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

早晚各1次 3招伸展趕走痠痛文明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常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常誤為老毛病而不理會。有名 50 歲的王爸爸長期坐電腦桌前輸入資料,雖長年肩頸痠痛僅貼藥布、擦藥膏,不料近日卻出現痠痛加劇、偏頭痛、失眠等症狀,就醫診斷才發現是「肌筋膜症候群」。專業物理治療師提醒,可接受物理治療及3招伸展運動,避免惡化致肩膀硬梆梆。壓力大緊張 容易影響血液循環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胡遠騏指出,「肌筋膜症候群」可說是現代人的通病,包括常使用電腦者及手機愛用者,均為好發族群。人體長期處於壓力大、緊張狀態,同一姿勢維持太久,容易造成肌肉緊繃,影響血液循環,無法將體內廢物及乳酸代謝,堆積在體內即會引起痠痛。有些人還會出現局部壓痛點,肩膀痠痛更會反覆發作,常被忽略成老毛病。肌肉彈性受影響 可能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但若未及早放鬆緊繃的肌肉,胡遠騏提醒,嚴重者會導致肌肉彈性受影響,肩膀活動受限,包括穿衣服、洗澡、洗頭等日常活動都會疼痛,甚至會引起偏頭痛,影響睡眠。應及早就醫確診,進行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物理治療。3招拉筋運動 早晚各1次、每次10回合上述這名患者接受 3-4 個物理治療的療程後,痠痛即有明顯改善。胡遠騏物理治療師表示,平時多做肌肉、筋膜伸展運動,也會對肌肉放鬆有所助益。他提供在家就可以作的3招拉筋伸展運動,每次 10回合、只要停留 10-15 秒、早晚各一次就輕鬆趕走疼痛:1) 擴胸伸展運動/ 90∘轉角的牆壁,雙手平舉 90∘,手臂靠牆,腰挺直,上半身往前靠牆,肩頸感覺有些微痠痛。2) 頸部伸展運動/坐姿,腰挺直,頭部轉右側(拉左側筋膜),右手輕壓頭左側,眼睛往右下方方向看。左右兩邊互換。3) 肩部伸展運動/採站姿,雙手往後 10 指交扣,肩膀往後縮。手肘打直,用力往後拉。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子宮肌瘤好發4體質 子宮保暖為上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2人就1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4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4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恐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1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7旬翁無力沒勁 原來都是衰弱症搞鬼

7旬翁無力沒勁 原來都是衰弱症搞鬼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旬翁突發全身無力,原來是衰弱症作怪!一位75歲的阿伯今年3月全身無力掛急診,醫師為他進行「急診高齡評估量表Emergency Geriatric Assessment (EGA)」與「衰弱評估量表」,發現阿伯無力提不起勁原來都是「衰弱症」搞的鬼。檢查後更發現阿伯另有甲狀腺低下症狀,另外還有運動不足及多重藥物問題,經醫師調整藥物、運動教育後,阿伯已經能夠不依靠輪椅,可以自行走路到診間看診。老人活動範圍小 走路越來越慢老人生體機能日漸衰退,若整天待在房子哩,活動範圍小容易連帶運動少,肌肉被伸展的機會變少,造成有些老人體重減輕、肌力下降,走路越來越慢,久坐不動的生活模式在未來也可能增加肌肉萎縮的機會。目前的急診環境對高齡者不友善台灣人口老化速度是全世界第一名,預計在2025年時老年人口比率會急速上升至20%,然而當前急診就醫環境對高齡長者並不友善,無法周全性處理高齡長者跨科病症的複雜問題。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結合護理部、老年醫學科、全人醫療科、緩和醫療中心、社會服務部、營養科、復健部與藥劑部等跨部科單位,成立「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進行提升急診高齡照護品質計畫。善待高齡長者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兼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建程表示,「奇美高齡急診整合團隊」期待在跨領域團隊合作的努力下,讓這顆種子發芽成長,持續進行各項高齡照護的改善,成為台灣急診提升高齡照護品質的先鋒。善待高齡長者就是善待未來的自己!為現在的高齡長者努力,就是為未來的自己努力。

