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男咳嗽數月 分子檢測揪出肺結核

男咳嗽數月 分子檢測揪出肺結核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曾先生,咳嗽數月,身體虛弱,體力不足而入住病房。經痰液檢查,抗酸性染色結果呈現陽性、結核病分子快速檢測法呈現陽性、對利福平具敏感性,確認是結核病。立即使用標準處方藥物治療,目前持續觀察治療中。結核菌飛沫殘核仍可傳染 減少接觸降風險結核病屬於全球性傳染病,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傳染,即使飛沫乾燥,飛沫殘核仍可能造成感染。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通風環境是否良好,也是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若和結核病人連續接觸 8小時或累積接觸40小時,會增加感染風險。受到結核菌感染後,並不會立即發生症狀。結核菌可長期存在宿主體內伺機,一生中有5至10%機會發病,感染後1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隨著時間進程,發病機率遞減。潛伏期長短視病人狀況有所差異,數星期至數十年皆有,但是一般3個月左右就會出現結核症狀。結核菌新檢測法 2小時可得結果肺結核可分為開放性肺結核及非開放性肺結核。痰液中抹片檢驗出結核菌,表示是可以傳染他人的開放性肺結核。痰液中找不到結核菌,可由胸部X光檢查加上病人的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數據,作為肺結核的臨床診斷依據。非開放性肺結核不趕緊治療,也有可能轉變為開放性肺結核。結核病的常規檢查包含X光檢查、傳統抗酸菌染色、結核菌培養。近年來,分子檢測技術發展迅速,可利用聚合連鎖反應偵測檢體中結核菌,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結核病分子快速檢測法,可在2小時內同時診斷結核菌與對利福平是否具抗藥性。分子檢測可以幫床醫師決定使用抗生素的種類,也可以降低抗生素濫用。

馬國返台肌肉痛、關節痛 恐染登革熱

馬國返台肌肉痛、關節痛 恐染登革熱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截至11月13日,106年台北市登革熱病例數已累計58例,皆為境外移入,居全國冠軍。感染源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馬來西亞12例最多,其次為菲律賓、越南各8例。部分案例返臺後,出現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後眼窩痛症狀,輕忽症狀、自行服藥,未即時就醫,使疫情隱藏超過3日。後眼窩痛、肌肉痛、出疹速就醫依據臺北市資料分析,由機場入境篩檢被通報占50%、就醫1次就被通報計20名占34.5%、就醫2次被通報占13.8%,就醫3次被通報占1.7%,資料顯示高達15.5%的個案未被及時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境外移入病例可能引發本土登革熱的風險,對市民健康及社區防疫造成極大威脅,旅遊期間或回國後如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噁心及出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活動史。使用防蚊液、穿淺色長袖衣褲防蚊陳少卿科長呼籲,國人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旅遊、探親或經商時,應落實個人防蚊措施,於身體裸露處使用經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儘量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以防遭病媒蚊叮咬。提醒民眾平時應落實居家戶內外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病毒於社區傳播,也能保護同住親友的健康。若有防疫相關問題,請撥打臺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或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洽詢。

腹脹吃不下 抗生素併發症恐致死!

腹脹吃不下 抗生素併發症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李伯伯,1個月前因肺炎住院2週,出院後開始拉肚子,從此肚子脹脹的、吃不下東西。又因為脫水、休克、水瀉2週被送急診。經檢查為偽膜性腸炎,停止使用抗生素幾天後,拉肚子的情況才開始逐漸變好。抗生素應對症下藥 依病人狀況選擇偽膜性腸炎是使用抗生素的併發症之一,通常在抗生素使用5至10天後發生,伴隨嚴重腹瀉、腹脹痛、發燒症狀,嚴重還可能導致死亡。然而今日,大家發現抗生素不是萬靈丹,可能會有併發症。不適當使用,還可能產生抗藥性的病原菌,讓更多人生病難癒,甚至喪失性命,對全球衛生和人類發展構成威脅。奇美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湯宏仁表示,抗生素對抗的是細菌,必須在發生細菌感染時使用,經由醫師針對感染的部位種類以及所感染的菌種選擇抗生素種類,不見得是新的或是貴的抗生素就比較好。還要依據病人體重、肝腎功能以及潛在疾病,經過計算後,開立合適的劑量和頻率,而且一定要服用完整的療程。抗生素擅自停藥 病況恐加重有些民眾開始服用藥物後,症狀大幅減輕,以為疾病已經痊癒,或認為抗生素少吃比較不傷身,而自行停藥。其實是因為裡面還有症狀治療的藥輔助的結果,千萬不要以為病已經好了而擅自停藥,可能會將沒有完全被殺滅的細菌養成抗藥基因,導致病況更嚴重。湯宏仁主任提醒,很多民眾往往將剩下的藥品丟入馬桶或垃圾桶,但是其實任何剩藥,都應該到醫院的回收箱回收。一方面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甚至養出環境中抗藥菌種,另一方面也避免破壞生態。

