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腸病毒幼童 小心併發外傷性猩紅熱

感染腸病毒幼童 小心併發外傷性猩紅熱

2010/7/20(2022/3/15 18:9更新)

炎炎夏日,臺灣目前是腸病毒高峰期,許多幼稚園因此而停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小兒科醫師楊玉君發現,近來有腸病毒合併外傷性猩紅熱的情形,特別提醒家長注意。

楊玉君例舉個案說明,一位三歲小男孩,得到腸病毒手足口病,因為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並住院接受治療。其較明顯的症狀有發燒,四肢、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有小水泡。

住院後,病患已經退燒,且口腔潰瘍也陸續減少當中。但四肢水泡恢復較口腔潰瘍慢許多,加上四肢水泡會發癢,使得有些比較大的水泡被病患抓破而感染。原本已經沒有發燒,之後又發燒到四十度,伴隨著全身有突起的小紅疹,觸摸有沙紙樣的感覺。病患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小紅疹消失且已退燒,病患才痊癒出院。

楊玉君解釋,外傷性猩紅熱主要原因為皮膚有傷口,受到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後,細菌釋放出毒素,造成病患身體發燒,並出現摸起來像沙紙樣的小紅疹。

她提醒家長應注意小朋友個人衛生及環境衛生、需加強洗手,注意小朋友均衡飲食、運動及睡眠充足,以增加免疫力。並建議父母應避免小朋友進出擁擠密閉的室內空間,盡量到戶外休閒活動。

若幼童有疑似感染腸病毒時,應儘速就醫、家中若有相同症狀者,應與其他健康小朋友作適當隔離;避免參加群聚活動,以免傳染給他人;且對於腸病毒的小水泡會有發癢情況,可給予外用及內服藥治療。楊玉君再次強調,不要用手去抓,以免產生傷口處細菌感染。

資料參考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大醫學院小兒科 李秉穎醫師之小兒出疹性疾病、台灣病歷資訊管理學會。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