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哀傷 看見它、感受它才能放下

哀傷 看見它、感受它才能放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大部分的家裡,討論死亡是忌諱的。死亡所帶來的哀傷更加不可多談。為了不再讓我們痛苦,我們要一同把哀傷藏起來,藏在連我們都忘記把它藏在何處的地方。其實「哀傷」想要離開這個家庭,因為「幸福」在家門口等了多年,希望來代班,可是這家人把「哀傷」隱藏起來,它便沒有管道離開這個家庭,也沒有位子讓「幸福」來接班。不再說它、不再感受它 哀傷沒有任何管道可以離開我們以為我們不說「哀傷」,它就不在了。我們以為我們不再感受「哀傷」,它就過去了。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再說它、不再感受它的同時,被隱藏著的哀傷因為沒有任何管道可以從這個家庭流動而離開,導致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各自面對著自己的哀傷,卻又不可讓彼此知道。隱藏著的哀傷讓大家心裡存有一股壓抑著的能量,無法疏解,因此「哀傷」才會轉變成憤怒與憂鬱,來干擾每個家庭成員的生命。我很欣賞這位妹妹主動跳出來來告訴我們:她的家庭就是這樣隱藏哀傷的。她當下突然間再次封閉自己,是因為她想要像媽媽那般繼續隱藏哀傷。完成悲傷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先去接受失落的事實搖擺在「要找回它」或「要隱藏它」之間,這兩股內心的思維不斷地交戰。直到我聽到她嘆一口氣說「這是隱藏哀傷的哀傷」,她終於掙脫媽媽面對哀傷的模式了。我暗地裡替她高興。她不需要重複她母親面對哀傷的經歷。我能感覺到當下的「哀傷」也笑了,在這個空間裡,它被妹妹的眼淚及言語釋放了。它不再需要被隱藏,它被妹妹看見了,也被妹妹感受到了。它終於可以流動了,感覺真好。從事哀傷撫慰工作的心理治療師威廉.華登Dr. William Worden曾說過:「完成悲傷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先去接受失落的事實。」善生,就是要我們把隱藏多年的哀傷給找回來。我們需要做的是看見它、感受它,如此才能看見而感受它背後隱藏著愛與思念。就像這位妹妹一樣,原來哀傷的背後,有著她對哥哥和媽媽濃濃的愛與思念。(本文摘自/允許悲傷:最溫柔的療癒/寶瓶文化)

癌症標靶用藥檢測上線 治療更精準

癌症標靶用藥檢測上線 治療更精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廣大癌友的福音!北榮宣布,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正式上線,並成功研發大腸癌、肺癌,以及全面性癌症標靶藥物,可望大幅提升癌友的存活率。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上線癌症是國人死因之首。根據衛褔部105年死因統計,共有4萬7760人死於癌症,其中肺癌、肝癌位居前二位。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表示,2012年成立「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以次世代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做為個人化癌症基因伴隨式診斷的平台,提供癌症患者精準醫療服務;如今,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正式上線。選擇最適合藥物台北榮民總醫院病理檢驗部主任周德盈表示,透過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各類癌症患者及臨床醫師,都可了解當前最適合的用藥,增加癌症治療方案的選擇,減少醫師及病人在治療選擇上困擾。提升癌友存活率此次上線的3項基因檢測服務,分別針對大腸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以及全面性癌症標靶藥物,可望大幅提升癌症病患的5年存活率。預後復發風險參考周德盈主任強調,透過基因檢測可在治療前,取得病患癌細胞特有的「生物標記」,協助醫師選擇最適當的標靶用藥,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避免使用無效的治療方式,且能提供未來換藥需求完整資訊,甚至可做為預後復發風險的參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記憶減退誤當老化 失智悄悄找上門!

記憶減退誤當老化 失智悄悄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照護不只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沉重需要共同分擔的沉重壓力。依據失智症盛行率推估,新北市預估有3萬8千位失智症患者,面對漫長又沉重的照顧責任,對家庭照顧者不論在生理或心理都是沉重的負荷。出現記憶減退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指出,失智症剛開始以近期記憶減退為主,家中長者剛開始出現此症狀常被家人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患者自己可能都沒有察覺。其實失智症從罹病到完全失能期間約8到10年,由於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的不瞭解,進而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法律糾紛,導致照顧者負擔沉重。大多數患者害怕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家屬擔心患者外出會造成意外,通常會選擇將患者關在家中。一旦失智症長輩減少社會參與的機會,便會加速失智病程退化速度。為此,營造支持失智家庭的高齡友善社區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讓患者在熟悉的社區中生活可延緩失智高淑真副局長表示,多數失智症長者皆生活於社區中,新北市導入民間資源預計打造多個「瑞智友善社區」讓失智症長者能在自己熟悉的社區中安心的生活,延緩失智進程,而家屬能夠就近獲得支持及喘息,減輕照顧負荷壓力,達成在地安老的高齡友善環境。高淑真副局長呼籲市民,如果家中長輩出現記不住最近發生的事,但對2、30年前的事都還記得,不斷詢問重複的問題、疑東疑西、懷疑家人偷他東西、個性忽然大變等,這都是失智症的徵狀,建議市民能夠安排家人盡快就醫診斷,在專業醫療介入下,加上更多延緩失智的社會活動,相信能夠大幅降低未來照顧的負荷。

