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可不知!產後後遺症問題多

不可不知!產後後遺症問題多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3歲的小晴婚後連續生了三個心肝寶貝。然而,近日老公覺得小晴產前產後變化大,表示還是比較懷念小晴「生前」的緊度。在這句話刺激下,讓小晴立刻向婦科求診,決心找回女性「吸引力」!產後會子宮下垂、陰道鬆弛、漏尿後遺症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指出,從懷胎十月到產前,母親的身體其實都為了迎接新生命不停地變化著,而即將臨盆前,媽媽的盆腔肌肉與韌帶都會自動延伸,以迎接胎兒經過產道。但是,胎兒經過產道時,仍不可避免會壓迫到膀胱、尿道等周圍組織;因此,常會使媽咪們面臨子宮下垂、陰道鬆弛、漏尿等產後後遺症。而此類問題,除了影響生活品質,更是讓許多女性為另一半在床上的反應憂心忡忡。不過,想解決「鬆緊」問題,一點也不困難,只要勤做凱格爾運動,或接受陰部緊實手術。陰部緊實手術 找回緊緻吸引力郭安妮醫師表示,以往傳統陰道整形手術,是透過調整陰道口來幫助陰道鬆弛;不過,現今改良的「陰道全層緊實手術」,加入陰道肌肉的縫合技術,從子宮頸到陰道口均重新塑形,術後不僅疼痛輕微,恢復期也更短,適合現今事務繁忙的女性。若是害怕動刀,也可選擇非手術的「私密緊實雷射」,透過深入的雷射進行環狀治療,同樣能使陰道達到全面收縮緊緻。小晴其實在產後一個月內都有做凱格爾運動。只是隨著寶寶長大,工作、生活瑣事日益增多,也就疏於保持。再加上生完第三胎結紮後,自身也明顯感覺到下體的鬆弛,除了影響房事外,平日生活偶爾大笑、或腹部用力時,還會出現漏尿的尷尬情況。直到求診後,接受醫師建議進行陰部緊實手術,所有煩惱都迎刃而解,還被老公誇讚「吸引力」更勝以往。好好愛自己 照護私密肌郭安妮醫師提醒所有媽咪,愛自己就從照護私密肌做起。雖然產後的時間很容易就被小孩、新生活的瑣事填滿,但仍需好好照料自己的身體。除了細心照顧會陰處的傷口外,平時也要持之以恆地做凱格爾骨盆腔運動,幫助陰道恢復彈性,減少產後後遺症的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走路怪怪的 少年睪丸扭轉竟發黑壞死

走路怪怪的 少年睪丸扭轉竟發黑壞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6歲少年小明,週日一早醒來單側睪丸疼痛、腫大,5天後小明的睪丸紅腫、疼痛症狀沒有改善,甚至影響走路,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小明患側睪丸無血流經過,確診為「睪丸扭轉」。原來是因為但由於之前曾經發生過相同情形,但1、2天後就恢復原狀,因此小明不以為意,因此錯失治療時機導致睪丸發黑、壞死,只能切除患側壞死睪丸。睪丸腫起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發黑壞死另一位1歲的男嬰近日出現嘔吐症狀,送醫作完檢查後讓男嬰返家,但男嬰持續嘔吐。第2天再到醫院就診時,醫師發現男嬰睪丸腫起,緊急將男嬰轉診至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於急診時即迅速會診兒童外科醫師看診,經超音波確診為「睪丸扭轉」,同樣由錢大維醫師執刀,可惜因已錯過「睪丸扭轉」治療的黃金6小時,因此男嬰單側睪丸亦已發黑、壞死。睪丸扭轉好發於青春期 也有可能在新生兒時期近期連續收治2名「睪丸扭轉」病患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外科醫師錢大維表示,25歲以下的「睪丸扭轉」的發生率約4千分之1,一般好發於青春期12~18歲,最高峰在13~14歲,但也有可能發生於新生兒時期,其主要症狀為突發性的睪丸疼痛,外觀上呈現睪丸往上縮,且隨著時間經過陰囊會持續腫大疼痛,並會有噁心、嘔吐的情形。 症狀發生逾24小時 痊癒機會剩一半「睪丸扭轉」發生原因可能與先天結構異常、固定不良、睪丸急速成長等原因有關。因此當睪丸扭轉發生時,6小時內手術有90%的機會可救回扭轉的睪丸;如症狀發生12~24小時,機會僅剩20~50%,如超過24小時,機會小於10%。「睪丸扭轉」無法預防,錢大維醫師提醒家長,家中青少年或嬰幼兒如有睪丸腫痛、嘔吐、噪動等症狀,建議儘速求助兒童外科專科醫師,務必求診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6小時。(錢大維醫師以汽球示意「睪丸扭轉」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錢大維醫師表示「睪丸扭轉」務必求診,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6小時。/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孩子胖就是養的好?憂鬱風險恐高3倍