豆製品怎麼吃才營養?食藥署來解密

豆製品怎麼吃才營養?食藥署來解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黃豆營養豐富且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又可製成各種加工品。但很多人有疑問,黃豆加工製成的豆漿、豆花及豆腐等,是否也和黃豆一樣營養健康?黃豆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會抑制胰蛋白酶作用。直接生食黃豆,可能會消化不良。黃豆加工製品經過充分加熱,受熱變性,失去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黃豆加工成豆漿 豆渣可炒素鬆食品藥物署說明,所有豆類加工製品,都是應用蛋白質遇到酸、鹼、熱會變性的特質加工。除了透過加工過程處理胰蛋白酶抑制劑外,黃豆的加工過程,還可以創造出更多樣化的形狀與口感,提供多元的飲食選擇。豆漿是將黃豆清洗、打碎、過濾並烹煮而得液體,過濾留下的固體部分為豆渣。有了豆漿,可以完成大多數的豆類製品。而豆渣中含有許多纖維質,也可以做成素肉、素丸子,或是炒乾製成素肉鬆。黃豆製品低膽固醇、富含蛋白質把豆漿持續加熱,交界處凝結成薄膜,就是豆皮。用工具挑起薄膜晾乾定型,然後曬乾或油炸,就是常見火鍋料中的豆皮,也稱之為腐皮或腐竹。豆漿加入凝固劑,如鹽鹵或石膏,利用其中的鎂離子、鈣離子與蛋白質反應,使蛋白質沉澱出來,即製成豆腐。點鹵後的豆漿持續靜置凝固,就會成為豆花。食品藥物署表示,豆類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經過加工處理的豆類製品,能幫助人體增加蛋白質攝取。豆類製品低膽固醇、易加工、富含蛋白質,是素食者常吃的食物,也更適合給咀嚼不便的老人食用,藉此補充蛋白質。只要攝取任何食物時,注意充分且均衡的營養素,即可吃得安心又健康。(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4期)

尿液竟呈紅色!泌尿道系統異常徵兆

尿液竟呈紅色!泌尿道系統異常徵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時因為吃了某些食物,會尿出顏色不如以往的尿液,譬如吃過火龍果,尿出偏紅色的尿液。但如果沒有吃火龍果,尿的顏色就偏紅,小心可能是血尿。尿液顏色正常 仍可能有尿潛血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胡哲源表示,血尿是泌尿道系統異常徵兆。尿液排出的顏色會根據出血位置、發生時間及出血量不同。但是,食用火龍果,某些藥物及維他命B,也可能造成像是血尿的顏色。然而,有些血尿卻是肉眼無法察覺尿色變化的血尿,在尿液分析下會發現尿中出現紅血球。可能是因為腎臟過濾系統受傷,或是集尿、排尿系統,包括腎盂、輸尿管、膀胱、男性攝護腺、尿道病變。不只發炎 外傷、運動也是成因尿潛血反應除了血尿,還有血紅素尿及肌紅素尿。血紅素尿為溶血性貧血、輸血反應、嚴重燒傷、感染、激烈運動造成。肌紅素尿是外傷、長時間昏迷、抽筋、肌肉代謝疾病導致。胡哲源醫師表示,依據血尿發生原因,治療方法不同:1) 發炎/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男性攝護腺發炎,使用抗生素治療。2) 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保守治療、藥物排出治療,或是內視鏡手術、經皮腎造廔取石術、腹腔鏡或開腹手術、體外震波碎石術。3) 凝血系統異常/血小板不足、血友病,常使用抗凝血藥物。除治療原因,亦可調整抗凝血藥物劑量。4) 瘤/腎細胞癌、腎盂上皮癌、輸尿管上皮癌、膀胱上皮癌、尿道上皮癌或前列腺癌。依病症分期,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5) 外傷/車禍、外力撞擊或穿刺傷,依傷害種類及部位保守觀察性治療或手術止血。6) 運動/少數人激烈運動後會血尿,改變運動強度及方式可獲得改善。7) 月經/月經時尿液檢查,會於尿中混入經血。

