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主動脈手術風險低 病患免多次受罪

新式主動脈手術風險低 病患免多次受罪

2014/3/25(2022/3/15 18:43更新)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初春到來,天氣開始忽冷忽熱,驟變的氣候使得血管收縮劇烈,恐引發嚴重危機!一般而言,主動脈血管壁共有三層,高血壓或動脈狹窄硬化的患者易因血管收縮劇烈,導致內層血管壁衝破撕裂,此時全身血液僅靠外層薄薄的血管壁支撐,一旦衝破主動脈,就像水管破裂般,患者有可能會在幾分鐘內死亡。

勿輕忽高血壓 以防主動脈剝離

日前,一名54歲男子因本身患有高血壓疾病,過去偶爾會有心悸或身體半邊麻木的症狀,但他都不以為意、且沒有吃藥控制,直到有天心跳加快、直冒冷汗、視線變暗、右半身麻木後癱倒在地,送醫急救後發現,原來罹患了危險性極高的「合併頸動脈灌注不良的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

由於該病例,剝離的破裂洞孔來自遠端的降主動脈,情況更為棘手,不但治療的範圍需拉大,腦部缺血狀況,也讓病人的危險度提高。為此,台北慈濟醫院緊急為他進行「複合式胸主動脈手術」,以一次手術完成包括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等胸部大動脈的所有重建與修補,順利挽回性命。

新技術取代傳統 降低風險、手術一次到位

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蔡貴棟醫師指出,治療如此大範圍的胸主動脈病變,傳統上通常需要兩階段手術,手術花費的時間不但長,也增加病人的手術風險。因此為降低手術風險,採用新型手術,結合主動脈支架的植入,讓手術一次到位,復原情況也會更好。

此外,蔡貴棟醫師也說,「複合式胸主動脈手術」在國內是屬於較新的手術,相對傳統手術的術後風險從過去的20%~25%,下降到15%以下,不僅手術風險大幅降低、恢復力也提升,並能良好處理範圍更大、更複雜的主動脈疾病,具有多重優點,不失為一種救命方式。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