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每周工作逾55小時 心病風險增1.7%

每周工作逾55小時 心病風險增1.7%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的人心臟疾病風險顯著增加,但研究結果真的如文字所寫那麼顯著嗎?7月中旬一篇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欲了解高工時與心房顫動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利用8個研究合併後的數據進行分析,共有超過85,000名勞動人口的資料,平均年齡為43.4歲。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者風險上升了40%研究比較2種工時的勞動人口的心房顫動風險,分別為一般工時(每周35-40小時)及高工時(每周55小時以上),依據這些人的心電圖、醫療紀錄、死亡證明等資料來分析其心房顫動風險。研究發現,每週工時55小時以上的人,心房顫動風險上升了40%。風險上升程度即使在研究考量了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吸菸、喝酒等之後依然存在。2年前發表於Lancet來自美國及澳洲的研究顯示,高工時者中風風險增加,而這份新的研究辨識出心房顫動可能是引發中風的原因。不過,The Guardian近日指出,雖然這份研究是大型研究且過程嚴謹,但實際研究分析的人口中只有1.2%有心房顫動,因此研究說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者風險上升了40%,其實相當於增加1.7%風險。輪夜班與中風風險上升5%有關此外,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包含血壓、年老、糖尿病或基因,雖然研究者試圖控制這些可能混淆結果的因素,但無法確定有確實控制住。並且研究也未檢視不同工作類型如日班、夜班或輪班制等差異。過去一份長期追蹤護理人員的研究指出,輪夜班與中風風險上升5%有關。對於高工時者,面對心房顫動的風險,可以透過不吸菸、不過度飲酒、避免肥胖及勤做運動來降低風險。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再減少工作時數。(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研究:久站比久坐更傷「心」

研究:久站比久坐更傷「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職場上出現可使人站立的書桌,避免員工久坐並促進健康生活。但是,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站著一整天其實本身就會帶來健康風險。全天候站著工作,可能使心臟疾病風險增加2倍。長時間坐著的人心臟疾病的風險是坐著的2倍加拿大多倫多工作與健康的研究人員分析了7,320名員工,花了12年記錄他們一週是否站著、坐著或混合站及坐至少15小時,並分析他們的工作習慣與心臟疾病風險的關係。每位員工必須沒有心臟疾病才有資格參加這項研究。這項為時2003年到2015年的研究發現,如果工作中站立時間很長,相較於長時間坐著的人心臟疾病的風險是其2倍。此外,研究還發現工作中坐與站混和的工作習慣對不同性別有不同影響。坐與站立相結合的男性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低於長時間坐著的男性;但是坐與站混和的女性比長時間坐著的女性高出80%罹患心臟疾病。久站對身體傷害比久坐還大研究人員在分析每位參與者時考慮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和人口屬性的影響。結果仍然顯示,在工作時站立對身體健康的傷害更大,而不是坐著。長時間站立會讓血液向下集中在腿部,因為腿部壓力過大所以容易產生靜脈曲張,不僅可能造成疼痛,還可能因為心臟必須更費力地將血液從身體的下半部循環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建議工作中長時間站立的人們偶爾坐下來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久坐會影響腸胃健康,久站/走則會影響腰、背及腿部,適時站起來或坐下來休息有助於避免身體痠痛或不適。(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良好購物氛圍 制服權威也有幫助?

