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五大基本」原則 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五大基本」原則 讓學齡前兒童更聰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學齡前孩子大腦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大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其中77%都位於大腦皮層,這區域負責處理語言、數學、記憶、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據說,學齡前孩子大腦每天的運轉強度是大學生兩倍,是成人三倍以上。把握「一個中心,五大基本」原則,幫助學齡前的孩子打造更聰明的小腦袋。一個中心 多元化良性刺激有助全腦發展多元化是學齡前兒童腦發育最重要的關鍵字。早期啟蒙需要圍繞「全腦」進行,大腦不同區域都要照顧,要動靜搭配,既可以靜下來玩拼圖,也能上躥下跳玩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偏好,有的好動、有的好靜,可以鼓勵孩子偏好,但也需有意識讓孩子「多樣性」玩耍。孩子大腦有無限可能,不要過早讓大腦區域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情況,更不要因為父母偏好或局限而給孩子設限。五大基本 為孩子打造大腦良性發展的環境〔基本1〕溫柔對待孩子,焦慮和緊張越低,大腦發育就越健康當孩子感到壓力和害怕時,大腦會釋放出有毒物質,損害記憶力區域腦神經。給予足夠安全感,讓孩子感到放鬆、不焦慮,是促進大腦健康發育關鍵。需要足夠同理心,如孩子做噩夢,怕黑暗等,家長做好安撫工作,讓孩子時刻感覺有需要時,家長會一直在身邊。孩子焦慮和緊張水平越低,大腦發育越健康。〔基本2〕4歲前,重視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啟蒙在4歲之前,數理邏輯腦回路就已基本定型,歸類能力是非常重要早期數學啟蒙能力,及時展開數學早期啟蒙,鼓勵孩子對生活中遇到的東西進行比較、分類,掌握簡單抽象概念,如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都可刺激孩子腦部發展。〔基本3〕讓孩子多和人交流,少和機器交流學齡前是語言發展重要時期,堅持訓練耳朵很關鍵,父母親自讀繪本比機器讀更有效,父母在讀繪本時,如能語調多變、聲音高低起伏,效果更好。當父母聲情並茂為孩子讀繪本時,觀察腦波圖會看到孩子大腦掌管語言區域顯現大面積紅色,表明大腦正高效吸收良性刺激。這提醒我們:別讓動態影像、影音、早教閱讀機取代父母作用,剝奪良好溝通機會。〔基本4〕營養均衡,避免吃高糖、高鹽類食物注意孩子飲食多樣性和營養均衡。為孩子飲食增加些補腦食物,如蛋黃、深海魚、酪梨、藍莓、堅果等,避免讓吃「零營養」高糖、高鹽類垃圾食物,如糖果、餅乾、速食。〔基本5〕多鍛鍊身體,每天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孩子每天需有兩小時戶外活動。研究表明,運動能促進神經元生長,提高大腦敏感度和專注力。兩種運動對學齡前兒童尤其有益。一是鍛鍊平衡能力的運動,會刺激大腦形成新通路,開發大腦未知潛力。二是全身運動,如足球、游泳、跳舞等,非常有助於激發大腦潛力。(本文摘自/美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野人文化)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入冬季,開始轉冷、乾燥,為皮膚道帶來考驗。有些人的皮膚開始粗糙脫屑,容易搔癢,嚴重甚至於敏感發紅龜裂。冬季有2大因素不利皮膚,包括寒邪(過冷)與燥邪(過乾)。單用保養品若覺得不夠,究竟有那些辦法可以有效保護肌膚呢?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 冷天易發皮膚病症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說明,乾冷時人體表皮層血管收縮,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皮膚失去保溼與潤澤的屏障。長期生活失調、睡眠不足的人,皮膚一定顯得乾糙晦暗鬆弛,而且粉刺、痤瘡或色素斑頻頻發生。氣血循環不良體質者,冷天容易發生皮膚病症。平常容易頭暈、疲倦、手腳末端酸麻、脈象沉細、舌質偏淡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表現。寒流一到,皮膚更易迅速乾燥脫屑、敏感搔癢甚至皸裂出血,而且合併手足末端冰冷發紺與嘴唇乾裂等現象。重保暖、勿過度清潔 保養肌膚有人認為冬天洗澡要用熱水洗才洗得乾淨,也有人習慣在浴缸裏泡熱水澡,。殊不知這種「過熱」與「過久」的清潔方式往往會把皮膚表面那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層清除殆盡,反而讓皮膚更容易受傷害。以下5點即是在寒冬中正確的皮膚保養之道:1)抵禦寒邪、注意保暖/多穿衣服抵禦「寒邪」。可用生薑加紅糖煮成薑茶,能補充熱量禦寒、預防感冒、健胃。食物可選擇芝麻、雞蛋、牛奶、羊肉等,藥物方面,可根據體質辨證來使用。2)抵禦燥邪、保溼潤燥/乾性皮膚者,使用綿羊油或凡士林軟膏,防止皮膚角質層因過度乾燥而脫水。多服用一些富含黏液質的食品,如:蜂蜜、海參、木耳、蹄筋、水梨等,增加細胞內水份的保存。3)修正錯誤的清潔習慣/隨時請教醫師正確的皮膚保健常識。儘早修正「過熱」與「過久」或其它不正確的清潔習慣,可讓皮膚減少蒙受一些不必要的傷害。4)適度運動/要怎麼運動又不必到戶外受寒受凍呢?可在每日黎明初醒時,雙手掌互相摩擦生熱,貼於面部反覆6次。這種功法是藉由手掌對磨後產生的靜電來幫助臉部的血液循環。5)適當的生活飲食禁忌/節制油炸烤物、醃臘食品以及辣椒、咖哩、竹筍、蔥、蒜,還有不易消化的糯米、巧克力、肥肉等。由內而外 改善皮膚健康許堯欽部長提醒,平時常保持舒坦心情與充足睡眠也是保養皮膚的重點。中醫對於冬天的皮膚保健原則講究整體觀,消除不利皮膚健康的因素,包括寒邪、燥邪與錯誤的清潔習慣,並且調理人體內在環境、改善氣血循環。內外雙管齊下,是在冬天確保皮膚健康美麗的不二法門。

