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補牙、蛀牙」無限循環  半數民眾害怕治療恐使牙齒掉光光 全新3D齒雕技術兼顧美觀又可預防再次蛀牙!

「補牙、蛀牙」無限循環 半數民眾害怕治療恐使牙齒掉光光 全新3D齒雕技術兼顧美觀又可預防再次蛀牙!

「才剛補完牙,怎麼又蛀牙了?!」看牙醫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硬傷,調查統計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的台灣人曾因為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容易導致口腔問題惡化,產生牙周病或牙齒脫落的狀況,甚至連帶影響全身健康!悅庭牙醫診所曹皓牙院長點出,重點在於選對治療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二次蛀牙發生,也避免得往返牙醫診所的痛苦。 今年悅庭牙醫診所首度引入全新儀器,透過3D齒雕技術可精準針對蛀牙部位進行治療,同時達到牙齒保健及美觀效果。在今年巴黎奧運為國爭光、搶下女子拳擊金牌的林郁婷,以及拍了無數爸爸角色、號稱「國民老爸」的實力派演員庹宗華,皆選擇於近日前往悅庭牙醫診所並完成療程,今日出席記者會,現場實證治療有感,鼓勵有口腔問題的民眾應積極就醫,與專業牙醫師討論正確的治療方案,守護健康也維持日常好表現! 65歲後平均牙齒少十顆!台灣口腔保健仍未達國際健康老化標準 口腔保健為全身健康指標,影響外觀又衍生慢性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二十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四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 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威院長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不得不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半數國人害怕看牙而延誤治療 反得牙周病、牙齒掉光光?!全新3D齒雕技術可助患者遠離「補牙、蛀牙」惡性循環 傳統上在治療蛀牙時,會使用銀粉或複合樹脂進行填補,然而效果卻無法持久,銀粉填補過一段時間後導致牙齒變黑,且容易造成牙齒結構的破壞,維持兩至三年就得重新補牙,而複合樹脂則容易因收縮膨脹而產生縫隙,反而讓細菌侵入先前的蛀洞,導致再次蛀牙。 曹皓威牙醫師分享,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因而陷入「補牙、再次蛀牙」的惡性循環,飽受疼痛,然而,曾有調查統計,高達半數台灣國人曾因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得面臨後續牙齒脫落、產生牙周病的窘境。曹皓威牙醫師點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如何在蛀牙剛發生或尚未惡化之前就選對治療方式!」 作為台灣領先的智慧醫療牙科機構,悅庭牙醫診所全面更新並引進貼齊國際水準的AI數位設備,透過最新的3D齒雕技術,先使用全數位口內掃描儀器於口中取模,再利用德國引進的科技儀器,製作出與牙齒缺損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陶瓷修復物,不僅與天然齒質相近,顏色自然、邊緣密合度佳,填補後更不易再度產生蛀牙,兼顧美觀與功能。 50歲女教師輕視缺牙問題 竟導致口臭、記憶力衰退!選擇合適治療方案 打造好牙與健康未來 從事幼兒教師工作的50歲林姓女患者,因本身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導致牙周病加重,一開始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會影響咀嚼,沒想到隨著多顆牙齒缺損、脫落,不僅不方便進食,也不敢吃蔬菜及肉類,更出現口氣尷尬、記憶力衰退等困擾,對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皆有重大影響,一直到悅庭牙醫診所進行牙齒重建治療,包括牙周病雷射清潔、牙周導版保養、3D列印輔助全導引雷射微創全口重建手術等項目,歷時半年後煥然一新,不僅換得一口好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外,連血糖和心血管指數都更加穩定,總算找回自信的她更能在工作上有所展現,得到好多學生稱讚:「老師的笑容好溫暖!」 悅庭牙醫診所曹皓威院長解釋,牙周健康不僅關乎美觀與功能,也能改善身體的慢性發炎狀態,提醒民眾應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如有任何口腔保健問題,應積極與專業牙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打造一口健康好牙,實現更美好的未來。