3天吃不下 腹股溝疝氣險要命

3天吃不下 腹股溝疝氣險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3歲的洪伯伯長期臥床,家人發現他2到3天吃不下東西,也無法喝水,休克昏迷被送至急診。經檢查發現右側腹股溝疝氣,已延宕多年未就醫,造成小腸阻塞,經緊急微創腹腔鏡手術後撿回一命。久站、腹部用力時 腹股溝會鼓脹、疼痛台南市立醫院外科醫師邱瀛毅表示,疝氣最常見的症狀,腹股溝處有鼓脹感,隱隱作痛或是明顯的腫塊突出。通常在久站後、腹部用力或搬重物時症狀特別明顯,平躺休息時卻又變得平坦。因突出的腫塊會自行縮回體內,所以很多人不以為意。腹股溝疝氣,俗稱「墜腸」,大部分是腸子凸出到腹股溝附近。一般來說孩童的腹股溝疝氣多為間接型而且是天生的,而直接型的腹股溝疝氣,大多會隨著年紀增加變多,男女比例約為9:1。無法吃藥或復健 只能以手術治療疝氣無法以藥物或復健治療,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分為傳統疝氣修補手術及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而腹腔鏡手術術後恢復比較快,住院天數較少,可以盡速重返工作或運動,對於復發型的疝氣亦可使用腹腔鏡疝氣手術來處理。邱瀛毅醫師提醒,若提重物或用力時發現腹部和大腿交界出有凸出物,尤其用力時或有下墜感或疼痛感,可能就是腹股溝疝氣,不應輕忽。長期臥床的長者,更要小心留意,否則疝氣狀況惡化會造成腸子卡住,嚴重會造成腸壞死,應盡速就醫治療。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

微創手術治白內障 彷彿重返年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西餐廳廚師,近年來感到視力模糊、畏光,切菜、煮菜越來越吃力;就醫檢查才發現,雙眼老花達4、500度,且有白內障,經醫師評估仍有中近距離用眼需求,建議施行白內障手術,並植入「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提升術後生活的便利性。術後他感覺視力回到30歲,且眼睛痠澀問題也改善了,又能夠盡情料理美食。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中近距離看得清楚秀傳醫院副院長林浤裕指出,廚師需要切菜、料理、擺盤,工作時主要的用眼距離大約在一個手臂40至60公分中近距離的長度,考量到病患術後不需要配戴老花眼鏡,建議進行白內障手術移除霧化水晶體後,同時植入使用光動科技的「進階版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來同時治療白內障及老花眼,這款水晶體最能夠符合他的中近距離視力需求;另外,文書工作、畫家、書法家及司機等職業,需要打電腦、看報表、畫畫、寫書法,甚至在車上使用導航,生活視物在中距離時間較長者,都很適合。視力品質更佳 大幅改善夜間光暈林浤裕副院長表示,使用單焦點人工水晶體,看近物、閱讀需配戴老花眼鏡;若使用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雖然能看近、看遠,但中近距離的視力,仍看不清楚;而「進階版多焦點黃色人工水晶體」,可看遠、中、近三種距離,視力品質更佳,尤其40至60公分的視力優於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同時光動科技可增加光能利用率,大幅改善夜間看近物時因為光線不足而比較吃力的情況。使用高階精密人工水晶體 術前需詳細檢查選擇高階功能的人工水晶體,度數誤差應控制在50度以內,而且不是人人適合,因此術前測量必須非常詳細,做客製化的評估。林浤裕副院長指出,白內障影像導引系統是讓手術成果更趨理想的一大利器,影像導影系統會進行完整的檢查與規劃,能將患者角膜結構全方位呈現、角膜弧度數據完整記錄,檢查作業完成後,系統會進行規劃手術方針,同步設定散光軸度,並計算人工水晶體作業程序,提供手術切口位置、水晶體數值與置中性,提供給手術醫師精準的判斷,大幅提升手術後屈光矯正的準確度,對於需要散光矯正的患者尤其重要。微創傷口僅傷0.2公分 術後一周勿碰水林浤裕副院長提醒,雖然目前進行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以飛秒雷射微創手術為主流,傷口僅0.2公分,但一星期內仍應避免碰水,遵照醫囑按時服藥、回診追蹤,減少發生感染的風險,並且平常應做好眼睛防曬。(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緩解五十肩疼痛 秘訣竟在減少側睡

