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腹膜外生產一定好?恐藏3大風險

腹膜外生產一定好?恐藏3大風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不少準媽咪擔心傳統剖腹產引發沾黏,使得近幾年來標榜「痛痛走開」當天能下床、可避免後術沾黏問題的腹膜外生產,又大為風行,以致不少準媽媽們趨之若鶩;不過,國內資深婦產科醫師提醒,腹膜外生產技術特別考驗醫師經驗和純熟度,若下刀些微偏差,仍有產婦腹膜破裂、大出血以及膀胱損傷等三大潛在風險,不得不慎。為降低傳統剖腹產感染問題而出現腹膜外生產是三、四十年前的技術,已漸漸少運用於臨床生產;然而,最近又捲土重來,大為風行。開業醫聯合診所院長鄭忠政表示,在那個受限抗生素不發達、縫線材質不夠好的年代,為了降低傳統剖腹產可能的感染問題,才發展出腹膜外生產方式;然而,現今無菌操作技術發達、抗生素進步,已無須擔心感染問題。恐導致腹膜破裂、大出血及膀胱損傷鄭忠政院長指出,腹膜外生產是把膀胱推到一側,僅利用腹膜與膀胱間的微小空間下刀,把寶寶抓出來。腹膜外生產開刀雖可避過腹膜,但手術困難度相對較高,仍有打破腹膜風險。尤其,腹膜外生產開刀部位附近的血管叢多,若手術中稍有不慎,還容易造成產婦大量出血的危機;甚至也可能在推挪過程中,導致膀胱的損傷或沾黏,對產婦傷害不可逆。常見孕婦第二胎出現嚴重沾黏只要有傷口就有沾黏的機會發生,鄭忠政說,若無症狀一般並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已出現腸阻塞、脹氣或下腹疼痛等症狀,則需要二次開刀處置,除了術後發炎、止血未做好等惹禍之外,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或個人體質導致沾黏的個案也不少,臨床常見孕婦至第二胎時發現嚴重沾黏,臟器緊黏到連子宮都進不去的棘手情形,增加手術複雜度。腹膜外生產也應防沾黏因此,即使產婦選擇腹膜外生產技術,仍須注意沾黏發生,產婦可選擇專業的醫師取得相關諮詢,且仍須注意沾黏發生機率。而在預防沾黏方面,鄭忠政表示,事實上只要使用美國FDA合格核准的防沾黏產品,台灣、美國、日本口碑皆不錯,用量約需一片就夠,即使是腹膜外生產方式,仍可使用防沾黏貼片於膀胱與肌肉層交接處,進一步降低沾黏機率。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5036/

月餅當飯後甜點 每餐脂肪攝量逾2倍

月餅當飯後甜點 每餐脂肪攝量逾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傳統月餅糖、油用量多,以一顆廣式月餅為例,含糖量高達95.5克、脂肪39.8克,若每日飯後吃一個當點心,就已經超過每日飲食指標糖建議攝取量的上限的2.1倍、每餐建議脂肪量的2倍。國健署建議民眾掌握月餅選購、食用3大原則:「選低熱量」、「選低脂肪」、「同樂分享」,才能在中秋節放心吃!中秋一日飲食菜單 吃的健康無負擔如何在中秋節吃的開心又吃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建議「中秋一日飲食」菜單,以健康體重60公斤的成人每日所需1800大卡為例:早餐建議攝取香烤鮭魚全麥吐司1片、燕麥片3湯匙及低脂牛奶1.5杯;午餐可享用什錦肉絲湯麵1碗、水煮蛋配海帶杏鮑菇、小番茄及無調味杏仁果;晚餐則可攝取五穀飯半碗、芹菜炒花枝、烤鯖魚、番茄豆腐湯、清炒高麗菜及芭樂,晚餐減少些許飯量,另還可享用半個月餅配上無糖綠茶。挑選不包肉、每100公克熱量低於400大卡的月餅國民健康署建議,選購月餅時應詳細參考包裝標示,並盡量挑選每100公克熱量低於400大卡、或是選購份量較小的月餅。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若於總熱量中降低0.5 %來自反式脂肪的熱量攝取,可減少3%中風死亡及6%冠心病死亡的機率。因此建議選購時,挑選不包肉或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低的月餅。此外,購買體積小的月餅也是減少熱量攝取的好方法之一。一起分食不但可以嚐美味、增加互動,還能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糖量、油量。建議有慢性疾病的民眾要記得著量攝取以控制血糖、血脂。     