12公分超大主動脈瘤 支架成功救命

12公分超大主動脈瘤 支架成功救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陳姓阿伯是老菸槍,同時罹患高血壓,2年前被診斷出腎上型腹主動脈瘤,因手術風險極高,患者還怕手術僅以藥物治療,2年後再度因為腹痛檢查,這才發現原來主動脈瘤早已擴大12公分,不但臟器血管,連胸主動脈都擴大,病人及家屬提心吊膽,整天害怕這一顆巨大的動脈瘤會隨時暴破!12公分巨大主動脈瘤擠壓血管開口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偉華表示,國人好發的特定部位的主動脈剝離可透過主動脈支架治療降低死亡率。上述這位阿伯的12公分巨大主動脈瘤,存在著支架內漏、對位困難的風險,而複合式的開放性臟器繞道外加主動脈支架手術更是高風險、復原較久的選擇。陳偉華主任採用的T型四分枝支架,能透過分支支架連接臟器血管,降低內漏機率,由於患者主動脈瘤長至12公分,臟器血管的開口也遭到擠壓而角度改變,最終花費6小時順利完成手術,失血量僅50毫升,所有臟器得以保留,病人術後順利拔管且沒有疼痛問題。這顆主動脈瘤更創下用T型四分枝支架治療的胸腹動脈瘤中最大的記錄。動脈瘤家族史患者要及早篩檢陳偉華主任表示,截至2017年6月,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開展主動脈瘤微創治療已完成132例手術;其中66位(50%)患者年齡逾70歲,28位患者年齡高達80歲以上,而複雜性的主動脈支架修補比例高達 41%(54例),雖然複雜性比例高,但術後30天內死亡率控制在4%。統計也發現,常規的主動脈支架修補,整體內漏比率2%,且大部份都不須後續再度介入治療。呼籲有胸腹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患者不要放棄治療,一些年紀大、有心血管疾病、抽煙、動脈瘤及剝離家族史的高風險患者,要及早篩檢,以免延誤治療。

活化大腦更靈敏 銀髮族快學這3招

活化大腦更靈敏 銀髮族快學這3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要活就要動」是許多銀髮族活動的宗旨,不只高齡者能走出戶外,透過簡單的四肢運動、手指操還能活化大腦,讓活動變得更靈敏,身體年齡永保年輕。童綜合醫院健康教育中心個管師周怡君分享日本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的3招手指動動操,能讓銀髮族大腦變得更靈敏,也可預防跌倒傷身:1) 延伸關節,與肩同寬/伸展彎曲指關節,先將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自然地將手肘彎曲呈90度角,然後張開手指,以第2個指關節為軸心彎曲手指,再度張開手指,指尖用力,並重複彎曲與伸展手指10~15次。2) 指尖互點,活化大腦/雙手指尖互點,將雙手指尖合併於胸前,手指相互施力,施力的同時慢慢地將手掌合起,持續按壓5秒後,放鬆手指,並反覆動作,在進行指尖相互施力時,可將手肘稍微舉起,使活化大腦的刺激效果更好。3) 延伸手指,搭配呼吸/下壓手掌延展手指,左邊手掌朝上,並將手臂伸直,以右手下壓左手的食指~小指,手指根部會有延展的感覺,搭配深呼吸,並維持5秒,3.5秒後可放鬆手臂,稍坐休息後,重複5~10次,即可換手操作。治療性活動可以活化筋骨、刺激腦部、避免退化除了衛教講座來提升年長者認知外,為增加老人家參加活動的興趣,在考量高齡者身體功能限制及活動能力之下,設計了適當治療性的活動,如〈你打我閃〉、〈摺報紙〉、〈拋豆袋〉;藉由趣味活動讓老人家在活動中可以活化筋骨、保持體力、刺激腦部、避免退化等,還可以經由活動參與而得到成就感,讓心情放鬆愉快。

夏日涼補消暑 這些食材推薦你!

