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

老玩童開心玩 失語長輩玩桌遊健腦

老玩童開心玩 失語長輩玩桌遊健腦#桌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爸,一起來玩撲克牌吧!」大女兒鼓起勇氣,向眼前幾乎是陌生人的爸爸提出邀約。猶記上一次玩撲克牌的光景是5年前過年的事。曾經是大學講師的王爸爸因為左腦動脈梗塞導致失語症,語言理解及表達能力皆受影響,過去能和專業人士高談闊論,現在卻僅能理解簡單對話,很少有主動的口語回應,甚至連123都數不出來,誰想得到每天固定慢跑3公里、很重視飲食且有良好生活作息的王爸爸,仍然這樣遇上中風。撲克牌排七、麻將對對碰也能當訓練工具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方薇嘉表示,成人語言障礙患者通常能察覺自己的表達、理解能力不如從前,因而迴避溝通互動的機會,然而愈少開口練習,就愈難有所進步。不過,若能將語言目標融入生活中,輔以規則簡單、輕鬆有趣的活動作為練習口語的開端,不僅能提升患者的溝通動機,也能讓患者在自然情境中將所學策略更有效、更主動地實際運用。活動1:撲克牌排七活動目標理解:理解簡單句型、數字順序、輪替互動、遊戲規則。表達:利用撲克牌的顏色、花色、數字訓練主動說出序列語言或句型的能力。活動方式:如同一般排七的遊戲規則。遊戲過程中,參與者以詞彙如「方塊七」或固定句型「我要出方塊七」做為示範並讓患者練習主動表達;輪替時,以固定句型「換你了。」搭配眼神接觸提醒身邊的同伴,練習主動開啟互動。活動2:麻將對對碰活動目標理解:理解簡單句型、同物配對、數字順序、輪替互動、遊戲規則、短期記憶。表達:利用麻將的花色訓練主動說出序列言語(n萬、n條、n餅等)或完整句型的能力。活動方式:先將不同的花色分類,在單一花色中挑選出九張牌,每張牌兩個,和失語症患者共同檢視,如「這是什麼?」,同時練習命名,如「一萬」,介紹完後協助患者洗牌,將麻將排列整齊後一起記憶位置。遊戲人數不限定,依序翻牌並命名,翻到相同者須說出「我找到一樣的」,且能獲得再次翻牌的機會。最後由失語症患者幫大家計算配對成功的牌數,比較數量多寡進行排名。7個要訣 簡單遊戲互動發揮大功效以上提供兩種遊戲方式做為參考,生活中還有許多容易取得的物件可以當語言練習的素材。在遊戲的過程中,謹記以下要訣,就能將簡單的遊戲互動發揮出最大的功效:1.若患者無法理解遊戲規則,可將指導語拆解成更簡單易懂的句型,同時輔以動作示範。2.若患者出現詞彙提取困難的狀況,引導者可將目標句型調整成問句,「你要出黑桃幾呢?」或「你要出黑桃五還是愛心七呢?」做為間接提示。3.聽覺、視覺、觸覺的輔助,皆能協助誘發患者的主動表達。4.尊重患者的感受,雖然是簡單的遊戲,切勿將患者視為幼童,言行舉止都要符合成人的社交禮儀。5.放慢語速,允許等待時間。患者在理解和表達皆需要較多的反應時間,若參與者也放慢節奏,一同耐心等待,患者較不會產生比較心態甚至感覺自卑。6.所有引導內容都盡量模擬最接近自然情境的對話,讓患者不要覺得刻意,較能放鬆心情,增加溝通動機。7.時時留意患者情緒,若在互動過程中感覺到沮喪或無趣,或許需要暫時休息或考慮調整遊戲方式。語言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失去語言能力就好像被世界隔離,音訊全無,這時候家人或照顧者無疑是患者最大的後盾。相信只要能提供正確的引導、合適的目標,並給予耐心、尊重及正向支持,絕對會為彼此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五大桌遊推薦 激發親子創意與樂趣

