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

確診後「緊閉門窗吹冷氣」傳染給家人?醫建議「2招」降低病毒量

確診後「緊閉門窗吹冷氣」傳染給家人?醫建議「2招」降低病毒量#空氣品質

52歲張姓男子確認新冠肺炎後,自行隔離在住家3樓,他太太和2名子女都住2樓,但3位家人隔3天後仍然確診,解隔離後在門診時向醫師提及。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表示,張男因天氣熱,冷氣開整天,反而讓病毒在空氣中停留,增高風險,可能是感染路徑,其實居隔期間,保持環境通風很重要,才能降低室內感染的風險。

室內通風做得好 守護健康不「肺」力

室內通風做得好 守護健康不「肺」力#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臺北市地狹人稠,尤其校園及職業場域較密集,應積極預防以飛沫及空氣傳播的傳染病風險,統計105年臺北市結核病確診個案數為933人,其中校園(7~24歲)約佔4%,職場(25~64歲)約佔42%,佔總確診數46%。預防肺結核 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到擁擠場域結核病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藉由飛沫或空氣傳染的疾病,肺結核患者經由咳嗽、打噴嚏、說話、唱歌時,產生約1至5μm大小的帶菌飛沫,周遭的人可能因吸入飛沫或空氣中的飛沫殘核而感染。如要做到「預防勝於治療」,保持室內空氣通風及改善環境避免於活動場域過度擁擠,以減少疾病傳染機會,是最基本的防治之道。長時間待在緊閉環境內容易睏倦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臺北市依據結核病工作手冊對結核病確診個案活動空間進行通風換氣檢測, 發現其場域在每天開空調窗戶緊閉下,二氧化碳(CO2)濃度檢測值高達1000ppm以上,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所產生的高濃度CO2除讓人睏倦外,更易造成呼吸道傳染病散播。建議善用開窗通風方式以稀釋傳染性結核病病人所在區域的帶菌空氣濃度。學校及職場等室內空間,平時應注意保持空氣流通及留意室內環境空氣品質,守護學生與員工健康,以避免空氣傳播衍生成聚集事件發生。咳嗽超過3周應立即接受X光檢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結核病早期症狀不明顯且症狀和感冒類似,易被忽略而延誤就醫。平時可透過簡易「七分篩檢法」自主檢視症狀,若有其中症狀者達5分(含)以上者應儘快就醫。如果咳嗽有痰超過3週,應立即就醫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結核病可經由治療而痊癒,只要遵照醫師的囑咐,持續接受6至9個月正確有效的藥物治療,即可恢復健康。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

