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

紅色便便 8種腸道危機警訊

紅色便便 8種腸道危機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猛然一看,便便出現像血一樣的紅色,也就是「血便」症狀時,首先要確認是否消化道有出血的症狀?便便不容易因為吃紅色食物而變紅「大概是因為昨天吃了很多番茄的緣故啦!」應該很常聽到這一類的說法吧?但這可不是能如此悠哉、輕鬆面對的情況,一般而言,便便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吃了紅色的食物而變紅,實際上,有時吃了較多含有天然紅色素的食物,也會讓排泄物變得紅紅的,例如紅色火龍果,不過,只要停止食用就會恢復正常,此處所指應是持續有血便的症狀。出血量多達一個杯子 就是裂痔成人罹患頻率最高的,是裂痔(肛裂)造成的出血,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的案例:因為用力排出較硬的便便,結果鮮血染紅了馬桶,有人血便的出血量甚至多達一個杯子之多,這就是裂痔的典型模式,許多人因此以為「我的人生就此結束了嗎?」、「難道是大腸長了惡性腫瘤?」而慌忙飛奔到醫院。癌症瘜肉、缺血性大腸炎 都可能會血便但是,往往用大腸鏡檢查之後,並沒有在他們身上發現不好的東西,只是單純的屁股肛裂而已,這種不幸中的大幸,有時挺讓人捏一把冷汗的,不過,要小心的是,會出現血便的疾病不少,諸如癌症或瘜肉、缺血性大腸炎、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症等等,難以一一細數,而血便也的確潛藏著罹患癌症的可能,若以為是痔瘡而輕忽的話,有可能延誤病情與治療,所以還是要做一下檢查比較好喲!出現紅色便便 注意是否有這些疾病1) 癌症。2) 瘜肉。3) 缺血性大腸炎。4) 潰瘍性大腸炎。5) 克隆氏症。6) 感染型腸炎。7) 藥劑型腸炎。8) 痔瘡。(本文摘自/我的便便怎麼了?/瑞麗美人出版)

注意!頭痛6大警訊 恐危及生命

注意!頭痛6大警訊 恐危及生命#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頭痛,是一種在頭部、頸部或肩膊以上位置發生的局部疼痛,頭痛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症狀,幾乎每個成年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有過頭痛的經驗,很多內科、眼科、耳鼻喉科和神經科的疾病,甚至情緒、睡眠品質以及壓力等等,都可以引起頭痛。沒有痛覺神經分佈 本身不會痛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南丞表示,病人常會問:「我常頭痛,是否腦中長東西?」,正常腦實體(parenchymal)並沒有痛覺神經分佈,因此本身不會痛,除非壓迫到血管、靜脈竇及其分支,或者侵犯到腦膜、刺激到神經。頭痛可以分為原發性(primary)及次發性(secondary)兩種,原發性頭痛是良性的經常性頭痛,不是因為潛在的疾病或是其他結構性問題而造成,例如偏頭痛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次發性頭痛成因 頭部外傷、腦腫瘤原發性頭痛可能會造成每天顯著的疼痛,甚至影響生活,但本身沒有危險性,次發性頭痛是因為其他原因造成的頭痛,原因像是系統性感染、頭部外傷、血管疾病、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腫瘤等,次發性頭痛可能無害,也可能有生命危險,若是出現一些警示信號的病情,可能就表示是有生命危險的次發性頭痛,怎樣的頭痛是警訊,需特別注意?1)病程長短/最近才發生的頭痛要小心,有可能是顱內病變或腦瘤。2)頭痛位置/後腦窩病變可引起枕部頭痛,天幕上病變(supratentorial lesion)。3)頭痛的性質/顱內病變引起的常是一種隱隱作痛、難以定位的深部痛覺。4)頭痛的強度/最厲害的頭痛是腦膜炎或蜘蛛膜下腔出血引起的頭痛。5)發作的時間/顱內壓升高引起的頭痛多見清晨睡起之際。6)伴隨症狀/蜘蛛膜下腔出血和腦膜炎會有頸部僵硬的病徵,顱內病變則會伴有局部神經缺損的表徵。  

60歲男便血1周 癌變警訊!

60歲男便血1周 癌變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60歲的張姓男患者,發現連續1周都有大便出血狀況,到院看診,經醫師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患者大腸內有直徑2.5公分的息肉,大於1公分以上直接切除危險性高,因此建議進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並將息肉切片送驗確定癌前病變,術後復原良好,住院3天後即返家休養。如廁習慣改變 便血、腹痛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劉博表示,大腸息肉是指腸腔內黏膜表面出現的隆起病變,通常會造成患者大便習慣改變、便血、大便稀爛不成形、腹痛等症狀,因為息肉並不是正常的腸道組織細胞,可能轉變成惡性腫瘤,因此一但發現最好進行切除,因尤其大於2公分的息肉發生癌變機率很高,是屬於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更要特別小心。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可保留器官目前大腸息肉的手術方式除了傳統開腹手術外,還有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主要使用於罹患消化道早期癌、大型息肉或黏膜下腫瘤等患者,可以將腫瘤完整切除並保留器官(如腸道的保留),與傳統手術相比,不會留下體外傷口,術後恢復快,能夠儘早恢復生活品質。每半年進行檢查 預防息肉發生並非所有消化道腫瘤,都適合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對於可能已有淋巴節轉移之消化道腫瘤,如已侵犯至黏膜下層之消化道早期癌並不適合,所以術前會先經由內視鏡超音波、放大染色內視鏡或電腦斷層等評估病況。大腸息肉切除後仍會復發,建議至少每半年要再進行1次檢查,預防大腸息肉的發生,除了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外,也要低油少肉,並且避免抽菸與喝酒,還有養成適當運動的習慣。