良好購物氛圍 制服權威也有幫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想和各位聊聊「服裝」對於購物氛圍的影響。當顧客的安心與安全需求因服裝獲得滿足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信任。這種效果稱為「制服效應」(Uniform Effect)。因此業務員、銷售員總是穿著正式、整齊的服裝,如此一來,便能打造出專業形象,讓顧客更容易融入氛圍。工作場合樸素、順眼服裝較讓人安心此外,銷售員的穿著打扮,必須根據TPO(即時間[Time]、場所[Place]、情境[Occasion])調整。例如,保險業務如果穿著看似高級的直條紋西裝,搭配黑色襯衫、橘色領帶,感覺就會有點不協調。因為這樣的裝扮會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自然無法融入氛圍。在一般的工作場合,樸素、順眼的服裝總是比較容易讓人安心。服務的人打扮像廚師 餐點看起來更美味另外再舉個西餐服務生的例子。當顧客要求店家幫忙加湯時,如果服務生能穿著白色廚師服、戴著廚師帽,顧客就比較能融入氛圍。因為比起身穿襯衫、西裝褲制服的服務生,由廚師(或是打扮得像是廚師的人)來替你服務,由於服裝正確的關係,會給人更美味的感覺。人們容易被有權威的人說服另外,在說服的場合中,能否刻意營造出「緊縮氛圍」也是相當重要的事。各位聽過「權威原理」(Authority Principles)嗎?權威原理是指,人們容易被有權威(或看起來有權威)的人說服的心理現象。例如,假設有位年約三十歲的男性來找你幫忙,他身著何種服裝,你最難拒絕?˙ 老舊的運動套衫及拖鞋。˙ 短袖T恤及牛仔褲。˙ 長袖襯衫配領帶。˙ 保全制服。上述4種服裝的說服效果各不相同。但根據統計,即便是完全相同的男性,當他穿著保全制服時,人們最難拒絕他的要求。也就是說,莊重、不輕浮的服裝最具權威感,散漫、邋遢的服裝則絕對嚴禁。(本文摘自/購物氛圍的心理學/大是文化)

驚!這些生活用品都可能是環境毒物

驚!這些生活用品都可能是環境毒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鄰苯二甲酸酯除了會導致兒童注意力缺乏、提高學習障礙的機率,更會使男性精蟲的DNA異常。近來塑膠玩具、書包、文具中頻頻驗出過量的鄰苯二甲酸酯,引起不小風波。衣物柔軟精中的有毒物質通常較多,例如防腐劑、內分泌干擾素、或其他致癌成分。究竟該不該限縮既有配方、甚至停售,各界為此爭議不斷。市售柔軟精為了使衣物變得蓬鬆、帶有香氣而添加各式化學物質,然而,這些添加物光是用水很難徹底洗淨,殘留在衣物上直接與肌膚接觸,容易引起過敏或蕁麻疹。此外,一些能使衣物芬芳的芳香劑(通常為顆粒狀),更會在烘乾過程中釋出有毒氣體,透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長久累積之下將引發病變—胰臟癌、頭痛、嘔吐、中樞神經紊亂。幾年前,甲醛(Formaldehyde)因為電影《漢江怪物》(編按:2006年的韓國電影,臺灣並未上映)讓人印象深刻。電影中,不肖業者將大量甲醛倒入漢江(編按:韓國重要河川,首爾市區更以漢江為界,分為江南和江北兩區域),意外催生出變異怪獸。儘管甲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規範下的1 級致癌物質,但仍廣泛用於壁紙或家具黏著劑。甲醛會引起鼻炎、過敏、氣喘等呼吸道疾病,特別是未滿兩歲的孩子,因抵抗力較弱,比成人更容易受到甲醛危害;孕婦若長期處於高濃度的甲醛環境下,胎兒罹患過敏的機率也相對較高。鍋具及衣物的防水處理大多使用全氟烷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簡稱PFCs),這是由碳與氟組成的物質,可隔絕水與油。特別是塗層(鍍膜)用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簡稱PTFE)因具有高耐熱性,常用於鍋具產品。然而,聚四氟乙烯的主要原料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簡稱PFOA)不僅是致癌物質,同時也是內分泌干擾素。家用鍋具若含有高濃度的全氟辛酸,上頭的鍍膜便容易因反覆加熱而剝落、進而與食物混合,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吃進有害物質。此外,剝落的鍍膜經過加熱會轉變成氣體,經由呼吸道進入人體,造成賀爾蒙紊亂、導致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一般人們常說的有毒重金屬,以鉛(Pb)、鎘(Cd)、鎳(N)、砷(As)等為代表,這些物質不但毒性極強,容易影響神經、免疫系統,且不易排出體外,長時間累積之下,便會出現副作用。尤其是口紅、脣蜜這類脣部化妝品,其顏色與光澤就是源自這些物質,容易刺激皮膚,造成過敏、腫脹或是其他疾病。此外,許多小朋友的玩具也含有重金屬,長期接觸之下,將導致智力發展遲緩、影響腦神經,進而造成過動症。雖然法律有規定容許值,但每年兒童節前後,還是常有「重金屬玩具」的新聞出現,足以顯示管理部分仍有漏洞。保養品、化妝品最大的問題在於防腐劑,儘管防腐劑可防止微生物等細菌汙染、延長產品的保存期限,但同時也有大量的副作用。各位不妨拿起手邊的化妝(保養)品,翻至背面的成分標示,應該很容易找到對羥基苯甲酸乙酯(Ethylparaben)或對羥基苯甲酸丁酯(Butylparaben)這兩種防腐劑。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簡稱EWG)將防腐劑列為引起內分泌紊亂的物質之一;防腐劑的分子結構,容易與女性賀爾蒙雌激素結合,造成內分泌失調,就算劑量微小,也容易引發乳癌、皮膚炎、黑斑、皺紋等。此外,即使標榜「無防腐劑」(Paraben-Free)的產品,也可能參雜其他種類的防腐成分,例如防腐劑的替代品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仍會對皮膚造成刺激。(本文摘自/市售清潔劑為何總是洗不乾淨/大是文化) 