緩解五十肩疼痛 秘訣竟在減少側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不分男女,上了年紀後,長期某些不良姿勢的累積,會造成各種疼痛。最容易發生問題的部位,肩膀絕對可以排上前3名。除了常見的五十肩,此外還有鈣化性肌腱炎、夾擊症候群、肌腱發炎等,不同疾病有不同表現,都容易求診針灸。肌肉受損起初不影響動作 易拖延就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舒傳賢表示,看到病人來就診,疼痛至少已持續2個月,有症狀至少半年。整個肩膀活動倚靠非常多條肌肉,其中幾條肌肉發生問題,不舒服但不影響功能,容易拖延就醫時間。隨著疼痛影響,開始不能做一些動作,造成沾黏以及肌肉僵硬,越來越多肌肉受影響。針灸治療可以讓症狀改善更快。使用肩三針進行局部治療,當下的疼痛可以改善,但病程久的疾病不是單一局部問題造成,在治療第2次或第3次後,再加上陽陵泉、陰陵泉等下肢的穴位。除此之外,發展出一套有效處理沾黏及改善肌肉緊繃的針法,全部加起來讓整個疾病可以獲得完整處理。減少側睡、拉毛巾 改善肩膀疼痛緊繃日常改善會分2個主軸,一是減少側睡習慣。10個肩膀痛的病人裡面有9個會側睡,只要改變這個習慣,疼痛會緩解非常多。拉毛巾是有效的復健動作,讓患側的手先往後,兩隻手握著毛巾,儘量抬高到緊繃的時候再用好手往上拉,拉到患側肩膀有緊繃感,停20至30秒再放下。10次1回合,1天做2至3回合。舒傳賢醫師表示,肩膀與日常動作息息相關,治療後讓當下舉到極限的高度或角度產生的疼痛獲得緩解,一次次的治療,即可穩定回復肩膀功能,找回運動自如的肩膀。

疲勞、力不從心 男性更年期可達15年!

疲勞、力不從心 男性更年期可達15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5歲的邱先生近1年來,跟太太在一起都力不從心,越來越沒信心,也覺得體力變差,容易疲勞、提不起勁。求診後確定是「男性更年期」,男性賀爾蒙睪固酮不足造成。補充治療後,不僅重振雄風,也重拾自信。好發40至70歲男性 恐持續長達15年成大醫院泌尿部醫師林宗彥表示,男性更年期是男性賀爾蒙睪固酮不足造成。男性睪固酮的濃度會隨著年紀增長越來越低,當低於生理需求,症狀就可能出現。包括肌肉質量減少、體毛減少及熱潮紅、骨質疏鬆、體重過重或肥胖。有勃起功能障礙,晨間勃起次數減少。症狀嚴重會影響大腦,造成性慾降低、情緒低落、容易疲勞、活力減退。40至70歲的男性,更年期盛行率約30%,40歲後就有可能會發生,常見從40至55歲開始。男性更年期跟女性更年期最大的不同症狀來的比較慢比較久,可持續長達5至15年,不像女性更年期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睪固酮可補充治療 亦可飲食、運動調整要診斷男性更年期,可以先填寫問卷評估,再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做睪固酮抽血檢查。抽血檢查確定有睪固酮濃度不足,可考慮補充治療,但進行補充治療前一定要經過醫師仔細的評估,因為睪固酮不足可能跟肥胖或一些疾病相關,也有些情況或疾病絕對不能補充睪固酮。林宗彥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男性對於睪固酮的需求原本就會越來越低,其實除了補充治療,我們也可以透過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與伴侶間良好的溝通、以及快樂而充實的人生規劃來幫助度過男性更年期。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

胃酸逆流16年 不治療恐致食道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呂先生常有脹氣、灼熱感,還有溢酸情形長達16年。溢食物都在吃飯時或飯後,嚴重時還會吐光剛吃的食物。清晨一股溢酸的感覺把他從睡夢中驚醒,吐出的水既酸又臭。終於受不了就診後,確診為胃食道逆流。新胃賁門手術 治胃食道逆流呂先生食道下括約肌收縮力不足,導致胃賁門鬆弛而門戶大開。經由國外盛行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成為國內第1位受惠患者。手術後2天出院,2週後追蹤結果,胸口灼熱感、胃逆流嚴重度都大幅降低,3個月後可停止胃藥,呂先生終於擺脫16年來胃食道逆流的困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吳文傑表示,胃食道逆流病人需要控制飲食及生活習慣,若胃鏡診斷有食道發炎時,需服用降胃酸藥物長達4個月至1年以上,若不治療食道會反覆被胃酸腐蝕而潰瘍出血,甚至4%會產生癌前病變,提高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長期服藥致骨質疏鬆、吸入性肺炎吳文傑醫師表示,病患大多選擇長期服藥,但長期依賴降胃酸藥物,不僅會引起骨質疏鬆以及吸入性肺炎的風險,也帶來健保藥價負擔。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治療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病人,在國外已有15年歷史,可以改善胃食道逆流症狀以及停止胃藥依賴,併發症僅有約0.9%。術後12個月後,括約肌大小預計可達到原本的2倍左右。下食道括約肌重新塑形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完全取決於每個人肌肉生長速度的快慢。國內前幾例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順利完成,追蹤成效良好,也無併發症發生,未來期許手術能納入健保給付,造福更多國內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免於胃藥的依賴與傷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