孩子胖就是養的好?憂鬱風險恐高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中長輩常有「孩子養胖,就是養的好」、「孩子不能瘦,要多吃」的觀念,暑假期間家中孩童是否吃多動少呢?根據一篇2017年5月刊載於「每日科學」(ScienceDaily)的研究指出,體重過重,特別是小時候就出現的肥胖,會大幅增加一生中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肥胖讓身心都受影響。兒童、成年皆過重的人 憂鬱機會高4倍研究者先讓889名平均年齡75歲參與者接受評估,瞭解參與者目前是否有憂鬱症狀或過去曾否罹患重度憂鬱症,並以學校記錄了解參與者8至13歲的身高和體重資料。結果顯示,在8歲或13歲有超重現象的孩子,一生中發生重度憂鬱症的風險超過3倍;兒童和成年時皆過重的人與只在成年時期過重者相比,前者罹患憂鬱症的機會高出4倍。3層面找出體態與憂鬱間的關係從小肥胖的孩子,可以發現其家人體態大多也較圓潤,受遺傳性基因影響較難改變,建議可透過運動,增進人際互動、促進腦內啡分泌,保持好心情。開業診所院長吳佑佑表示,體態與憂鬱症的關係尚未有明確的結論,其因素可以從3個層面來探討:1) 生理面/肥胖基因與情緒的相關性。2) 賀爾蒙層面/肥胖的孩子相對運動量可能較不足,受腦內啡、多巴胺等與情緒相關的內分泌影響。3) 社會面/肥胖的孩子較容易被取笑,人際互動相對較差,易造成自尊及自我價值感低弱。長輩觀念易造成孩子肥胖 影響人際互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兒童時期過重現象除遺傳基因影響,也常因隔代教養的過程,傳統長輩既有觀念,易造成孩子體態肥胖。在人際互動上,更可能因肥胖受他人嘲諷與霸凌使孩子處於低自尊、沮喪,甚至自暴自棄以食物來當作安慰,建議家人給予正向支持力量,鼓勵孩子多運動及調整飲食習慣。葉雅馨主任強調,如果已是過重體態者,當有心情沮喪、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開始不斷大量找食物吃等現象時,就要用情緒篩檢量表檢視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挑選有許多壓力時減重,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才是預防憂鬱的不二法門。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