疼痛是身體出現警訊?

疼痛是身體出現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疼痛,應該忍耐嗎?  「年輕的時候,不管再怎麼運動、工作,都不會感到身體痠痛;隨著年紀增長,沒做什麼,卻開始覺得這裡也痛、那裡也痛。」許多年過40的患者,都異口同聲的這麼說;其實,我自己也不例外。坐下後起身時覺得吃力、想要伸展筋骨便不自覺發出「啊」的聲音、早上起床時會感到腰部隱隱作痛⋯⋯。為了健康,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去登山,結果爬到一半膝蓋痛;開始慢跑,隔天起床腳底疼,最後變成這也不行做、那也不行做。難得去運動卻受了傷,紅腫、疼痛,受傷部位遲遲無法好轉,心情也跟著煩躁起來,身心備受煎熬。以前稍微受個傷,很快就能痊癒,現在卻完全無法同日而語。不僅如此,現在稍微工作一下就覺得疲累,覺也睡不好,全身上下痠痛得要命⋯⋯。你會發現,心理上明明還是個年輕人,身體卻老了;以往輕易就能做到的事,現在都變得十分吃力。許多人從40歲開始出現的疼痛症狀,卻等到50歲才驚覺健康已經惡化,決定設法挽救時,多半為時已晚,需要花更多的心力治療、身體必須受更多的痛苦。正視疼痛,是預防疾病與老化的不二法門我們的身體是比電腦還要厲害、先進、精密的自動化系統。當身體某個部位故障時,就會有另一個部位來幫忙;如果仍無法解決問題,便會再找其他部位幫忙,這樣不斷延展,直到找不到替代部位時,身體便會開始生病。也就是說,身體適應和忍耐至某個極限後,就會演變為病痛,令我們痛苦不堪。這就好比軍隊守衛著前線,當某個區域遭受攻擊而無力抵擋時,將導致前線失守,整軍徹底潰敗;同理可證,我們生病的原因,正是因為身體的某一個點開始崩壞,而我們卻不自知,直到身體多處不適,才驚覺我們已經生病了;而老化正是引發此現象的導火線。雖然我們無法「避免老化」,卻可以「延緩老化」,預防病痛提早找上門。為此,正視「疼痛」就是預防疾病、老化的不二法門。矯正錯誤體態很重要,請立刻執行如果你的體態錯誤,請從現在開始努力矯正。首先腰部打直、不要翹二郎腿;其次,坐的時候臀部靠緊椅背,讓背部貼住椅子。最後,不要低頭,肩膀放鬆,並提醒自己將下巴微微向內縮。唯有如此才能消除因體態不良所引起的疼痛。而以下是常見因不良生活習慣和動作,所造成的疼痛。請務必自我檢視,是否有此不良習慣;若有請即刻矯正,才能遠離疼痛或更嚴重的疾病產生。(本文摘自/痛症按摩拉筋全書/采實文化)

夜尿頻繁?醫:當心是腎病警訊

夜尿頻繁?醫:當心是腎病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睡前上廁所」是許多人預防半夜一直爬起來尿尿的方式,然而許多民眾認為睡覺期間常因尿意醒來,一個晚上要跑廁所好幾次並不礙事。醫師表示,夜尿可能是警訊!健康的人半夜是不需要起床尿尿的,如果出現夜尿、尿有泡泡的症狀,建議看診與醫師諮詢,可能是腎臟疾病,男性也有可能是攝護腺相關問題,女性亦有可能是婦科問題。正常人半夜不需起床尿尿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腎臟科莊宗芳醫師指出,肝與腎是身體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可以分解毒素、腎臟排除毒素。人在睡眠、休息的時候,腎臟製造尿液會減少,但因現代人生活習慣不正常、熬夜、吃宵夜,導致身體器官錯亂,腎臟無法休息,影響其正常運作的功能。台灣現洗腎病人的發生率已經超過6萬人,全台有2萬3百萬人口,過去十年的盛行率是全世界第一名,現雖降為第三位,但仍應持續努力,不可輕忽,莊宗芳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初期因為症狀不明顯因此不易被察覺,建議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疾病惡化的發生。國人習慣自行買藥 恐成身體負擔莊宗芳說,國人用藥習慣還有空間需要努力,因台灣拿藥方便,醫院、藥局、甚至廣播電台,有許多民眾無法接受醫師不開藥,頭痛就自行吃止痛藥,感冒就直接灌感冒藥水,如此不遵照醫師的指示用藥,對身體不只沒有幫助,反而是一種傷害。

