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年長者!防範軟骨缺損惡化成「關節退化」 4大症狀應儘早就醫

不只年長者!防範軟骨缺損惡化成「關節退化」 4大症狀應儘早就醫

2025/10/28
「膝蓋痛」不只是長輩們的問題!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傷害、工作負荷或外傷,也可能造成關節軟骨受損,甚至連日常生活的動作都變成折磨。過去一旦軟骨受損,可能最終需要換人工關節。如今,隨著再生醫學的進步,近年出現「一次性微創軟骨修復手術」,幫助患者修復受損軟骨、恢復正常行動力。

關節軟骨層受損,是連同下方骨頭一同受損,常見於運動傷害或長期磨損。由於軟骨本身沒有血管,一旦受損便難以自行修復。

台南市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指出,過去軟骨修復方式包括微骨折、鑽孔手術、自體軟骨馬賽克鑲嵌術、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這些傳統治療方法雖可緩解症狀,但仍存在修復組織品質不佳、手術創傷大、恢復期長及需多次手術等缺點。

延伸閱讀:
膝蓋疼痛只能等換關節?醫1招「軟骨重生」讓195公分壯男重拾籃球夢

一次性修復成關鍵突破

一名年僅30歲的女性患者,膝蓋長期疼痛,不僅無法跑步、運動,甚至連日常生活中,像是上下樓梯、蹲下、久站等動作都難以負荷。儘管嘗試過物理治療與護具支撐,疼痛不適依然未能改善。方啟榮經檢查與影像學評估後發現,患者的問題並非一般的關節退化,而是膝關節骨軟骨缺損。若不治療,長期下來可能導致關節退化,甚至需要置換人工關節

方啟榮表示,隨著再生醫學與生物材料技術發展,近年出現「一次性微創軟骨修復手術」。利用單次的關節鏡手術,在受損區域同步完成清創與修補,並透過特殊載體與酵素作用,促進關節內軟骨自行再生。手術僅需微小切口,降低感染風險與術後疼痛,同時縮短恢復期。

延伸閱讀:
膝蓋前方好痛是「髕骨肌腱炎」嗎?復健醫教你「2動作」快速判斷

成功案例 半年恢復行動力

方啟榮分享,該名患者在接受一次性微創軟骨修復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術後經短期復健與漸進式活動訓練,3個月即可無痛行走,半年內恢復正常生活與運動能力。此外,術後2年的影像追蹤顯示軟骨組織在缺損部位已再生並覆蓋良好,臨床上不僅疼痛消失,關節穩定度與活動度也大幅改善。不過,方啟榮也提醒,是否適合進行一次性軟骨修復手術仍須依病灶大小、位置與患者年齡等條件綜合評估。

方啟榮進一步提醒,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是關鍵。膝蓋疼痛不僅發生在年長者,年輕族群若因運動、工作負荷導致軟骨受損,也應提高警覺。若出現以下情形,建議儘早就醫檢查,避免軟骨缺損惡化成關節退化:

  • 膝蓋持續疼痛或腫脹
  • 蹲下、上下樓梯困難
  • 膝蓋出現「卡卡聲」或卡住感
  • 膝部外傷後久未改善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