發燒不只是感冒 腸病毒重症恐致肺炎

發燒不只是感冒 腸病毒重症恐致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流鼻水,真的只是感冒嗎?D68型腸病毒症狀不像一般腸病毒會出現水泡,而是發燒、流鼻水、咳嗽及喉嚨痛的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嚴重將併發肺炎、腦炎、肢體麻痺以及急性無力脊髓炎等,甚至死亡。國內歷年只有零星感染個案,但新北市近期已檢出4例確診個案。發燒、流鼻水等 71型腸病毒症狀似感冒截至第50週新北市門、急診腸病毒就診人次逾1千5百人,共計檢出10例71型及4例D68型。其中1例4歲女童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症狀、右手臂無力,至醫院就醫確診為D68型急性無力肢體麻痺,目前復健治療中。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雖然目前新北市無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但社區中仍有腸病毒輕症流行,主要為克沙奇A型病毒。本年截至12月18日,全國已確診52例71輕症個案、1例疑似重症個案、2例重症個案,表示71型仍持續傳播,加上近期感染D68型輕症及重症個案增加。勤洗手、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降低染腸病毒風險許玉芬科長呼籲,留意家中嬰幼兒健康並加強預防感染,若出現相關症狀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以掌握治療契機。D68型跟71型都容易併發重症,如果發現家中幼兒出現肢體無力麻痺症狀,請儘速就醫。腸病毒主要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應落實正確勤洗手習慣,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落實生病不上課(班),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相關資訊可上衛生局網站,或撥傳染病防治專線02-22586923查詢。

