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乳房攝影真安心?醫:恐使癌細胞擴散

乳房攝影真安心?醫:恐使癌細胞擴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預防乳癌的一貫手法就是「定期的乳房攝影」,這也是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所有年齡超過四十五歲女性每年應定期做的檢查,這是為了要早期偵測並提早治療,因此減少癌細胞轉移風險和降低死亡率。乳房攝影擠壓乳房 恐使癌細胞擴散然而,乳房攝影的機械原理—在兩片堅硬的板子中間,擠壓乳房的組織—如果你知道癌症如何運作,你會知道這完全不合邏輯。如果癌症腫瘤真的是一個裝著毒素的袋子,是身體為了讓它們變得不具殺傷力和殲滅它們而隔離的措施,而擠壓那個袋子只為了偵測其存在,從預防的角度來看,這是最糟糕的事情了。「如果你已得到癌症,這樣的檢查除了很痛苦之外,對於乳房在過程中所經歷的擠壓會讓癌症擴散。」《布雷洛克的健康報告》雜誌創辦人羅素.布雷洛克醫師這麼說。「醫師被教導,一旦發現腫塊,就不要去壓它!就算是為了檢查也不行,這麼做會導致癌細胞擴散。」乳房攝影放射線 恐造成腫瘤細胞變異雷蒙.西路醫學博士說:「關於乳房攝影,若能在癌症的早期發現,會是最棒的保護措施;然而,當你透過乳房攝影來偵測到癌症時,通常已經太遲了。想要及早發現癌症,你可以做的就是:使用高解析度的血液分析,這是一種安全、不具毒性的診斷工具,可將血液放大至一萬八千倍,以檢查血液中是否有自由基損傷、免疫失調、重金屬解毒作用等。」除了過程中的機械式壓力,乳房攝影也會排放離子放射線,將使可能從腫瘤釋出的細胞造成變異。北美放射學會證實,每年定期的乳房攝影,必須為某些女性罹患乳癌負上直接責任。(本文摘自/癌症的真相/方智出版)

輕描淡寫的道歉 對人傷害更深

輕描淡寫的道歉 對人傷害更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道歉時太過輕描淡寫令人反感。我去芝加哥造訪一位朋友時,困在旅館的電梯裡長達四十五分鐘,但感覺像受困了四十五年。那發生在午夜之後,電梯的警鈴似乎壞了,那實在是很可怕的經驗。輕描淡寫的道歉 傷害更深、更久我打電話給旅館的負責人,也寫了一封抱怨信給她,收到的回應是:「很抱歉造成您的不便,我們會盡快處理問題。」我實在很想當面對她怒吼,但我沒有那樣做,我實在無法接受她的用字遣詞。輕描淡寫的道歉發生在重要的人際關係時,這種於事無補的道歉反而傷害更深、更持久。如果犯錯的人無意彌補過失,「我很抱歉」聽起來會更加空洞,缺乏誠意。我有一對夫妻朋友,平時省吃儉用,最近花大錢去一間高檔餐廳慶祝結婚紀念日,但服務糟透了。他們等了很久才吃到開胃菜,等了更久才上主菜及結帳。他們一開始就告訴服務生,他們用完餐後還要去聽演奏會,必須在幾點以前離開,所以服務生很清楚他們的狀況。道歉加上適切彌補 更能傳遞歉意後來妻子向服務生抱怨,要求他們找經理出來。但經理只會頻頻道歉,說他會把問題轉告給廚房,他至少說了三次「我實在很對不起兩位」。偏偏就是沒說:「今天的酒由餐廳免費招待」或「開胃菜免費」,他完全無意彌補過失,也許這樣做幫公司省了一點錢,但他也永遠失去了兩名客人。在人際關係中,若無法做出適切的彌補也一樣糟糕。例如,你不小心把咖啡灑在朋友的地毯上,並為此道歉十次,卻從未起身幫忙清理,或主動表示你願意支付清洗地毯的費用,十次那種道歉就只是隨口說說而已。好友生日你剛好安排遠行,你為此向他道歉。如果能馬上想出替代方案,展現出你真的在乎,那會更有幫助。(本文摘自/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究竟出版)

