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促進循環 這時節注意背部保暖就對了

促進循環 這時節注意背部保暖就對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至過十工烏魚就沒了。」(烏魚從小雪開始出現,大雪時更多,但冬至過後十天,烏魚量便大幅減少。)冷空氣活動頻繁 多食小麥粥、大棗粥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多在每年陽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小雪是寒潮和強烈冷空氣活動頻繁的節氣。西伯利亞地區常有低壓,東移時會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此時節的飲食調養不容忽視,膳食搭配得宜,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容易導致疾病和早衰。食物烹調可多燉食,保持營養成分不流失,建議多食熱粥,如有養心除煩作用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白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注意背部保暖 更能達到溫通經脈冬季陽氣潛藏,陰氣極盛,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因此要養精蓄銳,為第二年春天做準備。日常作息應早臥晚起、睡眠充足。外出時,體質弱的人最好穿高領、高腰的服裝,並注意腳部保暖,睡前多用溫熱水泡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為養生最佳方法。此外,冬天常晒太陽,注意背部保暖,更能達到溫通經脈的作用。小雪節氣中,天氣經常陰冷晦暗,人們的心情也易受影響,特別容易引發抑鬱。古人云:「靜者壽,躁者夭。」保持精神安和、心神寧靜,可使精氣神內守而不失散,為自己的健康加分。(本文摘自/寶中醫的易筋操/大是文化)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講座/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 台灣肥胖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而肥胖者亦容易罹患許多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等。此次的講座內容,將由吳宛真營養師介紹肥胖的判定標準介紹,進而分析台灣常見各減重方式的優缺點,讓民眾能健康減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您的體重過重嗎?談健康減肥時間:106年11月23日(四)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這樣教對了嗎?解密8件父母常犯的錯

這樣教對了嗎?解密8件父母常犯的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上了學後,總喜歡講什麼大便、放屁、尿尿、小雞雞⋯⋯,對這類的話樂此不疲。其實,這有3種可能:1) 孩子想吸引注意力,爭取陪伴跟互動(這是正向的社交發展)。2) 單純覺得好笑,想要讓別人開心(沒錯!孩子會想讓人覺得開心。很貼心吧!)。3) 孩子想證明自己,偶爾可以到大人的禁區,因為這樣很刺激,有冒險的感覺(人應該有冒險基因才會進步)。禁忌話題公開討論能刺激孩子思考可是反過來看,當孩子們很得意地講這些話時,大人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噓!沒禮貌,好難聽,羞羞臉⋯⋯」之前,我到孩子的幼兒園講故事,刻意挑了一本《是誰便便在我頭上》這本書,想要打開這個被禁止的話題,結果大家果然都聽得興高采烈,也有很多回饋。後來在接兒子放學的時候,一個很可愛的小朋友來找我,跟我說:「叔叔,你上次講一個好笑的大便故事,下次可以再講一個香香的故事,謝謝你!」。聽完我很開心,因為把原本禁忌的話題搬上檯面,公開討論後,能降低孩子對錯誤行為的好奇心,又可以刺激孩子思考,這種引導的教育,一定比禁止有效許多。