身高是遺傳?孩子長高掌握5關鍵

身高是遺傳?孩子長高掌握5關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少子化關係,家長都很寵愛小孩,吃得很好,但是飲食卻過於精緻化,因而導致營養不均衡;或因生活型態轉變,造成小孩壓力大、睡眠不足等影響,孩童生長問題日趨增加,小兒遺傳科的求診比例更是逐年遞增。有位陳小弟因爸媽平均身高僅155cm左右,至各地求醫都被說是遺傳所致,頻頻被打回票,為此相當沮喪,擔心陳小弟將來會因身高而吃虧。克服矮小遺傳 歹竹也能出好筍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表示,多數家長總認為身高是由遺傳基因所決定,但其實不然,孩童身高矮小,恐是多重條件引發,雖歹竹難出好筍,但或許只是沒找到長不高的主因。侯家瑋主任補充說明,陳小弟來到門診後,經由追蹤確診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在接受治療後第一年就長了10公分,而後平均每年約長8公分,至今身高已超過170公分,不僅成效顯著陳小弟也變得更有自信。此外,侯家瑋主任問診的同時,也發現陳爸爸時常疲倦沒精神加上脂肪偏高,懷疑其症狀可能是生長激素不足引發,陳爸爸便與陳小弟一同進行篩檢,才發現原來家族性矮小竟是生長激素不足導致,治療後雖身高無法改變,但惱人的疲倦感終於消除,也大幅提升了生活品質。長高要對症下藥 掌握黃金五關鍵但甚麼程度才算長不高?又該如何評估?如何發現問題所在呢?侯家瑋主任指出,影響身高成長的因素大致可列為以下五點:1)生長激素/分泌多寡是影響身高成長最直接的因素,分泌時間在晚上11點至2點間,且須處於熟睡狀態。2)甲狀腺素/可以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對骨骼發育有著重要作用。我國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一。3)生活習慣/身高成長需掌握睡覺時間、充足睡眠、適度運動等。4)營養/補充與生長及骨骼有關係的元素,如鈣、維他命D、鋅等,且注意均衡營養,食物多樣、不挑食不偏食、少吃零食飲料。5)骨齡/了解孩童生長情況,生長板是否癒合,將代表全身骨骼發展情況。避免錯失黃金期 父母觀察不能少侯家瑋主任提醒,國小學童每學期會有身高體重測量,家長若發現孩童身高一年長不到五公分,或身高處於班上前三矮、前三高者,都應警覺孩童可能有提早發育或生長遲緩之問題,建議至兒童內分泌科門診追蹤檢查評估,以便了解是否有生長激素缺乏或其它因素等,才能及早治療達到理想身高。(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哪種飲食法有效?把握3感覺指標

哪種飲食法有效?把握3感覺指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每個人的體質和代謝狀況都不相同,有人適合吃蘋果、有人不適合,除了作適當的檢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聆聽身體的回饋,身體既敏銳又誠實,毋需嚴密科學佐證都能觀察得出來,我們卻常忽視這最直接的訊號。吃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精神和能量都會飽滿、心情充滿愉悅,也不容易飢餓。觀察3點感覺指標 找出適合自己的食物我們要追求的不應是一味地將各媒體、權威所推薦的超級營養食物,不加思索地吞下肚子,而是在攝取後,有意識地覺察對身體的影響。如何知道吃對適合自己的食物?很簡單,你在餐後的一到二小時可以觀察到三個身體感覺指標。那麼該怎麼判斷有達到這些指標呢?1) 飢餓感/餐後是否感覺到吃飽、有滿足感,有時候與分量不見得有完全的相關,像是有些人在吃完大餐後,仍會覺得需要水果才能有滿足感一樣。在用完餐後,如果真的不會想再吃更多東西,或不會很快就肚子餓,表示你的食物滿足了飢餓需求。2) 能量感/能量感與精神有關,有時候吃完一餐會感到昏昏欲睡,有時候用餐後,會覺得原本疲憊的精神恢復了,且能夠持續地感覺到精神狀態變好。3) 幸福感/幸福感是比較複雜的感受,如果在吃完一餐,你感覺到身體狀況改善(例如某些小毛病減輕),心情變好或思路變得較清晰敏銳,不再鑽牛角尖或生悶氣,代表這一餐帶給你幸福感。察覺身體所需的能力 受加工食品破壞甚距身體是最敏銳又最準確的有機體,健康專家或醫生,或許能幫助你治療疾病,但他們卻永遠無法代替你覺察這些感受,獲取身體的內在智慧。代謝型態就是基於「信任身體」的主張,藉由以人為主角的飲食調整與選擇,讓身體自動聚焦在最適化的代謝與運作功能。現在的食品工業也是影響我們使用上述本能的元凶,美食的發展不斷加重品嚐者的口味,重鹹、重油、重口味已成常態。為了因應大量的需求,食品工業蓬勃的發展,業者不斷研究如何用最節省成本的方式,甚至延長保存期限,因此各式各樣的人工添加物被放到食物內,天然食物已被「食物化學工業」取代。食物與人的關係偏離原本的簡單、自然,我們也失去與食物真誠交流的機會,賠上的是原本天賦自然的健康。(本文摘自/代謝型態龐德食譜全書/商周出版)