空汙只影響呼吸?恐危害腸道健康#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2017年4月,頂尖醫學期刊《刺絡針》登載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空氣中PM2.5的汙染,在2015年造成全球死亡人數的各項致病危險因子中高居第5位,估計約造成全球共420萬人死亡,而其中近6成(約250萬人)在南亞與東亞135。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空氣汙染是近來的熱門議題,愈來愈多民眾重視空汙,許多人的手機裡都會下載空氣品質通報 App,隨時掌握目前所在地的空氣品質、PM2.5程度、霾害嚴重度、空氣汙染指標等,也可以知道哪些地區紫爆或紅爆,空氣品質極差。要是空氣品質下降,App還會提醒外出時應特別注意,呼吸道敏感者甚至應該避免外出。 直觀來想,當我們吸入遭受汙染的空氣時,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導致咳嗽、氣管分泌物、誘發過敏氣喘、影響肺功能等,長久下來將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空氣汙染也會造成眼睛不適或過敏。但如果你以為空氣汙染只會影響呼吸道、鼻子、眼睛,那可是大錯特錯!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 恐誘發「心病」許多研究顯示,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影響廣泛且深遠,除了呼吸道之外,還會增加冠狀動脈硬化、心臟衰竭、中風、胰島素阻抗性、糖尿病及肥胖的風險。著名的美國心臟醫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曾經發表聲明,表示空氣中的懸浮顆粒(particular matter,PM)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短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中數小時到數星期,可能就會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甚至引發死亡,長期暴露更是會減少餘命。 另一份《刺絡針》的研究報告分析了歐洲長期追蹤空氣汙染影響的22個世代研究計畫(European Study of Cohorts for Air Pollution Effects,ESCAPE),結果發現,即使PM2.5濃度在歐洲允許的濃度範圍內,但在長期暴露之下,依舊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除此之外,我們更難想像的是,空氣汙染還會影響腸道的健康。「什麼?怎麼可能?空氣跟腸子?應該八竿子打不著吧?」慢性發炎會影響腸道健康空氣汙染當中的懸浮顆粒和化學物質,除了被我們吸入呼吸道,也可能被我們吃進去,因為它們可能會汙染我們平常吃的食物與水源。這些化學物質一旦進入腸胃道,就會改變腸道菌叢的組成,腸道菌也會利用這些化學物質產生有害健康的物質,造成腸道發炎。 懸浮顆粒在腸道會增加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引起發炎、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影響緊密連結的結構,導致腸道屏蔽的受損,增加腸道通透性而形成腸漏。一旦造成腸漏,就更容易讓腸道菌產生的有害物質進入我們體內的循環,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身體的慢性發炎又進一步影響腸道健康,形成惡性循環。我們已經知道,慢性發炎與現代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所以我們更應該盡量減少可能的發炎來源。空汙與腸躁症、腸道感染病有關研究報告指出,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在過去20多年裡,發生率不斷提高。空氣汙染不只跟發炎性腸道疾病有關,也跟腸燥症、腸道感染疾病、腹痛有關,影響腸道健康甚鉅。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發現,空氣汙染的程度與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病有顯著的相關性。 新的研究還發現,居住在空氣汙染嚴重地區的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明顯偏低,因為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與汙染物,會阻擋陽光裡紫外線UVB照射到地表的量,當人體接受UVB照射的量不足,就會影響體內維生素D的製造,再加上人們因為空氣汙染會減少戶外活動,暴露在陽光中的機會也就更少了,種種原因相加,終將導致體內維生素D的不足。然而,維生素D對健康極為重要,除了與骨骼生長發育有關,也跟體內其他各種生理反應有關,更是維持腸道屏蔽完整、避免腸漏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爸爸這樣做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爸爸這樣做#空氣品質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雷偉德)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環境中致敏因子越來越多,懸浮微粒防不慎防!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又紫爆了!工廠汙染、霾害來襲,環境中致過敏的刺激物越來越多,懸浮微粒防不勝防,空氣汙染指標的發布越來越頻繁,甚至連空氣品質等級越分越細,每到這個時刻都是過敏兒爸媽的心頭之患,汙染物無所不在,爸媽又該如何應付? 先查詢空氣汙染指標 及時了解霾害位置 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因為家中同樣也有過敏兒,PM2.5的大小約是頭髮直徑的1/28,容易跑到血液裡,無孔不入的特性增強了防範工作的難度。以他自己為例,空氣品質差的日子盡量不會帶孩子出門,如果一定要外出的話,也會先利用app跟網站查詢空氣汙染指標,即時了解霾害位置後,避開空汙嚴重的地區再出門。 空氣品質差時,口罩就是出門的第一道防線,好的口罩可阻擋約70%以上的汙染源,品質差的只能阻擋不到30%,甚至更少;因此,選擇口罩也是一門學問。口罩類型約可分為4種,最常見的紙口罩與棉布口罩阻擋能力不到20%,而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醫療用口罩阻擋能力則是30%-70%不等,另外還有N95及歐規FFP口罩,只要正確配戴,這2種口罩幾乎都可過濾掉80%-95%以上不等的污染源,但唯一的缺點就是配戴時會感到呼吸不順暢。   (出門前,可利用手機app及網站查詢霾害位置。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學游泳防氣喘 游完泳後馬上擦乾身體 為了對抗強大的環境空汙,除了依靠外在的口罩保護,強化身體機能也非常重要,有氣喘症狀的孩童,醫師建議可以學游泳來預防。根據歷年報導指出,許多奧運游泳選手都患有氣喘,在2000年至2012年間參加游泳項目的奧運選手,更有高達14%選手患有氣喘。雷偉德醫師表示,從前許多家長會擔心運動會加重氣喘症狀,但實際上在氣喘控制穩定的情況下,適度運動是有助於氣喘的,而游泳就是眾多運動當中可同時訓練肺活量、呼吸及肌耐力的項目,由此可知「運動致氣喘」的觀念應該反轉為「運動防氣喘」才對! 不過,醫師提醒,如果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幼童,游泳池中的氯也可能讓皮膚癢的情形加重!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會直接在游泳池內小解,這樣一來,泳池水中含的氯會與尿液、汗液交互作用產生反應,容易增加氣喘被誘發、與皮膚過敏症狀加重的發生機率。因此,有皮膚炎的幼童,爸媽可以盡量選擇消毒水味道不那麼重的泳池,游完泳後馬上洗澡身體,切記一定要洗完澡才能回家,避免誘發過敏皮膚與氣喘症狀被泳池中的化學物質。   (游完泳後洗完澡再離開,才能有效避免過敏症狀被誘發。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參加路跑保護氣管 別當人體空氣清淨機 高雄市於元宵節午夜零時大放煙火,又在距離不到6小時內舉辦路跑活動,甚至有選手帶著防毒面具參加路跑,參加的民眾因此被籲為「人體空氣清淨機」。 對此,雷偉德醫師表示,除了在空氣品質差時要避免戶外的長時間、劇烈運動,國內近年來舉辦各種不同路跑的比率越來越高,類似的活動內容也屢見不鮮,其中以邊跑邊灑彩色粉末的「彩色路跑」(color run)為例,隨意散開的粉塵不只會阻擋視線造成意外,對於氣喘的民眾,吸入過多的粉塵也可能在比賽途中誘發疾病。 住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 肺功能易下降 出外怕過敏、運動又擔心汙染源,待在家裡就沒事了嗎?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顯示,住家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的人,與200公尺以外的人相比,不但會暴露較多的空氣污染物,肺功能也會較差;以此類推,住在快速道路、大馬路旁的住家也應該要注意汽機車排放廢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物問題。 另外,由於PM2.5可謂是無孔不入,雷偉德醫師提醒,想要避免室外的髒空氣,重點除了選擇適當的時間出門,待在家中時也應該要注意,細懸浮微粒一樣會經由窗戶縫隙、戶外活動後回到家內的人、寵物等進入家中;除了出門戴口罩,回家後立即洗澡、並使用有HEPA系統的空氣清淨機,才能確實地將室外的污染源拒於門外,放心大口呼吸! 想要防紫爆過敏,謹記「查空汙位置、游泳後洗澡、出門護氣管、回家也提防」4撇步,跟著醫師爸爸這麼做,就能有效減少過敏機率!   (即使不出門,馬路邊的住戶肺功能也可能會因空汙變差。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這樣做

