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把話說清楚!別再以譙罵表達失落

把話說清楚!別再以譙罵表達失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儘管好好開口說出來很重要,但如果一不小心,很可能也會變成爭吵的原因。其實這是因為說法不夠聰明、太過笨拙。例如,丈夫忘了妻子的生日,妻子責備丈夫:「為什麼你忘了我的生日?」這種例子應該屢見不鮮。然而,這種說法會讓對方無法了解你真正的心情,「好歹你也記住我的生日吧!」這種說法也是。話不說清楚可能導致錯誤的價值觀請仔細想想,妻子真正想要說的,不是「為什麼忘了我的生日?」她真正的心情應該是:「你不記得我的生日,讓我覺得你很不重視我,所以我覺得很難過。」如果能直接把這句真心話告訴對方,或許他會回答:「不,沒這回事,妳對我來說很重要。」、「其實我打算到週末再為妳慶祝。」說不定只是單純的搞錯了:「咦,妳生日不是明天嗎?」這個時候妻子可以開個玩笑:「什麼,竟然會把這種事情記錯?這就是你不愛我的證據啦!」不過,「因為你愛我,所以你不會搞錯」也是某種錯誤的價值觀。因為記得很清楚,並不等於很愛對方。例如,那些用假結婚取財的詐騙專家,根本不愛詐騙對象,卻能把對方的生日記得清清楚楚,因為記得生日跟愛不愛一點關係都沒有。就算很愛對方,還是有可能會記錯。分享想法、清楚傳達自己的感受有的人很重視生日,有的人卻完全記不得,對於生日的看法也因人而異。所以不要以自己的想法或價值觀,去衡量生日的重要性。正因為想強迫對方接受自己對生日的看法而說出那些話,才會讓說出口的話顯得笨拙。當你說:「為什麼忘了我的生日?」就等同責備對方:「你怎麼可以忘記?」那麼,究竟要怎麼做,才算是好好說、好好表達呢?以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好好表達就是清楚傳達自己的感受。不要說:「為什麼你會忘記我的生日?」而是說:「你忘了我的生日,讓我覺得很難過。」不要說:「好歹也該記得我的生日。」而是說:「如果你記得我的生日,我真的會覺得很開心。」說話技巧好壞可能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個道理不光是用在生日。請不要說:「為什麼不聽媽媽的話。」而是說:「你不聽媽媽的話,媽媽會很擔心。」請不要說:「為什麼你不遵守約定。」而是說:「你不遵守約定的話,我會很難過。」雖然說的話看似相同,但對聽的人來說,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當你和重要的人經常一不小心就起爭執,請回過頭思考,是不是自己的說話方式太笨拙?同時,也請想一想,是否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不過,當你告知自己的感受後,對方也許會惱羞成怒或無法理解。(本文摘自/我們總是用惡毒的話傷害最在乎的人/大是文化)

脖子又緊又痠痛 可能是風邪入侵!

脖子又緊又痠痛 可能是風邪入侵!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風氣藏於皮膚之間,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素問.風論》2) 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素問.太陰陽明論》這兩句話意思是當風邪侵襲人體時,一般先襲擊我們的腠理,因為這些位置屬體表,屬上,都是中醫「陽」的概念,風邪也屬於陽邪,容易侵犯人體的陽位。人的腠理具有節律性的開合呼吸功能,如果腠理呼吸功能失常,開張太過,人就會覺得怕冷,有甚者添加衣物也不得好轉;閉合太過,人就會發熱,煩悶,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著風感冒後,會出現怕冷或者發熱的症狀,就是因為風邪破壞了肌表腠理正常疏泄開張的節律。感受風邪時項背發緊,酸痛不舒暢還有一些人會出現後背發緊、疼痛的症狀,因為在項背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絡,即「足太陽膀胱經」,它就像初升的太陽,能量比較薄弱,抵禦外邪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當感受風邪時,它最容易受到侵襲,就會出現項背發緊,酸痛不舒暢等症狀。關節疼痛也屬於風邪致病《素問.風論》說「風者,善行而數變」,善行的意思是,風邪致病具有病位遊移、行無定處的特徵,比如一些老年朋友經常會出現遊走性的關節疼痛,痛無定處,這就屬於風氣偏盛的表現。數變是指風邪致病具有變化無常、發病迅速的特性,比如風疹塊就有皮膚搔癢、發無定處、此起彼伏的特點。風邪型關節炎可能還會有其他病徵風邪致病,它還不太願意單獨發病,還得叫上幾個同夥一起作祟,比如上寒、濕、燥、熱諸邪一起做壞事,形成風寒、風濕、風燥、風熱等複合型的邪氣,風寒型的關節炎就可能表現為關節疼痛遇冷加重、得溫則減的特點。而風熱型關節炎可能出現焮熱疼痛,患處皮膚溫度偏高的特點,所以風邪常為致病的先導。(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