講座/癌症飲食、頭頸癌復健

講座/癌症飲食、頭頸癌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到確診罹患癌症,除了當下情緒受到影響,接著要面對的的就是如何控制癌症病情。除了用藥要配合醫師,其他如飲食、復健都要靠病患自己努力。有哪些應該注意的重點,或是常被誤解的地方呢?亞東醫院將於12/5(二)分別舉辦2場團衛講座,邀請營養師吳宛真主講「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物理治療師林慧芬主講「頭頸癌復健運動」。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 【第一場: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名稱:癌症病患的飲食迷思時間:1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2316 【第二場:頭頸癌復健運動】名稱: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時間:106年12月5日 星期(二) 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三樓第四會議室洽詢:(02)-7728-2176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十年來國人甲狀腺癌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兼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陳慶元醫師直指,甲狀腺癌近幾年在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是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五名,如今每年約有三千餘名新發生病例,年齡層似乎有下降的趨勢,且觀察到年輕的患者(30歲以下),當其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時,已經有不少個案出現頸部淋巴轉移,這讓人不可不注意。甲狀腺癌難發現 呼籲有潛在症狀的患者自我察覺陳慶元醫師指出,早期的甲狀腺癌很難從外觀發現,也不一定會有症狀,等到摸到腫塊、無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出現時,癌細胞多半已經侵犯到週邊的組織器官,如神經、氣管等。「甲狀腺癌經常來得無聲無息,有時即使已經數公分大,但若藏身在深處也很難被發現,臨床上也曾發現腫瘤並不大,卻已經遠端轉移的例子,相當棘手。」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放射線碘131治療不過,甲狀腺癌的治療並不複雜,若能提早發現、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十年存活率都可超過九成以上,目前治療先以手術儘量完整切除癌組織及其轉移的組織,術後合併施以放射線碘131治療,以清除殘餘的甲狀腺癌細胞或轉移的病灶。根據文獻報告:「甲狀腺癌的復發,在合併手術及碘131治療可明顯降低,當然仍需視腫瘤一開始的狀況而定,若一開始就已轉移侵犯到神經、肺部、骨頭、肝臟或腦部時,其復發率及死亡率就會提升。」注射人工甲促素 可幫助患者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治療後的定期追蹤與疾病復發息息相關,建議必須依照醫師指示補充甲狀腺素,若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高高低低,可能引發亢進或低下的情形,對於年長者或合併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好等患者容易發生疾病控制不良或失調。病患若自行增加藥量則會發生功能亢進的情形,會增加心臟負荷、骨質疏鬆及失眠等情形。若自行停藥,則會發生功能低下症如全身水腫、精神渙散、動作遲緩、步履蹣跚等猶如「樹懶」般的生活節奏,甚至有焦慮或憂鬱、記憶力及注意力下降的情形,令生活大受影響。另外,補充甲狀腺素的治療除了補充因甲狀腺切除後體內所欠缺的甲狀腺賀爾蒙外,也是一種癌症的治療方式,稱之為賀爾蒙抑制治療,任意停藥會增加腫瘤復發的風險。若沒有定期追蹤時,當發生癌症復發或轉移時,未能及時發現,讓腫瘤有機會擴散蔓延。陳慶元醫師也指出,臨床上對於上述高危險族群可以注射人工甲促素幫助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除了可避免停用甲狀腺素而產生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提升體內甲促素也可以避免刺激腫瘤的生長,讓想儘早回歸正常生活的人提早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陳慶元醫師更指出,臨床上曾發現有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完成十年後因症狀消除、自認沒問題而不繼續追蹤,但卻在十多年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如肺部、腎臟、骨骼等的轉移,陳慶元醫師強調,一旦罹患甲狀腺癌,務必要接受正規的治療,遵循醫囑乖乖吃藥及定期追蹤。另外,罹患甲狀腺癌症後並不會對其他癌症產生免疫,甚至罹患其他癌症如乳癌及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數倍,因此,定期追蹤除可減少甲狀腺癌的復發機率與轉移風險外,若有其他腫瘤也可提早發現並及早做處理,達到圓滿的治療與預防效果。 