講座/性病防治講座

講座/性病防治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知道性病有哪些嗎?你對性病了解夠深嗎?超過6成女性在性行為後不是擔心感染愛滋而是擔心懷孕,大眾對性病的防治仿佛還是一團謎,如果您害怕性病卻又滿腹疑問卻無從解答,上網找資訊卻又繁多而雜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男戴套、女吃藥的雙重保障。此外,耕莘醫院將舉辦性病防治講座,邀請藥劑部孫瑋孝藥師主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性病防治講座時間:106年10月25日(三)15:30~16:00 地點:耕莘醫院E棟1樓門診候藥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洽詢:藥劑部(02)22193391分機15142

講座/狂犬病的介紹與預防

講座/狂犬病的介紹與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狂犬病高致死率,使得人人聞此色變,為了預防毛孩感染,盡量不去郊外或山林等地方,以免被感染動物咬到;每年也要記得帶他們去打疫苗。與此同時,政府各機關也正加緊防疫圍堵,建立起防疫陣線。對此,耕莘醫院規劃衛教講座,由藥劑部黃思婷藥師主講,簡介狂犬病極其預防方法,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講座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狂犬病的介紹與預防時間:106年10月25日(三)15:30-16:00地點:耕莘醫院安康院區一樓門診候藥區(新北市新店區車子路15號)洽詢:藥劑部(02)22123066分機51360

看到這成分別買 血拚記住幾個英文就夠!