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攜手三大企業達成1億步行挑戰,實現環保與健康的雙重目標

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攜手三大企業達成1億步行挑戰,實現環保與健康的雙重目標

A.S.O(阿瘦)12月10日於台北六福萬怡酒店舉辦72周年「永續行動力成果發表會」。 此次活動以「足健康」為核心理念,結合企業社會責任(CSR),特別邀請南山人壽、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及奇美醫療服務社,共同完成健走挑戰,成功達成1億步行里程,象徵環島72圈,為企業健康促進與環保永續奠定新里程碑。 A.S.O(阿瘦)總經理郭欣怡在會上指出:「健康與永續不僅是阿瘦A.S.O(阿瘦)的核心價值,更是現代企業不可或缺的責任。此次活動透過實際行動彰顯了我們對環境與社會的承諾,期望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加入,攜手推動永續發展。」 打造跨界合作的成功典範 本次挑戰活動集結了來自A.S.O(阿瘦)與三大企業同仁共襄盛舉,以步行替代部分通勤方式,不僅達成目標步數,還有效減少了碳排放。依據統計,挑戰期間累積減少了14,2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種植700棵成年樹木的碳吸附效應。同時,挑戰者的日均步數顯著提升,身心健康獲得全面增強。 參與企業代表也分別分享了在挑戰過程中的感想與收穫,讓現場觀眾深刻體會到步行對個人健康及環境保護的正面效益。 A.S.O(阿瘦)郭欣怡總經理與三家參與企業代表共同進行象徵性步行儀式,象徵完成環島72圈,展現企業攜手合作的精神。同時,A.S.O(阿瘦) 郭欣怡總經理也親自頒發「A.S.0永續行動力獎」及本次各企業中挑戰者的步數中榮登榜首,成為第一名!表彰挑戰中的傑出個人獎,特別準備了 [A.S.O 機能休閒 萬步健康氣墊鞋] ,感謝挑戰者對活動的熱情投入! 展望未來,深化永續價值 A.S.O(阿瘦)自民國41年成立以來,始終以「足健康」為品牌核心,並致力於實現永續經營。此次1億步行挑戰的成功,不僅為品牌形象注入更多價值,也彰顯了跨企業合作在健康促進與環保議題上的可能性。 A.S.O(阿瘦)將持續深化其在健康與環保領域的投入,並計畫未來以更多創新形式擴大活動影響力,讓健康步行成為全民運動,推動永續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永立榮生醫推出首創鹿茸多肽保健食品與鹿茸幹細胞保養品

