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腹主動脈瘤無症狀 破裂致死率達9成!

腹主動脈瘤無症狀 破裂致死率達9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名86歲老翁癌症篩檢發現糞便潛血陽性,檢查發現罹患直腸惡性腫瘤,建議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但是電腦斷層檢查又發現腹部主動脈有約6公分主動脈瘤,考量病人年齡大及手術風險後,決定同時施行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及微創腹腔鏡直腸切除手術。病人術後復原良好,住院1週後順利出院。腹主動脈瘤無症狀 若破裂致死率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林明賢表示,腹主動脈瘤非惡性腫瘤,好發於年長、男性病患。生成原因為腹主動脈長年高血壓、血管壁粥狀硬化造成血管脹大膨出,破裂死亡率高達90%。腹主動脈瘤幾乎沒有症狀,不易被察覺,往往接受健康檢查或其他腹部器官檢查才無意間發現。微創主動脈支架手術及微創腹腔鏡大腸直腸切除手術是常見手術,單項手術執行沒什麼大問題。但是,這位患者因同時罹患直腸癌及腹主動脈瘤若要成功救治,需接受兩項重大手術。決定於1次全身麻醉中同時進行2項重大手術,皆採微創手術。年長患者1次麻醉2項手術 縮短復原時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直腸肛門外科沈名吟主任表示,如此不但避免分次手術的全身麻醉風險,還能減少住院天數,使用微創手術也可以減輕患者疼痛、縮短身體復原時間、降低術後併發症,對高齡86歲的老翁是最適的治療方式。依病人罹癌位置選擇結合腹腔鏡的「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手術」,比一般腹腔鏡手術優點更多,包括腫瘤周圍組織完整切除、減少泌尿生殖系統神經的破壞、增加腫瘤切除的安全遠端距離,提升直腸癌微創手術品質及成功機率。

過年不怕肥 主廚教你做低卡年菜

過年不怕肥 主廚教你做低卡年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持續推廣食品安全與健康觀念,邀請3位主廚運用專業及巧思,選用當季或四季皆可取得的新鮮食材入菜,設計步驟簡單好上手的年菜料理,教導大家衛生烹調,讓民眾能夠在家輕鬆動手做出衛生、美味的年菜料理,安心吃年菜,幸福過好年。年菜採用大量時蔬 吃得開心無負擔郭敏昌主廚,以冬瓜封、高麗菜封、三層肉封,慢火細燉,讓甘蔗的鮮甜融入主食材,烹製出「客家大三封」。「山梅佐扇貝」以臺灣山藥為主要食材,佐以鹹蛋、梅乾菜、干貝所製醬料,以小火煨汁,讓食材美味盡被山藥吸收,再灑以枸杞、蔥絲等配料妝點即完成。林文科主廚,利用去核鹹甜紫蘇梅,配開水與原汁調醬,將鯛魚片鋪上配料一同蒸煮,再淋上新鮮紫蘇梅醬,佐以芹菜、番茄、青蔥及薑末,紫蘇梅鮮魚即完成。纖維含量豐富的歡喜滿堂蔬菜鍋用薑片與芹菜爆香,搭配大量時令青菜、菇類、核桃、白果、蓮子,小火熬製出濃郁鮮甜湯頭的料理。選用蔬菜湯底 降低熱量攝取陳彥志主廚,翡翠福袋佐胡蘿蔔泥以多樣的時令蔬菜與板豆腐結合,製成高纖富飽足感的蔬菜豆腐泥,使用高麗菜葉及水蓮繫成福袋狀,將傳統節日的祝福寓意包覆其中,再以胡蘿蔔泥與蔬菜高湯燉煮鋪陳盤底。南瓜腰果佐鮮蔬竹笙選用竹笙,口感清脆又象徵竹報平安,低卡好吃又富含吉祥意義。食藥署今年度彙集出版99年到106年的年菜食譜,內容包含中、西式及葷、素食年菜,共計60道經典料理。歡迎民眾即日起至食藥署官網http://www.fda.gov.tw/,或食藥署中華民國廚師證書資訊管理系統http://chef.fda.gov.tw/查詢

