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11歲開始就抽菸 胸悶會喘肺阻塞害的

11歲開始就抽菸 胸悶會喘肺阻塞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37歲的男性,從11歲開始抽菸,從小鼻子過敏、氣喘。健檢發現三酸甘油脂、膽固醇過高,今年5月氣喘發作,進行戒菸並追蹤治療,但仍持續咳嗽有痰、胸悶且經常會喘,9月檢查發現肺功能剩下不到7成。37歲即明顯肺功能損傷,就是因為呼吸道過敏再加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危險因子根據資料顯示,國人10大死因中,有6項死因與吸菸有關,其中最密切相關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依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COPD自102年起已連續3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7名,臺灣1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還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呼吸道長期發炎,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與肺氣腫2大類型。如同慢性病,雖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治療仍可改善病情。呼吸道過敏者吸菸 肺阻塞提早報到COPD主因是吸菸導致慢性呼吸道發炎,呼吸道過敏者特別容易因過敏、吸菸雙重傷害,提早出現COPD。常見表現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慢性咳嗽且多痰,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會隨年齡增長而一直惡化,導致呼吸困難越來越嚴重。北市衛生局已結合臺北市超過300間以上合約醫事機構提供二代戒菸服務,僅需負擔掛號費及最高200元部分負擔。即日起至106年11月30日止,具有健保身分吸菸或106年曾接受戒菸治療,前往臺北市戒菸衛教合約醫事機構戒菸,接受第1次服務,可領取新臺幣面額100元之超商禮券及宣導品1份。菸害防制與戒菸服務請至無菸健康網https://subweb.health.gov.tw/Nosmoking/查詢。

世界抗生素週 正視抗生素危機!

世界抗生素週 正視抗生素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抗生素的發現與使用挽救了無數人的性命,但抗生素濫用導致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各種「超級細菌」產生,使更多人生病難以痊癒,甚至喪失性命。聯合國繼愛滋病、非傳染性疾病及伊波拉疫情後,2016年將「抗生素抗藥性」列入聯合國大會第71屆年度討論重點議題。WHO推抗生素週 號召各國重視抗生素議題世界各先進國家也紛紛投入人力及資源,推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強化醫療照護機構感染管制等相關策略。世界衛生組織自2015年起,每年11月中旬舉辦「世界抗生素週」,提高人們對抗生素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公開建議農民及食品業者,應停止為使促進生長或預防疾病,在健康動物上使用抗生素,以減緩抗藥性微生物發生。疾病管制署響應世界衛生組織號召,於11月13日至19日推動2017年世界抗生素週系列活動,落實感染管制及抗生素管理,彰顯防範抗生素抗藥性的決心。疾管署推廣知識 抗生素勿濫用為有效減緩抗生素抗藥性,提升醫療照護品質及維護病人安全,疾管署積極推動國家型抗生素管理、手部衛生、侵入性醫療裝置及手術組合式照護計畫等措施。抗生素抗藥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社會各界及醫界朋友應守護珍貴的抗生素,並以專業且合理的方式使用它,保障自身和親友的健康。為鼓勵全民共同落實合理使用抗生素,疾管署特別於全球資訊網建置「世界抗生素週活動專區」,活動期間民眾及醫療院所均可至專區共同響應宣示,相關資訊可至https://goo.gl/JsbfRP查詢,守護民眾健康。

肩膀痠軟、舉不起來 小心是肌肉破裂

肩膀痠軟、舉不起來 小心是肌肉破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3歲的蘇先生,半年前更換車子輪胎後,開始覺得右邊肩膀輕微疼痛。原以為只是常見的拉傷,沒想到工作、運動、睡眠,甚至穿衣服等都變得困難,右邊肩膀痛到無法舉高、痠軟無力,連睡覺翻身壓到肩膀都會痛醒,半年來飽受右肩疼痛折磨。就醫檢查後,發現肩膀旋轉肌破裂,經微創關節鏡手術後終於擺脫疼痛。旋轉肌受撞擊、長骨刺 易造成破裂大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林敬興表示,旋轉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肩關節旋轉,使肩膀能側抬與內外旋轉。破裂原因為撞擊、拉扯、長期磨擦,或因年紀過了50歲,逐漸形成肩關節骨刺,造成肩關節卡住或產生磨損。或者本身肩峰骨較為弧形,容易產生磨擦。當旋轉肌破裂,會有肩痛、無法施力、手舉不起來,或半夜睡不著,甚至痛醒。若未妥善治療,恐怕會如蛀牙一般,越來越大洞。不僅重度破裂,還會增加手術困難度,影響預後及回復功能。初期保守治療 若破裂需開刀蘇先生經核磁共振確診,使用微創關節鏡手術,修補旋轉肌腱。手術中又發現二頭肌腱撕裂傷,固定二頭肌腱,手術隔天就能出院。術後休息1個月並使用三角巾、手臂吊帶固定保護,術後1至3個月,平時動作不可太大或提重物,傷口復原後需配合復健。林敬興醫師提醒,旋轉肌的早期治療,壓迫或有肌腱炎時以保守治療為主。但若是到了肌腱破裂並影響工作及生活的地步,最好考慮開刀治療,以免引發嚴重的後遺症。

