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洗血脂降膽固醇?醫:治標不治本

洗血脂降膽固醇?醫:治標不治本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1歲的王先生10年前因心肌梗塞曾接受心血管繞道手術,然而為應酬仍長年喝酒。最近吃完大餐覺得異常疲勞,且有胸悶、頭暈症狀,擔心血管遲早出問題,聽從友人建議自費「洗血脂」,將不好的血漿置換出體外,術後症狀緩解不少。血漿分離術 暫時減少血液發炎、血管硬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王先生患有心血管疾病,血脂較一般人高,但「洗血脂」不屬於健保給付範圍,需自費進行,療程約3.5小時。而王先生因血管硬化,使得血管不好打針,必須找具專業醫護團隊的醫院,才有辦法進行。「洗血脂」即血漿分離術,作法是將體內全血抽出,再移除不良的血漿,再將剩餘的血液成份導回體內。最重要的目的是治療因家族遺傳高血脂的患者,透過洗血脂降低血中濃度,暫時減少血中發炎物質和改善血管硬化。洗血脂只能治標 控制三高才是根本洗血脂並不是萬靈丹,不能治癒高血脂,只能短暫達到降低膽固醇的目的,10到14天後可能就會恢復原來的數值。過程中,除了壞膽固醇被洗掉外,好膽固醇和免疫球蛋白也會被清除。周哲毅主任提醒,洗血脂只暫時治標,嚴格控制三高才是保健王道。仍需透過運動、飲食控制、服用藥物控制三高,也建議65歲後每年檢查一次血脂,若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則建議每年定期檢查。

親自哺餵母乳 可降低患卵巢癌機率

親自哺餵母乳 可降低患卵巢癌機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第一次當媽媽的秀滿決定親自哺乳,至母嬰親善認證醫院生產。在專業指導下認識正確哺乳技巧,產後寶寶很快吸上母乳。為了1至2小時就要喝母奶的寶寶,秀滿選擇親子同室,也讓爸爸提早練習照顧寶寶。醫護人員教導秀滿如何上班後持續哺乳。出院後餵奶不順及脹奶,也能打電話到24小時諮詢專線獲得協助。哺餵母乳 降低寶寶腸胃道、呼吸道感染機率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母乳能降低寶寶腸胃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及中耳炎機率,也減少兒童期糖尿病機率。婦女藉由母乳哺育,使產後子宮恢復較快,產後出血機會較小,得到乳房癌、卵巢癌及骨質疏鬆的機率減少。2017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表全球母乳哺育行動,提出母乳哺育是給所有孩子一生中最健康的開始。呼籲政府及相關組織共同推動母乳哺育,目標為儘早哺餵母乳,及嬰兒純母乳哺育6個月,其後添加適當的副食品,持續哺育母乳至2歲或2歲以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提供產婦專業協助母乳是寶寶最天然的食物,為支持媽媽成功哺餵母乳,國民健康署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全國有187家醫療院所通過認證,涵蓋全國出生數的79.9%,平均每5個寶寶就有4個是在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誕生。王英偉署長表示,家人一同支持產婦選擇哺餵母乳,並且提供產婦心靈與生活上的行動支持,落實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家庭。國民健康署提供孕產婦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服務http://mammy.hpa.gov.tw,還可下載APP定位搜尋最近的母嬰親善院所及哺集乳室,歡迎大家多加利用。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

