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來越多幼童因半夜喝奶、不刷牙,引發奶瓶性齲齒,整口都是爛牙!牙科醫師發現,過去門診較少出現奶瓶性齲齒病例,但近幾年來,每星期都會遇到一、兩名2、3歲嚴重奶瓶性齲齒幼童,這種現象似乎日漸普遍。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易出現奶瓶性齲齒兒童牙科醫師王堯庭表示,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幼兒不管是做齲齒填補、拔牙或根管治療,難免都會疼痛、哭鬧,治療時小孩哭鬧、躁動,很容易就受傷,治療時間也會拉長,家長甚至必須花更多時間帶小孩反覆看診、接受治療。兒童牙科鎮靜服務減少小孩看牙受傷風險王堯庭醫師舉例,有的幼童因太過緊張、哭鬧不休,必須以束縛方式固定身體、肢體,再以張嘴器將幼童嘴巴撐大,那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常造成小孩很大心理壓力,往後對看牙醫也會更排斥。目前已有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可供選擇,讓幼童在睡著狀態下接受治療,就好像無痛大腸鏡檢查一樣,當幼兒睡著了,治療自然更精準、更有效率,小孩受傷風險也會大幅下降。台灣北、中、南、東部診所都有專業團隊提供同級安全服務很多家長一想到兒童牙科鎮靜,就會擔心安全問題,麻醉科醫師施明宏表示,事實上,在專業兒童牙科鎮靜麻醉醫師、護理師等團隊評估、操作下,配合使用適合鎮靜藥物、劑量,加上高階生理監測儀器全程監控,安全性大為提升。現在不只北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也都有牙科診所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服務,包含醫療團隊、儀器等,都與北部同步,有效提升兒童牙科治療精準度。維持口腔健康牙齒照顧比後續治療重要!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王堯庭醫師強調,「照顧比治療重要!」家長一定要使用牙刷、牙線等,徹底幫嬰幼兒清潔牙齒,千萬別讓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小孩牙齒要每半年塗氟,並接受口腔檢查,牙齒健康照顧好,就可避免後續一連串麻煩。充分溝通、評估讓整體治療更安全、更精準施明宏醫師則提醒,幼童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有氣喘、癲癇沒有控制好、惡化,暫時就不宜接受兒童牙科鎮靜服務。醫療團隊也會在治療前進行完整健康評估,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盡量讓小孩在舒適、安全環境下接受治療,小孩長大也就不會害怕看牙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還在喝葡萄糖胺?關節保養有撇步

還在喝葡萄糖胺?關節保養有撇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葡萄糖胺是常見的關節炎保健品,許多因為關節受傷、體重過重、肌力不足或年齡偏高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都會使用葡萄糖胺。但是專業藥師繆柔萱表示,研究觀察到,硫酸鹽軟骨素與鹽酸鹽葡萄糖胺同時併用,有強效的合成代謝作用,以達到保護軟骨的協同作用。葡萄糖胺是構成關節軟骨的主要原料,可幫助關節液的補充潤滑關節,或許能減少關節磨損,但無法改變膝關節持續「退化」的病程,較適合關節未發炎的族群用來預防關節炎。 其實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質疑葡萄糖胺治療關節炎的效力,轉而期待經過各大研究考驗的薑黃素與白藜蘆醇。繆柔萱藥師表示,薑黃素可以幫助人體消除有害的自由基,具有保護膠原蛋白不被破壞的作用;此外,曾有利用豬軟骨的實驗發現,白藜蘆醇可抑制糖化終產物沉積在關節腔內、保護膠原蛋白不被降解,還可在抗炎過程中改變血小板的活性以降低關節腫脹、疼痛的情形。選擇各種關節保健飲食療法與保健品 吸收量是關鍵葡萄、花生、鳳梨等食物中含白藜蘆醇,可適量攝取做為平日保健,特別是葡萄皮。另外,薑黃素則可藉由咖哩、嫩薑、老薑或市售薑黃粉攝取。但若想要讓正在發作的關節炎降低不適症狀,則會因為天然食物所含的有效抗炎成分含量都不高,所以無法給予人體足夠的活性。此外,白藜蘆醇與薑黃素屬於脂溶性分子,無法直接融入血液循環以被人體吸收,因此,無論是直接吃葡萄和薑黃,還是吃一般的薑黃素與白藜蘆醇保健品,效果都有限。民眾在選擇各種關節保健飲食療法與保健品時,可否加強人體吸收力,應為判斷的重要指標。專業藥師建議:關節保養應以複方產品為主繆柔萱藥師表示,民眾在諮詢關節保健品時,經常將膠原蛋白、葡萄糖胺、軟骨素、玻尿酸及鈣混為一談,以為補充其中一種成分就能保養關節或對骨質疏鬆有幫助。事實上,這些成分並無法解決所有的關節與骨骼問題,頂多只能減少關節摩擦。一如前文所述,關節炎患者應選擇能消除自由基的天然成分,且建議選擇複方產品,較能得到全面的關節保健效果。

