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

一人喉嚨痛 當心全家人都遭殃

一人喉嚨痛 當心全家人都遭殃#傳染

(撰文/Megan Chen)(專業諮詢/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呂宜興醫師)(圖片來源/優活健康網) 「媽媽!我的喉嚨不舒服痛痛的!」大家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家中小孩只要一開始喉嚨痛,當父母的就得擔心家中其他成員也會陸續感到不舒服,其實,避免全家人受傳染是有訣竅的!憶如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婦,有天丈夫下班回家後,抱怨喉嚨痛、咳嗽等現象,因為症狀並不嚴重,索性就自行吃喉片治療,沒想到隔天不僅是同床的憶如,就連兩名幼稚園的孩子都中標了,最後全家大小經過耳鼻喉科醫師治療後,前後連續不舒服了2星期才好轉。喉嚨痛多由病毒感染 輕忽恐引病發症 相信大家都有像憶如這樣的經驗,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呂宜興醫師表示,這是因為喉嚨痛的病毒或細菌,很容易透過空氣中的飛沫、口水、體液的接觸等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家中一旦有成員喉嚨痛,不僅是患者要戴口罩,建議其他成員也一起戴上口罩會比較安全。呂醫師接著說明,一般造成喉嚨痛的原因主要可分為病毒型感染及細菌型感染,而高達85%的喉嚨痛是由於病毒性感染所引起,如:腺病毒(Adenovirus)、鼻病毒(Rhinovirus)、流感病毒(Influenza)和冠狀病毒(Cornavirus)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被發現的病毒,如果不積極治療,恐會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諸如腸病毒、拉肚子、口腔潰瘍、扁桃腺化膿、發燒、吞嚥困難、頸部疼痛等問題。呂宜興醫師還說,至於細菌性感染則比較麻煩,比較常見的是鏈球菌性喉炎,某些免疫力較弱的患者若不積極治療,還可能會合併尿道感染,引起血尿、肺炎、鼻竇炎或腦膜炎等嚴重的併發症。喉嚨痛2原因導致 對症下藥才有解 針對病毒性感染的治療方式,呂宜興醫師指出,一般醫師都會告知病患要多休息、多喝水,增加身體的代謝,免疫力提高,約1星期病況自然就會好轉;至於細菌性感染,則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因為要篩檢細菌性感染所引起的喉嚨痛,必須透過血液檢測才能確認,因此這患者的病況通常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不舒服時,到醫院檢驗後才發現是細菌性感染。具有殺菌消毒的口腔噴劑 有助改善喉嚨痛問題 當發現喉嚨痛時,許多人第一時間可能會吃喉片或喉糖、到藥房購買成藥,或選擇殺菌消毒的口腔噴劑,自行治療喉嚨痛的問題,這3個方法有效嗎?我們來問問呂宜興醫師。1. 含喉片或喉糖:其實喉片或喉糖的主要成分是川貝、薄荷等,讓喉嚨覺得清涼,降低喉嚨不舒服的症狀,但沒有殺菌或消毒的作用,無法用來治療喉嚨痛。2. 成藥:若是細菌性感染的喉嚨痛,購買成藥就毫無效果,必須利用抗生素治療才行。3. 殺菌口腔噴劑:口腔噴劑裡頭的成分含有優碘殺菌消毒成分和薄荷,和耳鼻喉科醫師常使用的成分相同,噴在患處時,可以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建議民眾一旦喉嚨覺得卡卡、腫痛等不舒服時,可以直接將噴劑噴於患部,殺死致病菌,從根源解決問題。讓喉嚨消腫舒緩不適,避免喉嚨感染的小問題惡化。口腔噴劑使用時機? 呂醫師說,口腔噴劑除了有殺菌消毒的成分外,還具有讓口腔清香的作用,以下幾種情境,都很適合使用口腔噴劑。1. 喉嚨卡卡、癢癢不適:發現喉嚨開始不舒服,或是已經喉嚨痛了,可以使用口腔噴劑,噴在喉嚨,有助病毒及細菌的消滅。2. 有口氣:有口臭的人,可以適時使用口腔噴劑,利用殺菌的原理讓口氣變好。3. 喉嚨乾燥:喉嚨乾燥的人,也可以將口腔噴劑噴在喉嚨,可以維持喉嚨的黏膜濕潤,保護喉嚨。最後呂宜興醫師補充,入冬日夜溫差大,建議民眾,早晚一定要做好保暖,尤其出門在外最好圍個圍巾、戴上口罩,以免喉嚨受寒,引起感冒等喉嚨痛的問題。 守住喉痛的第一道防線:http://goo.gl/nYT2S6