搬重物易肩膀痛 專家教3招輕鬆伸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張先生從事搬運工作,有次用力拉重物,出現肩膀疼痛、右手臂無力。肩膀活動度也越來越差,連牽摩托車都會痛,就醫發現是肩旋轉肌腱發炎。像是老師、運動員、搬家工人或水電工,都像張先生一樣容易出現肩旋轉肌群問題。肩旋轉肌群 搬重物、手重覆上舉易發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高得又表示,肩旋轉肌群是在肩關節中由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等四條連接肩胛骨和肱骨的肌肉群組成,讓手臂可做上舉、丟擲、推拉、旋轉和伸前動作。引起肩旋轉肌腱炎的常見原因有外力重擊或跌傷、扭傷,常常需要手上舉或搬重物的人、常重複投遞動作者,也容易因為肌腱使用過度而出現發炎及退化反應,運動員部分包含投手、網球選手、羽球選手等。3招運動伸展 輕鬆強化肩膀肌肉高得又物理治療師表示,治療以熱敷、電療及超音波等保守治療,輔以降低發炎及肌肉鬆弛等藥物。疼痛期間須讓手臂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動作。疼痛感降低後,可經治療師評估做以下3招復健運動,平時也可透過這3招運動來強化與伸展,每招運動每次做15下,每天做3次:1) 旋轉肌群伸展運動/將患側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健側手加壓水平方向,停10秒。放鬆肩旋轉肌群,降低肌肉緊繃程度,讓肌群延展度更好。2) 夾背肌運動/雙手抬高至肩膀高度,往後做夾背動作。可訓練後側旋轉肌群、肩胛肌群,放鬆平常緊繃的肩頸肌群,矯正不良姿勢,調整體態。3) 肌力訓練運動/患側手持一個有重量的物件,如水瓶。將手肘緊貼軀幹,做前臂往外的動作,藉此訓練肌力。

生產完突呼吸衰竭!A型流感險奪命

生產完突呼吸衰竭!A型流感險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1歲的李小姐,剛剖腹產完寶寶,突然血氧濃度一直下降。緊急插管治療後,快速將剖腹產傷口縫合處置。轉院後發現疑似突發性羊水大面積肺栓塞,立即裝設葉克膜,送至加護病房照護。A型流感作怪 生產完呼吸衰竭李小姐經檢查確診為A型流感病毒作怪,導致生產時突發喘與呼吸衰竭情形,治療後轉至普通病房,身體恢復狀況良好,1個月後終於可以出院返家,而後仍要積極復健治療。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志賢指出,A型流感是一種急性病毒性的呼吸道疾病,孕婦、老人、嬰幼兒等等都容易併發重症。李小姐到醫院時已呼吸衰竭,如不立即裝置葉克膜,患者將無法存活。醫院、診所合作 串起醫療群經由明確的醫療處置,加上患者堅強的求生意志,才能夠順利出院。也因為社區醫療群網絡發揮強大功效,醫院與診所平時聯繫密切無礙,所以遇到如李小姐這樣的突發性危急狀況時,才能夠做出連貫且正確的處置治療。童綜合醫院與基層院所合作,從2004年開始與診所合作「家庭醫師照護計劃」至今。目前有7個社區醫療群,55家診所65個醫師,每月固定開會。 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配合家庭醫師照護計劃,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

40歲仍長痘?避免成人痘有一套

40歲仍長痘?避免成人痘有一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位38歲男性長期用藥控制痘痘,近來發覺效果不如以往,痘痘還是冒不停,因此就醫。許多人3、40歲被成人痘纏身,反覆吃口服藥或是外用藥膏,卻覺得效果越來越不好。成人痘好發女性 與作息、荷爾蒙有關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25歲以後發生的痘痘,稱為成人痘,好發於嘴巴周圍、下巴、鼻頭等,女性較男性多。發生原因與壓力、熬夜、月經(女性荷爾蒙)相關。部分人也會因不適合的保養品、化妝品,或是特定飲食而冒痘。成人痘要視為慢性病治療,長期抗戰。急性期使用積極方式處理,改善後仍要持續治療保養,維持效果。不少民眾對於成人痘常未依醫囑用藥,甚至自行購買藥物,易使痘痘產生抗藥性,治療效果不佳。調整生活習慣、精簡保養品 降低皮膚負擔因成人痘困擾使用口服或外用抗生素時,應6至12週回診評估使用效果,避免使用超過6個月,且務必遵從醫囑。復發時,應就醫尋求醫師診斷,不要自行使用原有藥物。若確認產生抗藥性,須在醫師評估下使用外用或口服A酸,並搭配輔助性方式治療。鄭惠文醫師建議,預防成人痘,應從調整生活習慣做起。不抽菸、不喝酒、不熬夜,飲食清淡,減少高升糖指數及奶類製品食物。外用保養品越精簡越好,降低肌膚的負擔。適度的放鬆減少壓力,並注意防曬。成人痘發生時,切勿自行擠壓或隨意用藥,應照醫囑治療,不可任意停藥,以免產生抗藥性增加治療複雜性。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