腰痠老想吐 腎結石拖太久致腎衰竭

腰痠老想吐 腎結石拖太久致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患有糖尿病併高血壓、高血脂的52歲謝先生某日突然感覺左側腰痠,且伴隨噁心想吐、尿急等現象,不僅排尿時左側腰痠加劇,排出的尿液也呈現鮮紅色,就醫後發現患者尿液內有大量紅血球,超音波檢查顯示左側腎水腫、輸尿管擴大,診斷為腎結石併尿路阻塞性腎病變、慢性腎臟病併急性腎臟損傷。腰腹部無預警劇痛 可能結石在作怪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振聲表示,上述個案為尿路結石導致腎臟問題,患者因結石阻塞在腎臟與輸尿管結合處、或是卡在輸尿管,引發內臟神經刺激泌尿道肌肉痙攣,腰腹部無預警出現劇烈絞痛,痛到坐立難安。防腎結石3件事要注意鄭振聲醫師表示,腎結石感染及尿路阻塞皆會造成腎功能受損,若能早期發現並治療是可恢復的,但若阻塞時間太久導致腎小管間質腎病,就會逐漸走向腎衰竭的情形,若發生在慢性腎臟病患或合併有尿路感染,則狀況會更,預防腎結石需特別留意下列事項:1) 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足夠的飲水量、每天的排尿量要有1500-2000ml,在充分的尿液排泄及減少泌尿道感染與尿路結石發生率之下,就能降低急性與慢性腎臟病找上門的機會。2) 慎選機能性食品/攝取過量的鈣質及維生素D,容易造成尿液中排泄較多的鈣離子,進而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率。由於維生素C在體內代謝之後會轉變為草酸,因此每天若攝取超過400毫克的維生素C,容易導致高草酸尿,形成草酸鈣結石。另外若身體缺乏維生素B6和鎂,體內草酸就會增加,也容易產生草酸鈣結石。3) 避免一次大量攝取富含草酸的食物/用餐時應避免同時大量食用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包括:蕃茄、菠菜、芥菜、韭菜、南瓜、地瓜、葡萄、橘子、草莓、豆腐等。另外,生啤酒、茶、可可也應減少攝取。發燒、發冷沒有及時處理恐致生命危險鄭振聲醫師表示,如果結石阻塞尿路且合併感染,可能出現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等症狀,容易引發後續腎功能受損或造成菌血症,若忽略症狀、沒有即時處理會導致生命危險。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

體虛倦怠 抗病良方就是運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天我都告訴病患:「運動就是你的良藥。每天要運動30分鐘,冥想30分鐘。同時進行還能節省時間。」跑步不僅預防疾病,同時還能治療病症:1) 抗老化/統計數據告訴我們,身體強健者的壽命就是比懶惰的人長,而且他們的外表看起來更年輕。看看你的周圍!運動甚至能讓你遠離阿滋海默症和老人癡呆。不相信的話,請問問旁人的經驗。2) 消除倦怠/所有人都會說自己感到疲倦,只有跑步的人不會。每天跑步30分鐘能培養抗壓性。3) 抗憂鬱/運動能平衡混亂的大腦,比抗憂鬱藥物更有效。4) 預防乳癌/每九名女性就有一人罹患乳癌。拜託、拜託、拜託各位,去跑步!儘快開始你的健身計畫!運動能降低至少30%的罹癌風險,拯救你的生命。這也適用於其他種類的癌症。5) 防止骨質疏鬆/跑步比起任何藥物更能防止骨骼萎縮和斷裂。6) 預防糖尿病/定期運動能為你省下幾針胰島素,而且更能津津有味的享受低碳水化合物與健康的餐飲,後者是預防糖尿病的第二良方。7) 預防心肌梗塞/跑步能暢通血管,減少動脈硬化,預防梗塞。適度的運動就是最好的搭橋手術。(本文摘自/輕鬆跑出健康/健行文化出版)