防紫爆4撇步 跟著醫師這樣做#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工廠汙染、霾害來襲,環境中致過敏的刺激物越來越多,懸浮微粒防不勝防,空氣汙染指標的發布越來越頻繁,甚至連空氣品質等級越分越細,每到這個時刻都是過敏兒爸媽的心頭之患,汙染物無所不在,爸媽又該如何應付?先查詢空氣汙染指標 即時了解霾害位置家中同樣也有過敏兒的新竹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雷偉德表示,PM2.5的大小約是頭髮直徑的1/28,無孔不入的特性增強了防範工作的難度。因此,如果一定要外出的話,他會先利用app跟網站查詢空氣汙染指標,即時了解霾害位置後,避開空汙嚴重的地區再出門。空氣品質差時,口罩就是出門的第一道防線,因此選擇口罩也是一門學問。最常見的紙口罩與棉布口罩阻擋能力不到20%,而常見且容易取得的為醫療用口罩阻擋能力則是30-70%不等,另外還有N95及歐規FFP口罩,只要正確配戴,這2種口罩幾乎都可過濾掉80%-95%以上不等的污染源。學游泳防氣喘 游完泳後馬上擦乾身體為了對抗強大的環境空汙,除了依靠外在的口罩保護,強化身體機能也非常重要,有氣喘症狀的孩童,醫師建議可以學游泳來預防。雷偉德醫師表示,從前許多家長會擔心運動會加重氣喘症狀,但實際上在氣喘控制穩定的情況下,適度運動是有助於氣喘的,而游泳就是眾多運動當中可同時訓練肺活量、呼吸及肌耐力的項目,由此可知「運動致氣喘」的觀念應該反轉為「運動防氣喘」才對!不過,醫師提醒,若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幼童,游泳池中的氯也可能讓皮膚發癢的情形加重!有些民眾為了方便,會直接在游泳池內小解,這樣一來,泳池水中含的氯會與尿液、汗液交互作用產生反應,容易增加氣喘被誘發、與皮膚過敏症狀加重的發生機率。因此,有皮膚炎的幼童,爸媽可以盡量選擇消毒水味道不那麼重的泳池,游完泳後馬上洗澡身體,切記一定要洗完澡才能回家,避免過敏皮膚與氣喘症狀被泳池中的化學物質誘發。參加路跑保護氣管 別當人體空氣清淨機高雄市於元宵節午夜零時大放煙火,又在距離不到6小時內舉辦路跑活動,甚至有選手帶著防毒面具參加路跑,參加的民眾因此被籲為「人體空氣清淨機」。對此,雷偉德醫師表示,國內近年來舉辦各種不同路跑的比率越來越高,類似的活動內容也屢見不鮮,其中像是邊跑邊灑彩色粉末的「彩色路跑」(color run),隨意散開的粉塵不只會阻擋視線,對於氣喘的民眾,吸入過多的粉塵也可能在比賽途中誘發疾病。住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 肺功能易下降出外怕過敏、運動又擔心汙染源,待在家裡就沒事了嗎?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顯示,住家離高速公路30公尺內的人,與200公尺以外的人相比,不但會暴露較多的空氣污染物,肺功能也會較差;以此類推,住在快速道路、大馬路旁的住家更應該要注意汽機車排放廢氣所帶來的空氣污染物問題。另外,由於PM2.5無孔不入,雷偉德醫師提醒,想要避免室外的髒空氣,重點除了選擇適當的時間出門,待在家中時也應該要注意,細懸浮微粒一樣會經由窗戶縫隙、戶外活動後回到家內的人、寵物等進入家中;除了出門戴口罩,回家後立即洗澡、並使用有HEPA系統的空氣清淨機,才能確實地將室外的污染源拒於門外,放心大口呼吸!想要防紫爆過敏,謹記「查空汙位置、游泳後洗澡、出門護氣管、回家也提防」4撇步,跟著醫師爸爸這麼做,就能有效減少過敏機率!