親吻小孩要注意 當心細菌傳染給寶寶

親吻小孩要注意 當心細菌傳染給寶寶#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齲齒是兒童常見口腔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咀嚼、發音及美觀,甚至也會影響到未來恆齒的生長、發育,且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1年公布台灣5歲兒童蛀牙比例竟高達79%,是侵害學童最多的口腔疾病,因此,若把口腔照顧好,才會擁有健康身體。謹記2重點 有效降低兒童蛀牙率為降低蛀牙發生率,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牙科許雯婷醫師表示,在幼兒時期就要開始多加留意,而口腔健康的關鍵,在於觀念建立及潔牙姿勢2方面,首先第一是觀念建立,指的是三餐飯後,刷牙3分鐘、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刷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例如:2歲以下的兒童,一旦開長牙後就要開始刷牙,但若只有前牙時,可先用紗布套指擦拭即可,而牙膏挑選則要選擇含氟牙膏,且用量僅需一點點。而牙線使用方面,則是建議牙縫緊密時再使用就好;此外,醫師也提醒家長,當新生兒出生後,母親口腔中的細菌會藉口水傳染給寶寶,所以,當媽媽在親吻小孩時,應多加注意。第二潔牙姿勢,因為大多家長在幫孩子清潔牙齒時,都會站在孩子前方,與他們面對面,但其實這是錯誤的刷牙姿勢,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站在孩子後方臉朝同側,且孩子的頭後方有支撐,可靠住不搖晃,才能有效幫孩子清潔牙齒。

母親懷孕染腸病毒 當心傳染給新生兒

母親懷孕染腸病毒 當心傳染給新生兒#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1例克沙奇B5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居住北部的新生男嬰,10月2日出生後第7天出現發燒,合併血小板低下、凝血功能異常、肝炎及心肌炎等症狀,於加護病房救治5天後,病況轉趨穩定,日前已康復出院。提醒準媽媽及家有嬰幼兒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及幼兒的健康狀況,落實正確勤洗手,防範感染腸病毒。新生兒感染克沙奇B型病毒 嚴重恐致死自2003年迄今,國內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個案中,以感染克沙奇B型最為常見,其次為伊科病毒;克沙奇B型感染者當中又以克沙奇B3型最多,佔85%,B5型僅有1例。感染克沙奇B型病毒者,絕大多數症狀輕微,一周內可自然痊癒,但是新生兒感染時,可能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異常、多發性器官衰竭,嚴重威脅生命。目前累計共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目前主要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型,最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無明顯活躍跡象。今年截至為止,累計共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分別為克沙奇A2型、A5型、A16、B5型、腸病毒71型及伊科11型,其中感染伊科11型的新生兒不幸往生。雖然目前已過腸病毒流行高峰,疾管署仍持續密切監測各型別腸病毒的活動情形,防止疫情發生。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 媽媽們應多留意幼兒狀況疾管署表示,腸病毒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染給新生兒,提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新生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除此之外,也再次呼籲家長與幼童都應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多數重症病毒感染 傳染途徑均靠飛沫

多數重症病毒感染 傳染途徑均靠飛沫#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近年來,國內外包括人類感染禽流感 (H5N1流感、H7N9流感)、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麻疹等新興與再興傳染病疫情頻傳,大里仁愛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怡菁指出,這些傳染病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或空氣,除了部分疾病如流感、麻疹等有疫苗可供施打預防之外,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去避免或減少感染的風險:1)打噴嚏及咳嗽時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並立即將用過的衛生紙妥善丟棄於垃圾桶,若手接觸到鼻涕或痰請記得洗手;儘可能與別人保持適當距離,理想為1公尺以上。2)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 (如咳嗽、鼻塞、流鼻水或痰增加等),請配戴口罩,口罩應完全覆蓋口鼻並與臉部密合,若潮濕時要記得更換;就醫時請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與接觸史等資訊。3)勤洗手,居家生活中在料理食材前、吃東西前、如廁後及照顧嬰幼兒前,都要使用肥皂或酒精性乾洗手液洗手;儘可能不用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結核病症狀 逾4成民眾不知道

結核病症狀 逾4成民眾不知道#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結核病是台灣法定傳染病中每年病例數最多的疾病,主要是透過空氣或飛沫傳染,由於結核病大多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常會被忽略。另外,雖然結核病已是可以治癒的疾病,但台灣民眾對結核病的錯誤認知及恐懼仍常見!根據疾病管制署民調發現,不但約有4成多的人,不全部知道咳嗽2周以上、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有痰就是感染結核病初期的常見症狀,還有5成左右的人不知道結核病患服藥2周後,可大幅降低傳染力。調查也顯示,仍有36.7%民眾坦承,若身邊出現結核病患者會感到不自在;更有46.2%民眾擔心若罹患結核病,會遭致歧視。防治結核病  規律就醫服藥基隆市衛生局吳澤誠局長呼籲,不要輕忽久咳、有痰等身體不適症狀,可以用「七分篩檢法」,來進行自我檢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當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時,建議趕快就醫檢查,以即早診斷及接受治療。一般結核病個案在規則治療並服藥2週、痰檢驗呈陰性後,就不會傳染給別人,結核病治癒需持續服藥6至9個月。所以民眾不必要害怕接近結核病患及其接觸者,應給予治療中的結核病友支持與鼓勵,讓其能規律就醫服藥,將有助於防治結核病。