沒症狀就不吃藥?解密糖友6大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三多一少」的症狀不明,因此有將近4成的病患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長期讓血糖失去控制的結果就好像讓全身的器官泡在糖水中,漸漸地對身體就會產生不可逆的傷害!很多患者認為自己身體好了覺得不吃藥也沒關係,當心這種壞習慣可能讓血糖不自覺飆高!糖尿病常見6問題 醫師來解答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蓉表示, 2017年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是第五名的死亡殺手,疾病早期並不會讓患者特別不舒服,因此有些患者可能覺得不吃藥、不控制也沒有關係,等到身體出現症狀,才知道早已經併發其他症狀。大部分的人一有感冒、發燒、身體不舒服都會趕快去看醫生,但糖尿病患者因為不明白反而更恐懼看病。至於糖尿病患者有那些常見問題,就讓醫師馬上來解答:1) 糖尿病可以根治、痊癒嗎/糖尿病是一種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可以透過積極的生活飲食的調整以及藥物的使用來控制。提早發現,提早控制,就可以減少各類併發症的發生以及延長壽命。2) 糖尿病一定要使用藥物治療嗎/第1型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島素。有些第2型糖尿病病患一開始血糖值太高甚至已經有併發症也是會先使用胰島素;有些只是偏高一些,只要調整飲食、生活運動就可以達到理想目標,無需服藥,配合定時回診檢查即可。3) 每次回診抽血檢查,醫師都說我控制很好,在正常範圍內,可以減藥或停藥嗎/有藥物的幫助才達到血糖的控制,自行減藥或停藥一定會使血糖失去控制。4) 長期使用口服降血糖藥會不會傷害我的腎臟/林蓉醫師表示,口服降血糖藥物在上市前都經過嚴格的反覆檢驗,極少出現傷害腎臟的情況。當病患因為疾病沒有控制好,造成腎病變時,口服藥物反不能使用。為了好好保護腎臟就應該要按時服藥、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在理想範圍內,以及不抽菸。5) 胰島素好像會讓病情更嚴重/很多病患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好好控制糖尿病,最後讓病程越來越嚴重,衍生許多併發症而導致死亡。臨床上,我們為了嚴格控制血糖,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會更積極提早讓病患使用胰島素。胰島素是歷史最久、最安全的降血糖藥物,連糖尿病的孕婦都是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6) 都沒有不舒服,為什麼一定要吃藥呢?/根據臨床觀察病患結果顯示,通常要血糖值大於300以上才有明顯的症狀。等到有症狀的腎病變產生時,腎臟已經失去8成功能。讓血糖「化敵為友」 定期追蹤血糖值當我們越了解糖尿病時,就越知道怎麼樣面對它,甚至知道怎樣跟它和平相處,當遇到糖口勢力磨堂口定要定時追蹤自己的血糖值,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內,「化敵為友」,一同攜手打造健康幸福的人生!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為了落實國人的健康減肥以及調整飲食的觀念,在本次團體衛教將由吳詠如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8月25日 星期(五)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小麥色正夯 日光浴烤到多熟比較好?

