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治療新選擇 恢復快少沾黏

疝氣治療新選擇 恢復快少沾黏

2019/6/14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疝氣的成因是構成腹壁的肌肉或筋膜,因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等情況變得比較薄弱,同時又提拿重物、咳嗽、便秘、肥胖、懷孕等因素而造成腹內壓上升,導致肌肉或筋膜裂開,使一部分的腸子或內臟經由這個裂孔凸出到外面,就形成所謂的疝氣。

70歲的張先生,多年前有雙側腹股溝疝氣,並接受過手術治療,近來又發現兩側鼠蹊部有隆起不適感,前去外科門診。經醫師評估及解說後選擇接受新的「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同時為兩邊的復發型疝氣作修補。

最常見的鼠蹊部位腹股溝疝氣,依照缺損部位不同又可分為直接型疝氣和間接型疝氣。常見的症狀是鼠蹊部位或睪丸位置有隆起變大的腫塊,但躺下休息時此腫塊會逐漸消失不見;部分病人會有疼痛不適及垂墜感。少數會出現箝頓型疝氣,也就是掉出的內臟完全卡死在疝氣囊內無法自行恢復原位,此時若不盡快處理,有可能造成臟器缺血性壞死而引發敗血性休克。

疝氣帶 治標不治本
目前疝氣並無任何藥物治療,有些人會選擇保守治療,例如以治標不治本的疝氣帶減少臟器掉落的分量,減少垂墜的不適感。但疝氣是屬於結構的問題,惟有外科手術修補肌肉筋膜缺損的裂孔,才有機會根治痊癒。目前疝氣主流的作法是無張力人工網膜修補術,利用人工網膜填補缺損的位置,減少傳統手術的疼痛不適感,同時復發率也降到1~2%。

近幾年引進新的腹腔鏡疝氣手術「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此種手術方式僅需三個1到1.5公分的小傷口(傳統手術會有一個4到6公分的傷口),且疼痛感明顯輕微許多,通常兩天後可順利下床而無明顯不適,一周內可完全恢復日常正常生活,但仍建議術後四周內避免激烈運動及搬重等腹部會用力的動作,以減少復發的機率。

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 可ㄧ次處理雙側疝氣
「全腹膜外疝氣修補手術(TEP)」最大的優勢就是針對【雙側】的疝氣,可以用同樣的三個小傷口處理就好,傳統手術則須兩道4公分以上的傷口。另外手術過程並未進入腹膜內,所以不會接觸到腸子及內臟,因此產生術後腸沾黏的機率極低。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