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活動/守護心肝人生「腎」利 父親健康篩檢暨音樂會

活動/守護心肝人生「腎」利 父親健康篩檢暨音樂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8月父親節將至,烏日林新醫院將推出免費的健康篩檢,包含熱門限量的尿液檢測(尿糖、尿蛋白、尿潛血、尿膽紅素等十項檢查)、肝臟超音波之外,更有適合一般大眾的骨密度檢查,以及成人、老人健檢、四癌篩檢的活動。烏日林新醫院陳雲娥院長指出,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則在2016年男性十大死因排名第10位,可見得肝臟與腎臟的疾病對男性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特別在父親節前夕規劃「肝臟超音波檢查」及「尿液檢測」讓爸爸們能夠掌握肝臟及腎臟的健康情形。男性族群常常會因為工作搬重物閃到腰,或上了年紀膝蓋退化,當天活動將邀請專業復健師教導大家腰部、膝蓋的保健小撇步,以及如何正確進行肌力訓練;平日也建議男性族群應培養定期篩檢、均衡飲食、作息規律、適當運動、不抽菸,建立起健康生活型態,有效地預防癌症。當天也分別提供四癌(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篩檢,以及40歲以上、未滿65歲的成人,可接受3年一次免費的成人健檢;65歲以上的長輩,每年有一次免費的老人健檢服務。此外更邀請到林新醫院醫療副院長徐國雄,為社區民眾進行腎臟疾病的免費講座,透過檢查及健康資訊的傳遞,讓民眾更了解腎臟保養之道。名稱:謝謝守護我們的超人爸拔,感恩父親健康篩檢時間:106年8月5日(六)上午7:30~11: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汪小姐  04-23388766 分機1162連結:http://www.lshosp.com.tw/WLS/viewer.aspx?id=115  

常發燒有瘀青 當心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常發燒有瘀青 當心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社團法人台灣髓緣之友協會日前舉辦「希望相髓,築夢踏實 白血病衛教講座」,邀請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唐季祿醫師、李啟誠醫師、林建廷醫師,以及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明志醫師,分享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衛教與治療,吸引近百名病友熱烈參與! 與會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過往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血病,已不再是難治之症,只要患者配合治療,遵循醫囑,疾病都能獲得有效控制及緩解,並可望成為慢性疾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中年 及早發現控制佳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唐季祿表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好發於中年人,此疾病是人體造血幹細胞的第9及第22對染色體斷裂錯位,產生費城染色體刺激細胞異常生長,導致骨髓及血液中出現反常的白血球增生現象。由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初期無明顯症狀,多半在健檢中發現白血球指數異常,或是脾臟腫大時才察覺。若出現虛弱、貧血、精神不濟、食慾不振等易察覺之表徵,已是中後期;因此,定期健檢非常重要,及早發現才能更及時地控制病情。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進展快速 妥善治療避免惡化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啟誠指出,反觀同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卻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侵占骨髓,並迅速惡化、擴散,使患者出現貧血、發燒、臉色蒼白,以及易出血和瘀青、感染等症狀。由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有迅速擴散的特性;所以,一經確診,務必要儘早接受治療,才能達到預期治療成效。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好發於5歲以下的孩童,50歲以上成人也是危險族群。李啟誠醫師補充,在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中,約有一成比例為費城染色體陽性,這類病人接受化學治療搭配標靶藥物已有不錯成效,但相較兒童患者較高的治癒率,成人患者預後普遍不佳,也因此常常需要在化療達完全緩解後準備骨髓移植。而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在完成化學治療後,能達到8至9成的根治率。二代口服標靶療效佳 提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癒率唐季祿醫師說明,白血病早期只能依靠化療、干擾素或骨髓移植進行治療,如今隨著口服標靶藥物的問世,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成為目前標靶治療效果最好的癌症,患者10年存活率高達9成。近年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出現,除提供更佳的療效及減緩副作用之外,有些藥物一天僅需服用一次,更是提高病患遵循醫囑比例以及治療達標的機會,同時增添病患服藥的方便性,讓患者能像一般人一樣工作及生活,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白血病友勿聽信偏方 遵循醫囑治療是關鍵唐季祿醫師呼籲所有白血病病友,應了解自身病況,切勿聽信偏方,與主治醫師良好配合、長期治療。也期待未來有更好的藥物及治療方式出現,相信在十年二十年後,血癌將不再對人類造成威脅。(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高壓常喊累 奧少年都是「亞健康」害的