永立榮生醫推出首創鹿茸多肽保健食品與鹿茸幹細胞保養品

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養生風氣興起,對優質保健食品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專注於開發羊水幹細胞再生醫療與醫美產品的永立榮生醫(代號6973,以下簡稱永立榮)今日正式發表全新鹿茸多肽保健食品及鹿茸幹細胞保養品,結合其尖端羊水幹細胞與細胞專利技術,開創組織修復再生新趨勢。此次推出鹿茸系列產品,不僅延續永立榮在生醫領域領導地位,更以突破性的獨家提取方式,將鹿茸的天然活性與幹細胞技術結合,標誌著尖端生物科技普及化的重要里程碑,進一步將再生醫學成果帶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永立榮生醫以全球首創的羊水幹細胞培養技術專利,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分離與培養羊水幹細胞專利的生醫企業,並領先全球第一個研發出鹿羊水幹細胞外泌體醫美原料 在新藥開發上,正加速推進重度乾眼症新藥UB003與勃起功能障礙UA002的臨床試驗,同時在美妝保養品領域,陸續研發出小鹿羊水、鹿茸以及人類羊水幹細胞外泌體原料,已成功取得五項國際INCI認證,穩居台灣幹細胞外泌體INCI登錄之冠。此次發表鹿茸系列保健保養品,展現永立榮將創新視野拓展至鹿茸這一珍稀材料,讓更多人可受益再生醫學的最新成果。 在今日發表會上,齒科再生醫學專家王上銘醫師受邀為鹿茸系列產品代言,結合其橫跨齒科、生命科學及神經科學領域的豐富學術與臨床經驗,深入揭開鹿茸材料在再生醫學中的應用價值,「鹿茸是哺乳動物中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神奇器官,蘊藏強大的幹細胞與多肽活性,而且生長速度驚人,可達每天1吋,還能夠每年脫落並完全再生。」他更強調永立榮對動物及環境友善的高度重視,通過與獸醫師及優良鹿場合作,用研發新藥的嚴謹規格來開發保健保養品。所有鹿茸原料均來自認證鹿場,透過專業飼養方式確保動物健康與自然生活,以不傷害動物的情況下取得有效成分,兼顧科學人道與技術創新。此外,永立榮亦積極將保健品推向純素,關注食蔬主義者的訴求,致力將生醫科技普及至更廣泛的人群。 台灣羊水幹細胞之父黃效民博士,身為永立榮生醫總經理及公司技術長,分享永立榮在鹿茸產品開發的獨家首創提取技術,僅選取鹿茸頂端作為核心原料,將重要成分濃縮精華,透過獨家AI提取技術萃取出高濃度活性因子—激活素(Activin-A), 這一突破性成果鎖住了鹿茸中的核心活性,讓Activin-A的多重效能得以發揮,還提升了吸收率與穩定性,為人體帶來更佳的補益效果。黃博士表示,鹿茸頂端為鹿角生長快速的關鍵,蘊含高濃度氨基酸、多肽類、生長因子、細胞激素、醣類及微量元素,展現強大的生物活性。永立榮透過獨創精密提取方式所研發的產品,充分運用鹿茸高速生長與自我修復特性,率先為促進人體細胞再生與功能激活提供全新機會。 永立榮本次以鹿茸獨家提取技術,發表全新鹿茸多肽保健食品及鹿茸幹細胞外泌體保養品,旨在從根源強化健康,強調內外雙向護理。「ACT-A黑鹿超基因膠囊」專為男性需求設計,以ACT-A鹿茸多肽活力因子結合有機馬卡與肉蓯蓉、薑黃萃取及精胺酸等植物配方,提供男性所需營養補充,幫助激活底氣、提升體能與動能。此外,採用純素膠囊,友善動物福祉,適合食蔬者安心食用。整個製程嚴格依循食品cGMP規範,確保產品可科學化量產;全新鹿茸幹細胞保養品「ExoBeauty全能奇蹟外泌體系列精萃 」則採用外泌體科技,專注於肌膚細胞修復及再生,提供使用者頭皮毛髮、肌膚老化及膚色提亮的保養解決方案。 隨著再生醫學市場需求持續攀升,永立榮憑藉技術領先優勢,致力將高端細胞科技轉化為一般民眾更容易觸達的保健與保養產品。董事長簡奉任表示:「我們目前正積極尋求理念相同的優質經銷商和通路夥伴,並計畫將鹿茸系列產品市場佈局從台灣延伸至海外。」未來,永立榮將持續幹細胞領域研究,推動相關法規認證、專利及臨床試驗進程,同時擴大鹿茸產品創新應用與市場版圖。  