講座/憶失亦友-失智症系列講座

講座/憶失亦友-失智症系列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照護不只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沉重需要共同分擔的沉重壓力。失智症剛開始以近期記憶減退為主,家中長者剛開始出現此症狀常被家人誤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患者自己可能都沒有察覺。「失智友善,同村協力」,失智照顧不是一個家庭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結合社會局,以及相關民間團體與公協會,在9月至11月期間規劃推出一系列關懷失智症活動,期盼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失智症照顧議題的重視與關心。10月舉辦的主題為「身為失智症家屬能做甚麼?」教民眾如何辨識早期失智症,化身失智症家屬的守護天使。活動相關訊息,歡迎民眾上新北市失智症共照網(http://missing.tw)查詢。名稱:憶失亦友-失智症系列講座──身為失智症家屬能做甚麼?時間:106年10月15日(日)10:00-12:00地點:新北市板橋國民運動中心2F社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智樂路6號)報名: (02)2258-8886分機131(或至活動中心1F服務櫃檯登記)

48歲男癱軟突中風 7公分黏液瘤作怪

48歲男癱軟突中風 7公分黏液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8歲的王先生突然昏迷、手腳癱軟被緊急送醫,醫師初步研判很可能是中風,經過仔細檢查才發現中風的原因原來是病人的心臟長了一個7公分大的黏液瘤。對已經中風的患者 微創手術更適合花蓮慈院神經內科醫師羅彥宇表示,當時病人出現急性栓塞性腦中風的症狀,加上檢查時也有聽到病人出現心雜音,進一步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黏液瘤長在王先生的左心房上,因為腫瘤分泌的黏液導致血栓,才造成中風的症狀,羅彥宇醫師因此會診心臟胸腔外科,由外科部副主任張睿智醫師施行達文西微創手術,清除腫瘤,傷口小、復原快,病人復健更順利。在已經中風的情況之下,術後的恢復、復健等等,各方面都很困難,張睿智主任建議使用達文西機器手臂進行微創腫瘤切除手術,希望病人不要因為手術後傷口帶來的疼痛或者其他問題,影響病人之後的復原過程。張睿智表示,對於這樣病人來說,達文西微創手術是一個更合適也安全的方法。腫瘤上的組織脫落 血管阻塞就會肢體麻痺張睿智醫師表示,從超音波檢查中發現,7公分大的黏液瘤佔據了王先生大半個左心房,心臟每跳動一下,黏液瘤就動一下,因此導致腫瘤上的組織脫落,脫落的組織隨著血液到處流動,一旦造成血管阻塞,就會出現肢體麻痺、無力等中風症狀。另外,若無發現黏液瘤的存在,病人隨時有可能會發生更危險的二度中風。張睿智醫師表示,雖然目前微創手術無法完全替代傳統手術,但是為了兼顧病人的生命及生活品質,還是會努力讓病人利用小代價達到最大的效果。也希望透過達文西微創手術恢復期短的特性,能讓患者盡早配合復健,早日恢復健康。

生薑塗腋下止汗?恐成二次傷害

生薑塗腋下止汗?恐成二次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夏以來全臺都壟罩在熾熱陽光中,身上老是有異味,腋下也常因為出現汗漬而陷入一片濕的窘境嗎?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人會利用止汗劑延緩出汗情況,也有許多人因為飽受多汗體臭困擾,迷信網路偏方,利用生薑切片、辣椒碘酒、山藥擦拭腋下,沒想到體臭問題無法緩解,反而造成皮膚紅腫癢的二次傷害。生薑、辣椒碘酒擦腋下恐成二次傷害許多消費者飽受腋下多汗之苦,因此迷信網路偏方,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若有大量出汗或嚴重體臭者,應先就醫請專科醫師協助治療,千萬不要私下用偏方,反而造成肌膚不可預知的傷害。 近來網路廣為流傳,止汗制臭劑會引起淋巴阻塞,會引起乳癌或間接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傳言。事實上,止汗劑作用機轉是藉由鋁鹽膠狀物質阻塞汗管,達到抑制出汗的效果,但只能延緩出汗無法減少體臭。另外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美國國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及阿茲海默症協會(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研究表示,目前尚無直接證據證明,乳癌及阿茲海默症與止汗制臭劑有關。睡前或皮膚乾燥時是最佳使用時機對於止汗劑可能是乳癌及老人痴呆的兇手而言,食藥署表示,止汗制臭劑使用時只有少部分塗抹量會進入汗管,且目前我國對於止汗制臭劑使用的成分均訂有限量管理規範,食藥署將會持續注意國際間動態,民眾毋需過度恐慌。另外,食藥署提醒,使用止汗制臭劑的最佳時機,是睡前或肌膚乾燥時,當大量流汗、運動散熱時,則使用效果不佳。此外,剛刮毛後的肌膚可能有傷口,盡量別選在那時候使用。要注意的是,止汗制臭劑和防曬劑不一樣,不需要常常補擦,過度塗抹反而容易刺激皮膚。