用力刷才防蛀牙?牙齦萎縮達10年!

用力刷才防蛀牙?牙齦萎縮達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7歲的朱姓女患者長年以來擔心蛀牙,每每在刷牙時就會非常用力刷牙齒,沒想到卻造成多顆牙齦萎縮,只要一吃冰冷食物就會出現痠痠的感覺,這樣的痠痠感長達10年之久,醫師利用牙齦增長術,讓患者能夠擺脫敏感性牙齒,再次重拾吃冰的樂趣。牙周手術治療補回牙齦 降低食物痠感經過評估後醫師表示,患者可以進行牙齦增長術,利用牙周手術治療方式,將牙齦萎縮的部分覆蓋回來。這名患者牙齦萎縮的地方在牙根的區域,能利用齒間乳頭兩邊將牙齦覆蓋,治癒吃冰冷食物痠痠感。太過用力刷牙 牙齦越補越萎縮朱姓女患者表示:自己從小就非常喜歡吃冰,就算是冬天也會抱著冰桶一直吃,直到民國97年開始,只要一吃冰冷的食物,牙齒會覺得痠,牙醫師告訴他牙齒痠的主因是因為刷牙方式不正確,才想起自己原來是因為怕蛀牙,每天在刷牙時就會非常地用力,想說這樣就不會蛀牙了。豐原醫院牙科醫師楊宗融表示,許多民眾常因為刷牙不正確,出現蛀牙、或是牙齦萎縮情形,像這位患者就是因為過於用力刷牙,造成左上顎犬齒跟小臼齒間的齒頸部填補物容易掉,即使每次填補,牙齦也會越補越萎縮、且越靠近牙根,導致一吃冰冷食物就會有痠痠感。選購牙刷可選小頭軟毛、兩顆一組輕輕刷另外,楊宗融醫師也表示:民眾在選購牙刷時,可以挑選小頭軟毛的牙刷,兩顆一組輕輕刷,千萬不要太過於用力,這樣就能減少牙齦萎縮情形,同時能防止蛀牙情形發生。 