夏日涼補消暑 這些食材推薦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夏以來台北地區像一大悶燒鍋,加上位處盆地熱氣散不出,連日溫度飆破38度,在炎熱環境下,鑄鐵師傅、廚師及烘培工作的等在外工作的族群,有哪些方法可以消暑解熱呢?4類食材清熱利水 補充能量恢復疲勞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明珠表示,所謂「吃補」是配合節氣以當季食物補充營養,如夏季取材溫潤涼性食物的「涼補」,就是透過食用性味不過度溫燥熱性的食物藥材,提升身體的方式,並藉此提昇元氣、改善體內寒熱溫涼性質的不平衡。夏季食用當令且具清熱退火的絲瓜、冬瓜、苦瓜、百合、高麗菜、地瓜葉、黑木耳等,不但有助清熱利水、快速補充能量恢復疲勞:1) 有助清心火/椰子水、絲瓜、冬瓜、苦瓜。2) 有助造血及穩定神經/百合、薏苡仁、高麗菜、茼蒿、地瓜葉、波菜、莧菜、紅莧菜、黑木耳、海藻各自富含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3) 快速補充能量恢復疲勞/大小黃瓜、哈密瓜…等,富含維他命及纖維素與多醣的多種瓜果類。4) 滋養效果極佳/雞肉、深海魚肉、蝦蟹貝類等富含低脂肉類的優質蛋白。應依照每人身體狀態進補陳明珠主任提醒,易腹瀉者、潰瘍性胃病忌用或少用性涼冷的食材;易抽筋者應少服用利小便的食物;限制蛋白質攝取者也應減少食用高蛋白質類海洋性肉類。「吃補」是為了提升健康,別誤把「進補」當做主要治療方式。若要進行涼補,應視個人身體情況取決食物或藥物作補,每個人身體狀態不同,簽完別依樣畫葫蘆,進補的頻率也應視個人情況調整,補過頭也會容易造成身體負擔。

割草驚險記 鐵條差一吋險穿喉

割草驚險記 鐵條差一吋險穿喉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異物刺入身體時別硬拔,當心恐造成二次傷害!一名男子工作時不慎遭身旁鐵條刺入下巴,後來出現喉嚨痛就醫才發現原來這跟生鏽的鐵條長達9公分,差一點就傷及氣管!9公分鐵條刺入下巴 差一點傷及氣管這名許姓男子年約40歲,是消防隊的義消,周末時在葡萄園操作割草機清除雜草時,疑似割草機打到地上的鐵條,導致鐵條噴飛刺入下巴。鐵條穿刺當下並無特別疼痛,因此照樣工作,直到半小時後其妻才發現患者臉上插有約3公分的鐵條,一開始想要自行拔除卻沒有成功,直到患者開始刺痛感、喉嚨痛等不適才就醫。急診醫師發現這根生鏽的鐵條長達9公分,差一點便傷及氣管,在施打破傷風及拔除鐵條後已無大礙,安排病人持續外科門診追蹤。鐵條再深入一點可能會引發敗血症、死亡風險高南投醫院外科醫師黃信傑表示,該名患者來診為顏面部穿刺傷,這根鐵條剛好沿著下巴刺進喉部的肌肉,若鐵條再深入2公分便可能導致嚴重傷害。幸好鐵條細直、沒有倒鉤,異物未傷及頸動脈、靜脈等大血管或甲狀腺,若鐵條往上可能插入口腔、舌頭,往下可能傷及氣管、食道,嚴重可能因感染引發敗血症,死亡風險較高。農忙時應慎防意外傷害、避免蟲蛇咬傷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近日農忙民眾應謹防意外傷害,確實做好安全防護配備,在從事割草機操作、噴農藥等行為應小心;在高溫環境下要做好防曬措施預防熱傷害發生;而夏天也是蟲蛇活躍季節,應保持警覺避免蟲蛇咬傷。