喘、咳、痰速就醫 肺阻塞發作恐致死

喘、咳、痰速就醫 肺阻塞發作恐致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7歲的楊先生,每天要抽2包菸,菸齡逾30年。10多年前開始經常咳嗽、多痰、氣喘,然而楊先生不以為意,導致症狀持續惡化。去年楊先生因嚴重呼吸困難掛急診,才確診為重度肺阻塞。稍微走動就喘不過氣,連出門都感到困難。經複方支氣管擴張劑治療,病情已獲得控制。肺阻塞第7大死因 近半數患者未就醫彰化基督教醫院中華路院區院長林慶雄說明,肺阻塞患者常因症狀與感冒或菸咳相似而輕忽。楊先生的肺功能狀況,離可以領殘障手冊的嚴重度不遠,呼籲民眾千萬不能小覷肺阻塞的威脅。肺阻塞的病程變化很大,急性發作時可能致死或需要住院插管治療,即使定期也應定時回診規律用藥,一旦確診就需長期追蹤。肺阻塞是中老年常見呼吸道疾病,全球罹患肺阻塞人口已達1.74 億人,肺阻塞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更是氣喘的 8 倍。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肺阻塞為全球10大死因第4名,國人10大死因則是第7名。台灣40歲以上成人約6%至8%罹患肺阻塞,台灣約有88萬人罹患肺阻塞,然而其中40萬人尚未就醫診斷。40歲以上、吸菸、男性 肺阻塞率高3倍世界衛生組織特將每年11月第3個週三定為世界肺阻塞日,期許更多人認識並關注肺阻塞。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於今年4月,提供「全民健康保險慢性阻塞性肺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醫療服務,讓輕重緩急不同病情的患者皆可獲得適切、完善且有整合性的連續性治療。林慶雄院長表示,台灣的肺阻塞患者,與40歲以上、男性、吸菸史有關,男性患者死亡率比女性高3倍。許多患者因掛急診住院後,未好好追蹤治療規律用藥,導致急性惡化頻率縮短。肺阻塞需要長期抗戰,除了加強管理急性惡化,也要重視穩定期的規律治療。平時有咳嗽、多痰、易喘症狀,應警覺就醫。