五大桌遊推薦 激發親子創意與樂趣#桌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桌遊是有規則的遊戲,有些遊戲快速簡單,你可以在三分鐘內完全熟悉;有些遊戲則非常困難,需要花上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去理解和挑戰,很多厲害的桌遊玩家會全神貫注在遊戲中,去思考他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若將使用在助人工作領域中的遊戲分類,我會簡單分為以下幾類:一、傳統遊戲《大富翁》每當我問大家玩過什麼桌遊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說出《大富翁》,當然隨著國外桌遊的引進,《大富翁》出現的機率變低了,但它依然在華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小時候我們因為玩《大富翁》而認識臺灣的地名和城市,每次玩《大富翁》的時候,我都想把仁愛路、新生南路和建國南路買下來,因為我實際上的家跟學校就在這一帶上,因此總會覺得,這樣一來我上學就變得好方便呀!記得第一次去到南京東路時,忍不住地大叫:「啊,是南京東路耶,我買過那塊地啦!」身旁的朋友跟著我開心地呵呵笑著—這就是童年,這就是連結,從臺北擴展到臺灣,再繼續拓展到全世界,如果你在前往日本旅遊前先跟孩子玩一下《大富翁日本之旅》,我想這趟旅行會增添更多的樂趣。二、快速簡單破冰類遊戲這類遊戲是我最喜歡的遊戲,也是我最常在社福單位使用的類別,所謂的快速簡單,亦即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講解完遊戲規則,而且大家也可以快速地進入到遊戲裡面,通常是反應類的遊戲,大家可以不用花太多的腦力,就可以瞬間進入開懷大笑的狀態。這類遊戲也很符合現今「翻轉教育」的概念,先使用十五分鐘的時間讓大家玩樂,從遊戲中去體會,接下來的時間就可以有很多的討論和反思。三、合作激盪類遊戲桌遊大概是最能訓練合作的工具了,許多款遊戲都擺明了要玩家相互合作。有些要大家不斷地說話,有些則要安靜推論與仔細觀察,針對心智年齡較成熟的成員,我就喜歡使用後者這類的遊戲,因為當大家自主討論的時候,必定能從中帶來很多學習的良機。關於這類的遊戲,我的首選就是曾經獲得party game第一名殊榮的《機密代號》,因為它是一個可以多人共同遊玩的遊戲,以紅隊和藍隊的猜題組和出題組各四人來計算,可以多達十六個人同時參與;出題的四個人必須腦力激盪出可以讓猜題四人理解的詞彙,而猜題的四人也必須共同討論出題的四人到底想表達些什麼。你會看到大家絞盡腦汁想要去表達,很多時候,會有令人難以理解的題目,然而對方卻有一個超有默契的人可以聽懂提示,並大聲說:「我懂你的明白。」當然,也是會遇到自己說得很開心、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機密代號,但對方卻完全一頭霧水的時候,這就是討論溝通合作的好時機了。四、困難策略類遊戲這類的遊戲我很少使用,但卻大受專業桌遊玩家們的喜愛,很多愛玩遊戲的玩家,可以花費很多時間在其中。我想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挑戰,就像「密室脫逃」一樣的刺激。這類遊戲之所以比較少被我拿來運用,原因在於當你理解規則並講解給其他人聽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要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更糟的是,其他人還未必能完全理解這類困難的遊戲規則;而玩遊戲的過程,也許更要花到兩個小時以上。此外,這類遊戲不乏許多配件,在收拾上也需要一番功夫,這就是我很少使用的原因,畢竟從事輔導工作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以耗費在遊戲上面。固然,會讓人花很多時間投入的事情,必定是一件有趣的事,我有個朋友就超喜歡這類遊戲,他也擁有一群玩咖好友,這種遊戲對他們來說就是抒壓,但對我這種很少玩策略遊戲的人而言,還真是一大考驗。五、分享討論交流類遊戲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孩子能開口與我們分享內心感受,但在華人社會中,大多數人比較不敢表達自我,尤其是青少年或學校的非自願輔導個案,就更難從他們口中聽到內心話了。但是,團體之間最重要的是彼此的交流,這時候,遊戲就能成為很好的引子。我很喜歡的一款遊戲叫做《真心話不冒險》,它是一款可以讓成員之間更加了解彼此的遊戲。玩家會輪流拋出一道是非題,其他人則以匿名的方式回答,大家要透過猜測的機制,去猜測團體中的成員有幾個一樣的人。一開始大家也許不知道該問些什麼,但人是充滿好奇心的動物,當大家希望對彼此有更多了解的時候,問題就會接二連三地浮現,所以我們也可以從大家發問的問題中去了解到,彼此所關心的議題究竟是什麼。(本文摘自/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方言文化)