高壓常喊累 奧少年都是「亞健康」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奧少年」真的不是我的錯!碰到小事就喊累、壓力大,其實7成8的年輕人抗壓荷爾蒙都太低!根據國內預防醫學機構研究顯示,老是被嫌「抗壓力不足」的年輕族群,明明應該活力充沛,卻容易伴隨、緊張、胸悶、頭暈症狀,顯得懶懶散散、做事易怒急躁。18歲的張姓男大生是標準外食族,高糖飲食的結果讓他的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常感到疲憊、頭暈又常失眠,檢查發現他的抗壓荷爾蒙僅有0.65(標準值為1.63)。常攝取加工食品、油炸品 最容易提升身體壓力王峰醫師表示,抗壓荷爾蒙通常在20歲後達到高峰,35歲後逐漸下降,上述患者才18歲,就已經達到低點,可見營養攝取與抗壓指數有極大的關係。許多民眾健檢結果無異常,確時常伴隨疲倦無力的「亞健康」症狀,代表你的身體正處在健康的及格邊緣。王峰醫師表示,常攝取加工食品、油炸品、高糖精緻飲食等族群,最容易提升身體壓力,多攝取好的油脂、優質蛋白質、含B群、葉酸的食物、或者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或堅果都可以幫助抗壓,避開「亞健康」困擾。抗壓賀爾蒙不足 全身系統都會受影響想了解自己的耐壓指數,只要透過唾液、抽血檢查,並由醫師解答報告,就能簡單找出身體是不是在鬧脾氣。抗壓荷爾蒙不足,與許多疾病的出現有關,不論是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皮膚免疫系統等都會受到影響。可藉由抗壓指數找出免疫系統的好壞程度,並藉此改善生活習慣。王峰醫師表示,想要找回健康元氣、擁有絕佳抗壓能力,除了安排全身健檢外,均衡營養、充足睡眠外,適時與心理諮詢師對談也都是降壓的好方法。找對抗壓方法,別讓身體再到「亞健康」邊緣。

愛公益/窮不能窮教育!別讓貧窮窄化受教機會

愛公益/窮不能窮教育!別讓貧窮窄化受教機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家扶貧窮資料庫顯示,有1/4的弱勢高中職生,覺得依現有環境與能力只能讀到高中(職),其中高達42.7%孩子進一步表示,若不受限制是想繼續升大學。即使繼續升學,弱勢孩子不管是升學管道或是科系選擇,優先考慮的依舊是經濟問題。為了讓弱勢孩子安心求學,家扶基金會設置高中職與大學助學方案,約有新台幣1,600萬元缺口,期盼大眾共同幫助他們教育翻轉清貧!穩定求學不易 就業脫貧路遙弱勢孩子選擇放棄升學並提早進入職場,就是為了盡快幫助家人脫離貧窮,然而,他們的願望真的能如願嗎?答案是令人遺憾的,依據《弱勢高中職生升學概況》,今年家扶弱勢高中(職)生畢業後就業率比全國高中(職)畢業生遠低了14.8%,顯示在準備不足與缺乏競爭力的情況下,弱勢孩子想靠一己之力帶領家庭脫貧不但不容易,更可能賠上自己的未來! 教育資源不足 升學機會受限2017年大學錄取管道中,不但個人申請首次超越半數、繁星推薦也逐年增加,考試分發則位居第三,與家扶《弱勢高中職生升學概況》結果不同,弱勢孩子升大學主要管道為「分發」佔50.2%,「繁星」與整體相比,卻落差四倍之多僅4.2%,六成七孩子只用過一種管道升學,而經濟困境是主因!以申請入學為例,孩子指出報名、面試等都需要費用,申請越多學校或離家越遠花費越高,即使進入第二階段面試,資料準備也會因在校擔任職務、代表比賽或參與休閒活動等多元學習機會有限,無法像一般孩子精彩而豐富!另一方面,繁星與分發入學,都必須視考試成績,前者更是在校三年都必須維持高檔,但弱勢孩子除了學業外,更多時候必須分心於家計或家人照顧上,事實上,有近五成弱勢高中職孩子平均每天讀書時間不到1小時。若想以特殊選才或技優入學,弱勢高中(職)孩子每學期才藝學習支出是全國平均的四分之一僅5,736元,換言之,即使弱勢孩子擁有才能也無力栽培!脫貧路漫長 別讓經紀窄化受教機會16歲的小君曾想離家就讀美術相關高職,卻因家貧選擇就近上一般高中,不願放棄夢想的她,每天存零錢買畫具自學,希望將來考取大學相關科系。18歲的小玉,高中三年拚命維持優等成績,以推甄考取第一志願,同樣因經濟問題而放棄。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脫貧是條漫長的路程,教育是弱勢孩子培養脫貧能力的重要環節,不要讓經濟困境窄化了孩子的教育機會,希望社會大眾能用長期的小額捐款方式,一起陪伴孩子成長並脫貧自立!」家扶基金會助學捐款專線:02-22061234郵政劃撥捐款:戶名-家扶基金會;帳號00224801(備註無窮世代)其他捐款管道:家扶基金會官網、LINE Pay、萊爾富Life-ET關於家扶無窮世代計畫:http://www.ccf.org.tw/new/endpoverty/

