難怪,他怎麼樣都瘦不下來,就是愛喝飲料啦,便利商店各種口味的飲料幾乎都喝過了!」研究告訴我們,西式飲食普遍高油、高糖又精緻,容易造成腸道菌叢不平衡、引發腸漏、體內慢性發炎,進而造成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如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代謝症候群、與脂肪肝,現在零食、飲料、甜品唾手可得、充斥坊間,倘若不為孩子的飲食把關,必將造成未來健康上的隱患及負擔。「不吃甜食不喝飲料好困難,那喝低熱量的代糖低卡飲料總可以吧?」一般來說,低卡飲料或零卡飲料是以代糖取代果糖,熱量低,喝起來又有甜味,能滿足我們的味蕾,同時又覺得對健康比較沒有負擔。但研究發現,代糖會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代謝,造成血糖控制異常。近期更有研究發現,代糖飲料與中風及失智症的風險有明顯的關聯性,建議這類飲料或甜食還是盡量避開較好。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