大熱天釀職災 熱傷害SOP報你知

大熱天釀職災 熱傷害SOP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工作的環境溫度中,輻射熱溫度超過50℃時,應穿著熱防護衣或使用熱防護用具。不只是在夏季,甚至秋老虎天,外在環境的燠熱,讓我們體內產熱增加,散熱能力降低,這是造成熱傷害的主要原因。以臺北市為例,歷年的職災統計數據,顯示夏季為職災發生的高峰期,特別是各種的熱病、中暑事件。高溫下工作要注意體溫調節在高氣溫環境下工作時,個人如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精神病、肝臟疾病、內分泌失調、無汗症、腎臟疾病等症狀,或服用影響體溫調節、會抑制出汗或造成脫水的藥物如抗癲?、抗憂鬱、感冒藥、利尿劑等藥,或肥胖、高齡、曾經發生過熱衰竭、熱痙攣,甚至中暑病例,都要自我警覺、特別小心。1) 早上不空腹上工/保持充足睡眠、養成早上不空腹上工習慣。因為從前一天晚餐到早晨起床已隔約12小時,此時身體處在能量不足之狀況,血液循環比平常差,若做劇烈運動產熱時,皮膚血液循環較差,不易排汗散熱。工作前及工作時避免喝酒,以防水分流失更快,增加熱傷害的發生。2) 穿著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穿著淺色、透氣、易排汗的工作服,可減少輻射熱量吸收,在紫外線指數很高時,請穿長袖衣服,減少紫外線直接照射在皮膚上;並戴工作帽,以白色、通風良好的安全帽為首選。3) 補充水分要有方法/酷暑天,若又身處高氣溫環境中工作,很容易造成大量流失水分與電解質,因此應每20分鐘補充水分,尤其是勞工自己發現有抽筋感覺時,應該飲用運動飲料、加了點鹽的冷開水,或含有膠質的冷飲如愛玉、仙草等,因為膠質可以維持水分,可減緩人體水分流失的速度。飲料的溫度飲料的溫度過高會增加體熱,過低會阻礙體熱的發散,一般建議冷飲溫度約在10℃~15℃較為適宜。要養成正確的喝水習慣,不可牛飲,少量、多次的慢慢喝,才能讓身體吸收。4) 虛心接受在職教育訓練/由於高溫高熱的工廠大多屬於傳統的產業,為保護勞工免於熱危害之威脅,除了可採用輪班制、改善製程、提供工作防護設備或飲水補充外,勞工朋友也應虛心接受在職的教育訓練,配合佩戴防護器具、按時休息來保護自己,才能將發生災害的機率降至最低。5) 熱傷害發生時處理流程/有些勞工朋友礙於經濟因素,即便自覺身體很不舒服了,也請不要勉強繼續工作,找陰涼處稍做休息,萬一持續不舒服,請務必通知同事請求協助,熱傷害或中暑,是由不得人硬撐的。發現同伴有熱傷害現象時●  盡速將病人移往陰涼處。●  臉色蒼白的病人,先將他的腳墊高15~30公分;如發生嘔吐或反胃,幫病人採側躺姿勢,以防被嘔吐物噎到。●  病人如為男性,先脫掉其身上衣物,僅留內褲;用水霧噴灑或先用濕毛巾擦拭身體,並同時用電風扇強力散熱,並將冰袋置放於頸部、腋下和鼠蹊部。●  熱痙攣病人發生抽筋時,不可強行拉扯他痙攣部位的肌肉,以免反而造成傷害。●  讓病人喝稀釋的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並盡快送醫處理。(本文摘自/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大塊文化出版)

C肝可治癒 積極治療喚回美好人生

C肝可治癒 積極治療喚回美好人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夏季炎炎,好發腸胃炎,也要當心恐是「肝」炎來襲!一名患者因腹部不適,到腸胃科就醫,卻怎麼也查不出原因,直到醫師提醒抽血檢查,才發現肝指數飆升近20倍,緊急治療才挽回一命。肝臟是無聲的器官,但是仍少數肝炎患者會出現腹部症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胰內科主治醫師戴嘉言教授指出,其中以猛爆型肝炎病人最為明顯,儘管慢性肝炎通常無症狀,但也有極少數人會有腹部不適、噁心、食慾不振、右上腹疼痛等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有黃疸、腹水、容易出血、肝腦病變,直到抽血檢查,這才發現是肝指數嚴重飆高。肝病治療成效佳 有望從十大死因中除名過去C型肝炎以干擾素治療為主,卻因為療程長、副作用偏明顯、治療過程痛苦,常導致患者因無法承受而中斷治療,即使有七成至九成的治癒率,仍讓病患卻步不敢輕易嘗試。戴嘉言教授表示,健保署今年核准給付的三款C肝口服病毒藥物,治癒率可達九成以上,且可於12週至24週完成治療,不用打針、治療期短、副作用也低,對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最新估公布國人十大死因,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居第十位,但近年肝病治療成效佳,戴嘉言教授認為,現有C肝口服新藥具有低副作用,高治癒率等優點,相信如能找出這群病人並於健保擴增給付條件,相信可顯著降低慢性肝炎患者未來演變為肝硬化、肝癌的風險,預期未來肝硬化可望從十大死因中除名。戴嘉言教授強調,即使有這麼好的治療藥物,也需要民眾與醫師互相配合。開始治療及治療期間需詳細告知病史及用藥史,並定期做血液肝功能檢測與檢驗,遵醫囑順從服藥,才能安心治療、及早痊癒。戴嘉言教授呼籲,C肝是可以治癒的,但國內仍有多數民眾並不知道自己是C肝帶原者,戴嘉言教授提醒於民國79年至80年以前曾接受過開刀輸血治療、或本身曾有紋身、紋眉、曾接受密醫治療過的民眾、以及長期居住在C肝高盛行地區(如雲嘉南地區或是高盛行社區)等都屬於高危險族群,一定要勇敢站出來接受C肝篩檢,一旦篩檢出陽性也不必過於擔心,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及早用藥,並於治癒後定期追蹤,就能喚回美好人生。