空汙「橘」限 敏感族群當心!

空汙「橘」限 敏感族群當心!#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空汙就不出門,整天在室內也可能會影響健康及工作效率!越來越多的環境污染物產生,空氣污染為現今重要的議題,每天出門先查詢空汙指標已變為例行公事,依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昨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增強,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指標「橘色」提醒,敏感族群早上出門要多注意個人衛生安全。如果因為空屋而選擇不出門,也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加強空氣品質維護,才不會影響工作效率。定期檢測二氧化碳濃度 有效預防空氣差問題南投醫院環保專責人員劉婉甄表示,每人每天約有8至9成的時間處於室內環境中,室內空氣品質的好壞,對人體健康及工作效率影響甚鉅,加強室內空氣品質的維護、減少污染來源刻不容緩。醫院可以定期自主檢測院區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針對巡檢不良的地點,有效預防並解決室內空氣品質問題,提供民眾更健康、更舒適的醫療環境。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減少出門次數胸腔內科主任施志宏表示,PM2.5顆粒超細小的特性,可侵入人體肺泡造成全身性的危害,當PM2.5進入人體後在肺部吸收,容易形成慢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是支氣管纖維化等症狀,使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狀加劇,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醫師提醒,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例如氣喘、慢性肺阻塞疾病)之患者在空氣汙染嚴重時,應減少出門次數,在室內也要做好空氣品質管理,以保護呼吸道及肺部遭受侵害。出外戴口罩 注意健康維護洪弘昌院長表示,建議民眾養成隨手查詢空氣品質指標(AQI)的習慣,當空氣品質不佳時減少戶外活動,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體質敏感以及免疫力較差的病患應注意健康維護,若感到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症狀加劇時,需盡速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污染物擴散 最近先別吃肥肉