講座/減鹽飲食

講座/減鹽飲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式飲食風潮席捲台灣之後,這陣子飲食的健康與清淡開始備受重視。改善重口味的習慣,到底該從何處著手呢?要怎樣調整才能不失去品嘗美食的樂趣呢?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25(一)舉行生活保健講座,由護理師余詠華主講「飲食減鹽健康到」。講座內容豐富,歡迎關切健康飲食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飲食減鹽健康到時間:106年12月25日(一)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大廳洽詢:02-2249-0088

男人這東西 說謊真的比較好?!

男人這東西 說謊真的比較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假設你要做一件無害但女伴不認同的事,比如約豬朋狗友打牌吧,你要坦誠嗎?「我待會和阿狗他們打牌啊!」你覺得下場會是哪一項?A.她說好,沒問題。B.擺臭臉,把整條溝渠掛在臉上。C.等你出門時放狠話。D.你出門以後在Facebook放狠話。E.在你打牌時用簡訊放狠話。F.你回來以後放狠話。G.冷戰到你掏腰包買禮物道歉為止。正確答案是H:以上皆是保證你玩什麼都無法盡興男人說謊,是女人逼成的。男人說謊,不是道德問題、不是兩性問題,和交警貪汙一樣,是經濟學問題。假設有人超速駕駛被攔下來,當下他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罰單,過後繳交幾千塊的罰款;第二,付小額賄款馬上解決。後者顯然是最有效率的辦法,人總會往抵抗力最低的方向走去。就算她說過偶爾和朋友一起消遣,是無所謂的,你報備便可。但只要這始終是她不認同的事,A到G就一定會發生。那麼,請問你要坦誠,還是只說:「公司加班」?女人永遠學不懂 有的事情男人是必須要做的就算看起來毫無益處。撒個謊,你可以和朋友無壓歡聚,玩個不亦樂乎,回到家她還得感謝你在外辛勤工作,賺錢給她花。她不用承受情緒波動之苦,你也不用承受她情緒波動之苦。這不是省卻很多麻煩嗎?不是非常符合經濟效益嗎?女人要你坦誠,其實她們不知道自己根本沒想聽真話。女伴問你:「我胖了嗎?」你猜她要聽什麼答案?如果你說沒胖,你只是勉強合格。正確答案是:「胡說!怎麼可能!你永遠都是全宇宙最美的。」她們只是要感受良好,你何必告知真相,破壞美好的幻覺呢?如果女人真心誠意希望男人說真話,又怎麼會在每次我們說真話以後,讓我們生不如死?所以,男人說謊真的比較好,重點是不要被抓到,否則A到G會十倍上演。(本文摘自/男人這東西/寶瓶文化) 

長者注意!3成氣喘合併心臟病

長者注意!3成氣喘合併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名90歲的女性有多年氣喘病史,最近嚴重哮喘由急診入住加護病房,仍未改善哮喘,甚至惡化至瀕臨呼吸衰竭。檢查發現急性肺水腫、重度主動脈狹窄,醫師判斷是瓣膜性心臟病引起心衰竭合併肺積水,造成哮喘。使用利尿劑等藥物治療,迅速改善哮喘、免除插管,病人情況穩定後轉至一般病房,數日後順利出院。不只過敏原 氣候變化也可能使氣喘發作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心臟科醫師李威廷表示,過去對於氣喘的印象著重過敏性體質與過敏原的接觸,特別是對灰塵、花粉、塵蟎等過敏原。但毛皮、情緒反應、氣候變化、或其他過敏原刺激也可能造成氣喘發作,PM2.5或其他空氣汙染也會造成氣喘。刺激物會使氣管變窄,並增加分泌物,造成支氣管或小氣管阻塞。心因性氣喘過去較不受關注,易被忽略。心因性氣喘成因為心臟衰竭合併肺部積水,壓迫小支氣管而造成呼吸哮喘。所有可能造成心衰竭的心臟疾病,如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瓣膜性疾病、心律不整等,都有可能造成心因性氣喘。年長氣喘病患 3成合併心臟疾病心因性氣喘初期症狀以咳嗽和哮喘為主,難以和一般氣喘區分。嚴重會伴隨心衰竭症狀,如端坐呼吸、頸靜脈怒張、肢端水腫,此時往往合併呼吸衰竭而插管,錯失早期治療時機。治療心因性氣喘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積極治療心衰竭,一旦心衰竭症狀緩解,哮喘也會改善,常見氣喘藥物不但沒有療效,更可能延誤心衰竭的治療時機。李威廷醫師提醒,超過65歲的氣喘病人中,約3成合併心臟疾病,這些病人一旦氣喘發作,就應該將心因性氣喘列入鑑別診斷,安排心臟檢查。現今台灣社會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氣喘的發生率與嚴重度亦增加,應該審慎評估心因性氣喘的可能性。當氣喘病患治療成效不彰或是病情時常不穩定,應該將心臟機能的評估列入考量。