中西藥併服 中間記得至少隔2小時

中西藥併服 中間記得至少隔2小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0歲李小姐服用抗甲狀腺製劑十幾年期間,常有搔癢、起疹子症狀。後來自行在中藥房購買中草藥服用,2個月後開始有疲倦感、嗜睡及上腹部不適等症狀,沒想到就醫後診斷為急性肝炎。經中醫會診,懷疑是黃藥子引起的急性肝炎,經停用外購中藥並以相關藥物治療後好轉。中醫門診22%病人同時服用西藥根據健保局統計資料庫發現,研究發現,中醫門診約22%的病人有同時服用中西藥的情況,加上民眾遵循家中長輩流傳下來的藥膳食補自行到坊間購買中藥材,也衍伸出不少用藥問題。「藥」不是「食」 記得別吃多一般民眾常誤以為中藥較西藥溫和、可以多吃,其實「藥食兩用中藥材」是因為這些中藥材作用較溫和,民眾可以自行到合格中藥房購買,或像薏苡仁、山藥等已經融入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當成食物,雖然藥食兩用,但他們的本質還是「藥」,「藥」都有偏性,吃多不恰當。中西藥併服注意3事項民眾選購中藥材的地點應選擇合格中醫醫療院所、有佩戴藥師執業執照的藥師經營的中西藥局或行政院衛福部核准的合法中藥商及中藥舖。取得合格中藥之後,若本身有固定服用西藥應注意下列事項:1) 服用中藥和西藥應間隔至少2小時,避免兩者直接在腸胃中的反應,也減少藥效間的相互作用。2) 西藥的服用法影響療效及副作用之研究較多,因此服用法以西藥原本的服藥時間為準,中藥與其間隔至少2小時。3) 固定服用西藥者,應於中醫門診看診時向中醫師說明,例如本身有服用抗凝血藥或抗血小板類藥物等,而中藥裡又含當歸、丹參、桃仁、紅花、補陽還五湯等活血化瘀中藥,易提高出血風險。平時要注意是否有瘀青、牙齦流血、黑便等情形出現,有發現上述情況須立即回診告知醫師。

腹痛肝指數就飆高 膽結石作怪!

