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會議太久沒效率? 10分鐘為一單位
上班開會,最麻煩的就是無法按照預定的進度進行,或者明明是依預定的程序,卻因為內容太複雜而花了很多時間;另一種,則是太快做出結論反而剩下很多時間。如果變這樣,就要重新檢視會議預定的進度,或是再次調整時間。可是重新檢視預定的進度時,常常還是會忘了各個項目的重要程度、以及工作量多寡的狀況。因為,一開始建立時間表時雖然會考慮到這些,但在變更時往往就忽略了。
也就是說,即使合理的變更時間表上的時間,但若是內容沒有跟著改變,那麼還是得花費和一開始規劃時一樣多的時間,結果就變成只是更動時間表罷了。為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在管理時間表時,就不能單純的以時間做規劃,而是要注意分配給各個項目的時間。
例如,分配給有關××資料的說明30分鐘、有關×△的方針決定20分鐘,有關△△狀況的確認10分鐘,以這樣的方式來做時間的安排。而當有關××資料說明花了40分鐘時,由於多說明了10分鐘,所以要思考接下來的流程,要從哪裡縮減多少時間補回來。
這時,也要考慮用什麼方法來縮減。舉例來說,有關△△狀況的確認,沒那麼急迫,所以移到下次再討論、或是只分發資料給大家參考,就能縮短時間。再者,關於××並不需依賴全體與會人員決定,因此只要大家提出意見,最終決定交由負責人執行即可,這樣也可以縮短不少時間。
像這樣進行時間管理時,有一種很便利的方法,就是運用計時單。首先,決定管理時間的單位。會議最好以10分鐘為單位,一整天的工作則以30分鐘或1小時為單位為宜。
?計時單?並不拘泥於任何形式,只要有同樣大小的memo紙和磁鐵,眼睛看得到、可以數的工具即可。數量也只要準備可供會議或一整天時間表使用的數量就行了。如果會議是兩個小時,就準備12張計時單(一張的單位是10分鐘),如果一天上班時間是八小時,就準備16張計時單(一張的單位是30分鐘),並將各計時單分配到各個項目、工作中。
每次各個項目結束時,就拿掉在這裡消耗掉的計時單。如果計時單不夠,就思考如何改變其他項目的作法,然後從該項目將計時單拿過來補上。如果計時單有多的,必須再確認執行內容上有無疏漏,如果沒問題就將多餘的計時單分給其他項目或工作。像這樣,經常留意在各個項目上花費的時間,就能防止進度拖拖拉拉,並維持各項目的品質。
(本文作者/石谷慎吾)
(摘自/不健忘的靈活工作術/春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