你自以為的關心 孩子不一定感受得到前面提到,孩子的搗蛋與刻意叛逆,其實是對大人的管教方式提出抗議與不滿。有時候父母不自覺做了一些事,自認為是關心,是對孩子好,但孩子對此卻是非常討厭,這種代溝,你一定要知道,因為這會深深地影響親子關係!對於以下的八種行為,孩子都非常有感。一、將孩子的隱私告訴親朋好友孩子總有些壞習慣,有些爸媽可能唸破了嘴,也無法讓孩子改變,最後就會在眾人面前說:「他不愛換襪子,腳很臭。」、「他房間都不收!是個髒小孩!」希望藉此給孩子一些教訓,可是卻會傷了孩子的自尊。二、跟孩子說:「我說這樣就是這樣!我都是為你好!」權威式教育,以及沒有太多時間講道理的「速食教養」,會讓孩子長大之後更叛逆。三、跟孩子說:「你比較大,要讓弟妹」家中的排行,不是孩子可以決定的。爸媽在爭執時,可能會出現不公平處理的語言,切忌說:「你有讓沒爭,我就會更愛你、更喜歡你!」這樣會讓孩子的價值觀混淆。四、不相信孩子說的是真話父母傾聽的方式,如果第一時間是用「真的嗎?」這種懷疑的問話方式,將讓孩子變得更不愛說,覺得「反正我講的你又不信!」,搞到孩子只喜歡跟同儕在一起,只願意跟同學分享。五、用取笑揶揄的方式,想讓孩子改正行為「你看!沒力氣常跌到,就是因為不吃飯!」、「羞羞臉,還在吃奶嘴沒戒尿布,像個小baby一樣!」有時候像這一些話從家長口中說出,會非常容易讓孩子產生無助感,孩子原本期待有爸媽的支持,可以慢慢修正;但爸媽用取笑的方式,孩子的行為會變得更沒有自信。六、爸媽可以打罵,但孩子不准打人很多幼小的孩子,在出現動手打人的行為時,我們一定會急於告戒;但有時候我們出手修理他們,反而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這種「別人可以,但我做了有嚴重後果」的感覺,在兒童心理非常地矛盾複雜。孩子得建立規則,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處罰喝止,但要盡量避免體罰。七、管教有雙重標準家庭裡有雙重標準,也是孩子很討厭的事。例如,爸媽自己可以玩平板手機,卻跟孩子說玩這個對你不好;爸媽會吃薯條飲料,卻跟孩子說這個對健康不好。你應該不難發現,當孩子越大之後,他就會開始問你:「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八、在眾人面前逼著認錯讓孩子沒有台階下的教養行為常會讓孩子更反抗,有時反而更不知所措地回頭打父母,讓你更生氣。我們都想把孩子的行為引導好,但別忘了,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是有自尊的,你不喜歡的,他們也不喜歡,別因為要教好,就給自己或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本文摘自/教養的秘密/時報出版) 

吸兩口呼一口 這樣健走才有效!

吸兩口呼一口 這樣健走才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到學校的操場運動時,常看到有人覺得跑步太累、跑完又氣喘吁吁不舒服,便改用步行的方式繞著操場走,沿路還和同行的友人有說有笑,如果走得不夠快,邊走邊聊天是完全沒有運動效果的。快走也是一種有氧運動,必須配合走正確的姿勢(見表3-1),另一個關鍵在於呼吸要有規律,例如以吸兩口呼一口的方式,以自身體力能負荷為原則,盡量走快一點。走完之後有點微微出汗效果最好。上班族可游泳、做瑜珈、打太極來運動前面提到上班族通勤時可以提早一兩站下車,以快走的方式進公司,其實就是很好的訓練方式,你會因為不想遲到而加快腳步、不知不覺走到全身冒汗的程度,如此一來就達到了透過快走增加氧氣交換率的成效。其他如游泳、瑜伽或打太極,也都是一般上班族可以採用的運動方式。但前提是一定要規律,並給自己定下目標,例如每次都要游1000公尺、中間不間斷休息;或是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要做得精準到位(實際上太極拳若打得到位,結束之後常會滿身大汗)。唯有做到這樣的程度,你的運動才有價值。跑完鐵腿走不動,泡熱水有用嗎?近年全球吹起運動風潮,各種路跑活動盛行。我的建議是一定要事前做訓練,以漸進的方式讓身體習慣跑步,絕對不要貿然就報名參加長程路跑,否則跑完回來「鐵腿」(腿部肌肉因乳酸堆積難以活動)不說,還有因劇烈運動而猝死的風險。莫名感到胸悶、肩頸痠痛 盡快就醫提到乳酸堆積,泡熱水其實是很有效的對策,有助於緩解肌肉僵硬的問題。至於最近新聞常播報的運動猝死症,主要是因為運送氧氣至心臟的心肌血管阻塞,導致心臟機能失調所致。人在運動時心臟的幫浦運作會加速,因此需要大量的氧氣作為原料,若心肌血管堵塞,就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而停止運作。最可怕的是,這種猝死事前通常毫無徵兆。因此平時若有機會作健康檢查,就要多加留意相關數據,或是莫名感到胸悶、肩頸痠痛,甚至臉色蒼白、冒汗,且持續好一段時間都沒有改善,建議盡快至醫院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本文摘自/這樣吃,體能回到20歲/大是文化) 

