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壞情緒不必壓抑 要「伴隨」

樂閱讀/壞情緒不必壓抑 要「伴隨」

2014/9/29

有理智的情感,也絕對不等於冷血的復仇天使、勉強擠出眼淚、假裝高潮或假裝熱情。有智慧的意思,並不是指遇到不合意的感覺,就去壓抑,而是去「伴隨」。情緒智商也不是要弱化自發性的情感。情感與理智可以在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日常生活中,彼此合作、相輔相成,堅不可摧。要得到這層體認,有時需要採取激烈的手段。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艾利斯(Albert Ellis)站在前方的講台,面對幾百個專注聆聽的聽眾。然後他邀請幾位聽眾上台,詢問他們生活中碰到的問題。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的婚姻剛觸礁,傷心欲絕。我不只在過去幾個星期,不斷對自己訴說自己的不幸,也在這個成長課程中公開抱怨。

他當時提出的問題嚇壞了大家(全是心理分析師和心理治療師),也惹惱了我。他說:「有人跟你保證過,你一定會幸福快樂嗎?」一開始我覺得不舒服,彷彿有人拿釘子敲入我的腦袋。在回家的飛機上,我忍不住對他的單刀直入微笑起來。當我到家時,我雖稱不上多開心,但也不像之前那麼不快樂了。

舉世知名的艾利斯教授創立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EBT,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看之下,這個詞彙似乎藏著矛盾。他說:「我認為,如果人們學習堅定一致的正確思考,並且依據這個思考,採取有效率的行動,長期的負面心情,如重度憂鬱症、恐嚇、憤怒、罪惡感,幾乎全是可以避免的。」

艾利斯認為,反覆的內心獨白、不停地鑽牛角尖、無止盡的回憶和疑懼,造成了許多煩惱。若能成功地改變這些,代之以正向(有時也可以用調皮)的想法,人們便能較快掌控不好的心情。最常用的例子就是失戀。如果你想到他那醜陋不堪的腳趾頭、煮的難吃義大利麵、及千篇一律的冷笑話,心裡一定會覺得好過許多。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tetus)在西元前一世紀時就已經說過:「煩擾你心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解讀。」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寫道:「世上一切事物,本無好壞之分,思想使然。」現在是思想起而抗拒狂亂情感的時候了,好讓情感與理智相輔相成,彼此滋養。

33歲的漢娜,是個媒體記者,我曾和她共事過一段時間。她說的話頗具啟發性:「我不再放任感覺蔓生亂竄,我將韁繩拉緊些。我開始給自己情感教育。」美國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在其著作《動機與人格》中,描述了情感與思想之間的緊繃關係。兩者之間彼此有極佳的影響,也有脫軌的時候:「運用理智,可以產生理解、接受,甚至與自己和解的慰藉,是一種對不良舉動有較深諒解的結果……在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人身上,理智與情感會互相合作,而不是彼此疏離。」

(本文作者/瑪麗拉.薩托里歐斯)
(摘自/好個性上天堂,情緒化無往不利/大是文化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