桂冠營養研究室 地中海飲食與主觀認知衰退研究成果 迎戰超高齡社會健康 推出「2025無齡餐盤」概念

桂冠營養研究室 地中海飲食與主觀認知衰退研究成果 迎戰超高齡社會健康 推出「2025無齡餐盤」概念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20%,健康老化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核心議題。桂冠營養研究室秉持健康永續的理念,致力於以科學實證為基礎,自2018年起探索如何通過日常飲食應對營養均衡攝取。在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上,將分享「地中海飲食與主觀認知衰退研究」研究成果,並揭示「2025無齡餐盤」概念,推動健康飲食的落實與普及。 地中海飲食對抗主觀認知衰退 聚焦台灣在地化 桂冠營養研究室自2018年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展開多次產學合作,今年啟動的「地中海飲食與主觀認知衰退研究」,針對熟齡者的認知功能進行飲食介入,探索每日飲食對認知健康的潛在影響。桂冠實業副總經理王振宇表示:「地中海飲食被國際認可,能有效對抗認知衰退的飲食方案,但如何結合台灣飲食文化、打造符合國人需求的飲食模式,是我們希望通過這次研究解決的核心關鍵。」 科學實證助力認知健康 致力推動健康老化進程 本次研究以多項指標為依據,初步分析結果發現,地中海飲食後和飲食前比較認知功能指標中的短期記憶與視覺空間辨別力提升13.4%,執行力與注意力也提升了6.9%、血壓收縮壓下降4%。實驗亦利用腦磁振造影MRI觀察腦部血管健康狀態,全面評估地中海飲食的實際效用。 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陳亮恭院長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認知功能障礙與失智症的挑戰日益嚴峻。本次研究期望能透過飲食介入,幫助更多熟齡族群維持生活品質。也非常感謝桂冠營養研究室的共同努力,為研究提供了菜單餐點上的支持。」 計畫主持人鍾芷萍醫師也提到:「此次研究於執行面上具有高度科學性,受試者可確實遵循實驗設計,對介入的餐點接受度高且流失率低,完成率超過9成,成功收回更多的樣本數據,在執行層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癌症病友補養計畫成果初現 營養支持康復之路 除認知健康領域的研究外,桂冠營養研究室今年首度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啟動超過100位病友的營養品補助計畫。根據統計顯示,補助計畫顯著提升病友的熱量與蛋白質攝取,幫助體重穩定性,並提升整體營養狀況。桂冠營養研究室延伸發起療期補養計畫,提供超過500位病友營養支持。以實際行動展現對特殊需求族群的關懷,助力病友在康復過程中獲得更多支持。 「2025無齡餐盤」概念 讓健康老化融入日常 桂冠營養研究室在記者會中首次公開「2025無齡餐盤」概念,旨在結合便利、美味與營養三大要素,幫助消費者輕鬆實踐健康飲食,達成「儲值健康」的目標。並於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現場特設衛教互動區,民眾自我評估營養狀況,學習如何從日常飲食中改善健康。 12/5-12/8展期也安排一系列營養講座,邀請到多位高齡權威醫師與營養師,包含北榮高齡醫學中心彭莉甯主任、高榮高齡醫學中心梁志光主任、台灣癌症基金會戢蕙欣營養師等,將針對不同的健康狀態,如何做好營養攝取,讓民眾從日常飲食養成”儲值健康”,一同迎向無齡世代。展覽期間免費入場,歡迎把握機會參觀! 圖/桂冠營養研究室推出20種口味,服務不同族群需求 圖/(左)桂冠實業副總經理王振宇(右)台北市立關渡醫院 陳亮恭院長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衛教大使佩甄呼籲「測一下肺怎樣」!三步驟精準打擊三冠癌王 助降低復發風險 提升肺癌存活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衛教大使佩甄呼籲「測一下肺怎樣」!三步驟精準打擊三冠癌王 助降低復發風險 提升肺癌存活率

在台灣,肺癌是十大癌症中「發生人數最多、晚期確診比例最高、死亡率最高」的三冠癌王,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為呼籲全民正視肺癌的威脅,台灣癌症基金會邀請國民好媳婦佩甄擔任肺癌衛教大使,鼓勵民眾一起加入「測一下肺怎樣」行動,提醒高風險族群定期接受篩檢、及早揪出肺癌,早期治療增加治癒機會! 非吸菸者、女性的隱形危機?掌握肺癌六大危險因子 測一下「肺」怎麼樣! 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醫師指出,第1A期肺癌五年存活率高達8成,但早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多達半數患者診斷時已是晚期,五年存活率驟降剩不到1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包括:(1)菸害、(2) 空氣汙染、(3) 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如石綿、粉塵、砷、氡氣等)、(4) 肺部相關疾病史(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5) 肺癌家族病史、(6) 炒菜油煙…等。甚至近年有越來越多非吸菸者被診斷出肺癌,也許空氣汙染、肺癌家族病史、環境暴露等危險因子亦不可輕忽。目前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是經國際實證能有效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為宣導肺癌篩檢與精準治療的重要性,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起「測一下肺怎樣」行動,三個關鍵步驟精準打擊癌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提升存活率: 一、肺癌篩檢,定期追蹤,早期發現不肺力 二、基因檢測,揪出突變基因,肺更安心 三、精準治療,瞄準突變基因,對症下藥 LDCT肺癌篩檢 高風險族群定期追蹤 早期發現不肺力 國健署已推行LDCT肺癌篩檢,補助具有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但有意願戒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每兩年一次定期檢查。張基晟醫師提醒,除了具補助資格的高風險族群外,也建議有早發肺癌家族史民眾若自身經濟許可,可提早將LDCT列入定期健檢項目。 EGFR突變復發轉移風險高!基因檢測揪出突變基因肺更安心 台灣的肺腺癌病人約55-60%帶有EGFR基因突變,病人群體占最大宗。尚可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的肺癌,主要是指第1、2、3A期病人。可手術切除腫瘤是治療肺癌首選處置,目標是將腫瘤完全切除。EGFR基因突變是導致病情復發及腦部遠端轉移的重要風險因子之一,臨床經驗患者若有EGFR基因突變,惡化、轉移的速度比沒有基因突變的患者還要來得快!因此,若術後確診為1B, 2, 3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首先建議患者要先進行EGFR、ALK基因及PD-L1表現量檢測,以利醫師根據檢測結果制訂後續精準治療方案。  早期肺癌術後EGFR標靶輔助治療 降低7成復發、腦轉移風險 據統計,約50%的第1-2期患者和75%的第3期患者在術後5年内復發,5年復發率第1B期:45%、第2期:62%、第3期:76%。因此手術後會建議加輔助性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然而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對於術後只接受輔助性化療,有其一定限度的幫助,張基晟醫師說明,根據臨床研究數據,EGFR基因突變的病人術後接受第三代標靶輔助治療具有顯著療效,可降低73%疾病復發風險及76%腦轉移風險 ,延緩疾病進展。 術後輔助化療看似正常但癌症指數居高不下?第三代標靶藥物助降復發轉移風險 張基晟醫師指出,過往臨床案例曾遇到一名第三期肺腺癌女性病人,在術後接受輔助性化療,看似已經恢復,不過癌症指數仍然居高不下。由於基因檢測為EGFR基因突變,有較高機率的復發轉移風險,判斷可能體內的癌細胞有微轉移,在使用第三代標靶輔助治療後,癌症指數下降至正常數值。以往檢測為EGFR基因突變的第二、三期病人都很快會面臨癌細胞轉移的狀況,這位病人在標靶輔助治療後不但癌症指數下降,也降低了後續的復發轉移風險。張基晟醫師也表示,目前健保擴大了第三代標靶藥物於晚期肺癌第一線健保的給付範圍,適用對象已從第4期擴及到第3B期,期望未來手術切除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也能逐步與國際接軌,讓更多病友受惠;此外,張基晟醫師與其合作團隊也持續在進行肺癌風險預測模型的研究,以期讓國人對於肺癌高風險族群的概念能夠更明確。 圖/衛教大使佩甄籲測一下肺怎樣 三步驟肺更好