看到這成分別買 血拚記住幾個英文就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久前,某著名化妝品公司出品的脣露(lip magnet)遭到抵制,主因在於不少消費者使用後,出現嘴脣紅腫脫皮的反應。經媒體報導後,才發現這款大賣13 萬個的人氣產品, 居然添加有毒著色劑、以及其他會誘發過敏的成分,引起消費者極大的恐慌。有機認證標章可立即檢視成分安全性市售化妝品因為沒有明確的天然、環保認證基準,消費者往往無所適從。相較之下,有機保養化妝品則有相關機關管轄、並設立認證基準,(然而,並非所有的認證標章都具有同等的位階效力。)此外,現行法規中並未要求所有的保養、化妝品都必須獲得有機認證,因此購買時仍須睜大眼睛辨識成分標示。有機認證標章可區分為兩大機關,首先是國際認證機關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簡稱IFOAM,網址見下方連結),以及各個國家政府機關之下地方自治團體的認證標章。近年來也有許多手機應用程式,可快速查詢各種保養、化妝品的成分是否安全。IFOAM 網址(英文) 國際化妝、保養品認證標章‧ 法國國際有機認證機關的ECOCERT 標章(簡稱ECO)與COSMEBIO標章。‧ 德國自然活力有機農耕的認證標章Demeter,為歐美有機認證最高等級。‧ 國際有機作物促進協會OCIA 的認證標章。‧ 國際品質保證協會QAI 的認證標章。‧ 美國農業部轄下機關USDA 核發的USDA 有機標章。(見下圖)‧ 日本有機農業標準認證的JAS 標章。‧ 日本有機和自然食品協會JONA 的認證標章。‧ 英國國立有機認證機關Soil associateon 的認證標章。‧ 德國有機認證機構BCS 的認證標章。‧ 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機構FiBL 的認證標章。 (編按: 臺灣大約自1997 年起,陸續有不同民間團體發起認證制度和標章,列舉如下: ‧ 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TOAF〕。‧ 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MOA〕。‧ 中華有機農業協會〔COAA〕。‧ 台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TOPA〕。‧ 臺灣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FOA〕。‧ 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FSII〕。)標題PVC、PAEs、FBA…… 看到這些成分,別買韓國教育部於2013 年發行了《環保學用品購買指南》(編按:臺灣教育部也於2011年發行《綠色消費指南》), 因市面上孩童用的塑膠玩具、橡皮擦、文件夾等學用品,幾乎都含有PVC,內含影響內分泌紊亂的鄰苯二甲酸酯(見第25 頁)或重金屬物質。鄰苯二甲酸酯(PAEs) 書包或是鉛筆盒表面亮光的部分,以及線圈鍍膜筆記本或文件夾表面的塑膠材質,多半含有PAEs。此外,橡皮擦的柔韌觸感,正是因為含有PAEs 所致,所以摸起來特別柔軟的橡皮擦,應盡量避免使用。重金屬長尾夾或髮夾等帶有各種彩色的小物品,都很有可能含有重金屬。螢光增白劑(FBA) 筆記本的內頁若過於亮白,可能是使用了螢光增白劑或是漂白劑,建議選擇色澤偏米白的商品較佳。增香物質(Fragrance) 帶有香味的橡皮擦、寫了會香噴噴的原子筆等,可能都含有增香用的不明物質,因此要避免購買這類產品。(本文摘自/市售清潔劑為何總是洗不乾淨?/大是文化)

