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愛牛奶、葉菜 竟是唇紋增多原因

不愛牛奶、葉菜 竟是唇紋增多原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維生素B1、B2及菸鹼素,早已經能用人工合成,這些是價格低廉的維生素。肝臟是維生素B2含量最豐富的自然來源,其次是酵母粉,而這些食物在日常飲食中並不普遍,因此最實際的來源是牛奶。葉菜類中也含有這種維生素,但必須煮熟後才能為人體所吸收;生菜沙拉中維生素B2之可利用率甚低。許多專家都認為,美國人最缺乏是維生素B2。亨利‧柏斯克博士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兵工廠的工人們,發現有百分之六十都出現缺乏維生素B2的徵兆。就我個人的經驗,一個人每天喝不到一夸脫牛奶時,幾乎都會出現這些症狀。嘴唇皺摺、粗糙 惡化時甚至裂開缺乏維生素B2時所發生的症狀很容易看得出來,在臨床研究中,受測者最普遍出現的症狀是舌頭呈紅色或紫色,原因是污濁的血液淤積在味蕾中。早期先由嘴唇發生變化,下唇先受到影響,出現垂直或細小的皺紋,不久便會消失,嘴唇會出現皺折,並且呈現粗糙、龜裂、脫皮等情形。你可以從鏡子裡很清楚地看到這些症狀。當情況惡化時,嘴角會裂開,通常不會流血,只會疼痛,臉頰上裂開的程度可能達半吋,嘴角內部更嚴重。必須服用維生素B2加以治療。長期缺乏B2 造成口哨紋、上唇萎縮如果維生素B2繼續缺乏,嘴邊會出現放射狀的皺狀,像吹口哨時一樣,稱為「口哨紋」,可能會延伸到嘴唇與鼻子的中間部位。口紅的顏色常會順著這些紋路蔓延,形成不規則而滑稽的模樣。因為大多數的人常會對著鏡子作出誇張的笑臉,因此不容易看出自己的口哨紋,必須使臉部肌肉放鬆,才能看得出來。如果長期輕微缺乏維生素B2,並不會出現裂縫,而是上唇變得愈來愈小。在很多病例中,患者的上唇消失。有這種情形的婦女,常把口紅塗得太高。上唇消失的情形,較常發生於年長的人,他人總是抱怨假牙裝得不好;而不裝假牙的人,也會有同樣的情形。我看過三十歲甚至更年輕的人,也有口哨紋及日漸萎縮的上唇。(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酒喝多了臉發紅 原來是皮膚缺氧

酒喝多了臉發紅 原來是皮膚缺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缺乏維生素B2,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眼睛畏光,像缺乏維生素A一樣,這些人戴上墨鏡會覺得比較舒適。維生素A及維生素E充足的人,夜晚的視力正常,但是在昏暗的光線中卻看不清楚,必須有明亮的光線。缺乏維生素B2 使眼睛因缺氧而充血當情況繼續惡化時,眼睛會流淚,眼瞼會發癢或是灼熱,或是覺得有灰塵或異物進入眼睛,因此,這人常會揉眼睛。更嚴重時,兩眼會充血。含有維生素B2的酵素,會結合空氣中的氧,供給眼角膜的細胞或眼部的組織;當這種維生素缺乏時,會在眼部組織中形成細小的血管,以便補充氧氣;如果維生素B2充足,血液就會撤走,但是這血管依然存在,因此,只要缺乏維生素B2,血液就會立即充滿,使眼睛再度充血。營養充足 充血症狀就能消失臉頰的皮膚也常會有類似的充血情形。正常的皮膚表層沒有血管,但缺乏維生素B2時,卻會出現肉眼可見的微血管,使臉頰的顏色變得特別紅。通常出現在眼下或是下顎,甚至延伸至耳際。酗酒者的鼻子上,有時整個臉部的皮膚都常見到這種紅色。當營養充足時,這些症狀就會消失。所需的時間,視嚴重的程度、維生素的攝取量及吸收的完整性而定。我曾經看過充血的眼睛在二十四小時內恢復正常。臉頰上分佈的微血管,在改善飲食後二到四個星期就消退不見,但是有些仍然存在。(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