寶寶副食品加魚 DHA幫助大腦發育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六個月左右,可開始練習吃白肉魚開始!在魚類蛋白質來源中,白肉魚是最不容易誘發過敏的食材。由於脂肪部分較少、容易消化吸收,所以適合作為消化器官尚未發展完善的嬰兒食用。一般來說,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食用含有魚肉的副食品最為恰當。白肉魚清淡 適合做副食品白肉魚與紅肉魚的分類,取決於魚類肌肉中是否含有色素(肌紅蛋白;Myoglobin)。一般而言,白肉魚的脂肪部位較少、味道較清淡。加熱後,肉質鬆軟,處理容易,田此可作為副食品中的蛋白質類來源。舉例來說,像是鱈魚、鰈魚、比目魚、鯛魚、日本花鱸、日本叉牙魚、飛魚、鮭魚、鱒魚等都屬於白肉魚。鮭魚與鱒魚乍看之下像是紅肉魚,其實是因為含有名為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的色素,使得外表看起來像是紅肉魚,實際上在水產養殖學的分類裡,這兩種魚都分類為白肉魚。經常用於副食品的白肉魚有以下幾種:■鰈魚、比目魚脂肪較少,對寶寶來說比較容易食用,適合用來作為副食品。可於出生後六個月左右開始給予,屬於最適合作為初次接觸的白肉魚。■真鯛、鱈魚真鯛的脂質較少,容易食用,適合剛開始接觸副食品、六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食用。鱈魚同樣也適合作為副食品,但根據統計,鱈魚誘發過敏的可能性較高。雖然鱈魚容易引發過敏的原因不明,但如前所述,由於魚肉容易腐敗,這很可能就是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市販的鱈魚通常以冷凍居多,因為鱈魚非常容易腐敗,容易造成過敏的原因。給予寶寶鱈魚時必須逐步少量給予,並且同時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經常可以在超市看到的銀鱈雖然名字當中也有「鱈」,卻是完全不同種類的白肉魚。銀鱈的脂肪含量非常高,容易造成消化系統的負擔,並不適合用於副食品。■鮭魚、劍旗魚鮭魚也是容易引發過敏的魚種。給予寶寶鮭魚時,請先確認寶寶已經習慣其他白肉魚、沒有異狀後再行給予。建議從寶寶個月左右再開始。當然,給予時還是要觀察寶寶生理狀況,少量地逐步給予。此外,鹹鮭魚的鹽分含量較高,不適用於副食品。可以選擇未經加工的生魚。劍旗魚加熱後肉質容易變得乾硬,且由於脂肪較多,建議在寶寶個月左右後給予,並將其弄散,以利食用。紅肉魚較乾硬 適合8個月大吃說到紅肉魚,較具代表性的有鰹魚、青魽、鮪魚等。紅肉魚的特徵為脂肪較多、味道較為濃郁,加熱後口感會變得乾硬。若想將紅肉魚用於副食品,可於出生後~8個月左右開始使用鮪魚的紅肉、海底雞或鮭魚罐頭。鮭魚雖然分類在白肉魚之列,但是和其他白肉魚比較起來,加熱後的口感較硬,因此在寶寶習慣肉質較為柔軟的鱈魚、鰈魚時,先讓寶寶食用肉質較硬的鮭魚做練習,之後寶寶也會比較容易接受紅肉魚的口感。在烹調處理方面,可以採用水煮或是以麥年(Meuniere,將魚沾麵粉下鍋油煎的法國式烹飪法)方式。也必須注意細小的魚刺,應去除魚刺後再與蔬菜等水份較多的食物搭配著一起食用,會更容易入口。青背魚營養豐富但易過敏 12個月大再食用青背魚有鯖魚、秋刀魚、沙丁魚等,是富含的魚類代表。雖然因為豐富的,非常推薦給予寶寶食用,但因為同屬容易引發過敏的食材,因此建議,最快也要等到出生後12個月左右才能開始用於副食品,並先觀察寶寶的狀態,再開始給予。剛開始時應先給予極少量,並且先試著使用脂肪較少的魚背肉,持續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等寶寶習慣之後,再讓寶寶食用蒲燒秋刀魚或是沙丁魚漢堡等食品。青背魚的魚肉脂肪較多,也容易氧化。因此,務必選擇新鮮的魚肉。此外,脂肪會對消化系統造成負擔,如果脂肪含量過多時,應控制攝取量,確認寶寶排便狀態後,再繼續給予。給予寶寶魚肉時,請參考以下狀態作為給予標準:■5~6個月→加熱後,磨碎,以熱水稀釋■7~8個月→加熱後,仔細壓碎,以熱水稀釋■9~11個月→加熱後,大致壓碎■一歲~一歲半→加熱後,切成牙齒或牙齦也可以壓碎的一口大小(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