腹痛肝指數就飆高 膽結石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出現腹部疼痛症狀別輕忽,醫師提醒兇手極有可能是膽結石!一名約35歲李姓女子,因為上腹疼痛,嘴唇發白到冒冷汗,到肝膽腸胃科求診。抽血檢查發現患者肝指數高升,GPT超過500 IU/L(正常值為7~35 IU/L),醫師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原來患者是因為膽結石引起急性肝炎及急性膽囊炎。醫師提醒,若膽結石阻塞在膽囊出口或膽道,可能會引起膽囊炎、膽道炎或併發急性肝炎等肝功能異常,不可不慎。膽結石發生率逐年增加、年輕化南投醫肝膽腸胃科醫師洪弘昌表示,根據期刊研究,膽結石發生率有逐年增加傾向,年齡亦有年輕化的趨勢。肝膽關係密切,肝臟製造分泌膽汁,經膽管送至膽囊暫時儲存,再送至十二指腸吸收消化。大多數初期或較小顆的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而一旦開始出現不適的症狀,患者多半有右上腹疼痛、上腹部飽脹感或悶痛感、時而打嗝噁心嘔吐等症狀,甚至進一步疼痛到後背或後肩,這種突然的劇痛往往令患者無法忍受,緊急至急診就醫緩解和接受進一步治療。膽囊切除後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南投醫院外科主任李博彰表示,運用腹腔鏡進行膽囊微創切除手術,相對於傳統手術具有較低的死亡率,可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組織傷害。膽囊切除並不會影響身體主要維生系統的運作,傷口癒合後,日常行動及作息如同一般人,並不會有太大差異。但由於膽汁主要消化油脂類的食物,所以膽囊切除後的飲食必須以清淡為主。建議採取低油脂、低膽固醇的飲食,民眾可進一步諮詢醫師及營養師,依據每個人的身體狀況,獲得量身訂做的實用指南。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事前無徵兆!心臟亂跳不管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洪先生有心律不整的病史,因為平時並無太多不適,所以平時沒有固定回診用藥。此次發病正是病患陪著小孩到亞東醫院小兒科門診就診時突然失去意識,經院方緊急急救,並於病人恢復心跳血壓後立刻進行緊急心導管及其他檢查,排除其他可逆因素後,安排植入性體內去顫器手術。因為搶救及時,病人於當晚即回復意識順利拔管,並於一週內順利出院,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許多患者的心律不整沒有明顯症狀一般而言,正常人感覺不太到自己的心跳,當自己可以感覺到自己心跳很重、時快時慢、突然出現停拍或停頓的感覺時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心律不整在作怪。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林恆旭表示,心律不整為心跳不規則的通稱,症狀上除了常見的心悸、胸悶外,常因為陣發性表現導致不易偵測,亦有許多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通常心律不整可粗分為心搏過緩及心搏過速兩大類心律不整。以心搏過緩來說,輕則無症狀且無須用藥,只需定期追蹤,嚴重者需要住院觀察,如果問題無法改善需要進行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所以當民眾注意到自己心跳持續過低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求診,以免造成休克昏厥。心搏過速一發作容易致死 事前毫無徵兆至於心搏過速,絕大多數病人會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不適,甚至可能會有昏厥的情況發生,在各種造成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中又以心室顫動與心室頻脈最為致命,經常一發作就是猝死,且事先無任何前兆。林恆旭醫師表示,有鑑於各類心搏過速的心律不整背後原因迥異,所對應到的治療也有極大差異,建議不管是有無症狀的心律不整都儘早到心臟科做整體的評估,了解心律不整可能的成因及嚴重度,給予適切的治療。

老是尿不乾淨 尿液逆流差點洗腎!

老是尿不乾淨 尿液逆流差點洗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的患者帶著一條導尿管至泌尿科門診,原來這名患者小便不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不以為意從未就醫,此次突然解不出來所以在急診放了導尿管,後來又因為全身不適,抽血檢查發現腎功能惡化的很嚴重。經一系列的檢查發現病患由於嚴重的前列腺肥大尿道受到壓迫並阻礙尿液通過,長期下來會導致膀胱功能受損,進而導致尿液逆流回腎臟,導致腎臟衰竭差點需要洗腎。前列腺肥大症會有尿流慢、尿不乾淨症狀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古博文表示,良性前列腺肥大症又稱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簡稱BPH(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這是男性進入中年過後常見的疾病。由於飲食習慣的西化,生活型態的改變,越來越多中老年人受到前列腺肥大症所困擾,並且年紀越大症狀就越明顯,也越容易影響生活品質及社交生活,因此這個疾病逐漸受人重視。小便尿流速變慢、排尿用力、尿不乾淨、小便斷斷續續、頻尿、尿急甚至漏尿、夜尿。另外,可能會有尿滯留、血尿、反覆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等併發症都是良性前列腺肥大症常見的症狀。藥物治療無效合併血尿、感染時 可考慮手術古博文醫師表示,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若經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合併反覆血尿、尿路感染、膀胱結石,甚至合併腎功能惡化,此時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雷射前列腺汽化手術 不但手術出血量少,可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恢復時間較傳統手術快,因此住院天數較短。對於年長者、高血壓、心臟病、凝血功能異常等高風險病患,安全性較高。且恢復期短,術後的病患滿意度較佳。 上述這位病患案例顯示,前列腺肥大不僅只有解尿問題,嚴重的情況甚至會導致腎衰竭。病人往往容易輕忽前列腺肥大,認為是退化且不知道可能導致腎臟衰竭,因此不積極就醫尋求治療恐容易導致洗腎。民眾一定要用更積極的態度了解這個疾病並與醫師善加討論,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每天服用600單位維他命D 可降罹癌風險