台灣牙e通 震撼發表!全新AI功能 一鍵掌握診所營運

台灣牙e通 震撼發表!全新AI功能 一鍵掌握診所營運

dentall 台灣牙e通全新 AI 功能震撼發表,12月8日於台北君悅酒店凱寓廳,盛大舉辦 2024 dentall 年會暨產品發表會,研發團隊將 dentall.ai 全面升級,包括:AI 客戶關係管理(CRM)、AI 營運建議以及 AI 系統客服,透過大數據整合能更全面瞭解診所的現況,使診所效率提升,並促進醫病溝通。全新功能將在 2025 年第一季正式上線,令人相當期待。 dentall 台灣牙e通一直是台灣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的領先指標,以科技改善全人類口腔健康為宗旨 2023年 dentall.ai 正式推出,主打加入 chatGPT 技術,產生 AI 治療計劃,還可使用語音查詢鍵保規則,目前已有上千名的用戶使用,遍及全球 20 幾個國家;此次dentall 台灣牙e通再度開創牙科領域新技術,將 dentallHiS 雲端病歷系統 AI 化,研發出獨家三項 AI 解決方案:第一項是 AI CRM,將病患治療項目、病史紀錄及看診頻率等資料帶入並分析,預估患者的未來產值及建議治療項目,更可增進醫病溝通,提升病患滿意度及忠誠度;更強大的是還能分析患者的約診紀錄,透過 AI 提供約診的建議時段與治療建議來進行預約治療,可大幅降低診所空診率。第二項是 AI 營運建議,只要一鍵按下,立即產生診所營運分析報告,將看診人數、預約狀態、及專案收費等數據進行分析,提供診所營運建議與診斷引導,成為管理者智慧決策的得力助手,大幅提升管理分析的效率。第三項是 AI 系統客服,針對 dentallHiS 雲端病歷系統使用者的專屬 AI 客服,可以語音提問健保規則及系統操作問題,立即以圖文式答覆,24小時在線可隨時解決診所的需求。 dentall 台灣牙e通是一家整合牙科領域各項服務的企業,在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欽章醫師領銜下,致力將前端科技導入牙科專業領域,並由技術長汪庭宇帶領專屬研發團隊,不斷開發與創新,包括 AI 產品研發、診所病歷系統等各項服務。今年 dentall 台灣牙e通獲獎無數,包括 Cool Taiwan  「AI ⼤數據跨境新經濟比賽首獎」及 BSI 英國標準協會 「數位信任精銳獎」大獎的殊榮,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外,分別於今年在新加坡、預計明年在東京創立分公司,邁向全球化經營,成為牙科領域的標竿典範。 圖/台灣牙e通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欽章(左)臺北醫學大學教授 張維仁(右) 圖/由台灣牙e通創辦人暨執行長 陳欽章醫師、三口品執行長-林聖傑醫師及蒔美牙醫副院長-紀皓雲醫師共同分享牙醫診所營運關鍵  診所品牌的優勢