考生、上班族注意!來顆橘子減壓力

考生、上班族注意!來顆橘子減壓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冬季正值柑橘類水果生產的旺季,橘子不僅酸甜美味,加上剝皮就可方便食用,且隨處都能買到,因此成為民眾冬季喜愛的水果之一。但你知道嗎?橘子除了含有的營養價值對人體相當有益處外,竟還能有助紓解壓力!橘子維他命C含量高 增強免疫力效果佳營養師李婉萍解釋,橘子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具保護細胞、增強白血球活性的效果,因此對於增強免疫力有相當大的助益。而根據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維他命攝取量為100毫克為例,橘子ㄧ顆就約有50毫克,因此是攝取維他命C相當好的來源,每日食用兩顆,就能達到一天的總需求量。除此之外,許多人吃橘子時,都喜歡將橘子的白色細絲挑得一乾二淨,李婉萍營養師表示,白色細絲就是橘絡,其含有類黃酮素,具抗發炎與抗氧化的效果,對於降血脂、改善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大增,因此別急著丟光光。橘皮丟掉太可惜 柑橘芬芳助減壓李婉萍營養師也提到,生活壓力大的上班族、面臨考試的學生,都是很適合食用橘子的族群。因為當壓力出現時,容易消耗身體裡的維他命C,此時來顆橘子,不僅有助於腎上腺素復原,橘皮所發出的味道,對於減除焦慮,紓解緊張、壓力都有相當大的幫助。柑橘好處多 適量才能安心享用李婉萍營養師提醒,若是腸胃較敏感者,或者正在做口腔黏膜化療者,因柑橘類水果口感酸甜,容易刺激口腔及腸胃,造成身體不適,因此應適量為宜;另外,腎臟病人因鉀離子過高,則應與醫師討論後食用,才能避免身體過度負擔。(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7旬婦乳癌試偏方 化膿腫瘤衝破皮膚

7旬婦乳癌試偏方 化膿腫瘤衝破皮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0歲的蔡女士摸到左側乳房有硬塊,檢查診斷為乳癌併左側腋下淋巴結轉移。蔡女士畏疾忌醫,尋求民俗療法及偏方,導致乳房腫瘤逐漸變大,穿破皮膚形成巨大的化膿性潰爛腫瘤,腋下淋巴結亦凝結成潰爛腫塊,滲漏出壞死膿液及發出惡臭。高劑量、集中放射治療 治晚期轉移乳癌蔡女士常常大量出血被宣判為癌症末期,到放射腫瘤科求治。蔡女士腫瘤必須採用非常規的特殊治療模式,一面治療一面視情況做調整修正。治療首先盡速止血,再進行全身性詳細檢查,結果為左側乳癌併胸椎骨轉移為第4期。因蔡女士害怕打針堅決不接受化學及標靶藥物治療,剩下可用的只有放射治療。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表示,傳統放射治療的效果是局部的,然而蔡女士需要有全身性療效。傳統的放射治療方式無法達到期待的治療目的,故採用個體化的超高放射分割劑量及總劑量的精準放射轟炸模式。治療過程病人沒有出現顯著不舒服的急性副作用,左側乳房及腋下腫瘤漸漸縮小致最後完全消退。精準放射轟炸治療 激發自身免疫效應放射轟炸所投予的超高劑量產生放射遠端效應,使骨骼轉移的胸椎病灶亦消失不見。免疫效應亦被激發出來,讓病人身體的天賦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發揮辨識體內流動循環的乳癌細胞,予以殲滅。梁永昌醫師表示,蔡女士接受治療到今日的期間,規律每3個月接受回診檢查,包括病理活體切片檢查,電腦斷層、正子電腦斷層及同位素骨骼掃描檢查等,所有檢查均正常。精準放射轟炸治療誘發的局部與全身的治療效應,被認為是讓蔡女士雖末期癌症但治癒後無復發無轉移存活5年半的主因之一。