每天服用600單位維他命D 可降罹癌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大部分的民眾聞癌色變,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於2015年公佈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34年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平均每3分12秒就有1人死亡,死亡時鐘比2014年快了一秒,罹患癌症有年輕趨勢。其中罹癌原因可能與基因、環境污染、飲食西化、肥胖有關,日前有研究發現,每天服用600單位以上的維他命D3「可能可以」預防大腸癌、乳癌的罹癌風險。維他命D可以幫助鞏固骨骼和牙齒安南醫院藥劑科主任陳麗芳表示,維他命D可以幫助體內鈣質與磷的利用以鞏固骨骼與牙齒。皮膚曝露在陽光下可以製造維他命D,我們也可以從某些食物中吸收。缺乏維他命D可能導致骨骼變弱,兒童稱為佝僂病,成人則為骨質疏鬆。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指出,維他命D2是天然植物製造,D3則是當我們皮膚曝露在紫外線B陽光照射後由身體自然產生。人體需要攝取適量的維他命D,成人及8歲以上的兒童最高安全攝取量為每日100μg (4000單位/天)。專家不建議過度曝曬陽光來增加維他命D的產生,因為會增加皮膚癌風險。曬太陽而曝露在紫外線會導致維他命D產生陳麗芳主任補充,早期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居住在南半球陽光較多的人罹患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低於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專家們認為因曬太陽而曝露在紫外線會導致維他命D產生,因而推測維他命D濃度變化可能與癌症相關,但需要有強力的設計來證明高維他命D濃度與降低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有關。維他命D可減少人類罹癌的風險?梁永昌主任強調,有多篇流行病學研究分別於2009、2010、2011年發表,認為高劑量補充維他命D可能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陳麗芳主任表示,目前正在進行的二個第一期臨床試驗是探討維他命D可以預防大腸直腸癌、攝護腺癌及肺癌使用的劑量。在我們期待大型臨床試驗結果報告時,最新研究論文顯示,每天服用600單位以上之維他命D3是「可能可以」預防大腸癌、乳癌之罹癌風險。其他癌症之預防則沒有明顯統計學上的相關性。

中廣身材容易累 男性更年期已經找上門!

中廣身材容易累 男性更年期已經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內政部104年國人平均壽命統計,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高出7年(男性77歲,女性84歲),許多疾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男性比女性嚴重,偏偏男性不喜歡看病,就醫率遠低於女性。男性關注本身健康要加把勁,女性是家庭健康的守護神,應督促另一半的健康。就有一名50多歲陳先生整天無精打采,甚至連小孩都說自己的爸爸看起來比同年齡的人老10歲,為此擔憂的妻子便拉著老公至醫院就診,發現是睪固酮低下,經治療補充睪固酮後,現在與家人的相處融洽活躍,想法也更加樂觀。每4人就有1人睪固酮低下 高雄榮總泌尿外科主任簡邦平表示,中年男性只要出現腰圍變粗、容易疲累、精神不集中、失眠、性生活降低等症狀,多數都認為是年紀大或壓力大所引起,事實上卻可能罹患睪固酮(男性賀爾蒙)低下症,也就是所謂的「男性更年期」。據統計,男性體內睪固酮濃度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降低,在台灣40歲以上男性,每4人就有1人患有睪固酮低下症,不僅精神狀態低落,對身體健康影響更大。男性通常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一旦健康出問題,對家庭社會可能造成嚴重損失。搶救男性健康,讓生命多延續幾年是女人的課題!簡邦平主任強調,女性若發現您的伴侶腰圍超過90cm(35腰)、沒有元氣或是生活沒有任何目標動力,應建議伴侶就醫檢查治療。男性更年期身材走樣、精神不佳簡邦平主任指出,男性的睪固酮可抑制、溶解脂肪細胞形成,另外可增加肌肉質量,因此睪固酮低下是造成中年男性中廣身材的元兇,除了身材走樣,也會導致精神不佳,猶如倒臥在沙發上的馬鈴薯一般懶洋洋;然而身材中廣背後隱藏的危機包含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簡邦平主任進一步說明,若想了解是否進入男性更年期,可先透過男性更年期評估量表自我評估,有需要時再進一步透過抽血檢驗分析睪固酮值。此外,若經醫師評估後須治療,目前可藉由凝膠型藥物補充睪固酮,治療安全且副作用低,同時建議搭配飲食調整及規律運動,持之以恆的治療,有助於生活型態及品質的改善,提昇身心健康,增進與家人的互動,生活更能夠擦出愛的火花。(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