寶貝跟自己吃一樣?小心攝取過多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厚生勞省每5年會發表一次「日本人的飲食攝取標準」,根據二○一五年版本,每日的鹽分攝取標準為「0~5個月應低於0.3g,6~11個月應低於1.5g,1~2歲男孩應低於3.0g,女孩應低於3.5、3~5歲男孩應低於4.0g,女孩應低於4.5g」。寶寶味蕾數量多5倍 副食品不需額外加鹽副食品期,寶寶的攝取標準究竟是多少呢?各位能夠立刻想像得出來嗎?1.5g大約只有3分之1茶匙(小匙)。製作副食品時,原則上最好不使用鹽巴。成人的舌頭可能會因為感受不到鹹味而覺得太淡,但是寶寶的味蕾數量比成人多5倍,即使味道清淡,對寶寶而言已經足夠了。此外,為了讓寶寶品嘗食材原本的味道,幾乎不需要再額外添加鹽巴。出生後7個月左右,每一次的飲食中可以使用極少量,約0.1g左右的鹽巴。出生後9個月左右可以使用0.2g、一歲約為0.4g~0.6g左右。如果是由營養師設計的寶寶專用副食品食譜,當然可以安心製作,家長只要注意控制鹽分的添加即可。最需要留意的是從成人食物中分食的部分。將大人食物給寶寶吃 調味前先分裝筆者曾聽過有人直接把成人的食物拿給寶寶吃,覺得「這樣就不用特意做副食品了」。例如吃火鍋時,覺得火鍋裡面的豆腐或蔬菜好像是寶寶可以吃的食物,於是就從原本是給大人吃的火鍋內撈出來壓碎,直接餵給寶寶吃。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一份什錦火鍋的湯汁中,大約含有5~6g的鹽分。如果分食給寶寶,一碗中就會有將近1g的鹽分。直接達到單日的鹽分攝取量。如果想要直接利用大人的飲食,改製成寶寶的飲食,可以在調味之前先將寶寶的部份分裝到其他鍋子裡。寶寶的部分不需要調味,或只要清淡調味即可。大人的部分再另外調味。現代成人往往會過度攝取鹽分。根據日本厚生勞省針對成人所發表的每日鹽分建議攝取量標準為:18歲以上的男性應低於8g、女性應低於7g。現今幾乎所有人的攝取量都會大幅超過這些數值吧。甚至外食時,也經常會遇到連成人都覺得「好鹹」的飲食。如果將成人的餐點直接給予寶寶食用,鹽分絕對會超標。請特別注意!此外,成人也可以跟寶寶一起減鹽,全家人一起變健康!(本文摘自/親子食養/世茂出版)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

講座/糖尿病飲食、慢性呼吸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需要注意的飲食細節很多,到底怎麼吃,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不出錯?天冷使得呼吸容易過敏,保養要從哪裡下手才能全面照顧?這些生活上的小細節,其實都或多或少影響病情的控制!許多人對於飲食及日常照顧細節有疑慮,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安排生活保健系列講座,由陳薏丹營養師主講糖尿病飲食原則,以及蘇怡宸護理師主講慢性呼吸道疾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糖尿病飲食原則】名稱:糖尿病飲食原則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上午10:00-10:3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慢性呼吸道疾病】名稱:慢性呼吸道疾病時間:106年11月23日(四)上午10:30-11:00      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

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現代人生活緊張,失眠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晚上睡不好,隔天一整天的工作與生活也受到影響,助眠藥究竟該不該用?用了會不會一輩子無法擺脫呢?此次的講座內容,將由黃羿萍藥師告訴您如何正確使用助眠藥,讓您一覺到天亮,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正確使用助眠藥時間:106年11月22日(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2123