研究:越愛笑的人越長壽

研究:越愛笑的人越長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鏡子笑,每天早上都這麼做,你會開始見到人生大不同。」──小野洋子,日本歌手俗話說:「沒有笑容,再美的衣裝也是枉然。」這項晨間儀式完全同意這一點。我們常認為,笑是在我們感受到好的情緒時,一種出於自然的反應。但你知道笑容──就算是假笑──能提振你的心情、舒緩壓力嗎?笑容能有效促使大腦的活動由心理學及臉部辨識(facial-coding)專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進行的研究發現,涉及眼睛附近顏面肌肉活動的大大笑容,能有效促使大腦的活動和心情發生變化,此結果也得到近期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支持。這項研究指出了一個簡單但美好的結論:笑容能讓你感覺更好(皺眉則確定有相反的效果)。如果你不喜歡笑,那也無妨,因為如我稍後解釋的,牽動眼部和口部肌肉的假笑也有作用,特別是當你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假笑時,因為凝視自己的鏡像,會產生強大的力量。「我們從不知道,一個簡單的微笑,能成就多少美好。」──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笑容能提振心情、引發正面情緒,因為笑確實會改變大腦。兒童比大人愛笑(大約每天300次比20次),這或許正是我們覺得孩子比較快樂的原因。研究也顯示,笑可以紓解壓力,且和一夜好眠一樣,能振奮精神。甚至有一項由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進行、以一本紀念冊為依據的研究指出,笑容最燦爛的人較長壽,也較快樂。常微笑也能提振身邊人的自信以上關於心情和提升生活品質的好處,受益者不只有你。因為如果你較常微笑,你也能提振身邊其他人的心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科學家馬可‧亞科波尼(Marco Iacoboni)指出,如果一個人看到別人微笑,他腦中負責交際的神經元將被點燃,就像自己在微笑一樣。所以,請常對著鏡中的自己展露笑容,也別忘了和你的摯愛分享這些令人愉悅的益處,白天也要在公眾場合多笑一笑。這項儀式也因為涉及鏡子的功用,而具有強大的力量。勵志界的偶像露易絲‧賀(Louise Hay)率先在暢銷書《創造生命的奇蹟》(You Can Heal Your Life)中,提到運用鏡子的技巧,鼓勵讀者迎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們自己,並提醒他們,和自己的關係會影響生命中的每個人和每件事。簡單的說,你越喜愛、越接受、越相信自己,別人就越可能將這點反射回你身上。而你可以從哪裡開始建立自信呢?看看鏡子裡的那位男性或女性吧。(本文摘自/儀式的力量/大是文化)

把話說清楚!別再以譙罵表達失落

把話說清楚!別再以譙罵表達失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儘管好好開口說出來很重要,但如果一不小心,很可能也會變成爭吵的原因。其實這是因為說法不夠聰明、太過笨拙。例如,丈夫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責備丈夫:「為什麼你忘了我的生日?」這種例子應該屢見不鮮。然而,這種說法會讓對方無法了解你真正的心情,「好歹你也記住我的生日吧!」這種說法也是。話不說清楚可能導致錯誤的價值觀請仔細想想,妻子真正想要說的,不是「為什麼忘了我的生日?」她真正的心情應該是:「你不記得我的生日,讓我覺得你很不重視我,所以我覺得很難過。」如果能直接把這句真心話告訴對方,或許他會回答:「不,沒這回事,妳對我來說很重要。」