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80萬家庭扛治癌重擔,台癌團體赴總統府請命盼成立「新藥基金」

80萬家庭扛治癌重擔,台癌團體赴總統府請命盼成立「新藥基金」

台灣與全球的癌症危機不斷上升,癌症在台更連續40年蟬聯10大死因之首。為此立委劉建國率領台灣癌症基金會、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厚生基金會等13個癌症相關團體,以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為訴求與副總統賴清德請願,期望減輕癌症家庭負擔。 這次台灣癌症相關團體也協同醫藥界專家代表共同拜會賴清德副總統,懇請支持設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Taiwan multi-support Cancer Drugs Fund,簡稱 TmCDF),以減輕癌症家庭負擔,同時遞交聯合請願書。 針對癌症藥品基金,賴副總統深表支持,並指出政策規劃重點應放在基金成立後的運作機制上,在參考他國制度的基礎上,依據台灣社會自身特性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也應提升醫療科技評估量能,透過分析真實世界證據以確認新藥的實際療效。 7成5癌症家庭面臨自費新藥艱難選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癌症病友等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平均為787天,即便獲得健保給付,給付範圍也僅涵蓋30.4%的癌症病友,超過7成5的癌症家庭面臨自費新藥的艱難選擇。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也呼籲政府應在健保體制外成立基金,提升癌症新藥可近性,並請衛福部儘速完成癌症防治法修訂保障癌友適切醫療權益;同時評估由醫院成立「基因檢測門診」可行性。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則提出儘速完成英國癌症藥品基金制度的實地考察的訴求,提升醫療科技評估的量能與位階,以及檢討如化療等低效益傳統治療方法的給付效益。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賴俊良說明,台灣具備良好的醫療技術與環境,然而給付政策卻跟不上國際。以連續12年高居國人癌症死因之首的肺癌為例,強化肺癌治療亦是降低台灣整體癌症死亡率的指標,然國內對肺癌的診療卻難跟上國際治療指引,期待有好的政策讓癌症治療與日、韓等國同步。 「以完整科技評估,支援國家醫療保障體系」 台灣藥學會理事長康照洲也提出,國家藥品政策確實已到了需改革的階段,建議政府定期舉辦全國藥品政策會議,即時檢討藥品政策;同時台灣應設立國家級醫療科技評(HTA)專責單位,完善藥物經濟學與社會經濟影響評估,才能有效對接大健康的國家政策需求。 臺灣大學藥學專業學院院長沈麗娟也認為,國家應儘速成立行政法人或專責智庫,以進行完整的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接軌真實世界證據(RWE)的蒐集與分析,才有能力支援未來的國家醫療保障體系。 厚生基金會執行長陳柏同表示,修訂癌症防治法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已獲得超過60位跨黨派立法委員連署支持修法,國會過半數支持代表著需求急迫、民意強烈,希望賴副總統能夠聽見癌症家庭的心聲,支持推動「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圖說/賴清德副總統 20 日接見台灣癌症基金會等13個病友團體(總統府提供)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