中元普渡備供品 慎防食品中毒

中元普渡備供品 慎防食品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明天就是中元普渡、也是一年之中的民俗祭典的年度盛事,民眾也會準備各式供品祭拜「好兄弟」。除了零食飲品外,最應該小心的就是三牲,因為今夏氣溫屢創新高,悶熱難耐,不論準備的供品是魚、雞、豬肉等葷食或素三牲,都要注意安全衛生,避免長時間曝曬,造成病原菌生長,易使供品腐敗變質,為避免食物中毒,食用前也應該充分加熱。購買供品時要參考4原則為了中元普渡,各家廠商都祭出優惠價格,購買大包裝的產品是許多民眾第一考量,食藥署建議,民眾購買及準備供品時,可參考以下4選購原則:1) 選購完整包裝食品/應確認其是否有完整標示,如內容物、食品添加物、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等。而購買散裝食品時,應注意避免挑選外觀過於鮮豔的食材,或聞起來有霉味、異味、香味過於濃郁者。2) 注意店家衛生狀況/是購買食物的第一考量。民眾購買時應特別留意店家的環境衛生情況。例如:工作檯面、機台、天花板及地面四周環境保持整潔,食材不應與地面接觸,店家冷藏庫或冷凍庫的溫度也是時才保鮮的重點之一,冷藏庫溫度應控制在7℃以下,而冷凍庫溫度則應維持在-18℃以下,才能有效達到冷藏、冷凍的目的。3) 維持包裝完整性/將供品放在室外祭拜時,容易孳生蒼蠅、蚊蟲等病媒及香灰的污染,需要適度保護以確保衛生。包裝食品應保持包裝的完整性,不要將線香直接插入包裝食品內,至於散裝或自行烹煮的供品,應注意盛裝容器的合適性,並且要以鍋蓋或保鮮膜覆蓋。4) 加熱後要達70℃/熟食供品於室溫下祭拜完後,應該要充分將食物復熱至中心溫度達70℃以上後再食用;如果沒有要立即食用的供品,應依食物的特性保存在冰箱或陰暗處,並儘快食用完畢。仔細挑選、留意衛生、看清產品標示市售的普渡食品種類繁多,消費者可仔細看、認真聞,適時留意店家的衛生環境,看清楚產品外包裝標示。另外也要注意,採買前最好規劃採購清單,避免受優惠活動誘惑購買太多造成浪費。

頭頸癌患者吃不下 吞嚥復健助脫困

頭頸癌患者吃不下 吞嚥復健助脫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頭頸癌患者由於罹病器官包含鼻、咽、喉和口腔位處肩負呼吸、說話以及吞嚥的重要生理功能,導致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出現「有口難言、食不下嚥」等後遺症,不只生理困難、心裡也會因此鬱悶。近年研究發現,若於手術或放射治療時搭配語言治療師進行言語吞嚥復健,便可顯著降低副作用的發生機率,並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吞嚥困難常見於兩頰張力不足一般來說,人類無時無刻都再吞嚥口水,但是當「吞嚥」變成難題時就容易造成嗆咳。亞東醫院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高藝珈表示,「吞嚥」問題是源自機能、構造或心理的因素造成食物不易咀嚼、下嚥的情形。頭頸癌病患除了腫瘤本身破壞正常構造,手術、放射線及化學治療都會影響正常的生理機能,進而於治療中或治療後造成吞嚥問題。常見的成因包括嘴唇功能不良包含以下這些情形:1) 兩頰張力不足造成食物散落牙齒外側。2) 舌頭無力或控制不佳使得食物無法向後推送。3) 顎咽功能障礙,使食團逆流到鼻腔。4) 口腔感覺敏感度降低,延遲吞嚥反射。5) 舌根與咽壁收縮不足,易感覺吞不下去或吞不乾淨。6) 呼吸道關閉不良,導致容易嗆到。7) 唾液減少,固體食物易黏於口中等。訓練由口進食、避免食物進入呼吸道高藝珈治療師表示,語言治療師執行吞嚥訓練的目的是能恢復由口進食,並避免食物進入呼吸道。透過教導增加口腔及喉部活動度和肌肉強度的運動、改變吞嚥的姿勢、改變食物的質地、味道或量,以及一些特殊的吞嚥手法,能夠有效降低病人吞嚥時的嗆咳,以及提升能吃的食物種類和量,進而幫助病人攝取足夠的營養。吞持之以恆訓練幫助擺脫吞嚥困擾高藝珈治療師表示,頭頸癌病患需要家人、親友的支持,陪伴他們承受病程的痛苦。耐心的傾聽與溝通,協助他們克服內心恐懼及沮喪。也需要不斷的鼓勵,並為他們準備合適的食物,叮囑他們持之以恆的復健。更需要醫師及跨專業復健團隊幫忙,讓延續的生命,擺脫說話及吞嚥方面的困擾。

