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口差

睡不好易怒又胃口差 這款茶飲助好眠

睡不好易怒又胃口差 這款茶飲助好眠#胃口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先生是位中小企業主,因為工廠拓展海外的資金問題忙翻天,每天徹夜不成眠。一向是好好先生的他,脾氣也突然變得暴躁,不只這樣,太太更發現他胃口變差、容易脹氣、整天口渴想喝水,便趕緊帶著先生來看中醫。經過詳細診斷,圓扶原中醫診所顏明鴻醫師發現陳桑是因為肝陰虛火旺才會出現種種症狀。中醫認為夜間休息是在養陰,若長期睡不好,會讓身體處於陰虛的狀態,而「陰」代表體內的各種津液、水分。當水分不足就容易口渴、上火。在治療上,主要用中藥來調理體質,重新恢復陰陽平衡。陳先生原本很擔心白天吃中藥會不會想睡,醫師解釋「其實白天吃調理睡眠的中藥不會讓人想睡,中藥主要是讓人在該睡覺的時候自然有睡意。」回診幾次後,陳先生發現晚上越來越好睡,其他症狀也一併慢慢改善!太太也很開心,熟悉的好好先生終於回來了。想要改善睡眠,醫師也建議大家睡前可以按摩穴位,日常也可以泡助眠茶飲來飲用。【穴道按摩】一、太衝穴:在腳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處。能疏肝理氣、清肝火,紓解壓力。二、神門穴:掌心朝自己,從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找到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往下按壓。能安神寧心,助眠。三、安眠穴:在風池穴與翳風穴連線的中點,能安眠安神,改善失眠、煩躁不安的症狀。【助眠茶飲】使用酸棗仁6g、玫瑰花3朵、麥門冬3g、沙蔘3g、甘草6g (火氣大者再加夏枯草6g),用一公升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就能飲用。另外大家記得睡前6小時內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睡前半小時內不要使用3C產品,才能讓睡眠品質更好喔!(文章授權提供/圓扶原中醫診所)

長期腹脹胃口差 小心骨髓增生性疾病

長期腹脹胃口差 小心骨髓增生性疾病#胃口差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七十歲的王先生,日前常常感到疲倦、貧血、胃口不好,注意力與記憶力越來越差,渾身感到不對勁,但究竟哪裡怪,王先生就是說不上來。直到不適感越來越嚴重,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血液中的白血球、血小板數值偏高,脾臟竟然是一般人的五倍大。「一驗之下,他體內白血球數超過兩萬/uL,血小板數超過四十五萬/uL,血紅素濃度卻低於八g/dl。」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王銘崇表示,經由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王先生罹患「骨髓纖維化」。「骨髓纖維化」是骨髓增生性疾病 必須健康檢查才會發現王銘崇醫師指出,「骨髓纖維化」是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血中幹細胞變異,使骨髓製造過多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造成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以及骨髓纖維化等病症,因為病程進展緩慢,確診前常有一段無症狀期,患者容易誤認為是其他疾病,確診困難。目前「骨髓纖維化」致病原因仍不明,王銘崇醫師說,多是後天骨髓造血細胞產生基因突變導致連鎖反應,多數二十歲以上便發病,但臨床上都是待四、五十歲症狀明確才確診,「這一類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前期幾乎不會有症狀,必須要經由健康檢查才會發現。」且由於骨髓不斷製造白血球及血小板,骨髓瘋狂製造血球導致「過熱」,有三成罹患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骨髓會逐漸纖維化,脾臟或肝臟便代為造血,以致臟器腫大進而壓迫胃,造成腹脹。患者常因此感到疲勞、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骨頭疼痛、發燒,也容易因胃口差而體重減輕。五成機率恐演變成血癌 需要定期追蹤王銘崇醫師指出,骨髓纖維化患者有高達五成機率可能演變成血癌。所幸,王先生經半年口服藥物治療後,血小板數已恢復至正常值,白血球數降到一萬/uL,血紅素濃度回增至九g/dl,腫大的脾臟則縮小五成,體重也在三個月內增加了四公斤。此外,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追蹤,才能有效控制,除了定期回診外,患者可以透過「自我檢測量表」,以評分的方式填寫症狀影響生活的程度。王銘崇醫師提醒,若長期有疲勞、吃東西時很快就飽了(易飽足感)、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相較於接受診斷之前)、夜間盜汗、搔癢、骨頭疼痛(廣泛性的,非指單純關節疼痛或關節炎)、發燒(體溫超過攝氏37.8度)以及過去6個月非刻意的體重減輕等,「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得小心可能是骨髓纖維化症狀。」為讓更多民眾瞭解骨髓增生性疾病,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及高雄榮民總醫院將於九月九日舉辦衛教講座,期盼傳遞更多骨髓增生性疾病資訊,讓民眾能夠了解骨髓增生性疾病之病症,建立正確觀念,及早至血液科做詳細檢查並且治療!有興趣的民眾請搜詢「髓」心所「遇」 共享美好時光,報名參加。(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

黃疸、皮膚癢 誤認癌症險挨刀#胃口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4歲男性林先生,因黃疸、皮膚癢、胃口不好,就醫尋求協助,被醫院診斷罹患胰臟癌,林先生轉至別院進一步尋求協助,經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診斷後,發現林先生並非罹患胰臟癌,而是較為罕見的「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服用類固醇進行治療,免去開刀的風險。與胰臟癌症狀相近 有些會合併胰臟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主任表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與胰臟癌的症狀非常相近,過去若沒有接觸過此類型案例經驗的醫師,很容易就將患者視為胰臟癌病人,而進行手術,切除病灶,等到病理切片結果出來後,才發現病患所得並非癌症,白白挨了一刀。陳建華主任進一步說明,林先生所患的病,稱為「自體免疫性膽管炎」,正式的名稱為「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膽管炎」,此類患者,有些會合併有胰臟炎,這類疾病的診斷,需藉由「影像」、「血清」檢查,以及盡可能取得組織的「病理」檢驗,才能有較為正確的診斷。都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透過「影像」,則可觀察膽管附近被波及的器官,是否呈現腫脹,若是膽管炎,會造成膽管狹窄、長度較長,此部分可以與是否為膽管癌區分,另外,患有這類疾病的病人,其症狀與胰臟癌非常類似,很難區分,因為兩者主要皆有黃疸、腹脹、食慾不佳、體重減輕等症狀,須有更進一步鑑別診斷才能區分。使用類固醇治療 根據體重給劑量若高度懷疑或是已經確診為這類型免疫性膽管炎的病人,可以使用類固醇進治療,根據患者體重給予30~40毫克的劑量,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治療中可根據病患的反應,逐步降低劑量,3個月後停藥追蹤檢查。膽管擴張、狹窄端較長 要進一步檢查「G-免疫球蛋白第四型相關性胰膽管炎症」是一種體質性疾病,發病原因目前尚無定論,陳建華主任建議,如果民眾有上述症狀出現,且電腦斷層影像中,胰臟出現如香腸般的腫大,胰管卻無擴大,但合併有膽管擴張、狹窄端長度較長,以及血清中G-免疫球蛋白數值較高,要高度懷疑有這個病灶,務必進一步檢查,以免白白挨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