、「其實我打算到週末再為妳慶祝。」說不定只是單純的搞錯了:「咦,妳生日不是明天嗎?」這個時候妻子可以開個玩笑:「什麼,竟然會把這種事情記錯?這就是你不愛我的證據啦!」不過,「因為你愛我,所以你不會搞錯」也是某種錯誤的價值觀。因為記得很清楚,並不等於很愛對方。例如,那些用假結婚取財的詐騙專家,根本不愛詐騙對象,卻能把對方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因為記得生日跟愛不愛一點關係都沒有。就算很愛對方,還是有可能會記錯。分享想法、清楚傳達自己的感受有的人很重視生日,有的人卻完全記不得,對於生日的看法也因人而異。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或價值觀,去衡量生日的重要性。正因為想強迫對方接受自己對生日的看法而說出那些話,才會讓說出口的話顯得笨拙。當你說:「為什麼忘了我的生日?」就等同責備對方:「你怎麼可以忘記?」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算是好好說、好好表達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好表達就是清楚傳達自己的感受。不要說:「為什麼你會忘記我的生日?」而是說:「你忘了我的生日,讓我覺得很難過。」不要說:「好歹也該記得我的生日。」而是說:「如果你記得我的生日,我真的會覺得很開心。」說話技巧好壞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不光是用在生日。請不要說:「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而是說:「你不聽媽媽的話,媽媽會很擔心。」請不要說:「為什麼你不遵守約定。」而是說:「你不遵守約定的話,我會很難過。」雖然說的話看似相同,但對聽的人來說,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當你和重要的人經常一不小心就起爭執,請回過頭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說話方式太笨拙?同時,也請想一想,是否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不過,當你告知自己的感受後,對方也許會惱羞成怒或無法理解。(本文摘自/我們總是用惡毒的話傷害最在乎的人/大是文化)

脖子又緊又痠痛 可能是風邪入侵!

脖子又緊又痠痛 可能是風邪入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風氣藏於皮膚之間,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素問.風論》2) 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素問.太陰陽明論》這兩句話意思是當風邪侵襲人體時,一般先襲擊我們的腠理,因為這些位置屬體表,屬上,都是中醫「陽」的概念,風邪也屬於陽邪,容易侵犯人體的陽位。人的腠理具有節律性的開合呼吸功能,如果腠理呼吸功能失常,開張太過,人就會覺得怕冷,有甚者添加衣物也不得好轉;閉合太過,人就會發熱,煩悶,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著風感冒後,會出現怕冷或者發熱的症狀,就是因為風邪破壞了肌表腠理正常疏泄開張的節律。感受風邪時項背發緊,酸痛不舒暢還有一些人會出現後背發緊、疼痛的症狀,因為在項背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即「足太陽膀胱經」,它就像初升的太陽,能量比較薄弱,抵禦外邪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當感受風邪時,它最容易受到侵襲,就會出現項背發緊,酸痛不舒暢等症狀。關節疼痛也屬於風邪致病《素問.風論》說「風者,善行而數變」,善行的意思是,風邪致病具有病位遊移、行無定處的特徵,比如一些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遊走性的關節疼痛,痛無定處,這就屬於風氣偏盛的表現。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發病迅速的特性,比如風疹塊就有皮膚搔癢、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的特點。