小腿突抽筋!腳趾往膝蓋扳緩解

小腿突抽筋!腳趾往膝蓋扳緩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啊~~~」一聲哀號!許多人會有晚上睡得正香甜,卻出現小腿肚抽筋的經驗,或是早晨醒來伸直雙腿的時候,突然小腿抽筋一陣劇痛。到底為何會出現小腿抽筋,抽筋時要如何改善?又該怎麼預防呢?腦部訊號傳遞不佳 引發抽筋美兆國際健康管理機構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 能夠自在地彎曲或伸長手腳,都是依賴腦部訊息,指揮肌肉收縮或舒展,活動關節。當腦部訊號傳遞給運動神經過程中出問題,肌肉就可能發生過度收縮現象,進而出現抽筋,而最常發生部位就是小腿肚,最可能原因為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水份不足、電解質不平衡、懷孕、神經傳導異常等。為何小腿抽筋多發生在晚上睡覺時?劉婷婷博士解釋,主要是因為白天累積的疲勞與腿部過於寒冷,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導致。夏天吹冷氣與風扇時,蓋涼被卻只蓋肚子,容易使腿部過冷,血液循環低下。冬天的棉被又過厚過重,使得腳部向下壓,小腿肚的肌肉就會處於收縮狀態,一旦熟睡,肌腱中控制器出狀況,就容易整個肌肉收縮、發生抽筋。此外,長時間站立、步行,或是運動造成肌肉累積疲勞,無法傳送正常訊息給大腦,也會引起抽筋。若是大量流汗,使得水份不足,以及電解質(鈉、鈣、鉀)不平衡,也會引發肌肉異常收縮。懷孕後期的準媽媽也會因為肚子變大、壓迫血管,造成血液循環不好,發生抽筋機率會變高。促進血行順暢 做好防範要如何預防腳抽筋呢?劉婷婷博士建議,最有效預防抽筋方法就是「促進血液循環」,包括在入睡前按摩小腿肚、拉筋放鬆(肌肉與肌腱),泡澡或是泡腳(要浸泡到小腿),做體操,都能夠降低睡眠時抽筋發生頻率。夏日涼被不能只蓋肚子,冬天要選擇重量適中的棉被,避免壓腳。平常容易大量流汗或礦物質攝取過少,要加強水分與電解質的補充。抽筋時 該怎麼辦?劉婷婷博士強調,抽筋發生時,由於小腿肌肉過度收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讓腿及膝蓋打直,可用手抓著腳趾頭,慢慢地往膝蓋的方向扳,小腿肚收縮的肌肉就會逐漸地伸長放鬆,疼痛也會減緩。也可以面對牆壁,將腳底平貼牆面,膝蓋打直。並可喝點水,或是運動飲料,平衡體內電解質。抽筋之後疼痛通常還會繼續一段時間,此時輕輕按摩抽筋過的部位,同時加以熱敷,疼痛與不舒服的感覺會比較快消失。蘿蔔腿不胖小秘笈1. 預防腿腳寒冷2. 泡澡或是泡腳3. 睡前或運動前後按摩及拉筋4. 補充鈣、鉀、鎂5. 適時補充水分6. 棉被不要過於厚重7. 風扇及冷氣不要直吹(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講座/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在本次的講座中王若昱營養師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癌症病患食慾不振的對策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老年乳癌怕開刀 冷凍療法成救星

老年乳癌怕開刀 冷凍療法成救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1歲的陳奶奶,發現右邊乳房有1個硬塊,切片檢查確診為乳癌。醫師建議手術切除,陳奶奶因年紀大、身體虛弱,不希望接受手術治療,但家屬又很希望能良好控制腫瘤。與醫師討論後,家屬決定接受冷凍治療來局部控制腫瘤,術後的陳奶奶,在恢復室稍作休息即離院回家。冷凍治療 已應用於4種癌症腫瘤乳癌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手術切除一直是治療乳癌的主流。隨著人口老化,醫師也面臨越來越多老年乳癌難題。有些老年患者身體虛弱,同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巴金斯氏症或阿茲海默症,這些患者相對較不適合接受手術,醫師、患者及家屬也會有許多的疑慮及考量。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中心副主任賴鴻文表示,冷凍治療利用局部快速溫度降低,結成冰球來包覆腫瘤,由冰球中形成的低溫凍死癌細胞,達成有效局部控制腫瘤效果。冷凍治療已有效應用於腎臟癌、肺癌、肝癌及乳癌的治療。少部分乳癌患者不適合接受手術,這時冷凍療法可作為手術外,另一個腫瘤局部治療選擇。適用小於1.5公分、不靠近皮膚腫瘤冷凍治療在低溫的狀態下,具有止痛效果,患者並不會明顯感到不適,在局部麻醉下即可進行。另外冷凍治療操作時可用超音波導引將針插到正確位置,在降溫過程中可以即時監控冰球大小及範圍是否足夠。賴鴻文副主任建議,使用冷凍療法治療乳癌時,腫瘤需為單獨一顆、非多發性病灶。腫瘤大小建議小於1.5公分,不適合距離皮膚太近或侵犯皮膚的腫瘤,以避免治療過程中低溫造成皮膚的凍傷。另外,此項療法目前健保並不給付,故接受冷凍療法治療乳癌時,需要額外自費。