飲食缺鎂 提高心臟病死亡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動物缺乏鎂數天後,就會開始痙攣,使腎臟受損,並且出現腎結石。心臟出現異常,並且有細胞死亡、出血或心臟肌肉鈣化等情形,即鈣質沈積在許多柔軟的組織中,如骨骼肌、腎臟,特別是動脈血管壁內。飲食缺乏鎂 心臟病死亡率高必須要有適量的鎂,細胞才能儲存鉀。所有的症狀,尤其是組織鈣化,在鈣質缺乏時更容易惡化。美式飲食中磷的含量過高,經常會引發致命的心臟病。只要給予充足的鎂,動物即使吃含大量飽和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也不會出現心臟疾病。同樣地,追蹤那些飲食含豐富鎂的人們,令人驚奇的是,沒有出現任何心臟病或動脈粥狀硬化症。因此,缺乏鎂是導致心臟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這是無可置疑的。鎂能幫助降低血中膽固醇鎂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主要催化劑;心臟病的存活者,每天服用一些愛普森鹽,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在一個研究中,血液中含鎂量高的人(每一百CC血液中含二‧○六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一七○毫克;含鎂量低的人(每一百CC中含一‧七一毫克),平均膽固醇的含量為四七○毫克,這是心臟病隨時可能發作的危險數字。(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講座/懷孕用藥

講座/懷孕用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懷孕不只民間有些習俗禁忌,醫學上也有適當的處置與建議。常聽到懷孕媽媽們感冒,卻無法吃藥加速治癒,為的就是怕影響腹中寶貝。到底懷孕期間可不可以吃藥呢?該如何吃?雙和醫院將於11/28(二)舉辦用藥安全講座,邀請陳柔錚藥師主講「懷孕用藥」,歡迎準媽媽們或是家中有孕婦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 名稱:懷孕用藥時間:106年11月28日(二)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生酮飲食真的這麼神?當心酮酸中毒

生酮飲食真的這麼神?當心酮酸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不論是在網路資訊還是實體書店,都可以看到「生酮飲食」的蹤跡,標榜著可以減肥、降血脂、改善糖尿病等的神奇效用,不過,生酮飲食真的有這麼神嗎?什麼是生酮飲食?營養師Tinna表示,生酮飲食是採取高脂肪(佔總熱量約75%至80%)、適量蛋白質以及低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約10%)的飲食方式,生酮飲食原是用來治療癲癇患者,攝取高脂肪低醣類飲食,使病人在代謝過程中產生酮體,進而達到抗痙攣及間接促使腦部代謝改變之效果,抑制癲癇患者腦部不正常的放電現象,可以改善癲癇患者的症狀發作。長期採生酮飲食減肥 酮酸中毒、膽結石風險增另外,生酮飲食也帶起一股減肥熱潮,常聽到的阿金減肥法、防彈咖啡、斷醣飲食這些其實都是屬於生醣飲食的範疇,生酮飲食是以油脂代替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在低醣的狀態下模擬飢餓,使得人體肝臟進行糖質新生作用,利用脂肪替代醣類產生能量提供身體所需,而達到消耗代謝脂肪的作用。但生酮飲食並不適合長期採用,若長期以脂肪為主要能量進行代謝,會產生大量的酮體,屬酸性的酮體一旦在體內堆積過多,就容易造成酮酸中毒,酮酸中毒會產生脫水、暈眩、噁心嘔吐的現象,長期不攝取碳水化合物也會導致低血糖,而油脂攝取太多則可能會造成膽結石,並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生酮飲食可改善糖尿病嗎?營養師Tinna提醒,糖尿病病患千萬不能冒然採用生酮飲食,糖尿病並非是只有飲食方面的問題,還有藥物、個人臨床上差別問題、生活習慣方式都需納入評估考量及規畫,若想以生酮飲食的方式來控制血糖,應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及糖尿病衛教師。生酮飲食並非人人都適合,像是青少年、孕婦、腎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就不適合,或是本身有脂肪代謝異常或是有肝臟、膽、胰臟方面的問題也不適合,因這些器官所分泌的物質參與油脂代謝的生化反應過程。雖然生酮飲食在某些案例上有短暫的減肥效用,但並非是長久之計,營養師Tinna建議,一般大眾都應採健康均衡的飲食型態,根據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主食類(全榖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與堅果種子類,並且每日運動 30 分鐘,喝水 2000c.c.。不論是一般想減肥或糖尿病患者,若是想採用生酮飲食,油脂的選用建議選擇植物油、魚油、酪梨、堅果類等天然油脂,並應事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評估自身情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孩子暴力相向 恐患注意力不足症