國光生技送愛心疫苗到臺東 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

國光生技送愛心疫苗到臺東 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

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113年與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合作,將每年送五百劑流感疫苗到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南迴診所,醫護人員提供社區醫療照護時,亦可攜帶疫苗為民眾施打,守護偏鄉居民健康。自12月5日起啟動計劃,於尚武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首場,共有24位參與者,由南迴診所院長徐超斌坐鎮,進行接種前健康評估檢查及問診。此捐贈計畫緣起,不僅為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居民健康,也始自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與南迴基金會創辦人徐超斌醫師超過二十年的情誼。 超人醫師徐超斌返鄉之路 前奇美醫院詹啟賢院長為重要推手 徐超斌醫師在返鄉行醫前,曾是臺南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表現優異卻突然辭職,時任奇美醫院院長詹啟賢基於惜才特別約談徐醫師,得知他要返回臺東家鄉服務,當無醫村居民唯一的依靠,也特別勉勵他好好做;數年後,人稱超人醫師的徐超斌因過勞中風,詹前院長更協助將他接回奇美醫院治療及復健。徐醫師在達仁鄉衛生所服務期間,詹前院長也曾前往台東拜訪,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超人醫師的支持及關心。 昔認購【守護4141個心跳】兩千本 醫學院莘莘學子獲益良多 國光生技詹啟賢董事長在衛生署長任內,曾實地前往司馬庫斯、綠島蘭嶼等地,了解偏鄉醫療的需求,於衛生署成立山地醫療與偏遠地區科專責單位,由原住民醫師擔任科長,讓最了解原鄉的醫師來改善偏鄉醫療。98年徐超斌醫師出版【守護4141個心跳】一書時,詹前署長不僅寫推薦序,更自費購買2000本,送給醫學院應屆畢業生,希望號召更多醫學生到偏鄉服務。他笑稱:「好像效果不太大!」因此,今年10月南迴基金會出版新書:《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超人醫師徐超斌X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點亮偏鄉》時,詹董事長決定改為捐助500劑疫苗,讓徐超斌醫師及其醫護團隊可幫地方民眾施打,並且承諾每年都會捐助流感疫苗。 南迴診所以「定點門診」及「居家醫療」為主 創建全人照護模式 因應南迴地區在地醫療需求,南迴醫療計畫的首部曲,於110年8月成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附設居家護理所」。不僅是徐超斌個人回到家鄉服務,也帶著南迴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一起回來,在社區落地生根,照顧每個人的健康;而南迴醫療計畫的第二部曲「南迴診所」,112年於台東縣大武鄉設立,以定點門診和居家醫療為兩大服務主軸。創建出適合台灣偏遠地區的全人照護模式,推動在宅醫療、居家照護,把醫療照護帶入社區,克服交通問題,使偏偏鄉居民不再受限於距離,苦苦求醫不可得。 南迴診所國光流感疫苗施打計劃啟動 年年約五百人受惠 南迴診所國光流感疫苗施打計劃於113年12月5日正式啟動,於尚武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首場,共有24位施打,包含10位長者及20至30歲區間的14位民眾。由南迴診所院長徐超斌醫師主責,進行接種前健康評估檢查及問診。為期三個月的計劃更邀請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林高章顧問醫師、嘉義台大佳醫診所周孟滑醫師支援,總計16場,受惠區域為達仁、大武、太麻里、金峰等南迴四鄉,凡是十八歲以上的居民均可免費施打,初步規劃的報名人數為773人,預計施打人數為476人。 詹啟賢董事長一直默默關心南迴,促成今年南迴基金會與國光流感疫苗公益捐贈計畫,偏鄉居民多半經濟弱勢,上醫院不容易,需要疫苗也無法即時得到,透過南迴完善的在宅醫療及居家照護,送疫苗到原鄉,不僅為支持超人醫師一份醫療的初心,更期待共襄盛舉,陪伴南迴基金會守護南迴居民健康。