「乾癬熊」現身嘉年華 籲乾癬不會傳染

「乾癬熊」現身嘉年華 籲乾癬不會傳染#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乾癬的脫屑、紅腫常引起眾人的誤解或排斥,以為它是傳染性疾病,使得乾癬患者必須承受外界異樣眼光,其實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的慢性發炎疾病,並不會傳染。為傳遞正確認知,台灣乾癬協會打造衛教大使「乾癬熊」,希望前往泰迪熊樂活嘉年華看熊的民眾,能進一步正確認識到乾癬,進而破除錯誤迷思。台灣乾癬協會表示,希望透過這次參展,讓更多民眾認識乾癬,期待大眾能破除迷思,進而理解患者,不再對他們產生排斥;柯怡謀理事長也表示,協會一直以來推動乾癬的正確衛教訊息,希望能幫助更多病友不受旁人誤解與歧視,也能擁有正常的人際關係。過去乾癬脫屑及紅色丘疹或斑塊的疾病表徵,容易讓民眾產生誤解,這次透過泰迪熊化身的衛教大使「乾癬熊」,它呈現出乾癬患者渴望大家的關心與擁抱,與長期面對治療的辛苦,還得承受異樣眼光,但仍然鼓起勇氣面對一切的精神。疾病惹汙名 病友長期受歧視與誤解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發言人、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黃毓惠醫師也說,乾癬並不會傳染,但是外在的紅腫、斑塊、皮屑,會讓病患覺得害羞、對外表缺乏信心、不敢接觸人群。為了避免引人注意,許多患者一年四季都穿長袖遮蔽。惟有大眾正確認知乾癬,進而接受理解,才能讓病友們感受到溫暖與關懷,更有力量對抗疾病。

勿共用毛巾、拖鞋!青年病毒疣長滿腳底如釋迦

勿共用毛巾、拖鞋!青年病毒疣長滿腳底如釋迦#傳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16歲男性日前發現腳底出現一顆一顆突起物,大小不一且有越來越多的情況,整個腳底跟釋迦一樣,嚇得他趕緊就醫。醫師診斷發現,原來這些突起物是由病毒疣造成的。書田診所皮膚科鄭惠文醫師表示,病毒疣是因病毒感染造成的,主要是人類乳突瘤病毒(HPV)接觸到皮膚或黏膜而感染,這些病毒經常存在於潮濕、悶熱及公共場所的環境或物品中,如共用毛巾、拖鞋、地板等,都是可能的傳染途徑。且好發部位為容易接觸外界的肌膚,像是手、腳、臉等。鄭惠文醫師說,病毒疣外觀會有單一或多個像小丘陵般突起的粗糙顆粒,通常在幾個月內會消失,但有些會持續好幾年,有傳染和復發、甚至癌變的可能。因它的外觀容易被忽略,會拖到面積擴散時,才緊急就醫,此時情況較嚴重、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患病部位會傳染擴大 治療勿中斷傳統治療大多採取破壞性的方式,如冷凍、雷射、電燒等,依區域大小不同、治療所需時間也不一。更要注意的是,病毒疣具有傳染性,須謹遵醫師指示時間回診,治療過程不宜中斷。鄭惠文醫師最後提醒,至公共場所最好自備毛巾、拖鞋等會與身體接觸的用品,降低感染的可能,當發現自己疑似染病時,應及早就醫治療。

青年自殘會「傳染」 早期介入避免憾事

青年自殘會「傳染」 早期介入避免憾事#傳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很生氣,但我用美工刀一刀一刀劃過手臂時,心中憤憤不平的氣就用來越少,心裡也越平靜…….」這是17歲阿明面對憤怒時慣用的方式,他是「特例」?還是普遍在青少年中存在的現象?青少年自殘行為往往會互相「傳染」,當家長發現孩子有這些情形,應意識到孩子正處於一些負向情緒中,及早協助孩子接受諮商或心理治療,才能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依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台灣15〜24歲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排名,自殺名列第二,另青少年無自殺意圖之自殘行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在學青少年曾有自殘經驗的比率約13.9〜22%,這些孩子就是日後產生自殺行為的高危險群。嘉義市衛生局為提醒,正視青少年自殘問題,為配合世界心理衛生日,今日透過認知訓練,提升接觸孩子第一線人員對其表現之負向情緒有一定的敏感度,早期發現、早期預防與介入,才能避免憾事一再發生。 

Menu