流動清水多沖洗 蔬果農藥不殘留

流動清水多沖洗 蔬果農藥不殘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今許多人追崇速食、美食主義,但是享受美食時,常常只注意到食物料理得是否美味,卻忘了檢視食材本身。水果蔬菜作為體內的清道夫,是大多數人認可的健康食材,但是食材本身品質是否合乎標準,需要嚴格把關。食品保安官 為蔬果農藥殘留把關臺北市成立「食品保安官」,近期針對果菜批發市場場外交易,於11月5日調派市場處及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現場勘查,發現場外交易蔬果來源多為批發市場。經清查,第一及第二果菜批發市場周邊共有104個攤販,將安排跨局處聯合稽查,除進行產品溯源外,並抽驗產品檢驗殘留農藥,以確保食的安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每年訂有生鮮蔬果專案抽驗計畫,針對市售蔬果殘留農藥,每月定期於批發市場、一般蔬果零售業者、超市及大賣場進行抽驗。臺北市衛生局針對果菜批發市場每月隨機抽驗242件蔬果,有6件殘留農藥不合格,不合格率2.5%,且未檢出公告禁用農藥,民眾勿過度恐慌。多沖洗、炒菜開鍋蓋 減低農藥殘留臺北農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106年1至10月果菜市場交易量556,805公噸,以生化法快篩進場蔬果 75,244件的農藥殘留,其中47件生化法快篩抑制率大於35%,當場扣留銷毀、禁止進場交易,再交由實驗室複驗,仍有24件不合格,不合格率小於1%。臺北市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食用或烹調蔬果前,簡易先以流動清水沖洗根部或果蒂,再以水浸泡10至20分鐘,接著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2至3遍,有助去除殘餘農藥。一般消費大眾亦可烹煮、選擇當季蔬果,來減低農藥殘留。炒菜時,將鍋蓋打開,亦可促使農藥隨蒸氣揮散。

暴飲暴食吃到飽 慢性腎臟病死亡風險高

暴飲暴食吃到飽 慢性腎臟病死亡風險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最重要就是飲食及血壓控制。慢性腎臟病最忌暴飲暴食,而國人喜歡吃到飽的BUFFET及火鍋,短時間內吃下大量蛋白質及蔬菜水果,造成慢性腎臟病患極大風險。中、重度易貧血、水腫 末期甚至猝死慢性腎臟病第1、2期病患還是正常及輕度,較無明顯症狀。第3期中度病患,可能出現輕微貧血症狀。第4期重度病患,不僅輕微或中度貧血,也會水腫、感到疲累。第5期末期病患,不僅中、重度貧血,也會水腫、疲累,甚至還會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嗜睡,嚴重時會昏迷,甚至猝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腎臟內科主任陳達隆表示,慢性腎臟病已成為世界流行的疾病之一,但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症狀不明顯,將近8至9成的病人未受診斷。台灣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9.8至11.9%,表示台灣有170到200萬的慢性腎臟病患,但認知率卻僅3.5%。第3至5期病患 應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陳達隆主任表示,第3期至第5期慢性腎臟病患,應在不會營養不良的前提下,採用低蛋白飲食法。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每公斤每體重0.8克蛋白質以下,依病情分期不同,建議攝取量也不同,須接受完整的飲食衛教,確保營養攝取均衡。每隔一段時間在門診即可發現病人因為倦怠就醫,經抽血檢驗,腎指數已達尿毒洗腎或接近洗腎的程度。提醒民眾疲倦時,尤其是長期異常的疲倦,伴隨有高血壓、水腫、泡沫尿或腰痛,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檢查。

久咳不癒致死 9成患者都是老人!

久咳不癒致死 9成患者都是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50歲的氣喘患者,有抽菸習慣,時常咳嗽長達2週也不以為意,一拖再拖直到咳出血才掛急診,經診斷為肺炎。3天後,因嚴重呼吸衰竭轉進加護病房急救,插管治療3個月後,仍不幸因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病逝。肺炎難速對症下藥 呼吸衰竭易威脅生命久咳不癒致多重器官衰竭並不只是個案,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台灣肺炎死亡率逐年攀升,是105年國人10大死因的第3名。國人的肺炎死亡率高出日本及韓國,更為美國的6.4倍,拉低國人平均餘命近1歲。肺炎的死亡患者中,高達9成為65歲以上長者,然而,僅不到2成的年長者曾施打過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死亡率高居不下,主要原因為人口結構老化、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率過低。年紀增加,免疫力下降,且多伴隨慢性疾病,肺炎感染風險提升。肺炎致病原複雜,難以第一時間對症下藥,抗生素到肺泡內的濃度也較在血液內低,降低治療效率。而肺部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受到感染就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威脅生命。長者對疫苗反應較差 別等公費年齡才接種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黃信彰指出,雖然台灣開放2個月以上幼兒公費接種肺炎疫苗後,但成人的案例數沒有明顯下降,在成人肺炎預防保健的推動仍有待努力。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預防接種是最成功且最具成本效益的健康介入之一。年長者對疫苗反應較差,建議民眾應及早接種,以產生更好免疫反應。65歲以上,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成人,應主動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加強自我保護力,遠離肺炎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