關節保養怎樣最正確?醫:除UC-II,「這」關鍵成分更可強化結締組織

關節、筋骨退化非年長者專屬!神經醫學科醫師提醒,近來門診發現不少上班族由於久坐或者缺乏運動,造成肌肉提早流失,甚至影響行動力。不只是銀髮族,中壯年更應提早做好關節保養,為年老階段做好準備。 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表示,退化是隨著年紀增長會發生的自然現象,但如果加上外來因素就可能會讓退化提早到來。顏得楨教授說明,不只銀髮族,年輕人若缺乏運動都可能導致肌肉提早流失,或者因不正確運動姿勢也會造成神經壓迫,影響關節健康。 地中海飲食、曬太陽、補充正確營養品 不少銀髮族退休後仍熱愛戶外活動,如果因為神經退化、關節疼痛甚至是骨質疏鬆而無法運動,反而提高肌少症罹患機會。除了透過正確運動型態來訓練,顏得楨教授認為營養補充也很重要。 顏得楨教授提出,優質蛋白質如魚、肉、豆等都會建議銀髮族多攝取,或是採用地中海飲食少油、多植物性蛋白質、水果都很不錯,他也鼓勵適度曬太陽,不僅能改善睡眠品質,也能夠幫助強健骨骼系統。 補充營養品是現代人常見方法之一,40歲後特別是關節保養與神經系統維護更需注意提早補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關節保養品?以常聽到的葡萄糖胺來說,顏得楨教授解釋,主要作用是補充關節滑囊液體,增加潤滑度來降低關節不適感。 不過近年有些研究與案例發現部分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長期服用葡萄糖胺有產生血壓或血糖不穩定情形;以顏得楨教授門診來說,就曾有60幾歲病患原來病情控制都不錯,後來血糖突然飆高甚至要住院,經過問診才發現是自行補充了葡萄糖胺,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最新蛋殼膜成分: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 因此近幾年來開始會以UC-II(Undenatured Collagen Type II,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作為關節保健的選擇。顏得楨教授補充,攝取40毫克的UC-II能達到1500毫克葡萄糖胺加上1200毫克的軟骨素的臨床功效,不僅大幅提高方便性,也因為用藥減少,提高了民眾的遵從度。 顏得楨教授說明,由於人體關節活動需要的膠原蛋白相當多元,因此在維持關節健康除了可以選擇有UC-II成分的營養補充品之外,也可以留意像是有添加蛋殼膜成分,能夠加成補充一型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營養素,更能強化結締組織、肌腱等整體支撐力。 關節保養越年輕開始越好,顏得楨教授提醒,銀髮族熱愛爬山平時也要注意膝蓋關節的保護使用護膝工具,若有補充保健食品者,建議白天空腹時攝取效果較佳;另外如果已有關節疼痛症狀,必須先就醫找出問題再來做保養,才是維護關節健康正確之道。   圖說:前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科主任顏得楨教授

抗癌爆血便好苦  新型內視鏡手術助終結惡夢

抗癌爆血便好苦 新型內視鏡手術助終結惡夢

許多病人歷經辛苦抗癌後,每天與血便奮戰。研究顯示,約2%-20%的癌症患者因接受過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後產生「放射線直腸炎」,短則1年內出現解血便,長則5年、10年,有人平均一個月輸血4袋,彷如惡夢連連。