杜絕糖尿病 這7大高危險群注意

杜絕糖尿病 這7大高危險群注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早期4大典型症狀為多吃、多喝、多尿及體重減輕,然而女性糖尿病警訊,恐會月經失調、陰部搔癢、反覆陰道念珠菌或黴菌感染、性功能障礙,甚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導致體重增加、體毛增加及其他代謝問題,甚至不孕。女性必須及早就醫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治療。糖尿病控制不佳 致尿毒症、洗腎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女性在懷孕期間若出現妊娠糖尿病,一般生產完血糖就會恢復正常。但6成妊娠糖尿病患者,在10至20年後進展成糖尿病。必須培養正確飲食觀念,才能有效控制血糖。台灣約有227萬名糖尿病患,將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都因血糖控制不佳引起。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大於8%,將會產生大、小血管及神經的病變,造成各種併發症,例如尿毒症、蛋白尿,到時只能依賴洗腎來延續生命。肥胖、慢性病患 糖尿病高危險群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加上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改變,罹患糖尿病的人口快速增加。如果發現蛋白尿,包含小便容易產生泡泡、尿中的泡泡沒有消失,必須盡快至腎臟內科的門診檢查追蹤,避免延誤治療,腎功能惡化。以下為糖尿病高危險因子,若是符合2個或以上,建議每3年就醫篩檢1次:1) 55歲以上2) 有家族糖尿病史3) 曾檢查為糖尿病前期4) 身體質量指數≧2,或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5) 罹患多發性卵巢症候群6) 曾分娩體重大於4公斤的嬰兒,或曾診斷為妊娠糖尿病7) 有高血壓或高血脂的慢性疾病陳燕蘭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服藥控制,平常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尿液篩檢,以也要自我嚴格監測血糖,按時抽血驗糖化血色素,才能避免產生眼、足、腎併發症及疾病惡化。

電台藥品、密醫保肝?肝癌風險更高

電台藥品、密醫保肝?肝癌風險更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肝癌在癌症中很常見,然而「肝是沉默的器官」,發現有異狀時,往往病期已相當嚴重。肝癌不僅是105年國人癌症死因中第2名,更長居雲林縣的癌症死因第1名。為此,雲林縣政府支持醫院成立腫瘤醫學部門,為腫瘤照護提供專業醫療服務。B肝帶原者250萬人 罹肝癌比例較高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指出,目前在台灣約有250萬B型肝炎帶原者,而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例又明顯高於非帶原者,C型肝炎是僅次於B型肝炎危害國人健康的肝炎病毒。肝癌一直是雲林縣男、女性癌症死因首位,過去雲林地區一直沒有在地的腫瘤療護團隊,增添罹癌家庭的奔波負擔。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在政府支持下,2007年在虎尾院區率先成立腫瘤醫學部,2008年又於虎尾院區成立放射治療及安寧療護團隊,提供完整腫瘤照護體系。刮鬍刀、牙刷勿共用 杜絕感染可能楊培銘執行長說明,台灣偏遠地區是肝病死角。因為醫療資源不足、就醫不便,加上經濟問題,無法承擔疾病治療而拒絕檢查。加上保肝習性偏差,習慣服用地下電台無醫學根據的藥品、打針找密醫。肝炎帶原者若沒有用拋棄式的針頭或針劑,平常共用刮鬍刀、牙刷等,很容易造成感染,在經過2、30年的演變後,可能逐漸併發肝硬化及肝癌。若有任何相關問題,可上http://www.liver.org.tw/查詢,或撥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免費諮詢專線0800-000-583。

講座/認識膝關節炎

講座/認識膝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關節老是「卡卡」的?當您蹲著、跪著、上下樓梯等,會感到疼痛?久坐、久站或剛睡醒時會有僵直感?根據統計,65歲以上的長輩,超過一半以上會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一開始膝蓋會感到疼痛,後來平常走路也會痛,導致行動不便、活動範圍受限。甚至為了維持平衡,採不正確姿勢走路來減輕膝蓋壓力,恐怕導致兩邊膝蓋都變形。烏日林新醫院邀請脊椎外科主任謝博欽主講,帶領您認識膝關節炎以及正確治療方式。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認識膝關節炎時間:106年11月20日(一)10:00-10:30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行銷企劃課 莊小姐)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良會造成併發症。但是糖尿病患對於飲食、運動、血糖控制這些疑問,總是無法立即獲得解答。現在健保推出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協助糖尿病患穩定控制血糖。糖尿病應定期檢查 避免心臟病、中風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近年來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5名。依據調查顯示,15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盛行率為7.6%,推估臺北市105年罹患糖尿病人口已達17萬6363人。糖尿病若未控制好,將導致後續心臟病、中風及洗腎之發生。糖尿病患者應每3個月測量醣化血紅素,每年進行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足部檢查、血脂肪(抽血檢查,每半年作一次口腔檢查,預防發生合併症。共同照護網 提供營養師、衛教師諮詢服務凡是診斷為糖尿病且具有全民健保資格,均可免費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糖尿病患者至醫療院所看診時,不僅接受醫師診斷及治療,更透過營養師及衛教師,依個別性提供飲食、運動、足部護理及生活照護等諮詢衛教服務,全面糖尿病照護服務。透過自我血糖監測、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幫助糖尿病患者以健康、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挑戰。相關訊息請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或1999轉7115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