遛狗都是為狗好?主人最大受益者

遛狗都是為狗好?主人最大受益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家有養狗的民眾,每天都有帶狗出門散步嗎?會因為心情愉悅而增加遛狗的頻率嗎?出人意料的是,研究指出,影響主人遛狗的動機是為自己帶來快樂,而非為了健康和社交。遛狗快走30分 提升身體活動量研究結果發現,主人認為遛狗是因為對狗好,主人因遛狗改善的快樂和幸福感顯而易見。遛狗除了滿足主人情感需求也滿足狗的需求,增加體能活動以及與其他狗主人的社交互動是連帶效益。養狗者體能表現活躍,主人遛狗至少快走 30分鐘,容易達到每周運動 150 分鐘,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學系教授徐錦興表示,寵物治療對身心有一定幫助。寵物扮演教練及伴侶的角色,不但是稱職的陪伴者,時間到了提醒飼主外出散步、也會帶著主人或走或跑。鼓勵民眾每天固定帶寵物去外頭散步,一天 3到4 次很容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運動 150 分鐘的身體活動目標。狗與主人同享散步樂趣 還可維持體能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狗主人幸福的感覺取決於他們飼養的狗是否也能享受散步。主人會為了讓狗快樂而增強散步的動機,是種利他行為。這種現象也常見於親子或伴侶間,當孩子或另一伴感到高興有成就,父母或夫妻另一方也會有相同感受。葉雅馨主任提醒狗主人,當面臨狗狗生病或活動量減少時,仍要提醒自己維持原有的散步習慣。當狗狗離開自己,別忘了自己擁有很多與牠的美好時光,建議仍延續先前共同建立的運動習慣。

世界檳榔防制日 定期檢查防堵口腔癌

世界檳榔防制日 定期檢查防堵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尤先生,18歲開始吃檳榔,開車需要提神,而習慣每天買檳榔,一吃就吃了30年。10多年前口腔篩檢曾發現口腔纖維化,但以為不加白灰、荖葉就沒事,仍吃菁仔吃了3年。後來發現舌頭長腫瘤且開始疼痛,吃東西都不舒服,就不敢再吃檳榔。聽信偏方延誤病情 切除2/3舌頭 尤先生前往醫院檢查,確定是舌癌第4期,必須開刀治療。但太太捨不得先生開刀,竟聽信偏方改吃中草藥,拖了3、4個月,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不舒服,只好回到醫院開刀,切除2/3的舌頭及頸部的淋巴廓清。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穆寬表示,尤先生幾年前數次回診,陸續發現口腔黏膜長白斑、腫瘤,進行雷射治療、切除手術。直到7年前切片檢查才發現右邊黏膜病變,確診為頰黏膜癌,開刀切除右臉頰腫瘤,並拿胸大肌做補皮重建,再次抗癌成功。趁早戒檳榔、定期檢查 避免口腔癌陳穆寬副院長表示,第4期也就是最末期,但是口腔癌第4期並不代表沒有希望。高達40%至50%的病人仍可治癒,只是過程比較複雜,需要大範圍切除。像是淋巴廓清,還有肌肉、骨頭重建,重建後還有放射性治療,嚴重的癌症也要化學治療,需時約半年。12月3日是台灣檳榔防制日,檳榔是明確的致癌物質。為了自己的健康跟家人著想,希望趁早戒檳榔,千萬不要花錢又傷身,如果發現嘴巴有問題也不要放著不管。呼籲萬一發現口腔有問題,千萬不要拖延或聽信偏方。現在醫術發達,希望還在吃檳榔的朋友,一定要戒檳榔和定期檢查,才能避免口腔癌發生