菸齡34年 專業戒菸1個半月就成功

菸齡34年 專業戒菸1個半月就成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林先生21歲就開始抽菸,現在每天都要抽上2包菸,今年因車禍造成的傷口長期癒合不佳,住院接受治療時接受床邊戒菸諮詢,發現林先生的尼古丁成癮度高達8分,於住院期間接受戒菸治療。沒想到出院不久又因壓力大每天持續抽菸2-10支。經過1個半月才擺脫戒斷現象、成功戒菸。想戒菸要排除尼古丁成癮、心理依賴與習慣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陳全裕表示,吸菸其實是「慢性成癮性疾病」,要能成功戒菸,除了動機,還必須先排除尼古丁成癮、心理依賴與習慣。絕大多數醫護人員認為戒菸成功的關鍵在意志力研究發現,單靠自己意志力戒菸能持續超過3個月者僅約3-5%。35歲前戒菸 死亡率與非吸菸者相當菸草中含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中,至少有93種是已知的致癌物,在台灣,每年至少有2.7萬人死於菸害。長期吸菸將導致減少10-15年壽命。陳全裕醫師表示,戒菸能「立即」減少因吸菸造成的疾病和死亡,若能在35歲以前戒菸,死亡率會與非吸菸者相當。為能幫助吸菸者戒菸,成大醫院家醫科於每週一至週五的上、下午開有戒菸門診,候診區並設有戒菸諮詢處。成大醫院提供床邊戒菸用藥諮詢及處方另因持續吸菸與再入院、高罹病率及高死亡率有關,吸菸者住院機會比非吸菸者高,所以成大醫院自2017年開始運用5A原則加強住院戒菸介入服務。針對住院病人提供住院戒菸治療,由戒菸衛教師提供床邊戒菸諮詢及一氧化碳吹氣檢測,有意願接受用藥治療的病人也會由醫師提供床邊戒菸用藥諮詢、開立處方。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

3次試管嬰兒失敗 針灸4個月就懷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陳小姐結婚7年,做了3次試管嬰兒都沒有懷孕,後來轉而求助中醫,經過4個月多中藥調理終於成功懷孕。隨著國人越來越晚婚,不孕的夫妻愈來愈多,除了藥物外,臨床上也發現配合古法腹灸治療不孕效果更佳。高齡婦女卵巢功能不佳是懷孕困境之一高醫中醫部婦兒科主任邢郁欣表示,台灣約有15%的夫婦受不孕所困擾。隨著高齡產婦增加,卵巢功能不佳、卵巢衰退常常是西醫試管嬰兒療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之一。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針灸治療能調整氣血循環、導引疏通原本經絡不暢通的地方。腹部灸療能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暖子宮,尤其針對婦科疾病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實,透過針灸、溫灸治療有幫助排卵、改善盆腔循環、降低子宮血流阻力、以及提高人工生殖受孕率的效果。研究: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增受孕率2017年一篇最新的系統回顧文獻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針灸治療可以增加受孕成功率。根據臨床觀察,中藥配合針刺加治療,對排卵障礙、卵巢功能不佳、內膜厚度不理想及高溫不足的患者都有明顯的助益。另一對林姓夫婦不孕5年,就診時發現先生精蟲活動力在低標,在中藥調理配合一週2次的針灸治療半年後,也成功受孕。邢郁欣主任表示,不孕的原因男女各占了一半。夫妻一起接受腹灸療法,除了改善生理問題外,也能解開心理上的徵結。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