晚期癌症9成骨痛!說出疼痛才有用

晚期癌症9成骨痛!說出疼痛才有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癌症患者常見症狀中以疼痛影響最大,無論對病人的生理或心理方面,都會造成相當大的不舒服。癌症病人中約有50%的患者會發生疼痛,而晚期癌症病人則高達70至90%出現疼痛症狀。乳癌、攝護腺癌與肺癌是較常發生骨轉移情形的癌症,其常見症狀即為骨痛,尤其是夜間骨痛。骨痛症狀治療 以化療、止痛藥、放療為主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俞瑞庭醫師表示,造成疼痛的原因大致為腫瘤不正常的生長蔓延,如器官腫脹、受壓、阻塞、缺血、發炎、壞死。或是治療引起的疼痛,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合併原先已有的疼痛,如長期背部酸痛、關節炎。目前疼痛的治療包含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如物理、情緒或其他輔助療法。而癌症骨轉移治療方式,主要進行化療、使用止痛藥、放射線治療、手術、使用蝕骨細胞抑制劑。嗎啡止痛效果減弱 不是上癮症狀俞瑞庭醫師呼籲,癌症患者紀錄及正確描述疼痛是治療疼痛的關鍵,大多數的慢性疼痛都可經口服止痛藥物得到良好控制。以嗎啡用藥為例,大多民眾會對於嗎啡止痛藥物感到遲疑,擔憂是毒品、怕上癮。然而在醫師指示下使用嗎啡類止痛藥,大多數副作用皆可控制,且若使用一段時間後發覺效果減弱,並非上癮症狀,而只是身體產生藥物耐受性,所以要正確說出止痛效果,不要害怕增加劑量。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危險!老菸槍運將 開車突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39歲計程車司機,深夜載客途中突然胸悶、冒冷汗,乘客機警提醒可能是心肌梗塞,建議儘速就醫。運將聽聞後不放心,載客後立刻驅車轉往急診就醫,確診為心肌梗塞,隨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支架置放手術,目前已康復出院。抽菸20年、作息顛倒 心肌梗塞找上門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患者無三高疾病,看似非心肌梗塞高風險群。問診才發現運將是老煙槍,每天會抽2至3包香菸,持續20年。加上為了增加收入長期開夜車,導致生活作息日夜顛倒,促使心肌梗塞發生。抽菸會加速冠狀動脈硬化,是惡化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素。近年心肌梗塞患者40歲以下的中壯年比例增加,多有吸菸、生活作息不正常等不良習慣,提高心肌梗塞的發生機率。若患有三高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更要特別小心。男性超過45歲、女性超過55歲,隨著年紀增長,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逐年增加。起床注意保暖 避免過油飲食常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為清晨起床後2小時內,起床時應注意保暖,避免溫差太大環境。若有三高家族病史,多加注意潛在風險,提早預防。飲食避免吃太鹹、攝取太多動物性脂肪,若有冬天進補習慣,挑選低油脂、高纖維食材。運動頻率建議每週3至4次,每次持續30分鐘,有益血壓及調整身體狀況。陳韋成醫師表示,冬天發生心肌梗塞的比例稍高,近日天氣忽冷忽熱變化大,心血管疾病病人要格外注意。若覺得持續胸悶、胸痛,並伴隨著冒冷汗、左上臂疼痛,或是脖子、下巴、牙齒有酸麻的感覺,可能是心臟缺氧,必要時提早到心臟科就診,藉由心電圖、抽血判斷是否潛在心血管疾病風險,提前預防與治療。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講座/幼兒用藥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讓小孩乖乖吃藥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讓小孩把藥吞下去,家長有時會給飲料配藥吃。然而你知道嗎,吃藥其實不能搭配茶或酒精飲品,葡萄柚汁更嚴重,不僅讓藥效降低,還可能增加副作用!雙和醫院將於12/8(五)舉辦小兒部衛教講座,邀請藥劑師徐翊庭主講「幼兒用藥安全」。歡迎家中有小孩及想了解用藥知識的民眾前來聆聽,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幼兒用藥安全時間:106年12月8日(五)15:00- 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天冷少活動 膝關節炎患者增2成

天冷少活動 膝關節炎患者增2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68歲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沈太太(化名),只要身體有疼痛症狀,就去買止痛消炎藥服用,結果導致胃潰瘍住院,嚇得她不敢再亂吃止痛藥。最近天氣溫度驟降、潮濕,沈太太起床就會覺得膝關節卡卡,且有些微疼痛感,最後甚至無法正常行走,家人趕緊帶她到骨科求診,並經過完整的檢測後,確認症狀的嚴重程度,經使用PRP療法治療後,改善了膝關節不適症狀。氣溫忽冷忽熱 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激增二成開業醫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65歲以上的民眾,主因就是老年退化導致關節軟骨磨損,加上長期外力壓迫關節處,造成負荷過度所造成,例如工作長期承重或肥胖過重。尤其是老人家會因為天氣變冷、活動量變少,並提高跌倒的機率而導致膝關節受傷,因而加重原本的膝關節炎症狀,使得最近求診的膝關節炎患者就增加約二成。由於退化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偶爾活動時會感覺關節處卡卡的,嚴重者會難以彎曲伸直;許多患者乾脆長期坐著不活動,或不敢跟家人說,常常忍耐到無法忍受才就醫,經由檢查發現時已經是嚴重的膝關節退化。退化性關節炎治療選擇多 慎選有經驗醫師最重要吳濬哲醫師指出,依賴消炎止痛藥物是現代人多數的通病,但並不是常規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正確的觀念就是不要忍痛,趕緊找專業骨科醫師檢查,醫師會先透過X光、MRI等精密儀器的檢測後,來診斷適合的治療方式,若為初期症狀,會先以不侵犯的方式治療,如開立藥物或物理治療。對於慢性疼痛的患者,會建議使用體外震波,給予高能量震波,達到組織再生及修復功能,並緩解疼痛。如果膝關節出現退化、腫脹,影響活動能力時該怎麼辦?吳濬哲醫師進一步指出,可考慮使用玻尿酸注射,潤滑膝關節軟骨,提高活動力;另外,也可以使用PRP療法,利用自體血小板,減緩或是終止軟骨細胞壞死磨損。如果拖延病情導致嚴重膝關節退化,目前使用更精確的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比傳統人工膝關節手術更能夠改善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膝關節炎要保養 若有問題應及早檢查治療吳濬哲醫師提醒,平時可以多補充膠質含量高的食物,如木耳、豬腳等等,來保養關節,也可以做坐姿直膝運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但若有不適應該儘速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而非使用消炎止痛藥物,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少女尿不出來 子宮竟積血逾600毫升