講座/代謝症候群、兒童糖尿病

講座/代謝症候群、兒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季容易大吃大喝,三高患者面臨挑戰。肥胖、糖尿病該如何防範?若已是危險族群,日常該如何保養照顧?署立雙和醫院將於每月周一、周四舉辦講座,傳布更多生活衛教資訊與觀念。雙和醫院將於12/4(一)分別舉辦2場團衛講座,邀請游雅婷護理師主講「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小兒部衛教講座-兒童糖尿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 【第一場: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名稱: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時間:1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第二場:小兒部衛教講座-兒童糖尿病】名稱:兒童糖尿病時間:1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冬天好養肉?錯!冬天減重正是時候

冬天好養肉?錯!冬天減重正是時候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最近是否已經感覺到冬天就要到了呢?氣溫下降,厚衣服開始包住全身,遮住我們覺得不好看的體型,或許對於自己身材不滿意的人冬天到來也是另一種解脫、稍微放鬆的時候!賴羿如營養師表示,若能好好利用冬天這個季節裡的天時地利人和來減重,就可以在春天脫下厚重衣物後迎接全新的自己!以下為冬天減重注意事項:(1)冬天基礎代謝率比夏天高/冬天氣溫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會比夏天來的高,且身體會因為天氣冷發抖產生熱能,也因此會消耗較多的能量,若能在此時好好控制飲食、配合運動就能夠事半功倍。(2)冬天減重別忘了補充水分/冬天因人體流失的水分較少、比較不容易感到口渴,所以常會讓人忘記喝水,但不要忘了人體的生化反應皆在水中進行,想要減重效果好一天2500-3000cc的水分還是不能少的。(3)努力克服冬天減重最大的敵人-食慾/天氣冷常會不知不覺食慾變好,有時就算已經吃飽了還是會想吃點熱的東西。賴羿如營養師表示,選什麼東西來吃會對結果產生不一樣的影響,若肚子餓時可用新鮮水果取代點心,降低熱量攝取並補充維生素與纖維;若真的想吃熱的東西也可用熱牛奶、熱豆漿、熱無糖鮮奶茶取代,或著是便利商店的關東煮也可買到如杏鮑菇、筊白筍、白蘿蔔等蔬菜。記得避免生冷食物,比如生菜沙拉,在夏天很好,但冬天飽足感會下降很多。除了挑東西吃外以要做好衣物保暖,身體是先消耗血糖來當作產熱來源,而不是脂肪,所以血糖在冬天容易快速下降造成想吃甜食的感受,做好保暖是最簡單的減少食慾的方式。(4)天氣冷也不忘增加活動量/氣溫低時常讓人想躲在家裡、棉被裡不活動,浪費了冬天減重的好機會。賴羿如營養師表示,若真的不想出門做戶外運動的話也可做些室內運動,如跑跑步機、跳有氧舞蹈、飛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能加強減重的效果也可降低食慾,就算天氣冷也不要忘了活動身體。