改善老人憂鬱 玩桌遊好有效

改善老人憂鬱 玩桌遊好有效#桌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老年人打麻將,可有助活化腦袋,但你知道最新的桌遊,竟也有助減緩認知衰退及憂鬱現象嗎?根據法國一項稱為 paquid 世代研究指出,玩桌遊的老人可減緩認知上的衰退,憂鬱現象也可有效減少!參與桌遊的人 失智症風險上少15%此研究計畫從 1988 年開始,於2個法國行政區中隨機選出 3,777 名 65 歲以上的居民進行認知、憂鬱和臨床失智狀態的測量, 3670 名參與者中在20年期間有 2,987 位(81.4%)至少接受過一次追蹤,期間有 830名(27.8%)被診斷出失智症,經過 10 年及 20 年後的再追蹤發現,參與桌遊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上少了15%,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黃宗正表示,桌遊活動有3大特點:1) 可以改善認知功能/如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規劃能力。2)  增加人際互動/玩桌遊容易與他人產生有趣的互動。3) 沒有限制/不限人數,種類很多、可選擇難易度、身心障礙者也可以玩。維持認知功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黃宗正醫師建議,年長者可以透過玩桌遊維持好的認知功能,同時可以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負向思考、增強與人互動的動機,他也提醒,若要改善睡眠障礙、胃口及靈活度仍以運動的效果比較好。董氏基金會主任葉雅馨表示,玩桌遊有很多好處,可獲得即時樂趣、增加社交互動、可及性高(方便攜帶、不受天氣影響、室內戶外都可以玩…),並有減緩老化的功能,而且桌遊不限制人數,有各種類型,同時可以依照身體狀況、理解能力選擇適當的桌遊,建議家中如果有長輩,也可將桌遊當作一個新活動的開始。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桌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3C產品泛濫,走在路上幾乎是人手一機,全台一起進入「滑」世代,然而也使人與人之間變的疏離,親子關係也容易因此降到冰點,北市衛生局表示,透過玩桌遊來陪伴孩子,可以有效增進親子關係。父母陪伴時間少 親子關係易疏離為了解青少年的網路使用及親子關係的概況,台北市衛生局102年曾對臺北市內近6萬名10~18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族群在網路使用狀況上分別有近半數及1/4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下來」、「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更有18.8%的青少年陳述「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此調查分析同時顯示,父母親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且使用3C數位產品的時間及戒斷狀況都會減少;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產生較佳的親密感。透過玩桌遊 增加陪伴並改善溝通由於臺灣社會結構下,家長陪伴子女的時間短,因此陪伴方式的選擇就更顯重要,臨床心理師陳以儒根據經驗,建議民眾可以利用玩桌遊陪伴孩子,因為桌遊具有4大特質,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規劃相關系列講座,幫助增進親子間的溝通。1)一起選擇遊戲、一起玩,有效減少 3C 使用時間並可以增進親子互動及修復緊張的親子關係。2)一起訂定遊戲規則,並將生活規範內化到規則,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規範與行為。3)一起利用共同遊戲的過程,觀察並了解每個發展階段孩子的個性。4)藉由遊戲的勝負,適時教導孩子處理正、負面的情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