風邪型關節炎可能還會有其他病徵風邪致病,它還不太願意單獨發病,還得叫上幾個同夥一起作祟,比如上寒、濕、燥、熱諸邪一起做壞事,形成風寒、風濕、風燥、風熱等複合型的邪氣,風寒型的關節炎就可能表現為關節疼痛遇冷加重、得溫則減的特點。而風熱型關節炎可能出現焮熱疼痛,患處皮膚溫度偏高的特點,所以風邪常為致病的先導。(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六個月左右,可開始練習吃白肉魚開始!在魚類蛋白質來源中,白肉魚是最不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由於脂肪部分較少、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適合作為消化器官尚未發展完善的嬰兒食用。一般來說,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食用含有魚肉的副食品最為恰當。白肉魚清淡 適合做副食品白肉魚與紅肉魚的分類,取決於魚類肌肉中是否含有色素(肌紅蛋白;Myoglobin)。一般而言,白肉魚的脂肪部位較少、味道較清淡。加熱後,肉質鬆軟,處理容易,田此可作為副食品中的蛋白質類來源。舉例來說,像是鱈魚、鰈魚、比目魚、鯛魚、日本花鱸、日本叉牙魚、飛魚、鮭魚、鱒魚等都屬於白肉魚。鮭魚與鱒魚乍看之下像是紅肉魚,其實是因為含有名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色素,使得外表看起來像是紅肉魚,實際上在水產養殖學的分類裡,這兩種魚都分類為白肉魚。經常用於副食品的白肉魚有以下幾種:■鰈魚、比目魚脂肪較少,對寶寶來說比較容易食用,適合用來作為副食品。可於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給予,屬於最適合作為初次接觸的白肉魚。■真鯛、鱈魚真鯛的脂質較少,容易食用,適合剛開始接觸副食品、六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食用。鱈魚同樣也適合作為副食品,但根據統計,鱈魚誘發過敏的可能性較高。雖然鱈魚容易引發過敏的原因不明,但如前所述,由於魚肉容易腐敗,這很可能就是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市販的鱈魚通常以冷凍居多,因為鱈魚非常容易腐敗,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給予寶寶鱈魚時必須逐步少量給予,並且同時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經常可以在超市看到的銀鱈雖然名字當中也有「鱈」,卻是完全不同種類的白肉魚。銀鱈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並不適合用於副食品。■鮭魚、劍旗魚鮭魚也是容易引發過敏的魚種。給予寶寶鮭魚時,請先確認寶寶已經習慣其他白肉魚、沒有異狀後再行給予。建議從寶寶個月左右再開始。當然,給予時還是要觀察寶寶生理狀況,少量地逐步給予。此外,鹹鮭魚的鹽分含量較高,不適用於副食品。可以選擇未經加工的生魚。劍旗魚加熱後肉質容易變得乾硬,且由於脂肪較多,建議在寶寶個月左右後給予,並將其弄散,以利食用。紅肉魚較乾硬 適合8個月大吃說到紅肉魚,較具代表性的有鰹魚、青魽、鮪魚等。紅肉魚的特徵為脂肪較多、味道較為濃郁,加熱後口感會變得乾硬。若想將紅肉魚用於副食品,可於出生後~8個月左右開始使用鮪魚的紅肉、海底雞或鮭魚罐頭。鮭魚雖然分類在白肉魚之列,但是和其他白肉魚比較起來,加熱後的口感較硬,因此在寶寶習慣肉質較為柔軟的鱈魚、鰈魚時,先讓寶寶食用肉質較硬的鮭魚做練習,之後寶寶也會比較容易接受紅肉魚的口感。在烹調處理方面,可以採用水煮或是以麥年(Meuniere,將魚沾麵粉下鍋油煎的法國式烹飪法)方式。也必須注意細小的魚刺,應去除魚刺後再與蔬菜等水份較多的食物搭配著一起食用,會更容易入口。青背魚營養豐富但易過敏 12個月大再食用青背魚有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是富含的魚類代表。雖然因為豐富的,非常推薦給予寶寶食用,但因為同屬容易引發過敏的食材,因此建議,最快也要等到出生後12個月左右才能開始用於副食品,並先觀察寶寶的狀態,再開始給予。