小麥色正夯 日光浴烤到多熟比較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台灣這幾年來非常流行黑肉正妹,很多我喜歡的藝人都是黑肉系的,像是張鈞甯、辜莞允、林可彤之類的,或是日本的武井咲、內田有紀(雖然我內心永遠的本命是北川景子),那種膚色如果是在女生身上的話叫做「健康小麥色」,男生則叫做「古銅色」。皮膚黑會讓人有一種「經常在外面活動」的印象,如果又加上精瘦的身材,就會升級為「經常在外面活動並且熱愛運動」的健康形象,雖然我們身邊都有很多皮膚黑的胖子。 日光浴存在紫外線曝露風險有些人是天生皮膚就黑,有些人是專程去海邊晒黑,甚至現在一些美容中心還有幫你人工烤黑的高科技儀器。我自己是天生白肉,即便是很努力去晒太陽,只要幾天沒持續晒就會立刻白回來,像我當兵新訓的時候天天烤肉,一下子就焦了,結果一下部隊到內勤單位,沒幾天就和白斬雞沒兩樣,雖然有很多女生羨慕我的天生麗質,但是對於以「成為嵐山渡月橋旁的帥哥人力車伕」為目標的我而言是非常困擾的。UVC 是紫外線中最危險的一段日光浴的主要成分是太陽光,光譜橫跨了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其中紫外線的能量約占太陽光總能的8%。當然我們都知道紅外線和可見光都是非游離輻射,照再多也不會死,不過「紫外線是游離輻射嗎」?有人說是,有人說不是,答案都對也都不對,事實上紫外線的光譜恰好連接著可見光與X光,所以它有一部分是非游離輻射,一部分是游離輻射。令人驚訝的是,做日光浴所存在的風險主要並不是來自游離輻射曝露。 對於紫外線,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紫外線並不是紫色的,因為是「紫色之外的光射線」,除非你有什麼超自然力量,否則一般情況下肉眼是看不見紫外線的。太陽所發出的紫外線可以分為UVA(長波長,約95 ∼99%)、UVB(中波長,約1 ∼ 5%)、UVC(短波長,幾乎被大氣層吸光光)3種,我們都知道波長與頻率成反比(國中物理),又知道頻率愈大能量愈強(高中物理),由此可知UVC 是紫外線中最危險的一段,也是開始成為游離輻射的一段。大氣層防紫外線能力越來越差 一定要適當防曬好家在,紫外線和其他游離輻射比起來相對是低能的(能量低的意思),基本上連空氣都可以擋得下來,所以理論上絕大部分的紫外線在進入地表前都應該已經被臭氧層給吸收掉了。但是也別高興得太早,因為近幾年臭氧層被破壞的原因,大氣層防禦紫外線的能力愈來愈差,如果沒有適當的防晒還是會非常衰的。 既然只有UVC 是游離輻射,而且絕大部分被擋在大氣層外,我們是不是可以安心接受UVA與UVB 的照射呢?完全不是這個狀況!事實上紫外線傷害DNA的方式並不是因為游離, 而是DNA可能遭受UVA所產生的自由基(free radical)與活性氧類(reactive oxygen species)產生間接斷裂,或是吸收UVB後直接斷裂,因此即便是非游離輻射的紫外線波段仍不能等閒視之。大家都是知道晒傷是很慘的,幾個小時之內就會開始紅腫,然後痛個1、2天,接著就會開始變黑,然後脫皮。當然你也可以往好處想,DNA破壞多半一天就修復完成了,反正一個禮拜之後又是一條好漢,不過真相是經常接受紫外線的曝晒會造成皮膚老化甚至增加皮膚癌的風險。 紫外線指數分級防晒係數效果防晒係數可以延緩晒傷的時間倍率早期大家比較關注UVB,不過現在我們愈來愈重視UVA的傷害,一般去買防晒乳的時候可以看到2種防晒指數, 一種叫做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防晒係數),這是專門針對UVB 所設計的指數,意思是你擦了之後可以延緩晒傷的時間倍率。而針對UVA防護的時間倍率則有很多種版本,我們常見的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是日本的規格,因為在台灣大家都買日貨, 所以經常看到, 可以分為PA+、PA++、PA+++ 3種,分別代表可以延長曝晒時間。大部分的防晒乳無法有效阻斷所有波段的UVA好比說有一瓶SPF 50PA++ 的防晒乳,假設你平常晒10分鐘就會黑,那麼擦了之後,就能防UVB 50分鐘,防UVA40到80分鐘。在選購時,當然就是選數字愈大、加號愈多的防晒乳是最好的了,此外,最好在出門前15分鐘到半小時就擦,才能在踏出家門的那一瞬間產生效果。不過這東西就像宇宙超人的變身一樣,是有時間限制的,絕對不是擦完之後一整天就沒事了,如果想要持續防晒的話,絕對要定時補充才能達到效果,而且很遺憾的是,現在大部分的防晒乳無法有效阻斷所有波段的UVA。也就說是我們擦了防晒乳出去晒太陽,把相對有益處的UVB全擋掉了,但是幾乎都是壞處的UVA卻擋不乾淨。一天晒15分鐘即可談到這裡,大家應該開始感覺到矛盾了。我們明明就是要出來晒太陽的,擦了防晒乳結果好處全沒了,那我們還出來晒個屁啊!這感覺跟穿羽絨衣吹冷氣感覺根本是同一個等級的愚蠢。不過命是自己的,你當然有權決定要怎麼決定命的寬度與長度,但是以避免加速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風險的角度而言,就是不要晒太陽、不要晒太陽、不要晒太陽,如果要出門,就是包起來、包起來、包起來。如果我們只是卑微的想要獲得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通常臨床上的建議是晒個十五分鐘意思意思就好了,再晒下去又要再次陷入爭論紫外線利弊的地獄輪迴了。 紫外線是不是致癌因子?我們都知道游離輻射(一般所知道X光頻段以上的電磁波或粒子輻射)已經被確認為一級致癌因子,也就是說我們已經確認它們是致癌物了,不過做為腳踏兩條船、橫跨游離與非游離頻段的紫外線,在1992 年時曾因為證據不足而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歸類為2A 級致癌因子,和牛、豬、羊肉這些紅肉一樣。到了2006 年,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增加統整了十多年的文獻之後,發現證據已經足夠支持紫外線為致癌物,因此2012 年重新將紫外線移到了一級致癌因子,也就是正式確認紫外線為致癌物質。所以出門最好還是擦個防晒比較好。 (本文摘自/怕輻射,不如先補腦/時報出版)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