毛孔、細紋也有大數據?醫美引進AI測膚,專屬美顏維度成醫師利器

毛孔、細紋也有大數據?醫美引進AI測膚,專屬美顏維度成醫師利器

AI技術席捲全球,從ChatGPT的流暢對談到Midjourney美圖生成,都展現了無限潛力,而這樣的趨勢運用同樣也體現在醫美領域。台灣愛爾麗醫美集團率先引進「智能測膚儀」迅速引發討論,究竟AI運用在醫美上有哪些可能性?有哪些好處?    現代人追求美麗的標準已經有了改變,特別是對於臉部的美感目標,已經不是針對單一部位改善,而是希望追求一種協調性、同時更符合個人特質的展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論是膠原蛋白流失導致鬆弛,或者歲月帶來的細紋等問題,都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變化,然而透過醫美療程的進步,不論無創或者微創,只要提早因應並找到正確的保養之道,都能夠協助維持良好狀態。 科學化數據找出肌膚真正問題 AI技術運用在醫美有哪些發展潛力?首批引進智能測膚儀(美圖宜膚測膚儀)之一的台灣愛爾麗醫美集團表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臉部的肌膚狀態也是獨一無二,透過人工智能針對皮膚分析的全方面檢視,並客制測膚維度,就能規劃最適合的醫美療程。 一般人做醫美總覺得在檢視上不夠全面,或者在偵測上常碰到死角。這一款美圖宜膚測膚儀(Meitueve)利用AI技術,能夠快速、準確地分析皮膚狀況,並提供個性化的護膚建議。它可以測量皮膚的毛孔、色斑、細紋、色素沉澱等多項指標,並將數據與大數據庫進行比對,給出皮膚年齡和健康評分。 透過AI技術以科學化的數據記錄與分析,並根據皮膚類型和問題,來推薦適合的護膚品和醫美療程,這些都比以往純粹只是客觀判斷,或者自發性感受精準,也更能針對問題解決改善。 客製化療程,成效滿意度超出以往 愛爾麗醫美集團董事長常如山特別提到,使用智能測膚儀後,不僅提高了客戶滿意度和信任度,也協助醫師更精準診斷和治療皮膚問題。愛爾麗醫美集團認為,美圖宜膚測膚儀是一項創新和實用的科技產品,醫美服務的智能化和個性化,是新時代的革命性體驗,相信能夠提供民眾更優化的療程。 而在台灣負責美圖測膚儀醫美端代理的禾蓓斯生技也表示,AI的時代已經到來,智慧醫美將是趨勢,公司未來也會持續導入最創新高效產品,持續為客戶提供最好服務。台灣目前已有引進智能測膚儀,民眾如果有醫美需求,透過智能測膚儀的輔助,就能找到最適合的醫美療程與改善目標。 

頭暈、氣喘、情緒低落 初春「氣象病」者增,透過居家環境調整可改善

頭暈、氣喘、情緒低落 初春「氣象病」者增,透過居家環境調整可改善

天氣逐漸轉暖,乍暖還寒還沒到能完全收拾厚被冬衣的時候,最容易產生「氣象病」。「氣象病」是一種因氣溫、濕度等改變造成的身體不適,碰到這種情形,可透過居家空氣清淨與溫濕度控制,提升自律神經適應力來改善。 不少人碰到天氣變化常有頭痛、暈眩或關節不舒服情形,嚴重者甚至會噁心感、情緒低落,日本甚至有「氣象病」一詞,還專門開設門診來針對「氣象病」進行診療。本身有慢性病者更可能加重病情,因此不能忽略「氣象病」帶來的影響。 補充營養、改變環境溫度與濕度 透過生活調節可讓「氣象病」症狀獲得改善,像穴道按摩、適時補充維他命B群、鐵質等,改善室內環境也是一個方法,室內空間最要注意的除了濕度外,更重要的還有空氣品質。LG觀察到民眾對於環境品質的細節需求,推出了因應空氣清淨與濕度調節的PuriCareTM系列產品。         居家空氣的清淨度與呼吸道養護息息相關,以空氣清淨的功能來說,LG PuriCare™ 360°空氣清淨機擁有HEPA 13濾網,能淨化0.01微米的懸浮微粒、過濾極細粉塵達99.9%[1]、有效杜絕過敏原。同時,設有最小可測得PM1.0的懸浮微粒感應器與偵測異味的異味感應器,能自動開啟更大的清淨效能來維持居家空氣品質,獨特的360度全方位淨化出風口,可將乾淨空氣吹送至7.5公尺[2]遠的角落,20分鐘2即完成單次清淨,不僅省時更省電,快速讓居家擁有清新好空氣。 此外,寵物版的清淨機更具備寵物空氣淨化功能,毛髮四散也是加劇氣象病原因之一,此機型光觸媒濾網的除臭效果比標準濾網提高55%[3],可以有效去除寵物異味,可拆洗式的毛髮濾網可過濾35%[4]以上懸浮於地板的寵物毛髮。 (圖說/LG PuriCare 360°空氣清淨機能淨化0.01微米的懸浮微粒、過濾極細粉塵達99.9%;寵物版清淨機更具備寵物空氣淨化功能,有效去除寵物異味。) 良好的空氣對流也能為居家帶來更舒適的感受,LG PuriCareTM AeroTowerTM 風革機兼具風扇和空氣清淨功能,採獨家研發Air Valley技術,藉由「康達效應」 (Coandă Effect),將過濾後的乾淨空氣沿著空間表面,均勻穩定吹送至室內每個角落,吹出如同自然風般柔和且舒適的氣流,考量不同情境與時節運用,有三種氣流模式可選擇,像是能降低體感溫度的「單向送風」、有效改善氣流的「循環模式」,以及均勻將風送到角落的「廣域送風」,搭配LG ThinQ™手機應用程式,可遠端設定與即時查看空氣品質數據,是居家不可缺少的空氣淨化風扇,此外,部份機型更具備暖風功能,在忽冷忽熱氣象病好發的季節,更能貼合每一刻不同的需求轉換。 (圖說/LG PuriCare AeroTower風革機兼具風扇和空氣清淨功能,採獨家研發Air Valley技術,藉由「康達效應」將過濾後的乾淨空氣均勻穩定吹送至每個角落。) 台灣濕度高,高溫潮濕更容易讓病毒、細菌、黴菌和塵蟎孳生,LG PuriCareTM雙變頻除濕機的日除濕量最高達19公升,可接排水管的設計省去倒水困擾,並可利用奈米離子淨化外部空氣,達到空氣清淨效果。同時還能一機多用,除降低環境濕度,使衣物乾燥不再受潮產生異味;在節能方面,更利用變頻馬達搭配變頻壓縮機,能節能省電,還有自動滿水停機功能,全天候開啟也不傷荷包。 換季之時正是「氣象病」好發之際,透過生活環境改善與保養方法,就能避免自律神經失調,隨時照顧好身心狀態。

