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一人得病全家都要注意!無症狀攻擊中壯年「1關鍵」助重生

「多囊腎」一人得病全家都要注意!無症狀攻擊中壯年「1關鍵」助重生

2025/10/27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在2023年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而造成洗腎的慢性腎臟病當中,多囊腎是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病。彰基收治個案因患有多囊腎,導致腎功能逐漸惡化、雙側腎臟腫大至正常的約20倍,醫療團隊啟動活體腎臟移植評估並順利完成移植,成為病患重獲新生的契機。

彰化基督教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俊傑指出,多囊腎具家族傾向,需要長期追蹤腎臟功能與血壓並需及早處理併發症。如有泡泡尿、高血壓、水腫、貧血和疲倦等症狀,也許是慢性腎臟病的前兆,建議可至醫院腎臟科追蹤。

延伸閱讀:
腎病患者無力疲勞合併「這疾病」 醫:未察覺恐增死亡風險

移植腎臟擺脫透析宿命

47歲陳女士在2016年健檢發現罹患多囊腎,長期在彰基腎臟內科追蹤,但病情逐年惡化,至2024年底進入末期腎臟病階段,腹部嚴重脹大不適。彰基醫療團隊啟動活體腎臟移植評估,經組織配對等檢測確認胞妹符合資格,為治療帶來轉機。

彰基泌尿外科醫師陳俊吉表示,個案多囊腎體積過大,壓迫腹腔增加移植困難。團隊評估為了創造安全操作環境,先以達文西手術切除雙側腎臟,其總重達6公斤,較正常腎臟大約20倍。再由家人捐贈活體腎臟完成移植。

延伸閱讀:
從洗腎王國到「綠色腎臟」!全台9萬人洗腎⋯醫:減少透析、移植是解方

多囊腎病史 全家要當心

彰基腎臟移植護理師賴麗芳提醒,家族中若有多囊腎病史,一等親應規律接受腎功能與影像檢查。倘若出現腹脹、血壓控制不穩或尿液異常,應及早就醫檢查。

賴麗芳指出,病患若腎臟體積過大影響移植規劃時,可與醫師討論以微創切除搭配移植策略;在完成移植後,須持續回診、正確用藥、預防感染、控制血壓體重以及適當攝取水份,才是維持新腎臟穩定運作與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