兩眼霧煞煞 出門迷路才知白內障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徐伯伯眼睛視野常常「霧煞煞」,長年點眼藥水都無法改善,不但報紙、電視看不清,出門也常走錯路,就醫後就診後才發現原來兩眼都罹患白內障。白內障指眼球內水晶體發生混濁,導致光線無法穿透水晶體,影像無法聚焦於視網膜,於是患者視力下降。主要原因多為後天性的老年性白內障。嚴重白內障多以手術方式置換人工水晶體為主。白內障手術時間短、術後不需住院目前白內障最廣泛使用的手術方式為「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優點為手術時間短,大多使用局部麻醉,術後多數不需住院,可降低病人的不適感。術後傷口因切口極小,多可快速癒合並且迅速恢復視力。可折疊式人工水晶體 提升視覺品質食藥署表示,人工水晶體的設計由傳統硬式球面鏡片,發展至最新的可折疊式多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術後癒合時間降低並提升視覺品質。雖產品選擇性增加,各種產品有其不同的優缺點及適用性仍應請教醫師評估。一定要選擇經衛生福利部核准合法產品以保障健康。若在術後感到眼睛不適或其他眼部問題,需立刻洽請眼科醫師診斷。目前已取得許可證之人工水晶體,皆經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審查其生物相容性、滅菌確效以及功能性(如屈光度數、光線穿透率、成像品質等),確保安全及效能無虞,才可取得上市許可證。食藥署提醒,在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前務必與眼科醫師充分溝通,依照病情、職業、生活習慣等,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並於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新北流感疫苗10月開打 這些人免費

新北流感疫苗10月開打 這些人免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北市流感疫苗10月1日起開打!凡50歲以上、6個月到18歲;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以及幼兒園或幼托機構專業人員,都可享受公費接種服務。另外針對新北市轄內共393家國小、國高中職與五專一至三年級總計近42萬名的學生,衛生局委由23家專業醫療團隊前往學校提供免費集中施打服務。施打後2週才能形成最佳保護力衛生局呼籲,施打疫苗後約2週才能形成最佳保護力,而流感疫情多自11月開始,長者、幼兒及慢性病人等高危險族群,容易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務必儘快施打,千萬不可輕忽。衛生局呼籲:每年都要接種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許朝程說明,疫苗是目前全球公認最安全有效的預防方式,每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一樣,且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力會逐漸降低,建議民眾每年都要接種。為提供市民更便捷的接種服務,衛生局在11個都會區以1里1合約為目標,持續拓展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涵蓋率從去年62%提升到今年72%,計達600家以上,提供接種及社區設站服務,省時又方便。利用手機搜尋查詢地址與時間 方便又安全相關信息可以利用衛生局官網的「流感防治」主題專區,或是透過手機搜尋「新北市流感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動態查詢系統www.flumap.ntpc.gov.tw」並透過定位功能查詢地址與服務時間,陪家人前往施打。衛生局提醒,請符合公費接種對象攜帶健保卡、身份證或相關證件,踴躍至社區接種站、衛生所(完全免費)或合約醫療院所(酌收掛號費)接種,保護自己及身旁家人與朋友。

活動/婦癌篩檢拿1萬元大獎!

活動/婦癌篩檢拿1萬元大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不重視檢查!」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生率統計,103年臺北市乳癌及子宮頸癌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癌症的第1名及第10名。為了加強提升癌症防治觀念,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共同推動「婦癌篩檢刮刮樂-開心篩‧粉樂送」活動,特別呼籲女性市民一定要重視健康,定期篩檢。活動已進入倒數最後1個月,符合篩檢條件且還沒進行檢查的民眾,請把握機會並提醒身邊朋友相揪ㄧ起篩檢,有機會再獲得1萬元禮券。女性頭號公敵,別成為乳癌潛行者!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提醒女性,為防治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的乳癌,務必要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檢查,透過統計顯示,乳癌因篩檢發現之早期(0-2期)個案比率達85.7%;而非篩檢發現之個案早期(0-2期)則為56%,因此透過篩檢容易發現早期乳癌,早期治療則治癒率較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乳癌五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但未篩檢在後期發現(4期)僅剩下27.8%的五年存活率;另外同樣道理也不要以為自己年輕就僥倖不重視子宮頸抹片檢查。柯P限時信讓您抱回大獎近期內收到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柯P限時信」的市民,設籍臺北市、年滿45歲到69歲、40-44歲二等親內(外祖母、祖母、媽媽、姊妹、女兒)曾罹乳癌且105年迄今未接受過乳房X光攝影的女性,或年滿30至69歲且104年迄今尚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女性市民,即可攜帶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完成女性癌症篩檢,在106年10月31日前完成篩檢,還可讓您有機會抱回1萬元禮券!相關訊息請洽詢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分機1844~1845或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及臺北市各醫院(診所)癌症篩檢服務窗口,亦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http://www.health.gov.taipei/Default.aspx?tabid:655),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題專區/癌症防治)。