痘痘怎樣都好不了?痘疤女王:A酸使用觀念錯誤「這樣擦」才有效

痘痘怎樣都好不了?痘疤女王:A酸使用觀念錯誤「這樣擦」才有效

對痘痘問題者來說,反覆看醫生跟擦藥可說是一場無止境的噩夢,到底怎樣才能改善?有痘疤女王之稱的皮膚科醫師莊盈彥特別分享,一般人過度擔心A酸治療過程的皮膚反應而中斷,是無法改善痘痘的關鍵。 長痘痘的原因多是因皮脂腺過度分泌油脂,或是角質過度增生等,如果荷爾蒙影響,也會讓痘痘問題變得更嚴重。皮膚科醫師莊盈彥表示,她的門診很多人都是長痘痘很多年、反覆擦很多藥無解才來找她,太多人觀念不正確,才會讓痘痘問題不是沒改善,就是一直發生。 舉例來說,在治療青春痘的藥物使用,A酸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莊盈彥醫師指出,A酸可以幫助角質代謝,也能生成膠原蛋白,不管針對粉刺型或者是膿皰型的青春痘治療都相當有效。 新一代複方青春痘外用藥,加速代謝也抑制發炎 目前A酸分好幾代,依據濃度不同、治療效果也有差異。以第三代A酸Adapalene健保給付的0.1%濃度的選擇來說,確實治療上會花較長時間。莊盈彥醫師說明,目前新一代複方青春痘外用藥,濃度0.3%的A酸是傳統3倍劑量,搭配過氧化苯(Benzoyl peroxide, BPO)的複方成份,能夠殺死細菌避免繼續發炎,也減少留下疤痕機會。 她表示,以往治療痘痘會開立不同的外用藥,新一代複方青春痘外用藥研發的比例成份不僅不會相互影響效果,病患的治療效果都很不錯,大概1個月就能有改善。 莊盈彥醫師強調,治療痘痘的過程除了用藥,清潔流程、使用方式也要遵照醫囑才會有效。很多人都有迷思,以為擦A酸會有「副作用」像是脫皮、發紅等就不敢用,事實上這是治療過程的肌膚反應,透過這樣方式才能讓粉刺慢慢代謝出來,待肌膚適應之後就會恢復。 清潔徹底、定時定量擦拭,幫助長期代謝 另外,擦的時候痘痘比較嚴重者也建議要全臉使用,份量上至少要擠至少一顆花生米大小約0.5克左右的量來分部位擦拭,每天定量。擦藥之前臉部一定要清潔乾淨,不要使用油膩的清潔品與保濕、防曬品。 莊盈彥醫師提醒,擦藥能幫助粉刺慢慢代謝出來,常長痘痘的人,要把治療當成是保養,也就是即使改善了,仍舊要持續使用,避免復發。另外,擦拭A酸類外用藥也要記得要在晚上擦,否則紫外線會將A酸反解而失去效用。莊盈彥醫師強調,長痘痘不是只要調整作息、改變飲食就好,一定要正確治療不要拖,越早治療就能壓抑發炎反應,趕快讓肌膚恢復正常。 圖說:美上美皮膚科診所 莊盈彥醫師醫師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