脹氣、食慾差 70歲老翁驚罹大腸癌

脹氣、食慾差 70歲老翁驚罹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4歲的呂姓老翁,五年前因為不停打嗝、脹氣、食慾不振,原先老翁並不以為意,直到發現有血便及便秘後,才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後診斷是大腸癌合併多處肝臟轉移,且肝臟已有五、六顆三公分大小的腫瘤。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指出,大腸直腸癌近年來成為國人好發癌症第一名,主要原因包括後天飲食習慣、環境影響或是基因所導致,由於容易忽略大腸癌症狀警訊,例如解血便卻以為是痔瘡出血,而掉以輕心,導致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有肝臟轉移,所幸經基因檢測確認RAS沒有突變,選擇接受適當的標靶治療及化療後,預後得以改善。大腸直腸癌若早期發現 可透過手術切除根治「因爲大腸在腹腔內,若腸胃蠕動,放射治療照射定位不易,危險性高;直腸則位處末端,若切除則必須裝人工造口,容易造成病患生活不方便。」何景良解釋,一般來說,癌症若是早期發現,有很大機會可透過手術切除根治。何景良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若有淋巴或其他器官轉移,術後會再加上化學治療為輔助,又因為器官位置不同,大腸癌第一至三期以直接切除病灶治療,而直腸癌第二期後則先做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待病灶縮小,再手術切除。晚期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 助腫瘤縮小評估手術至於大腸直腸癌晚期病患,因腫瘤已轉移,較難直接以手術治療,建議先做基因檢測了解RAS(KRAS與NRAS)是否突變,評估適合的標靶藥物提升治療成效。根據大型臨床試驗證實,針對基因未突變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相較於單用化學治療,可顯著降低疾病惡化風險,病人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長達10個月,平均存活期突破兩年,高達26個月。何景良主任指出,有些轉移性的大腸直腸癌會轉移到肝臟或肺部,得切除大範圍器官,對病患身體負擔很大,同時血液、骨頭的腫瘤也正在形成,「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是全身性治療,把全身器官、血管都先「洗一遍」,將潛伏在血液裡游走的癌細胞消除,此時再選擇手術治療,較有成效。何景良進一步表示,單株抗體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很好,甚至能抑制腫瘤生長,臨床上高達七成病人的腫瘤可縮小。呂姓老翁後來透過基因檢測,選擇先以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本來五、六顆三公分大小的腫瘤,幾乎全消失,只剩結腸部分有癌細胞,後以手術切除病灶,術後恢復良好,何景良說,目前呂姓老翁已順利回歸正常生活。醫籲:即使沒症狀也要定期篩檢 才是早期診斷的關鍵根據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直腸癌篩檢計畫,被篩檢找出來的癌症有將近50%是零期或一期的早期癌症,只有7~8%是第四期。若是已有異常症狀後才就醫,診斷出來的大腸直腸癌中高達20%是第四期,因此何景良主任建議五十歲以上民眾應每兩年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內視鏡檢查」,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即使罹病也勿灰心,臨床上都已有很好的治療策略,能讓症狀緩解、改善生活品質、延長存活期,千萬不要隨意放棄治療。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

腿像爬滿蚯蚓!老翁靜脈曲張5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7歲的李先生受靜脈曲張困擾50多年,就讀中學時右小腿就會浮腫。如蚯蚓般浮出皮膚的靜脈蔓延到大腿甚至鼠蹊部,寒流來襲時整隻腳僵硬、無法邁步。切除靜脈曲張手術後,李先生可以正常運動,訓練腳力,冬天也能不畏寒流去旅行、泡溫泉。靜脈壓力過高 嚴重恐引發肺栓塞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整形暨外科重建主任李俊達表示,腿部靜脈曲張是長時間站立形成,因重力使血液蓄積下肢,靜脈壓力過高而撐大擴張、倒流。輕微時如蜘蛛網般突起,嚴重時像一條條蚯蚓,甚至潰瘍、感染、出血,嚴重可能引發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有些病人去按摩,可能造成血塊鬆落循環到肺部。靜脈曲張佔成年女性25%、男性15%,年老、孕婦、肥胖、遺傳及長時間站立工作者,是高危險群。雖然大多沒有症狀,但有酸痛、腫脹、夜間抽筋或出血、潰爛、栓塞的併發症,即需要外科治療。靜脈曲張沒有單一的治療方式,共有大血管、中型血管小或微血管的問題,解決方法大不相同。運動、穿彈性褲襪促進靜脈循環現今廣泛使用的靜脈內雷射能減少傳統手術發生的瘀青、血腫及血管周圍組織和神經的破壞,利於術後復原和行動,幾乎看不到傷痕。但小腿的大面積靜脈曲張,要配合內視鏡動力輔助,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只剩1、2個傷口,稱為超級微創雷射手術。李俊達主任表示,靜脈曲張的治療除治癒疾病外,美觀也很重要,因為亞洲人的體質比西方人種有倍的疤痕增生的機會。平日要免久站或久坐,走路、游泳、騎腳踏車等都是可以促進靜脈循環。避免便秘、肥胖、抽菸,以及穿著彈性褲襪等,都是預防靜脈曲張的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