孩子暴力相向 恐患注意力不足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17歲的學生常常莫名大發脾氣,每次都摔東西、罵髒話、對家人暴力相向,就連叫他去洗澡都可能不從而煩躁不安。家人都與他保持距離,不敢惹怒。然而長期下來終於受不了,勸說他就醫。注意力不足症易引暴躁 使人際關係疏離經門診評估發現,這名學生已有3年因為情緒障礙問題與同儕無法相處。同學曾因他的過動嘲笑、孤立他,加上面對學校課業壓力,讓他討厭上學。長久未正視問題,導致他日益暴躁。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無法控制亂發脾氣、疏離人群,往網路遊戲成癮的無底深淵而去。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表示,注意力不足症孩童若未經正確治療,有機會合併「破壞性情緒失調疾患」。成長過程中會出現慢性煩躁不安、發作頻繁和劇烈脾氣暴躁。甚至出現畏縮、逃避、易怒、怪罪他人,導致人際關係嚴重疏離。這樣的病人不少見,愈早發現並介入正確藥物與行為治療才能達到效果。家長採極端管教方式 恐影響孩子情緒管理究竟如何知道孩子是焦慮還是鬧情緒?如果要解數學題,孩子因不會作答急著找答案,屬於「想要找到解決模式的擔心」,可視為一時的焦慮。但若孩子開始怪東怪西,認為不會解題都是老師出太難、上課沒教,這類「遇到問題沒有尋找正確解決方法」就要小心,在面對其他事情也容易有相似問題。臧汝芬理事長表示,情緒養成除了先天條件限制,更取決於家庭環境的建立。若家長本身過度寵溺與高壓政策的2種極端教導模式,將使得孩子在成長學習時期,失去了正確的行為觀念與道德判斷,未來也將嚴重影響求職與步入社會後的社交生活,提醒家長們要特別注意。

天冷愛吃火鍋料 潛藏防腐劑傷肝、腎

天冷愛吃火鍋料 潛藏防腐劑傷肝、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寒冷,多數民眾喜歡來碗熱呼呼的火鍋暖暖身體,但你大量吃下的食物、火鍋料是否健康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讓民眾吃得安心,今年9月底執行市售火鍋料專案抽驗計畫,抽驗火鍋店、超市共48件火鍋料。豆腐製品 驗出違規使用防腐劑臺北市衛生局表示,25家火鍋業者標示查核結果均符合規定。然而48件火鍋料中,2件品質檢驗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4%。不符規定產品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並移請產品來源所在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而本次檢驗項目還包括農藥殘留、動物用藥殘留、防腐劑、過氧化氫、著色劑、硼砂、二氧化硫等項目。其中檢出2件豆腐製品不符規定,均檢出違規使用防腐劑苯甲酸。臺北市衛生局表示,本次品質檢驗不合格產品,可處製造業者或責任廠商新臺幣3萬至300萬元罰鍰。長期食用苯甲酸 損害肝、腎健康違規添加的防腐劑苯甲酸,俗稱安息香酸,為一般常見防腐劑,過量食用可能會造成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現象,若長期過量食用,恐損害肝、腎、食慾變差,影響健康。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電洽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088,亦可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查詢稽查結果或相關訊息。

咖啡因逾300毫克 失眠、心悸跟著你

咖啡因逾300毫克 失眠、心悸跟著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今喝咖啡成為普遍習慣,有些人天天喝咖啡,甚至一天內就喝了好幾杯。然而喝這麼多咖啡,咖啡因攝取過量,會造成心悸、焦躁不安、失眠、頭痛等症狀。長期喝咖啡因飲料甚至會產生心理依賴,停用咖啡因時會出現戒斷症狀。除了咖啡和茶 巧克力、可樂亦含有咖啡因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署表示,咖啡因天然存在咖啡豆、茶葉、可可豆、瓜拿納樹等植物,常見於咖啡、茶、巧克力、可樂及部分能量飲料。衛生福利部自民國96年起公告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包裝飲品,應在外包裝上列出咖啡因含量。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高於或等於20毫克者,咖啡因含量以每100毫升實際所含咖啡因毫克數標示。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低於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以「20mg/100mL以下」標示。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等於或低於2毫克者,得以標示「低咖啡因」。注意咖啡因含量標示 每日不超過300毫克現煮咖啡業者應於販售場所明顯處顯著標示,或張貼紅黃綠標誌或圖樣加強提醒消費者。紅色表示每杯咖啡因含量201毫克以上,黃色表示每杯咖啡因含量101至200毫克,綠色表示每杯咖啡因含量100毫克以下。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可於購買咖啡時多加注意含量,飲用咖啡因含量較高的飲品亦應適可而止,以免損害健康。建議每天咖啡因總攝取量不要超過300毫克,有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腸胃病、長期失眠的患者與孕婦及孩童,最好避免或減少含咖啡因飲品的飲用。(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5期資料)