剛開始時應先給予極少量,並且先試著使用脂肪較少的魚背肉,持續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等寶寶習慣之後,再讓寶寶食用蒲燒秋刀魚或是沙丁魚漢堡等食品。青背魚的魚肉脂肪較多,也容易氧化。因此,務必選擇新鮮的魚肉。此外,脂肪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如果脂肪含量過多時,應控制攝取量,確認寶寶排便狀態後,再繼續給予。給予寶寶魚肉時,請參考以下狀態作為給予標準:■5~6個月→加熱後,磨碎,以熱水稀釋■7~8個月→加熱後,仔細壓碎,以熱水稀釋■9~11個月→加熱後,大致壓碎■一歲~一歲半→加熱後,切成牙齒或牙齦也可以壓碎的一口大小(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厚生勞省每5年會發表一次「日本人的飲食攝取標準」,根據二○一五年版本,每日的鹽分攝取標準為「0~5個月應低於0.3g,6~11個月應低於1.5g,1~2歲男孩應低於3.0g,女孩應低於3.5、3~5歲男孩應低於4.0g,女孩應低於4.5g」。寶寶味蕾數量多5倍 副食品不需額外加鹽副食品期,寶寶的攝取標準究竟是多少呢?各位能夠立刻想像得出來嗎?1.5g大約只有3分之1茶匙(小匙)。製作副食品時,原則上最好不使用鹽巴。成人的舌頭可能會因為感受不到鹹味而覺得太淡,但是寶寶的味蕾數量比成人多5倍,即使味道清淡,對寶寶而言已經足夠了。此外,為了讓寶寶品嘗食材原本的味道,幾乎不需要再額外添加鹽巴。出生後7個月左右,每一次的飲食中可以使用極少量,約0.1g左右的鹽巴。出生後9個月左右可以使用0.2g、一歲約為0.4g~0.6g左右。如果是由營養師設計的寶寶專用副食品食譜,當然可以安心製作,家長只要注意控制鹽分的添加即可。最需要留意的是從成人食物中分食的部分。將大人食物給寶寶吃 調味前先分裝筆者曾聽過有人直接把成人的食物拿給寶寶吃,覺得「這樣就不用特意做副食品了」。例如吃火鍋時,覺得火鍋裡面的豆腐或蔬菜好像是寶寶可以吃的食物,於是就從原本是給大人吃的火鍋內撈出來壓碎,直接餵給寶寶吃。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一份什錦火鍋的湯汁中,大約含有5~6g的鹽分。如果分食給寶寶,一碗中就會有將近1g的鹽分。直接達到單日的鹽分攝取量。如果想要直接利用大人的飲食,改製成寶寶的飲食,可以在調味之前先將寶寶的部份分裝到其他鍋子裡。寶寶的部分不需要調味,或只要清淡調味即可。大人的部分再另外調味。現代成人往往會過度攝取鹽分。根據日本厚生勞省針對成人所發表的每日鹽分建議攝取量標準為:18歲以上的男性應低於8g、女性應低於7g。現今幾乎所有人的攝取量都會大幅超過這些數值吧。甚至外食時,也經常會遇到連成人都覺得「好鹹」的飲食。如果將成人的餐點直接給予寶寶食用,鹽分絕對會超標。請特別注意!此外,成人也可以跟寶寶一起減鹽,全家人一起變健康!(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需要注意的飲食細節很多,到底怎麼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出錯?天冷使得呼吸容易過敏,保養要從哪裡下手才能全面照顧?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其實都或多或少影響病情的控制!許多人對於飲食及日常照顧細節有疑慮,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安排生活保健系列講座,由陳薏丹營養師主講糖尿病飲食原則,以及蘇怡宸護理師主講慢性呼吸道疾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糖尿病飲食原則】名稱:糖尿病飲食原則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上午10:00-10:3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慢性呼吸道疾病】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間:106年11月23日(四)上午10:30-11:0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