留意4大症狀 掌握賈伯斯病治療先機

留意4大症狀 掌握賈伯斯病治療先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張先生8年前出現經常性腹絞痛,沒想到病症持續4年多,換了4位主治醫師都不見好轉。5年前一次大腸鏡檢查發現腫瘤,才知自己罹患的是賈伯斯病──神經內分泌腫瘤,而過去常被同事稱羨氣色紅潤原來也是病徵之一。醫師提醒,只要留意4大症狀腹痛與腹瀉、熱潮紅、體重遽降、低血糖與盜汗,就能儘早就醫、掌握最佳治療時機。超過半數患者發現時症狀已惡化或轉移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黃燦龍教授指出,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部位多,且無特定癥兆或症狀,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今年8月健保署已通過廣泛適用於胃腸胰之長效型體抑素治療藥物,可望造福每年約400多位患者。掌握4大症狀 神經內分泌腫瘤一網打盡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王秀伯理事長表示,藉有效的內視鏡相關檢查,可讓8成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在腫瘤未轉移前就發現疾病。民眾平時應主動掌握自身健康狀況,若有發現腫瘤,也應積極以切片檢查。黃燦龍教授指出,臨床多以皮膚類症狀如熱潮紅、腸胃道症狀如腹瀉腹痛、代謝類症狀如低血糖與盜汗,以及前述症狀所產生的綜合性症狀如體重遽變為主」。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難發現,醫師建議應掌握4大類症狀,若出現腹痛與腹瀉、熱潮紅、體重遽降、低血糖與盜汗應提早確診,掌握治療最佳時機。

淋巴水腫如象腿 超顯微手術助重生

淋巴水腫如象腿 超顯微手術助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屏東一名林先生2、3年前因下肢感染造成下肢逐漸出現水腫引起象腿。因淋巴水腫屬罕見疾病健保不給付,對於只靠低收入戶補助的林先生而言,手術負擔極重,所幸經由政府轉介,醫院讓林先生以低收入身分進行超顯微手術治療,需要自行負擔費用不到2000元。下肢感染長期臥床 體重飆破100公斤林先生3年前因下肢感染,只能長期臥床,體重更因此飆破100公斤,經過超顯微淋巴重建手術治療,病人的體重由入院的136公斤降至100公斤,原本腫脹無法行走的雙腿也縮小至正常大小。淋巴水腫多數是因為外傷或感染造成。一開始可能只覺得肢體變重變緊,後來才慢慢腫大。一旦有淋巴水腫,除了影響病人日常生活之外,少了淋巴系統的保護,肢體容易感染成蜂窩性組織炎,不積極治療甚至可能導致敗血症。顯微手術較不易阻塞、傷口小、住院天數短傳統治療方式不外乎是復健按摩,穿著彈性衣褲等。在台灣這樣炎熱的國家,長時間穿著彈性衣褲對於病患很折磨,不僅外觀不好看,對於關節活動性也會受限。目前由於顯微器材和手術技巧的發展進步,淋巴系統可以用顯微手術加以重建,優點是所需吻合的血管管徑較大,較不會有阻塞的情況,傷口小、住院天數短。台大雲林分院整形外科醫師林穎聖建議,如病患發現有肢體腫脹的情況,檢查後確定是因為淋巴阻塞問題所造成的話,應儘早接受全面性的治療包括傳統的按摩復健,穿著彈性衣褲等,還有目前最先進的顯微淋巴重建手術。

講座/心臟科相關內科疾病

講座/心臟科相關內科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相關疾病有可能突然因氣溫驟降、或患者穿著不夠飽暖而突然發作,若突然有心跳加快、心律不整、胸悶胸痛情形,應盡速就醫。關於生活方面與治療問題,將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心臟科醫師李適宜給予建議,將分享衛教講座主題「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臟科關聯的內科疾病時間:106年10月11日 星期(三) 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轉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