冬季等於暴肥季!6招防肥肉上身

冬季等於暴肥季!6招防肥肉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近日氣溫逐漸下滑,天氣開始轉冷,食慾也跟著增加,相信在冬季很多人的腰圍又增加了一圈,根據一個非官方統計,冬季會讓一個人體重平均增加3到5公斤。令人煩惱的是,要如何快速的消除增加的體重。何信緯醫師表示,節食,是大多數的人採用的方法,但是失敗率很高,太過於激烈的方式,或與自己飲食、生活習慣差異太大的節食方式,難以維持長久。 以下提供6大要點,採循序漸進的方式消除悄悄上身的脂肪: 1)三餐要定食定量,避免跳餐不吃/許多人會因為想要快速瘦身,一天只吃兩餐、甚至只吃一餐,強迫自己用餓肚子的方式來減肥,卻因為肚子太餓,讓下一餐吃的更多,少吃一餐其實並無助於減肥,三餐定食定量,餐與餐之間儘量不進食,也不要喝含糖飲料,想在兩餐之間吃吃點心,只能選蔬菜或水果,其它不行。  2)放慢飲食速度/大腦須要20分鐘才會出現飽足感,放慢飲食速度,細嚼慢嚥,只吃7到8分飽,食量降低,熱量自然減少。 3)攝取好的碳水化合物/何信緯醫師表示,多吃豆類食物取代動物性脂肪或全麥食品,減少蛋糕、麵包等精緻澱粉。從諸多研究來看,限制醣類的飲食方式,被認定和以往推薦的低脂飲食,具有同等程度的瘦身效果,與改善各項血液檢查數值的功效,是國際認同的瘦身方法。 4)減少甜食/嗜吃甜食的人,可能把甜食當成正餐,熱量相當驚人,稍不注意體重便會暴增,對於難以拒絕甜食的朋友,盡可能選擇符合健康與低卡原則,蘋果、芭樂、黑巧克力等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5)多運動/要為運動找藉口,而不是為不運動找藉口。減肥沒有捷徑,少吃多動是唯一方法,任何的運動對於減肥和健康都有幫助,至少維持每周3次30分鐘的運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持之以恆的去做,要維持體態並非難事。 6)多喝水、維持正常作息/每天至少喝下2000 CC 的水份,可以促進身體機能與代謝能力。 熬夜易導致身體浮腫,水份的排除和新陳代謝的功能會下降,即使減少熱量攝取,體重也不易降低;睡眠不足,身體壓力增加會使得食量上升,肥胖因此產生。 何信緯醫師表示,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造就健康的身心,人類的各種習慣,成就了各自不同的結果和人生。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循序漸進,逐步改變飲食習慣,有朝一日,你也會成為一個健康享瘦家。

農曆新年流感高峰!現在最適合打疫苗

農曆新年流感高峰!現在最適合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流感流行期將屆。集體生活的幼童往往有較頻繁密切的社交行為,加上幼兒抵抗力較差,是感染流感的高危險群。接種流感疫苗除了增強自身保護力外,也可避免家中其他成員遭受感染。農曆新年流感高峰 現在接種達效果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每年秋冬之際為台灣流感好發季節,並在農曆春節前達到流行高峰。嬰幼兒抵抗力較低,避免孩子得到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種流感疫苗。然而接種疫苗後約需2至3週才會產生保護效果,因此建議10至11月最適合接種。疾病管制署今年首度將「6個月內嬰兒父母」及「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納入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公費對象內,締造全面流感防護網。尚未接種的6個月內新生兒父母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接種流感疫苗是保護健康最好的方式。6個月至8歲幼童 應施打2劑如家中的幼童為6個月以上未滿8歲且第1次接種流感疫苗,建議於4週後再接種第2劑疫苗,完善保護力。提醒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幼兒及已預約第2劑疫苗接種的幼兒家長,請儘速按時前往,免於家中寶貝受到流感病毒威脅。羅一鈞副署長表示,如有流感相關疑問,可上疾管署網站http://www.cdc.gov.tw查詢,或加入疾管署LINE@聊天機器人-疾管家https://goo.gl/BgPau6,將即時回答相關問題。其他流感疫苗資訊及防治措施,亦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