不舒服又沒生病?多吃堅果趕走亞健康

不舒服又沒生病?多吃堅果趕走亞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堅果類特別適合氣虛型、血虛型、陽虛型三種體質食用。這三者有一個共同特徵:虛性體質(「陰虛」者除外,因陰虛容易有火氣,吃太多堅果會上火),需要靠堅果「補虛」。各位不妨將堅果想像成一顆顆炸彈,食用後內含的能量便在體內爆發,可讓全身細胞活絡起來。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心血管系統健康以胡桃仁為例,《本草綱目》記載:「甘,溫。歸肺、腎、大腸經。可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部重痛。」現代研究更指出,胡桃仁有40%∼50%的成分為脂肪油,多為亞油酸甘油酯,混有少量亞麻酸及油酸甘油酯,這些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促進心血管系統健康。這就是為什麼中醫古書、西方醫學、營養師,都強力推薦人體應適度攝取堅果。我私下戲稱堅果類為「植物原子彈」,既可幫助補充能量,但若吃得太多則會造成反效果。堅果到底該怎麼吃、什麼時候吃、吃多少才健康?以下是我綜合營養學及中醫角度的建議。堅果怎麼吃才對?像花生、咖啡豆這類堅果或種子,會在溫暖、潮濕、氧氣充沛的環境中滋生傷肝的黃麴毒素,肉眼無法分辨。可用小包裝真空保存,避免長時間暴露於空氣。開封後,可放入冰箱的冷藏室裡,維持環境低溫、乾燥,並在2週內吃完,較不易產生毒素。什麼時候吃最好?早餐是一整天大腦細胞思考、整合的能量來源。而堅果可提供最優質的營養成分,最適合在早餐吃,讓你每天都能元氣滿滿的出門打拚。牙齒不好的人怎麼吃堅果?堅果的缺點在於硬度太高、不易咀嚼,老人家牙口不好、假牙鬆脫,或兒童乳齒較為脆弱,都不適合直接吃堅果,怎麼辦?其實很簡單,買台附有打粉、磨碎功能的果汁機即可,但要選擇玻璃硬度較高的機型,避免運作時破裂。堅果因油脂含量高,打碎後呈現糊狀,可一次多放一點打碎、製成堅果醬。我曾有個患者,每天早餐都會倒一小包堅果到果汁機裡,打碎後直接塗在白吐司上食用,簡單營養又美味。一天要吃多少比較好?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三餐裡的油脂類,應控制在3∼7份(按:1份油脂,等於1茶匙的油),再加1份堅果。1份堅果,重量約為7∼12公克(依種類而定),市面上含有各種堅果的綜合果仁,大多在28∼150公克,外包裝通常有營養含量標記,一看便知,比較講究的人,也可用簡單的烘焙秤估量。什麼人不適合吃?大多數人都認為高血脂患者不能吃堅果,這觀念其實不見得正確。若是在血脂肪數值已獲得控制的情況下,高血脂病患仍然能和健康的人一樣多吃堅果(但三餐烹煮用油及動物性油脂就得減少攝取,避免一天的脂肪總和過量)。此外,要提醒大家,站在醫師的立場,我最推薦純天然的無添加堅果,而非經加工再製(如裹上糖粉、糖漿、油炸)的堅果。加工後的堅果不但油脂含量更高,不飽和脂肪酸更會因為高溫烹調流失,高糖分含量還會對糖尿病、新陳代謝疾病的患者產生危害。(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口臭是肺出了毛病?去味還可以這樣吃

口臭是肺出了毛病?去味還可以這樣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身體中的氣、血、水的循環停滯,就會造成口臭、體臭。痰飲型、氣滯型、血瘀型體質者特別容易遇到此類窘境,可先由暢通氣血著手,並多攝取能使口氣芳香或具排毒效果的食材。抽菸、常熬夜 31歲​男出現口臭問題31歲的德奕是某房屋公司的房仲,每天賣命工作。但近日家人、客戶常常詢問他最近口中氣味有點重,是否身體不適,德奕害怕嚇跑客戶,深感困擾而上門求診。門診過程中,我詢問了他的個人病史,發現德奕有抽菸習慣,每日至少半包以上,加上常熬夜加班,或跑遍各區帶著客戶看屋,休息不足,久而久之口中會出現許多困擾的異味。若已看過牙醫,口中仍有異味,建議多吃添加茶葉碎的清香拌飯,可去除腸胃道的濁氣,讓口中的腐味一掃而空,清爽宜人。以茶入藥去胃 再以藥物治療趕走口臭金元4大醫家之一的張從正,曾在著作《儒門事親》裡提到一個故事:趨平這個地方有位尚先生,20幾歲,患有口臭的疾病,臭到跟髒汙的廁所沒兩樣,就連親朋好友都不肯跟他說話。張大夫診察之後,認為尚先生的肺出了毛病,由於未曾接受治療而產生腥氣,加上火氣大,久而久之這些味道從嘴巴冒出來,變成口臭。後來張大夫先以茶入藥,去了七分的味道,再以其他藥物治療,替尚先生治好了口臭毛病。茶對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會造成失眠茶中含有多酚類化合物,茶湯中的苦澀味道,即來源於這種物質。多酚類化合物具收斂性,有解毒的作用,也是緩解便祕的主要物質。此外,該物質還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可清除生物體內的超氧自由基(superoxide);更重要的是,茶多酚還有抗發炎、驅蟲、降血壓等作用,可說是好處多多。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茶可以提神醒腦、解油膩、解酒,但內含的茶鹼容易使心跳加速、引起心悸毛病,對於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更會造成失眠問題。凡是有以上症狀的患者,應減少茶飲量。(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酒精防凍?擴張血管反而加速熱能流失