寶寶發燒腹瀉 副食料理有妙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寶寶不舒服已經爆哭了好幾個小時,甚麼也吃不下,身體不舒服導致疲倦無力,除了流失水分外,新手爸媽除了安撫寶寶、哄餵牛奶,還能有哪些對應妙招?針對腹瀉、發燒、便秘等常見症狀,爸媽可以依照以下方法準備副食,或許能讓寶寶症狀和緩一點:‧ 腹瀉寶寶拉肚子時,身體會流失大量水分,有可能出現脫水症狀。應經常讓寶寶喝麥茶或熱開水,補充足夠的水分。韭菜稀粥材料/泡水米30克、韭菜10克、水250毫升。1) 將米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泡軟後,用篩網濾掉水分。2) 韭菜切除粗莖,只留取葉子部分,放在流動的水下沖洗乾淨。3) 將處理過的韭菜切成3公釐大小。4) 把米、韭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梅子茶材料/梅子醬1大匙、水250毫升。1) 將建議水量倒入鍋裡煮沸。2) 等水滾後熄火,放入梅子醬攪拌均勻,即完成。‧ 便祕若食物或水分攝取較少,寶寶很容易發生便祕。使用纖維質含量高的蘋果、地瓜或高麗菜烹煮成副食品,不僅能補充寶寶所需的水分,還能促進腸胃蠕動。蘋果高麗菜汁材料/蘋果50克、高麗菜50克。1) 蘋果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乾淨後,去皮去籽。2) 挖掉高麗菜粗硬的菜芯。3) 將備好的蘋果和高麗菜倒入調理機中均勻打碎。4) 將打碎的蔬果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只留下汁液,即完成。地瓜濃湯材料/地瓜50克、配方奶粉20克、溫水200毫升。1) 地瓜去皮洗淨,放進預熱好的蒸鍋裡蒸約10分鐘。2) 將配方奶粉放進200毫升的溫水中攪散。3) 將地瓜放進泡好的牛奶裡,邊攪邊煮3~4分鐘,即完成。‧ 發燒寶寶發燒時,可利用溫濕毛巾不時擦拭寶寶的身體,並餵食麥茶或果汁,補充足夠的水分和糖分。大麥稀粥材料/泡水大麥仁30克、青花菜15克、水250毫升。1) 將大麥仁放在水中浸泡4小時以上,充分泡軟,再用篩網濾掉水分。2) 青花菜切成小朵,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放進滾水裡汆燙1分鐘。3) 取出汆燙好的青花菜,只留取菜花部分,切成3公釐大小。4) 把大麥仁、青花菜、建議水量倒入鍋中,用杓子邊攪邊煮5~6分鐘,煮到米粒漲大,即完成。陳皮茶材料/乾橘皮5克、水400毫升。1) 將乾橘皮用水洗淨。2) 將建議水量和乾橘皮倒入鍋裡熬煮。3) 等水滾後轉中火,熬煮至水量剩下一半,即完成。梨子汁材料/梨子1顆。1) 梨子放在流動的水下清洗後,去皮去籽,用磨泥板磨碎。2) 將磨好的梨子泥倒在篩網中,用杓子按壓篩網,濾掉雜質。3) 將梨子汁倒入鍋裡熬煮;煮沸後,熄火放涼,即完成。(本文摘自/原來副食品這麼好做!/大好書屋出版)

笑口常開多休息 4步驟簡單增免疫力

笑口常開多休息 4步驟簡單增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很多,不外乎壓力過大、生活不規律、長時間待在冷氣房等。自律神經一旦失調,身心就會出狀況,免疫功能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自律神經失調,才是提升免疫力的不二法門。只要做到下列幾點,就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增進免疫力:1) 避免囤積壓力/人活著就有壓力,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壓力的囤積。有時不妨「糊塗一點」、「大剌剌一點」,一點一點地適度發洩心中的壓力,千萬不要一下子釋放過度,否則會傷害NK細胞活性,得不償失。2) 白天勤活動,晚上好好休息/自律神經順應體內的生理時鐘,調整身心各種機能,要是生理時鐘遭到破壞,免疫力勢必跟著降低,所以應避免晚睡或熬夜,才能維持自律神經的平衡。3) 順應氣候的自然變化/讓身體自然順應氣候變化,是對自律神經的一種良性刺激。無視生理時鐘的生活方式,只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免疫功能無法正常運作。4) 笑口常開/不管有沒有遇到開心的事,永保笑容就對了。多項科學實驗證明,「笑」能夠提高NK細胞的活性,是最能增進免疫力的絕招。現在開始就笑口常開,保持好心情吧!(本文摘自/免疫細胞才是最好的醫生/采實文化出版)