「打疫針」防A肝 免疫力維持逾20年

「打疫針」防A肝 免疫力維持逾2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旦得到A型肝炎,會出現全身倦怠、發燒、黃疸、食慾不振等症狀,並且會透過共飲共食及未帶保險套性行為傳染給他人,10%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可能症狀復發,造成猛爆性肝炎死亡。接種A肝疫苗可說是達到預防感染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一般而言,接種1劑疫苗後,約有95%以上的市民可產生保護抗體,而按期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產生的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今年A肝確定病例明顯下降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A型肝炎疫情105年全國病例為1133例,臺北市為272例,分別為過去5年平均值的9倍及12倍,確定病例中合併愛滋病、淋病及梅毒感染者約佔6成。自105年1月1日,分別針對A型肝炎確定病例接觸者和愛滋病、淋病、梅毒感染者,施行公費1劑A肝疫苗接種後,持續監測A型肝炎疫情,截至今年7月28日,全國A肝確定病例共計293例,臺北市為44例,合併感染愛滋病、淋病及梅毒感染者分別為84例及13例,明顯下降,顯示疫苗接種成效佳。海鮮要完全煮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為積極控制A肝疫情傳播,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呼籲,接種疫苗為預防A型肝炎最直接且有效的措施。此外,民眾應注意飲食衛生,不生飲、生食,生蠔或水產貝類應完全煮熟,並保持正確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同時應避免多重性伴侶及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另外,針對餐廚人員、醫療人員、嬰幼兒保育工作者、患有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移植肝臟的病人、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靜脈藥癮者及計劃前往A型肝炎流行地區者等高風險群,若未具A型肝炎抗體,建議自費接種2劑A型肝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常噎到嗎?3過程簡單檢視

常噎到嗎?3過程簡單檢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因老化或疾病等因素導致飲食能力退化後,噎到的頻率就會提高。一旦食物進入氣管,有時就會引起誤嚥性肺炎等疾病,因此應盡量設法避免讓年長者噎到。了解「人類飲食的機制」再改變食物型態、烹調方式「噎到」一詞看似單純,其實潛藏了各式各樣的原因。假如導致噎到的原因不同,那麼適當的飲食型態,或安全飲食的因應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所以照顧者最重要的就是了解「人類飲食的機制」;再試著改變食物型態、烹調方式,減少造成噎到的因子。如此一來,也能讓被照顧者更方便進食。無論吃飯或吃零食,任何食物都須慢慢咀嚼後再吞下。各位應該明白,飲食會循著「咀嚼→彙集成小塊狀→吞嚥」這三個過程來進行。這三個過程中,只要任一環節出問題就會噎到,所以要視原因改變成適當的飲食型態。以下將更深入具體說明進食的三個過程。過程1咀嚼用牙齒咬食物的階段,嚼碎至可吞下肚的大小為止。沒有牙齒,或因蛀牙、牙周病等不適症狀,導致無法咬碎食物的人,在咀嚼過程中就會出現問題。以年長者來說,多因假牙不合適而無法順利咀嚼。過程2使食物成塊將口中咬碎的食物與唾液混合成小塊狀,再送進喉嚨深處的階段。牙齒或舌頭動作不靈活的人,就算可以將食物咬碎,也無法在口中將食物集結成塊。將食物送往喉嚨深處也是舌頭的工作,當舌頭不靈活,在此過程就會出現問題。過程3吞嚥反射將送到喉嚨深處的食物吞下肚的階段。原本只打算咀嚼食物,沒想到一部分的食物卻滑入喉嚨,或原本想全部吞下肚的食物,卻因為喉嚨閉鎖不全而進入氣管,此時就會出現問題。想避免噎到,並提供年長者適當的飲食型態,必須從進食的三個過程中,找出導致噎到的原因。首先,請仔細觀察被照顧者在用餐時的一舉一動,找出噎到的原因。(本文摘自/爸媽行動不方便,我該如何好好照顧他?/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