2歲童抓飲料封口機 致手部三度燙傷

2歲童抓飲料封口機 致手部三度燙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2歲9個月大的小男孩在飲料店櫃台玩耍,右手不小心抓住封口機的杯架,意外啟動封口機造成右手從食指到小指的壓砸傷合併三度燙傷,中指、無名指及小指的指骨骨折,另外,小指動脈也有損傷而造成血液循環不良。患者術後小指血液循環良好,傷口癒合順利。1年半後確認手部功能恢復良好,對於小男孩的日常生活幾無影響。關閉電源、脫離機器外、冷水沖受傷部位成大醫院外傷科醫師洪國書表示,隨著茶飲店以及早餐店的數目越來越多,飲料封口機變成隨處可見的機器。他說,雖然機器的安全設計不斷在改進更新,但是因為封口機造成的小兒手部外傷依然時有耳聞。洪國書醫師表示,如果真的因為封口機造成手部外傷,除緊急關閉電源並盡快脫離機器外,應立即用冷水沖洗受傷部位,以減少高溫對手部的進一步傷害。另外,如有被機器截斷的肢端,務必用生理食鹽水浸濕的紗布包好,再用塑膠袋密封後浸泡於冰水中,連同病患一起送到有整形外科的醫院,盡快進行顯微重建手術,以求獲得最佳的預後。機器壓力的受傷程度可能會導致骨折封口機造成的小兒手部外傷,主要的傷害包括機器壓力產生的壓砸傷、高達攝氏120-180度溫度造成的燙傷。洪國書醫師說,受傷程度依據溫度及受壓時間有所不同,從最輕微的擦挫傷,到嚴重的三度燙傷、開放性骨折,甚至是創傷性截指不等,每每都會造成家屬及孩童的遺憾。做好工作場所的安全管制,不要讓兒童進入工作區及有接觸封口機的機會才能降低危險發生。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天熱病從口入 防腸胃炎上身這樣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民眾不耐高溫炎熱,食慾不振就吃涼麵、涼丸或刨冰消暑,前日無預警大規模跳電,到院就診的腸胃炎患者增加,原來是突然跳電造成冰箱食物變質,導致腸胃炎就診人次增加。近日有姊弟分食涼麵導致上吐下瀉,也有民眾在路邊攤享用晚餐與冷飲結果腹部絞痛狂跑廁所,導致虛脫掛急診的案例也不少。高溫環境食物容易壞 小孩、長者要當心南投醫院感染科及兒科主任廖嘉宏醫師表示,高溫環境下食物保存不易,若民眾吃下遭病毒或細菌污染的食物,易出現腹部絞痛、腹瀉、嘔吐症狀,若是小孩或年長者的症狀恐更嚴重,可能併發脫水、電解質失衡。廖嘉宏主任表示如果民眾有症狀需就醫診治,病毒性或毒素引發腸胃炎在治療上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注意水分的補充,症狀大多在幾天內可獲得緩解。洪弘昌院長也強調應從自身衛生習慣和避免生食等習慣做起,才能有效防範腸胃炎。飯前便後、調理食物都應徹底洗手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購買涼麵後應立即使用,或者將其冷藏保存在低溫環境下,才不會誤食不潔的食物而引發腸胃炎等問題。蔡玉思營養師表示,高溫潮濕的環境適合各種微生物生長,為防範不潔食物引起腸胃炎發生,日常飲食要留意食物須煮熟,食物要存放冰箱保鮮避免滋生細菌,且飯前便後、調理或接觸食物前後都應使用徹底洗手。