改善暗沉油肌 複合治療辦的到

改善暗沉油肌 複合治療辦的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畢業潮到來,許多社會新鮮人忙著找工作,若是滿臉痘痘、臉油到不行,可能給人感覺不乾淨、不清爽,主考官面試時的第一印象分數,恐怕會大打折扣!皮膚專科醫師建議,男性想要解決「很MEN」的膚況問題,例如毛孔粗大、痘痘、出油,可諮詢皮膚專科醫師,透過複合式治療可達到全面性的效果。面子影響面試結果 也是敬業表現業務員小P長期在外奔波,導致肌膚上累積痘痘、痘疤、毛孔粗大、粉刺、細紋等問題;即使是職場老手,但是面對客戶、廠商,也都會被提醒「最近痘痘冒很兇」,皮膚科醫師鄭惠文他接受水聚光複方膚質療程,原本臉頰、鼻頭的痘疤,下巴的痘痘,額頭的細紋問題,甚至臉部出油的狀況,都有明顯獲得改善。肌膚問題不只一種 未妥善處理後果大皮膚科醫師鄭惠文分析,多數男性對於臉部清潔及保養比較隨性,也因體質的關係,容易出油及長粉刺;若不妥善處理出油問題,角質堆積容易形成黑頭粉刺,甚至發炎,變成青春痘的溫床,久而久之因皮膚反覆發炎,更容易變成毛孔粗大,甚至凹疤等不良永久性後遺症。以社會新鮮人來說,想要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乾乾淨淨的第一印象,也成了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複合式治療 改善效果全面性從小P的例子看來,原本「很MEN」的膚況問題,只要用對方法也可以擁有零毛孔的權利。鄭惠文醫師指出,水聚光複方膚質療程是目前皮膚專科門診中的新選擇,通常用於膚質、膚況的處理。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肌膚問題,集成複合的處理方式,達到完善的治療目的,例如水光注射、皮膚健康管理系統水飛梭療程。複合式治療改善效果全面性鄭惠文醫師提醒,肌膚問題常見的有出油、泛紅、過敏、青春痘、膚色暗沉、黑頭粉刺,以及細紋等,不論是單一問題或綜合性膚質問題,妥善和皮膚專科醫師討論後,善用複合式治療,比起單一處理方式,能夠更有「全面性」的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怕中暑就不運動?5撇步告訴你!

怕中暑就不運動?5撇步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天酷暑悶熱,要如何過個健康快樂的暑假呢?根據國民健康署2015和2016年「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計畫」調查結果顯示,國中學生每週運動未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每週420分鐘上中度強度身體活動)比率近8成(79.7%),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則超過8成(85.4%),顯見國、高中衝刺課業的學生,應該增加運動時間,舒緩壓力並提升學習效能。每日1萬步 穿著輕便、走到微流汗即可還沒有運動習慣者,可以從難度低的「健走」開始,漸進運動無壓力,每日建議至少1萬步。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加快平常走路速度,達到微流汗程度,即為中度身體活動,運用日常生活上下學通勤、購物、外出吃飯的機會,就可以輕鬆健走。面對夏季悶熱的天氣,國民健康署提出「暑假運動防中暑5撇步」,簡單快樂動一夏:1) 眼睛顏面要防曬/戶外活動利用寬邊帽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選擇檢驗合格抗UV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並注意遮覆完整。2) 服裝散熱最重要/服裝除了美觀之外,材質排汗清涼透氣更重要,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3) 過度曝曬應避免/避免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或陽光直射處進行長時間戶外活動,氣溫較高(超過攝氏32度)時,最好要減少相關的活動。4) 清風吹拂好涼爽/有風的環境對於體熱排除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清風吹拂的環境有助於運動中過高體溫的排除,進行戶外運動時除注意氣溫外,亦應該選擇有風的環境。5) 定時飲水保健康/運動時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水份,中等強度運動每30分鐘暫停運動補充水分,若進行較高強度運動,則建議每15分鐘暫停補充水份。運動時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低溫飲水預防脫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