酒精防凍?擴張血管反而加速熱能流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問醫師:喝酒可以避免凍死嗎?問:假設有個人在夜晚掉進結冰的湖裡。他無法自行脫困,不過口袋裡有瓶白蘭地,於是整晚持續啜飲,翌日清晨活著獲救。請問酒精能幫助他活下來嗎?酒精有沒有防凍效果?有醫學根據嗎?答:抱歉,你筆下人物在劫難逃,而且他採取的行動只會加速死亡。且聽我解釋。皮膚是人體的散熱器。天氣炎熱時,皮膚裡的微血管擴張,流經皮膚的血量增加,將熱氣散至空氣中。這就是人覺得熱時臉色發紅的原因。汗水蒸發的過程中,由於液體變成氣體(蒸發)需要能量,便從體熱汲取,熱也因而流失。讓熱衰竭或中暑的人泡在水裡,並用毛巾或其他東西搧風,都是為了促進蒸發,讓患者過熱的身體降溫。氣候寒冷時盡量避開冷風 將體熱困在「繭」中​氣候寒冷時則完全相反,身體會試圖留住熱能。血液從皮膚被導向其他地方,確保從「散熱器」流失的熱能愈少愈好。這就是人感到冷時看起來比較蒼白的原因。暴露在嚴寒之中,保護自己不凍僵的最好辦法,就是將身體蓋住,避開冷風(流動的空氣會帶走更多熱能),藉由搭蓋冰屋或某種地洞創造較暖和的空氣。將體熱困在「繭」中,散失的熱能就相對減少。但不能泡在水裡。水流或受害者在水裡的動作所產生的效果類似冷風,將大幅增加熱能散失。二戰期間,在北大西洋上空被擊落的飛行員,生還人數屈指可數。現在來談談白蘭地。有些人喝酒後臉會發紅,這是因為酒精擴張皮膚裡的血管,增加血流量,進而散失熱能。雖然喝紅酒比較明顯,不過只要是酒精都有相同效果。在寒冷的環境喝酒取暖是下下策。因此,酒精會加速熱流失,使人凍死。酒精在人體血流裡沒有防凍作用。根據你的情節,那名男子僅頸部以上露出寒冷的水面,而且大概會不斷揮動手腳避免滅頂。冰冷的水會迅速消耗體熱,短短10到20分鐘,甚至不到,他的身體就會失溫。若他不斷啜飲白蘭地或跌進湖裡之前已經喝醉,時間會大幅縮短。失溫症狀包括疲勞、虛弱、精神萎靡,以及意識模糊。他將漸漸失去力氣,肢體變得不協調,不再能掙扎求生,最終溺斃。你或許記得一則振奮人心的新聞,一名年輕女子從結冰的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獲救。當救難人員丟給她一條繩索,她連抓住的力氣都沒有,甚至沉入水底。幸好,一名英勇男子跳進水裡將她救起。除非你筆下人物也能遇到這樣的英雄,否則他將失溫,而後溺斃。這個人有可能生還嗎?機會不大。但急診室有句老話:「酒鬼殺不死。」這就是為什麼酒醉駕車肇事,死的總是被撞的家庭,酒鬼從來不會有事。人生有時沒什麼道理。(本文摘自/法醫.屍體.解剖室3/麥田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