脂肪減不掉?防彈咖啡、生酮飲食正夯

脂肪減不掉?防彈咖啡、生酮飲食正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興起一波生酮飲食減肥熱,而這項減肥法是源自於矽谷工程師Dave Asprey一次西藏旅行啟發的「防彈飲食法」(The Bulletproof Diet),主要是藉由「防彈咖啡」與「生酮飲食」,來改善體重過重困擾。然而,皮膚專科診所院長李承鴻醫師表示,「若要達到長久維持身形的效果,一定要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防彈咖啡、生酮飲食 瘦身熱潮蔓延生酮飲食法強調高脂肪、適量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在低醣狀態下模擬飢餓,燃燒脂肪,嚴格者甚至必須攝取零澱粉或每天在6至8小時內進食完畢,據說1至3個月內可看到效果。但是,醫師與營養師則是強調,特殊飲食法需經專業評估且不宜長期採用,營養不均衡對身體可能造成的負擔因人而異,而且喝一口含糖飲料或吃一碗米飯就會破功的生酮飲食,完全顛覆飲食習慣,並不容易堅持。頑固皮下脂肪​難靠飲食解決生酮飲食法其實有一大誤區,就是到底減少的是什麼脂肪?李承鴻醫師指出,人體脂肪分布於內臟、血管壁、皮下等3大區域,透過運動與控制飲食會先減少內臟與血管壁脂肪,皮下脂肪相對難消除,生酮飲食對身材曲線影響不大,即使搭配運動,也無法消除大腿內外側、腰腹、臀下線、後背等部位頑固皮下脂肪。李承鴻醫師進一步指出,尤其是脂肪細胞,在成年之後數量幾乎固定,與身形曲線有關的皮下脂肪一旦累積就難以消失,以往只能藉助抽脂減少皮下脂肪,但過程不可測的麻醉風險、手術凹凸不平問題、恢復期照護與疼痛,往往都讓人卻步。不需鍛鍊或禁食 35分鐘就享「瘦」想要安全及有效的長久雕塑身材,難道沒有更快速,安全有效的選擇?一項由哈佛醫學院研發的跨時代新科技,是運用脂肪細胞不耐冷的特性,傳遞被智慧專利控制的恆低溫,可選擇性只讓希望雕塑部位脂肪細胞凋零,數量永久減少進而達到身形雕塑目的,最快3週,平均1個半月到3個月可看到最佳成果。此項新科技自2010年問世至今,已累積全球500萬人次見證,一項產品全球擁有146項專利,是美國FDA核准非侵入式「減脂」(Fat Reduction)療程,獲安全、有效雙認證,主要是運用不同身形部位專用雕塑手握把,進行全身全方位雕塑,凋亡的脂肪細胞會經過身體自然代謝,永久排出體外,免動刀,過程舒適無痛,不需揮汗鍛鍊或禁食,輕鬆躺坐著35分鐘就能享瘦。李承鴻醫師表示,由於低溫減脂具有快速與免手術恢復期的特性,適合忙碌的現代人,只要一個下午茶時間即可量身訂製雕塑成果,不影響作息。高科技創造醫美新風潮,讓你輕鬆擊退頑固脂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