背痛不敢動手術?脊椎內視鏡降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2歲的周女士,1年前開始下背痛,疼痛位置延伸到右大腿及小腿外側,站立及走路時更是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及睡眠。周女士被診斷為腰椎4、5節間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但考量脊椎手術風險,仍選擇藥物控制疼痛及復健,只是疼痛仍然持續,近半年連平時走路都疼痛、只能跛行。腰椎椎間盤突出 致下肢痠麻、疼痛周女士接受消炎及止痛藥物控制疼痛,並做復健及牽引治療,接受神經疼痛阻斷術,僅1個月就復發,疼痛到讓周女士最終選擇接受手術。經椎間孔擴大成型術及椎間盤切除術後,疼痛獲得明顯改善。手術後2周回診拆線時,已完全不需要止痛藥物,走路及日常生活狀況也回復正常。成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林政立表示,腰椎椎間盤突出常會造成脊椎神經的壓迫,若已出現明顯運動功能障礙及大小便失禁,需緊急手術處理。若無前述情況,主要為下肢疼痛或痠麻,經醫師評估後可先採取藥物及復健治療。若保守治療後改善情形不佳,疼痛持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脊椎內視鏡輔助手術 更安全、術後恢復更快腰椎椎間盤突出需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傳統椎間盤切除手術會輔以使用手術顯微放大鏡,目前會使用脊椎內視鏡進行椎間盤切除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傷口小、組織破壞小、手術視野更清晰、提高手術安全性,且手術後恢復較快,且手術成效及復發率與傳統手術相當。林政立醫師強調,脊椎內視鏡可在僅局部麻醉下做腰椎椎間孔鏡手術,進行椎間盤切除及椎間孔擴大成型手術,減少病患全身麻醉風險。因病患手術中全程清醒,減少脊椎神經損傷的風險。手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出院返家休養。不過,並非所有脊椎疾患都能用此手術,需由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

不在人前吸菸 三手菸殘留恐致血癌

不在人前吸菸 三手菸殘留恐致血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年輕時明明沒有氣喘,中年後呼吸卻常有咻咻聲、喉嚨卡痰,只是爬短的樓梯或提手提箱,這樣的日常活動就常常喘不過氣?小心,很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尤其吸菸更是肺阻塞危險因子。肺阻塞無法根治 恐伴隨心血管疾病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肺阻塞因吸入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或氣體,引發肺臟及呼吸道慢性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而發生。肺阻塞是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常出現慢性咳嗽、呼吸困難、濃痰、喘鳴聲、運動時容易喘等症狀,經年累月下足以致命。我國105年高達6,767人死於肺阻塞,換算下來,每77分鐘約有1人因肺阻塞而死亡,為我國10大死因排名第7位。肺阻塞無法完全根治,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等症狀,降低生活品質。不吸菸與及早戒菸是最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以減緩症狀及惡化速度。不在人面前抽菸 菸害毒性仍殘留、致癌吸菸者得到肺阻塞疾病是非吸菸者的10到13倍,然而在家吸菸除了使家人暴露於二手菸危害,即使不在家人面前吸菸,三手菸毒性微粒仍會殘留在環境中,含有至少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缺陷,增加哮喘、中耳炎以及血癌的風險。王英偉署長呼籲,適度規律運動,如慢跑、爬樓梯、踩腳踏車及多喝水,並有效運用多元戒菸資源,超過3,900家合約醫療機構提供戒菸服務,善用門診醫師、戒菸衛教師或社區藥局,有效減輕肺阻塞及其併發症,以及國民健康署戒菸專線0800-636363洽詢。

憂鬱厭世年輕化 當心自殺警訊!