污染物擴散 最近先別吃肥肉#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桃園輪胎廠17日發生大火,濃郁黑煙快速上升,大量粒狀物散布於空氣中,大量污染物擴散,除了桃園以外,新北市、台北市的空氣品質都可能因空氣船播導致細懸浮微粒擴散造成民眾的健康疑慮。呼吸不順、胸悶或氣喘 建議盡速就醫衛福部南投醫院表示,針對有毒物質,居住於附近之民眾出門可戴活性碳口罩,平時可多喝水及食用抗氧化食物,若是民眾吸了氣體,有呼吸不順、胸悶或氣喘症狀,建議盡速就醫。也呼籲民眾在環保局公布戴奧辛等有毒物質監測數據前,勿過於恐慌。戴奧辛進入人體 多積在脂肪無法分解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醫師表示,如果輪胎燃燒不完全時可能會產生戴奧辛,戴奧辛穩定性高、不怕熱、耐酸鹼、抗化學腐蝕。但由於戴奧辛在環境中極難分解,導致環境蓄積,且戴奧辛具有脂溶性,一旦進入人體,多積存於脂肪內,無法分解,需極長時間才能排出體外。 最為人熟知的戴奧辛即為燃燒塑膠製品時產生的毒氣、有害物質,人體積存高濃度的戴奧辛可引發皮膚毒性,如氯痤瘡、色素沈積、體毛增生等,其他還有神經系統毒性、肝臟毒性。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戴奧辛可能引起肝、肺、胃癌及淋巴癌,對生殖系統也具毒性,可能造成胎兒缺陷,孕婦自發性流產等。對吃抗氧化的柳丁、番石榴、蘋果南投醫院營養師陳佳祺指出,戴奧辛容易殘留在動物的高脂部位中,建議最近可少吃肥肉與內臟等部位。另外可多吃一些抗氧化的食材並且多喝開水,每日飲水應至少2000C.C.,食用含豐富抗氧化的營養素食材如富含果膠、維生素C與高纖的蔬果類,像是柳丁、番石榴、蘋果、木瓜、柑橘、番茄、菠菜、青花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又紫爆了 氣喘患者激增4成

又紫爆了 氣喘患者激增4成#空氣品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入冬以來氣溫突變,一起床就噴嚏不停是許多過敏族群的惡夢,過敏、氣喘,可在外出時戴口罩保護自己,在家中也可以利用空氣清淨機過濾有害物質,定期檢查讓醫師根據檢驗報告作正確的治療,定期更換被單、沙發布、窗簾等,都是減少居家過敏原的方式,保護喉嚨應從隔絕髒空氣做起。有毒物質留在人體內 引發過敏及氣喘彰化秀傳紀念醫院過敏科主任楊樹文醫師表示,食安有問題,我們還能拒絶將有害食物吃進肚子裡,但卻不能拒絶呼吸,隨著吸入污染的空氣,有毒物質可能留在人體內進而進入心肺無法釋出。PM2.5細懸浮微粒僅有髮絲直徑的1/28,細小的微粒可以搭載有毒氣體,隨著呼吸進入人體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甚至穿透肺泡引發過敏及氣喘,長期下來則會讓患者呼吸有哮喘聲、心肺功能越來越差,增加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癌的風險。配合戴醫療用口罩 減少髒空氣入侵楊樹文醫師表示,氣喘、過敏的患者最近幾週門診約有3~4成的增加,其中以老年人、小孩居多,因此強調,如果必須要出門,出門前記得配合戴醫療用口罩,以減少髒空氣入侵的機會,如果覺得不舒服,應該要減少戶外活動,盡量不要逗留戶外。另外,居家環境的空氣也攸關家人的健康,嬰幼兒跟老人是高危險群,為了給家人呼吸新鮮空氣,建議可以選用有抗敏級空氣清淨機,房子裝潢建議使用無毒建材,減少吸入甲醛的機會,從屋外回到家要更換掉衣服,同時避免在室內抽菸,尤其在家炒菜時要保持通風,避免油煙滯留室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