驚!逾7成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

驚!逾7成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早上老是爬不起來?可能是壓力大作怪!國內孩童15歲前有頭痛經驗的超過7成,根據統計,孩童15歲前經常頭痛者佔16%,偶爾頭痛者佔54%,偏頭痛者則佔5%。常見頭痛原因為睡眠不足及生活壓力大,另外,多數孩子一下課就到補習班,沒有運動習慣也讓壓力無法得到紓解。英國研究顯示腦部檢查會提高罹癌危險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部長周琪表示,門診有頭痛的孩子,經詢問許多都是睡眠不足引起,不但睡得不夠,早上也常爬不起來。依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腦部電腦斷層檢查有提高兒童罹患腦部腫瘤的危險性,要避免做為第一線的篩檢檢查。正確診斷頭痛,建議可以詳細紀錄發作的時間、症狀、加重或減輕的原因。足夠睡眠比吃補更重要周琪醫師表示,面對兒童頭部疼痛,家長應該有正確的觀念,才能夠真正幫忙兒童解決頭痛問題。建議先協助醫師收集診斷的重要資料,例如頭痛的時間、次數、型態、加重或減輕原因。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部長周琪都會提醒家長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比吃補更重要。周部長也會請家長少給孩子含有咖啡因的飲料或加有味素的食物,這些東西都會容易誘發頭痛。亦請孩子或家長記錄頭痛的次數與時間,也就是寫頭痛日記。這樣才可以提供醫師診斷孩子頭痛的依據,更有機會可以找出造成頭痛的原因。減少刺激性咖啡、茶、味素、辛辣物的攝取如果是因為生活習慣不良、壓力、緊張等心理因素引起,就要改變生活方式,避免熬夜、不規則作息;減少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味素、辛辣食物等;適度的運動,也常常有紓解壓力的效果。如果造成頭痛的原因是腦部的病變,在確定診斷之後,就要依據疾病的原因治療。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疝氣拖10年 陰囊腫成18公分大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疝氣拖10年,陰囊竟腫成哈密瓜大小!83歲陳老先生擔心疝氣需要切除陰囊,十餘年的時間都不敢就醫,聽信電臺偏方,不但花了50萬購買排毒藥方,每個月更花費上萬元到中藥行抓藥,沒想到疝氣沒有治癒卻引發紅疹上身。另外,患者術前抽血報告也發現腎臟功能問題因為來路不明的藥物,已經進展為慢性腎衰竭,現在一周固定洗腎3次。7天未解便 大腸、小腸擠進左邊陰囊臺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高國堯指出,陳老先生諱疾忌醫十多年,掉進陰囊的腸子愈多、愈深,便秘問題愈嚴重,5月中旬陳先生站不起來也吃不下,抱怨7天未解便,檢查後確認是疝氣,並發現大腸、小腸加起來快100公分,全擠進左邊陰囊,並腫成18公分大的哈密瓜形狀。「手術是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高國堯醫師指出,大部份病人都適用「傷口小且恢復較快」的腹腔鏡手術,陳老先生因長期服用偏方造成腎臟及心臟功能受損,不適合全身麻醉,只能用傳統從腹股溝切開的手術方式,術中將腸子復位後,再用人工網膜做無張力修補。疝氣不處理 壓力越高越有可能導致腸壞死高國堯醫師表示,疝氣通稱「墜腸」,不論幼兒、廿或卅歲年輕人、老年人都可能發生。年輕人病因可能是腹腔通道先天性閉鎖不全,隨年紀愈大還是沒關好,腸子就可能從裂縫跑出來;年長者屬功能退化,腹壁變薄,咳嗽、大便,甚至拉單槓出力,有時也會導致通道裂開,造成腹股溝疝氣。高國堯醫師表示,男女罹患疝氣比例為10比1,通常症狀不會太痛苦,也沒有立即危險,但如果一直不處理,等腸子推不回去,掉在裡面愈來愈腫,一旦壓力愈高,血液循環出現問題,就有可能造成腸壞死的急症手術,為避免缺血、破裂演變成有致命危機的腹膜炎,還是及早就醫為宜。

預防熱傷害 從頭到腳5裝備

預防熱傷害 從頭到腳5裝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避免陽光直射皮膚或眼睛,出門必備防曬裝備。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出門前檢視從頭到腳防曬5裝備:「寬邊帽、太陽眼鏡、涼爽透氣之衣物、擦防曬乳、帶水瓶」。遵守5建議避免皮膚老化其中「太陽眼鏡」的選擇須注意是:「看標示、選合適、慎保管」才能發揮保護作用。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注意護眼防曬係數,數字越大效果越佳。選配時除外觀及舒適性外,應儘可能選擇可保護到眼側且貼合臉型的款式。另外開車時避免影響視線勿佩戴顏色過深的太陽眼鏡,觀看景物呈紅、藍或紫色的太陽眼鏡,需格外留意是否可清楚辨識交通號誌燈。切勿將太陽眼鏡放置於高溫的汽車內以免變形。另外也應參考以下5項防曬建議,避免皮膚老化:1) 寬邊帽或陽傘/利用寬邊帽或陽傘避免陽光直射臉、耳朵及脖子。2) 太陽眼鏡/選擇檢驗合格的太陽眼鏡保護眼睛,並挑選可遮檔眼睛周圍及適合臉型的款式,且注意鏡片破碎的安全性。3) 涼爽透氣衣物/可考慮舒適的棉質衣服,或是能保護皮膚不受紫外線照射的功能性衣服,且於運動後更換乾爽的衣服以維持優良的防護功能。4) 擦防曬乳/外出前20分鐘建議使用防水且SPF30或更高防曬係數的防曬乳,並每2小時補充1次。可於將防曬乳作為每天早晨保護的一部分;保存時應避免放置於過熱處以免變質,若為敏感性肌膚可選擇標記有敏感性肌膚使用或無香味的產品。5) 帶水瓶/自備水瓶並定時喝水,並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喝含酒精及糖分飲料,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