關節一動就痛?醫師:小心不動會更痛!教你5招減緩

上了年紀以後,家中長輩經常會喊這裡痛、那裡痛,尤其是關節疼痛,更是不少銀髮族的困擾。德生診所院長黃兆康醫師建議,可以透過運動、肌耐力訓練、穿戴護膝以及補充關節軟骨營養食物等方式,來維持肌肉量跟關節靈活。 黃兆康醫師以自己的媽媽為例,由於黃媽媽有高血壓加上脊椎側彎,平常光是走路就容易喘,長期缺乏運動的情況下,造成她肌肉流失,加速關節磨損,疼痛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而且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大約從五、六十歲開始,肌肉或關節就容易出狀況。 想要減緩肌肉量流失,以及關節磨損發炎疼痛的情況,黃兆康醫師分享以下5點建議: 慢性病控制: 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遵守醫囑,並耐心控制病情。   補充蛋白質: 銀髮族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取,例如好吸收的小分子蛋白質,若腎臟功能不佳者則避免攝入過多蛋白質造成腎臟負擔,可以選擇野菜類、紅肉、雞肉、魚貝類、全穀小麥及蕎麥、堅果、豆漿及乳製品...等。   肌耐力訓練: 如果肌肉量已經流失,想要再長回來就會很困難,所以平常就要做肌耐力的訓練,比如適量的重量訓練及跑步。如果關節已經退化,至少要做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散步,讓肌肉能夠承受一些重量,多少都有幫助。   穿戴護具: 有一些長輩走路會痛,就可以使用些穿戴式的護具,例如穿護膝可以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   補充營養品: 如果以上4點都做得很好,可以再額外補充一些含膠原蛋白或是小分子胺基酸產品,最好是一天使用一次的關節營養補充品較方便,對於銀髮族要維持肌肉量還有關節的活動都會有幫助。 黃兆康醫師也補充,對於關節退化,一般民眾會選擇有葡萄糖胺的關節保健品,但對於高血壓、高血糖或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應該要謹慎使用。 除了葡萄糖胺,最近市面上也常聽到「UC-II」跟「咪唑胜肽」這兩種營養補充品,黃兆康醫師指出,UC-II是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根據研究,一天用量40毫克,就可以等同高劑量的葡萄糖胺,對於骨頭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或是運動引發的關節疼痛...等,能幫助維護軟骨組織,若與卵殼膜萃取的彈性蛋白與鮭魚鼻軟骨萃取的蛋白聚醣併用,可以發揮加乘的效果。 咪唑胜肽則是由2個以上的胺基酸結合的雙胜肽,日本研究建議高濃度可以用在運動選手,低濃度則適合中老年人補充肌耐力,降低因肌力不足造成跌倒受傷的風險。 最後黃兆康醫師提醒,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加上關節活動不舒服,經常讓長輩們不想出門,除了剛才提到的補充營養品之外,可以再補充一點維他命D,每天攝取大約700單位以上,研究證實可以減少20%跌倒的發生機率,也可以多曬太陽,每天約10到15分鐘,對肌耐力、維他命D的吸收,以及心情上都會有所幫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年奪約2500人命!「胰臟癌」狡猾轉移難開刀,多重化療組合現曙光