憂鬱厭世年輕化 當心自殺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期孤獨而死亡的案例年輕化,而且案件逐年增加,甚至有知名人士因憂鬱而自殺。共通點是無人聞問,缺乏支持救助,抑鬰寡歡,即使沒有病痛仍選擇走上絕路。非單一因素引起 壓力、生病皆致憂鬱精神科醫師陳家駒表示,憂鬱、孤寂、冷漠,往往壓倒生活,放棄生命。憂鬱的發生不是單一因素引起,可分為外因累積、內在因素、自我認知性問題3類,面對壓力事件、重大疾病、巨大創傷,或是有藥物、酒精成癮,或是家族有憂鬱病史、腦部或內分泌疾病,甚至是有負面人格特質、親友關係疏離,特別可能致病。因憂鬱陷入生死爭扎會不安,行為漸漸脫離現實,迷戀死亡、覺得生存無意義。有自殺企圖者,覺得生活沒目的,自我封閉、焦慮憂鬱、睡眠和飲食習慣改變,甚至出現自傷或危險行為。當憂鬱者出現下列4項行為,千萬要多留意,這是尋求自殺的警訊:1) 攜帶武器並威脅自殺2) 談論自殺、心情變得焦躁3) 醉酒時無禁忌談論死亡或自殺方式4) 尋找方法殺害自己多關懷、包容、找回目標 避免憾事發生陳家駒醫師提醒,常常有人已陷入憂鬱孤獨而不被發現。對於身邊的人多些關懷、交流、包容,也許能把人即時拉回生活軌道。在憂鬱情緒者,除了親友的關懷陪伴,專業的醫療照顧外,調整日常生活,找回自己夢想、生活目標,培養興趣,多想想自身成就,嘗試尋回正常生活,能幫助自救。

「食」在不安心!4項蔬果農藥超標

「食」在不安心!4項蔬果農藥超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過去社會還能夠親手摘植蔬菜,自給自足,而忙碌的現代人,大多只能透過購買蔬菜來滿足營養需求。消費者很難自己為食品安全把關,消費者很難自己為食品安全把關,台北市衛生局10月共計抽驗78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4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5.1%。百香果、小白菜、菜豆 檢出農藥超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至蔬果零售業者、賣場、超市、批發市場及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含量,10月共計抽驗78件蔬果產品,2件百香果分別檢出2至4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1件小白菜檢出2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1件台灣菜豆檢出1項殘留農藥不符規定。上述檢出殘留農藥殺蟲劑及殺菌劑,皆為合法登記並領有許可證的農藥,核准使用於限定類別農作物,但是殘留農藥含量不符合標準。流動清水清洗、開鍋蓋烹煮 降低農藥殘留臺北市衛生局表示,食品安全首重源頭把關,於市面抽驗產品屬於終端管理,只有落實源頭田間監測,及產地加強輔導農民於栽種時正確施用農藥,才能有效減少蔬果殘留農藥的問題。北市衛生局呼籲農友於栽種蔬果施用農藥,應符合相關法令。臺北市衛生局提醒,食用或烹調蔬果前,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烹煮蔬菜時,將鍋蓋打開或選擇當季蔬果,可減低農藥殘留。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05。

流感季來了!近1成產生嚴重併發症

流感季來了!近1成產生嚴重併發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流感季節報到,不可不防!醫師指出,流感爆發流行相當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其中,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肥胖者,都是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所以應特別謹慎留心。流感易經飛沫傳染 發病48小時內治療效果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是透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雖然流感患者,大部分都可自行痊癒,但還是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由於抗病毒藥物在發病後的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所以當出現流感相關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依醫師評估,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或支持性療法治療。注意重症前兆病徵 掌握治療契機顏正中醫師指出,台灣門診就醫的流感患者約有0.5%需住院治療,其中約有7%的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重症個案死亡率則約2成,因此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無論是否使用流感抗病毒藥物,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的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目前國內使用的流感抗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口服劑型的克流感及吸入劑型的瑞樂沙兩種,且目前已知有抗藥性的流感病毒產生。因此,顏正中醫師提醒,患者千萬不可自行購藥服用,以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產生。規律作息防散播 預防流感接種疫苗最有效  顏正中呼籲,流感及其併發症雖然可怕,但只要把握好幾個原則,如每年定期接受疫苗注射,慢性病患需遵醫囑控制疾病,流行季節少去人多擁擠處,注意飲食均衡、多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相信人人都能夠平安度過流感季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