注意!10大症狀 恐是精神異常警訊

注意!10大症狀 恐是精神異常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指出,2020年全世界將有三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憂鬱症已成為人類的第二危險殺手,更令人擔心的是,有15%的憂鬱症患者最後會死於自殺。開業精神科醫師陳嬿伊表示,台灣憂鬱症的發病年齡平均是在40歲,過半會在20~50之間發作,原因多是出社會後工作、家庭等壓力變大所造成。有症狀≠憂鬱症 飲食、生活調整可改善陳嬿伊醫師指出,全台約8.9%人口有憂鬱症狀,但有症狀不等於憂鬱症,而是警惕自己,壓力的情形可能已經影響到工作甚至是家庭,若能從日常保健中找到簡單維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如適度運動、調整作息、安排適當休閒活動,甚至食用可以帶來正面感受的食物或快樂益生菌,都是知易行易的好方法。陳嬿伊醫師表示,身體出狀況可以透過抽血或體檢檢查,但精神方面問題卻沒有數據可以診斷,因此,可以利用跟過去的自己比較,若出現以下症狀,就可能是精神異常的警訊:1) 情緒改變/心情容易低落、煩躁、起伏大、或容易發脾氣等。2) 個性改變/過去個性文靜內向,最近突然變得很活潑,或是個性活潑突然變得自我封閉。3) 思考改變/像是負面思考變多、容易鑽牛角尖,或是擔心別人對自己不利等。4) 食慾改變/胃口變差,或是不餓也可吃進大量的食物。5) 睡眠品質差/生理時鐘亂、睡眠中斷、早醒、容易作夢或是睡很久卻又感覺沒睡飽。6) 人際關係敏感/過度放大別人的言行,容易受影響,不容易信任他人,多疑、沒安全感。7) 生活習慣改變/菸抽的更多,每天習慣性喝酒,或喝大量咖啡提神(一天超過兩杯)等。8) 自我價值觀改變/變得沒自信、容易自責,或是過度自信、自我膨脹等。9) 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10)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頭痛、頭暈、胸悶、心悸、耳鳴、頻尿、腸胃不適(容易拉肚子、便秘等)等,到各科看診檢查卻都查不出病因,就要懷疑是自律神經失調。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

身體出現警訊要注意!長腫瘤10徵兆#警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腫瘤的防治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因此應該經常注意自己是否出現以下幾種現象:1)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尤其又是長期吸煙者,如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等症狀應懷疑肺癌的可能。2)年齡在40歲以上中年人,短期內有吞咽困難的現象時則食道癌可能性很大。3)年齡在40歲以上,出現原因不明的上腹部不適、食欲不振、消瘦等消化症狀時,則要考慮胃癌的可能性。4)胃潰瘍患者,如果症狀失去原有的規律性,則應考慮胃潰瘍惡性病。5)中年以上的人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特別是出現膿血便而立即治療不癒時,應到醫院作肛門指診,以排除直腸癌的可能性。6)短期內出現肝區痛、消瘦、肝腫大,尤其是50歲左右男性又有慢性肝炎史者,應檢查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7)年逾40歲的人出現黃疸,應立即做超音波檢查,以排除胰頭癌、膽管癌的可能性。8)年齡在40歲以上,尤其是男性,出現無痛性、間歇性血尿,反覆發作又可自行停止者,應考慮腎癌、膀胱癌的可能性。9)凡出現貧血、出血、感染三項之中兩項,尤其再伴有胸骨疼痛者,應考慮急性白血病即血癌的可能性。10)在身體表面某一部位出現腫塊,特別是較硬而不疼痛或在鎖骨下觸到腫大淋巴結者,應考慮腫瘤的可能性。(本文摘自/心靜的力量/好的文化出版)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以及老化人口增加,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嚴重,65歲以上族群約有8%,也就是有近15萬人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且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就成長一倍之多。因此,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李耀東醫師提醒,失智症除了常見的記憶力減退的症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變的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這可能就是失智的警訊。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也是來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民眾應該提高警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 就能減緩病情惡化程度其實失智症即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發展病程!像是一名住在土城的許太太,因為每天都會在固定的地方轉車回家,但某天卻突然忘記該怎麼搭車回家,使得她察覺不對勁,立刻刻到醫院神經科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失智病變,但所幸經過治療後,延緩疾病發展的速度維持良好。因此,雙和醫院神經內科胡朝榮醫師表示,由於國人普遍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所以,呼籲民眾要認識失智症,了解原因及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以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維持病人心智功能及生活品質,並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三高、抽菸、頭部外傷 皆為失智症危險因子失智症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外,透過正確的觀念也可以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除了遠離失智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危害外,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等,都是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預防失智的最佳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