少女尿不出來 子宮竟積血逾600毫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2歲的王妹妹,從小身體都很健康。某天卻突然尿量減少,甚至尿不出來。2天後因為無法排尿而身體不適才告知家長,趕緊到婦產科就醫。經超音波檢查後,發現王妹妹腹部有很大囊狀的病灶,壓迫到輸尿管,所以無法排尿。確認女童罹患處女膜閉鎖,處女膜較厚、沒有小開口,導致經血無法排出,子宮及陰道積血。腹脹、排尿受阻 恐是處女膜閉鎖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簡陳榮表示,王妹妹進行開洞造口手術,在處女膜上挖個小洞,讓經血順利排出。排出經血量高達600毫升,術後完全恢復排尿功能。之後雙胞胎姊姊也說肚子脹脹的,到門診就醫。檢查後亦確診處女膜閉鎖,進行開洞造口手術,排出300毫升左右經血,解除不適症狀。處女膜包圍女性陰道口,正常為厚約1至2公分的膜狀物,在胎兒3至4個月時期開始長成,陰道外端與尿生殖竇腔交匯間有層薄膜相隔,隨著女性發育長大,這層薄膜也會開始發生空腔化。青春期月經遲遲未出現 伴隨腹痛應就醫也就是處女膜逐漸形成洞孔,即處女膜孔,讓經血從陰道流出。成年女性處女膜型態非常多,有些有一個洞,或多個洞,但也有先天就沒有長成處女膜,或者是閉鎖的情況。簡陳榮醫師呼籲,若到了青春期年紀的少女,開始出現乳房隆起,但月經卻一直沒有出現,且伴隨腹痛、頻尿、尿不出或便秘等症狀,家長要特別留意,必要時須帶至婦產科檢查。若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就不會影響生育,延誤治療可能因為經血囤積導致輸卵管變形,或有血塊堵塞輸卵管,影響生育。

吃素不能吃中藥?植物藥材替代更安心

吃素不能吃中藥?植物藥材替代更安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某個吃素家庭,媽媽心悸胸悶、喘不過氣,正值青春期的小孩想轉骨,最小的小孩有鼻過敏的困擾,至中醫求診。採用植物類中藥治療,以豆類、菇類食材搭配轉骨方,治療鼻過敏也可以避開動物性藥材,經過幾次回診,媽媽心悸胸悶逐漸改善,小孩的鼻過敏也達到較佳的控制。吃素病人看中醫 擔心吃到動物藥材近年來,國人越來越重視健康生活及飲食,素食族群逐年增加。亦有更多人選擇多元醫療、選擇中醫就診。因而衍生,吃素的人,能不能吃中藥的問題。中醫所使用的中藥,主要是來自大自然的植物、動物及礦物,相較西藥,中藥藥性溫和、副作用較輕微。但由於有些中藥的來源是動物,對於素食民眾是禁忌。奇美醫院藥劑部中藥局組長黃宗賢表示,中藥藥材來源還是以植物為主,動物性藥材佔的比例不大。常見動物性中藥藥材有龍骨、牡蠣、蟬蛻、地鱉蟲等,常見的五辛素中藥藥材有:蔥、韮菜、韮白等。常見動物性中藥方劑有中散、溫經湯等,而容易被誤認為動物性產品的植物性中藥為桑寄生、貝母、狗脊等。某些動物性藥材 可用植物藥材取代奇美醫院中醫師鄒曉玲表示,有些動物性藥材,可以被植物性藥材代替,例如龍骨與牡蠣治療高血壓時,可以天麻、鉤藤來取代。一般依飲食習慣及時間來區分,素食可以分為:全素、半素、蛋素、奶素、植物五辛素。吃素病人需要與醫師好好溝通,在藥使用的藥物中,植物藥材占了大部分,但偶爾還是會遇到需要開立動物藥材的時候。雖然醫師可以選擇治療效果相類似的植物藥材代替,但每味藥材仍然有其個別特殊性,替代的植物藥材有時無法完全發揮動物藥材的療效,因此醫師和病人之間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共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