大腸癌趁早篩檢!初期存活率逾8成

大腸癌趁早篩檢!初期存活率逾8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應該是痔瘡造成出血」、「吃很多火龍果」、「做大腸鏡很痛苦」、「每天大便都很順」、「身體沒有不舒服」等等,以上種種的說詞,都是接獲篩檢異常通知的民眾回應。不少民眾會拒絕接受或合理化來否認異常結果,以致錯過確診時間,延誤治療黃金期,造成遺憾發生。糞便潛血恐是息肉出血 發生率達5成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大腸癌篩檢個案管理師邱鈺婷表示,根據統計,大腸瘜肉發生率達50%,每10人中有3至4人會將大腸瘜肉引起的出血當作痔瘡處理,每22人就有1人診斷為大腸癌。105年國人10大癌症中,大腸癌發生人數已第8度居冠。每年約新增患者1萬4千人,發生率更是全球冠軍。大腸癌初期大多沒有明顯症狀,若糞便有潛血反應,即有息肉、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的可能,應進一步做大腸鏡確診,以病理切片輔助診斷。0至1期的大腸癌如果能妥善治療,存活率可高達8成以上,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無痛大腸鏡 減少不適檢查更安心邱鈺婷管理師表示,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臨床證實最有效且便利的大腸癌篩檢方式,對人類血液反應有高度的專一性,不會受到食物、動物血液影響,是省時且安全的篩檢方式。目前有無痛性大腸鏡可供選擇,大幅減低大腸鏡檢查造成的疼痛及恐懼。發現異常,應積極關心自我健康,配合執行大腸鏡確診,及時發現異常早期治療,免於大腸癌威脅,降低死亡風險。

吃藥也沒用 小心頑固型高血壓找上門

吃藥也沒用 小心頑固型高血壓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0幾歲的吳先生患有高血壓,近1個月吃完降血壓藥,血壓仍然居高不下,且這次異常出現頭痛、頭暈等症狀,就醫才發現血壓已經失控,演變成「頑固型高血壓」。頑固型高血壓 多種藥物都降不下來羅東博愛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許育誠表示,吳先生患高血壓多年,持續定期回診追蹤。近期追蹤發現腎功能輕微異常、血壓控制不理想,即使服用6至7種降血壓藥品到最大許可劑量,收縮壓仍高達170至180毫米汞柱。藥物無法發揮控制效用,確定病人為「頑固型高血壓」患者。「頑固型高血壓」是高血壓病患合併使用3種以上包含利尿劑的降壓藥,並使用到最大許可劑量,依然無法達到目標血壓值,超過150毫米汞柱,就稱為頑固型高血壓。頑固型高血壓與交感神經過度活化有關,利用電燒來降低交感神經訊息傳導,除了降低病人收縮壓,讓血壓獲得較好的控制,也可減少服用藥劑量。交感神經阻斷術 幫助恢復血壓控制許育誠主任表示,新一代「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電燒效率、成功率都提升不少,更有效縮減手術時間。吳先生進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1個月於居家測量的血壓都維持在110至120毫米汞柱,藥物也減少至3種且沒有使用到最大劑量,恢復狀況良好。根據臨床統計發現,頑固型高血壓佔所有高血壓人口約1至2成,如果有類似服用藥物降血壓效果不彰,記得儘早就醫檢查。如果長期處於高血壓狀態,除了容易造成動脈硬化惡化,也會增加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腎臟衰竭的發生率,高血壓患者應多加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