每年奪約2500人命!「胰臟癌」狡猾轉移難開刀,多重化療組合現曙光

胰臟癌素來有「癌王」之稱,許多患者初確診就是晚期,已有癌細胞遠端轉移,讓患者感到挫折、甚至想要放棄治療。不過,醫師提醒,現在胰臟癌已經有相當好的多重化療藥物組合,病患只要找對方法,都能有效控制病情。 是什麼原因讓胰臟癌惡名昭彰?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黃文冠解釋,胰臟位於上腹腔後側、深藏且隱密的特殊位置,同時旁邊有豐富的淋巴結網路,因此當發生病變時,相對難以發現,且容易透過淋巴轉移出去。 症狀不明、疾病發展又快又兇猛,死亡率迎頭趕上發生率! 胰臟癌早期的症狀不明顯,若已有明顯的上腹悶痛、背痛、食慾不佳、莫名體重減輕(例如3~6個月減輕5公斤)的狀況,通常腫瘤已經相當大,且癌細胞複製快、惡性分化程度高,不少人確診時都已經是晚期不適合開刀。另外,由於胰臟周邊血管和淋巴結多,不僅容易轉移到肝、腹膜等處,腫瘤變大時常見侵犯或包覆周邊大血管,使得想經由開刀切除腫瘤更加困難。 黃文冠醫師分享,林口長庚醫院去年大約收治了230位胰臟癌患者,以每年新發胰臟癌人數近3千人來看,約佔全台十分之一。「據院內統計,確診胰臟癌的患者當中,只有2成是第一、二期,尚有開刀切除腫瘤的機會;而剩餘8成患者皆已是晚期,因此也讓癌症的死亡率趨近於發生率。」黃醫師沉痛的表示。 與國際接軌!胰臟癌組合化療多元,可依自身狀況討論用藥 儘管晚期胰臟癌治療不易,卻並非束手無策,因此黃文冠醫師仍鼓勵患者要積極治療,「台灣對胰臟癌的治療已與國際接軌,目前有幾種多重化療組合可選擇,也都有健保給付,醫師可依據患者自身體力與疾病狀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第一線治療目前有幾種多重化療組合可以考慮,其中雙藥組合例如gemcitabine+nab-paclitaxel、三種藥物組合oxaliplatin+irinotecan+5-FU/LV (FOLFIRINOX)更是國際指引建議的第一線用藥,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形式,而若是體力狀況不佳、或擔心副作用過大,也可選擇副作用相對輕微的化療組合或單一用藥,總之仍須依照自身狀況與醫生討論。 不要放棄!醫暖心喊話籲患者正向面對,更有機會穩定控制! 黃文冠醫師以一名60幾歲的男性為例,此個案是因黃疸症狀才確診局部晚期胰臟癌,患者一開始選擇使用三重藥物組合(FOLFIRINOX處方),但治療兩個月左右,癌指數仍有上升情形,在改用兩種藥物組合化療後才獲得穩定控制。「目前接受化學治療已近半年,患者非常積極接受治療,換藥後腫瘤反應顯著,目前正準備住院接受進一步開刀切除,但必須強調每個病人病情與治療反應都不同,仍須與照顧的醫師充分討論。」 黃文冠醫師強調,胰臟癌是一種較難從預防面下手的癌症,民眾平時應多觀察身體症狀,也要培養好的生活習慣;而胰臟癌患者仍要積極面對、切勿錯失治療時機,透過適當治療仍有很大的機會減少癌症引起的病痛、延長生命、同時保有生活品質。 2013-TW-230000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