醫療與科技的結合 臺中榮總實踐未來醫療

醫療與科技的結合 臺中榮總實踐未來醫療

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12月5日至8日在南港展覽館登場,臺中榮總以「醫療與科技的結合,從臺灣邁向全球」為主題,展現智慧醫療、尖端醫療、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及遠距醫療的具體實踐。亮點包括攜手輝達(NVIDIA)合作之「自動語音辨識於醫療諮詢專線的應用」、「大型語言模型輔助電子病歷書寫」,與鴻海合作「數位孿生與AI技術在乳癌治療中的創新應用」,以及「AI腎臟超音波快速精準診斷」、「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手機APP檢測系統」。同時展示心導管技術治療高危險冠狀動脈疾病、3D脈衝式消融治療心律不整等尖端技術,與基因研究及細胞癌症治療之成果。 臺中榮總為全台唯一躋身《Newsweek》全球百大最佳智慧醫院,建置導入H200超級電腦,加速發展AI應用,醫療作業全面升級,是實現智慧醫療願景的重要里程碑 例如:考量病患和其家人就醫或在宅照護需求,臺中榮總24小時醫療諮詢專線,每月約2000通的諮詢服務量,護理師需將問題重點手動輸入電腦系統,事後再以片段記憶書寫護理紀錄,費時也不完善,為此臺中榮總與輝達合作研發自動語音辨識系統(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SR),運用「語者自動分段、語序重構」、「醫療用語」技術,再透過「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特性,即時辨識醫療諮詢專線,將語音轉為文字且潤飾為「電話諮詢摘要」,不僅能辨別護理師和民眾雙方語音,辨識字元準確率更高於坊間商用標準,有效縮短每通電話編輯護理紀錄3-5分鐘的時間,提升醫療諮詢服務品質。臺中榮總護理部劉淑芳副主任說明,未來還可拓展應用在護理紀錄、交班等更多臨床場域,減少文書處理負擔,幫助護理師專注在臨床照護,提升醫療品質。 此外,臺中榮總透過「NVIDIA推論微服務(NIM)技術支援」打造大型語言模型,運用智慧科技能輔助電子病歷書寫,縮短各式病歷摘要清單的統整時間,精準分析病人資料,自動生成病歷初稿,提供醫護參考,減輕病歷負擔。目前已提供臨床醫師試用,後續將進一步運用於正式的資訊系統。 同時,臺中榮民總醫院與鴻海科技集團合作,由NVIDIA提供的高效算力平台Taipei-1,聯合共同開發乳癌數位孿生模型(Digital Twins),使用乳癌治療的臨床數據及影像,結合多模態多體徵的人工智慧分析,同時建立乳房3D虛擬模型,來推估乳癌個人化治療效果、預後以及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展望未來,雙方計畫進一步優化演算法,推廣至其他治療領域,並實現更廣泛的智慧醫療應用,共同打造病患福祉與科技創新融合的新典範。 除了協助醫護工作場域外,臺中榮總也提供「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檢測APP」,此系統利用人工智慧結合KIM(Key Indicator Method)量表進行風險評估,是全球首創將人工智慧應用於肌肉骨骼累積性風險的創新技術。現場讓民眾直接體驗,可透過展示日常或工作中所重複的動作,讓APP即時進行姿勢分析與風險評估,並透過3D影像展示骨骼負重情況,幫助醫護人員改善患者介入方式,實現智慧醫療新突破。 透過這些創新應用,臺中榮總不僅推動醫療技術的前瞻發展,也深化醫療與科技產業的合作,為全球醫療帶來新契機。 圖/臺中榮總與輝達(NVIDIA)合作,建置H200超級電腦加速AI輔助電子病歷書寫。臺中榮總 陳適安 圖/臺中榮總兒童心臟科 莊傑貿醫師(右)正為民眾說明新型傳導系統節律器在房室傳導阻斷。

用一本《嘉書》傳承時光連結城市回憶 歡迎全台嘉人共書家鄉記憶

用一本《嘉書》傳承時光連結城市回憶 歡迎全台嘉人共書家鄉記憶

為了鼓勵中高齡長者重拾信心,打開心門走出家門,迎向勇敢壯闊的第三人生,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辦理「全嘉都是作家」活動,推出《嘉書》自傳書電子檔於官網供嘉義市民下載體驗,歡迎所有「嘉」人共同立傳、共同打造專屬嘉義市的記憶森林。今(113)年度吸引近550人次參與各項系列活動,包含自傳書引導課程、種子講師培訓、暑期體驗工作坊及成果發表,其中更培訓19位種子講師,平均年齡為63歲,充分發揮勇壯精神。 《嘉書》作為今年活動的亮點,從《從前從前》自傳書中精選出50道自傳書問題,這些問題觸發了參與者內心深處的記憶,勾起了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 不僅如此,《嘉書》也作為全國首創的自傳書,成為市民共同回憶的縮影,凝聚每個人的獨特故事。日前於實驗木場舉辦年度成果展中,展出18本精選《嘉書》自傳書作品,並安排種子講師們擔任一日導覽員,引導現場參觀民眾走進每位作者生命故事,傳遞「寫自傳書」的價值與意義。 參與活動的學員分享到「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成長環境和工作經驗,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完成一本屬於自己的人生自傳書。」、「還在人生中找尋方向的我,看到長輩們退休後的精彩人生,對他們的明確目標非常羨慕。透過活動,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再努力,也要學會肯定自己。」、「以智慧為舵、堅韌為帆、善良為槳、自我為燈塔,航向廣闊的第三人生。」展現了不同階段生命的反思與重拾方向的力量,對勇壯老化的精神也更具體。 嘉市衛生局廖育瑋局長表示,每一位勇壯世代都有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如同市長黃敏惠在《嘉書》序言中提到:「有形的建設,用眼睛看得到、有手觸摸得到,無形的智慧,就努力寫下來吧!」,期待透過公開《嘉書》自傳書電子檔,將「全嘉都是作家」願景傳遞到全台灣乃至全世界,持續影響更多勇壯族群,為自己立傳也為家族立傳,展現嘉義人、嘉義市、嘉義精神! 本年度活動的點滴被精心記錄成活動紀錄片,捕捉了參與者從學習到蛻變的過程,他們透過課程重拾記憶,與他人分享智慧;而種子講師更從學習者轉變為傳授者,展現了對自傳書寫的深厚情感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部紀錄片完整呈現了活動的深遠影響,讓更多人了解「全嘉都是作家」的意義。 目前,《嘉書》電子檔已開放下載,嘉義市政府衛生局邀請所有市民至官網書表下載區(https://health.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4625&s=841327 )開始書寫自己的嘉義故事,一同攜手記錄生命點滴,成為城市記憶的見證者,為嘉義的歷史添上屬於自己的一筆!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傳統生藥結合科技助力  智慧調劑實現中西協作

「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傳統生藥結合科技助力 智慧調劑實現中西協作

「2024臺灣醫療科技展」在12月5日-12月8日假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創新引入智慧調劑系統,將科技與傳統中醫醫療完美結合,大幅提升中藥調劑的安全性,還有效改善了調劑效率,真正實現了「中西協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雷才萱主任表示,透過智慧調劑系統,傳統的中藥調劑流程實現了數位化、精準化,多層次的檢核機制,包括AI語音提示與LED燈光引導,實現了藥品取用、批號效期檢核、重量測量等環節即時監控。將用藥安全提升至新高度,科技加持,讓用藥更安心。 雷才萱說,多重檢核機制確保藥品名稱、批號、效期與處方一致,精確校對劑量,讓病人能夠安心使用每包藥品。藥劑部特地設計「易讀藥袋」,在藥袋上放大藥品顆數,並提供服藥時間點的圖示,幫助病人更輕鬆地掌握服藥資訊。同時,針對目前台灣社會的需求,醫院提供印尼文與越南文的藥袋翻譯服務,協助照顧者(如移工)正確理解服藥方式,雷主任補充:「這樣的服務有效幫助非中文母語的移工照顧長者,貼近現代多元社會的需求,展現我們在細節上的用心。」 圖/智慧調劑系統(照片由北市聨醫提供) 圖/智慧調劑系統(照片由北市聨醫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